观察性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抽样调查的样本大小 流行病学研究时,样本大小主要取决于: 预期现患率或感染率和对调查结果准确性 的要求。 当容许误差d=0.2P, 当容许误差d=0.15P, 当容许误差d=0.1P, N=100×(1-P/P) N=178×(1-P/P) N=400×(1-P/P)
注:N:为样本数 P:为某病的预期现患率或感染率
16
四、现况研究的基本步骤 1. 选题和确定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 2. 确定调查对象 3. 确定样本的大小和抽样方法 4. 拟定调查表 5. 确定测量方法和检验方法 6. 建立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 7. 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17
五、现况研究中可能发生的几种偏倚及其防止 1. 无应答引起的偏倚(应保证较高的应答率>80%); 2. 调查对象应答引起的偏倚(信息偏倚) 3. 由于仪器或检查引起的偏倚; 4. 观察者偏倚(在仪器检查中):有观察者之间的 偏倚和观察者内的偏倚两种; 5. 调查者偏倚;
30
二、优缺点 优点 (1)非常适合于罕见疾病和长潜伏期疾病的病因 研究。 (2)省时、省人力物力,能充分利用资料信息。 (3)只需少量的研究对象即可进行。 (4)一次研究可探索多种可疑因素。 缺点 (1)研究中病例的选择性偏倚和回忆性偏倚控制的难 度大。 (2)对照组的选择困难。 (3)难以完全控制外部变量。
4
二、现况研究的目的 1. 描述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人群中分布特 征,为卫生决策及预防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2. 描述并分析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态之间 的关联,为进一步的病因研究奠定基础及提 供线索。 3. 在采取某项防治措施一段时间后,重复进行 现况调查,根据前后患病率差别的比较,评 价某项措施的效果。 4. 为疾病监测或其它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
23
(五)监测组织和监测系统 WHO下设血清保存中心、流感中心、虫媒 病毒检测中心等与152个会员国合作。 我国的疾病监测系统主要包括: 1. 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监测系统; 2. 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如国家 流感中心; 3. 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系统,如医院内 感染和病原菌耐药性检测系统; 4. 建立检测点开展疾病监测;
5
三、现况研究的调查方法 (一)普查 1. 概念:将某一特定范围的人群中每一成员 均作为调查对象,于某一特定时间内(较 短时间:几天、几周或数月)调查人群中 某病的患病情况及患病与某因素的关系。
6
2. 普查的目的 (1)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病人,如宫颈 癌、肺结核的调查。 (2)为了解疾病的疫情及分布,以便采 取相应的措施。 (3)为了解健康水平,如儿童发育、营 养调查等。 (4)为建立人体生理指标的正常范围, 如红、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等。
20
(三)疾病监测的目的
1. 监视疾病流行的趋势,验证谣传,早 期预警,察觉、预测疾病爆发。 2. 评估疾病的进一步影响,监视项目实 施情况。 3. 评价疾病预防干预措施效果,为决策 者提供信息。
21
(四)疾病监测的种类
1. 传染病监测:WHO:疟疾、流感、脊髓灰质炎、流行性 斑疹伤寒和回归热为国际监测的传染病; 我国又增加登革热和爱滋病。
11
3. 保证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条件 (1)是否做到了随机抽样。 (2)随机的样本必须足够大,必须满足统 计学上用样本来估计总体所需的调查对象 的最小数量。
12
4. 抽样方法 (1)单纯随机抽样:目标人群中的每一个个体 都作为抽样的对象,每个人被抽中的机会均等。 (2)系统抽样(机械抽样):将目标人群编号, 然后随机选取一个起点数字,每隔一定数字抽 样。 (3)分层抽样:按人口学特征或标着分若干层, 然后抽样。 (4)整群抽样:如以乡、村、工厂、社区分成 若干单位,随机抽取单位,每个单位的个体即 为样本。
24
(六)监测系统常见问题
1. 监测缺口/监测疾病过多; 2. 低报告率、报告迟缓; 3. 忽视其他信息资省、地区级无数据分析能力; 7. 没有反馈和评价机制; 8. 早期预警反应慢。
25
二、资料的来源、收集和利用 (一)资料种类 1. 常规报告登记资料 (1)医疗卫生工作日常记录和报告卡片; (2)统计报表,如传染病疫情报告; 2. 调查性资料
19
(二)监测工作的内容 1. 内容: (1)系统地收集疾病分布变化、影响因素的变化、预防 措施的效果等资料; (2)分析和评价所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对原有的对策和 措施进行修改和完善; (3)尽快地将分析处理的资料上报或反馈给有关部门; 2. 类型: (1)被动监测:指医务人员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程序将 疾病的发生、死亡情况填写报告卡,向上级有关部 门报告,上级有关部门接受并处理有关资料。 (2)主动监测:指根据特殊需要,由卫生机构的人员定 期收集某一段时间的疾病资料或亲自调查收集有关资料。
26
(二)常规报告登记资料的收集 1. 死亡资料的来源与收集 2. 疾病资料的来源与收集 3. 人口资料的来源与收集
27
(三)分析死亡资料与疾病资料的几种指标
某病发病率=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
某病患病率=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
粗死亡率=(某人群的年间死亡总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1/10万) 某病病死率=(因患该病而死亡的人数/该病患者总数) ×100% 病死率=(某病死亡率/某病发病率) ×100%(某病处于稳定状态时采用)
31
三、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一)病例和对照的选择 1. 原则 (1)病例和对照要有良好的可比性。 (2)采用随机样本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从而减 少选择性偏倚。 (3)足够的样本量,以保证统计推断的正确性。 (4)研究对象按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分层设计, 以提高统计分析的效率。
32
2. 确定研究的病例 (1)病例内外部特征的限制:病例应是患同一种疾病的病 人,而且患病部位、病理学类型、诊断标准要有明确规定。 (2)病例类型的选择:有三种类型的病例可选,即新发病 例、现患病例(以往新发病例中的幸存者)和死亡病例。其 中应首选新发病例。 (3)病例来源的选择: ① 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和 地区内,经过普查、疾病登记或医院汇总,找出所研究疾病 的全部病例。根据全部病例数量多少,或抽样或全部使用。 ②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可在一个医院或不同医 院,最好是在不同等级的多家医院里选择病例。根据病例数 量的多少,或全选或抽样。
22
2. 非传染病监测:出生缺陷、职业病、流产、吸烟 与健康、慢性病(高血压、冠心病和部分肿瘤)
(1)居民中相关慢性病的发病患病及死亡情况的资料; (2)死亡登记与死因调查; (3)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变动情况,如生活习惯、营养状 况、环境污染和职业暴露等; (4)环境因素及其它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如气象、水文、 植被等生态情况; (5)有关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及其效果; (6)预防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监测人群的基本情况:出生、死亡、生活习惯、经济状况、教育 水平、居住条件和人群流动等情况; (2)传染病人在人、时、地方面的动态分布,包括发病率、死亡率等 的变化情况; (3)监测各种传染病的流行因素; (4)监测人群对传染病的易感性; (5)监测传染病病原体的抗原型别、毒力及耐药性的变化情况; (6)监测疫苗及其它生物制品使用情况:使用数量、效果和毒副作用; (7)评价防疫措施的效果; (8)开展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 (9)对传染病进行预测;
7
3. 开展大规模普查时应注意: (1)要明确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早期发现病 人并及时给予治疗。 (2)所普查的疾病最好是患病率比较高的。 (3)所用方法应有较高的灵敏度(检出细微 变化)和特异度(假阳性率低),且现 场操作技术不是很复杂。 (4)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保 证普查的顺利进行。
8
18
第二节 疾病的监测及资料收集
一、疾病监测 (一)概念 监视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影响因素以 及对疾病的各项预防措施进行效果评价。 首先对疟疾的监测,之后开展了脊髓灰质炎、 流感、病毒性肝炎等监测工作。 疾病监测是长期地、连续地收集、分析疾病的 分布和影响因素变动的资料,并将相关信息及时上 报和反馈,及时修改和完善预防控制的对策和措施, 以便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疾病。
9
(二)抽样调查 1. 概念:在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 有代表性的人群(样本)来进行调查,通 过样本的调查结果来估计总体的参数, 即通过样本的患病率及某些因素的分布 情况可估计出总体人群的患病率及某些 因素的分布情况,这种调查方法称之为 抽样调查。
10
2. 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1)优点:省时间,省人力物力,调查范围小,调 查工作容易作的细致,适宜做流行病学研究。 (2)缺点: 抽样调查设计、实施与数据处理分析比较复杂。 不适于变异很大的人群。 不适于需要普查普治的计划。 不适于发病率低的疾病。
观察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指现场观察,是在自然状态 下观察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即疾病在人 群中是如何发生的,表现出什么特点和规 律,是阐述疾病分布特征、认识疾病的病 因及影响因素的重要的方法学。
主要包括:现况研究、疾病监测、病例对 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3
第一节 现况研究
一、现况研究的概念 既横断面研究(cross sectional study): 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特定的人群中, 调查收集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的患病情况, 以及患病与某些因素之间的联系。 尽管现况研究强调患病与要研究的因素是 同时获得的,但有时也需要回顾过去的某些 生活习惯或特殊事件等,以进一步了解患病 与某些因素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暴露史或特征 有 无 合计 病例 a c a+c 对照 合计 b a+b d c+d b+d a+b+c+d
X2=[(ad-bc)2n]/[(a+b)(c+d)(a+c)(b+d)]
理论数大于5,且总例数大于40。 理论数小于5且大于1,且总例数大于40,用校正公式。 理论数小于1或总例数小于40,用四个表确切概率法。
4. 普查的优缺点 (1)优点: 由于调查某一人群的所有成员,所以调查对象的确定比较 简单。 通过普查可完整的描述所调查疾病的全貌:既在性别、年 龄、职业、民族等分布上的特征。 可获得较为全面的有关疾病影响因素和流行因素的线索。 (2)缺点 不适用于患病率很低或现场检查诊断技术比较复杂的疾病 由于普查对象多,调查期限短,漏查是难免的。 参加普查的工作人员一般较多,他们掌握方法的熟练程度 不同,使调查质量不易控制。
观察性研究
1
描述流行病学 观察法 分析流行病学
横断面调查 疾病监测 生态学研究
临床病例分析
病例对照研 究 队列研究 临床试验
流行病学方 法
实验法
实验流行病学 (干预性研究) 现场试验
个体试验 社区试验
数理法
理论流行病学
又称流行病学数学模型,它使用数学 公式明确地和定量地表达病因、宿主和 环境之间构成的疾病流行规律,同时从 理论上探讨不同防制措施的效应。 2
13
5.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虽然严格遵守随机化原则,所获得的 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也会有差别,这种 由于抽样而引起的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 之间的差别,称为抽样误差。
14
6. 抽样调查的样本大小
进行临床实验时,研究对象的多少应考虑:
(1)所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罹患率。 (2)拟采取措施(药物或手术)的有效率。 (3)要求实验精度的高低。 (4)要求实验把握度的大小。 (5)要求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性的程度。 (6)实验组和对照的均衡性(种族、性别、年龄、 职业、病情严重度及合并症等)的好坏。 (7)研究分组的多少。 (8)拟采用双侧检验还是单侧检验。 15
28
第三节 病例对照研究
一、原理 以现已确诊患有某疾病的一组病人为病例组,以不 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对照的病因与所研究疾病无 关,如肝癌与肝炎,肺癌与结核或慢支)的另一组个 体作为对照组,通过调查回顾两组过去的各种可能的 危险因素(研究因素)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 对照组各因素的暴露史比例差异,经统计学检验,判 断研究因素与疾病间是否存在着统计学联系及其联系 程度。 在评价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流 行病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其它的研究方法所得出的结 果,推断出诸暴露因素中的某一个或多个是疾病的危 29 险因素或不是疾病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