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对于学习文化知识,尤其是数学,尤为重要。教师应从创设情境上下工夫,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就将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创设人际和谐的情境,是激趣乐学的前提
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小学生往往不适应陌生的环境,在陌生人面前显得羞涩,放不开。在谈论问题时一遇到困难就容易打退堂鼓。因此,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相互增进了解,相互信任。另外,鼓励学生之间多交流,营造一种活泼的、宽松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在和谐宽松的环境里学习,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间、同学间要做到平等。让学生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相互帮助,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二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是激趣乐学的关键
心理学告诉我们,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固步自封,往往在教学中采取大包大揽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了追求分数,无形中给学生施加了很大的压力,这样往往适得其反。只有在课堂教学上去掉枷锁,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才能使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活泼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上讲台当老师,由他们去发挥,争取每一个学生都能当老师,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学、思、疑、问,畅所欲言,展示自我,使灵感的火花自由绽放,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从而树立起创新学习的信心。
三创设浓郁的趣味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之乐
孩子的天性是爱玩。寓教学于游戏中,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更喜爱游戏活动。因此,在教学中适当采用游戏的方式,学生十分欢迎,兴趣更浓,教学效果也更好。我在教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时,让一部分学生扮演鸡,一部分学生扮演兔,学生们兴趣高涨,抢着表演、发言。如在低年级教学中开展开火车、开房门、找朋友、夺红旗、放鞭炮等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四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参与之乐
学生如果能亲自动手实践,对学习数学是极有好处的。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让学生事先准备一个纸折的长方形模型。课堂上,我提出要求,学生们自己量长方形模型的长、宽、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探讨求表面积的方法。学生们个个情趣饱满,进行研究。老师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得出长方形的表面积公式。这种方法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手脑并用,通过自身的探索后获得成功,体验参与之乐。在教学量物体的长度时,我从科学实验室借来了量尺,两个一组,互相量对方身体的高度。学生们非常认真,要求被量的同伴脱掉鞋子,准确量出了对方的高度。从这次活动中,学生们学到了量物体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认真、细心的性格。这些有趣的活动,学生不仅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而且通过亲身参与,印象更深刻,记忆更牢固。
五创设探究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求知之乐
教师如果能设置一些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在教师的诱导下探索研究,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一节时,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让学生任意说一个整数,教师马上就能回答是否能被3整除,这一现象使学生感到十分惊奇、羡慕,急于知道这是为什么,于是在教师的诱导下,逐步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从而体会到了求知之乐。
六创设竞争情境,让学生获得进取之乐
“好胜心”是每个儿童的天性。教师要利用儿童的这一特征,多创设竞争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练习口算时,教师先出一道题,让学生抢答,谁最先答出正确的答案,谁就有资格上台当老师出题。学生们觉得很新奇,个个全神贯注,争先抢答,都想尝试当一回小老师。
在进行简便运算时,我出了几道题:9+8+6+7-8-7+5-6-5=?;
2-3+6+3-8=?让学生快速运算,看谁做得最快最好。有一个学生做得非常快。我请他上讲台,讲讲他是如何运算的。他讲了后,学生们都羡慕不已,而他也感觉非常自豪。这样,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便在紧张、刺激的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到了进取之乐。
七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游戏中学数学,在学数学时做游戏。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钻得深,学得好。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
时,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后面的黑板报,由于某种原因,有一小块是空白的,问大家看了是什么感受?老师趁此时戴上一副只有一个镜片的眼镜,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教师因势利导,从追问笑因,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内容。再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的各个面,让学生说出哪些是对称的,现实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对称的图形。这样,教学目的就达到了,激发了学生创新学习的兴趣。
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多方面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恰当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
〔责任编辑: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