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生产_贸易增加值与增加值率的_省略_投入产出框架对增加值率的理论解析_夏明
我国对外贸易与GDP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内容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加入WTO,我国经济增长率连年保持在10% 左右,这其中对外贸易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对外贸易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GDP 我国出口额与GDP的数据分析(一)数据分析根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恒等式GDP=C I (X-M),即:GDP=总消费总投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用增量形式表示即:△GDP=△C △I (△X-△M),即:GDP的增量=总消费的增量总投资的增量货物与服务净出口的增量。
由此推出的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量化公式为: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度=净出口增加额/GDP增加额×100%,净出口对GDP增长拉动的百分点=GDP增长的百分点×外贸(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度。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的GDP呈现出高速持续的增长,而在名义GDP增长速度较快的年份中,净出口对GDP增长拉动的百分比却有很大的不同。
1994年名义GDP增速为35%,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度为9.6%,对GDP增长的拉动为3.4%。
而1993年的名义GDP 增速为30%.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度为-11.7%,对GDP增长的拉动为-3.5%。
1990年名义GDP增速仅为9.7%,但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度却高达40%,对GDP增长的贡献度为3.9%。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净出口与我国的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明显,没有呈现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即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越大,GDP的增长幅度越大。
(本文参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笔者对净出口额(X-M)与GDP总额进行相关分析,并以GDP为因变量,净出口额(X-M)为自变量作回归分析。
根据数据为我国1980—2005年年度数据。
结果如下:相关系数r=0.858 回归结果GDP=21529.5 27.202(X-M)T值4.1028.023 Sig0.00 0.00 R2=0.737 DW=0.821 按照回归方程进行解释即:净出口每增加1亿元GDP平均增加27.202亿元。
总贸易框架增加值五部分例子
总贸易框架增加值五部分例子随着产品内分工以及贸易的蓬勃兴起,基于传统总量贸易对全球价值链的研究局限日趋明显,增加值贸易视角的研究开始兴起,在核算体系及数据库等方面均日渐完善。
文章在回顾全球价值链理论脉络及前沿动态基础上,梳理了增加值贸易核算体系的完善过程,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和融入路径、全球价值链和产业升级、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融合三个角度总结了新近的研究,最后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研究展望。
随着产品内分工及贸易的发展,全球价值链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全球生产经营活动被逐步纳入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生产服务网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国际组织开始关注到价值链环节的价值创造和利益分配的测算问题,其中旨在将传统的贸易统计引向一个更加合理的贸易统计上来的贸易增加值测算理论与方法成为全球价值链研究中的热点。
中国也是全球价值链的积极参与者及新核算体系的推动者,自2011年起,商务部牵头组织开展我国贸易增加值核算及相关议题的系统研究,并于2014年底《全球价值链与我国贸易增加值核算报告》;2016年10月,商务部政研室和研究院共同推出《中国推进全球价值链合作的研究与行动》,11月底,商务部会同其他6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我国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指导意见》。
鉴于参与全球价值链及提升分工地位对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本文从贸易增加值视角对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的研究进行系统总结及评述,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基础性研究。
一、全球价值链理论脉络及前沿动态价值链理论的研究源于波特1985年的开创性研究,他首先提出了价值链、价值体系等概念,分析了企业的价值链构成,并提出了基本的价值链结构模式(Porter,1985)。
同年,宾西法尼亚大学的科XX(Kogut,1985)在《0计全球战略:比较与竞争的增值链》一书中,使用价值增加链(Value-addedChain)概念来分析国际战略优势。
贸易增加值口径下的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测算及国际比较
贸易增加值口径下的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测算及国际比较2021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WTO)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推出以增加值口径统计的双边贸易数据库,并对2021年服务贸易数据进行重新测度,结果发现服务贸易在全球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翻番,从23%上升到45%。
服务贸易以直接参与制造环节、制造业前后环节及售后服务和回收等环节进入全球价值链,这对全球贸易结构的变迁和提升一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货物贸易规模的扩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急剧增长,其国际地位日趋凸显。
1990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9829亿美元,2021年突破5 000亿美元,1990-2021年间的年均增长率高达1816%。
其中出口贸易额由1990年的5712亿美元扩张到2021年的2 1059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622%,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也从1990年的073%提升至2021年的455%(具体数据变化见图1)。
一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测度主要通过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TSI)、EXPY指数、修正的EXPY指数、TC模型的测度和出口相似性指数(ESI)与出口非相似性指数等指标来实现。
Hausmann等(2005)通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构建单个产品的出口复杂度PRODY指数,以对应产品的PRODY指数与该产品出口额占该国总出口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构造衡量所有出口产品的技术复杂度EXPY指数。
修正EXPY指数主要包括QPRODY指数和剔除加工贸易的EXPY指数(Bin Xu,2010;姚洋和张晔,2008)。
杜修立和王维国(2007)拓展了Lall(2005)的假设,以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近似替代产品在世界该产品产出总额的比重,以此作为权重来计算出口产品的技术复杂度TC指数。
该指数的测度具有时间可比性,使模型的假设前提趋于现实化,提高了测度结果的准确性。
Schott(2008)基于Fringer and Kreinin(1979)构造的出口相似性指数(ESI)来反映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变迁,即通过衡量一国出口产品与发达国家出口商品集的相似重叠程度来估量其出口复杂度,以表征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国际贸易理论概述
d1
Y , d2
(1 ) Y
P
Y wL,
wL1 q1, wL2 Pq2
d1 q1, d2 q2
wL
L
a2 (
wL
1
)
a1 a1 1
假定 2,可解出w 1
a1
Y
L a1
, q1
L
a1 , q2
(1 )2 L2
a2 2
L1 L, L2 (1 )L
a2
P1 1,
P2
w* (1/ a *2 ) ( P2 ) w (1/ a1) P1
产品的相对价格变化和相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都会影响相对工
资率。本国劳动成产率的提高,和贸易条件的改善,将提高本国的相
对工资率。
2. 国际要素流动
如果允许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则要素流动均衡时,两国的工资率 相等,即
假定本国劳动力流出L, 则
qj=(1/aj)Lj, q*j=(1/a*j)L*j,
j=1,2
• 两个国家生产技术存在差异: aj≠a*j
• 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无交易成本,劳动
• 要素可跨行业流动,但不能跨国界流动
9、经验显示,市场自己会说话,市场永远是对的,凡是轻视市场能力的人,终究会吃亏的!21.10.621.10.6Wednesday, October 06, 2021 10、判断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正确时获取了多大利润,错误时亏损了多少。22:44:0822:44:0822:4410/6/2021 10:44:08 PM 11、没有竞争的地方表示没有市场。21.10.622:44:0822:44Oct-216-Oct-21 12、为了能拟定目标和方针,一个管理者必须对公司内部作业情况以及外在市场环境相当了解才行。22:44:0822:44:0822:44Wednesday, October 06, 2021 13、不要只看塔尖,二三线市场比一线的更大。21.10.621.10.622:44:0822:44:08October 6, 2021 14、有些事情是不能等待的。假如你必须战斗或者在市场上取得最有利的地位,你就不能不冲锋、奔跑和大步行进。2021年10月6日星期三下午10时44分8秒22:44:0821.10.6 15、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2021年10月下午10时44分21.10.622:44October 6, 2021 16、我总是站在顾客的角度看待即将推出的产品或服务,因为我就是顾客。2021年10月6日星期三10时44分8秒22:44:086 October 2021 17、当有机会获利时,千万不要畏缩不前。当你对一笔交易有把握时,给对方致命一击,即做对还不够,要尽可能多地获取。下午10时44分8秒下午10时44分22:44:0821.10.6
公共管理研究的逻辑起点
Public Administration | 公共管理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46[7]Richard Upward,Zheng Wang,Jinghai Zheng. Weighing China’s export basket: The domestic content and technology intensity of Chinese exports[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13,41(2).[8]张杰,刘元春,郑文平.为什么出口会抑制中国企业增加值率?——基于政府行为的考察[J].管理世界,2013(06):12-27+187.[9]Robert C. Johnson,Guillermo Noguera.Accounting for intermediates: Production sharing and trade in value added[J]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1 (2)[10]姜延书,何思浩.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核算及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6(08):40-51.[11]郑丹青,于津平.中国出口贸易增加值的微观核算及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4(08):3-13.[12]夏明,张红霞.跨国生产、贸易增加值与增加值率的变化——基于投入产出框架对增加值率的理论解析[J].管理世界,2015(02):32-44.[13]王飞,郭孟珂.我国纺织服装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J].国际贸易问题,2014(12):14-24.[14]姚蕾,宁俊.国内环境规制对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纺织学报,2013,34(06):107-112.作者简介:1.侯雪莉(1996年12月28日)女,汉族,山西晋中人,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级本科生,会计专业2.通讯作者:张若昀(1997年05月23日)女,汉族,山西太原人,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级本科生,会计专业公共管理研究的逻辑起点郭钰 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海南三亚 572000摘要: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的经济大国,一直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
博士后经济学国际贸易知识点归纳总结
博士后经济学国际贸易知识点归纳总结在国际经济发展日益加深的今天,国际贸易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学分支,对于世界各国的发展与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博士后经济学专业的学者,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的知识点对于深入研究和理解世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博士后经济学国际贸易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国际贸易基本概念国际贸易指的是各个国家之间的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跨境交换活动。
其基本概念包括贸易平衡、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等。
1. 贸易平衡贸易平衡是指国家进口和出口之间的数量和价值相等。
当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等于其进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时,称为贸易平衡。
2. 贸易逆差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的进口超过出口,进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大于出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贸易逆差通常意味着该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竞争力不足或者需求过高的情况。
3. 贸易顺差贸易顺差是指一个国家的出口超过进口,出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大于进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贸易顺差通常意味着该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或者出口需求旺盛。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模型国际贸易理论和模型是研究和解释国际贸易现象和规律的经济学框架。
其中,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国际贸易模型等都是通过不同的假设和分析方法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1.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国际贸易是基于各国比较优势的不同而产生的。
每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的相对优势产品,然后通过贸易来获取其他产品。
比较优势理论对于解释贸易的产生和贸易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2. 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国际贸易是基于各国在某种产品上的绝对优势而进行的。
一个国家如果能够以相对低成本生产某种产品,就具有该产品的绝对优势,应该通过贸易来获取其他产品。
绝对优势理论对于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贸易的利益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美日韩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变化特点研究及启示
美日韩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变化特点研究及启示伍文浩【摘要】增加值是反映高新技术产业“高产出”的重要指标,而增加值率作为增加值占总产值的比率,其大与小意味着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质量的优与劣.通过分析美国、日本、韩国三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的变化特点,以及影响这些变化的作用因素,发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下降是客观规律使然,产业结构和产业创新能力是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的关键因素,但产业革命和技术变革可提升增加值率,经济危机则相反.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启示与建议,为我国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有益参考.%The added value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to reflect " high output" of high - tech industry. Value added rate as the increase in value of total output value ratio, means the superiority or inferiority of the growth quality of high - tech industr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South Korea's high - tech industry value added rat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mpact of these changes on the factors, we found that the decline of high - tech industry value added rate follows the objective law,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innovation capacity are th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high - tech industry value added rate. But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can enhance the value added rate, and the economic crisis is restricting the value added rate enhancement. Finally, we propose targeted revelations and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China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 tech industry and foster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3(033)007【总页数】5页(P119-123)【关键词】美国;日本;韩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作者】伍文浩【作者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4;F276.44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日新月异。
垂直专业化、贸易增加值与增加值贸易核算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基于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方法综述
垂直专业化、贸易增加值与增加值贸易核算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基于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方法综述一、本文概述在全球经济日益紧密的今天,全球价值链(GVC)的形成与发展已经成为驱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然而,传统的贸易核算方法,如总值贸易核算,已无法准确反映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贡献。
因此,增加值贸易核算和垂直专业化核算方法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评价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实际经济活动和价值增值。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基于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Inter-Country Input-Output Model,ICIO)的垂直专业化、贸易增加值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
我们将首先概述全球价值链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然后详细阐述垂直专业化的概念、测算方法及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贸易增加值的内涵、核算方法及其在反映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实际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对增加值贸易核算进行详细的阐述,包括其基本概念、核算方法以及与传统总值贸易核算的区别和联系。
本文将着重分析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在全球价值链分析中的应用,包括其构建方法、主要数据来源以及模型在垂直专业化、贸易增加值与增加值贸易核算中的具体应用。
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这些核算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贡献。
本文将对垂直专业化、贸易增加值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全球价值链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垂直专业化与全球价值链垂直专业化(Vertical Specialization)和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n, GVC)是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它们对于理解增加值贸易核算以及全球贸易格局的演变至关重要。
垂直专业化指的是一个产品或服务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生产阶段或环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分工和协作的现象。
我国贸易经济增长的投入产出分析
我国贸易经济增长的投入产出分析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其贸易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篇文章将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我国贸易经济增长的特点和趋势。
1. 贸易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贸易经济增长是指国家贸易总额以及从贸易中获得的经济增长。
从宏观层面上来看,贸易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促进就业来体现。
从微观层面上来看,贸易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企业利润和经济收入来体现。
2. 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经济学、会计学和管理学的分析方法,它建立了一个可以明确各个产业之间的经济联系与依存关系的框架。
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是定义三类基本投入:物质投入、服务性投入和人力投入。
物质投入指直接用于生产增加市场价值的原材料等资源,服务性投入指提供丰富的服务体验以增加产品竞争力的各种服务和流通环节,人力投入指直接提供生产力的人员工资。
通过对三类投入间关系的分析,可以建立出一个全面洞察宏观经济的投入产出模型,从而为我们分析中国贸易增长提供了微观角度上的分析。
3. 我国贸易经济增长的投入产出分析在上一个环节中我们简单介绍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框架,下面我们结合我国贸易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我国贸易的总体情况。
2019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31.5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其中出口16.1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进口15.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6%。
然后我们来分析一下我国贸易增长的投入产出特点。
我们可以把贸易流向分为内销和出口,我们可以发现,国内销售的产品需要更多服务性投入和人力投入,而出口需要更多的物质投入和人力投入。
这说明了我国出口的竞争力在物料和劳动力方面占据了较大的优势。
同时,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其贸易经济增长的特点也日益明显。
我国逐渐从制造业领域向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领域发展,而且这些领域对人力投入和服务性投入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意味着我国未来的贸易增长将更多地涉及非物质投入领域。
我国出口增加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出口增加值的影响因素分析刘培青【摘要】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出口增加值更能有效衡量一国的真实出口水平.通过梳理目前对出口增加值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在投入产出模型中引入出口增加值的测算方法,运用SDA方法分解了出口增加值的影响因素.利用WIOD提供的数据测算中国出口增加值的规模和各因素影响作用的大小,结果显示中国出口增加值明显小于出口规模,对中国出口增加值影响最大的是出口规模,部门增加值率、国内产业关联、国内、进口产业关联、进口产业关联、出口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影响不大,甚至是负作用.另外中间产品出口的作用明显大于最终产品出口的作用.我国应增加多边和双边贸易协议的谈判,提高行业增加值率是扩大出口增加值的关键,对技术含量高的中间产品进口要慎重对待.【期刊名称】《兰州商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10页(P39-48)【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分工;出口增加值;投入产出;结构分解【作者】刘培青【作者单位】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南衡阳42100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52.62;F224出口获利是中国发展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
以中间产品贸易为特征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导致各国的出口量与实际收入之间形成较大的偏差,一国对世界市场的总供给量与进口中间产品的使用而获得的增加值不再相等,以增加值标准更能准确衡量一国出口的获利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加工贸易方式进行出口扩张,这种新的核算标准引起了学术界对中国出口真实水平的广泛讨论,研究表明中国的出口增加值明显低于出口规模[1][2][3][4][5][6]。
以此方法为基础,许多学者以出口增加值标准分析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变化[7][8][9]。
这种方法也引起了学者们对中国双边贸易真实水平的测算,如中美、中日等[10][11],结果显示双边贸易的增加值与传统统计的金额也不一致。
增加值出口贸易的就业效应
03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企业创新成果,激 发企业创新活力。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01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提高产
业附加值。
02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增强国际竞争力。
03
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产业集聚和
05
提高增加值出口贸易的就业效 应的政策建议
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素质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 劳动者受教育水平, 培养高素质人才。
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 服务,帮助劳动者找 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 位。
鼓励企业开展技能培 训,提高劳动者技能 水平,适应产业发展 需求。
加强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
01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 握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
增加值出口贸易作为新型的贸 易统计方式,能够更准确地反 映出口对国内经济的贡献。
探讨增加值出口贸易的就业效 应对于制定合适的贸易政策和 就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就业之间的内在联系, 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02
有助于优化贸易结构,促进国内就业市场的稳定发 展。
03
增加值出口贸易的比重不断上升
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增加值出口贸易的比重不断上升,成为国际贸易的 主要形式。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增加值出口贸易的结构差异
发达国家以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为主导,而发展中国家则以低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 业为主导。这种结构差异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利益分配
增加值出口贸易的测量方法
投入产出法
通过投入产出表来测量增加值出口贸 易,投入产出表反映了各部门之间的 经济联系,可以计算出各部门增加值 的出口额。
国内最终产出中外国增加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国内最终产出中外国增加值的影响因素分析1.贸易政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对于国内最终产出中外国增加值的影响至关重要。
例如,关税的增加会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减少外国增加值的比重。
另外,对于一些商品实施进口限制或者优惠政策,也会影响国内最终产出中外国增加值的比例。
2.物价水平:物价水平对于国内最终产出中外国增加值的比重有重要影响。
当物价水平较高时,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较高,国内最终产出中外国增加值的比例较低;反之,物价水平较低时,进口商品价格较低,国内最终产出中外国增加值比例较高。
3.货币汇率:国内货币的汇率对国内最终产出中外国增加值的比重也有直接影响。
当国内货币升值时,进口商品价格相对降低,国内最终产出中外国增加值比重较低;当国内货币贬值时,进口商品价格相对升高,国内最终产出中外国增加值比重较高。
4.技术水平: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国内最终产出中外国增加值比重也有影响。
如果国内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专利,能够自主研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产品,那么国内最终产出中外国增加值比重相对较低;反之,如果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国内企业依赖于进口技术和知识产权,那么国内最终产出中外国增加值比重较高。
5.产业结构:不同产业的国内最终产出中外国增加值比重也会有差异。
一般来说,高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的国内最终产出中外国增加值比重相对较低,而低技术产业和低附加值产业的国内最终产出中外国增加值比重相对较高。
6.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劳动力成本对于国内最终产出中外国增加值比重也有影响。
例如,当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时,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国内最终产出中外国增加值比重相对较高;反之,当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时,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国内最终产出中外国增加值比重相对较低。
7.政策环境:政府的政策环境对于国内最终产出中外国增加值比重也有影响。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措施,以鼓励本国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减少对外依赖;另外,政府还可以提供一系列的支持措施,以促使国内最终产出中外国增加值的比重逐渐提高。
国内生产总值与贸易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与贸易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和贸易增长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指标和因素。
GDP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而贸易增长则衡量了国际贸易的扩大程度。
这两个因素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国内生产总值与贸易增长的关系在全球化背景下愈加紧密。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推动了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而这些贸易活动直接影响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随着贸易壁垒的降低和国际市场的扩大,企业可以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通过进出口贸易,国内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销售市场,促进了产能利用率的提高,从而推动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其次,国内生产总值和贸易增长在特定时期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随着GDP的增长,人民的消费能力和购买力也相应提高。
这推动了贸易的扩大,进一步促使国内经济的增长。
例如,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他们可能会购买更多的消费品,这就刺激了国内生产,涉及到更多的企业,从而增加了就业机会和产出。
这一连锁反应使得贸易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然而,国内生产总值与贸易增长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和压力。
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消费需求的提高,外国商品进入国内市场的情况也剧增。
这可能导致国内产业面临竞争压力并影响到国内的贸易平衡。
另外,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可能对贸易增长造成阻碍。
这就需要国内企业和政府采取措施来促进国内产业的创新升级,加强市场竞争力,以应对外部的挑战。
除了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和贸易增长也与社会福利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必须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相协调。
国家需要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产业和清洁能源的发展,以避免经济增长的过程对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
同时,贸易增长也需要谨慎处理,防止不公平贸易和资源的过度开采,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经济增长率与贸易关系的研究分析
经济增长率与贸易关系的研究分析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而贸易关系则是一个国家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经济增长率对贸易关系有着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会探讨经济增长率与贸易关系之间的关系,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经济增长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经济增长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经济总产出的增长速度,它通常是以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基础计算得出。
经济增长率可通过下列公式计算:经济增长率=(当期实际GDP - 前期实际GDP)/ 前期实际GDP × 100%二、贸易关系的定义与种类贸易关系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经贸交往关系,包括贸易、投资、技术转移和劳动力等领域。
贸易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货物贸易:即商品交换,包括出口和进口。
2.服务贸易:即服务领域的交换,包括旅游、咨询、金融、通讯等领域。
3.直接投资:即在国外直接投资,并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经济活动。
4.技术合作:即知识产权、技术许可证和专利等的交换和合作。
三、经济增长率对贸易关系的影响1.贸易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贸易关系对于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发展能够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市场选择,进而促进生产力的提高,而直接投资和技术合作则可以带来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2.贸易的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贸易开放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的市场准入和开放程度。
贸易开放程度越高,经济增长的潜力就越大,开放的市场能够带来更多的商机和投资,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贸易开放也能够引进更多的技术和资金,提高国家产业整体的水平。
3.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负面效应贸易关系对经济增长也有着一些负面的影响。
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会产生更多的竞争,从而对一些弱化的行业产生冲击,造成就业压力和经济不稳定。
其次,贸易关系也可能导致经济和政治上的紧张局势以及贸易壁垒和不公平竞争等问题。
反应经济结构的指标
反应经济结构的指标
1.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的重要指标。
2. 人均GDP:人均GDP是指GDP除以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
它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3. 就业结构:就业结构是指不同行业和职业的就业人数分布情况。
就业结构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
4. 产业增加值:产业增加值是指各产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增加的价值。
产业增加值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的分布和发展。
5. 出口、进口和贸易余额:出口、进口和贸易余额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的表现。
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和产业结构。
6. 投资:投资是指企业、政府和个人在生产和经济活动中的资本支出。
投资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
7. 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
科技创新能力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
贸易增加值分解新框架下出口增加值的测算与影响分析
易中中间产品价值提供了理论基础,提出的产品跨 界生产标准与当时的国民核算手册具有一致性,但
是由于缺乏中间产品数据,对垂直贸易的测算进展 十分缓慢Hummels等的开创性研究从狭义垂 直专业化角度入手,利用国内投入产出表,分析一国 出口中包括的国外中间产品,计算国际贸易价值分
过国际贸易交换,不涉及国家之间的相互使用。第二
部分则是一国向其他国家出口的中间或者最终产品
(_AD)0。式⑸中的(I-AD厂为国内完全需
求系数矩阵,反映了国内各个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
联系,与国内投入产出表的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相对
应,因此也可以称为国内列昂惕夫逆矩阵。
由于一国的国内增加值(GDP)可表示为增加值 系数V与总产出X的乘积,具体就s国而言,其国内增 加值(GDP)为VX,将式(5)中的X带入,则有:
终产品和再出口之间的关系,将GDP分为国内消耗 的国内增加值(不参与国际贸易)和出口的国内增加
值两部分,进一步基于Ghosh矩阵剥离出出口的国
* 内增加值的重复计算部分 2+。
从垂直专业化、贸易增加值到KWW的总出口 分解!形成了对国际贸易中增加值来源和增加值分
配的基本研究脉络,为测算总值贸易中的增加值提
-var5 =Vs(I-A-)-1Es
77)
从式(6 )来看! 一国的GDP取决于单纯的国内
需求拉动Vs&-A— )-#—和出口拉动Vs&-
GDP = VX = Vs(I-AS)-1YD+Vs(I-AS)-1Es (6)
在式(6)中,VS(I-AD)-1YD反映s国使用国
内生产资料生产并在国内直接消费 ,不参与国际
5
统计与信息论坛
投入产出扩展分析解析
数量经济学前沿投入产出及其扩展分析一、投入产出分析(一)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1.有关概念(1)投入:指社会生产(包括货物和服务)过程中对各种生产要素的消耗和使用,包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增加值)。
(2)产出:指社会生产(包括货物和服务)成果被分配使用的去向,包括中间产品(使用)和最终产品(使用)。
(3)投入产出分析:同时将“投入”和“产出”放在一起研究部门(产品)间经济技术联系和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内在联系的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其创始人为列昂节夫(197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基本原理(1)利用复式记账建立投入产出表;(2)利用矩阵数学方法建立投入产出模型。
(二)投入产出表1.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常住单位的生产成果;是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之和;是当期提供的最终产品之和。
(1)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增加值)12()C V M X C ++=-(2)收入法(分配法)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损耗(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增加值) (生产税-补贴)+营业盈余11()C V M C V M ++=++(3)支出法(使用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居民消费+政府消费)+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增加)+净出口(出口-进口) 2.投入产出表的表式与包含的内容(1)投入产出核算是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细化投入产出表是将国内生产总值三种计算方法的数据放在一张表上,并按产品部门细分。
前苏联称其为部门联系平衡表。
(2)投入产出表(价值表)的表式简化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单位:千元(3)投入产出表的具体内容投入产出表一共分为四个象限。
第Ⅰ象限主栏为中间投入,宾栏为中间产品,即中间产出,如果用ij x 表示其元素,纵向表示j 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i 部门产品的数量;横向表示i 部门产品分配给j 部门作为生产消耗的数量。
第Ⅱ象限是第Ⅰ象限水平方向的延长,主栏为中间投入,宾栏为最终产品,反映最终产品的结构。
第一节 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
第一节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一、传统贸易理论中的增长问题斯密认为,分工的发展是促进生产率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分工的程度则受到市场范围的强烈制约。
对外贸易是市场范围扩展的显著标志,因而对外贸易的扩大必然能够促进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率的提高,加速经济增长,增加了国民财富。
斯密写道,对外贸易可以“给国内消费不了的那一部分劳动成果开拓一个比较广阔的市场。
这就可以鼓励它们去改进劳动生产力,竭力增加它们的年产物,从而增加社会的真实财富与收入”。
[1]这种剩余产品的生产不需要从其他部门转移资源,也不必减少其他国内经济活动,因而出口所带来的收益及换回的本国所需要的产品,也没有机会成本,因而必然促进该国的经济增长。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则进一步表明,不仅那些拥有某些商品绝对有利生产条件的国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利,而且那些不拥有绝对有利生产条件的国家,也可以利用比较优势从国际贸易中获利。
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一国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本来需要本国较高成本生产的产品通过进口可以以较少的出口成本交换得到。
例如对于发展中国家,贸易使得这些国家能进口自身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如资本品,而这些产品对经济的长期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尔萨斯(T. R. Malthus)认为,对外贸易的好处是“直接增加由利润组成的那部分国民收入的价值,而无需相应减少其它部分的价值。
用国内价值较低的商品换进价值较高的商品,可以使国民收入直接增加;正是这种收入的直接增加,可以提供雇佣较多劳动的能力与意愿,并且造成对劳动、产品和资本的活跃的需求。
而这种活跃的需求是成功的国外贸易的一种显著和普遍的伴随物”。
[2]约翰·穆勒认为国际贸易可以带来巨大的贸易利益,包括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
直接利益在于利用国际分工以实现资源的最合理使用和输入本国进行生产所必需的短缺原材料或机器设备。
对外通商在经济上和道德上的间接利益要比直接利益更大,一方面是国际贸易扩大了一国的市场范围,实现更广泛的分工以及享受世界技术进步的成果,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可以促进新的经济理念的形成;另一方面是国际贸易可以传播文化知识、思维方式来促进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剖析了贸易增加值度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指出增加值贸易和贸易增加值分析路径的差异。
然而在贸易增加值的计算中,增加值率作为对生产与收入关系的一种关键度量,只是作为一个外生变量来处理,这样就无法全面解释为什么我国的增加值率明显偏低。
为此,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框架,对增加值率的内涵及其比较静态性质进行了分析,指出增加值率的高低不只反映技术,也受到各种分配因素的影响。
一国增加值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自身的技术努力,也同样与现有的国际分配体系及制度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我国增加值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且持续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国际分工背景下技术与分配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贸易增加值增加值率投入产出分析一、引言近年来,贸易增加值(Trade in Value Added ,TiVA )问题成为国内外的一个热点话题①。
贸易增加值问题的产生源于全球化及跨国生产的兴起,中间产品贸易极大增长,使得各国传统的贸易度量与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s ,GVCs )之下各国实际收入或增加值的多少形成较大的背离。
在没有中间产品贸易的情况下,这两者本来是一致的。
世界贸易组织、欧盟、OECD 、UNTCAD 等众多国际组织为经验分析的需要分别或联合开展了大量数据编制工作,并公布贸易增加值及相关数据的测算结果②。
例如由WTO 和日本IDE-JETRO (2011)联合发布的《贸易模式和东亚的全球价值链:从货物贸易到任务贸易》研究报告,以及UNCTAD (2013)所发布的《全球价值链与发展》的分析报告所进行的测算结果均表明,与我国巨大的对外贸易量相比,我国得自贸易的收入却相对偏低。
那么贸易量与收入量之间的背离又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呢?尽管围绕贸易增加值的测算由于方法的差异,引发出贸易增加值与增加值贸易(Value Added in Trade ,VAiT )的不同概念界定,但是在所有的测算中,增加值率都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由此人们认为增加值率所反映的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一国贸易格局中收入份额的关键因素。
最新公布的由欧盟资助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the 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 ,WIOD )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进行主要国家的贸易增加值的测算,但是由该数据库让我们直接观察到全球40个国家的增加值率的高低,及其跨时期的变化。
这一数据表现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中国的增加值率与主要经济大国相比,明显偏低,且呈下降趋势。
例如,我国全行业增加值率从1995年的38.5%,下降到2011年的32.5%,同一期间制造业增加值率则从26.8%下降为20.6%。
而2011年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全行业增加值率基本在50%左右,而美国更是高达56%。
这一现象跨国生产、贸易增加值与增加值率的变化*——基于投入产出框架对增加值率的理论解析□夏明张红霞*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0903071)资助,但文责自负。
对当前的讨论提出了新的问题。
显然,在原有的贸易增加值分析框架下,因增加值率被作为外生变量,对于各国增加值率差异及其变动的原因很难给出更多的说明,而且把增加值率看作仅仅由技术来决定也很难解释我国这一比率的长期下降趋势,因为这意味着我国技术水平长期来是下降的。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把增加值率放到国际范围的生产、贸易和收入格局下进行探讨。
在跨国生产这一新的背景下,借助于投入产出分析工具,对贸易增加值和增加值率等相关概念,及增加值率的变动原因给以理论的解析,以此作为对目前所流行的贸易增加值问题研究的一个理论补充,同时尝试对我国增加值率呈现下降趋势的原因提供某些解答。
二、从贸易量到收入量:分析路径的变化在一个封闭经济中,一国的最终产品的产出量一定等于其总收入量。
但是,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特别是在跨国生产下存在中间产品进出口的情况下,两者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了,一国最终产品的总供给量与因为这种供给使本国所获得的增加值或收入量两者间将不再相等。
一国最终产品的供给不仅拉动本国的收入,也拉动其他国家的收入。
相应地,一国的收入不仅依赖于对本国所生产产品的需求,也依赖于对其他国家所生产的产品的需求。
贸易增加值的研究所关心的正是国际分工所带来的贸易量与收入量之间的关系。
如何探讨贸易量和收入量之间的关系呢?目前的研究普遍采用投入产出模型方法。
早期的研究主要采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及模型,而现今则更多采用国际投入产出表及模型。
我们以投入产出教材中常见的简化的国际投入产出表为例,来讨论不同测算方法背后研究路径的变化。
表1中以列向表明两国生产中的投入,以行向表明两国产出的使用去向。
Z rr 和Z ss 分别为r 国与s国对本国产品的中间投入矩阵,Z rs 和Z sr 则是利用对方的产品作为中间投入的部分,V r 与V s 分别为两国的初始投入或增加值行向量;X r 与X s 分别为两国的总产出或总投入列向量;Y rr 与Y sr 表示r 国对来自于r 国和s 国最终产品的需求,而Y rs 和Y ss 则是s 国对来自r 国和s 国最终产品的需求。
我们用A rr 、A sr 、A rs 和A ss 表示相应中间流量计算得到的直接消耗系数。
对贸易量与其收入之间的关系,理论界最初的研究视角主要放在一国出口为该国所带来的增加值量上。
这一研究的意义对于中国而言,显得尤为突出。
例如Lawrence u 等(2007)就利用区别加工贸易的非竞争投入占用产出模型来测算中美两国出口对各自国内增加值的拉动效应。
Pei ,Jiansuo 等(2012)的研究则可看作是这一研究的一个继续。
这些研究都试图要回答的是出口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中国收入的增长。
在测算模型上,计算r 国的全部出口(A rs X s +Y rs )通过本国的列昂惕夫逆阵转换为出口带来的产出增长,再通过增加值率A vr 转换为收入的增加:(1)上述模型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在它所描述的经济系统中,以一国作为该经济系统的主体,因此也可称之为一国经济系统模型。
在这样的经济系统中,从模型的平衡关系上来看,r 国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合计不仅包括中间产品出口Z rs 和最终产品出口Y rs ,也包括本国最终使用Y rr ,对全部最终产品的需求所拉动的中间产品进口Z sr 与增加值V r 的价值合计与最终产品本身的价值合计两者是相等的。
也就是说,对这一经济系统而言,投入产出的平衡关系表现为最终需求作为需求面,与收入面的增加值和进口价值的合计是相等的。
相应地,全部出口与它所拉动的中间产品进口和增加值两者的价值合计也是相等的。
这意味着对于同样多的出口产品的生产,所需的进口越多,给本国带来的增加值的份额就越低。
对于这一关系及其分析本文后续部分还要做出进一步的说明。
至少从这一结论看来,这种对出口所拉动的增加值量的计算与Hum⁃mels 、Jun Ishii 和Kei-Mu Yi 提出的垂直专业化(ver⁃tical specialization )概念本质上是类似的,但是目的上却正好相反。
垂直专业化最初所计算的是出口中的进口价值含量(David Hummels et al.,2001),并表1两国为例的国际投入产出表中间使用初始投入总投入国家r国家s中间使用国家r Z rr Z sr V r X r国家sZ rs Z ss V s X s最终使用国家r Y rr Y sr国家s Y rs Y ss总产出X r X sV r =A vr ()I -A rr -1(A rs X s +Y rs )以此表明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而现在增加值贸易的测算却希望出口给本国带来更多的增加值,而这两者的大小又正好是反向的③。
上述一国经济系统模型显然并不能反映当今跨国生产联系的实际,它忽略了对中间产品进出口所带来的扩散效应(spillover effect )和反馈效应(feedback effect )的测度(Miller and Blair ,2009)。
简单地说,该国所进口的中间产品有可能本国也参与了生产,这样就会带来本国增加值的增加,而在上面的一国经济系统模型中,这部分则被全部作为对国外增加值的拉动来看待,从而忽略了中间产品进出口带来的收入的重新分摊。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采用国际投入产出模型,在这样的模型中,将相互联系的多国经济作为一个经济系统来看待。
对我们的例子而言,就是把两国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建模,基本模型关系为:其中V rs =A vr B rr Y rs +A vr B rs Y ss 表示的是s 国的最终需求支出所拉动的r 国增加值,而其中的A vr B rr Y rs 表示的就是r 国最终产品出口给本国所带来的增加值。
相应地,A vs B ss Y sr 则是s 国最终产品出口给s 国带来的增加值。
但是,与一国经济系统不同的是,中间产品出口将不再是作为最终产品,而只是两国经济系统中的中间产品,它们构成两国经济系统中“技术系数”的组成部分。
这时新的平衡关系是表中Y rr 、Y sr 、Y rs 和Y ss 作为两国经济系统中的最终产品,其价值合计与作为初始投入的两国增加值V r 与V s 的价值合计是相等的。
因此,在基于国际投入产出表的模型分析中,对于出口所拉动的国内增加值的计算,这里的出口只能是最终产品出口,而非中间产品出口。
但是,无论是理论文献,还是国际组织的测算中均出现了以包括中间产品出口在内的全部出口来计算它所拉动的增加值(Koopman et al.,2010;UNCTAD ,2013),而且后来的文献进而把上述基于贸易量所包含的要素含量的增加值测算结果定义为增加值贸易(Trefler ,2010)。
从模型的角度看,这样做显然是有问题的,然而在现实看来却又是没有办法的一种折中(OECD-WTO ,2012)。
因为一方面海关出口数据并没有提供更多关于中间使用出口与最终使用出口的区分,另一方面仅仅计算最终产品出口对增加值的拉动也不全面,因为中间产品的出口也会带来增加值,只不过这些中间产品出口被用于在别国进行最终产品的生产。
举例来说,就是不仅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拉动中国的增加值,而且美国对自己所生产产品的最终需求也会拉动中国的增加值。
这部分最终需求是美国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而非来自中国的出口品的需求。
至此,计算一国出口所拉动本国增加值的测算方法陷入了一种逻辑上的悖论。
这一悖论只因为是要盯住出口来计算增加值,既不能基于国际投入产出表的模型方法,又无法回到一国经济系统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从模型方法的本质上来说,这种问题的产生源于在一个将出口内生化的多国经济系统模型中,却试图将进出口外生化的方式建模所导致的,而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也在于在国际投入产出表的模型方法中,放弃盯住出口的做法,而全面考察全部最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