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5版)教材精讲【视频讲解】(第六章 修 辞[视频讲解])【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修辞[视频讲解]
第一节修辞概说
一、什么是修辞
“修辞”有三个意思。用作名词的“修辞”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客观存在的修辞现象;二是指修辞知识或修辞学。用作动词的“修辞”,则是指依据题旨情境运用特定手段,以加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活动。
修辞总是着力探讨下列三个问题: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采取什么样的修辞方式,追求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本章主要讲述三种修辞方式:词语锤炼、句式选择、修辞格的运用。
二、修辞和语境
同一思想内容可有各式各样的表达方式,可以选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采用哪种表达方式、什么样的语句最好,特定的语言环境往往是重要的制约因素。表达效果的好坏,
不完全在于语句本身。语料的选择、表达方式的确定无不受制于语境。所以,语境既是进行言语活动的依据,也是检验修辞效果的依据。
三、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修辞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语音、词汇、语法的运用的。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之间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从属关系,它们各是语言学科的一个分支。由于修辞属于纯语言运用的学科,它同语音、词汇和语法理所当然地存在着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
(一)修辞同语音的关系
语音在突出语义和增强音律美方面为修辞提供条件,丰富了修辞方式的内容;修辞则通过积极调动语音因素扩大了语音的功用。语音修辞是修辞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修辞同词汇的关系
词汇为词语的筛选锤炼、为形成具体的修辞方式提供必要条件,几乎所有修辞方式都同词汇有关,如语义双关、反语、仿词、婉曲、对偶、对比、借代、夸张、顶真、回环、拈连、反复、比喻等。
(三)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语法为修辞现象、修辞规律的体现提供表现形式,没有句子,也就没有体现修辞外在形式的语言模式。比如语法中如果没有形态各异的并列格式,也就没有修辞的对偶、对比、错综、排比、顶真、回环等修辞方式。语法为修辞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句法修辞内容的丰富多彩,这说明修辞在语言运用中扩大了语法的功用。
四、修辞与语用学
语用学与修辞学都研究语言的运用,但是两者是有区别的:
(一)研究目的不同。语用学注重解释性,目的在于分析语言运用的原则,建立意义解释理论,寻找语言运用的规律。修辞学注重规范性、变异性和实用性,注重研究修辞手段与
技巧。
(二)研究方法不同。语用学注重理论解释和推理分析;修辞学注重运用归纳的方法,如修辞格的确立、语言变异的表现方式等。
(三)研究内容不同。语用学以言语行为、会话结构、预设、含义、指示语、信息结构等为具体研究内容;修辞学以词语、句子、辞格的交际特色、语体风格等为具体的研究内容。
(四)研究的要求不同。语用学和修辞学都是研究语言的运用的,但是要求不同。语用学重在研究话语交际的“编码—输出—传递—接收—解码”全过程;修辞学是语用学里面的一个分支学科。
第二节词语的锤炼
一、含义
词语的锤炼,古人叫做“炼字”。锤炼的目的,在于寻求恰当的词语,使语句的表达更
加完美,即不仅要求词语用得准确,还要求词语用得得体。
二、内容
(一)意义的锤炼(用词生动形象、准确妥帖);
(二)声音的锤炼(注意音节整齐匀称、声调平仄、韵脚和谐、叠音、双声叠韵等)。
第三节句式的选择
从修辞的角度说,表示相同或相近的意义而在风格色彩、修辞功能、表达效果方面存在细微差别的一些句式,称作同义句式。句式的选择,在较多的情况下就是同义句式的选择。善于选择句式,可以有效地添加文采,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收到理想的修辞效果。
主要包括:长句和短句的选择,整句和散句的选择,主动句和被动句的选择,肯定句和否定句的选择,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的选择等等。
第四、五、六、七节辞格
零、什么是辞格
辞格也称“修辞格”、“修辞方式”和“修辞格式”,是在语境里巧妙运用语言而构成特有模式以提高表达效果的方法。辞格是人们在长期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辞格多种多样,各有其特点和表达效果。
根据辞格的本质特征和语用功能,我们选出常用辞格20个,分别讲析。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种事物,利用它们之间某些相似点来打比方,就构成了比喻。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三大类。
二、比拟
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辞格叫比拟。被比拟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比拟的事物称为“拟体”。
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例如:
海睡熟了。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鲁彦《听潮》)
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作乙物写。把人当物的,例如: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
三、借代
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被代替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