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家具中探寻凉山彝族审美文化论文
论凉山彝族建筑家具的设计特色
A bstac : eYiui adl e t odl e goiu utr 、 n meo sp p lt nma at itb t nn t n r t Th z ii n 、 l-n 、 lr sc l e u ru o uai dv s sr ui a o 、 s g i o u o d i o i
大凉山彝族家具纹饰图案解读
摘 要 :从 四个 实例 分析 了大 凉 山彝 族 家具装 饰 图案构 成 手 法、题 A s a t o r ae tde epoe e o s tt n sbe s a d h b t c:F u s u i l d h n tu o ,u j ,n e r c s sx r t c i i  ̄ t
火 神 的 习俗 。
自 臻 然 。
牛鼹 牛跟
■ ‘ . ’八 ~ oo :
羊角 鸡冠 鸡埔 马牙 鸟
羊角 羊角
动 物◎
蒜瓣 南瓜籽 花瓣 花蕊 花蕾 花朵 花朵 花朵 草
英 雄 带 :是 彝 族 的 传 统 服 饰 ,由 太 阳 、月 亮 、 星 星 的 图 案 组 合 而 成 .体 现 彝 族 男 子 英 勇 威 武 的 气 概 。
表 面 。 初 的 图 案 多 是 彝 族 图 腾 崇 拜 的 内 容 最 典 型 的 最
随 这 是 彝 族 对 鹰 的 崇 拜 . 现 为 家 具 上 乌 的 象 形 图 案 。 外 物 绘 制 成 图 画 来 表 达 自 己 的 感 情 。 着 时 间 的 推 移 . 表 另
自 然 界 的 山 、水 、 日 、月 .生 活 中 常 见 的 动 物 、植 物 也 些 图 画 和 器 物 逐 渐 演 绎 成 为 一 个 民 族 所 特 有 的 符 号 和
n f c nc i a e i
同时 与彝 族服 饰 、漆 器和建 筑的 图案有 着 千 丝万 缕 的联 系,共 同
构 成 了彝 族 文 化 的 一 大 特 色 。
关 键词 :彝 族 ;家具 ;髹漆 ;装 饰图 案 ; 象征 中图分 类号 :T6 4 S6
O 序
言
浅谈彝族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以“哲木”、“葸”为例
浅谈彝族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以“哲木”、“葸”为例民俗,即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文化。
民俗被民众所创造,也为民众所享用和传承。
信仰民俗作为民俗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因社会物质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不能正确认识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从而产生的系列有关神灵崇拜的思想、行为及相应仪式的习俗制度。
仪式作为具有典礼性质的行为模式,是一种重要的民俗事象,由传统习惯发展而来。
彝族世代居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在西南地区崇山峻岭之间繁衍生息,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
彝族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
就信仰民俗而言,彝人相信万事万物皆有其灵魂,万物有灵和祖灵信仰是彝人信仰世界的主要内容。
民间信仰在仪式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各种岁时仪式、人生仪式和农事仪式当中都充分体现了彝人的万物有灵和祖灵信仰。
一、民间信仰文化的重要性民間信仰是一种普遍的民间文化现象,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文化。
民间信仰的产生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所造成的,人们无法正确认识到生老病死,不能科学解释各种自然灾害。
但在科学技术日益發展的今天,民间信仰依然具有其存在的重要意义。
民间信仰打造了民众心灵的避难所,使得人们在天灾人祸面前有了心灵的慰藉。
科学可以解释天灾人祸,可以解释各种自然灾害,但是科学难以抚慰因天灾人祸而造成的心理创伤,而民间信仰正好慰藉心灵,也可以维持人们心灵的平衡。
民间信仰不仅有这种心灵的作用,民间信仰还促进了人们交流,维系了人们之间的情感,起着纽带的作用。
彝族泛灵主义的民间信仰,在慰藉人心、维系情感的同时,对生态建设等亦有主要意义。
彝人信仰万物有灵,认为人与自然界的生物都是平等的存在对自然有所敬畏。
在彝人的观念中,人与自然万物都是有灵魂的,对自然的过度索取会使神灵恼怒而造成灾难。
所以在砍了一棵树后,都会用青苔掩盖痕迹,生怕神灵在看到人们砍树后降下冰雹。
千年凉山:彝器古韵
千年凉山:彝器古韵凉山地区有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即在这里设置郡县。
其境内民族众多,世居民族有十多个,尤以彝族人口居多。
彝族自称“诺苏”,是我国西南地区历史最悠久、拥有独特文化的少数民族。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彝族人民不断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这些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漆器和银器最具有代表性。
彝族先民曾经历了漫长的游牧生活,凡属易碎、不宜搬迁、携带不便的陶器之类器皿都不适用于他们,因此,漆器在彝族先民的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
彝族民间歌谣《万事万物的开端》中相传彝族髹漆技术是由狄一伙甫创造的,距今五十七代左右,约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
但彝族漆器具体始于什么年代,今人已无法得知。
彝族漆器的材质主要有木、竹、皮、角等,以木质、皮质居多。
胎骨为就地取材,辽阔的森林是木胎、竹胎的来源,猎获的动物皮角是皮胎、角胎的来源。
传统的彝族漆器制作包括四十多道工艺流程,木质漆器的原胚要先埋在土里至少100天“去性”,这样才不易变形。
髹漆时使用的是用棕叶滤过的生漆,生漆分别加入朱砂、石黄、锅烟调成红、黄、黑三色,一般黑漆为底色,加绘红色和黄色的花纹图案,形成具有彝族特色的“红、黄、黑”三色文化。
任何艺术都源自于生活,彝族漆器亦是如此,其纹饰即是自然生活的写实,通过艺术加工在漆器上的再现,以动物纹样居多,植物纹样次之。
在凉山,漆器的使用相当广泛,最主要的有食具、酒器、兵器、马具、宗教用具五种,特别是酒器,以别具一格的特色和经久耐用的特性持续使用至今。
饮酒是彝族的一种习俗,因此酒器的制作也颇为考究,是彝族用具中最为精致的用品。
酒器的种类繁多,造型独特,纹饰艳丽,用法别致,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酒器,有些还有尊卑之分。
酒器主要有酒壶和酒杯。
图1为圆球形木酒壶,时代为明代,高32厘米、腹围75厘米,为凉山彝族地区特有的漆器酒具。
木胎质地,外髹红、黑、黄三色漆,绘花纹以装饰。
其用法巧妙独特,虽是酒壶,但又倒不出酒来,只能用吮吸的方法饮酒。
中国古代家具鉴赏论文
家具鉴赏古代家具鉴赏论文中国古代家具鉴赏论文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自尧舜禹至今的几千年里,围绕古人生活而存在的器具不断演化,推陈出新,日新月异;其中最为出色,也最贴近人类生活的器具便是家具。
家具,即家庭器具,是在生活、工作或社会交往中供人们坐、卧、支撑或贮存物品的一类器具。
家具鉴赏是以时代发展为背景,以科技进步为脉络,以文化底蕴为根基。
赏析经过千年流变的家具,实用与审美功能的高度融合,品鉴家具在视觉上荡起的精神波澜,以及人们在鉴赏过程中绽放的人文情怀。
学习的该课程共由“关于家具、古典家具谱精粹、现代家具写华章及物尽其用品,传承”四部分组成,重点进行家具的功能美、材质美、色彩美、形式美、人文美等内容的阐释,其宗旨就是:以科学促认知,解析家具艺术的深刻内涵,以文化定调,弘扬家具承载的精神元素,以传承为目的,界定家具物尽其用的产品本质。
中国历代家具的特质,在于它不仅仅通过各历史时期的演变,完善其服务于人类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凝集出在其特定环境里形成的不同的艺术风格。
中国古代家具历经沧桑,随时代变化,随要求变化,密切反应了各时代中先人的生活状态和要求,以及时代所内涵的历史意义。
为现代人追古溯今提供了有利线索,同时也丰富了现代家具的内涵。
古代家具我们根据时代的划分,可以有如下的叙述:夏、商、周: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从历史文献可知,我国早在殷商以前就已发明了家具:席——榻(ta)之始; 俎(zu)、几——案之始;禁——柜之始; 扆(yi)——屏风之始。
而商代髹(xiu)漆技术也被运用到家具纹饰上,还可镶嵌象牙、松石等。
春秋、战国时期:比较低矮的家具诞生春秋时期,奴隶社会走向崩溃,整个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到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大有提高,人们的生存环境也相应地得到改善,与前代相比,家具的制造水平有很大提高。
尤其在木材加工方面,出现了象鲁班这样的技术高超的工匠,不仅促进了家具的发展,而且在木构建筑上也发挥了他们的才能。
从传统家具中探寻凉山彝族审美文化论文
从传统家具中探寻凉山彝族审美文化论文一、凉山彝族传统家具的形制特点凉山彝族聚居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大小凉山,在长期和大自然的斗争中,形成了火塘崇拜和中柱崇拜。
火塘是会客、做饭、用餐、烤火、议事、睡觉的场所,也是彝族家具的主要摆放处所,一般都靠起居室的四周放置。
凉山地区多风寒冷的高原气候,决定了彝族居住房屋保暖的重要性,其房屋普遍逼窄矮小。
上古时代,彝族先民逐水草而居,夏天上高山、冬天下河谷,频繁的迁徙,加上奴隶制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和贫乏的物质条件,使得他们家具普遍矮小、简单,只有这样才成本低廉、便于搬迁。
由于房屋矮小,彝族在添置家具时,常常将床、柜、桌等家具与房屋建筑统筹连接在一起,一来节约室内空间,二来加固了建筑结构,有利于提高抵御大风和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震的强度。
据资料显示,彝族最早的家具是餐桌,是奴隶主使用的。
奴隶社会的早期,奴隶及大多数普通家庭食物单一而贫乏,就在屋中央围着火塘蹲着吃饭,没必要也用不起餐桌。
后来,彝族先民慢慢向农业转移,逐渐定居后,家具才开始普遍使用。
尤其到了魏晋时期,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较以前频繁。
唐代南诏国时期,彝族经济进入相对繁荣时期,家具也随之快速发展,出现了床、凳、柜等。
明清时期,汉族统治者推行“改土归流”政策,西南民族地区土司制度逐渐被废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彝族家具的发展,但同时也给彝族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汉族文化及生产技术,彝族家具吸收了许多汉族家具的特点,促进了彝族家具的发展。
彝族聚居地山高路险、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新中国成立前尚处于奴隶社会时期。
凉山彝族地区技术落后,生产力十分低下,物质资料生产领域还没有形成社会大分工,主要以农业为主,畜牧业和手工业均没有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只有简单的“以物易物”交换形式。
奴隶主、奴隶以及其他劳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是通过森严、复杂的等级关系表现出来的。
在此社会结构中,本来作为人的生活必须品的家具,只有在奴隶主家庭中,才被广泛使用,而在奴隶阶层,是极少甚至没有家具使用的必要和权利的。
古典家具设计的研究论文(大全5篇)
古典家具设计的研究论文(大全5篇)第一篇:古典家具设计的研究论文一、古典家具在室内设计中的搭配原则倡导绿色生活。
古典家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讲究功能与结构通过人的行为才能建立联系,实现环保、节能、生态、古典气息等多方面的功能,设计更符合人们的生活和思维习惯,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茶几不同于市面上普通的规则式茶几类型,它在造型装饰上更别致更突出。
四块菱形顶面构成了茶几的主体结构,菱形面可组合易拆解,既可以组合成单面菱形的超小型茶几,又可组合成两面菱形小型茶几,还可组合成普通规格的三面菱形,以及四面菱形的大型茶几。
茶几四角可收缩和折叠,不占用空间面积,整体线条流畅,功能简约而不简单,菱形面的手工油彩图案使得它多了几丝艺术的气息。
主材采用北美白橡木与高密度板的组合,木材表面贴木皮和涂绿色环保的NC硝基漆。
简洁中蕴含中国味。
古典家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就是把设计回归到它本质,以最质朴的形态展示出来,强调它内在的文化魅力,突出中国古典情结。
把现代生活倡导的简约融入到设计之中,褪去中式风格中的繁琐,提炼设计精华,展现高深的创意,简而不空。
追求自然视觉效果。
古典家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引自然之象,就是将自然元素直接引进室内,使室内空间可以分享自然视觉环境。
比如原木纹、天然雕花等。
电视柜主体材料采用实木框架与高密度板,表面贴木皮,用LS-3668白胶粘合剂粘合,辅材是高分子材料运用在茶几的顶面。
油漆工艺采用绿色环保的NC硝基漆,经过复杂的擦色工艺保留橡木材料本身的纹理与质感。
饰面喷漆使表面光滑,易清洁和美感。
木材是北美白橡木通板直拼,而非下脚料碎块拼接,白橡木色差小,防腐耐侵蚀。
最引人注目的是电视柜的造的设计少了色彩上的单一和沉闷,多了很多亮丽明快的色彩,在色彩的选择上不再有太大的局限性。
古典家具运用空间色彩来降低中式风格中沉重颜色的比重,用一些不饱和色来为空间做大面积的铺垫,也可以利用亮丽色彩来打破中式家具的单调氛围,比如利用一些饱和度高的颜色,这样会让人情绪高涨,充满激情。
凉山彝族家具装饰图案纹样艺术解析
罗毅 L U O Y i . 绵阳师范学院 , 四川绵阳 6 2 1 0 0 0(Mi a n y a n g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6 2 1 0 0 0 Mi a n g y a n g, S i c h u a n)
摘 要 :凉 山 彝 族 家 具 图 案 纹 样 是 彝族 文 化 的活 化 石 , 不 管 是 从 其 图 案 纹 样 方 面 还 是 从 其 色 彩 结 构 方 面 来 说 ,都 是 彝族 人 民 智 慧 的
o f - c o l o r ’ s , t h e y a r e a l l t h e p r o d u c t s o ft he wi s d o m o fYi pe o p l e . Yi f u r n i t ur e mo r e d i r e c t l y r e f l e c t s t h e c u s t o ms a n d c u l t u r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具有 代表性 研究彝 族文化 的样本 意义 。凉 山有其
独 特的 自然景观 和人文特 色 ,其独 特 的高 原气候
彝 族 主 要 分 布 在 西 南 片 区 ,彝 族 人 民 也 主要 在 云南 、四川 、贵州 和 广西 壮 族 自治 区等
地 生 活。凉 山地 区是 四川彝 族人 的聚 居地 , 位 于 四川 青 藏 高 原 的南 部 ,北 起 雅 安 、 甘 孜 州 ,连 接 攀 枝 花 ;东 西 连 接 云 南 ;东 北 接 宜 宾 、乐 山等 地 。 凉 山州 有 6 . 3 万k m ,海 拔 大 多 在 3 O 0 0 m 以 上 ,最 高 的 小 相 岭 达 到 4 7 9 1 m, 地 处东 经 1 0 0。 0 3 ~1 0 3。 5 2 , 北 纬 2 6 。0 3 ~2 9 。1 8 之间 u J 。生活在该地 区的彝 族 人 ,保 留了传统 彝族 的一些生 活 习惯 和特 征 ,
关于凉山彝族建筑家具的设计特色
关于凉山彝族建筑家具的设计特色摘要:以彝族建筑家具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富有的设计文化元素特点,挖掘设计实践的切入点,在家具材料的选择和造型以及图纹等方面均富有彝族文化特色,提取建筑内家具的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化家具设计中,合理提出相关的设计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彝族;建筑;家具;设计特色凉山地区聚集了很多彝族居民,彝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地域的迁徙,文化的传承与积淀,催生出了富有彝族人文特色的景观,在同区域自然景观融合起来,其中典型的特色文化代表为服饰、漆器以及建筑家具。
现围绕彝族建筑家具特色文化为例,进行相应的概括与分析。
1 课题研究的意义家具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物件,在建筑装饰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现代化装饰设计中更加注重功能性与装饰性的结合,追求整体的美感,促使传统建筑设计方法与经验得到广泛运用。
深度剖析彝族建筑家具设计采用的方法与特点,应用到现代化家具设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凉山彝族建筑家具的设计分析2.1 彝族建筑家具的文化内涵凉山地区位置特别,属于各地都明显呈现出立体气候,整个地区晚上多风且寒冷,这也决定了建筑保暖的重要性。
从整个聚落的建筑特点分析,具有窄小的特点。
早期的居民选址多追逐水草,夏季为了清凉多居住在高山,冬季为了保暖多居住在河谷,要不断迁徙,加之物资资源匮乏,使得早期的建筑家具具有“矮小”、“简单”的特点,以此降低迁徙的成本,同时方便更换居住地。
为适应建筑空间和居住特点,通常将床、柜子与桌子等,同建筑整体结构连接起来,达到节约空间的目的,同时增强建筑整体的稳固性,可有效抵御外来侵袭,比如大风等。
凉山地区气候比较很冷,早期居民生活离不开火塘,很少用到床与座椅,并且柜子与餐桌等的制作有着严格要求,一般不可以雕刻花饰。
在传统家具使用的中,例如粮食柜与储物柜等,注重功能性,缺少个性化家具,例如卧具等。
除此之外,在家具的结构设计与材料选择等方面,都有着彝族地区的文化特色。
云南彝族传统纹样在家具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与传承研究
云南彝族传统纹样在家具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与传承研究云南省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性民族资源,云南彝族就是其中具备代表性的一个民族,从秦汉时期便在云南地区繁衍生息(巍山彝族也是西南边陲最早的土著民族,史称“腊罗把”)。
在上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其独特的民风民俗、地文地貌、宗教信仰,也形成了地域特征鲜明的图案纹样与家具产品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地域性图案纹样反映了这个民族的思想内涵与文化特征,深入研究云南彝族传统纹样在家具产品中的造型寓意特征、具体应用手段、装饰工艺技巧等,探索对彝族传统纹样与家具产品的保护与传承。
1 云南彝族纹样在家具产品中的造型与寓意云南彝族传统图案纹样深受本土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的影响,长期以来,彝人便将自身喜爱、尊崇与敬畏的形态绘制成图案纹样以抒发自身的情感,并将这些图案纹样通过彩绘、印刻、局部截取、轮廓勾勒等方式去装饰家具产品与生活环境,采用具体的民间制造工艺同抽象的艺术表现相融合,云南彝族本土的家具产品不单单是一种装饰与生活用品,也是本土彝族文化的载体,其中云南彝族家具产品中主要的传统纹样有以下几种典型图案:1.1 鸟兽纹样图案鸟兽动物纹样图案大量应用在家具产品设计当中,往往蕴含着彝族百姓对于奇珍异兽(猛兽)的天然崇拜,侧面反映出在生产力较低的彝族社会里,普罗大众需要通过鸟兽等生灵的力量去战胜自然、战胜外力的心理。
因此在诸多传世的云南彝族家具产品当中,鸟兽纹样屡见不鲜。
例如,虎纹、龙纹、狮纹、麒麟纹、凤纹、鹤纹等,每一种纹样都涵盖诸多变化与鲜明的特征。
其中以龙纹为例(图1),就包括云龙纹样、夔龙纹样、璃龙纹样,而龙的形象也常常是被皇族或上层阶级所使用,有一种力量、坚毅、凶猛的象征,此类纹样多印刻与雕饰于云南彝族土司贵族的家具产品上,常常通过线雕或浮雕的手段呈现。
有的龙纹是以一条完整的形式出现,有的则是用龙纹组合的形式,少部分是通过龙纹组合其他纹样以建构一个全新的图案雕刻于家具产品当中,以图1为例,这类图案常用于彝族百姓的罗汉床正面围子或椅子背部,其纹样形象建构有抽象表现的,也有具象写实刻画的。
彝人家具色彩心理研究
彝人家具色彩心理研究作者:罗毅来源:《艺术评论》 2016年第3期罗毅一、“黑为底、红黄配”的家具色彩世界在彝族一千多年有史可查的历史当中,他们创造了灿烂的彝族文化,而这些文化最主要体现在工艺美术上。
如今,彝人的漆器髹饰家具艺术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受到了世人的广泛关注。
漆器髹饰家具是彝人高超工艺的代表,彝人很多工艺都达到了极高水平,对色彩的独有运用和巧妙搭配是其共同特征。
进入彝人地带,迎面而来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色彩王国。
着装,家具,装饰,都能见出彝人对色彩的格外讲究。
其中,黑、红、黄这三种颜色最基本,被视为彝人的“三原色”。
许玉兰说道:“黑、红、黄是彝族最古老的三色,彝族的服装、服饰、器皿、特别是家具都离不开这标志性的‘三色’,沉稳尊贵的黑色,神灵般的红色、灿烂美丽的黄色,描绘来自大自然的图案,三色穿插搭配显得古朴庄重而又刚劲有力。
”[1]这三种颜色绝非随意搭配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特色,可概括为“黑为底、红黄配”六个字。
彝人,尽管多用黑色,但纯粹黑色的装饰也并不多,他们往往是黑、红、黄三色的交叉搭配,使整个色彩显得主次分明、相得益彰,在参差错落中给人一种美的张力,体现出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带来心灵的震撼和美的玄想。
彝族的家具主要是用天然的木材,这些家具造型丰富、材色美观、雕刻精美、纹理清楚,虽然家具造型各异,但在色彩选择上,看得出来都遵循一个共同的原则,即“黑为底、红黄配”,这种家具配色代表彝族的独特和唯一。
彝人为何会形成这一色彩搭配习惯呢?每一门艺术能够留存后世都绝非偶然,它们自身都有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色彩同样如此,它代表的是一种力量凝聚,一种历史进程,一种精神信仰,一种文化内涵。
彝人“黑为底、红黄配”的色彩理念,同样有一个历史渊源,值得我们作深入探索。
二、家具三原色的文化心理(一)黑:土地崇拜与上天赐予家具色彩在三原色中,彝人将黑色之美发扬到极致。
无论是家具中的桌子、凳子、床等,还是其他乐器、衣服、头饰、首饰等等,黑色无所不在。
凉山彝族建筑与家具纹样研究及创新应用
包 装 工 程 第43卷 第6期232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2年3月收稿日期:2021-11-17基金项目:四川省凉山州2019年度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项目(19YYJS0084) 作者简介:汪莉君(1995—),女,硕士生,主攻家具设计与制造。
通信作者:张亚池(1956—),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家具设计与工程。
凉山彝族建筑与家具纹样研究及创新应用汪莉君1,张亚池1,柯清1,杨丁1,骆军2(1.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2.凉山信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西昌 615000)摘要:目的 将凉山彝族创新纹样应用于现代家具,延续凉山彝族文化。
方法 以从凉山彝族地区采集到的纹样为数据基础,通过统计学方法汇总分析,并探究创新纹样在现代家具中的应用方法。
结论 结合现有纹样数据的量化分析,总结不同类型纹样的常见装饰部位与构成方式,并归纳典型凉山彝族纹样的常见搭配纹样。
通过对文化延续最大化的分析,提出凉山彝族纹样应以纹样组合为单元进行创新,并得出文化延续、功能延续与适于工业化生产的三大创新原则。
以现代设计理念和大众审美为参考,通过研究各类纹样组合的文化内涵、比例尺寸与构成方式,产出适用于各类纹样的最优创新方法。
结合现代家具的常见装饰部位与比例尺寸,提出各类创新纹样在现代家具中的应用方法,使彝族创新纹样以多样化的形式存在现代生活中并代代相传,从而延续凉山彝族文化。
关键词:建筑与家具;彝族文化;彝族纹样;纹样创新;纹样应用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63(2022)06-0232-11 DOI :10.19554/ki.1001-3563.2022.06.031Research and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LiangshanYi Architecture and Furniture PatternsWANG Li-jun 1, ZHANG Ya-chi 1, KE Qing 1, YANG Ding 1, LUO Jun 2(1.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2.Liangshan Xinyuan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Xichang 615000, China)ABSTRACT: The innovative patterns of Liangshan Yi are applied to modern furniture to continue the Liangshan Yi cul-ture.. Based on the patterns collected from the Liangshan Yi area,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rough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methods of innovative patterns in modern furniture. Combined with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attern data, the common decorative parts and composition methods of different types of patterns are summarized, and then the common matching patterns of typical Liangshan Yi patterns are summariz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maximization of cultural continuity,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Liangshan Yi patterns should be innovated with pattern combination as a unit, and the three innovative principles of cultural continuity, function continuity and suitability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are obtained. Through study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proportional dimensions and composi-tion of patterns, taking modern design concepts as a reference, and the optimal innovative methods applicable to various patterns are produced. Combined with the common decorative parts and proportional dimensions of modern furniture, the application methods of various innovative patterns in modern furniture are proposed, so that the innovative patterns of the Yi nationality exist in modern life in diversified forms and are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hereby con-tinuing the Liangshan Yi culture.KEY WORDS: architecture and furniture; Yi nationality culture; Yi nationality pattern; pattern innovation; pattern application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我国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地。
基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家具创新设计方法研究
基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家具创新设计方法研究作者:陈军来源:《大观》2019年第01期摘要:凉山彝族漆器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彝族漆器不仅仅是生活中的实用器具,更是传承彝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代表着凉山彝族传统文化的内涵。
漆器作为彝族文化的物质表象,其独特的造型、色彩和装饰图案是游牧生活、宗教信仰、民族交流等文化特征的深刻印记。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游牧生活方式的逐渐消失,凉山彝族漆器面临着流失、失传的严峻局面。
文章通过对凉山地区彝族漆器的开发应用与发展现状的分析,在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彝族家具设计的创新设计方法作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民族性;传统文化;家具设计;彝族漆器在我國历史上,上至尧舜禹时代,下至春秋战国,漆器皆为统治阶级的专属器物,虽然经历了从礼器到食器的转变过程,但是并非大众化的生活用品。
彝族漆器艺术风格鲜明,造型独特,这一作为生活用品的实用器具,至今仍然在民间广泛使用,这是别的民族中所没有的现象。
彝族漆器这一悠久的而古老的民族传统工艺,蕴含着彝族独特的审美意识与文化观念,同时也是极具开发与转换价值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
但是,随着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剧,彝族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中西外来多重文化的冲击,正在经受一场空前的文化整合与文化转型的历史考验。
一、彝族漆器的发展概况彝族漆器历史悠久,色彩鲜明,造型独特,纹饰艳丽,用法别致,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其以木胎制胚,生漆上色,黑色象征庄重与威严,黄色象征光明与未来,红色象征热情与勇敢,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红、黄、黑”三色文化。
图案纹饰多取材于自然,对日月山河、花虫鸟兽等的变化加以概括提炼,抽象表达。
传统的彝族漆器制作包括40多道工艺流程,200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传统彝族漆器的变迁凉山彝族长期生活在四川西南北起大渡河、南至金沙江的崇山峻岭之间,受外界文化影响较小。
彝族先民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都过着游牧生活,这样的生活习惯必然产生与此相适应的生活用具,于是以木、角、皮为胎的漆器就在彝族民众的生产生活中迅速发展起来了。
关于彝族漆器传承的作文
关于彝族漆器传承的作文
彝族漆器,那可是彝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但如今,它的传承却面临
着一些挑战。
你想想,以前在彝族的村落里,几乎家家户户都能看到精美的漆器,从餐
具到装饰品,那独特的色彩和图案,让人一眼就忘不了。
可现在呢,随着时代
的发展,很多年轻人都走出大山,去追求外面的世界,对这传统的技艺渐渐陌
生了。
这彝族漆器的制作可不简单,那是需要耐心和技巧的。
从选材到绘制图案,每一个步骤都饱含着匠人的心血。
但现在愿意静下心来学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老匠人们心里着急啊,他们担心这祖传的宝贝就这么失传了。
咱们得想想办法,不能让这么好的东西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比如说,可
以在学校里开设相关的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和了解彝族漆器,培养他们
的兴趣。
或者搞一些漆器制作的体验活动,让更多的人亲身感受其中的魅力。
还有啊,利用互联网也是个好主意。
把彝族漆器的美展示在各种平台上,
让全世界都能看到,说不定还能吸引来一些外国友人的关注和喜爱呢。
彝族漆器的传承是我们大家的责任。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这美丽的艺术永
远绽放光彩,别让它成为我们记忆中的遗憾!。
在彝族漆器中解读彝族的装饰文化
在彝族漆器中解读彝族的装饰文化作者:许玉兰来源:《北方美术(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彝族的祖先属于游牧一族,在游牧生活中为了让日常用具携带方便,1700 多年前他们便开始制作、使用漆器,漆器逐渐成为彝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
彝族漆器是工匠们长期创作的结晶,它不但有汉代漆器的工艺精髓,而且融入了彝族最原始而淳朴的情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其装饰性更是有独具魅力的文化情感。
要探究彝族独特的装饰文化,沿着他们的文化和审美意向,传承该民族的特色文化。
一、漆器装饰概述远观彝族漆器明亮耀眼,漆器的造型多是对日、月等自然形态的模仿,区别于其他民族用具的造型特征是“高脚”。
漆器色彩搭配与众多少数民族用色一样都鲜亮耀眼,但彝族用色没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繁杂,有的只是红与黄的交错,配以黑色压轴。
漆器上的纹样,通常是以彝族人民所崇拜和敬仰的日、月、星辰、火、虎等象征神灵的图案以及自然界中飞鸟走兽、花草植物的符号化图案穿插出现,红与黄在图案中秩序性穿插交替,却不会直接接触,总会以透底的形式留出黑边,这样的黑边给火辣的大红和中黄增添了几分力量和稳重。
彝族特有的漆器,用这三色进行变化组合,红与黄的大面积穿插装饰,使器具艳丽而喜气,黑色的漆底黝黑发亮,给漆器以厚重感,同时也让红与黄艳而不俗,整个色彩在安静沉稳中透着热烈和奔放。
彝族漆器以简约抽象的符号图案进行装饰,以红、黄、黑的色彩作为搭配,至今依然散发着古朴、动人的艺术魅力。
二、漆器装饰图案探究漆器带给我们原始而朴素的美,从漆器中我们能领略到彝族工匠们精湛的技艺,透过这些描绘,我们不但能感受到彝族朴实的情感流露,也看到了现代抽象符号的简约美。
2.1 漆器的装饰纹样彝族先民在长期劳作的观察中,对自然界的日、月、星辰、火有了主观认识,并心生崇敬之意,对自然有了期盼和向往。
漆器中,运用得最多的就是日、月、星辰的图案,并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融入了他们的期盼和向往。
浅谈凉山非遗艺术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途径探索——以“月琴”为例
浅谈凉山非遗艺术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途径探索——以“月琴”为例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占据人们大部分的生活,人们的生活取向也越发趋向更加便利、快捷、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文化,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掌握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是也因为付出的成本小了,对其的珍惜程度也随之降低。
在这个眼花缭乱的时代,我们注意到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影——月琴,彝族月琴作为彝族的民族符号,其传承正面临着危机。
由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使地球变成“村”,被拉近的距离使部分有能力的年轻人向往国际化,过快的时代变化给传统文化带来冲击,年轻人对于彝族月琴这样的通过世代民间艺人口耳相传进行传播且需长时间反复研习与模仿的技艺,已经失去放慢自己脚步慢慢学习的心,且由于生存问题,耗费大量时间习得的月琴并不能带来直接收益得以维生,变现手段困难,少数民族年轻人更多的会选择大专技校等这样进行专业技术的学习。
虽然彝族月琴已经被政府列入第二批凉山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但是在现在的凉山彝族,我们可以在相关舞蹈作品、话剧作品、神话故事可以看到月琴作为道具出演,但是会演奏月琴的艺人随着时间流逝慢慢老去,而没有足够的新生力量接起传承的火炬,彝族月琴的传承仍困难重重。
关键词:彝族;月琴;传承引言本文的选题为浅谈凉山非遗艺术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途径探索——以“月琴”为例,通过研究彝族月琴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途径的探索,以小见大,从自身实践经验出发结合前人的研究,对凉山非遗艺术文化的传承,以及其传播和弘扬的途径探索进行科学论述。
本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一个总结展开:首先我们根据前人的多方研究以及我们去到凉山的田野调查,论述了月琴的历史来源、发展演变过程、及其所属门类。
其次论述了现如今彝族月琴的现代意义、传承文艺,以及其的发展现状。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论述了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设想,做出了怎样的尝试,以及我们所得到的结果。
最后论述对我们整个的研究过程进行分析,呈现出这样的结果是哪些环节我们还需要做出努力,哪些环节又受什么原因的影响才造成了最后的结果。
凉山彝族民间美术
凉山彝族民间美术凉山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而凉山彝族民间美术,则是凉山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凉山彝族民间美术源远流长,受到彝族人民的热爱和传承。
本文将从凉山彝族民间美术的历史渊源、特色、表现形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独特的文化形态。
一、历史渊源凉山彝族民间美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彝族社会。
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凉山地区就有了先民关于图腾崇拜、神话传说、花纹绘画等内容的文化艺术。
而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彝族人民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美术风格,形成了独具个性的民间美术体系。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凉山彝族民间美术一直保持着自己独有的风格和特色,成为了彝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传统特色凉山彝族民间美术以其绚丽多彩、富有韵味和浓厚的民族特色而著称于世。
在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凉山彝族民间美术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极高的艺术造诣。
在织布、刺绣、编织、木雕、泥塑、竹编等传统手工艺方面,凉山彝族民间美术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表现出了对自然、宗教、神话等主题的深刻理解和丰富想象。
在艺术风格上,凉山彝族民间美术强调色彩、线条和图案的艺术表现,形成了独特的装饰艺术风格,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享受。
三、表现形式凉山彝族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织布:织布是彝族人民传统手工艺之一,凉山地区的彝族妇女们擅长以五彩缤纷的色彩和独特的图案,在布料上精心编织出各种文化寓意的图案和花纹。
2. 刺绣:彝族妇女以线、针、布为工具,结合几何图案和自然图案,创作出了许多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绣品,如彝族服饰、民族围巾、枕巾等。
3. 木雕:在凉山地区,彝族民间手工艺中的木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彝族传统家具、房屋结构、木器和工艺品等都有木雕的装饰。
4. 泥塑:凉山彝族民间美术中的泥塑艺术成就颇高,凭借其生动逼真的形象、独特神秘的风格,成为了彝族人民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于彝族漆器传承的作文
关于彝族漆器传承的作文
哟,老铁们!今儿个我来给大伙儿说说彝族的漆器传承的那些事儿。
作为一个来自彝族的小伙子,自个儿对这门独具特色的工艺可是有着满腔热忱。
从小看着爷爷奶奶在家中亲手制作各种精致入微的漆器,心里就对这门手艺生出了无穷好奇和向往。
你们别小看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家,他们在漆器上的功夫可是一绝啊!不论是木器上那层层叠叠的彩釉,还是那些栩栩如生的彝族图腾,无不凝聚着老一辈人对这门工艺的执着和热爱。
老实说,学这门手艺可不容易。
要先把各种天然漆料熬好,再把木料打磨到细腻程度,然后就是一层一层地上釉、打磨、上釉...重复这个过程足足得几个月。
就连最简单的一个小碗,都要经历数十道工序,真是费时又费力啊!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
最终,那些精美绝伦的作品就会在你眼前重现它们迷人的风采。
这些年,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不少老一辈的手艺人都相继离世,加之年轻人对这门手艺热情不高,彝族漆器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不过我坚信,只要有一批热爱这门手艺的年轻人挺身而出,彝族漆器这门瑰丽的民族文化瑰宝一定能世代相传、永不衰落!
嘿,伙计们!对于彝族漆器这门手艺,你们可有什么看法?赶紧来跟我们分享分享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传统家具中探寻凉山彝族审美文化论文一、凉山彝族传统家具的形制特点凉山彝族聚居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大小凉山,在长期和大自然的斗争中,形成了火塘崇拜和中柱崇拜。
火塘是会客、做饭、用餐、烤火、议事、睡觉的场所,也是彝族家具的主要摆放处所,一般都靠起居室的四周放置。
凉山地区多风寒冷的高原气候,决定了彝族居住房屋保暖的重要性,其房屋普遍逼窄矮小。
上古时代,彝族先民逐水草而居,夏天上高山、冬天下河谷,频繁的迁徙,加上奴隶制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和贫乏的物质条件,使得他们家具普遍矮小、简单,只有这样才成本低廉、便于搬迁。
由于房屋矮小,彝族在添置家具时,常常将床、柜、桌等家具与房屋建筑统筹连接在一起,一来节约室内空间,二来加固了建筑结构,有利于提高抵御大风和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震的强度。
据资料显示,彝族最早的家具是餐桌,是奴隶主使用的。
奴隶社会的早期,奴隶及大多数普通家庭食物单一而贫乏,就在屋中央围着火塘蹲着吃饭,没必要也用不起餐桌。
后来,彝族先民慢慢向农业转移,逐渐定居后,家具才开始普遍使用。
尤其到了魏晋时期,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较以前频繁。
唐代南诏国时期,彝族经济进入相对繁荣时期,家具也随之快速发展,出现了床、凳、柜等。
明清时期,汉族统治者推行“改土归流”政策,西南民族地区土司制度逐渐被废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彝族家具的发展,但同时也给彝族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汉族文化及生产技术,彝族家具吸收了许多汉族家具的特点,促进了彝族家具的发展。
彝族聚居地山高路险、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新中国成立前尚处于奴隶社会时期。
凉山彝族地区技术落后,生产力十分低下,物质资料生产领域还没有形成社会大分工,主要以农业为主,畜牧业和手工业均没有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只有简单的“以物易物”交换形式。
奴隶主、奴隶以及其他劳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是通过森严、复杂的等级关系表现出来的。
在此社会结构中,本来作为人的生活必须品的家具,只有在奴隶主家庭中,才被广泛使用,而在奴隶阶层,是极少甚至没有家具使用的必要和权利的。
加之彝族居住地寒冷多风,彝民几乎一年四季都离不开火塘,穷苦的平民和奴隶,成年围着火塘吃饭、睡觉,是用不着床和凳子等奢侈家具的。
彝族家支习惯法在家具的使用礼制上也有着严格的规定:除诺合黑彝外,曲诺和阿加使用的家具不能有床和坐椅,柜子、餐桌等其它家具不能雕刻花饰,违反者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因此,凉山彝族传统家具的主要类型是粮柜、储物柜、闷户柜等储藏型家具,兼具置物效能,偏重实用功能,人性化的家具较少。
而纯粹人性化的家具如卧具、坐具等样式、种类都很少,而且只有土司、诺合黑彝家庭才能实用。
普通民众家庭的坐具多半是粗糙的就地取材的草墩、木墩、石凳、小木凳,卧具则主要是廉价的容易加工的草席等。
彝族传统家具非常注意线与面的结合,线主要体现在直的木框、直的榫头、直的装饰、直的花格,再配上光滑的面,稳重而灵巧。
彝族传统家具主要采用框架结构模式,以明直角榫头为主要的组合方式。
榫头的端面部分突出,既增强了接合强度,也是一种装饰,在粮柜类较为高大的家具上还有利于使用者踩踏取用物品,呈现出彝族传统家具手工制作的原始材质美。
这种简单而牢固的形制结构,即使多次拆卸搬迁重组也不影响其使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凉山彝族家具在制造的过程中就地取材,主要以当地产的木材为主。
但是,因为彝族具有原始的自然崇拜情结,对特定的一些树木植物是禁止砍伐的,当然不能作为家具用材,否则就会触怒神灵受到惩罚。
如他们视金竹为祖神,因为传说中彝族祖先就是因为金竹的荫蔽而脱险的;栗木被视为某些家族的保护神,是族树,是不能砍伐下来打造家具的。
除了禁忌之外的树木,都可以作为家具用材。
由于凉山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为落后,技术工艺水平不高,与云南楚雄地区彝族家具常选用名贵硬质木材精致雕刻不同,凉山家具常选择相对加工难度小且廉价的木材,如桦木、柳木,不但易于加工而且适合凉山地区潮湿的气候。
竹材也常在凉山彝族家具中与木材搭配,适合高寒山区使用。
二、凉山彝族传统家具的审美文化彝族传统家具的装饰手法主要有雕刻、花格饰面和髹漆,雕刻以线雕为主,且直线居多,常用的手法有阴阳额雕和线雕两种。
阴阳额雕是在家具表面随图案轮廓线铲出阴面和阳面,阴阳面的交界线便形成了图案,一般用在家具的木框嵌板上。
因为嵌板不承重,对功能强度没影响,线条舒展流畅,韵律感强,增加了家具的美观。
彝族家具的线雕主要是阴刻线雕,凹下去的线条与家具平滑的表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一种自然的美。
线雕多用于木框构件、腿部构件上,增加承重构件的圆润视觉效果。
花格饰面采用细滑精致的木条,用榫拼成各种形式的图案,嵌装在柜体木框内的嵌板部位,让家具显得更加美观、坚固。
1. 凉山彝族家具的图案彝族家具图案主要来自于自然界和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多为象形符号。
彝族先民秉承万物有灵的思想观念,将自然万物都视为和自己一样是有灵魂的对象,人应该推己及物一视同仁加以对待,甚至对大自然强大的力量产生敬畏心理,反映在彝族家具中就是常采用日月星辰山水等图案。
如彝族先民在同自然干旱的顽强抗争中,产生了日月崇拜,于是就以祭祀的手段祈求日月的庇护。
彝族家具上的日月图案,就是由最初寻求保护的心理演变而来的装饰纹样。
凉山彝族长期居住在山区,将高山视为神灵,“山”的象形图案,也成为了彝族家具最常用的装饰纹样之一。
同样,他们认为星神能掌握人间的命运,只要他们把星星雕刻、髹漆于家具上,就能得到星神的庇佑。
其他植物、动物图案常见的’有南瓜籽、蒜瓣、花花朵、花瓣、花蕾、花蕊、油菜籽、草、牛眼、马牙等。
除此之外,彝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工具和生活器物图案也出现在彝族家具中,如绕线架、纺锤、渔网、铁环、酒壶、绕线、发辫等图案。
图腾崇拜是彝族先民在万物有灵思维的基础上,将某种特定的动植物视为与本氏族有着特殊的亲属关系或者特定关系的对象而产生的崇拜行为观念,图腾是自己和部落的保护神。
出于对图腾的崇拜和敬畏,它们常常出现在彝族家具图案中,如虎。
彝族认为虎是自己的祖先,人是从虎变来的,人死了也能变成虎,虎纹出现在家具中,能够保佑自己及所在的家族。
鸟鹰、鸡、鹤、雁等、羊、火等也是凉山彝族的图腾,因此鸡冠、鸡嘴、鹰、羊角、火镰等图案也频繁地出现在凉山彝族传统家具中。
彝族人民将这些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对象,以特有的万物有灵思维和毕摩文化为底蕴,提炼出承载着彝族民族文化的图案符号,以对称、平衡、复笔、连续等艺术手法,遵循着简化、抽象、夸张、分解组合等原则构成图案,以雕刻、髹漆工艺镌刻在家具上。
这些图案除了审美外,更多的是具有宗教、巫术意义,呈现出明显的民族特色。
2. 凉山彝族的三色文化许多民族都有着黑色崇拜情结,在古老的仰韶文化晚期与龙山文化时期就大量出现了黑陶器皿,神话传说中的灾难几乎都是来自漆黑的世界。
凉山彝族崇拜黑色犹甚,从服装、器具、家具到神话传说禁忌,黑色无疑都是最为基本的底色。
黑色是土地的颜色,对于社会生产力低下,靠农业为生的彝族人来说,土地是其生存的基础,土地上的庄稼和牲畜是其温饱的来源。
因此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中与大自然奋战的远古彝族领袖支格阿鲁就是来自北方的“黑鹰”。
彝族民间史诗《梅葛》记载黑虎被天神杀死后,其身体的各部分变成为了天头、地尾、天鼻、天耳、地胆、太阳、月亮、星星、云彩、雾气、大海、海水、大江、小河、道路、树林…火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火的崇拜几乎是世界上所有民族的共性。
然而,彝族人对火的崇拜尤其炽烈。
独特的地理环境,凉山彝族人一生都离不开火。
火光之后,留下的灰烬冷却后吸收水分,变成了黑色。
黑色是了彝族最为尊贵的、神圣的、具有魔法魅力的颜色,成为了奴隶主“诺合”黑彝的专用颜色,并以血统纽带代代世袭,黑色成为社会等级的身份符号。
彝族习惯法规定,黑彝的服饰以黑色为主,如果黑彝穿了其他颜色的服饰将有失身份,而其他等级的彝族民众穿了黑色服饰,则会被取笑甚至受到惩罚。
长此以往,彝族对黑色形成了敬畏的民族心理。
黑色之外,红色也是彝族最为喜欢的颜色之一。
彝族崇拜火,他们以火塘为中心,组织起家庭、社会结构。
他们一年四季不离火塘,一生依偎着火塘,生于火塘死于火葬。
彝族有“上半年过节、下半年过年”的说法,火把节成为彝族最重要的两个节日之一。
火可以煮食物、取暖、驱虫、御兽、驱邪、避灾、照明,火光、火苗、火炭都是红色的。
太阳也是红色的,它让万物生长,它是生命之源。
红色不仅是火的颜色、太阳的颜色,而且是血的颜色。
血是生命的源泉,动物和人都会因血尽而亡,少女出血初潮后就可以孕育生命,外部战斗和内部械斗中都会血流成河……在彝族人心中,红代表着生命与激情。
凉山彝族居住在西南红土高原,红壤是最常见的土地颜色,以农业为主的彝族也对红色的土壤情有独钟。
在民族文化中,黄色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最为尊贵的颜色,甚至是皇帝的专用颜色。
它能缓解神与人的对立,因此在寺庙和祭祀活动中,黄色被大量使用。
彝族对黄色的喜好也是来自彝族先民对阳光的顶礼膜拜,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彝族人认为世界分为祖界、人间和地下界,分别以白、黄、黑为色彩指征,黄色是人间的颜色。
彝族毕摩招魂时要用黄色牺牲吸引迷路的灵魂和鬼怪,使他们远离人间。
孩子庆生也要选黄色母鸡祭祖,求吉利保平安。
送殡仪式上,彝族妇女头上、男子腰间系一条黄绸,以表达对逝者的悼念。
彝族神话传说“支格阿龙射日”中,天上剩下的独眼太阳是人间正义的化身。
凉山地区日照时间长,阳光照射大地一片暖暖的黄色,靠土地为生的彝族深深地感知到万物生长靠太阳,裹腹生存的主食土豆、荞麦馍馍也是黄色。
黄色是永恒、生机、繁盛、温暖、希望的象征。
节日里,彝族少女手里撑着嫩黄色油布伞表演的“朵乐荷”,分外妖娆,折射出的彝族独有的视觉魅力与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红与黄都与太阳相关。
只是因为大气的散射和折射,让人们感觉到红色和黄色差异。
从色彩学的角度,太阳光原本是白色光,但它们在经过大气层时被分离和折射后,成为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
其中,红色光穿透空气层的强度最大,其次是橙、黄、绿光,再次是青、蓝、紫光。
早上和傍晚时太阳光射到地面上,穿过的空气层距离超过中午太阳当顶的时候,只有红、橙色光可以穿过空气层被我们感知,因此太阳总是红彤彤的,而其他时间我们看到的太阳光是黄色甚至是白色的。
总之,黑、红、黄三色文化是彝族先民思想、情感、宗教、人文、历史、伦理、社会信仰及审美观的凝聚和积淀,是彝民族性格、心理的折射。
在落后封闭的凉山地区,色彩在彝族人心目中,是一种寓意和暗示象征,那是他们战胜自然,克服困难,诗意地栖居在大小凉山的精神支柱,蕴含着彝族特有的审美情趣。
三、结语彝族传统家具以其独特的形制和髹漆工艺,配合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图案纹饰,再辅之具有极强视觉效果的色彩组合,折射出彝族传统家具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民族审美特色,是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