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传质过程第一章(2010.3.2)

合集下载

传质过程导论

传质过程导论

传热
能量传递 E
本节内容
一.分子扩散与Fick定律
二.单方向稳态扩散. 三. 分子扩散系数DAB 小结
作业:5-7(提示:该过程为稳态过程)
一. 分子扩散与Fick定律
1. 分子扩散
分子扩散的本质是分子的运动;
推动力:浓度差、温度差
氢气透过橡皮的扩散,锌与铜形成固体溶液时在铜中的扩散,以及粮食内 水分的扩散等
本节小结
1. 了解分子扩散的原因,掌握Fick定律。 2.熟练掌握等分子反方向扩散通量的求 解方法。 3.熟练掌握单方向分子扩散通量的求解 方法。
反之,则是流动
当分子对称截 面是静止截面 时,称为等摩 尔相互扩散。
对于双分子的等摩尔相互扩散,有:
DAB dp A DBA dpB JA JB R T dz R T dz
p pA pB dpA dpB 则: DAB DBA
3.等分子反方向扩散(等摩尔相互扩散)的数学描述
du dy
t q n
对于气体混合物,经常采用气体分压表示:
nA pA DAB dp A cA JA V R T R T dz
注意:Fick定律的前提条件是分子对称的截面,即有一 个A分子通过该截面,必然有一个B分子反方向通过同 一截面(类似于拥挤的公共汽车)。该截面可以是静止 的,也可以是运动的。
1. 气体中的扩散系数
1 1 1.00 10 T M M A B 2 1 1 pt vA 3 vB 3
5 1.75 1 2
DAB
m2/s
T:绝对温度,K MA、MB:组分A、B的分子量, pt:总压(绝压),Pa

精馏1传质过程概述1传质过程的定义传质过程的定义

精馏1传质过程概述1传质过程的定义传质过程的定义

第六章 精馏§1 传质过程概述 6-1 传质过程的定义传质过程的定义——物质以扩散的方式,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的相界面的转移过程,称为物质的传递过程,简称传质过程。

日常生活中的冰糖溶解于水,樟脑丸挥发到空气中,都有相界面上物质的转移过程。

例如某焦化厂里,用水吸收焦炉气中的氨。

OH NH O H NH 423→+。

如图6-1所示。

图6-1 吸收传质示意图再如某酒精厂里,酒精的增浓与提纯。

即利用乙醇与水的沸点不同,或挥发度不同,使乙醇与水分离的过程。

如图6-2所示。

图6-2 精馏传质示意图这两个例子说明,有物质()O H OH H C NH 2523 , , 在相界面的转移过程,都称为传质过程。

6-2 传质过程举例焦化厂的例子,是吸收操作。

——利用组成混合气体的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不同来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操作,称为吸收操作。

焦炉气中不仅含有3NH ,还有242 , , , H CH CO CO 等气体,利用3NH 易溶于水,以水为吸收剂,使3NH 从焦炉气中分离出来。

吸收主要用来分离气体混合物,所以有的教材称吸收为气体吸收。

如图6-3所示。

图6-3 吸收局部示意图水称为溶剂,3NH 称为溶质,炉气中其他气体称为惰性组分。

用水吸收氯化氢气体)(HCl ,制备盐酸,也是一种吸收操作。

酒精厂的例子,是精馏操作。

——利用液体混合物各组分沸点(或挥发度)的不同,将物质多次部分汽化与部分冷凝,从而使液体混合物分离与提纯的过程,称为精馏操作。

精馏主要用来分离液体混合物,所以有的教材称精馏为液体精馏。

传质过程还有,萃取——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对某溶剂具有不同的溶解度,从而使混合物各组分得到分离与提纯的操作过程。

例如用醋酸乙酯萃取醋酸水溶液中的醋酸。

如图6-4所示。

图6-4 萃取示意图此例中醋酸乙酯称为萃取剂)(S ,醋酸称为溶质)(A ,水称为稀释剂)(B 。

萃取操作能够进行的必要条件是:溶质在萃取剂中有较大的溶解度,萃取剂与稀释剂要有密度差。

化工传递过程 第一章 传递过程概论

化工传递过程  第一章  传递过程概论

描述分子动量传递的基本定律
粘性流体:有粘性,流体层间会产生剪切力
y


两块无限大的平行平板,中间
u-du
dy
u
u0
x
充满流体,上块静止,下块运动, 因粘性的存在,最下层流体必随板 运动,速度uo , 最上层流体也必随 板静止,速度0。
实验证明,当uo不是很大,流体处于层流范围内时, 剪应力(动量通量)与速度梯度成正比,即:
通量=-扩散系数×浓度梯度
① 各过程所传递的物理量均与其相应的强度因素的梯度 成正比,并且都沿着负梯度的方向传递;
② 各式的系数都是物性常数,它们只是状态的函数,与 传递的物理量多少和梯度的大小无关。
(5).涡流传递的类似性 涡流动量、热量与质量传递:
r d (ux )
dy
( q )e A
H
d (cpt)
dy
“-”表示热通量与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反,即热量是由 高温向低温方向传递.
导热系数k 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固体和液体:k与压力关系不大
气体:
k与压力有关
三、费克定律(Fick’s law)
jA
DAB
dCA dy
描述 2 组元混合物体系中A存在浓度梯度时的分子扩散
jA— 组分A的质量通量,kg/ (m2 ·s), DAB— 组分A在B中的扩散系数 “-”表示质量通量的方向与浓度梯度的方向相反 DAB —与组分的种类、压力、温度、组成等因素有关。
范围:牛顿型流体:遵循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如:所
有的气体和大多数低分子量的液体。 非牛顿型流体(爬杆效应):不满足牛顿粘性定
律的流体,如:血液和高分子流体(沥青)。
二、傅立叶定律(fourie’s law)

传质过程ppt课件

传质过程ppt课件

质传递全部借助分子扩散来进
行,浓度梯度在两个层中的分
布是线性的,而在有效膜以外
浓度梯度消失,即假设折线
pGpi 和 ciHc 代 表 实 际 浓 度 变 化 pBpi 和 ciEc 。 膜 层 厚 度 假 设 为 L1和L2。因为已假设界面上气、 液相存在着平衡,其关系为p*
= f (c)。
图3-I-2 双膜理论示意图
快, / 愈薄),如果单靠提高分子扩散的系数,效果是
不明显的。
单相传质方程式及单相传质系数
根据上面引出的有效膜(传质边界层)的概念, 从壁面到湍流主体的对流扩散传质速率方程式,就可
以按直接通过厚度为 / 的层流流体的分子扩散传质速
率来考虑。
17
同处理传热问题一样,把传 质速率写成如下形式:
k N (c1 c2 ) A
体),逐步依靠流体质点的
位移和混和进行传质,
图3-I-1
15
传质边界层(也称有效膜):有浓度梯度存在的区域。
对流扩散也看作为相当于通过厚度为 / 的传质边界层
的分子扩散过程。
此传质边界层中,包括了实际的层流底层厚度和虚拟
层厚度,虚拟层厚度是指过渡区及湍流主体的传质阻力折
合成与层流底层处的传质阻力相当的厚度。根据上述关于
21
根据近年的研究,在高流速下的两相流体间的传质, 具有下述特点:
(1)具有自由相界面的两相流体系统,相界面不是 固定不变的。当两相流速增大,湍流迅速发展,在相界 面上将形成众多的漩涡,相界面由于这些漩涡所冲刷和 贯穿而大大增加,从而严重地影响稳定的滞流膜。甚至 有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膜层已经不复存在。
下面我们着重讨论第二阶段,即当两相接触时 相间界面的状况及在界面上发生的过程。必须指出, 由于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直到目前为止,尚没有统 一的成熟的理论足以完善地反映相间传质地内在规 律。现将有关理论简单介绍如下。

化工传递过程 —第一章 传递过程概论

化工传递过程 —第一章 传递过程概论
d dθ
∫∫ u ( ρu)conαdA
A
∫∫∫ ρudV
V
+ ∫∫ u ( ρu)conαdA
A
d dθ
∫∫∫ ρudV
V
在x、y、z三方向的分量
• ∑Fx= ∫∫
A
d u x ( ρu )conαdA + dθ d u y ( ρu )conαdA + dθ d u z ( ρu )conαdA +dθ
A
①为正时,有质量的净输出; ②为负时,有质量的净输入; ③为0时,无质量输入和输出。
简单情况
∫∫ ρuconα .dA= A
∫∫ ρucon α .dA+
A1 A1 A2
∫∫ ρuconα .dA
A2
= - ∫∫ ρudA + ∫∫ ρudA = ρ2ub2A2 — ρ1ub1A 1 ρ2ub2A2 — ρ1ub1A1 +
动量、热量质量传递相似
• 形式相似:
du x τ = −µ dy
q dt = −k A dy
j A = − DAB
dρ A dy
– 各过程所传递的物理量与其相应的强度梯度成正比; – 沿负梯度(降度)的方向传递; – 各式的系数(µ、α、DAB)只是状态函数,与传递 的物理量或梯度无关(传递性质和速率的物性常 数)。
∵ H=U+pv ∴
= q-Ws*
dEt u2 ∫∫ ρuconα .( H + 2 + gz +)dA + dθ A
= q-Ws*
总动量衡算
• 动量守恒:系统的动量变化速率等于作 用在系统上,方向为净力方向的合外力 • 牛顿第二定律: F=ma=m*(u2-u1)/∆t • 动量 mu

传质分离过程课后习题答案

传质分离过程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绪论略第二章习题1. 计算在0.1013MPa 和378.47K 下苯(1)-甲苯(2)-对二甲苯(3)三元系,当x 1 = 0.3125、x 2 =0.2978、x 3 =0.3897时的K 值。

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非理想溶液。

并与完全理想系的 K 值比较。

已知三个二元系的wilson 方程参数(单位: J/mol ):λ12-λ11=-1035.33; λ12-λ22=977.83 λ23-λ22=442.15; λ23-λ33=-460.05 λ13-λ11=1510.14; λ13-λ33=-1642.81在T =378.4 K 时液相摩尔体积(m 3/kmol )为: =100.91×10 -3 ;=177.55×10 -3 ;=136.69×10 -3安托尼公式为(p s :Pa ; T :K ): 苯:1n =20.7936-2788.51/(T -52.36); 甲苯:1n=20.9065-3096.52/(T -53.67);对 -二甲苯:1n =20.989 1-3346.65/(T -57.84);解:由Wilson 方程得:Λ12=l lV V 12exp[-(λ12-λ11)/RT]=331091.1001055.177⨯⨯×exp[-(1035.33)/(8.314×378.47)]=2.4450Λ21=0.4165 Λ13=0.8382 Λ31=1.2443Λ23=0.6689 Λ32=1.5034 lnγ1=1-ln(Λ12X 2+Λ13X 3)-[332231131323322112213132121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Λ+ΛΛ+Λ++ΛA +Λ+Λ+]=0.054488 γ1=1.056同理,γ2=1.029; γ3=1.007lnP 1S =20.7936-2788.51/(378.47-52.36)=12.2428, P 1S =0.2075Mpa lnP 2S =20.9062-3096.52/(378.47-53.67)=11.3729, P 2S =0.0869Mpa lnP 3S =20.9891-3346.65/(378.47-57.84)=10.5514, P 3S =0.0382Mpa 作为理想气体实际溶液,K 1=P P S11γ=2.16, K 2=0.88, K 3=0.38003 若完全为理想系,K 1=P P S1=2.0484 K 2=0.8578 K 3=0.37712. 在361K 和4136.8kPa 下,甲烷和正丁烷二元系呈汽液平衡,汽相含甲烷0.60387%( mol ),与其平衡的液相含甲烷0.1304%。

3.2传质微分方程1

3.2传质微分方程1


代入可得



A
(
ux x

u y y

uz ) z
D A D

DAB
(
2A
x 2

2A
y 2

2A
z 2
)

rA
质 原

A ( u)
D A D

DAB 2 A
rA

若以摩尔基准推导
C
A
(
umx x
umy y

umz ) z

jAz z
dxdydz
第二节 传质微分方程


2)流体微元内积累的质量流量

设组分A的质量浓度为A,A=f(x,y,z, τ),则流体

微元中任一瞬时组分A的质量为
质 原 理
M A Adxdydz
质量累积速率为
M A A dxdydz
3) 反应生成的质量流量
反应生成的质量流量= rAdxdydz
第二节 传质微分方程

三 章
代入质量守恒定律表达式中,得

( Aux )
x

( Auy )
y

( Auz )
z

j Ax x

j Ay y

j Az z

A

rA

0


展开可得


A
(
u x x
u y y
ur
A
r
u r
A

u

化工传质与分离 第一章(02)传质过程基础

化工传质与分离 第一章(02)传质过程基础

物理 模型 数学 模型
小结:一维稳态分子传质问题求解方法
注意问题
❖NA与 NB 的关系 ❖沿传质方向面积的变化
练习题目
思考题 1.何为主体流动现象? 2.求解分子传质问题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3.何为“漂流因子”,与主体流动有何关系? 作业题: 6、7
液体中扩散的特点
❖组分A的扩散系数随浓度而变 ❖总浓度在整个液相中并非到处保持一致
液体中扩散的处理原则
❖扩散系数以平均扩散系数代替 ❖总浓度以平均总浓度代替
一、液体中的扩散通量方程
NA
D
AB
dcA dz
cA Cav
(NA
NB)
平均
总浓 度
其中
C
av
(
M
)
av
1 (
2
1
M1
2
M2
)
D 1 (D D )
2.浓度分布方程
Cav cA
( C av
c A2
( zz1 ) ) z2 z1
Cav c A1 Cav c A1
停滞组分 B 的对数平均 摩尔浓度
小结:一维稳态分子传质问题求解方法
求解思路
❖对所求解的传质问题进行分析 ❖对费克第一定律进行分析 ❖找出边界条件 ❖求解数学模型
传质通量表达式 浓度分布方程
一、传质速率的表示方法
1.传质速率
传质速率:单位时间传递物质的量
kg /s
质量速率
kmol /s
摩尔速率
传质 GA


静止平面
速 率
一、传质速率的表示方法
2.传质通量
传质通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传递物质的量
kg /(m2·s)

《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第一章传质过程基础

《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第一章传质过程基础

主体
组分A的主体流动质量通量
流动 通量
Au
A[
1
(
Au
A
BuB
)]
aA
(nA
nB
)
组分B的主体流动质量通量
BuaB (n A nB )
三、传质的速度与通量
组分A的主体流动摩尔通量
cAum
cA[
1 C
(cAuA
cBuB )]
xA(N
A
NB
)
组分B的主体流动摩尔通量
cBum xB (N A NB )
主体 NxA um
流动 NxB
NA NB 0
动现象。
示例:用水吸收空气 中的氨
JB
NA
J
A
Nx
A
NB
J
B
Nx
B
0
J Nx
B
B
第一章 传质过程基础
1.1 质量传递概论与传质微分方程 1.1.1 质量传递概论 1.1.2 传质微分方程
一、传质微分方程的推导
1.质量守恒定律表达式 采用欧拉方法推导
混合物的主体流动速度即为平均速度
u= uf (um= uf )
三、传质的速度与通量
组分A的扩散速度
udA = uA- u udA = uA- um
组分B的扩散速度
udB = uB- u udB = uB- um
质量基准 摩尔基准
质量基准 摩尔基准
三、传质的速度与通量
组分A的扩散质量通量
j A A (u A u)
第一章 传质过程基础
1.1 质量传递概论与传质微分方程 1.1.1 质量传递概论
一、混合物组成的表示方法 二、质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三、传质的速度与通量 1. 传质速率与传质通量 2. 传质速度的表示方法

化工传递(第一章)

化工传递(第一章)
※ 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液体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 压力对液体粘度影响可忽略,气体的粘度在压力较低时(<1000kPa) 影响较小,压力大时,随压力升高而增大。



SI制单位:m2/s,在物理单位制中单位:cm2/s,称为斯托克斯,以St表示
(四)牛顿型流体和非牛顿型流体
P A
图1-4 非均匀受力图
p Leabharlann dP dAp:点压力,dP:垂直作用在微元 体表面的力,dA:微元体表面积
压力单位及换算 1atm = 1.013×105Pa = 1.013bar = 1.033kgf· -2 = 7.60×102mmHg cm 压力表示方法 绝对压力和相对压力(表压力和真空度)
数学特征:
0
e.g u f ( x, y, z ) 与时间θ无关
不稳态流动:流体流动时,任一截面处的有关物理量中只要有一个随时间而变 化,称为不稳态流动或不定常流动;
(三)粘性定律和粘度
1. 牛顿粘性定律

du x dy


剪应力,单位截面积上的表面力,N/m2;
产生:相邻两层流体之间由于粘性作用而产生,粘性力,表面力的一种;
图1-1 均质水溶液 图1-2 非均质溶液
M 密度: V
ρ:点密度
dM:微元质量
dV:微元体积

dM dV
流体的比体积(质量体积υ):
V M
[m3/kg]
1
(二)不可压缩流体与可压缩流体
不可压缩流体:密度不随空间位置和时间变化的流体; 重要 ※ 通常液体可视为不可压缩流体
动力粘度(简称粘度),流体的一种物性参数,试验测定,查物化手册;

传质过程

传质过程

传质过程USTB§1 传质两种基本方式及研究意义传质(物质传输)、传热(热量传输)及动量传输是自然界及各种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最普遍的现象。

冶金动力学与传质过程密切相关。

传质是由于体系中化学势梯度所引起的原子、分子的运动以及由于外力场或密度差造成的流体微元的运动引起的物质的迁移。

两种基本方式:1)扩散;2)对流由于热运动导致体系中任何一种物质的质点(原子、分子或离子等)由化学势高的区域向化学势低的区域转移的运动过程-扩散。

由于流体的体运动造成的物质迁移-对流。

在固体中只存在分子或原子等质点的扩散;在流体(液体及气体)中的传质,既有微观质点扩散的贡献,也有流体中自然对流或强制对流传质的贡献。

USTBUSTB冶金反应大多为多相反应,从反应机理看,除界面化学反应步骤外,还涉及传质步骤。

冶金过程大多在高温下进行,此时界面化学反应的速率较快,整个反应的控速环节往往会落在传质步骤上。

因此,要研究冶金反应过程的动力学必然需要了解传质现象及其所遵循的规律。

§2扩散定律2.1菲克第一定律在单位时间内, 通过垂直于传质方向单位截面的某物质的量, 称为该物质的物质流密度,又称为物质的通量(mass flux)。

若组元A的传质是以扩散方式进行时,则该物质的物质流密度又称为摩尔扩散流密度,简称扩散流密度,或摩尔扩散通量, 通常以符号J A,x 表示。

其中A为组元名称, x 为扩散方向。

USTB菲克在1856年总结大量实验结果得出,在稳态扩散条件下,扩散流密度与扩散组元浓度梯度间存在如下关系:xc D J xA ∂∂AA,−=-菲克第一定律一维扩散比例常数D A 称为扩散系数D A 物理意义-在恒定的外界条件(如恒温及恒压)下某一扩散组元在扩散介质中的浓度梯度等于1时的扩散流密度。

单位:J A,x -mol ·(m -2·s -1);c A -mol •m -3;D A 的SI单位-m 2•s −1。

传质过程简介

传质过程简介
传质过程简介1质量传输的概念什么叫传质在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的混合物内部如果有浓度梯度存在则每一种组分都有向低浓度方向的转移以减弱这种浓度不均匀的趋势
传质过程简介
1 质量传输的概念
① 什么叫传质
在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的混合物内部,如果有浓度梯度存在,则每 一种组分都有向低浓度方向的转移,以减弱这种浓度不均匀的趋势。混 合物的组份在浓度梯度作用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转移的过程称为传 质。
2 扩散传质
② 菲克第二定律(传质微分方程)
当浓度随时间变化时,并且在三维方向上浓度梯度均不为0时,经过微
元分析得: c (D c ) (D c ) (D c ) t x x y y z z
简化 ① 一维非稳态
c

c (D )
t x x
➢ 唯一的解释是镍原子向铜一侧扩散的多, 铜原子向镍一侧扩散的少,使铜一侧伸长, 镍一侧缩短。
➢ 这种效应已在Cu-Ni﹑Cu-Sn﹑Ni-Au等组 成的扩散偶中发现。
2 扩散传质
固体分子扩散有两种机制比较真实地反映 了客观现实: ➢一种是间隙机制,它解释了间隙固溶体中 的间隙原子如H, C, N, O等小原子的扩散; ➢另一种是空位机制,它解释了置换原子的 扩散及自扩散现象。
➢ 扩散系数D是一个物性参数,它表征了物质扩散能力的大小。 ➢ D的值取决于混合物的性质、压力和温度,靠实验来确定。
2 扩散传质
说明:
菲克第一定律用来描述由浓度差引起的质量传递。 工程上还有很多其他条件引起的传质现象,需要用其他关系式描述:
温度引起的质量传递,称热扩散; 离心机分离液体混合物,称压力扩散; 重力作用下的重力沉淀; 静电作用下的电解沉淀。

1传质原理

1传质原理
J A D ABc A
如仅有一维,Z方向扩散,则
J Az dc A D AB dz
dc A 表示z方向上的浓度梯度;DAB比例系数,扩散系数 dz
J Az 表示在z方向上,相对于摩尔平均速率的摩尔扩散通量;
费克第一定律 Fick’s Law
J A D ABc A
De Groot提出了一个不受等温、等压限制的更为通用的通 量关系式,表示为
如前所述,该通量是下述两个矢量之和: 1) D AB A 2)A n A n B A v
Fick第一定律 讨论
如果一个充满有色染料的气球掉入一个很大的湖中,由于 浓度梯度的作用,染料会呈放射状扩散。如果一根棍棒 掉入流动的水流中,它总会被总体流动带动而沿水流方 向漂流。如果充满有色染料的气球掉入水流中,染料会 呈发射状扩散,同时沿水流方向流动,也就是说,两种 作用在质量传递中同时存在。
CA nA p A 体积V RT
p A为A的分压,n A为组分A的物质的量
总物质的量浓度C,是单位体积内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
C Ci
i 1 n
分子质量传递
理想气体混合物,有
n总 p C V RT
p为总压
摩尔分数:对液体或固体混合物是xA,对气体是yA,它们 都是组份A的量浓度与总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由定义
Vz
代入
1 c Az VAz cBz VBz 或 c
c AVz y A c AzVAz cBzVBz
c AV Az cD AB
dy A y A c AzV Az cBzVBz dz
费克第一定律 讨论
dy A c A VAz cD AB y A c Az VAz cBz VBz dz 由于组分速率VAz和VBz都是相对于固定坐标Z (静止坐标 系)的速率,所以,cAVAz和cBVBz就是组分A和组分B相 对于固定坐标系Z 的通量。我们引入下面的符号来表示 这种相对于固定坐标系Z(静止坐标系)的新通量: N A c A VA

化工传递过程(第三版)第一章PPT课件

化工传递过程(第三版)第一章PPT课件

思考题
1.传递的方式有哪些?各自的传递条件是什么? 2.何谓现象方程?并说明表达式中各符号的含义。 3.写出温度的随体导数,并说明其各项的含义?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在流体中,若两个相邻的流体层的速度不同,则将 发生由高速层向低速层的动量传递。
动量传递方向
u1 u2
一、平衡过程与速率过程
2. 热量传递过程—当物系中各部分之间的温度存 在差异时,则发生由高温区向低温区的热量传递。
t1> t2 > t3
热流方向 t1 t2 t3
一、平衡过程与速率过程
3. 质量传递过程—当物系中的物质存在化学势差 异时,则发生由高化学势区向低化学势区域的质量 传递。
当过程变化达到极限,就构成平衡状态。如化学 平衡、相平衡等。此时,正反两个方向变化的速率 相等,净速率为零。
不平衡时,两个方向上的速率不等,就会发生某 种物理量的转移,使物系趋于平衡。
一、平衡过程与速率过程
热力学:探讨平衡过程的规律,考察给定条件下 过程能否自动进行?进行到什么程度?条件变化对 过程有何影响等。
动量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热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
对所选过程或物理现象,划定一个确定的衡算范 围,将动量、热量与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该范围, 进行物理量的衡算。
一、守恒定律与衡算方法
对流体流动体系的衡算 Q
w2 w1
W
(a) (b)
(c)
一、守恒定律与衡算方法

传质的基本概念PPT学习教案

传质的基本概念PPT学习教案

V
n
Vi
i 1
T p
n
mi Rgi
i 1
mT p
n
mi
i1 m
Rgi
mT p
n
gi Rgi
i 1
V Rg
n
gi Rgi
i 1
n
pVi= miRgiT
Rg giRgi
i1
第6页/共37页
2.浓度和成分
浓度定义:单位容积中物质的量称为浓度。 浓度表示方法:
质量浓度(m/V):单位为kg/m3或g/cm3 摩尔浓度(n/V):单位为kmol/m3或
传质的八种形式;质量传递的 基本形式;分子扩散; 质量对流; 对流扩散
重(质)量比; 容积比
浓度的定义
质量浓度;质量分数 第1页/共37页
摩尔浓度;摩尔分数
§10-1 传质的基
分子本扩原散(理扩散):
在有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
混合物中,如果各区域存在浓
度差别,由于分子运动的随机
性,物质的分子会从浓度高的 •
温度为25℃和压力为105N/m2 的干空气主要由下列两种组分 组成:yO2=0.21;yN2=0.79。氧 的 摩 尔 质 量 为 0.032kg/mol , 氮 的摩尔质量为0.028kg/mol 。试 确定:(1)氧和氮的质量分数,(2) 干空气的平均分子量。
第12页/共37页
解:对于一摩尔干空气:
m
1
i
i
xi
ni
n
ni
ci c
i 1
第14页/共37页
§10-2 分子扩散 概念
在静止的系 统中,由于 浓度梯度而 产生的质量 传递称为分子 扩散。
第15页/共37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概论1.1 多元传质过程及其特点对于二元物系分子扩散过程,各组分的扩散通量可用Fick 定律进行描述J A =-D AB ▽c A (1.1.1) J B =-D BA ▽c B (1.1.2)对于一维扩散过程,上二式简化为J A =-D ABdzdc A(1.1.3) J B =-D BAdzdc B(1.1.4) 对于二元物系分子扩散过程,有D AB =D BA =D (1.1.5)式(1.1.1)-(1.1.5)中的D 称为Fick 扩散系数。

式(1.1.5)表明,对于二元物系分子扩散,A 在B 中的Fick 扩散系数等于B 在A 中的Fick 扩散系数。

二元物系分子扩散又称为分子扩散系数,其为物性参数,表征物质的传递性质。

对于气相物系,其值的数量级范围为10-4-10-5m 2/s 。

关于气相物系的扩散系数已有较成熟的关联式可用于计算,Reid 等人(1987)和Danner 等人(1983)推荐使用Fuller 等人(1966,1969)提出的下列关联式D G =1.013×10-2T 1.75{}{}232312121V V P M M /)M M (++ (1.1.6)式中各参数的意义和单位为D G :气相分子扩散系数,[m 2/s];T :绝对温度,[K];P :压力,[Pa];M :分子量,[g/mol];V :分子扩散体积,[cm 3/mol]。

对于液相物系,分子扩散系数值的数量级范围为10-9m 2/s 。

液相物系分子扩散系数的关联计算较不成熟,下式是一个常用的关联式D L =7.4×10-8T()6.0A5.0S v M μα (1.1.7)式中各参数的意义和单位为D L :液相分子扩散系数,[m 2/s];α:溶剂的缔合参数,其值可查手册得到;μ:溶剂粘度,[cp];v A :A 在正常沸点下的分子体积,[cm 3/mol],注意它有别于式(1.1.6)中的分子体扩散积。

对于二元物系,由式(1.1.6)和(1.1.7)可知,在一定温度下,D G 和D L 为常数。

在某些情况下,扩散传质通量可表示为与Fick 定律相似的下列形式J i =-c t D i ,eff ▽x i (1.1.8)式中D i,eff称为i组分的有效扩散系数(又称为特征扩散系数)。

上式仅在下列三种情况下才近似于严格成立1)二元物系扩散;2)多元物系中一个组分的浓度大大超过其它组分的扩散;3)多元物系中各组分的分子大小和性质相似,因而各组分的有效扩散系数近似相等的扩散。

式(1.1.8)能够成立的扩散称为独立扩散,所谓独立扩散是指混合物内每一组分都独立地扩散传递,某一扩散组分与混合物内其它扩散组分及非扩散组分无交互作用。

对于独立扩散D i,eff为一个大于零的有限数值,式(1.1.8)可改写为J i/(- c t▽x i)>0 (1.1.9)严格说来,实际发生的扩散过程大多数为多元物系的扩散传质过程,且不属于上述三种情况。

多元物系传质过程与二元物系传质过程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前者比后者要复杂得多。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多元物系的传质过程某些组分可能发生传质奇异现象。

下面通过实例说明这些现象。

Duncan 等人(1960,1962)做过如下著名的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在两个用毛细管相连的圆球形的扩散池中,进行扩散传质实验,毛细管长86mm,中间设有阀门。

实验物系为氢气(1)-氮气(2)-二氧化碳(3)。

实验开始时,两球的物质组成如下球1 x1=0.00000, x2=0.50086, x3=0.49914球2 x1=0.50121, x2=0.49879, x3=0.00000在t=0时刻打开连通阀门,然后隔一定时间测定两球的组成。

实验发现,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符合Fick定律的变化规律,即扩散传质的方向与浓度梯度的方向相反。

但是氮气的扩散传质却存在奇异现象(curious phenomena),参见图1.1。

在t=0时刻,两球的氮气的组成几乎相等,按照Fick定律,即此时的浓度梯度几乎为零,按照Fick定律,此时的扩散通量也为零,但实验证明此时的扩散能通并不为零,即▽x2=0,J2≠0, t≈0 (1.1.10) Toor将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扩散(osmotic diffusion)。

在0<t<t1的时间范围内,球1的氮气的组成在减小,而球2 的氮气的组成在增大,在t=t1时球1的氮气的组成达到最小,而球2 的氮气的组成达到最大。

按照Fick定律,扩散通量与浓度梯度的比值大于0,而在0<t<t1的时间范围内,氮气的扩散传质规律与Fick定律的传质规律相反,即J2/(-▽x2) <0, 0<t<t1(1.1.11) Toor将这种现象称为逆扩散(reverse diffusion)。

在t=t1时,两球的氮气的组成都处于极值点,这意味着此时的扩散通量为零,但此时的浓度梯度却不为零,按照Fick定律,扩散通量也不为零,又不符合Fick定律的传质规律,即▽x2≠0,J2=0, t=t1(1.1.12) Toor将这种现象称为扩散障碍(diffusion barrier)。

当t>t1时,氮气的扩散传质就符合Fick定律的传质规律,即扩散传质的方向与浓度梯度的方向相同。

作为上述实验实例的一般推广,上述三种传质奇异现象相当于●渗透扩散,即浓度梯度为0而扩散通量却不为0▽x i =0 而J i≠0(1.1.13)●逆向扩散,即物质违反常规地由浓度小的地方向浓度大的地方扩散,用数学式表示即为J i/(- c t▽x i)<0 (1.1.14)●扩散障碍,即浓度梯度不为0而扩散通量却为0▽x i≠0 而J i=0 (1.1.15) 上述三种情况按照式(1.1.8)来衡量相当于下列三种情形●渗透扩散,即浓度梯度为0而扩散通量却不为0▽x i =0 而J i≠0=> D i,eff→∞(1.1.16)●渗透扩散,即浓度梯度为0而扩散通量却不为0▽x i =0 而J i≠0=> D i,eff<0 (1.1.17)●渗透扩散,即浓度梯度为0而扩散通量却不为0▽x i =0 而J i≠0=> D i,eff = 0 (1.1.18) 式(1.1.16)-式(1.1.18)中D i,eff的数值是没有物理意义的,因而上述扩散传质现象被称为传质奇异现象,这里所谓奇异现象的含义是按照狭义Fick定律无法解释上述现象,说明多元物系的传质过程远比二元物系传质过程复杂,已经不能按照狭义Fick定律进行描述。

事实上,按照多元传质过程理论对上述传质现象加以解释则是不奇异的,换句话说,上述传质现象符合多元物系的传质规律性。

多元传质过程的复杂性的另一个表现是点效率的奇异性。

对于二元物系传质过程,二组分的点效率相同,其数值在0~1之间。

多元物系传质过程各组分点效率不同,某些组分的点效率可能大于1或小于0。

表1(Krishna et al ,1977)和表2(宋海华等,1995)为文献上两个多元物系组分点效率的部分数据,从中可明显看出这种现象。

多元物系传质过程奇异现象的发生是由于多元物系传质过程中各组分存在交互作用。

描述多元物系传质过程的基本方程是Maxwell-Stefan 方程(下文简称MS 方程),关于MS 方程的推导和应用下文将作介绍。

表1 乙醇(1)-叔丁醇(2)-水(3)物系精馏点效率(Krishna et al ,1977)1.2多元物系传质过程基本关系式 1.2.1摩尔通量及其关系式●摩尔扩散通量摩尔扩散通量(物质以分子扩散的方式进行传递)的定义式为J i =c i (u i -u) (1.2.1) 式中各参数的意义和单位为J i :i 组分的摩尔扩散通量,[mol.s -1.m -2];c i :i 组分的摩尔浓度,[mol.m -3];u i :i 组分的摩尔扩散速率,[m.s -1];u :混合物的摩尔平均扩散速率,[m.s -1]。

式(1.2.1)中u 由下式计算 u=∑=n1i ii ux (1.2.2)式中x i 为i 组分中混合物中的摩尔分数。

式(1.2.1)表明J i 是相对于混合物平均扩散速率的摩尔扩散通量。

与扩散方向垂直,以u 的速率移动的截面称为分子对称面,J i 又可理解为相对于分子对称面的摩尔扩散通量。

由J i 的定义可知,对于n元物系,有0J n1i i=∑= (1.2.3)若为二元物系,J i 满足Fick 定律。

●摩尔传质速率摩尔传质速率N i 是一个具有与J i 相同单位(传质通量概念)的参数,N i 为相对于固定截面的传质通量。

以船在水上行走作比方,J i 相当于船相对于水流的速率,而N i 相当于船相对于水流的速率。

N i 值由下式计算N i =c i u i (1.2.4) N i 和J i 的关系为N i =J i +c i u=J i +x i N t (1.2.5) 式中为总传质通量,其值为各组分传质通量的代数和,即N t =∑=n1i i N (1.2.6)1.2.2质量通量及其关系式●质量扩散通量 质量扩散通量的定义式为j i =ρi (u i -v) (1.2.7) 式中各参数的意义和单位为j i :i 组分的质量扩散通量,[kg.s -1.m -2];ρi :i 组分的密度,[kg.m -3];u i :i 组分的扩散速率,[m.s -1];v :混合物的质量平均扩散速率,[m.s -1]。

质量平均速率由下式计算 v=∑=n1i iiuw (1.2.8)式中w i 为i 组分中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与J i 相似,j i 可以理解为相对于质量对称面的扩散速率,对于n 元物系,同理有 0j n1i i=∑= (1.2.9)对于二元物系,用质量扩散通量表示的Fick 的形式为j A =-D ABzA∆ρ∆ (1.2.10)●质量传质速率质量传质速率由下式计算n i =j i +ρi v=j i +w i n t (1.2.11) 同理,n t 为总质量传质通量,为各组分的质量传质通量的代数和 n t =∑=n1i in(1.2.12)以摩尔为单位和以质量为单位的传质通量有关参数的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

表3 摩尔传质通量有关参数和质量传质通量有关参数的对应关系除上述介绍的两种传质通量以外,还有其它的传质通量表示方法,如体积传质通量等,因应用较少,这里不作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