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病中医护理方案课件
合集下载
《哮病新教材》课件
药物可以减轻哮病发作时的过敏反应。
哮病的注意事项
1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哮病的症状变化。
2 避免触发因素
避免与个人过敏源和诱发哮病的物质接触。
3 急性发作处理
学会应对急性哮病发作的方法,及时采取措施缓解症状。
结语
哮病虽然不可治愈,但可以通过预防和控制来提高生活质量。注意个人生活习惯,积极咨询医生建议。
如何预防哮病
1 戒烟
戒烟对于预防哮病至关 重要,尽量避免吸烟或 二手烟。
2 避免吸入有害物质
避免接触尘埃、花粉等 有害物质,减少对呼吸 系统的刺激。
3 规律锻炼
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增 强肺功能,减少哮病发 作的可能性。
如何治疗哮病
1
支气管扩张剂
支气管扩张剂可以扩张支气管,缓解呼吸困难。
2
类固醇
类固醇能够减轻肺部炎症,有助于治疗哮病。
《哮病新教材》PPT课件
哮病新教材PPT课件简介:什么是哮病?哮病的症状和原因以及哮病对生活 的影响。
哮病的影响
肺功能下降
哮病导致肺功能下降,给呼吸带来困扰,影响身体的正常机能。
日常生活受限
由于哮病,患者可能无法参与某些活动,日常生活受到限制。
心理影响
哮病患者会感到焦虑、压抑等心理方面的影响,需要得到及时的情绪支持。
哮病的注意事项
1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哮病的症状变化。
2 避免触发因素
避免与个人过敏源和诱发哮病的物质接触。
3 急性发作处理
学会应对急性哮病发作的方法,及时采取措施缓解症状。
结语
哮病虽然不可治愈,但可以通过预防和控制来提高生活质量。注意个人生活习惯,积极咨询医生建议。
如何预防哮病
1 戒烟
戒烟对于预防哮病至关 重要,尽量避免吸烟或 二手烟。
2 避免吸入有害物质
避免接触尘埃、花粉等 有害物质,减少对呼吸 系统的刺激。
3 规律锻炼
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增 强肺功能,减少哮病发 作的可能性。
如何治疗哮病
1
支气管扩张剂
支气管扩张剂可以扩张支气管,缓解呼吸困难。
2
类固醇
类固醇能够减轻肺部炎症,有助于治疗哮病。
《哮病新教材》PPT课件
哮病新教材PPT课件简介:什么是哮病?哮病的症状和原因以及哮病对生活 的影响。
哮病的影响
肺功能下降
哮病导致肺功能下降,给呼吸带来困扰,影响身体的正常机能。
日常生活受限
由于哮病,患者可能无法参与某些活动,日常生活受到限制。
心理影响
哮病患者会感到焦虑、压抑等心理方面的影响,需要得到及时的情绪支持。
哮病PPT课件
津→聚液生痰→痰浊内伏
2019/8/22
6
(2)饮食不当:
过食生冷→寒湿、寒饮内停
嗜食酸咸甘肥→积痰酿热,积湿蕴热
脾失健运→痰浊内生
海鲜发物
※故古代有“食哮”、“鱼腥哮”、“卤哮”、“糖哮”、“醋哮”等名
。(3)体虚病后: Nhomakorabea素体薄弱→肺气亏虚 病后体虚→肺气耗损
气不化津,痰饮内生
素体薄弱 病后体虚
阴虚火旺→热蒸液聚→痰热胶固
2019/8/22
9
【诊断】
1.临床特征 发作时心胸憋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喉间哮鸣有声。甚则张口抬 肩,唇甲紫黯,额汗,烦燥不宁(少有咳嗽,咯痰不利,心悸)。
缓解期无明显症状,或感乏力,纳差。 发无定时,常突然发作。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大于24小时为哮喘持续
状态,需紧急抢救。
体征:发作时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湿性啰音。晚期有肺气肿、肺心 病体征。
• 支饮的咳与喘重于哮鸣,与哮病之间歇发作,突然发病,迅速缓解, 哮吼声重而咳轻或不咳显著不同。
2019/8/22
12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 • 本病属邪实正虚。发作时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
2.辨寒热 • 寒证(寒痰):痰液稀白或白黏,面色晦滞,口不渴,或喜热饮, 兼风寒表证。
•缓解期:治本——补肺、健脾、益肾 •病深日久,还应审其虚实夹杂程度及寒热错杂而兼以治之
2019/8/22
14
(三)分证论治
发作期
1.冷哮 证候: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窒,咳不甚, 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滞,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背冷,天冷
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或兼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舌质淡 ,苔白滑,脉浮紧或弦紧
2019/8/22
6
(2)饮食不当:
过食生冷→寒湿、寒饮内停
嗜食酸咸甘肥→积痰酿热,积湿蕴热
脾失健运→痰浊内生
海鲜发物
※故古代有“食哮”、“鱼腥哮”、“卤哮”、“糖哮”、“醋哮”等名
。(3)体虚病后: Nhomakorabea素体薄弱→肺气亏虚 病后体虚→肺气耗损
气不化津,痰饮内生
素体薄弱 病后体虚
阴虚火旺→热蒸液聚→痰热胶固
2019/8/22
9
【诊断】
1.临床特征 发作时心胸憋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喉间哮鸣有声。甚则张口抬 肩,唇甲紫黯,额汗,烦燥不宁(少有咳嗽,咯痰不利,心悸)。
缓解期无明显症状,或感乏力,纳差。 发无定时,常突然发作。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大于24小时为哮喘持续
状态,需紧急抢救。
体征:发作时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湿性啰音。晚期有肺气肿、肺心 病体征。
• 支饮的咳与喘重于哮鸣,与哮病之间歇发作,突然发病,迅速缓解, 哮吼声重而咳轻或不咳显著不同。
2019/8/22
12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 • 本病属邪实正虚。发作时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
2.辨寒热 • 寒证(寒痰):痰液稀白或白黏,面色晦滞,口不渴,或喜热饮, 兼风寒表证。
•缓解期:治本——补肺、健脾、益肾 •病深日久,还应审其虚实夹杂程度及寒热错杂而兼以治之
2019/8/22
14
(三)分证论治
发作期
1.冷哮 证候: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窒,咳不甚, 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滞,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背冷,天冷
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或兼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舌质淡 ,苔白滑,脉浮紧或弦紧
中医内科学——哮病ppt课件
• 二、病证鉴别
• 1、哮病与喘证的鉴别
• 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 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 症状。
• 2、哮病与支饮的鉴别
• 支饮亦可表现痰鸣气喘的症状,大多由于慢性咳嗽经久不愈, 逐渐加重而成咳喘,病势时轻时重,发作与间歇的界限不清, 以咳嗽和气喘为主,与哮病之间歇发作,突然起病,迅速缓解 ,喉中哮鸣有声,轻度咳嗽或不咳有明显的差别。
• 平喘固本汤由党参、五味子、冬虫夏草
、胡桃肉、脐带、沉香、苏子、款冬花
、半夏、橘紅、磁石组成。
• 痰吐稠黄胶粘加黄芩、前胡、瓜蒌皮等 清化痰热。
ppt精选版
31
• 4、风痰哮证
• (1)症状:
• 主症: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 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
• 兼症:咯痰粘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 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起病 多急,常倏忽来去,发前自觉鼻、咽、 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胸部 憋塞,随之迅即发作。
酸咸肥甘
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
海羶发物
(三)体虚病后——素质不强,过敏体质,病后体虚,肺脾肾
亏虚
ppt精选版
5
ppt精选版
6
• 二、病机 • (一)病理因素以痰为主。脏腑阴阳失调,对津液的运化失常
,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哮病的夙根。 • 朱丹溪云:“哮喘专主于痰”
痰的产生
肺不能布散津液
• 夙根,指过脾不去能即输有化旧水的精病根津。液以凝聚哮而病成,而伏言藏,于肺伏—痰—夙为根其 主因,故认肾不为能痰蒸为化本水病精之“夙根”。但痰之生成,在 于脏腑阴阳失调,因此究其实质,实与个体素质密切 相关。
哮病中医护理方案 ppt课件
1.肺脾气虚证: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 怕风,常易感冒,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
2.肺肾两虚证:气短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咳痰质黏起沫,脑转 耳鸣,腰膝酸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质红, 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
哮病中医护理方案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喘息哮鸣 1.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发作持续时间,发现异常应及时
报告医师。 2.取适宜体位,可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平喘、肺、肾上腺、交感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府、云门、孔最、膻中等穴。 5.遵医嘱拔火罐,取肺俞、膏肓、定喘等穴。 6.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肺俞、天突、天枢、定喘等穴,三伏贴效
根据本病的定义和临床表现,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支 气管哮喘,西医学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或其他急性肺 部过敏性疾患所致的哮喘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中医药治疗不仅可以缓解发作时的症状,而且通过扶 正治疗,可达到祛除夙根,控制复发的目的。
哮病中医护理方案
概述----病因病机
《症因脉治·哮病》所说:“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 成巢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 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
3.热哮:喉中痰鸣如吼,咯痰黄稠,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 烦躁不安,发热口渴,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
4.虚哮: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至 持续喘哮,咳痰无力。舌质淡或偏红,或紫暗。
哮病中医护理方案
常见证候要点
(二)缓解期(病期诊断中属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哮病中医护理方案
4.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
2.肺肾两虚证:气短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咳痰质黏起沫,脑转 耳鸣,腰膝酸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质红, 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
哮病中医护理方案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喘息哮鸣 1.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发作持续时间,发现异常应及时
报告医师。 2.取适宜体位,可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平喘、肺、肾上腺、交感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府、云门、孔最、膻中等穴。 5.遵医嘱拔火罐,取肺俞、膏肓、定喘等穴。 6.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肺俞、天突、天枢、定喘等穴,三伏贴效
根据本病的定义和临床表现,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支 气管哮喘,西医学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或其他急性肺 部过敏性疾患所致的哮喘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中医药治疗不仅可以缓解发作时的症状,而且通过扶 正治疗,可达到祛除夙根,控制复发的目的。
哮病中医护理方案
概述----病因病机
《症因脉治·哮病》所说:“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 成巢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 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
3.热哮:喉中痰鸣如吼,咯痰黄稠,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 烦躁不安,发热口渴,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
4.虚哮: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至 持续喘哮,咳痰无力。舌质淡或偏红,或紫暗。
哮病中医护理方案
常见证候要点
(二)缓解期(病期诊断中属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哮病中医护理方案
4.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
哮病中医护理方案
3.热哮:喉中痰鸣如吼,咯痰黄稠,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 烦躁不安,发热口渴,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
4.虚哮: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至 持续喘哮,咳痰无力。舌质淡或偏红,或紫暗。
.
常见证候要点
(二)缓解期(病期诊断中属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食疗方:椒目粉可配菜或制成胶囊。 3.热哮证:宜食清热宣肺,化痰定喘的食品,如梨汁、杏仁等。食
疗方:雪梨川贝冰糖饮等。
.
4.虚哮证:宜食补肺纳肾,降气化痰的食品,如木耳、核桃、胡桃 等。食疗方:核桃粥等。
5.肺脾气虚证:宜食健脾补肺益气的食品,如南瓜、银耳、山药等 。食疗方:莲子银耳汤等。
6.肺肾两虚证:宜食补肺益肾的食品,如杏仁、黑豆、百合等。食 疗方:白果核桃粥等。
(2)指导患者按时规律用药,遵医嘱适时调整药物,不可自行减药 或停药。
(3)告知患者哮病难以速愈和根治。虽然缓解期常自我感觉没有症 状,但是气道的高反应性还持续存在,必须坚持长期用药。
.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二、特色技术 ➢ 1.耳穴贴压。 ➢ 2.穴位按摩。 ➢ 3.拔火罐。 ➢ 4.穴位贴敷。 ➢ 5.中药泡洗。 ➢ 6.中药离子导入。
.
2.有效咳嗽。
患者取舒适体位,尽可能采用坐位,先进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5 ~6次,然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5秒,继而缩唇, 缓慢的经口将肺内气体呼出,再深吸一口气屏气3~5秒,身体前 倾,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咳嗽时同时收缩腹肌,或用手 按压上腹部,帮助痰液咳出。 注意事项:①不宜在空腹、饱餐时进行,宜在饭后1~2小时进行 为宜;②有效咳嗽时,可怀抱枕头顶住腹部,促进膈肌上升。
4.虚哮: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至 持续喘哮,咳痰无力。舌质淡或偏红,或紫暗。
.
常见证候要点
(二)缓解期(病期诊断中属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食疗方:椒目粉可配菜或制成胶囊。 3.热哮证:宜食清热宣肺,化痰定喘的食品,如梨汁、杏仁等。食
疗方:雪梨川贝冰糖饮等。
.
4.虚哮证:宜食补肺纳肾,降气化痰的食品,如木耳、核桃、胡桃 等。食疗方:核桃粥等。
5.肺脾气虚证:宜食健脾补肺益气的食品,如南瓜、银耳、山药等 。食疗方:莲子银耳汤等。
6.肺肾两虚证:宜食补肺益肾的食品,如杏仁、黑豆、百合等。食 疗方:白果核桃粥等。
(2)指导患者按时规律用药,遵医嘱适时调整药物,不可自行减药 或停药。
(3)告知患者哮病难以速愈和根治。虽然缓解期常自我感觉没有症 状,但是气道的高反应性还持续存在,必须坚持长期用药。
.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二、特色技术 ➢ 1.耳穴贴压。 ➢ 2.穴位按摩。 ➢ 3.拔火罐。 ➢ 4.穴位贴敷。 ➢ 5.中药泡洗。 ➢ 6.中药离子导入。
.
2.有效咳嗽。
患者取舒适体位,尽可能采用坐位,先进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5 ~6次,然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5秒,继而缩唇, 缓慢的经口将肺内气体呼出,再深吸一口气屏气3~5秒,身体前 倾,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咳嗽时同时收缩腹肌,或用手 按压上腹部,帮助痰液咳出。 注意事项:①不宜在空腹、饱餐时进行,宜在饭后1~2小时进行 为宜;②有效咳嗽时,可怀抱枕头顶住腹部,促进膈肌上升。
哮病课件PPT课件
03
哮病的病因包括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 调等,病机以痰饮内伏、气道壅塞为主。
02
哮病在中医理论中属于“肺系疾病”的范畴,与 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04
哮病的治疗原则是祛邪扶正、标本兼顾,根据 病情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哮病的西医定义
哮病是一种慢性 呼吸道疾病,主 要表现为反复发 作的喘息、气促、 胸闷等症状。
哮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01
02
03
04
中医理论:哮病 分为寒哮、热哮、 虚哮、实哮等类 型,治疗方法各 不相同。
西医治疗:主要 采用抗炎、平喘、 抗过敏等药物进 行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 病情,采用中西 医结合的方法进 行治疗,提高疗 效。
预防措施:避免 接触过敏原、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加强锻炼等。
Simple & Creative
哮病课件
汇报人:_
Contents
目录
01. 哮病的定义和概述
04. 哮病的治疗和预防
02. 哮病的发生原因和机制
03. 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05. 哮病的康复和调护
06. 哮病的现状和前景
Part One
哮病的定义和概述
哮病的中医定义
01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呼吸道疾病,以呼吸急促、 喉中哮鸣为主要症状。
心源性哮喘:哮病与心 源性哮喘的鉴别诊断主 要在于哮病发作时是否 有哮鸣音、哮病发作的 持续时间以及哮病发作 时是否有心悸、胸闷等 症状。
01
02
03
04
Part Four
哮病的治疗和预防
பைடு நூலகம்
哮病的治疗原则
控制症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等药物缓解哮喘症状 预防发作: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长期治疗: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长期控制 紧急治疗: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等药物进行紧急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哮病的病因包括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 调等,病机以痰饮内伏、气道壅塞为主。
02
哮病在中医理论中属于“肺系疾病”的范畴,与 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04
哮病的治疗原则是祛邪扶正、标本兼顾,根据 病情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哮病的西医定义
哮病是一种慢性 呼吸道疾病,主 要表现为反复发 作的喘息、气促、 胸闷等症状。
哮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01
02
03
04
中医理论:哮病 分为寒哮、热哮、 虚哮、实哮等类 型,治疗方法各 不相同。
西医治疗:主要 采用抗炎、平喘、 抗过敏等药物进 行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 病情,采用中西 医结合的方法进 行治疗,提高疗 效。
预防措施:避免 接触过敏原、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加强锻炼等。
Simple & Creative
哮病课件
汇报人:_
Contents
目录
01. 哮病的定义和概述
04. 哮病的治疗和预防
02. 哮病的发生原因和机制
03. 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05. 哮病的康复和调护
06. 哮病的现状和前景
Part One
哮病的定义和概述
哮病的中医定义
01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呼吸道疾病,以呼吸急促、 喉中哮鸣为主要症状。
心源性哮喘:哮病与心 源性哮喘的鉴别诊断主 要在于哮病发作时是否 有哮鸣音、哮病发作的 持续时间以及哮病发作 时是否有心悸、胸闷等 症状。
01
02
03
04
Part Four
哮病的治疗和预防
பைடு நூலகம்
哮病的治疗原则
控制症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等药物缓解哮喘症状 预防发作: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长期治疗: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长期控制 紧急治疗: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等药物进行紧急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哮病新教材》课件
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 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
痰,甚至出现发绀等。
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持续 数小时至数天,可经平喘药物
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
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是哮喘 的重要临床特征。
体征表现
01
发作时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双 肺叩诊呈过清音,肺下界下
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 ,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药物副作用
在使用哮喘控制药物时,注意 观察是否有副作用出现,如心 跳加速、手抖等。
避免自行停药
哮喘控制后,不能自行停药, 需要经过医生的评估和指导。
注意病情变化
如发现哮喘发作的频率增加或 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05
CHAPTER
促进医学科技进步
02
哮喘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深入研究哮喘可以为相关学科的
发展提供支持。
推动医学教育发展
03
哮病研究成果可以作为医学教育的教材和参考资料,有助于提
高医学教育的质量。
THANKS
谢谢
临床缓解期是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 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 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03
CHAPTER
哮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中药 汤剂、中成药等进行治疗 ,以调理身体、缓解症状 、控制病情发展。
针灸治疗
通过针刺穴位,调节气血 ,缓解症状,适用于轻中 度哮喘患者。
推拿治疗
通过按摩、推拿等方法, 调理身体、舒缓肌肉紧张 ,缓解哮喘症状。
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使用抗哮喘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 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以缓解症 状、控制病情。
哮喘病的护理常规ppt课件
哮喘病的护理常规 (中医)
市中医院内二科
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 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痰气搏击所引起 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 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为主 要表现。
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临床特征: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 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六、主要护理诊断
1.低效型呼吸型态—与哮病持续发作,迁 延不愈有关
2.咳嗽咳痰 3.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与哮喘发作,不能
平卧有关 4.知识缺乏 缺乏了解及预防哮病的相关
知识 5.睡眠形态紊乱
七、哮病的主要护理措施(一)
一、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生活起居:
1.哮喘发作时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端坐位,立即给予氧气吸 入
一、病史简介
患者李xx,男性,49岁,因“气喘间作25年,再发3天”由门诊拟“支气 管哮喘急性发作”于2015年1月1日11:17收住入院。患者25余年前无明显 诱因出现气喘,活动后明显,伴有胸闷,偶有咳嗽,无恶寒发热,无胸 痛咯血,曾于外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未予正规治疗,上述症状每 于劳累及受凉后加重,予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好转(具体不详);发作时 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近3月来症状发作频繁,曾因急性发作,入住 我院ICU气管插管抢救,出院后平素规律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50 /500ug)”。3天前患者不慎受寒,气喘又作,夜间睡眠不能平卧,咳 嗽间作,咳痰不明显,偶有少许白痰,不易咯出,无恶寒发热。遂至我 院急诊就诊,查血常规+CRP:白细胞 8.8×10^9/L,中性细胞比率 59%, 超敏C反应蛋白 <1 mg/L(201-02-16,本院),予以“甲泼尼龙琥珀酸 钠、左氧氟沙星、奥硝唑、二羟丙茶碱”等药物静滴,症状稍好转,今 为求进一步治疗收住入院。刻下:患者神清,精神尚可,纳谷尚可,夜 寐差,二便调。
市中医院内二科
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 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痰气搏击所引起 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 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为主 要表现。
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临床特征: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 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六、主要护理诊断
1.低效型呼吸型态—与哮病持续发作,迁 延不愈有关
2.咳嗽咳痰 3.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与哮喘发作,不能
平卧有关 4.知识缺乏 缺乏了解及预防哮病的相关
知识 5.睡眠形态紊乱
七、哮病的主要护理措施(一)
一、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生活起居:
1.哮喘发作时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端坐位,立即给予氧气吸 入
一、病史简介
患者李xx,男性,49岁,因“气喘间作25年,再发3天”由门诊拟“支气 管哮喘急性发作”于2015年1月1日11:17收住入院。患者25余年前无明显 诱因出现气喘,活动后明显,伴有胸闷,偶有咳嗽,无恶寒发热,无胸 痛咯血,曾于外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未予正规治疗,上述症状每 于劳累及受凉后加重,予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好转(具体不详);发作时 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近3月来症状发作频繁,曾因急性发作,入住 我院ICU气管插管抢救,出院后平素规律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50 /500ug)”。3天前患者不慎受寒,气喘又作,夜间睡眠不能平卧,咳 嗽间作,咳痰不明显,偶有少许白痰,不易咯出,无恶寒发热。遂至我 院急诊就诊,查血常规+CRP:白细胞 8.8×10^9/L,中性细胞比率 59%, 超敏C反应蛋白 <1 mg/L(201-02-16,本院),予以“甲泼尼龙琥珀酸 钠、左氧氟沙星、奥硝唑、二羟丙茶碱”等药物静滴,症状稍好转,今 为求进一步治疗收住入院。刻下:患者神清,精神尚可,纳谷尚可,夜 寐差,二便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根据本病的定义和临床表现,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支 气管哮喘,西医学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或其他急性肺 部过敏性疾患所致的哮喘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 中医药治疗不仅可以缓解发作时的症状,而且通过扶 正治疗,可达到祛除夙根,控制复发的目的。
学习交流PPT
3
概述----病因病机
• 《症因脉治·哮病》所说:“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 巢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 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
(1)寒哮证服用中药汤剂宜热服,热哮证宜偏凉服。 补虚汤药宜温服。服用含麻黄的中药时,注意观察患 者汗出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2)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学习交流PPT
14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 4.用药注意事项。
•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学习交流PPT
7
哮喘的疾病分期:
• 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慢性持续期(chronic persistent)和 临床缓解期(clinical remission)。慢性持续期是指每 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 气急、胸闷、咳嗽等);临床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 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 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 3.热哮:喉中痰鸣如吼,咯痰黄稠,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烦 躁不安,发热口渴,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
• 4.虚哮: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至持
续喘哮,咳痰无力。舌质淡或偏红,或紫暗。
学习交流PPT
9
常见证候要点
(二)缓解期(病期诊断中属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学习交流PPT
8
常见证候要点
(一)发作期(病期诊断中属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 1.风哮:时发时止,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反复发作,止时又如常人,发病 前多有鼻痒、咽痒、喷嚏、咳嗽等症。舌淡苔白。
• 2.寒哮:喉中哮鸣如水鸣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痰多、色白多泡沫, 易咯,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恶寒,天冷或受寒易发。肢冷,面色青晦。 舌苔白滑。
• 6.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肺俞、天突、天枢、定喘等穴,三伏贴效 果尤甚。
• 7.遵医嘱中药泡洗。
• 8.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学习交流PPT
11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二)咳嗽咳痰
• 1.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量、颜色、 性状。
• 2.咳嗽胸闷者取半坐卧位。
• 3.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
• 1.肺脾气虚证: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 怕风,常易感冒,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
• 2.肺肾两虚证:气短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咳痰质黏起沫,脑转耳 鸣,腰膝酸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质红, 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 方案
学习交流PPT
1
提纲
• 概述 • 常见证候要点 •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 健康指导 • 护理效果评价
学习交流PPT
2
概述
• 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 气道,肺失肃降,痰气搏击所引起的发作性痰鸣气喘 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至喘 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
• 4.做深呼吸训练,采用有效咳嗽、翻身拍背、胸背部叩击或使用 设备进行排痰等方法。
• 5.保持口腔清洁。
• 6.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气管、神门、皮质下、大肠等穴。
• 7.遵医嘱拔火罐,取肺俞、膏盲、定喘、脾俞、肾俞等穴。
• 8.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
• 9.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肺俞、膻中、中府、云门、孔最等穴。
学习交流PPT
6
• 4.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 5.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 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 动激发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 ≥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3)呼气流量 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
学习交流PPT
12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三)胸闷 • 1.观察胸闷的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
随症状等。 • 2.协助患者变换舒适体位。 •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膻中等穴。 •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胸、神门、小肠、
皮质下等穴。
学习交流PPT
13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学习交流PPT
10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一)喘息哮鸣
• 1.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发作持续时间,发现异常应及时 报告医师。
• 2.取适宜体位,可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
•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平喘、肺、肾上腺、交感等穴。
•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府、云门、孔最、膻中等穴。
• 5.遵医嘱拔火罐,取肺俞、膏肓、定喘等穴。
• 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 境因素两个方面。
学习交流PPT
5
概述---支气管哮喘
• 诊断标准 • 1.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
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 感染、运动等有关。 • 2. 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 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 3. 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 《证治汇补·哮病》说:“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 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 发为哮病。”
学习交流PPT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 (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 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 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 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 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 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 中医药治疗不仅可以缓解发作时的症状,而且通过扶 正治疗,可达到祛除夙根,控制复发的目的。
学习交流PPT
3
概述----病因病机
• 《症因脉治·哮病》所说:“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 巢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 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
(1)寒哮证服用中药汤剂宜热服,热哮证宜偏凉服。 补虚汤药宜温服。服用含麻黄的中药时,注意观察患 者汗出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2)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学习交流PPT
14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 4.用药注意事项。
•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学习交流PPT
7
哮喘的疾病分期:
• 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慢性持续期(chronic persistent)和 临床缓解期(clinical remission)。慢性持续期是指每 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 气急、胸闷、咳嗽等);临床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 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 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 3.热哮:喉中痰鸣如吼,咯痰黄稠,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烦 躁不安,发热口渴,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
• 4.虚哮: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至持
续喘哮,咳痰无力。舌质淡或偏红,或紫暗。
学习交流PPT
9
常见证候要点
(二)缓解期(病期诊断中属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学习交流PPT
8
常见证候要点
(一)发作期(病期诊断中属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 1.风哮:时发时止,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反复发作,止时又如常人,发病 前多有鼻痒、咽痒、喷嚏、咳嗽等症。舌淡苔白。
• 2.寒哮:喉中哮鸣如水鸣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痰多、色白多泡沫, 易咯,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恶寒,天冷或受寒易发。肢冷,面色青晦。 舌苔白滑。
• 6.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肺俞、天突、天枢、定喘等穴,三伏贴效 果尤甚。
• 7.遵医嘱中药泡洗。
• 8.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学习交流PPT
11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二)咳嗽咳痰
• 1.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量、颜色、 性状。
• 2.咳嗽胸闷者取半坐卧位。
• 3.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
• 1.肺脾气虚证: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 怕风,常易感冒,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
• 2.肺肾两虚证:气短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咳痰质黏起沫,脑转耳 鸣,腰膝酸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质红, 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 方案
学习交流PPT
1
提纲
• 概述 • 常见证候要点 •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 健康指导 • 护理效果评价
学习交流PPT
2
概述
• 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 气道,肺失肃降,痰气搏击所引起的发作性痰鸣气喘 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至喘 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
• 4.做深呼吸训练,采用有效咳嗽、翻身拍背、胸背部叩击或使用 设备进行排痰等方法。
• 5.保持口腔清洁。
• 6.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气管、神门、皮质下、大肠等穴。
• 7.遵医嘱拔火罐,取肺俞、膏盲、定喘、脾俞、肾俞等穴。
• 8.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
• 9.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肺俞、膻中、中府、云门、孔最等穴。
学习交流PPT
6
• 4.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 5.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 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 动激发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 ≥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3)呼气流量 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
学习交流PPT
12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三)胸闷 • 1.观察胸闷的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
随症状等。 • 2.协助患者变换舒适体位。 •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膻中等穴。 •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胸、神门、小肠、
皮质下等穴。
学习交流PPT
13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学习交流PPT
10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一)喘息哮鸣
• 1.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发作持续时间,发现异常应及时 报告医师。
• 2.取适宜体位,可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
•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平喘、肺、肾上腺、交感等穴。
•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府、云门、孔最、膻中等穴。
• 5.遵医嘱拔火罐,取肺俞、膏肓、定喘等穴。
• 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 境因素两个方面。
学习交流PPT
5
概述---支气管哮喘
• 诊断标准 • 1.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
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 感染、运动等有关。 • 2. 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 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 3. 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 《证治汇补·哮病》说:“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 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 发为哮病。”
学习交流PPT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 (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 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 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 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 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 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