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化的人生:《河湾》的后殖民色彩
后殖民时代的逃避与追寻——简析《河湾》中的身份危机
文|黄二靓后殖民时代的逃避与追寻——简析《河湾》中的身份危机摘要:维・苏・奈保尔是后殖民时代典型的移民作家,其作品《河湾》讲述了殖民统治崩溃后生活在非洲的人们寻求身份而未果的崎岖道路。
本文从身份研究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小说主人公萨林姆在流放中所经历的困惑以及自我身份寻求时的艰辛,阐释了在文化多元的后殖民时代,第三世界人民的身份危机产生的原因,身份认同的困惑以及身份重构的失败,旨在说明只有接受混合的身份定位、进行文化的交融与杂合才能完成身份的重构。
关键词:身份危机;流放与寻求;身份重构维・苏・奈保尔是一位英籍印度裔作家,其复杂的家庭背景和多重文化身份使其作品多描写后殖民主义时期殖民地人民生活的现状和困境,对自我身份意识和自身精神归属的追寻是奈保尔作品一个十分重要的创作主题。
《河湾》是奈保尔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在非洲出生的印度商人萨林姆为了改善生存环境,追寻自我到非洲内陆的一个河湾小镇寻找归宿,却身深陷时局和命运的漩涡,最终在黑暗和绝望中乘船离开,再次选择了逃离。
本文从身份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探索小说中流放所带来的文化身份的混杂和丧失阐释了人物身份危机产生的原因,身份寻求中的困惑以及身份重构的失败。
表明在文化多元的后殖民时代,以逃避的态度去追寻长期的、稳定的、单一文化的身份的身份重构之路必然是失败的。
一、流放中的身份危机身份是一个群体的身份,或者是受到个人所在的那种文化或群体所影响的个人的身份,他通常与地域观念和群体文化紧密相连。
因此身份认同是一些决定“我”是谁,以及“我”如何被承认的特征,它由种族、血统、肤色等与生俱来的固定的属性特征以及时间、空间、历史和文化等限制或塑造个体身份属性的“变化”因素所构成。
19世纪以来的殖民扩张、愈演愈烈的移民潮以及越来越频繁的文化的碰撞和渗透使得移民有了双重甚至是多重的的民族和文化身份,而这种双重性或多重性的碰撞与交锋是移民面临着地域流放、种族流放、心理流放和文化流放,使身份主体产生了对自我身份认同的焦虑,从而导致身份危机的出现。
浅析《河湾》中的边缘人形象
—
外国 文学
浅析 《 河湾》 中的边缘人形象
陈醵栅 辽 宁 大 学外 国语 学 院
摘 要 :本 文 从后 殖 民主义 理论 家 霍米 ・ 巴 巴的文化 身份 理论 出发 ,分 析诺 贝 尔文 学奖 获得 者维 ・ 苏・ 奈 保 尔 的代 表作 《 河湾 》 ,对小 说 中的边 缘 人形 象进 行解 读 ,揭 示边 缘人 既 不能被 西 方主 流文 化接 纳 ,又 不 能回 归 自己文化 本源 的 痛 苦 生活 。通 过 其文 化身 份 找 寻 的失败 ,证 明生 活在 多 种文 化之 间的人 们应 具 有 多重 文化 身 份 ,这对 当代 世 界各 国进 行 文化 交往具 有现 实 意义 。 关键 词 : 《 河 湾》 ;文 化身份 ;边 缘人 获得 2 0 0 1 年 诺 贝尔 文 学 奖 的英 国作 家 维 ・ 苏・ 奈 保 尔 出生 于特立尼 达 的一 个 印度 移 民家庭 ,其 复杂 的成 长经 历和 文化 背景对 其创 作 的文学 作 品产生 了 巨大 的影响 ,他 的作 品多 以获 得独立 后 的前殖 民地 为作 品背 景 ,同时 因其 个人 的生 活经历 ,他 成功地 塑造 了一批 边缘 人 的形 象 。 《 河 湾》是维 ・ 苏・ 奈 保 尔 的代 表 作 之 一 , 并被 评 为 2 0 世 纪
作 用是 为 英 国的 学生 安 排 英 国 的工 作 ,它 不 是 为我 设立 的” ( 方柏 林 2 0 0 5 : 1 5 0 ) 。在 别 人 的 提 醒 下 , 因 达 尔 满 怀 希 望来 到 印 度 使馆 ,希 望做 一 名 外 交 官 ,但 得 到 的是 无 情 的 嘲 弄 。“ 你 们 这 些 人 在 非 洲 没 少 过 好 日子 。现 在 情 况 不太 如 意 , 就 想开 溜 了 ” ( 方 柏林 2 0 0 5 : 1 5 6 ) 。“ 如 果 你 想成 为 印度 公 民,你 必 须 参加 规 定 的各 种 考试 ” ( 方柏 林 2 0 0 5 : 1 5 6 ) 。为 了被接 纳 ,因达 尔 曾不 惜 践踏 过 去 ,但 残
边缘的边缘--以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奈保尔《河湾》
“ 体 很 瘦 , 像 个 小 男 孩 , …辛 苦 的工 作 和粗 劣 的 食 身 就 …
盖娅特丽 ・ 斯皮 瓦克 (9 2 ) 当今 著 名 的后 殖 民批 14 一 是 评 家 , 批 评 之 所 以 被称 为后 殖 民女 权 主 义 批 评 。 在 于 其 就
她 既是 一个 后 殖 民批 评 家 , 同时 也 是 一 个 女 性 主 义 者 ; 她
渔 村 . 是 她 部落 里 面其 他 人 的气 味 也 不 同于 她 。 至非 可 甚 洲 本地 人 都 能 感 觉 到 她身 上 的 气 味 。他 们 走 进 萨林 姆 的
瓦 克 关 于 第 三 世 界妇 女 丧 失 话 语 权 的 分 析 , 以其 论 文 < 属 下 能 说 话 吗 ? 最 为 著 名 。文 中指 出 : 在 属 下 阶 级 主 体 被 ) “
小有 名 气 。 身 上 的气 味 是 防 护 油 的气 味 。 的女 人 用 各 她 别 种 香水 来 吸 引 人 , 贝 思 却 用 防 护 油来 驱 赶 别 人 , 告 别 扎 警 人 ” 因此 我 们 唯一 知道 名 字 的非 洲 女人 是 一 个 浑 身恶 臭 。
( . 峡 大学 国际 文 化交 流 学 院 湖 北 宜 昌 1 三 4 3 0 ;. 峡大 学 科 技 学 院 湖北 宜 昌 4 0 2 2三 4 30 ) 4 02
摘 要 : 保 尔的 小说 《 湾》 奈 河 为我 们描 述 了后 殖 民非 洲 的 生动 画 卷 , 向我 们展 现 了独 立 后 的非 洲 本 土女 性 的 也
【毕业论文】迷失与彷徨——解读奈保尔的《河湾》
迷失与彷徨——解读奈保尔的《河湾》学科门类文学专业名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院(系、所)文学院指导教师XXX 教授摘要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奈保尔是一个出生在特立尼达的印度后裔的英国移民作家,近五十年来创作了三十多部作品,这些作品是根据作家在特立尼达后殖民地的生活经历、在亚非拉第三世界后殖民地区的旅行生活及回归印度故乡的旅行考察等等而写出来的,作品的背景十分宽广,涉及了曾经遭受殖民统治如今深处后殖民境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
他的作品文体混杂,运用了虚构和非虚构两种方式,涉及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游记、日记、历史研究、随笔等多种书写方式,并且用带有浓厚自传色彩形式书写了作家在后殖民世界的生活、旅行和思考。
本文通过对代表作之一《河湾》的考察,运用后殖民研究、文化研究和文本细读等方法,从奈保尔复杂特殊的文化身份及其作品中反映出来的无家可归的文化处境来探讨分析《河湾》里生活在这个非洲国家的人们文化身份的迷失和前途的彷徨的深层原因,探讨作家对非洲前殖民地人既爱又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双重心理。
本论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来展开论述。
第一章主要介绍文化身份的定义,奈保尔的复杂特殊的成长背景和无家可归的文化处境。
第二章论述《河湾》所描述的河湾所在国混乱无序的社会现状,以小见大,可以见出非洲后殖民地国家的社会现状。
第三章是论述《河湾》里面的前殖民地人自我身份的迷失及不知道“路在何处”的彷徨。
第四章从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前殖民地人为什么会迷失和彷徨。
笔者认为,这一方面是他们遭受长期的殖民统治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是他们自身的盲从心理和精神危机。
结论是:奈保尔眼中的河湾所在国现状动荡混乱,前殖民地人落后愚昧。
他既认为殖民主义是灾难性的,又认为非洲等前殖民地国家落后愚昧,认为他们无法重建好自己的国家。
虽然河湾所在国情况不尽如人意,但是否真的如他所说的那么糟糕?真的没有一点希望?笔者认为这个问题是有复杂的原因的,既有殖民者长期统治的原因也有前殖民地人自身的原因,还有奈保尔复杂的文化身份的原因。
1000972737
长期的殖 民统治使非洲国家处于贫困落后 、四分五裂的
刚刚脱离殖民统治的非洲国家对前宗主国的殖民模仿(colo-
nial mimicry)。 本文谈及的殖民 模仿特指殖民 统治结束后, 新
独立的非洲国家在前宗主国的经济、 政治、 文化等方面的殖民 渗透过程中对他们的盲 目模仿。许多理论家和批评家都曾就
些罪孽深重的人, 我们也不应该完全不讲兄弟情谊” 。布朗不 能直面人生的邪恶, 采取了逃避的心态, 在怀疑、 绝望中度过
一生 。
《 布朗》 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困境:在面临人生固有的罪恶
时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它体现了霍桑对于“ 原罪” 以及罪行对人精神上影响等一系列的思考,以其原始宗教式 的魅力使读者在震惊之余 , 在感情的升华中获得深深的教益。
“ 是不是罪孽— 我们视为宇宙间最可怕的黑暗— 像伤心
一样, 仅仅是教育人的一个因素, 我们可借此向比我们靠其他
方式所能企及的更高尚、 更纯洁的境界奋斗呢? 是不是亚当的 堕落使我们能移升到一个比他的天堂更高得多的天堂呢? ” 。
然,霍桑对布朗经过林中之行后采取的人生态度是不赞成 的, 布朗悲剧的原因在于他不能正确地看待他本身和人类固 有的罪恶本性。在霍桑笔下, 许多悲剧都反映了“ 罪恶” 以及
这个主题发表过见解。 雅克 拉康认为, 模仿的效果是隐蔽, 它 并不是与背景协调的问题, 而是依附着斑杂的背景变成斑杂。
桑在《 布朗》 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故事中布朗看到了人
状态。 然而获得独立后, 非洲人民并未迎来所期望的和平与繁 荣。相反, 他们所遭受的灾难更甚于殖民地时期。 《 河湾》 奈保尔笔下的非洲人几乎都被描绘成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 中, 模仿者。这些刚刚脱离殖民统治的人盲 目模仿前宗主国或发 达国家, 如模仿发达国家人民的奢侈生活, 模仿西方的黑人民 权运动.模仿白人对其他人种的歧视, 模仿法西斯的恐怖宣传
浅谈后殖民主义理论视域下的《河湾》论文
浅谈后殖民主义理论视域下的《河湾》论文《河湾》是英国作家奈保尔的作品。
《河湾》是一部关于非洲的充满悲观情绪的小说。
凸现了一个古老大陆在本土化与普遍化之间的艰难处境。
主人公萨林姆是一个穆斯林,出生于一个已在非洲生活了几百年的印度商人之家。
在刚果河拐弯处的一个小镇上,萨林姆接手了一个商店,并获得了成功。
然而,这是个前途渺茫且不属于任何人的地方,大人物控制了一切,为所欲为,使得他以及无数像他这样的芸芸众生没有任何前途可言。
以下是今天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后殖民主义理论视域下的《河湾》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谈后殖民主义理论视域下的《河湾》全文如下:奈保尔(1932―)是当代著名的作家,他祖籍南美洲西印度群岛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地区,是印度裔婆罗门家族,后父辈移居到英国。
200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委员赞誉其作品“将具有洞察力的叙述和不为世俗所固的详细考察融为一体,促使我们看清被隐蔽的历史真相” 。
一、身份的迷失与认同身份主要是由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的著作《文化的定位》中出现,身份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身份的构建中,巴巴认为:“身份的‘选择’及其心理的和意识形态的表述是一个你争我夺、痛苦的斗争。
身份是通过差异的、不对等的认同结构形成的,而正是通过这种结构,我们得社会得以形成,但多种文化的存在必然会存在冲突,一个人探索自己在社会以及文化上的地位……”如果对身份的问题没有解决,势必会导致思想和文化的一种漂泊感。
奈保尔由于身份的特殊,他自身也存在身份的确认,这在他的作品中都有体现,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后殖民感。
《河湾》中很多人物都是这样。
萨姆林的祖先,数百年前从印度西北部移民东非海岸,他从小接受了这块英国殖民地的英式教育,并持有英国护照。
因为对生活的不满和追求心中的理想,他放弃了优越的生活,而选择去了非洲内陆做生意,接手了他未来岳父的杂货店。
整部作品都是萨林姆作为第一人称的叙述,叙述者与作者难以分清,这就是零聚焦叙述。
论《河湾》对后殖民政治的反思
论《河湾》对后殖民政治的反思摘要:奈保尔的《河湾》揭示了后殖民非洲国家面临的种种难题。
一方面在民族解放运动后,这些国家迅速陷入了严重的治理困局。
另一方面,由于在从殖民向后殖民的政权转移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政治体制并未形成,这些后殖民国家还处在难以摆脱的代表性危机和精神危机中。
更重要的是,殖民者虽然离开了,但是全球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依然牢牢控制着这些后殖民国家。
本文认为《河湾》是一部反思后殖民政治的杰作。
关键词:《河湾》治理困局代表性危机殖民主义20 世纪 70 年代,整个非洲洋溢在一片欢庆独立的气氛中。
作家将小说背景设置在非洲一个刚独立的后殖民国家,讲述了小商人萨林姆去这个国家做生意,最后却在国内一片混乱中落荒而逃的故事。
由于谈及了后殖民非洲的现状并涉及到对民族解放运动意义的评价等重大问题,《河湾》自出版以来就受到评论界的高度关注。
批评性的观点占据了绝对主流,很多学者都从后殖民研究的角度,指出《河湾》带有强烈的西方中心主义和种族偏见,对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和后殖民国家评价过低,甚至有意歪曲。
丹尼斯·瓦尔德 Dennis Walder)认为和奈保尔惯常的叙述风格一样《河湾》明显“带有种族主义的痕迹”。
作品充满了西方基准的历史悲观主义,因此不能“认为《河湾》准确地再现了后殖民社会的历史”。
埃及学者法德瓦·阿卜杜勒·拉赫曼Fadwa Abdel Rahman)指出《河湾》实际上沿袭和重塑了康拉德那些沿河而上,将“非洲作为原始邪恶所在地”的中篇小说风格。
奈保尔研究专家罗伯·尼克松 Rob Nixon)也指出作品带有“康拉德式的返祖”现象,它让我们觉得非洲的历史总是处在一种“不断重复的停滞状态”。
美国学者拉努·萨曼特莱 Ranu Samantrai)的言辞更为激烈和直接,他指责作品建构了一种帝国主义逻辑,它“使得帝国主义的表述即使在欧洲帝国语境已经消失的情况下,仍然显得是合理甚至是不可避免的”。
《河那边》隐藏的后现代主义
《河那边》隐藏的后现代主义论文导读:高行健高行健。
其中篇小说《河那边》潜藏后现代主义元素。
小说虽然不具有后现代主义的怪诞性和黑色幽默性。
高行健,《河那边》隐藏的后现代主义。
关键词:高行健,河那边,后现代主义高行健高行健,法籍华人,1940年出生于江西赣县。
免费论文,高行健。
当代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文学理论家、翻译家、画家。
2000年10月12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灵山》、中篇小说《有只鸽子叫红唇儿》、戏剧《绝对信号》、《野人》等。
其中篇小说《河那边》潜藏后现代主义元素。
小说只有短短二十八页,其主线是:过河去——在河那边短暂逗留——过河回来。
过河去时,“你”碰见了一位渡你过河但不要钱的老舟夫;在河那边期间,“你”在隐居于山林之中的方书记家体味了截然不同的生活;回来时,方书记站在山坡上送行,“你”向他挥手,船走了好远,“你”看见年老的他“依然站在山坡上,一动不动”。
小说虽然不具有后现代主义的怪诞性和黑色幽默性,但解开文本的套子,不难嗅到其浓烈的后现代主义气味,本文将从语言游戏,高雅与通俗的融合,多元的解构,意识的暗流四个方面揭秘《河那边》的后现代主义。
一.后现代主义和华人作家“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一词,阿·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中出现过,汤因比把兴起于1875年西方历史新循环作为后现代主义标志,但汤因比这一观点没有产生多少影响,……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后现代主义文化和文论才走向综合,“后现代”一词成为许多文化、社会现象的“代码”,具有包容性。
后现代主义在几十年发展中得以定型并广为传播。
根据美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弗列德里克·詹姆逊的“文化分期三个阶段论”,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三阶段(多国化的资本主义),后现代主义便登上了历史舞台。
在美国,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正式进入美国社会生活的。
它是一种广义的文化思潮,对西方社会的整合、政治上的不平等和社会理想提出了质疑,并从哲学上、文艺理论和小说创作上对传统的思想意识和表达方法进行反思。
“圆”的起点与终点——《河湾》中的轮回与循环
文学LITERATURE《河湾》一直被认为是后殖民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把视野放在一个非洲河湾小镇,用主人公萨林姆的视角,见证了河湾小镇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社会情形和世人百态,表现出对殖民地命运深深的忧虑。
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曾提出进化是一个普遍的规律,社会领域的进化同样受此规律支配,是永恒的,普遍的,是不断前进的。
但随着其理论的成熟,他又提出“如果把所有社会看作是一个整体,那么进步是必然的。
但是,对于个别的社会,进步则不是必然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1]奈保尔笔下的河湾小镇,就是这样一个地方,社会看似在不断地革命,不断地破旧立新,实际上却是一个永远走不出的“圆”,小镇的命运轨迹就像在画圆,不断地循环,一切都停滞不前。
1 社会探索的停滞不前河湾的“丛林时期”被殖民者结束,纳扎努丁所处的时期就是欧洲殖民时期,那时小镇充满欧洲文明,所以纳扎努丁虽从未到过欧洲,却在小镇中培养起欧洲风度。
后非洲人民起义,赶走英国殖民者,小镇变成了一片废墟,百废待兴,非洲又恢复了“丛林”时期。
随着“大人物”的掌权,小镇恢复了生机,又恢复了其交易中心地位,还建设起现代化的“新领地”。
好景不长,“大人物”的“激进化政策”再次让非洲人民变得狂躁,国家机构崩溃,部落战争不断,非洲重新陷入混乱之中,如同回到了欧洲人刚撤离的非洲。
河湾小镇的社会状况看似经历了很多改变,但却是在一次次地回到最初。
霍米·巴巴认为“殖民模仿是一种复杂、含混、矛盾的表征形式,而且模仿自身也在不断地产生延异、差别和超越。
一方面,它是一种拒绝、不服从和摒弃的过程;另一方面,它也‘挪用’一切有益和有用的东西来改革、调整和规范自身。
”[2]《河湾》中有许多的隐喻和象征,用来体现这种从摒弃到模仿。
小镇人民曾为了赶走欧洲人以及欧洲文明,对所有的隐含欧洲意义的符号进行毁坏,以体现自己的独立。
“他们催毁了塑像和汽船纪念碑,所有主要街道的名字被改,摧毁了欧洲人居住的欧洲的郊区,洗碗池、抽水马桶被当地人用来泡木薯。
《河湾》:后殖民经验的身份书写
《河湾》:后殖民经验的身份书写
马建军
【期刊名称】《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20)004
【摘要】作为当代英语文学世界最杰出的移民作家之一,奈保尔在欧美批评界广受赞誉,200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但其作品的非洲叙事却不断受到后殖民批评家的激烈批判.针对不同文化的阐释差异和对位性阅读,运用当代后殖民文化理论,以文化身份的视角重新解读<河湾>,分析作品中历史记忆与身份写作的隐性关系,在身份困惑和非洲叙事两层面揭示身份写作的表征内涵,在对奈保尔文学经验的总结中探讨后殖民批评中政治性阅读的某种理论误区.
【总页数】5页(P80-84)
【作者】马建军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广东,广州,5104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河湾处的混乱--解读《河湾》中的后殖民文化心理 [J], 苏鑫
2.从殖民文学到后殖民文学:"东方"印度书写与文化身份探索--"英语世界中的印度书写"研究系列之六 [J], 尹锡南
3.文化身份的男权书写:解读V.S.奈保尔的小说《河湾》 [J], 王进
4.后殖民生态批评视角下《耻》的动物身份书写 [J], 方颜霞;沈鉞
5.后殖民生态批评视角下《耻》的动物身份书写 [J], 方颜霞;沈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边缘的边缘——以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奈保尔《河湾》
现非洲女性深受双重压迫的部分原因。 在萨林姆到达小镇后不久,他的朋友马赫士告诉他,
这里的女人你只要开口。她们随时和你唾;男人可以敲开 任何一个女人的门和她睡觉。西奥泰姆是当地一个有钱 有势的人:他有三四个家.分布在小镇上不同地方。自从 当上国家托管人后.和其他托管人一样,他又多养了几个 女人。在非洲。有钱人可以养更多的女人,妇女等同于商 品。那么隐藏在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这主 要是因为遭受双重殖民压迫的非洲女性社会地位低下。 她们在许多方面依赖于男性,尤其是经济方面。
南昌高专学报2009年第4期(总第83期)2009年8月m版
Jb"ld2矿盹,lc_Il硼g cD如伊 胁.4(s啪&" A婚2009
也锯的也锯
——以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奈保尔《河湾》
奈保尔《河湾》的后殖民主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奈保尔《河湾》的后殖民主题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奈保尔《河湾》的后殖民主题研究背景介绍:《河湾》是由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拉-奈保尔创作的一部小说,于1965年出版。
该小说以坦桑尼亚河流附近的一个小村庄及其周边地区为背景,以描绘当地居民的生活、信仰、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情况为主要内容。
小说呈现了一种后殖民主义的观点,着重表达了当地人民对殖民帝国主义的抵抗和追求自主的愿望。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后殖民主题,探究奈保尔对于后殖民主义思潮的理解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
研究内容:1.文学作品与后殖民主义的关系文学作品是后殖民主义的一个重要反映。
通过分析小说《河湾》中的人物、情节、语言等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奈保尔对后殖民主义思潮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殖民历史留下的文化、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反思。
2.小说中的后殖民主题的体现奈保尔在小说中尝试探讨了后殖民主义下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殖民帝国主义的影响小说中呈现了殖民帝国主义对当地人民生活、文化、信仰、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奈保尔描绘了当地居民面对殖民统治的抵制以及他们追求自主的过程。
(2)文化与自由小说中反映了文化自主与文化适应之间的冲突。
一方面,当地居民继承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并寻求自己的文化自主性;另一方面,他们也摆脱不了殖民统治对其文化影响的影响,不得不进行文化适应。
(3)现代化与传统奈保尔在小说中探讨了现代化与传统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当地居民追求社会现代化与文化进步,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希望失去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
3.结论及意义通过分析奈保尔的小说《河湾》中的后殖民主题,可以看出奈保尔对后殖民主义思潮的理解。
在当代文学创作中,后殖民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思潮,影响了许多作家。
对小说《河湾》的后殖民主题的分析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奈保尔的思想,获得对当代文学和文化的观察和反思,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以文学的方式见证历史——维·苏·奈保尔小说《河湾》中的殖民象征
以文学的方式见证历史——维苏奈保尔小说《河湾》中的殖民象征贾丁丁【期刊名称】《艺术百家》【年(卷),期】2009(25)A01【摘要】奈保尔是当代无可争辩的文学巨匠。
他的作品不仅题材丰富,而且寓意深刻。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剖析了曾经是西方殖民地的非洲国家的现实问题,探讨了殖民统治产生的影响。
西方学者波尔(Ball)认为,奈保尔“并不仅仅是一位卓越的小说家,同时也是一位第三世界的记录者和代言人。
”在奈保尔的代表作《河湾》这部小说中,他运用了许多象征殖民的意象和符号,以此阐释殖民的过程,以及殖民对非洲大陆造成的后继影响。
殖民过程由虚假政策手段开始,渐渐过渡到明目张胆的武装镇压,最后又导致了殖民地国家对宗主国的附属状态。
表面看来,小说中获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已经完全摆脱了殖民时代的屈辱历史,赢得了走向现代化的契机;但实际上,”大人物”不过是殖民者的另一种体现,其推行的非洲政策并未使这个国家从原始状态中解脱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奈保尔既是称得上是一名无根作家,同时又是一位多元文化学者。
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敏锐的视角让人们得以从独特的角度,重新审视殖民给非洲大陆带来的种种影响。
【总页数】5页(P153-157)【作者】贾丁丁【作者单位】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教育学院,美国宾西法尼亚【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41【相关文献】1.奈保尔《河湾》中的殖民模仿 [J], 韩艳;黄健人2.奈保尔:后殖民时代的印度书写--"殖民与后殖民文学中的印度书写"研究系列之三[J], 尹锡南3.解读《河湾》中奈保尔后殖民意识的矛盾性 [J], 刘莉;薛家宝4.对维·苏·奈保尔文学作品中的后殖民时代解读 [J], 关智5.维苏奈保尔后殖民意识研究 [J], 林会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韶 关学 院学报 ・社会科 学
Ju a fS a g a ies y ・S ca ce c o r lo h o u n Unv ri n t o il in e S
Ma .0 y2 09 Vo . O No 5 13 .
第 3 0卷
第 5期
边缘化的人生 :河湾》 《 的后殖民色彩
有着第 三世界 血统但 实 际上 却在 第一世 界 的主 流话 语 圈内身居 高 位并在 逐 步 向其 中心运动 的知识 分子 精 神 贵族 , 因此 他/ 们 本 身 就有 着 明 显 的 ‘ 化 优 她 文 越 感 ’ 或者 说 , / 们 处 于 一 种难 以摆 脱 的两 难 : , 他 她 方 面 ,作 为有着 东方 或第 三世 界 民族血 统 的知识
文 化 上仍 然 受到 原 宗主 国的 影 响 和 控 制 , 现 了边 缘 化 人们 的 困 难 生活 。 体
关键 词 : 殖 民 ; 化 霸 权 ;萨 林 姆 ;因达 尔 ; 总 统 后 文 新
中图 分 类 号 : o I 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7 5 4 (0 9 0 — 0 2 0 1 0 — 3 8 2 0 )5 0 5 — 3
塑 历史 , 根源上 颠覆帝 国 主义话语 , 露殖 民主义 从 揭
了除 去 几个 发 达 国 家外 的所 有 第 三 世 界 的英 语 文 学 ” 。西 方的思想 和文化模 式及其 文学的价值 与传 [ 引
统 . 至包括 各种后 现代 的形 式 。 甚 都贯 穿着一 种强 烈 的民族 优越感 , 因而 西方 的思想文化 总是被认 为居于
世界 文化 的主导地 位 。与 之相对 照的是 , 非西方 的第
三世 界或东方 的文 化传统则 被排挤 到 了边缘 地带 , 或 不 时地扮演一种 相对 于西方 的“ 他者 ” 角色 。“ 挑起后
理 据 的荒谬 及殖 民暴力行 为 。 具体 而言 , 是要重 新 就 审 视体现 帝 国主义和殖 民 主义 的各 种 文本 。认清 其 不 合理 的方面 ,重塑被 玷 污和扭 曲 了的殖 民地人 民
分子 精 英 ,他/ 与 真 正 的主 流理论 家 格格 不 入 , 她们 因而无 时无刻 不试 图 向居 于 ‘ 中心 ’ 位 的西方 主流 地 文 化 发起 进 攻 , 以寻 找 契 机步 入 ‘ 中心 ’ 但 另一 方 ;
面, 由于 他/ 们操 持 着 纯正 的第一 世 界 ‘ 语 ’有 她 英 ,
生 活在 其 中 的非洲 人 ,把 他们视 为野 蛮 的不 开 化 的 缺 乏理 智 的一 群人 ,这 从 他对 费尔迪 南 和 墨迪 的蔑
视 中可 以看 出来 。 他看 来 , 在 只有 欧洲 文化 才是 先进
殖 民主义讨论 的一些批 评 家并 非真 的来 自西方 列强
的 ‘ ’ 民地 国家或 称 ‘ 前 殖 后殖 民地 ’ 国家 , 而是一些虽
的历史和 形象 , 塑 民族 身份 , 重 并且 反思 工业 化 和现 代 化 的历 史作 用和 结果 [。后殖 民主 义 主要 包括 两 】 ]
个 不 同的概念 : 殖 民理论 思潮 和后殖 民地 文 学 。 后 前 者指 当今一 些 西方 理 论 家 对殖 民 的写 作/ 话语 的研
作者 简 介 : 海华 (9 2 )女 , 孙 18一 , 山东潍 坊 人 , 州 师范 大 学外 国语 学 院助 教 , 硕 士 , 从 事 英 美 文学 研 究 。 徐 文学 主要
5 2
VS 奈保 尔 ( ..apu) 是这 种后 殖 民作 家 。 .. VSN ia1便
二、 萨林 姆与 因达尔 的边 缘 化
着收入 丰厚 的第 一世 界 的薪俸 ,因而难 免不 流露 出
语写作 中以及 这二者 彼此 间 的殖 民主义 影 响的可 能
收稿 1 期 :0 9 0 — 5 3 20 - 3 2
某种优越感” ] 河湾》 edi t i r r 2 。《 ( B n e v ) A n h R e  ̄作者
孙 海 华
( 州 师范 大学 外 国 1 6
摘 要 :河 湾 》 印 度 裔 英 语 作 家 V S 奈 保 尔的 代 表 作 , 《 是 .. 它较 好 的 呈 现 了双 重 语 境 下知 识 分 子 生 活被 边缘 化 的状 态 。 后 从
殖 民理论 入 手 , 结合 文 化 霸 权 理 论 , 小说 中的 主 要 人 物 萨林 姆 和 因达 尔那种 蔑视 本 土 文化 但 又 无 法 脱 离, 拜 欧 洲 文 明 但 又 对 崇 无 法被 接 受的 边 缘 化 困境 进 行 分 析 。 们 的 这 种 无根 的 漂 泊 性也 与新 总统 的 统 治 相 对 应 。 统 治 的 国 家 虽 然政 治上 独 立 了 , 他 其 但
~
、
后 殖 民 理 论
的研 究 途径 …… ’ ,因此 后 殖 民地 文 学 实际 上 涵 盖
后 殖 民主 义 文化 理 论 是 2 O世 纪 8 O年 代 末 9 0 年代 初 ,随着后现 代主义 在西 方学 术理 论界 的失 势 而逐 渐兴起 的一种 多流派 多 主张 的理论 话语 .是 在 殖 民历史 和后殖 民阶段 、新殖 民主 义发 展 的背景 上 展 开的 。 殖 民研 究 的一 个重要 方 面是 追溯 历史 , 后 重
一
究 。它 与后 现 代 主义/ 结 构 主义 有 一 脉 相 承 的关 后 系, 是批 评家通 常使用 的一 种理论 学术 话语 ; 者则 后 指原先 的欧洲 ( 主要是 大英 帝 国和法 兰西 帝 国 ) 民 殖
地诸 国的文学 , 区别 其与 “ 流文 学 ” 不 同 。 者 以 主 之 前 专属 一种 理论 研究 , 后者 “ … …指 出了那 条 通 向研 ‘ 究处 于非洲 和印度 这样 的语境 中 的英语 写作 和本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