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强度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李禄昌
第三节、 第三节、关于屈服的强度理论
三、第三强度理论---最大切应力理论 第三强度理论---最大切应力理论 --1、观点:认为最大剪应力是引起材料屈服破坏的主要因素。 观点:认为最大剪应力是引起材料屈服破坏的主要因素。 最大剪应力是引起材料屈服破坏的主要因素 只要有一点的最大剪应力τmax 达到单向拉伸屈服剪应力τS 时, 只要有一点的最大剪应力 达到单向拉伸屈服剪应力 材料就在该处出现明显塑性变形或屈服。 材料就在该处出现明显塑性变形或屈服。 2、屈服破坏条件是: τ 屈服破坏条件是: 3、最大剪应力分析: 最大剪应力分析: 低碳钢拉伸变形斜截面最大剪应力: 低碳钢拉伸变形斜截面最大剪应力:
铸铁:拉伸时横截面上具有最大正应力;扭转时 ° 铸铁:拉伸时横截面上具有最大正应力;扭转时45°截面上 具有最大正应力。 具有最大正应力。
结论: 结论:铸铁属于拉伸破坏
问题:对于基本变形, 问题:对于基本变形,我们认为构件的危险截面处于横截面 上,其强度条件为σmax≤[σ], τmax≤[τ]。但实际构件并非总在 横截面处破坏。 横截面处破坏。
1+ µ (σ1 −σ2 )2 + (σ2 −σ3)2 + (σ3 −σ1)2 ud = 6E
轴向拉伸时 σ 1 = σ s , σ 2 = σ 3 = 0
1+ µ ud = 2σ s2 ) ( 6E
12
李禄昌 3、强度条件: 强度条件:
1 1+ µ 1+ µ σ s 2 2 2 2 2 22 uf =σ 1 − σ 21 ) σ 2 )σ+ (σ 2σ 3 )3 ) ++ σ 3 −σ 1 ) ) u≤ = ] = (2σ s ) ( (σ − + ( 2 − −σ ((σ 3 σ 1 f [σ 6E 2 6E ns
τ max
τ m ax
Fs S z* = ≤ [τ ] bI z
T = ≤ [τ ] Wt
(切应力强度条件) 切应力强度条件)
τmax ≤[τ]
1
李禄昌
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的失效形式: 2、 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的失效形式:
材料分为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 材料分为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两种材料的失效形式是不 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 一样的: 一样的: 塑性破坏---屈服:材料出现显著的塑性变形, 塑性破坏 屈服:材料出现显著的塑性变形,其失效应力 屈服 为σs 。 脆性破坏---断裂 材料没有显著的塑性变形, 断裂: 脆性破坏 断裂:材料没有显著的塑性变形,其失效应力 为σb 。 低碳钢
max
≥τs
σs
2
τs =
σ
2
sin 2α
α = 45o
=
复杂应力状态最大剪应力: 复杂应力状态最大剪应力
τ max =
σ1 − σ 3
2
9
李禄昌 4、强度条件: 强度条件:
τ max ≤ [τ ] =
τs
ns
σ 1 − σ 3 ≤ [σ ] =
σs
ns
低碳钢拉伸
低碳钢扭转
10
李禄昌 5、适用范围:此理论对于塑性材料的屈服破坏能够得到较为 适用范围: 满意的解释。 满意的解释。并能解释材料在三向均压下不发生塑性变形或断 裂的事实。 Q ax 裂的事实。 ( τm 6、局限性: 局限性: 1、该理论没有考虑中间主应力σ2的影响,但带来的最大 该理论没有考虑中间主应力σ 的影响, 误差不超过15%,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远小于此。 误差不超过15%,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远小于此。 15%,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远小于此 2、第三强度理论曾被许多塑性材料的试验结果所证实,且 第三强度理论曾被许多塑性材料的试验结果所证实, 稍偏于安全。这个理论所提供的计算式比较简单, 稍偏于安全。这个理论所提供的计算式比较简单,故它在工程 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不能解释三向均值拉应力作用下可能发生断裂的现象。 不能解释三向均值拉应力作用下可能发生断裂的现象。
σ r 3 = σ 1 − σ 3 ≤ [σ ]
2、主应力强度校核: 主应力强度校核: 复杂应力状态下,构件的强度校核,实际是主应力强度校核。 复杂应力状态下,构件的强度校核,实际是主应力强度校核。 根据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分析,求出主应力σ 根据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分析,求出主应力σ1 、σ2 、σ3 ,按 照相应的强度理论,求出相当应力σ 与许用应力比较。 照相应的强度理论,求出相当应力σr与许用应力比较。
李禄昌
第十四章
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
第一节 引言 构件基本变形的强度条件: 1. 构件基本变形的强度条件: (拉压) 拉压) (弯曲) 弯曲) (弯曲) 弯曲) (扭转) 扭转)
FN ,max σ max = ≤ [σ ] A (正应力强度条件) 正应力强度条件) M max σ max = ≤ [σ ] σmax ≤[σ] Wz
≤ [σ ]
σr ---称为相当应力:将一个复杂应力状态作用转化为一个强度 称为相当应力: 称为相当应力 相当的单向应力状态σ 的作用。 相当的单向应力状态 r 的作用。
13
相当应力: 相当应力
李禄昌
σ r1 = σ 1 ≤ [σ ]
σ r 2 = σ 1 − µ (σ 2 + σ 3 ) ≤ [σ ]
14
李禄昌 一般说来,在常温和静载的条件下, 一般说来,在常温和静载的条件下,脆性材料多发生脆性 断裂,故通常采用第一、第二强度理论; 断裂,故通常采用第一、第二强度理论;塑性材料多发生 塑性屈服,故应采用第三、第四强度理论。 塑性屈服,故应采用第三、第四强度理论。 无论是塑性材料或脆性材料: 三向拉应力接近相等的情况 无论是塑性材料或脆性材料: 在三向拉应力接近相等的情况 下,都以断裂的形式破坏,所以应采用最大拉应力理论; 都以断裂的形式破坏,所以应采用最大拉应力理论; 无论是塑性材料或脆性材料:在三向压应力接近相等的情况下, 无论是塑性材料或脆性材料: 三向压应力接近相等的情况下, 的情况下 都引起塑性变形,所以应采用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 都引起塑性变形,所以应采用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 影响材料的脆性和塑性的因素很多,例如: 影响材料的脆性和塑性的因素很多,例如:低温能提高脆 性,高温一般能提高塑性;在高速动载荷作用下脆性提高, 高温一般能提高塑性;在高速动载荷作用下脆性提高, 在低速静载荷作用下保持塑性。 在低速静载荷作用下保持塑性。
[
[
]]
4、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对塑性材料,此理论比第三强度理论更符合试验结果, 对塑性材料,此理论比第三强度理论更符合试验结果, 考虑σ 三个主应力的共同的影响 的影响, 考虑 1 、σ2 、σ3 三个主应力的共同的影响,在工程中得到 了广泛应用。 了广泛应用。
五、相当应力: 相当应力 1、四个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统一形式: σ r 、四个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统一形式:
5
李禄昌 试验证明,这一理论与铸铁、岩石、 试验证明,这一理论与铸铁、岩石、砼、陶瓷、玻璃等脆 陶瓷、 性材料的拉断试验结果相符, 性材料的拉断试验结果相符,这些材料在轴向拉伸时的断裂 破坏发生于拉应力最大的横截面上。 破坏发生于拉应力最大的横截面上。 脆性材料的扭转破坏,也是沿拉应力最大的斜面发生断裂, 脆性材料的扭转破坏,也是沿拉应力最大的斜面发生断裂, 这些都与最大拉应力理论相符。 这些都与最大拉应力理论相符。
σ 1 ≤ [σ ] =
σb
n
4、存在问题:⑴、该理论只考虑σ1 ,而没有考虑 2 、σ3的 、存在问题: 而没有考虑σ 该理论只考虑 影响。 影响。⑵、当σ1<0,即没有拉应力的应力状态时,它不能对 ,即没有拉应力的应力状态时, 材料的压缩破坏作出合理解释。 必须是拉应力。 材料的压缩破坏作出合理解释。⑶、 σ1必须是拉应力。
ຫໍສະໝຸດ Baidu
1 ε 1 = [σ 1 − µ (σ 2 + σ 3 )] E
4、强度条件: σ 1 − µ 强度条件:
(σ 2 + σ 3 ) ≤ [σ ] =
σb
n
7
李禄昌 5、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实验表明:此理论对于一拉一压的二向应力状态、 实验表明:此理论对于一拉一压的二向应力状态、且压 应力较大的脆性材料的断裂较符合 的脆性材料的断裂较符合, 应力较大的脆性材料的断裂较符合,如铸铁受拉压时比第一 强度理论更接近实际情况。 强度理论更接近实际情况。 石料或砼等材料在轴向压缩试验时,如端部无摩擦, 石料或砼等材料在轴向压缩试验时,如端部无摩擦,试 件将沿垂直于压力的方向发生断裂, 件将沿垂直于压力的方向发生断裂,这一方向就是最大伸长 线应变的方向,这与第二强度理论的结果相近。 线应变的方向,这与第二强度理论的结果相近。 6、存在问题: 、存在问题: 应变由应力引起,拉应变并不一定由拉应力引起。) ( 应变由应力引起,拉应变并不一定由拉应力引起。) 轴向压缩时、或二向压应力状态时、二向拉应力状态时、 轴向压缩时、或二向压应力状态时、二向拉应力状态时、 或三向压应力状态时不适合用该理论。 或三向压应力状态时不适合用该理论。 第二强度理论应用较少。 第二强度理论应用较少。
3
李禄昌 在复杂应力状态下, 在复杂应力状态下,构件的最大应力并不一定出现在横 截面处,因此, 截面处,因此,再用基本变形强度条件对处于复杂应力状态 构件进行强度校核是不合适的。 构件进行强度校核是不合适的。
4、强度理论:为了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而提 强度理论:为了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
4
李禄昌
第二节、 第二节、关于断裂的强度理论
一、第一强度理论---最大拉应力理论 第一强度理论---最大拉应力理论 --1、观点:脆性材料的破坏形式是断裂。最大拉应力是引起 、观点:脆性材料的破坏形式是断裂。 材料断裂破坏的主要因素, 材料断裂破坏的主要因素,即认为无论是单向或复杂应力状 只要最大主应力σ 达到材料的强度极限σ 态,只要最大主应力 1达到材料的强度极限 b ,材料即发生 破坏。 破坏。 2、破坏条件: σ1 > σb 、破坏条件: 3、强度条件: 强度条件:
= 0)
11
李禄昌
四、第四强度理论---形状改变比能理论 第四强度理论---形状改变比能理论 ---形状改变比 最大畸变能理论) (最大畸变能理论)
1、观点:形状改变比能 ud 是引起材料屈服破坏的主要因素, 、观点: 是引起材料屈服破坏的主要因素, 即认为无论是单向或复杂应力状态, 是主要破坏因素。 即认为无论是单向或复杂应力状态,ud 是主要破坏因素。 复杂应力状态下材料的形状改变比能达到单向拉伸时使材 料屈服的形状改变比能时,材料即会发生屈服。 料屈服的形状改变比能时,材料即会发生屈服。 2、形状改变比能 ud :
出的关于材料在各种不同的应力状态下破坏原因的假设及计算 失效, 方法。认为:材料之所以发生屈服 断裂失效 是应力、 方法。认为:材料之所以发生屈服 或断裂失效,是应力、应变 或应变能密度等因素中某一因素引起的,与应力状态无关。 或应变能密度等因素中某一因素引起的,与应力状态无关。 材料破坏的基本形式有两种: 断裂。相应地, 材料破坏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屈服 、断裂。相应地,强 度理论也可分为两类: 度理论也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关于脆性断裂的强度理论---适用于脆性材料; 一类是关于脆性断裂的强度理论 适用于脆性材料; 适用于脆性材料 另一类是关于塑性屈服的强度理论---适用于塑性材料。 另一类是关于塑性屈服的强度理论 适用于塑性材料。 适用于塑性材料
σy
σ max
σx
σ min
τ
x
45o
6
李禄昌
二、第二强度理论*---最大伸长拉应变理论 第二强度理论*---最大伸长拉应变理论
1、观点:最大伸长线应变是引起材料断裂破坏的主要因素, 观点:最大伸长线应变是引起材料断裂破坏的主要因素, 即认为无论是单向或复杂应力状态, 是主要破坏因素。 即认为无论是单向或复杂应力状态,ε1是主要破坏因素。只 要最大伸长线应变ε1达到单向拉伸断裂时应变的极限值εu, 要最大伸长线应变ε 达到单向拉伸断裂时应变的极限值ε 材料即破坏。 材料即破坏。 2、破坏条件:发生脆性断裂的条件是 ε1 ≥ εu= σb /E 、破坏条件: 3、最大伸长线应变:若材料直到脆性断裂都是在线弹性范围 最大伸长线应变: 内工作,则由广义胡克定律得: 内工作,则由广义胡克定律得:
45o
铸铁
轴向拉伸
45o
扭转
2
李禄昌
3、材料破坏的主要因素: 、材料破坏的主要因素:
低碳钢:拉伸时45°截面上具有最大剪应力;滑移线说明是 低碳钢:拉伸时 °截面上具有最大剪应力 滑移线说明是 剪切破坏。 扭转时横截面周线上具有最大剪应力。 剪切破坏。 扭转时横截面周线上具有最大剪应力。
结论: 结论:低碳钢属于剪切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