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绿》教学设计(公开课)

合集下载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绿》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本次公开课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表达对自然美的感受和理解。

2.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看一段关于自然美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第二部分:词语梳理(10分钟)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部分:课文导读(15分钟)分段导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美的表达方式,并展开讨论。

第四部分:情感体验(15分钟)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自然相遇的美好时刻并进行情感交流。

第五部分:拓展延伸(10分钟)组织学生小组共同探讨与文中自然美相关的故事,并展示给全班分享。

第六部分: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与自然相遇的经历。

四、教学反思本次公开课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理解,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抽象的自然美理解不深,需要更多的具体案例或故事来引导。

因此,下次课程设计中需要加入更多的类比或亲身经历的分享,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意义。

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时,应更注重学生个体表达,激发学生真实情感的产生,而非简单概括。

在拓展延伸环节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也需要进一步培养,以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总的来说,本次公开课教学设计在课程内容和活动设置上较为完整,但仍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成长。

部编版《绿》教学设计(精选6篇)

部编版《绿》教学设计(精选6篇)

部编版《绿》教学设计部编版《绿》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绿》教学设计(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绿》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学习运用比喻、对比、想象等手法多侧面写景的方法。

2、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课文第三自然段。

掌握比喻的基本特征,领会本体、喻体的相似点;了解对比写法的作用;理解文中想象所创造的新形象和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在创造“绿”的形象和意境中,比喻、对比、想象、联想等手法所起的作用。

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1、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同学们心目中一定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你们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喜欢它?(学生回答)2、以一种颜色为描写对象和以雨中登泰山为描写对象,哪一种更难写?为什么?明确:前者难写,因为形态少变、色彩单一,难以展开描写,这叫“难写之景”。

朱自清先生是一位语言大师,是一位状难写之景的高手。

(幻灯片2作者介绍)学习本文,就是学习名师对形态少变,色彩单一的景物怎样进行描写,怎样用比喻、对比、想象等手法进行表达,以便“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二、理清总体思路1、从全文四个自然段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

明确:“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本句能否把“惊诧”换成“惊讶”,为什么?明确:不能,因为“惊诧”是十分惊讶,比“惊讶”程度重。

那么是什么东西让作者感到十分惊讶呢?绿,梅雨潭的绿。

为什么十分惊讶?因为梅雨潭美极了,奇异极了。

2、作者在写梅雨潭的绿之前写了什么明确:梅雨瀑。

(幻灯片3远眺瀑布、4坐观水花、5细赏碎玉)既然本文主要写梅雨潭的绿,那么写瀑布目的是什么?抓住第二段中的关键语句回答,“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10 绿【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言运用: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思维能力: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审美创造: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会整理资料的方法。

【课前解析】关注作者:艾青(1910 年一1996 年)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浙江金华人,现当代文学家、诗人。

艾青是 40 年代新诗歌的开路人,是把中国诗歌推向光辉顶峰的巨人。

《绿》是艾青诗歌创作第二个高峰代表作,这首诗是艾青率领全国诗人访问团进行参观,与全国优秀诗人畅谈论诗时所作。

艾青的主要作品有:《归来的歌》《北方》《春天》《彩色的诗》《雪莲》《我爱这土地》等。

关注独特的表达:艾青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位独具特色的,有着丰富绘画经验与艺术修养的抒情诗人。

他独特的艺术创作经历与体验,为其诗歌风格带来别样的特征。

“色彩”是艾青诗歌艺术表达的要素之一,具有鲜明的艺术美学倾向与追求。

关注诗歌与想象的融合:全诗以虚写实,诗人将自己的感觉与景象的描绘融为一体,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意象,却能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与想象。

“黑水瓶的倒翻”,世间万物皆是绿色,所有“绿”随风飘舞的景象,让所有的一切在充满生机的绿色中随着节拍整齐得飘动起来。

关注蕴含的情感:在诗中,诗人用满腔的激情,奇特的想象,生动描绘岭南早春的景色,表达对祖国无限生机的赞美。

【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4.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绿》中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绿色生态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写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想象和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忱,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绿》中所表达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案、学生课本、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讲解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绿》。

2.导入话题: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喜欢的颜色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种颜色。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师生共读: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绿》。

2.师生共学:解释词语,理解诗歌内容,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第三步:诗歌欣赏(15分钟)1.欣赏诗歌:播放《绿》的音频,让学生闭目聆听,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2.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

第四步:情感抒发(10分钟)1.绘画活动:让学生根据对诗歌《绿》的感受,以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情。

2.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背后的心情和感受。

第五步:诗歌表演(10分钟)1.小组合作:学生分组,练习诗歌的朗诵表演,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2.表演展示: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诗歌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欣赏。

第六步:家庭作业(5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继续体会诗歌《绿》带给他们的感受,写一篇对自然的感悟或者写一首以“绿”为主题的小诗。

五、课堂总结(5分钟)1.课堂反思: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2.展望下节课:预告下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期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第1篇】《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语言鉴赏的能力和艺术的想象力。

2、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

3、学习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欣赏。

二、教材分析:《绿》是一篇语言文字非常优美凝练的文章,要写好一种颜色本来就很难,作家通过自己的感觉和观察体验,竟能写得如此美丽,令人陶醉。

我想优美的文章要是太多的分析就破坏了美感。

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先带学生进入一个绿色的世界,欣赏了大量的关于西湖灵隐和花港观鱼两地的绿色的,用冲击学生的眼睛,然后通过自读来感悟全文,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新课标的精神是激发学生的独立学习、主动学习的兴趣,先自学,再小组交流的形式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多角度地细致地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2、理解文中新颖贴切的比喻,叠字的运用;体会文中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同学们,我们曾学过朱自清先生的叙事散文《背影》,见过那饱含深情的父亲的背影;也曾学过他的写景散文《春》,领略到那五彩斑斓的美丽的春光。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著名游记散文《绿》,体会那绿意盎然、充满活力的秋水之美。

好,让我们再次走近朱自清。

名: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地:原籍浙江绍兴,自称是江苏扬州人。

时:现代评: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称颂他是“表现我国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作:《绿》、《春》、《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披文入境,整体感知1.听朗读录音,完成以下任务(1)划出你认为文中重要的字词。

(2)思考:文章的文眼是什么?2.投影出示字词jù bó liǔ léng qióng shū zǐ xié踞薄阴绺棱角穹倏尘滓皱缬shíchàmóu lài yì jū什刹明眸善睐挹掬三、合作学习,问题探究1.第二段写梅雨潭,主要立足哪两个观察点,作者观察到了什么?明确:第一个观察点:山边观察角度:仰视观察的景致:梅雨瀑听—花花花花的声音看—一带白而发亮的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第二个观察点:亭边观察角度:平视观察的景致: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从亭,山,云,岩,草,瀑布,水花等方面勾勒出梅雨潭雄奇,幽峭的环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课文《绿》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2.掌握生字词:绿、顶、层、蔬菜、院子、村落等的发音、书写和认读。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联想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课文《绿》,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视家园、热爱土地的情感,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绿》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2.学会正确书写并背诵生字词:绿、顶、层、蔬菜、院子、村落等。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想课文内容,增强语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绿》课文原文。

2.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3.学生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课文,了解内容,做好预习。

四、教学过程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简单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绿》。

2.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绿色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学习过程1.课文朗读: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理解课文:师生共同探讨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细节。

3.学习生字词:教师逐个介绍并讲解生字词的发音、意思和书写。

学生认读、书写生字词。

4.篇章解读: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语言特点。

5.情感渗透:通过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绿色之美,培养爱护环境的情感。

拓展延伸1.综合能力训练: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2.生活实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绿色,体会自然之美,写下感悟体会。

五、教学反思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

2.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 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绿》。

2.增强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对绿色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用诗意的语言描绘绿色,体会绿色的美丽。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绿》。

2.掌握词语“翠绿”、“绿树成荫”、“波绿”、“青翠欲滴”等的意思。

3.培养学生用美术语言描绘绿色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绿》的课本或挂图。

2.教学投影仪。

3.课堂板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教学投影仪呈现一些绿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谈谈他们对绿色的印象和感受。

2. 学习课文•请学生朗读课文《绿》,并讲解生词和词语的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探讨作者对绿色的描绘。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运用想象力,描绘“绿”的美好,每组选择一个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 情感体验•让学生用诗意的语言,写下自己对绿色的感受或描绘。

5. 创作绘画•要求学生用画笔描绘自己心目中绿色的景象,展示并交流作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课文《绿》的学习,深入理解绿色的美丽,并通过讨论和创作,体会到绿色的情感氛围。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诗意的表达理解力不足,需要更多的引导和示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更多地从艺术的角度感受和描绘自然界的美丽。

同时,我还会更多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让他们能够深入感受到诗意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意识到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引导者。

只有让学生内化诗意的美好,他们才会更深层次地爱上语文,激发文学创作的兴趣。

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以上就是本次《绿》课的教学反思和教案,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和启发。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绿》的内容和意境。

–掌握诗歌中重点词语的意义。

–能够朗读诗歌,理解作者传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等方式理解诗歌的意境。

–通过分组讨论等活动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诗歌《绿》的内容和意境。

2.诗歌中的重点词语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2.精心准备的课件3.黑板、粉笔4.学生课外阅读材料四、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让学生展示与自然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然的美好之处。

2.学习诗歌《绿》–让学生先自主阅读,理解诗歌的大意。

–展示诗歌内容的课件,让学生跟读。

–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难点词语,确保学生理解透彻。

3.诗歌赏析–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每组展示自己的理解。

–整合各组的意见,共同赏析诗歌的内涵。

4.情感表达–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可以通过写作或画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5.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2.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绿》的内容3.继续阅读有关自然的故事或诗歌,写下自己的感想六、教学反思这节课中,学生对诗歌《绿》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赏析部分仍存在一些困难。

下次需要更灵活的活动设计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9《绿》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9《绿》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9《绿》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作品。

这篇课文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绿色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易于学生朗读和体会。

同时,课文中的绿色意象丰富,便于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诗歌也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他们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对绿色意象的感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体会绿色意象的意义为教学重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联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绿色意象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的美。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春天的印象,引出课文《绿》。

2.自读:让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语言美。

4.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绿色意象的感悟。

5.总结:总结课文内容,强调绿色意象的意义。

6.拓展: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绿色诗歌。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以绿色意象为核心,突出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

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标题《绿》、绿色意象的关键词语以及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绿色诗歌创作等方面进行。

重点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绿色意象的感悟以及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绿》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绿》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绿》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能认读生字“翠绿”,理解句子“小草翠绿,小草微笑”。

•能表达对绿色的喜爱之情。

•通过朗读课文感悟自然美。

2. 教学重点•教学生字“翠绿”。

•让学生理解和表达小草翠绿的情感。

3.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小草翠绿,小草微笑”来感悟自然美。

二、教学准备•课文《绿》等教材。

•绿色的小草模型或图片。

•课件或黑板。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模型展示绿色的小草,唤起学生对绿色的感受。

•让学生说出自己对绿色的认知和喜爱之情。

2. 学习新课•在黑板或课件上展示课文《绿》,引导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逐句解释课文,重点讲解生字“翠绿”的意思与用法,并引导学生识字。

•请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意境和美感。

3. 课堂练习•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朗读对话,模拟小草对话的情景,加强情感交流。

•组织学生表演课文,发挥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体验小草生长的乐趣。

4. 拓展延伸•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周边的自然环境中,感受绿色,写下对绿色世界的感想。

四、课后作业•写一篇对绿色的描写作文,用《绿》中学到的词语或句式。

•背诵课文,掌握生字“翠绿”的拼音和意思。

五、板书设计•生字:翠绿•课文:小草翠绿,小草微笑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并希望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未来可以结合更多实际体验,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以绿为主题,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理解绿的内涵,提高对自然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春天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绿的深入理解和诗歌的欣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绿的丰富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

3.对课文中心思想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朗读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生字词卡片。

4.课堂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对春天的认识。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结束后,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纠正发音,讲解生字词。

3.操练(10分钟)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

同时,通过提问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进行补充。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他们心目中的春天。

可以采用写作、绘画等形式进行展示。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天的美好和绿的内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10绿文本分析艾青的诗歌《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大地中的树木、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整首诗也是绿色的,读后,我们深受感染。

教学目标1.会认“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叉、挥”4个生字,正确读写“墨水瓶、墨绿、嫩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像诗人一样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课时安排1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

导语:大千世界,五彩缤纷。

有人喜欢红色,因为它浓烈热情;有人喜欢蓝色,因为它宁静悠远;有人喜欢紫色,因为它神秘莫测。

还有一些人,他们热爱绿色,例如贺知章、白居易、王安石等,当然他们也留下了不少千古名句,你能举一些例子吗?(生背诵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艾青也喜欢绿色,在他的笔下,绿是多姿多彩的,绿是铺天盖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诗歌——《绿》。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

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

他的成名诗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后又陆续出版了诗集《北风》《火把》《黎明的通知》等。

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是艾青诗的一贯特点。

《绿》是诗人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首抒情小诗。

2.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会写的字:墨水瓶pínɡ 挤jǐ 交叉chā 指挥huī◆需注意的字音、字形:“瓶”是后鼻音,读“p ín ɡ”,不要读成“p ín ”;书写时倒数第二笔是“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0《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0《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0《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诗词《绿》的内容和主题。

–掌握诗词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熟练朗读和理解诗词《绿》。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绿》的意境和情感,掌握诗句的朗读和表达。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中的抽象意境,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课文《绿》,多媒体设备。

2.教学环境:幽静的课堂环境,音响设备。

3.教学辅助:图片资料,相关诗歌视频。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中的绿色,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向往和热爱。

2.学习诗词《绿》:–讲解诗词《绿》的内容和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逐句解释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3.朗读和欣赏:–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注重情感表达和节奏感。

–让学生聆听多个版本的《绿》的朗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4.情感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绿色的世界中,体验其中的美好和宁静。

5.思维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会选择绿色来表达情感,展开讨论。

6.诗歌创作:–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绿色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自己的诗歌创作。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诗歌《绿》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验,培养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继续朗读和体味诗歌《绿》,并撰写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课文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美好景象,通过描述大自然中的绿色,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旨在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色的文章,他们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在欣赏诗歌般的文字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词汇的理解、情感的体会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他们深入文本,感受春天的美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体会课文描绘的春天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春天的美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课文中出现了一些生字词,如“碧绿、嫩绿、淡绿、翠绿”等,学生需要掌握这些词汇。

2.文本理解:学生需要理解课文中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春天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味和美感。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春天的图片、音乐等素材。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课文文本:准备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春天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体会语言的韵律。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课文,解释生字词,让学生掌握课文大意。

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设计(同课异构公开课3堂)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设计(同课异构公开课3堂)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一个专门的综合性学习单元,编排了一组不同风格、不同作家的中外现代诗歌作品,旨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四篇选文均以学生熟悉的“自然”为中心意象,第10课《绿》是艾青创作于1979年的一首极富感染力的现代诗,描绘了春回大地,目之所及,满眼绿色,万物充满生机的景象。

根据诗歌教学特点,我以“想象”为主线设计三个环节,层层推进。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学生学习了前一课《短诗三首》体会诗歌的韵味和诗歌表达的情感,对现代诗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课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水瓶、墨绿”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4.结合“阅读链接”,比较艾青笔下的“绿”与宗璞笔下的“绿”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难点: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同课异构1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春天绿色的图片)你知道图片中的景色属于哪个季节吗?你有什么感受?2.绿不仅是春天的象征,更是希望的象征。

现代诗人艾青也非常喜欢“绿”,他笔下的“绿”是什么样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他去欣赏那绿意盎然的美丽画卷吧。

(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

他的诗作努力反映民族和人民的苦难和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讴歌,风格朴素雄浑。

他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部编版四下语文第10课《绿》公开课

部编版四下语文第10课《绿》公开课
写作技巧分析
作者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如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描绘自然景色,使其更 加生动形象;同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准的描述,将读者的感官充分调动起来,使读者能 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自然之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
情感体现
作者对梅雨潭的绿色之美充满了热爱和赞美之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表达得淋漓尽致。
重点段落解读及写作技巧分析
重点段落一
开头部分,作者通过对梅雨潭不同季节景色的对比,突出了梅雨潭的绿色之美。同时,运用 比喻手法,将梅雨潭的绿色比作“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形象生动。
重点段落二
对梅雨瀑的描写部分,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将梅雨瀑的美丽和壮观展现得淋 漓尽致。例如,“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 布”。
写作练习 引导学生以课文《绿》为蓝本,进行仿写、续写 或创意写作等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 力。
艺术创作 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艺术创作,如绘画、 手工制作等,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加深对课文的 理解和感受。
05 评价方式与标准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及参与度
听讲情况
学生是否能够认真听讲, 对教师的讲解内容保持关 注。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
01
02
03
针对优秀学生
提供更深层次的学习内容, 如引导阅读更多与《绿》 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主 题性讨论和写作。
针对中等学生
重点巩固课堂知识,通过 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 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针对学习困难学生
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 如故事讲解、图画辅助等, 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课 堂参与度。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教案教案: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

课文描绘了春天的绿色世界,通过对大自然中各种绿色的描绘,展示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课文原文3. 生字词卡片4. 作业本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说说他们对春天的印象。

2. 课文朗读(5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描绘了哪些绿色的景物。

3. 内容理解(10分钟)让学生回答课文中有哪些生字词,并解释它们的意思。

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例如:“春天来了,万物都变得绿色。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中的拟人修辞。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例如:请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6. 生字词学习(5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和书写。

教师给予指导和纠正。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课文《绿》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

答案:春天来了,万物都变得绿色。

小草绿了,树叶绿了,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2. 请学生背诵课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和生字词。

同时,可以让学生回家后找一些关于春天的图片,下次上课分享,拓展学生的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二、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说说他们对春天的印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秀教案一、教材分析《绿》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围绕自然和环境保护展开。

通过本课文,学生可以了解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并激发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绿色植物的作用,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的良好习惯,感悟绿色生活的美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绿色植物的作用。

2.难点:理解课文隐含的环保意义,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课文《绿》的教材。

2.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3.图书、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

4.活动设计和教学反馈表格。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引发学生对绿色植物的思考。

2.导入课文: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阅读理解: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并讲解生词和理解内容。

4.课文分析:对课文中的环保意义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情景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环保行动方案。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演绎课文内容中的情景。

3.作文练习:引导学生写一篇关于绿色植物和环保的作文,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4.课后反馈:与学生分享环保经验,强化环保意识。

六、教学反馈1.通过学生的作文和课堂表现进行评分,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环保行动,加强环保意识的培养。

以上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秀教案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9《绿》优质课教案1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9《绿》优质课教案1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9《绿》优质课教案1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所写,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课文以作者童年时的一次见闻为线索,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文章语言朴实、自然,充满诗意,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和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

此外,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不一,需要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耐心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珍惜生命的情感,感悟生命的美好和生机。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中一些富有深意的句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朗读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天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和理解课文。

2.讨论法:在学习课文过程中,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阅读理解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插图、生字词、重点句子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2.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在朗读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节奏和情感。

3.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春天的音频、展示春天的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氛围,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公开课教学设计10 绿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3.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新词,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2.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字和8个词语,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方法,可以进行自主学习。

“叉”读“chā”,要读准,重点指导书写“瓶”右边的“瓦”。

2.阅读理解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以及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去感受现代诗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的特点。

3.表达运用在反复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诗歌的韵味,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想象画面、对比阅读感受诗意、诗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一、诗文引路,入《绿》之境1.图画导入。

(1)师导入一组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

(课件出示青山绿水、禾苗、竹林、绿树等图)①师:看到这样一组图画,你想说些什么?②示例:看到这一片绿色的景象,很自然地想起奶奶家的那片竹林,一场春雨过后,一个个手指大小的嫩绿嫩绿的“小脑袋”就从土里探出来,可有意思了。

(2)师小结:这生机勃勃的绿景实在让人赏心悦目。

绿是春天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

绿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历来就为文人墨客所歌咏。

(3)你知道哪些带有“绿”的诗词?示例: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引入课题。

(1)师引导:诗人艾青也喜欢“绿”,他笔下的“绿”,更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

这节课,我们就和艾青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2)板书课题,(板书:绿)生齐读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水瓶、墨绿”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4.结合“阅读链接”,比较艾青笔下的“绿”与宗璞笔下的“绿”的不同。

教学重点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水瓶、墨绿”等11个词语。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教学难点
结合“阅读链接”,比较艾青笔下的“绿”与宗璞笔下的“绿”的不同。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春天绿色的图片)你知道图片中的景色属于哪个季节吗?你有什么感受?
2.绿不仅是春天的象征,更是希望的象征。

现代诗人艾青也非常喜欢“绿”,他笔下的“绿”是什么样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他去欣赏那绿意盎然的美丽画卷吧。

(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

他的诗作努力反映民族和人民的苦难和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
烈向往和讴歌,风格朴素雄浑。

他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等。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随时正音。

3.指导书写“瓶”字: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瓦”字的写法,共四笔,
第二笔是竖提。

三、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1.配乐范读,学生思考:诗人看到了哪些绿?
2.学生交流。

出示: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3.第二小节中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说明还有很多绿,启发读者思考,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
你还知道哪些绿?(草绿、苹果绿、橄榄绿……)
4.难怪作者说:“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齐读。

5.这各种各样的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你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特别)
(出示第二小节)指名读,齐读。

6.在作者眼中,什么是绿的?(风、雨、水、阳光)
在你的眼中什么是绿的?(山是绿的,田野是绿的,树是绿的……)
仿照第三小节写一写你眼中的绿。

7.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读读诗歌第四、五小节。

找出诗中表示动作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挤”“重叠”“交叉”“指挥”“飘动”。

所有的绿色都源于诗人心中,所以一切的绿色都会随着诗人愉快的心情,按着节拍飘动。

)
读诗想象:所有的绿交叉在一起,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的画面。

8.朗读全诗。

指名读,齐读。

9.读了这首诗,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画面?(春风又绿江南岸,万物复苏的生动画面。

)
10.朗读诗歌,你有什么体会?(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
四、拓展延伸。

1.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2.学生读《西湖漫笔》中的段落,体会并说说感受。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

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

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3.学生交流。

4.总结:这段选文主要写的是西湖六月时的绿色。

作者描绘了各种各样的绿。

有苍松古木的浓绿,有小径青苔的嫩绿。

有的绿,深得发黑;有的绿,绿得发蓝。

连小径、石头缝里的青苔都被勾勒出来,可见作者观察非常仔细。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春天的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与家长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绿”。

板书设计
绿
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风雨水阳光
挤重叠交叉指挥飘动
教学反思
1.在学习诗歌之前,先介绍作者艾青,让学生对本诗作者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也为理解诗歌做铺垫。

2.朗读诗歌。

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是有效学习的第一步,配乐朗读能够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

《绿》这首诗本身就极具音乐美,优美的音乐与优美的文字巧妙结合,增加了诗歌的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