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初中语文教案
《奇妙的克隆》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克隆”的基本概念,了解其科学原理和技术应用。
2. 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增强其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
二、教学内容1. 克隆的概念和原理2. 克隆技术的应用3. 克隆生物的伦理问题4. 克隆技术的利与弊5. 克隆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克隆的概念、原理、应用及其伦理问题。
2. 教学难点:克隆技术的具体操作过程及其伦理争议。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关于克隆的科普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克隆技术的应用和伦理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克隆技术应用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克隆技术。
4. 观看视频:播放关于克隆技术的科普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克隆技术。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搜集关于克隆的科普文章、案例和视频,制作教学PPT。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克隆的基本概念。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克隆动物的新闻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克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克隆技术的应用和可能带来的影响,教师巡回指导。
4. 分享交流: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和提问。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克隆技术的重要性和相关伦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关于克隆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练习题。
2. 针对克隆技术的应用,设计一个假设性的情景,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八、课后作业2. 调查身边人对克隆技术的认识和态度,简要记录并思考可能的交流话题。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学生对克隆技术的理解程度、课堂讨论的活跃度、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有效地传授知识。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克隆”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提高学生对科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
1.2 教学内容课文《奇妙的克隆》的主要内容概述。
克隆技术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
克隆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克隆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结构。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难点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
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学生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情景模拟:模拟相关场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和理解课文内容。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在线讨论平台:提供一个在线平台,方便学生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介绍克隆技术的背景和定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问题。
案例分析:分析克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克隆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4.2 时间安排导入新课:5分钟阅读课文:15分钟课堂讨论:10分钟案例分析:15分钟总结与反思:1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程度。
《奇妙的克隆》初中语文教案
《奇妙的克隆》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信息,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发展批判性思维。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技发展的魅力,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2)认识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3)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关注克隆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 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3. 道德观念的树立。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加深对克隆技术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3. 案例分析:分析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克隆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克隆动物的照片,引发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深入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4. 案例分析:分析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课堂讨论:探讨克隆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克隆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案例分析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克隆技术伦理问题的认识,评估其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优秀10篇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优秀10篇《奇妙的克隆》八年级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四个小标题的内容。
2、速读课文,筛选信息,思考问题。
(1)、速读第一节,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克隆”,并辨析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速读第二、三节,填写“克隆技术的进程”表格,并理清作者说明的顺序及原因。
3、搜索阅读课文,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并加以点评。
4、研读第四节,思考:标题“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与“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是否矛盾?为什么?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大家都知道,《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有一个绝招——”猴毛变猴”,每当他与妖魔们作战一旦手头吃紧,就立刻从身上拔下一撮儿猴毛,吹一口气变成一大群小猴参加战斗。
这当然是神话,但今天的科学却可以实现类似的奇迹,这就是“奇妙的克隆”。
(屏显:课题)什么是克隆?它何以如此奇妙?今天我们将跟随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的笔,一同走入奇妙的克隆世界。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结合注释,默读课文生物学术语胚胎: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生物体,由精细胞和卵细胞结合发展而成。
囊胚(náng pēi ):胚胎的初期。
两栖(qī):有时在水中生活,有时在陆地上生活。
脊椎(jǐ zhuī):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脊骨。
哺乳动物(bǔ rǔ):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基本特点是靠母体的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初生婴儿。
乳腺细胞(rǔ xìan):人和哺乳动物乳房内分泌乳汁的细胞。
促性腺素:用于诱发排卵的激素类物质。
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本文约3000字,5分钟读完。
这篇科普文章涉及一些生物学相关术语,请结合老师提供的补充注释默读全文。
(屏显)(生边结合补充注释边默读课文,5分钟)师:以上是这篇科普文章涉及到的生物学术语,大家注意:专业语与通用语并陈是科普文章语言的显著特征之一。
(屏显)通用语专业语一分为二胚胎相安无事囊胚永无止境两栖切实可行脊椎濒临绝种促性腺素悲喜交集胰蛋白酶师:读过课文之后,同学们有哪些问题或疑点?生:为什么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生:课文最后一节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课文最后一节最后一段引用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可以期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义,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为什么要严肃地考虑?含义指什么?师:好,问题主要集中在第三、四节,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疑点学习课文。
2023年《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13篇
2023年《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13篇《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入与克隆有关的故事和克隆的最新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热情。
2、能力目标:自己能掌握克隆这门比较先进的科学,并且能把这篇复杂的说明文自己看懂。
3、教育目标:教学生以一个正确的态度对待克隆。
【重点难点】让学生把这篇说明文所说明的对象搞明白。
教学生以一个正确的态度对待克隆。
【策略和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录音机、投影仪。
第一课时一、导入读一篇从网上下载的最新的关于“克隆”的__。
介绍最新的“克隆”技术。
二、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想一想,从“科隆是什麽”中,你都了解到了些什麽?⑴容易理解的常见的生物现象写起。
⑵从词源上追溯“科隆”及其含义。
⑶植物“科隆”──动物“科隆”。
(学生只能说出一些现象,并不能上升到这样的高度。
并且,虽然他们对这样的__很感兴趣,但是并不代表着他们就愿意思考这样的问题,他们感兴趣的是那些最新的理论,而关于一些其他方面的东西,他们其实是有些反感的。
)2、那末,说了这些,他们都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⑴举例子:比较熟悉,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地简明易懂;⑵下定义:有关于“科隆”的定义。
⑶引用法:引用孙悟空的故事,(间接引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科隆”是怎麽回事。
3、“科隆鲫鱼出世前后”地说明顺序是怎样的?为何不以时间顺序来写?有何好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技巧,有两条线索:⑴从中国的“科隆试验”写到外国的“科隆试验”,这样安排突出反映了我国科学家在科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贡献──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
⑵写“科隆试验”从鱼类、两栖类、──哺乳类,体现了科学家们“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是一个不断求索探究的过程,同时,也为下文写“科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行文铺垫。
三、布置作业1、字词以及文学常识写一遍,并且背熟。
2、预习下面还没讲完的课文。
3、回去找一下关于“科隆”的最新消息,下次讲课共同交流一下,看看谁讲的最好、最全面。
《奇妙的克隆》初中语文教案
《奇妙的克隆》初中语文教案第一章:克隆的起源与发展1.1 教学目标了解克隆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掌握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
理解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
1.2 教学内容克隆技术的起源:介绍克隆技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如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等。
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介绍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如克隆动植物、克隆器官等。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克隆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和潜在影响。
第二章:克隆与伦理道德2.1 教学目标理解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
培养学生对伦理道德问题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
2.2 教学内容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介绍克隆技术可能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如克隆人类、克隆器官等。
伦理道德观念的培养: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克隆技术所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培养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
相关法律法规:介绍与克隆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国际公约、国内法律法规等。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克隆技术可能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克隆技术所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及解决方案。
邀请专家或律师进行讲座,介绍与克隆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三章:克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3.1 教学目标了解克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掌握克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优势和局限性。
理解克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前景。
3.2 教学内容克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介绍克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如克隆器官、克隆细胞等。
克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优势和局限性:分析克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优势和局限性。
克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前景:探讨克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前景和挑战。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克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克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优势和局限性。
奇妙的克隆优质课教案
奇妙的克隆优质课教案【篇一:奇妙的克隆优质课教案】学生根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连读,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把握本文说明对象。
提示:本文揭示了作为无性繁殖的一种好方法克隆的奥秘,介绍了克隆研究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提醒人们要严肃地考虑克隆的含义,使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现代文整体阅读的要求,此环节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的能力,并对本课所说明的克隆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二)再读课文,感知全文思路。
学生精读课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
1、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概括回答什么是克隆?2、《奇妙的克隆》一文用了四个小标题,自然分成四部分,这四个部分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克隆,但前后又有紧密的逻辑关系。
浏览一下课文的小标题,对课文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并体会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3、文章四个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调换顺序吗?4、第二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写了很多实验,又没有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为什么?5、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学生自主思考,合作讨论,汇报探究成果,如有不当之处,互相进行补充纠正,教师对学生交流的情况作评价。
明确:1、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个体或一群个体,都叫克隆。
2、(1)通过浏览小标题,就对课文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
①克隆是什么?克隆是无性繁殖的新兴生物技术。
在克隆是什么一小节里,作者把这门科学技术说得浅显易懂。
首先,从我们容易理解的常见的生物现象写起,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这样就把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
接着,从词源上追溯克隆的原意,让我们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的含义。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范文三篇
【导语】“克隆”⼀词是英语词clone或cloning的⾳译。
我国以前曾将其译为“⽆性⽣殖”或“⽆性繁殖”。
什么意思呢?“⽆性”,当然就是没有阴阳结合的过程,⽽是由同⼀个“祖先细胞”通过*⽅式繁殖⽽形成纯细胞系。
这个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由于基因(遗传信息)彼此是相同的,从⽽决定了每个细胞由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例如细胞的个头性状)是彼此相同的。
由于上⼀代和下⼀代的遗传信息是⼀致的,所以可以简单地说,克隆是⽣命的全息复制。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1、知晓“克隆”的相关知识。
2、学会快速筛选提炼有效信息的⽅法。
3、进⼀步学习说明⽅法和的说明顺序。
教学重点:学习快速筛选有效信息的⽅法。
教学难点:了解“克隆”的有关知识。
教学理念: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各采众长、全⾯提⾼学⽣的语⽂素养。
教学过程 ⼀、情境导⼊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同学们喜欢的艺术形象。
他神通⼴⼤,有⼀绝招,经常在紧要关头拔⼀把猴⽑变出⼀⼤群和它⼀样的猴⼦来妖魔作战。
这⼀精彩描述,是我国明代作家吴承恩独特的设想。
他想像的依据是什么呢?(克隆)。
今天我们⼀起⾛进国际遗传学家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喜欢的⽅法读课⽂,了解课⽂每⼀部分所写内容,把相关内容画出来。
然后⼩组合作交流。
全⽂分四部分:(四个⼩标题) 第⼀部分:什么是克隆;第⼆部分:怎样克隆;第三部分:克隆的意义;第四部分:克隆的作⽤。
请同学们说说你找到这些信息的依据是什么?第⼀和第四个信息是⼩标题直接告知的,第⼆个信息是要根据课⽂内容来提炼,第三个信息是要根据总结段落,即第三部分最后⼀段来提炼。
(板书:筛选提炼有效信息的⽅法:1、根据⼩标题筛选;2、根据⽂章的总结段落来筛选;3、根据⽂段内容筛选。
) 三、研读探究 1、克隆是什么 (1)读课⽂第⼀部分,画出⽂中直接告诉什么是“⽆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找到后,⼤声念出。
《奇妙的克隆》教案
《奇妙的克隆》教案
教学内容:
主题:科学与技术
课型:阅读理解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科技知识水平;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克隆的了解程度。
2.介绍克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二、阅读(20分钟)
1.教师提供《奇妙的克隆》文章,学生进行静默阅读。
2.学生阅读完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小组讨论,共享自己的理解和问题。
三、讲解(15分钟)
1.教师与学生共同整理出克隆的定义和产生克隆的原理。
2.教师利用电脑或投影仪,展示幻灯片讲解“克隆的类型”、“克隆的应用”等相关知识点。
四、思考(1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克隆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伦理问题。
2.学生结合课堂讲解和自己的理解,进行个人思考和讨论。
五、总结(10分钟)
1.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总结性问题,梳理所学内容。
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布置综合性思考题:如何看待克隆技术在现代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2.学生完成并在下一堂课上进行交流讨论。
教学延伸:
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相关实验,如利用植物进行植物克隆实验,或通过观察昆虫克隆现象等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并培养其实践能力。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科研探究,在网上或科学期刊上查找相关的克隆研究,并展开更广泛的科技讨论。
《奇妙的克隆》初中语文教案
《奇妙的克隆》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掌握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和优缺点。
(3)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克隆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提高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2)学会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对克隆技术进行全面的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好奇心。
(2)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念,认识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第1课:克隆技术的起源和发展1. 克隆技术的定义2. 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3. 克隆技术的突破性成果第2课: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1. 医学领域的应用2. 农业领域的应用3. 生物科研领域的应用第3课:克隆技术的优缺点1. 克隆技术的优点2. 克隆技术的缺点3. 克隆技术在伦理道德方面的争议第4课:克隆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1. 我国克隆技术的发展概况2. 我国克隆技术的应用案例3. 我国对克隆技术的管理和法规第5课:克隆技术对社会的影响1. 克隆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 克隆技术对动物保护的影响3. 克隆技术对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发展、应用和影响。
3. 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克隆技术的优缺点和伦理道德问题。
4.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克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的掌握。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话题的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逻辑思维、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奇妙的克隆》相关章节。
2. 网络资源:克隆技术的相关新闻、论文和研究报告。
3. 视频资源:克隆技术的实验操作和应用案例。
4. 实物资源:克隆技术的模型或图片。
六、教学实施5. 教学进程(1)第1-2周:介绍克隆技术的起源和发展,使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背景知识。
八年级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五篇】
所以 , 在本课阅读学习中 , 拟采纳多媒体信息技术参加教课。
课前设置预习题 , 部署学生经过运用词典、词典和网络图书资料自学生字新词 , 认识作者有关状况和文中出现的一些科学术语。
课中组织学生自学、分组合作谈论并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参加教课, 活跃氛围 , 激发兴趣 , 打破重难点。
课后部署想象作文 ,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不停研究自然神秘的激情。
●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1累积词语 , 掌握囊、克隆、胚胎、蟾蜍、鳞片、脊椎、两栖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 ; 理解繁衍、平安无事的词义 , 并学会运用。
2认识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1 整体感知文意 , 依据阅读要求训练学生挑选信息, 归纳内容重点 ,逐渐提升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 理清本文的说明次序 , 并理解这样安排的利处。
3 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研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学习科学家们谨慎、务实、持之以恒的态度和精神, 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 全面对待科学技术的发展, 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心的一致。
●教课重点1认识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向。
2理清本文的说明次序 , 掌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课难点理清克隆鲫鱼出生前后的说明次序 , 理解这样安排的原由。
●教课方法以学生自读为主 , 教师设计思虑题指导学生自读。
经过学生独立思虑、小组谈论 , 多媒体课件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最后设置自由问答环节 , 给喜爱研究的同学一个空间 , 由兴趣引领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前行。
●课前准备教课课件、投影仪、多媒体电脑部署预习题●课时安排 1 课时●教课过程激趣导入 , 认识作者我国四大名着之一《西游记》想必大家必定是喜爱看吧 , 此中孙悟空一遇紧急状况会从身上拔根猴毛吹口气就会变出很多小猴来帮忙的情节 , 大家必定特别熟习。
在《西游记》中那是神话描绘 , 是对敢于抗争封建统治、敢于和险恶权力作斗争的英豪形象的假想 , 但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日 , 这类本事已经为我们人类所掌握 , 已经让神话变为现实 , 那就是奇妙的克隆技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奇妙的克隆》介绍了克隆的技术和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考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欢迎参考浏览!《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囊、克隆、胚胎、蟾蜍、鳞片、脊椎、两栖”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理解“繁衍、相安无事”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讨的动态。
2.理清本文的阐明按次,把握本文所运用的阐明方法。
3.揣摩言语,领会阐明文的科学性。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设计(一)我国多家媒体近日转载了国外媒体报道的一条惊人音讯:一群受邪教组织操纵的科学狂人,正在美国内华达州大漠深处进行着一项克隆人的秘密实验。
他们根据英国科学家创造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一样原理,从一个今年2月份夭折的10个月大的美国女婴身上提取细胞制造克隆人。
(选自2019.11《文汇报》)音讯披露后,克隆技术及其带来的一系列成绩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今天,让我们走进《奇妙的克隆世界》,用理性的目光看待这一成绩。
(板书文题)设计(二)《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有一个绝招令人拍案叫绝:他与妖魔作战一旦吃紧,便从身上拔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群小猴来参加战役。
这当然是神话,但是今天的科学却能完成类似的“奇迹”,这就是“奇妙的克隆”。
克隆何以能如此雕虫小技?还是听听遗传学家的解释吧。
二、朗读课文,全体把握文意先生自读课文,教师设计考虑题指点先生自读。
多媒体显示: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囊胚胎蟾蜍脊椎两栖2.解释以下词语,并用词造句。
繁衍相安无事3.克隆是甚么?请用本人的话概括。
-4.“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分别为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克隆羊的诞生为甚么在全世界引发“轰动”?5.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先生快速浏览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计时浏览,然后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发言进行全班交流。
《奇妙的克隆》初中语文教案
《奇妙的克隆》初中语文教案第一章:克隆的起源与发展1.1 介绍克隆的概念:克隆是指通过无性繁殖方法产生的一组具有相同遗传特征的个体。
1.2 回顾克隆的起源:从动物克隆到植物克隆,探讨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
1.3 讲解克隆技术的应用:从农业、医学到生物科学研究,介绍克隆技术的广泛应用。
1.4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克隆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第二章:克隆的生物学原理2.1 介绍克隆的生物学原理:通过基因和DNA的复制,实现遗传特征的传递。
2.2 讲解克隆的过程:从选择供体细胞、核移植到胚胎培养和个体发育。
2.3 探讨克隆技术的生物学意义:克隆技术对生物学研究和遗传学研究的推动作用。
2.4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克隆技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
第三章:克隆在医学领域的应用3.1 介绍克隆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
3.2 讲解克隆治疗的应用案例:如克隆干细胞治疗疾病、克隆器官移植等。
3.3 探讨克隆治疗的优势与挑战:如伦理道德问题、免疫排斥问题等。
3.4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克隆治疗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和伦理道德问题。
第四章:克隆在农业领域的应用4.1 介绍克隆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的农作物和畜牧品种。
4.2 讲解克隆农业的优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等。
4.3 探讨克隆农业的挑战与问题:如遗传多样性减少、克隆动物健康问题等。
4.4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克隆农业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第五章:克隆技术的伦理与法律问题5.1 介绍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如人类克隆的道德争议、克隆动物的权益等。
5.2 讲解克隆技术的法律规制:国内外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
5.3 探讨克隆技术的社会影响:对家庭关系、人类身份认同等方面的影响。
5.4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克隆技术对社会伦理和法律的挑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六章: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研究的应用6.1 介绍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基因克隆、细胞克隆等。
《奇妙的克隆》教案(15篇)
《奇妙的克隆》教案《奇妙的克隆》教案(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奇妙的克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奇妙的克隆》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囊、克隆、蟾蜍、胚胎、鳞片、脊椎、两栖”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
理解“繁衍、相安无事”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根据阅读要求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并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
3.理解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德育目标1.体会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
2.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精神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态。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
【教学难点】1.理清“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说明顺序,理解这样安排的原因。
2.对文章结尾一段话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假如你是足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贝多芬;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
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
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
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
教师先引导学生自己说说对“克隆”的认识,然后通过教学媒体资源介绍“克隆”。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用简洁的话条理清楚地介绍什么是克隆?克隆的作用?(学生读课文时,以轻音乐陪衬,出示克隆绵羊、鱼、牛等动物的图片)(认识一个新事物应由简到繁,由易入难。
奇妙的克隆教案(4篇)
奇妙的克隆教案(4篇)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单元模块中预习本课内容,训练学生阅读较长说明文的能力,体会说明文语言的文体特色。
学会快速过滤筛选有效信息。
2、在阅读中体味文中科学家锲而不舍、严谨求实、追求高远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优秀品质。
3、辩证看待事物,理性分析现象。
热爱科学、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与难点:1、跨知识的阅读与理解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要引导学生不要拘泥于文章内容本身所传达的具体知识,而要跳升到语文的角度去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从而体会说明文语言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2、在文章理性客观的描述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并领悟科学精神的:不畏失败,勇攀高峰,锲而不舍,严谨求实。
3、结合实际,拓展延伸。
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教学建议:1、读:多读课文,走进文中的科学世界,对于感的知识或话题要积极的探索,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查:这篇文章是遗传学泰斗谈家桢写的一篇关于前沿科学的科普文,其中涉及许多在克隆研究中的案例和事实,大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广泛查阅这方面的信息,扩充你的知识域面。
对于本文的作者,更应该有深刻的了解。
建议同学们多从课外搜集资料,为我所用。
3、写:学习语文,不能离开语言表达,除了与你的学习同伴探知讨论、各抒己见之外,一定要及时将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整理成文字,这样会促进你的写作水平提高,也可使你的思想闪光得到永久保存。
方法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各采众长。
一、情境导入:克隆羊多利(激发兴趣,引发思考)二、步入课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克隆”一词也经常被用到,只不过我们平时所说的克隆含义更加灵活、更加广泛。
你能举一些生活中可以叫做克隆的例子吗?(畅所欲言,将科学术语通俗化,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学生活动:生活中的“克隆”(二)整体感知我们这篇文章是科学家写的一篇关于前沿科学的科普文,那就了文章的内容应该是准确严谨。
《奇妙的克隆》初中语文教案
《奇妙的克隆》初中语文教案第一章:克隆的起源与发展1.1 教学目标1.1.1 了解克隆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1.1.2 掌握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基本概念。
1.1.3 理解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
1.2 教学内容1.2.1 克隆技术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克隆技术的起源,从动物克隆到植物克隆,再到人类克隆的探索。
1.2.2 克隆技术的原理:解释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细胞核移植和胚胎移植等。
1.2.3 克隆技术的应用:探讨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如克隆动物、克隆植物和克隆器官等。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克隆技术的起源、发展和原理。
1.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克隆技术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克隆技术的应用。
1.4 教学评估1.4.1 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克隆技术起源、发展和原理的问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1.4.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克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分享彼此的看法和观点。
第二章: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2.1 教学目标2.1.1 了解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
2.1.2 分析克隆技术伦理问题的争议和观点。
2.1.3 培养学生的伦理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
2.2 教学内容2.2.1 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介绍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如人类克隆、克隆器官等。
2.2.2 伦理问题的争议和观点:分析不同人群对克隆技术伦理问题的观点和争议。
2.2.3 培养伦理观念:引导学生思考克隆技术伦理问题,培养学生的伦理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
2.3 教学方法2.3.1 讲授法:讲解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和争议观点。
2.3.2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克隆技术伦理问题,培养学生的伦理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
2.4 教学评估2.4.1 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克隆技术伦理问题和争议观点的问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4.2 小组报告:让学生分组进行伦理问题的报告,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奇妙的克隆》课文教案6篇
《奇妙的克隆》课文教案6篇《奇妙的克隆》课文教案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奇妙的克隆》课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奇妙的克隆》课文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音形义。
2、了解课文内容,能知晓关于“克隆”的知识,学习课文中举例子、列数据、作诠释、引用等说明方法和特别的说明顺序。
3、能从文中找出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学习其精神。
4、能就“克隆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理解,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特别的说明顺序,对“克隆人”的讨论。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由课文前的“导言”自然引入,学生看课文,明确课文各部分之间关系。
由克隆含义到克隆实验,再讲到克隆的重大发展,最后说对克隆问题的思考。
二、老师引导学生完成对课文生字词的学习:囊(náng) 繁(fán)衍(yǎn) 蟾(chán)蜍(chú) 鳞(lín)片(piàn) 脊(jǐ)椎(zhuī) 两(liǎng)栖(qī) 濒(bīn)临(lín) 克隆胚胎相安无事永无止境让学生找出在书上的位置,知晓大意,读准字音,抄写识记两遍。
三、学生再读课文,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思考这些题。
教师通过抽问学生完成对课文的讲解,板书如下:克隆——无性繁殖的生物技术举例、引用、作诠释体现科普说明文的特点克隆鲫鱼突出中国在这方面的成果和贡献两栖类科学追求无止境(说明顺序迥异)哺乳类克隆绵羊:证明动物体细胞具有与受精卵一样发育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
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繁殖高附加值的牲畜挽救珍稀动物治疗疾病、延长寿命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关于“克隆”的知识及说说明方法,听写本课应掌握的词语。
二、学生再看课文,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
人教版初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
人教版初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导语: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因此,各位教员要特别注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初二语文«巧妙的克隆»教案,欢迎大家参考!教学目的知识才干1.积聚基础知识,了解克隆技术;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探求作者的说明技巧。
3.进一步培育先生搜集资料、挑选资料、应用资料的学习才干。
进程与方法以先生自读为主,教员设计思索题指点先生自读。
经过竞赛,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先生严谨务实,锲而不舍的肉体,树立正确的迷信观,片面看待迷信技术的开展。
教学重点1.理清说明顺序,掌握课文所用的说明方法。
2.揣摩言语,体会说明文的迷信性。
教学难点:对文章开头一段话的了解。
课时布置: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二、全体感知1.反省预习囊náng 胚胎pēi tāi蟾蜍chán chú 脊椎jǐ zhuī两栖qī繁衍(yǎn):逐渐增多或增广。
相安无事:相处没有抵触。
1. 阅读〝克隆鲫鱼出生前后〞局部,完成以下表格。
3、〝多利〞绵羊的发明进程,完成下面的图表。
4、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讨论后明白:三个方面: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衍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
二、可以用来援救珍稀植物。
三、关于人类防治疾病、寿命的延伸有重要意义三、探求课文。
1、本文分四个小标题向我们引见了有关克隆的迷信知识,从理清思绪,掌握结构这角度,你能将四个小标题区分概括成两个字吗?讨论交流后明白:释义——探求——开展——应用定义——开展——打破——运用2、文章第一局部中作者为了说明什么是克隆,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明白:举例子作诠释援用3、作者是依据什么顺序来布置〝克隆鲫鱼出生前后〞这局部的说明顺序的?讨论后明白:按生物退化由高等到初等的顺序,也是从鱼类到两栖类再到哺乳类。
4、克隆羊的降生,为什么在全世界惹起惊动?交流后明白:一是它标志着克隆研讨取得新的停顿和严重打破。
《奇妙的克隆》初中语文教案
《奇妙的克隆》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克隆”的基本概念,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
2.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对未来生物科学的兴趣。
4.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伦理道德问题,学会用科学发展观看待克隆技术。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克隆的概念及原理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克隆羊“多莉”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克隆技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课前预习,了解克隆的基本概念。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包括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等过程。
4.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克隆技术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第二课时:克隆技术的应用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
2. 课堂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如克隆羊“多莉”、克隆植物等,阐述克隆技术的作用。
3. 互动讨论:讨论克隆技术在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前景及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
第三课时: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争议。
2. 课堂讲解:分析克隆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如人类克隆、动物福利等。
3.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如何看待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第四课时:克隆技术的发展前景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趋势。
2. 课堂讲解:讲解克隆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如基因编辑、组织工程等。
3. 互动讨论:讨论克隆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潜在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
第五课时:综合实践活动2. 课堂展示: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论文内容,分享研究成果。
3. 互动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讲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克隆技术的原理、应用和伦理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
2023最新-初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范文(优秀8篇)
初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范文(优秀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8篇初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范文,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奇妙的克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学习文中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提高阅读现代科学文的能力,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积累关于克隆的科学知识;学习一定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对克隆问题引发的伦理、道德、法律问题的认识。
教学内容设计思路:教学一篇课文,让学生理解内容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因此课前让学生自己利用图书馆,网络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授课中,采用让学生读、说、练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爱科学的热情,并借本文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和写作方面的拓展。
教学准备:学生:上网或图书馆收集有关克隆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西游记》中孙悟空在紧要关头用猴毛变猴导入。
(设计这一导入语,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渲染营造一种氛围,激发他们的一种求知欲、好奇心,为新课的讲授作铺垫,激起学生的热情,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进入本课学习。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约3000字,要求5分钟读完,这是略读的最高速度,要求能在快速的基础上,读懂全文。
读懂的标准,在形式上是辨识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在内容上是筛选本文的主要信息:用两个字分别概括四小节的内容,用一组词语概括克隆技术的进程,用一句话概括克隆的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初中《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3、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二、重点:
理清“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说明顺序,理解这样安排的原因。
三、难点:
对文章结尾一段话的理解。
四、课时:
两课。
五、教学思路与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2、查找克隆的相关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
3、思考:以克隆为例,谈谈对“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
(二)导入新课。
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帕瓦罗蒂;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
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
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
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
(三)整体感知后研读课文:
1、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1)克隆的含义。
①展示查找的资料。
②自然界中哪些动、植物先天就具有克隆的本领?
出示实物、图片:秋海棠落叶生根、富贵竹插枝即活、土豆、地瓜发芽生长、各种水果、蔬菜、稻麦的嫁接、水螅除夏初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
③明确“什么是克隆”。
a、找出上述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用自己的话说说克隆是什么?
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叫克隆。
b、齐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出示幻灯片:“都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
殖。
”“凡来自一个祖先”……也叫‘克隆’。
”
④讲解说明方法。
在介绍“克隆是什么”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引用。
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
“克隆”属于前沿科学知识,对一般人而言生僻难懂。
作者通过列举大家熟悉的事例,再加以细致地解释,最后用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定义它,使它的特征清晰、明了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知道了“克隆是什么”。
⑤探究:
a、如果课文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克隆是无性繁殖,名称来源于希腊文,效果好吗?
b、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从常见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现象写起,将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
接着又从词源追溯“克隆”原意,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义。
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更将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2、克隆的科研成果。
(1)分组自学(出示幻灯片)。
①自学“克隆鲫鱼出世前后”部分;
②将文中的说明内容、说明方法等知识依照一定的顺序设计成表格,反映“克隆的科研成果”;
③各组派一名代表作简单的解说;
④提出需要和大家讨论的问题。
(2)克隆的成果展示:
①中国科学院克隆试验:1979年春,克隆鲫鱼(举例子、列数字)(鱼类)。
②英国克隆试验:1960-1962年,克隆爪蟾(两栖类)。
a、中国童第周:1978年,黑斑蛙。
b、中国科学家异种鱼研究:人工克隆新鱼种——鲤鲫鱼(作比较)。
③美国和瑞士试验:克隆鼠(哺乳类)
(3)组织学生讨论说明的顺序。
①“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
②“克隆试验”按两条线索说明:
一是从中国的写到外国的,突出我国科学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贡献;
二是按照生物顺序来安排的,从鱼类、两栖类再到哺乳类。
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
另外,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
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以进行无性繁殖。
这一顺序说明克隆技术在不断发展,体现“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为下文克隆羊的诞生作铺垫。
(四)小结上述内容
本节课配套习题设计:
1、生字词抄写。
2、查找关于克隆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介绍了克隆的含义及克隆的试验。
科学总是不断进步的,克隆技术当然也有发展,今天一起来了解“多利”的诞生过程,想想看克隆究竟带给我们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四部分。
1、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文章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
文中有标志性词语可供分析,如“‘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
…先给……与此同时……手术完成后……然后……到去年七月……‘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因此是‘克隆羊’”。
2、“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一是它标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
二是它既可能是人类的福音,也可能成为人类的凶兆。
3、克隆技术到底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作者又是从几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课文主要从三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
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
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
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4、思考最后一段:作者说“科学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你是如何理解的?
科学进步会给人类带来许多新的技术,比如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人类如果熟练地掌握了克隆技术,克隆人体器官,可以是某个器官坏死的人因替换了新的器官而免受许多痛苦,这就是给人类带来的“喜”。
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起许多有关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
如用克隆技术来克隆人就违背了人类生命的伦理,以此大多数人就对此持反对意见,这就是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悲”的一面。
(三)辩论赛。
1、请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围绕“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的辩题展开讨论。
(1)辩论的要求:
①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
②观点鲜明,论据充足;
③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
(2)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①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而且科学造福人类和殃及人类的速度、程度在同步增长,如核的发现和利用;
②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从自然界逼近了人类本身,越来越深刻地触及人类的伦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如克隆人问题;
③科学发展也会引发人类道德伦理观的变革和更新。
如何确立并完善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使之既能导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能适应科技的进步,理性而德性运用科学之剑,使之为人类造福,这将是现代社会必须探讨和面对的.问题。
(四)推敲语言。
1、思考:从课文中我们能看出科学家怎样的态度和精神?找出能表现这些的语句。
(1)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3厘米长的鲫鱼。
(3)……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精确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
(4)经过几百次黑灰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5)经过247次失败以后,他们在1996年7月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
(6)……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吸出核。
……立即送入取走核的“苏格兰黑绵羊”的卵细胞中。
……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
2、我们从中体会到科学家的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我们要汲取营养。
(五)小结:
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科海泛游靠的是渊博的科学知识,精湛的科学技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科学精神。
(六)作业设计:
1、将课外收集的克隆知识整理到读书笔记上。
2、练笔:“假如我被克隆”
倘若将来真有那么一天,你被克隆了!请尽量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你被克隆的历程以及被克隆后的生活,并以此为话题,说说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