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示概念策划方案共8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示概念策划方案
一、展示理念的确定
(一)中国国家馆展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二)展示理念与主题的对应(一般性)
和世界各国城市一样,中国城市的发展,既满足了千百万人的生活需求,也面临着不少矛盾和挑战,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存在各种不协调现象。在解决矛盾、创造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过程中,中华民族逐步形成、凝炼出不少精神、品质、道德和聪明才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就是展示在城市的成长、更新、生活、建设及文明演变过程中,中华文化有哪些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推动促成“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三)展示理念与中华文化的对应(特殊性)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发展实践有很鲜明的独特性:中国城市历经千年,生生不息;中国城市的文化多元万象,底蕴深厚;中国城市的营建顺应自然,惠及万物,与当今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追根溯源,这些特点扎根在深厚的中华文化土壤中。可以说,指导中国城市发展的价值观、方法论是中华文化中的亮点,中华智慧在城市这个载体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因此,选取“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作为中国馆的切入口,不仅为主题演绎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更能向千百万参观者展示中华文化与中国未来发展趋势的必然联系。
二、“中华智慧”的选择
(一)选择的原则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引领“城市发展”的中华智慧,内涵极其
丰富。而展馆所传递的信息必须简洁、透彻,因此需要对“智慧”进行界定。世博会上展示的是“大智慧”,即通过城市这个载体,展现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指导意义的思想、精神、观点、方法,中华文明中的核心内容与基因,中国千古精神的根本。具体讲,就是展现中华民族在城市发展中的判断力(聪明才智)、包容力(道德观)、创造力(创新思维)。
反映中华文明的“大智慧”,不仅扎根于传统文化之中,更应当具有现实意义。在现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锐意进取、改革开放,重视民生、和谐共处等理念,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在新时期的逻辑延伸。因此,在选择“大智慧”时,还应当符合两个原则,即“当代性”,所选取的智慧能充分反映今日中国的发展方向;“包容性”,所选取的智慧内涵丰富,体现出人类多元思考和实践的结晶。
(二)选择的思路
中华伟大文明包天容地,刚柔相济。这样的中华智慧,是进取与包容统一的人生观,变化与秩序并存的世界观,能容能止、气象光明的立世之德和崇尚智慧、辩证睿智的方法论。今日之中国,正在以和平发展的负责任大国形象,逐步融入国际社会。中国馆所展示的智慧,不仅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中,还体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期的治国理念。
(三)所选的智慧
根据上述理解,中国国家馆通过城市发展的演绎展示,使人感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等智慧。“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这两个“智慧”是对“人”的品行的要求,概括了中
国文化中民族精神与民族命运关系的认识。其中“自强不息”体现了中华民族刚健、蓬勃、顽强的一面,“厚德载物”体现了中华民族谦和、宽容、乐观的一面。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时间的考验和兴衰变化,而一直能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并保持一个伟大民族的生机与活力,是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分不开的。
“师法自然”源自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和而不同”源自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两个“智慧”是对“人”的处事要求,概括了中华文化中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认识与辩证处理方法。其中“师法自然”要求尊重自然,顺应客观规律,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和而不同”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和”,而不是“同”,要尊重不同的文化,善于学习、交流、融合,要保持人和人之间的和谐。
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来看,这四个“智慧”不是同一个层面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偏重于对“人”本体的要求,是内省的、世界观层面的,“师法自然、和而不同”偏重于对人行为的要求,是外化的,是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时的方法论。
三、展示主线和内容举例
中国国家馆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展示城市发展的某个角度或某个侧面,重点(但不限于)表现某个智慧。
(一)生命之光
展示主线:
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与其他民族相比,并不是最好的,甚至是很艰苦
的,既有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也有强权统治、外族入侵等因素。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勇于克服困难,自尊自强,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中国城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比如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建城集居,战乱后迅速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移民进城后艰苦创业,为城市发展作出贡献等等。不少古城,历经天灾人祸、世事变迁,却能够从灾难中重生,衰败中复兴,历经千年,至今熠熠生辉。这个部分通过中国城市的诞生、发展、困境、再生,展示中国城市一脉相承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百折不挠的生命意志,求新图变的创新精神,表现中国城市的奋勇前进、持续发展。
展示内容举例:
1、传承历史的千年古城(如洛阳、西安、北京、曲阜等)。
2、百折不挠的城市再生(如水患后重生的开封、战火后重建的成都、地震后崛起的唐山等)。
3、求新图变的城市变革(如通商变化后的口岸城市上海、中国第一个特区深圳等)。
(二)自然之美
展示主线:
城市建设与自然息息相关。不同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不同的城市风貌,丰富的自然资源赋予了城市快速发展的潜质。但是在城市的建设、管理、生活、发展中,人类如果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而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会导致环境污染、民族矛盾、社会冲突等恶劣后果。
中华文化中有一种独特的宇宙观,即把人看成自然的一部分,尊重自
然的规律,向自然学习,讲究与万物的共生。按照这样的思想,在城市规划中注重考察自然环境,顺应自然;在城市营建中巧借自然,吸取自然的睿智,与自然相协调,形成了各有千秋的宜居住宅;在城市扩展中重视资源的平衡利用,努力保持与环境的良好关系。在人类日益重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今天,“师法自然”作为中华文化中的古老智慧,被赋予新的内涵,表现出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价值。
这个部分通过中国城市中的规划与营建、自然资源的利用、生态环境的营造;展示中国城市师法自然、因地制宜的特质。
展示内容举例:
1、规划(如沿河规划、依山而建,不同地域的城市因循自然、因地制宜,创造了大江南北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
2、园林(如园林建筑的建造技术、空间布局、色彩质感、装修装饰、家具陈列、庭院环境等。)
3、民居(如京津四合院、晋商大院、徽派建筑、上海石库门、华南包括台湾地区民居的建筑风格和营建技术等。)
(三)生活之乐
展示主线:
和各国城市一样,中国城市也由南来北往的移民构成。这些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居住在同一个城市里,小到个人矛盾,大到文明冲突,都日益成为城市文化生活中的棘手问题。今天,随着快速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中国社会面临着更广泛、更深层面的多元社会挑战。
中华文化特别强调多元和谐,强调君子之间的“和而不同”。中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