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优质课比赛教学案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示范三篇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示范三篇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1教材分析:本节课程涉及的教材主要有《数学》(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五章。
教学目标:1. 理解点斜式方程的概念和含义;2. 掌握点斜式方程的求法;3. 熟练掌握点斜式方程的应用;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点斜式方程的概念和求法;2. 点斜式方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点斜式方程的应用;2. 解决实际问题时对点斜式方程的转化和运用。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的斜率和截距方程,并对直线的一些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考虑到点斜式方程对于初学者而言相对较难,学生对此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
教学策略:1. 强化基本概念:在本课中重点突出斜率和截距等基本概念的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概念的含义和运用。
2. 分步讲解:采用分步讲解和逐步引导的方式,辅助学生理解点斜式方程的求法和应用。
3. 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运用,并对不同情景进行思考。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介绍点斜式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求法。
2. 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案例为背景,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堂互动法:充分利用学生在课堂中的讨论和互动,加强对于点斜式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2一、导入环节(5分钟)教学内容:复习两点式和一般式方程。
引入点斜式方程的概念。
教学活动:1.老师出示两个点坐标,引导学生用两点式求出直线方程。
2.老师出示一个一般式方程,引导学生将其化为标准式或斜截式。
3.老师介绍点斜式方程的概念和公式。
4.老师出示例题,让学生尝试用点斜式求出直线方程。
二、课堂互动(35分钟)教学内容:点斜式方程的应用,如平行和垂直直线的计算。
教学活动:1.学生根据点斜式求出一些直线方程,并化简、分类讨论。
2.老师出示两条直线,引导学生求出它们的关系(平行或垂直)。
3.学生按照要求写出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时的点斜式方程。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教案标题: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引言:直线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一种形式。
了解直线的特征和方程形式是学习代数和几何的重要基础。
点斜式方程(也称为斜截式方程)是表达直线的一种常见形式。
本节课将介绍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帮助学生理解直线方程的意义和具体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1. 了解直线的标准方程和点斜式方程的概念;2. 掌握使用点斜式方程确定直线的方法;3. 能够根据直线上的一个点和斜率来写出点斜式方程;4. 能够根据点斜式方程确定直线上的一个点和斜率。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电脑、白板、黑板笔等;2. 学生准备:笔、纸、教科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 教师使用投影仪和电脑展示一条直线的图形。
2. 引导学生观察直线的特征,如直线上的两个点、与横轴和纵轴的交点等。
3. 提出问题: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这条直线?二、介绍点斜式方程(10分钟)1. 解释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定义:y-y₁ = m(x-x₁),其中m为直线的斜率,(x₁, y₁)为直线上的一个已知点。
2. 强调斜率的概念和意义:斜率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可以为正、负或零。
3. 讲解点斜式方程在代数和几何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三、推导和解答案例题(20分钟)1. 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通过给定的点和斜率求出点斜式方程。
2.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推导点斜式方程的相关公式。
3. 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上的相关练习题。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学生结对或小组合作,互相出题,练习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2. 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答疑解惑。
3.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并解答问题。
五、拓展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点斜式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提示学生探究其他类型直线的方程表示方法。
总结与评价:1. 简要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应用和重要性。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一、教学目标1、知能目标(1)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2)能正确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公式求直线方程。
(3)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2、情感目标通过让学生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使学生能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
(2)难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师生活动础上,探索新知。
学生回顾,并回答。
然后教师指出,直线的方程,就是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满足的关系式。
2、直线经过点,且斜率为。
设点是直线上的任意一点,请建立与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并体会直线的方程,就是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满足的关系式,从而掌握根据条件求直线方程的方法。
学生根据斜率公式,可以得到,当时,,即(1)教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予关注、引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推导出这个方程。
3、(1)过点,斜率是的直线上的点,其坐标都满足方程(1)吗?使学生了解方学生验证,教师引导。
问题经过,斜率为的直线上吗?程为直线方程必须满两个条件。
指出方程(1)由直线上一定点及其斜率确定,所以叫做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简称点斜式(point slopeform).4、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能否表示坐标平面上的所有直线呢?使学生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适用范围。
学生分组互相讨论,然后说明理由。
5、(1)轴所在直线的方程是什么?轴所在直线的方程是什么?(2)经过点且平行于轴(即垂直于轴)的直线方程是什么?(3)经过点且平行于轴(即垂直于轴)的直线方程是什么?进一步使学生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适用范围,掌握特殊直线方程的表示形式。
教师学生引导通过画图分析,求得问题的解决。
6、例1的教学。
学会运用点斜式方程解决问题,清楚用点斜式公式求直线方程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一个定点;(2)有斜率。
直线的点斜式和斜截式方程一等奖说课稿3篇
1、直线的点斜式和斜截式方程一等奖说课稿我本节课说课的内容是直线的点斜式和斜截式方程。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要以学生活动为主线。
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我将以此为基础从教材地位和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重点和难点分析,教法和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这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地位和内容分析直线方程初步体现了解析几何的实质——用代数的知识来研究几何问题。
直线作为最常见的几何图形,在生产实践和生活应用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直线的方程是是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对后续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等内容的学习,无论从知识上还是方法上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1、识记直线的点斜式和斜截式方程,了解其推导过程2、会根据已知条件熟练求出直线的方程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三、重点与难点分析重点:会根据已知条件熟练求出直线的方程难点:直线点斜式方程的推导四、教法与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遵循“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教学规律”,本节课通过教师点拨,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
2、学法分析本节课所面对的是职高二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思维习惯还有待教师引导。
本节课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出发,教师将带领学生创设疑问,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分析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把整个的教学过程分为几个阶段:1、温故知新上课前复习特殊角的正切值以及斜率的求法,为研究新课打下基础。
2、创设情境直线是点的集合,求直线方程实际上就是求直线上点的坐标所满足的一个等量关系。
因此在教学中我把探究的过程变成一个问题来进行。
问题:已知一直线过一定点,且斜率为k,则直线是唯一确定的,也就是可求的,怎样求直线L的方程?3、探求新知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在此基础上,找学生在黑板上讲解其推导过程,师生共同点评。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教案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教案标题: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目标:1. 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概念和应用。
2. 掌握求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方法。
3. 能够应用点斜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粉笔/马克笔、教学投影仪。
2. 学生准备:教科书、笔记本、铅笔、直尺、计算器。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知识(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兴趣,例如:我们如何用一个点和斜率来表示一条直线呢?2. 引导学生思考,并与他们讨论他们对点斜式方程的了解和猜测。
Step 2: 点斜式方程的定义和公式(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点斜式方程的定义: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指通过一个已知点和直线的斜率来表示直线的方程。
2. 教师给出点斜式方程的公式:y - y1 = m(x - x1),其中m是直线的斜率,(x1, y1)是直线上的已知点。
Step 3: 求解点斜式方程的步骤(15分钟)1.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如何求解点斜式方程。
首先,给出一个已知点和直线斜率的例子,然后按照公式进行步骤演示。
2. 学生跟随教师的步骤,进行练习。
Step 4: 应用实例(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应用点斜式方程解决。
例如:一辆汽车从一个已知点出发,以一定的斜率行驶,如何表示汽车的行驶轨迹?2. 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答。
Step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点斜式方程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并进行解答和评价。
3. 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点斜式方程的掌握程度。
Step 6: 拓展活动(可选)(10分钟)1. 教师提供更多的点斜式方程的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解答。
2.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解决问题,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答。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问题、定义和公式的讲解、求解步骤的演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了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高中数学《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
高中数学《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概念;(2)学会运用点斜式方程求直线方程;(3)能够将直线方程转化为点斜式方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直线图形,引导学生发现直线的点斜式方程;(2)利用实例讲解点斜式方程的求法;(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点斜式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概念;(2)运用点斜式方程求直线方程;(3)将直线方程转化为点斜式方程。
2. 教学难点:(1)点斜式方程的推导过程;(2)运用点斜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已学的直线方程知识,如斜截式方程;(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一条已知的直线方程来描述另一条直线?2. 新课讲解:(1)介绍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概念;(2)讲解点斜式方程的推导过程;(3)举例说明如何运用点斜式方程求直线方程;(4)讲解如何将直线方程转化为点斜式方程。
3. 课堂练习:(1)布置几个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点斜式方程解决问题;(2)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四、课后作业(1)经过点(2,3),斜率为1的直线;(2)经过点(0,-2),斜率为2的直线。
(1)y=2x+1;(2)x-y+3=0。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直线图形,让学生发现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并通过实例讲解点斜式方程的求法。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能够运用点斜式方程解决问题,但在课后作业中,部分学生对将直线方程转化为点斜式方程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辅导,提高学生运用点斜式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六、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具体的直线图形,让学生观察并发现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教案(公开课)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教案(公开课)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引言:本次公开课的教案将介绍直线方程的几种常用表示方法,包括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
通过教学的方式,学生将学习如何将直线的几何特征与数学方程相对应,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直线方程。
本教案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直线方程形式,每个部分包含示例和练习,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一、点斜式点斜式是直线方程的一种常见表示方法,它用一点和直线的斜率来描述直线的位置和倾斜程度。
点斜式的一般形式为 y - y1 = k(x - x1),其中 (x1, y1) 是直线上的一点,k 是直线的斜率。
示例:假设直线上的一点为 A(2, 3),斜率为 1/2。
我们可以使用点斜式来表示直线的方程:y - 3 = 1/2(x - 2)练习:请根据给定的点斜式方程,确定直线上的点和斜率,并画出直线。
1. y - 4 = 2(x - 1)2. y + 2 = -1/3(x - 5)二、斜截式斜截式是描述直线方程的常用形式之一,它用直线与 y 轴的交点和直线的斜率来表示直线的位置和倾斜程度。
斜截式的一般形式为 y = kx + b,其中 k 是直线的斜率,b 是直线与 y 轴的交点。
示例:设直线与 y 轴的交点为 B(0, -2),斜率为 -3/4。
我们可以使用斜截式来表示直线的方程:y = -3/4x - 2练习:请根据给定的斜截式方程,确定直线与 y 轴的交点和斜率,并画出直线。
1. y = 2x + 32. y = -1/2x - 4三、两点式两点式是直线方程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它使用直线上的两个点来确定直线的位置。
两点式的一般形式为 (y - y1)/(y2 - y1) = (x - x1)/(x2 -x1),其中 (x1, y1) 和 (x2, y2) 是直线上的两个点。
示例:假设直线上的两个点为 A(1, 2) 和 B(3, 4)。
3.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学设计)
3.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学设计)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这是一节建立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斜截式方程)的概念课。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在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已知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斜率)可以确定一条直线,已知两点也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本节课要求利用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建立直线方程,通过方程研究直线。
2.解析:直线方程属于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是研究解析几何的开始。
从整体上看,直线方程初步体现了解析几何的实质----用代数的知识研究几何问题。
从集合与对应的角度构建了平面上的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一对应关系,是学习几何的基础。
对后续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学习,无论是知识上还是方法上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从本节内容来看,学生对直线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
熟悉是学生知道一次函数的图像是直线,陌生是用解析几何方法求直线的方程。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推导其它直线方程的基础,在直线方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目标及其解析2.1 知识与技能:(1)认识直线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知道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斜截式及其适用条件。
(3)会求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
2.2 过程与方法:(1)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提升观察、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2)知道直线的方程与方程的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几何代数化的思想,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2)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精彩演示,增强图形美感,感受数学美,增进数学学习的情趣。
2.4教学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教学难点:对直线的方程与方程的直线的对应关系的理解。
解析:1.知道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的代数含义是这个点的坐标和已知这条线的斜率。
知道建立直线方程就是将确定直线的几何要素用代数形式表示出来。
2.理解建立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就是用直线上任意一点与已知这两个点的坐标表示斜率。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学设计(优质课)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学设计(优质课)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一种表示直线方程的形式,它可以通过已知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斜率来确定直线方程。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点斜式和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并能正确利用公式求直线方程。
同时,我们也要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从而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在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师生探讨,得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学生需要通过对比理解“截距”与“距离”的区别,从而更好地掌握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的应用。
教学重点是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而教学难点则是它们的应用。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索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推导出直线方程,并理解方程为直线方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的概念。
最后,我们还需要深化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理解,明确它能否表示坐标平面上的所有直线。
同时,我们也要掌握x轴和y轴所在直线的方程,以便更好地应用点斜式方程。
由于点斜式与斜截式方程中都是用斜率k来表示的,所以这两类方程不能用于垂直于x轴的直线。
例如,如果要求过点(1,2)且倾斜角为90度的直线方程,可以直接写为x-1=0.截距和距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y轴上的截距是指直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x轴上的截距是指直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如果要求直线的截距,可以在方程中分别令x=0或y=0求对应的截距。
例如,对于过点P(-2,3)且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且P为线段AB的中点的直线l,可以先求出A、B两点的坐标,再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求出直线l的斜率k,最后代入点斜式求出直线l的方程3x-2y+12=0.直线l过点(-2,3),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3=k(x+2)。
令x=0,得到y=2k+3;令y=0,得到x=-2.由于P为线段AB的中点,所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2,0)和B(0,2k+3)。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学设计(优质课)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2)能正确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公式求直线方程;(3)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在已知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的基础上,通过师生探讨,得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学生通过对比理解“截距”与“距离”的区别.3.情态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使学生能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2)难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的应用.(三)教学设想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1.在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应知道哪些条件?学生回顾,并回答. 然后教师指出,直线的方程,就是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x, y)满足的关系式.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知.概念形成2.直线l经过点P0(x0,y),且斜率为k. 设点P(x, y)是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请建立x,y与k,x, y0之间的关系.学生根据斜率公式,可以得到,当x≠x0时,0y ykx x-=-,即y–y0 = k (x–x0)(1)老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予关注、引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推导出这个方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并体会直线的方程,就是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x, y)满足的关系式,从而掌握根据条件求直线方程的方法.3.(1)过点P0(x0, y0),斜率是k的直线l上的点,其坐标都满足方程(1)吗?学生验证,教师引导.使学生了解方程为直线方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2)坐标满足方程(1)的点都在经过P0 (x0,y),斜率为k的直线l 上吗?学生验证,教师引导. 然后教师指出方程(1)由直线上一定点及其斜率确定,所以叫做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简称点斜式(point slope form).使学生了解方程为直线方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概念深化4.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能否表示坐标平面上的所有直线呢?学生分组互相讨论,然后说明理由.使学生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适用范围. 5.(1)x轴所在直线的方程是什么?Y轴所在直线的方程是什么?(2)经过点P0 (x0, y0)且平行于x轴(即垂直于y轴)的直线方程是什么?(3)经过点P0 (x0, y0)且平行于y轴(即垂直于x轴)的直线方程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分析,求得问题的解决.进一步使学生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适用范围,掌握特殊直线方程的表示形式.应用举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用点斜学生会运用点斜式方6.例1. 直线l经过点P(–2,3),且倾斜角 = 45° . 求直线l的点斜式方程,并画出直线l. 式求直线方程应已知哪些条件?题目那些条件已经直接给予,那些条件还有待已去求. 在坐标平面内,要画一条直线可以怎样去画.例1 解析:直线l经过点P0(–2,3),斜率k = tan45°=1代入点斜式方程得y– 3 = x + 2画图时,只需再找出直线l上的另一点P1 (x1,y1),例如,取x1= –1,y1 = 4,得P1的坐标为(– 1,4),过P0 ,P1的直线即为所求,如右图.程解决问题,清楚用点斜式公式求直线方程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一个定点;(2)有斜率. 同时掌握已知直线方程画直线的方法.概念深化7.已知直线l的斜率为k,且与y轴的交点为(0,b),求直线l的方程.学生独立求出直线l的方程:y = kx + b(2)再此基础上,教师给出截距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方程(2)由哪两个条件确定,让学生理解斜截式方程概念的内涵.引入斜截式方程,让学生懂得斜截式方程源于点斜式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一种特殊情形.8.观察方程y= kx+ b,它的形式具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教师及时给予评价.深入理解和掌握斜截式方程的特点?9.直线y = kx + b在x轴上的截距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评价.使学生理解“截距”与“距离”两个概念的区xy6421–1–2 0P0P1别.方法探究10.你如何从直线方程的角度认识一次函数y =kx + b?一次函数中k和b的几何意义是什么?你能说出一次函数y = 2x– 1,y = 3x,y= –x + 3图象的特点吗?学生思考、讨论,教师评价.归纳概括.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应用举例11.例2 已知直线l1:y = k1+ b1,l2:y2 = k2x + b2. 试讨论:(1)l1∥l2的条件是什么?(2)l1⊥l2的条件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用斜率判断两条直线平行、垂直结论.思考(1)l1∥l2时,k1,k2;b1,b2有何关系?(2)l1⊥l2时,k1,k2;b1,b2有何关系?在此由学生得出结论;l1∥l2⇔k1 = k2,且b1≠b2;l1⊥l2⇔k1k2 = –1.例2 解析:(1)若l1∥l2,则k1 = k2,此时l1、l2与y轴的交点不同,即b1 = b2;反之,k1 = k2,且b1 = b2时,l1∥l2 .于是我们得到,对于直线l1:y = k1x + b1,l2:y = kx+ b2l1∥l2⇔k1 = k2,且b1≠b2;l1⊥l2⇔k1k2 = –1.掌握从直线方程的角度判断两条直线相互平行,或相互垂直;进一步理解斜截式方程中k,b的几何意义.12.课堂练习第100页练习第1,2,3,4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反馈.巩固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备选例题例1 求倾斜角是直线1y =+的倾斜角的14,且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是. (1)经过点1)-; (2)在y 轴上的截距是–5.【解析】∵直线1y =+的斜率k = ∴其倾斜角α=120°由题意,得所求直线的倾斜角11304αα==.故所求直线的斜率13tan 303k ==.(1)∵所求直线经过点1)-∴所求直线方程是1y x +=360y --=. (2)∵所求直线的斜率是y 轴上的截距为–5, ∴所求直线的方程为5y x =-, 3150y --= 【点评】(1)由于点斜式与斜截式方程中都是用斜率k 来表示的,故这两类方程不能用于垂直于x 轴的直线.如过点(1,2),倾斜角为90°的直线方程为x – 1 = 0.(2)截距和距离是两不同的概念,y 轴上的截距是指直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x 轴上的截距是指直线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若求截距可在方程中分别令x = 0或y = 0求对应截距.例2 直线l 过点P (–2,3)且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若P 恰为线段AB 的中点,求直线l 的方程.【解析】设直线l 的斜率为k , ∵直线l 过点(–2,3),∴直线l 的方程为y – 3 = k [x – (–2)],令x = 0,得y = 2k + 3;令y = 0得32x k=--.∴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 3(2,0)k--,B (0,2k + 3). ∵AB 的中点为(–2,3)∴32023,2202332k k k ⎧--+⎪=-⎪=⎨⎪++=⎪⎩解之得 ∴直线l 的方程为33(2)2y x -=+,即直线l 的方程为3x – 2y +12 = 0.。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课比赛教案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优质课比赛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直线方程的定义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引入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1.2 教学内容直线方程的定义直线的点斜式方程1.3 教学步骤1.3.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问题,例如“已知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如何表示这条直线的方程?”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案。
1.3.2 直线方程的定义给出直线方程的定义,即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满足特定的数学关系。
解释直线方程的重要性,例如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1.3.3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引入点斜式方程的概念,即直线上任意一点和斜率确定直线的方程。
给出点斜式方程的一般形式,并解释其含义。
第二章:点斜式方程的应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点斜式方程的求解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点斜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点斜式方程的求解方法点斜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3 教学步骤2.3.1 点斜式方程的求解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已知直线上两点坐标和斜率,求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解释求解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例如确定常数项。
2.3.2 点斜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供实际问题,例如“已知某直线上的两个点坐标和斜率,求该直线的方程”。
引导学生运用点斜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解释结果的意义。
第三章:点斜式方程的性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点斜式方程的性质。
培养学生运用点斜式方程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点斜式方程的性质3.3 教学步骤3.3.1 点斜式方程的性质引导学生探讨点斜式方程的性质,例如斜率与直线的倾斜程度的关系。
解释点斜式方程的性质对于解决直线相关问题的重要性。
3.3.2 运用点斜式方程解决相关问题提供相关问题,例如“已知直线的斜率和一个点,求该直线的方程”。
引导学生运用点斜式方程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并解释结果的意义。
第四章:巩固练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巩固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4.2 教学内容巩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知识。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课比赛教案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优质课比赛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介绍直线的方程点斜式。
直线是几何中的基本元素,而直线的方程点斜式是描述直线位置和性质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直线的方程点斜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直线的相关知识。
1.2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直线的方程点斜式的概念和意义;教授学生如何应用直线的方程点斜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直线的方程点斜式定义2.1 直线方程的概念回顾直线的方程一般形式:Ax + By + C = 0,其中A、B、C为常数,且A和B 不为0。
2.2 点斜式的定义定义:直线的方程点斜式是指用直线上一点和该点斜率来表示直线方程的形式。
公式:y y1 = m(x x1),其中m为直线的斜率,(x1, y1)为直线上的一个点。
第三章:直线的方程点斜式推导3.1 直线的斜率回顾斜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斜率m = (y2 y1) / (x2 x1),其中(x1, y1)和(x2, y2)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
3.2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推导过程已知直线上的一个点(x1, y1)和斜率m,如何得到直线的方程点斜式?将斜率代入点斜式公式,得到y y1 = m(x x1)。
第四章:直线的方程点斜式应用4.1 求直线的方程已知直线上的一个点和斜率,如何写出直线的方程点斜式?根据点斜式公式,将已知点(x1, y1)和斜率m代入,得到直线的方程。
4.2 求直线上某点的坐标已知直线的方程点斜式,如何求直线上某点的坐标?将已知点的坐标代入直线的方程点斜式,解方程得到直线上该点的坐标。
第五章:直线的方程点斜式综合练习5.1 练习题1:求直线的方程已知直线上的一个点(2, 3)和斜率m = 2,写出直线的方程点斜式。
5.2 练习题2:求直线上某点的坐标已知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为y 3 = 2(x 1),求直线上的点(4, y)的坐标。
第六章: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与一般式的转换6.1 一般式与点斜式的关系回顾直线的方程一般式:Ax + By + C = 0,其中A、B、C为常数,且A和B 不为0。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课比赛教案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优质课比赛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线的点斜式的定义和几何意义;(2)学会用点斜式求直线的方程;(3)能够运用点斜式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直观感知直线的点斜式;(2)利用数学软件或图形计算器验证点斜式的正确性;(3)通过合作交流,探索点斜式的应用。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美。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直线的点斜式的定义和几何意义;(2)用点斜式求直线的方程;(3)点斜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2 教学难点(1)理解直线的点斜式的推导过程;(2)灵活运用点斜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1)黑板、粉笔;(2)数学软件或图形计算器;(3)直角坐标系模型。
3.2 学具准备(1)笔记本;(2)直尺、圆规;(3)练习题。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利用实例引导学生直观感知直线的点斜式;(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如何用点斜式表示直线?4.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索直线的点斜式;(2)讲解直线的点斜式的定义和几何意义;(3)演示直线的点斜式的推导过程;(4)引导学生学会用点斜式求直线的方程。
4.3 巩固练习(1)利用数学软件或图形计算器验证点斜式的正确性;(2)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4 拓展与应用(1)引导学生运用点斜式解决实际问题;(2)学生展示成果,互相评价。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课堂效果评价(1)学生对直线的点斜式的理解和运用程度;(2)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3)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5.2 教学方法改进(1)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2)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成长;(3)不断反思,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1)学生能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定义和应用;(2)学生能运用点斜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直线点斜式方程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直线点斜式方程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篇一:教学目标:篇一根据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能叙述直线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的概念,能运用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解决问题;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体会直线方程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培养数形结合、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独立思考与分组讨论,培养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激发努力思考、获得新知的学习热情。
篇二:教学过程:篇二接下来我再来详细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以旧带新,设问激疑:第一个环节是以旧带新,设问激疑。
在回顾之前学习的直线的斜率知识后,我将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一条直线的斜率及直线上一个点的坐标能否确定直线方程?通过这一问题,激发起学们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2、探究问题,获得新知:第二个环节是探究问题,获得新知。
我在ppt上展示2组直线方程及其图象,并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中直线的斜率是什么?图中定点的坐标是什么?如何用已知的斜率和坐标来表示直线?这一过程中,通过问题链来引导学生用已知点的坐标表示直线斜率,再将所得的关系式转化为直线方程,完成对直线点斜式方程的推导。
类比相同方法也完成对直线斜截式方程的推导,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3、分组讨论,内化提高:第三个环节是分组讨论,内化提高。
我将给出几组针对新知识的细节,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坐标轴所在的直线方程是什么?是否所有的直线都具有点斜式方程?通过分组讨论的环节,培养了学生们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达到了情感与态度的教学篇三:教学重难点:篇三由于本节课是首次学习直线方程的表示方法,因此把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的概念设置为教学重点。
同时,直线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的推导过程超出了学生对代数和几何知识的原有认知水平,因此教学难点便→←设定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的推导。
篇四:学情分析篇四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直观感知能力,也具备一次函数和直线的斜率等知识储备,但还没有尝试过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同时分析论证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概念的推导过程中可能会比较困难。
2.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学设计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点斜式方程的概念和公式。
2.能够正确地使用点斜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点斜式方程的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2.点斜式方程的应用实例。
3.解题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引出点斜式方程的概念。
并引导学生理解点斜式方程的意义和特点。
2.公式推导及讲解
推导点斜式方程的公式,并讲解其意义和应用范围。
同时,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公式的具体使用方法和步骤。
3.解题实践
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求解,并针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
同时,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点斜式方程与其他方程的区别和联系。
4.归纳总结及拓展提升
对本节课所学的点斜式方程及其应用进行总结和归纳,并拓展提升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同时,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注意力、
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作业评价:通过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
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3.考试评价:通过定期进行测试和综合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课比赛教案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优质课比赛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直线方程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激发学生对直线方程点斜式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复习直线方程的斜截式和一般式。
2. 引入直线方程点斜式。
教学过程:1. 复习直线方程的斜截式和一般式。
2. 提问:能否用一个斜率和一个点来表示一条直线?3. 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直线方程点斜式。
章节二:点斜式方程的推导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点斜式方程的推导过程。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点斜式方程的推导。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直线方程斜截式和一般式之间的关系。
2. 提问:如何将直线方程的斜截式转化为一般式?3. 引导学生思考并推导出点斜式方程。
章节三:点斜式方程的运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运用点斜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点斜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1. 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点斜式方程解决。
2. 提问: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点斜式方程?3. 引导学生思考并运用点斜式方程解决问题。
章节四:点斜式方程的拓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点斜式方程的拓展知识。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 点斜式方程的拓展知识。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探究点斜式方程的拓展知识。
2. 提问:点斜式方程有哪些拓展知识?3. 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探究。
章节五:总结与评价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总结点斜式方程的推导过程和应用。
2. 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提问: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3.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六、点斜式方程的练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点斜式方程的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点斜式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教案
8.3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 (2)能正确利用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求直线方程 2、过程与方法在已知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的基础上,通过师生探讨,得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3、情态与价值观教学中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使学生能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2)难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问 题设计意图师生活动一、引入: (1)温故知新 (2)情境导入 1、已知直线的倾斜角α,则直线的斜率是什么?2、过两点A (11,x y ),B (22,x y )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是什么?3、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知。
学生回忆,并回答。
借助问题3,教师引入课题探究1:若直线l 经过点000(,)P x y ,且斜率为k ,那么,你能建立直线上任意一点(,)P x y 的坐标x,y 与k,00,x y 之间的关系式吗?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并体会直线的方程,就是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满足的关系式,从而掌握根据条件求直线方程的方法。
学生根据斜率公式,可以得到, 000,y y k x x x x -=≠- 即:(1)教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予关注、引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推导出这个方程。
在学生得到上式后,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并思考以下问题:1、点000(,)P x y 的坐标满足关系式例题二: 已知直线经过点 p (-1,3),求 (1)倾斜角为 00 时的直线方程; (2)与x 轴平行的直线方程; (3)斜率是0时的直线方程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点斜式方程师生共同完成练习2:写出下列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1)经过点)1,2(--B ,与x 轴平行; 。
(2)经过点)3,2(-C ,倾斜角是0150; 。
优质课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斜截式教案
优质课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斜截式教案第一篇:优质课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斜截式教案§1.2.1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斜截式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2)能正确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公式求直线方程;(3)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在已知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的基础上,通过师生探讨,得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学生通过对比理解“截距”与“距离”的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使学生能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通过平行直线系,感受数学之美,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2.教学难点:直线的点斜式推导过程中直线与方程对应关系的理解.三、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预习课本P65-67,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过定点P(x0,y0)的直线有多少条?倾斜角为定值的直线有多少条?确定一条直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问题2:若直线l经过点P0(x0,y0),斜率为k, 这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P(x,y)的坐标x与y之间满足什么关系呢?所得到方程与直线l有什么关系呢?由此你能推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吗?(二)自主检测:1、(1)已知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y-2=x-1,那么直线的斜率为___,倾斜角为___. (2)已知直线方程是x y10,那么直线的斜率为____,倾斜角为______.2、写出下列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1)经过点A(3,-1),斜率是2;(2)经过点B(2,2),倾斜角为30°;(3)经过点C(0,3),倾斜角是0°;(4)经过点D(-4,-2),倾斜角是12022(三)例题解析例1、写出下列直线的方程,并画出图形:(1)经过点P(1,3),斜率是1;(2)经过点Q(-3,1),且与x轴平行;(3)经过点R(-2,1),且与x轴垂直;(4)经过两点A(5,0),B(3,3).四、质疑再探:1、根据例2思考讨论(1)什么是直线的斜截式?(2)b 的几何意义是什么?(3)由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你能想到我们学过的哪类函数,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4)点斜式与斜截式有什么联系?在表示直线时又有什么区别呢?例2、如果直线l的斜率为k,且与y 轴的交点为(0,b),:你能求出直线l的方程吗?变式:直线y=2x-3的斜率和在y轴上的截距分别为2、根据例3思考讨论任何一条直线都能用点斜式或斜截式方程表示吗?2例3、求过两点(m,2),(3,4) 的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你学习到了那些知识?(1)直线方程的点斜式;(2)直线方程的斜截式;(3)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斜截式的关系以及适用范围.2、本节课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五)当堂演练:1、已知直线l的方程为x y b0(b R),则直线l的倾斜角为() A、30 B、45 C、135 D、与b有关2、过点P(2,0),斜率是3的直线的方程是() A、y3x2B、y3x 2 C、y3(x2)D、y3(x2)3、经过点(2,1),倾斜角为60的直线方程是() A、y13(x2) B、y1C、y13(x2)D、y13(x2) 33(x2)34、直线l的倾斜角为45,且过点(4,1),则这条直线被坐标轴所截得的线段长是5、求斜率为直线y3x1的斜率的倒数,且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 (1)经过点(4,1);(2)在y轴上的截距为10.第二篇: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教案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教学目标1、进一步复习斜率的概念,了解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的概念;2、李姐直线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点斜式方程的关系;3、初步掌握斜截式方程及其简单应用;4、培养学生应用公式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1.教材分析从研究直线方程开始,学生对“解析几何”的学习进入了实质性阶段,“直线与方程”关系的研究,是“曲线与方程”的关系研究的前奏和基础,所以本节课教学的效果直接决定了整个“解析几何”教学的效果.刚刚接触“解析几何”的学生,幼稚懵懂的心理致使他们还不能理解“解析几何”的实质,而本节课则以比较浅显的问题开启了“解析几何”学习的先河,他们可渐渐地逐步深刻地认识到直线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可理解“两个独立条件确定一条直线”这个本质规律,从而自然地构建出本节课研究的容.两种直线方程形式中的关键字“点、斜”与“斜、截”分别是“两个独立条件”的高度概括,是对直线方程特征的本质提炼.这些都是“解析几何”,乃至全部数学容的精髓,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熟练掌握这些,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大有裨益.贯穿“解析几何”始终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由曲线求其方程和由方程研究曲线性质,而本节课则以简单问题为载体,揭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为进一步解决后继的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解析几何”中处处渗透了各种数学思想,特别是数形结合与等价转化思想,本节课则以生动的具体事例有效地促进学生树立、巩固和熟练应用这些数学思想.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重要目标,本节课则在优化数学思维的多种特征上有着独特的功能.综上,本节课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极为关键的容,创设和实施优质的教学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今后高中数学教学的成败.2.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1)知道由一个点和斜率可以确定一条直线,探索并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2)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并能化为一般式.2.2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直线的方程与方程的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渗透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归的思想,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精彩演示,增强图形美感,使学生享受数学美,增进数学学习的情趣.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学难点:对直线的方程与方程的直线的对应关系的理解.4.教学方法(1)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为主线.(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转化、抽象来实现直线的点斜式教学,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5.教学过程5.1 问题情境(了解数学)问题1 (1)若同学小说,有一条铁路经过市,你能知道这条铁路的具体位置吗?(不知道,因为不知道这条铁路的方向)(2)若同学小王说,有一条铁路是正南正北方向,你能知道这条铁路的具体位置吗?(不知道,因为不知道这条铁路经过哪座城市)(3)若同学小说,有一条铁路经过市,且是正南正北方向,你能知道这条铁路的具体位置吗?(知道了)问题2 (1)过已知点A (−1,3)的直线有多少条?(无数条)(2)斜率为−2的直线有多少条?(无数条)(3)过已知点A (−1,3),且斜率为−2的直线有多少条?(一条)问题3 确定一条直线需要几个独立条件?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可能的回答:(1)已知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方向(斜率或倾斜角);(2)已知直线上的两个点),(),,(222111y x P y x P .问题4 若),(),,(222111y x P y x P (x 1≠x 2),则直线21P P 的斜率为 .若x 1=x 2,则直线21P P 的斜率 .5.2 学生活动(体验数学)探究:若直线l 经过点A (−1,3),斜率为−2,点P 在直线l 上运动,那么点P 的坐标(x ,y )应满足什么样条件?当点P (x ,y )在直线l 上运动时,点P 与定点A (−1,3)所确定的直线的斜率等于−2,故有2)1(3-=---x y , (1) 即y −3= −2[x −(−1)], (2)即2x +y −1=0. (3)问题5 点A (-1,3)的坐标满足上述各方程吗?答:方程(1)中x,丢掉了点A ; 方程(2)及(3)中x =,补上点A .问题6 直线l 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与方程(2)(或(3))的解有什么关系?答:当点P 在直线l 上运动时,其坐标(x ,y )满足2x +y −1=0.反过来,以方程2x +y −1=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l 上.5.3 数学理论(建构数学)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一般地,设直线l 经过点),(111y x P ,斜率为k ,直线l 上任意一点P 的坐标为(x ,y ). 当点P (x ,y )在直线l 上运动时,1PP 的斜率恒等于k ,即k x x y y =--11,(1x x ≠,除点1P 外)(丢掉了点P 1) 即)(11x x k y y -=-,(,1x x =包括点1P )(补上点P 1)(比较重要的容)方程)(11x x k y y -=-叫做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点”和“斜”是两个独立条件的浓缩概括,一个极为传神精准的命名)说明:(1)可以验证,直线l 上的每个点(包括点1P )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反过来,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l 上;(2)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斜率不存在,其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为l 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1x ,所以它的方程是1x x =.当直线l 与y 轴垂直时,斜率为0,其方程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为l 上每一点的纵坐标都等于1y ,所以它的方程是1y y ,实际上可写为y -y 1 =0(x -0).特别地,x 轴、y 轴所在的直线的方程分别为y =0和x =0.问题7 这两个方程是否是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此问目的:加深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理解)5.4 数学应用(巩固数学)例1.(1)经过点P (2,-3),且与x 轴垂直的直线的方程为 .(2)经过点P (2,-3),且与y 轴垂直的直线的方程为 .(3)已知直线经过点P (−2,3),斜率为2,求这条直线的方程.解:(3)由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得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 −3=2(x +2),即2x −y +7=0.例2(课本P.71例2)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k ,与y 轴的交点是P (0,b ),求直线l 的方程.解:由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得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 −b =k (x −0),即y =kx +b .5.5 数学理论(建构数学)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方程y =kx +b 叫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斜”和“截”又是两个独立条件的浓缩概括,又一个极为传神精准的命名)问题8 由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可以联想到我们学习过的哪类函数?说明:(1)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是直线点斜式方程的一种特殊情况,即给出了直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从而给出了交点坐标(0,b );(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点斜式方程适用围:直线的斜率存在;(3)直线的斜截式方程y =kx +b 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y =kx +b 虽然有着相同的“面孔”,但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的k 可以为0,后者的k 却不可为.即集合{一次函数的y =kx +b 的图象}是集合{斜截式方程y =kx +b 表示的直线}的真子集.(4)直线的斜截式方程y =kx +b 中的“b ”及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也叫“纵截距”.名称中虽然有个“距”字,但这里的“b”却既可以为正、为负,也可以为0.但距离是恒为非负的,所以有“截距非距”之说.(5)如何记忆这两类直线方程?(“斜率公式→点斜式→斜截式”,理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学生形成自然的记忆)5.6 数学应用(巩固数学)练习:根据下列条件,分别写出直线的方程:(1)经过点(4,−2),斜率为3;y+2=3(x−4),即3x−y−14=0.(2)经过点(3,1),斜率为−2;y−1=−2(x−3),即2x+y−7=0.(3)斜率为−2,在y轴上的截距为−2;y=−2x−2.(4)斜率为2,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为−1.y−0=2[x−(−1)],即2x−y+2=0.说明:练习(4)中,直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我们对称地称之为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也可称“横截距”.(与纵截距呼应,形成对偶关系)5.7 合作探究(感悟数学)探究1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直线y=2,y=x+2,y=−x+2,y=3x+2,y=−3x+2,…这些方程表示的直线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用一个方程表示出它们来吗?(为研究方程y=kx+2作铺垫)推测:当k取任意实数时,方程y=kx+2表示的直线都经过点(0,2),它们是一组共点直线.问题9 这组直线包括所有过点(0,2)的直线吗?答:不含过点(0,2)的直线x=0.探究2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直线y=2x,y=2x+1,y=2x−1,y=2x+4,y=2x−4,…这些方程表示的直线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用一个方程表示出它们来吗?(为研究方程y=2x+b作铺垫)推测:当b 取任意实数时,方程y =2x +b 表示的直线彼此平行,它们是一组平行直线,它们斜率相等,纵截距不等.5.8数学应用(巩固数学)练习1.当k 取任何实数值时,(1)直线y =kx +5恒过点 .(2)直线y =k (x +5)恒过点 .(3)直线y −2=k (x −4)恒过点 .练习2 .直线y =k (x +1)(k >0)的图象可能是( )5.9回顾小结(再现数学)(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①直线的点斜率式方程——)(11x x k y y -=-;②直线的斜截式方程——y =kx +b ;③直线斜截式方程y =kx +b 是点斜式方程)(11x x k y y -=-的特殊情况;④集合{一次函数y =kx +b (k ¹0)的图象}是集合{斜截式方程y =kx +b 表示的直线}的真子集;⑤当过点),(111y x P 的直线,与x 轴垂直时,l 斜率不存在,其方程是1x x =;与y 轴垂直时,l 斜率为0,其方程是1y y =.(2)本节课用到的数学思想有哪些?(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会解哪些类型的题目?①由直线上一个点的坐标和直线的斜率求直线的方程;②能判断方程y =k (x +m )+n 所表示的直线(k ∈R )恒过定点(-m ,n ).5.10 课后作业(再巩固数学)D .必做题:习题3.2 T1.(1)(2)(3)、T2、T9.选做题:习题3.2 T7、T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