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破坏微泡介导干细胞移植的可行性及机制探讨_白园园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对支持细胞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超声靶 向微 泡破坏 对支持细胞 的生物学效应研 究
张 波 1张唯 力 1林 艳君 1王志 刚 2 , , ,
4 0 1 ;. 0 0 0 2 重庆 医科大学超声影像学研究所 , 重庆 40 1 ) 0 0 0 (. 1重庆 医科大学 附属第二 医院泌尿外科 , 重庆
【 摘
要 】目的: 探讨超声靶 向微泡破坏对体外培 养大鼠支 持细胞的影响。方法: 分离与培养大 鼠支持细胞 , 制作细胞悬液 , 添加
M e ho t ds: S ro i e l r s ltd nd c t e r m e tl c ls wee ioae a ul ur d fo SD a e tsAfe lr s un o r s g ntwa dd d i t els s e in, r tt si. tr u ta o d c nta ta e s a e no c l u p nso uta o nd wa ro me fr6 t h fe e y o lr s u spef r d o 0 Sa t e r qu nc f1 MH z, n t ei t n iy o 5 W /m2. hepon f5 mi 2, 1 a d 24 h atr a d h n e st f0. c Att ito n, 6, 2, n fe uta o nd p ro m e te e pr s in o i n i sdee td byi mun hit c m ia ti ng,S lr s u e fr d,h x e so fvme tn wa tce m o so he c lsani OD , MDA n c l we edee td a d t i el r tce n he c ls we e c u e R e uls: Ulrs u —m e a e ir b e l r o ntd. s t ta o nd dit d m c o ubb e d sr to c e s d t e x e so fvm e ln,i c e s d M DA n l e tucin de r a e h e pr si n o i n i n rae ad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医学技术,它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和微泡的特性,将药物或治疗物质精确地输送到病变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将微泡聚集在病变部位,然后通过超声波的作用,使微泡破裂,释放药物或治疗物质。
这种技术具有非侵入性、精确性高、治疗效果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心血管疾病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等领域。
在肿瘤治疗中,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可以将化疗药物精确地输送到肿瘤部位,减少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超声波的作用可以促进药物的渗透和吸收,增强药物的疗效。
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可以将治疗物质输送到狭窄的血管部位,通过微泡破裂释放治疗物质,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除了医学领域,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食品加工等领域。
例如,在环境保护中,可以利用超声波的作用将微泡破裂,释放清洁剂等物质,清洗污染物,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医学技术,它可以精确地将药物或治疗物质输送到病变部位,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它结合了超声成像和微泡技术,可以精确地将药物、基因、热力等治疗因素传递到靶组织或肿瘤细胞内部,实现靶向治疗。
本文将从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的原理、应用、优势及局限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原理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是利用超声波产生的空化效应以及微泡的惰性特性,将微泡定位于靶组织或肿瘤细胞区域内,然后通过超声波的作用使微泡破裂,释放内部的治疗因素。
当微泡破裂时,会产生微小的气泡,这些气泡会迅速扩大,形成空化效应,从而产生强烈的机械力和热力,能够破坏细胞膜和血管,促进药物、基因、热力等治疗因素的进入,从而实现靶向治疗。
二、应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肿瘤治疗: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可以将化疗药物、基因、热力等治疗因素直接输送到肿瘤细胞内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2. 血管治疗: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可以通过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生成,治疗缺血性疾病。
3. 神经治疗: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可以将药物输送到神经组织内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4. 诊断: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可以用于对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的诊断。
三、优势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相比传统治疗手段有许多优势:1. 靶向性强: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可以将治疗因素精确地输送到靶组织或肿瘤细胞内部,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2. 治疗效果好: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可以增强化疗药物的疗效,减少副作用,提高治疗成功率。
3. 安全性高: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不需要手术,具有非侵入性和无创性,安全性高。
4. 重复性好: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可以重复治疗,不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四、局限性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虽然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 治疗深度有限: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只能治疗浅表组织和小肿瘤,对于深部组织和大肿瘤效果不佳。
2. 靶向性差: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靶向性方面还有待提高,目前无法精确控制治疗因素的传递。
超声辐射微泡剂抑制SMMC-7721移植瘤的实验研究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超声辐射微泡剂抑制SMMC-7721移植瘤的实验研究及其作用机制探讨超声辐射微泡剂抑制SMMC-7721移植瘤的实验研究及其作用机制探讨目的研究低频超声辐射微泡剂对裸鼠移植肿瘤增长抑制情况和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探讨其与局部氧自由基代谢产物SOD浓度改变的关系.方法建立SMMC-7721系肝癌Balb/c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五组,对照组(A),微泡组(B),单纯超声组(C),超声微泡隔日组(D),超声微泡每日组(E).连续一周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损伤,肿瘤体积生长曲线和体积增长率.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局部氧自由基代谢产物SOD的变化.分析增长率与SOD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超声辐射D组、E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超声辐射D组(73.20%±0.138%),E组(57.24%±0.1653%)肿瘤增长率明显低于对照的A组(121.24%±0.347%)、B组(123.13%±0.232%)和C组(108.74%±0.221%)(P<0.05),病理学检查见瘤内血栓形成和梗死,瘤组织细胞坏死.免疫组化法得出局部SOD阳性率D组(28.83%±2.483%)、E组(32.50%±3.017%)高于A组(11.50%±2.881%),(P<0.01).并且SOD阳性率与肿瘤生长率间呈负相关(r=-0.663).结论低频超声辐射微泡剂可以抑制肝癌移植瘤裸小鼠肿瘤的增长,并增加局部氧自由基代谢产物SOD浓度.肿瘤增长率与SOD浓度间有负相关关系.作者:石林姜藻吴巍钱梦騄 SHI Lin JIANG Zao WU Wei QIAN Meng-lu 作者单位:石林,姜藻,SHI Lin,JIANG Zao(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肿瘤中心,江苏,南京,210009)吴巍,WU Wei(东南大学应用医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9)钱梦騄,QIAN Meng-lu(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上海,200092)刊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年,卷(期):2006 22(5) 分类号:Q95-33 关键词:超声微泡剂超氧化物歧化酶肿瘤抑制。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介绍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Sonoporation)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和微泡破坏细胞膜的方法,用于传递药物、基因和其他治疗物质进入细胞内部。
这种技术已经在医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原理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的原理是通过超声波作用下微泡内部产生空腔振荡,并引起微泡的破裂,从而产生微尺度的孔洞。
超声波的作用可以使微泡内部产生稳定的膨胀和收缩,使其破裂能量受到局限,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这种孔洞可临时性地增加细胞膜的渗透性,使得药物、基因等物质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
应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临床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肿瘤治疗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可以用于肿瘤治疗,通过在肿瘤表面注射含有治疗物质的微泡,并利用超声波破坏微泡,将治疗物质释放到肿瘤细胞内。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治疗物质的浓度,增加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
2. 靶向药物输送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还可以用于靶向药物输送。
将药物封装在微泡内,通过超声波破坏微泡,实现药物的定点释放。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药物的局部浓度,减少对全身组织的毒副作用,同时增加药物的疗效。
3. 基因治疗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基因治疗中也有应用。
将需要传递的基因封装在微泡内,并注射到体内,通过超声波破坏微泡,将基因传递到细胞内。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传递基因,实现基因治疗的目的。
4. 组织工程学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组织工程学中也有应用。
将需要修复的组织细胞封装在微泡内,并注射到体内,通过超声波破坏微泡,将修复组织的细胞传递到受损组织的位置。
这种方法可以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优势与挑战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具有一些优势,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优势•非侵入性:超声波可以穿透组织,不需要进行手术切割,减少了手术风险和病人的痛苦。
•靶向性:可以局部作用于需要治疗的区域,减少对非目标组织的损伤。
•灵活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超声波参数,使治疗更加精确和有效。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8-04-24T11:25:51.5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3期作者:朱桂敏陆永萍(通讯作者)[导读] 目前,基因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心血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超声微泡介导基因靶向治疗。
(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云南昆明 650021)【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超声微泡介导的基因靶向治疗技术在心血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技术是通过各种物理、化学修饰携带各种基因在超声场强破坏作用下进行靶向治疗,具有无创,免疫原性低,毒性低,重复性好,时空目标特异性强等优点。
本文对UTMD介导基因靶向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基因;靶向破坏微泡;超声【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3-0014-02目前,基因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心血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超声微泡介导基因靶向治疗。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通过介导基因转染减轻心肌坏死程度,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心室重构,已成为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
1.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UTMD)主要机制UTMD是指在特定部位发射不同声强的超声波,当超声强度足够大时血液中的微泡发生破裂,通过特殊的生物效应使周围的血管壁或细胞膜表面出现可逆的或不可逆的穿孔,使血管内皮屏障损伤,进而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外源性物质到达目标组织或器官中特定部位的剂量,从而成功实现靶向治疗的目的[1-2]。
这些生物效应主要包括空化效应和声孔效应。
空化效应是指液体中的微小泡核在超声波作用下被激发,体积经历振荡、压缩、膨胀和崩溃闭合等一系列动力学过程[3]。
超声微泡增效骨髓干细胞移植效率的实验研究
超声微泡增效骨髓干细胞移植效率的实验研究【摘要】目的在动物水平研究超声联合微泡增效骨髓干细胞(BMSCs)心肌移植的作用,为临床上提高心肌梗死后BMSCs移植效率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方法12只中国家猪分别体外分离纯化BMSCs,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标记;介入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成功后14 d经冠状动脉注入自体BMSCs;实验组先注入微泡后再注入BMSCs,同时行超声辐射。
术后行磁共振检查;心肌做病理切光镜、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①两组在心肌梗死区和梗死周边区磁共振上均见SPIO 标记的BMSCs形成的低密度区;②实验组较对照组普鲁士蓝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1);③两组心肌超微结构无差异,但B1组见血管内皮间隙增宽。
结论超声辐射微泡可增加自体BMSCs心脏的移植效率。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ultrasound media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on 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 myocardial transplantation,which will provide a new method about the improvement the fficiency of BMSCs myocardial transplantation in pigs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MethodsAll pigs are subjected to closed-chest experimental MI model.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SPIO)labeled pig BMSCs are infused intracoronarily under x-ray fluoroscopy after 14 days of AMI. Experimental group is infused microbubble at first, and then infused BMSCs into myocardium through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 at the same time the region of MI is applied ultrasou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re obtained on a 1.5T MR scanner to demonstrate the location of the BMSCs,and compared with histology. Result①MRI: SPIO labeled BMSCs accumulated in the MI border zone both in group A and group B;②Group B have more Prussian blue staining positive cells than group A(P<0.01);③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the ultrastructure of cardiomyocyte in two groups, but the gap of blood vessel endothelium is wided in group B1. Conclusion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ultrasound destruction of microbubbles agent enhances BMSCs myocardial transplantation efficiency.【Key words】Ultrasound;Microbubble;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transplantation本研究通过超声辐射微泡提高BMSCs移植效率,为临床实验提供科学、可观的基础实验数据。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介导基因转染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介导基因转染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王海强1,车艳玲2*,史悦3,蒋敏1,刘洋1,徐亦乐1,李晶2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医学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40;3.安达济仁医院超声医学科,黑龙江安达151499;*通信作者车艳玲【摘要】乳腺癌全球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治疗在乳腺癌中的研究日益增多。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作为一种潜在的基因或药物递送系统,既可作为载体,又可增加生物屏障的通透性,从而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基因治疗研究。
考虑到常规基因载体的固有缺陷,研究者倾向将其与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联合应用以提高基因转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对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及其与常规基因载体联合介导基因转染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基因转染;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微泡;乳腺肿瘤;综述【中图分类号】R737.9;R445.1 【DOI】10.3969/j.issn.1005-5185.2023.06.021Advances in 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Technology-Mediated Gene Transfection in Breast Cancer TreatmentWANG Haiqiang1, CHE Yanling2*, SHI Yue3, JIANG Min1, LIU Yang1, XU Yile1, LI Jin2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Medicin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rbin【Abstract】The incidence of breast cancer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globally, it is a serious threat to women's health.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io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gene therapy has been increasingly studied in breast cancer. As a potential gene or drug delivery system, 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breast cancer gene therapy research both as a carrier and to increase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biological barrier, thereby improv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umor. Given the inherent defects of conventional gene vectors, there is a tendency to combine them with 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to improv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gene transfection. The research on 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technique and its combination with conventional gene vectors to mediate gene transfection for breast cancer is reviewed.【Key words】Gene transfection; 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Microbubble; Breast tumor; Review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2023, 31 (6): 663-666, 676乳腺癌是仅次于肺癌的全球第二大癌症,是女性最常见的确诊癌症,约占所有癌症总数的12.5%[1]。
超声靶向破坏微泡介导基因传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Re s e a r c h Pr o g r e s s i n Ge n e Th e r a p y Me d i a t e d b y Ul t r a s o u n d— - t a r g e t e d Mi c r o b u b b l e De s t r u c t i o n f o r Ca r io d v a s c u l a r Di s - -
心肌组织的靶 向释放 ,提 高转染率,增强治疗效果。本文就超 声靶 向破 坏微泡介导基 因传输在 心血管疾病 中的研 究进
展 做 一综 述 。
【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转染;基 因; 超 声疗法 ;超声靶 向破坏微泡
【 中图分类号 】R 3 9 4 . 1 1 4 【 文献标识码 】A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9 5 7 2 . 2 0 1 3 . 1 O . 0 7 2
He r e i n,w e d i s c u s s e d t h e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i n g e n e t h e r a p y me d i a t e d b y u l t r a s o u n d—t a r g e t e d mi c r o b u b b l e d e s t r u c t i o n i n c a r d i o —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i n t h i s a r t i c l e .
超声及微泡介导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超声及微泡介导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利用干细胞修复梗死心肌的方法极具潜力,但单纯外源性移植存在免疫排斥、病原体传播、储存、包装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干细胞无法高效归巢到靶区。
而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凭借其非侵入性、低免疫原性、可重复性、靶向性等优点成为一种新型基因传递体系,在干细胞趋化和基因治疗的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就超声及微泡辅助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方法进行综述。
[Abstract] The method of using stem cells to repair infarcted myocardium has great potential. But there are a series of questions with simple exogenous transplantation,such as immunological rejection,transmission of pathogens,storage,packing and more,the stem cells can′t home to the targeted area efficiently. As a novel gene delivery system,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recruiting stem cells and gene therapy for its advantages of noninvasiveness,low immunogenicity,repeatability,spatial target specificity,etc. This article reviewes the methods of ultrasound and microbubble mediated stem cell in the treatment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Key words] Ultrasound;Microbubble;Stem cell therapy;Myocardial infarction隨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与日俱增,尽管新的研究成果已经开始用于诊断和治疗,但在很多国家,心血管疾病仍是主要的致死原因[1],因此,利用干细胞替代、修复和改善受损心肌的方法前景广阔[2]。
超声靶向破坏微泡技术介导的胰腺癌肿瘤成像及促进紫杉醇和ki67-sirn
JMedRes,Oct2019,Vol.48No.10
超声靶向破坏微泡技术介导的胰腺癌肿瘤成像及 促进紫杉醇和 Ki67-siRNA的协同抗癌效果研究
高 峰 李 凡 孙 婷 邹鹏林 刘 龙 金利芳 邵春娟 史秋生 杜联芳
摘 要 目的 探讨超声靶向破坏微泡 (UTMD)技术 介 导 的 肿 瘤 成 像 效 果,以 及 促 进 紫 杉 醇 (PTX)和 Ki67-siRNA治 疗 胰腺癌(PaCa)的药效研究。方法 将体外培养 的 SW1990细 胞 分 别 加 入 PBS、PTX、PTX+UTMD、Ki67siRNA、Ki67siRNA+UT MD以及 PTX+Ki67siRNA+UTMD孵育 24h,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内 Ki67蛋白表达水平,用 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 殖;通过皮下注射 SW1990细胞构建 PaCa荷瘤模型小鼠,给 予 荷 瘤 小 鼠 瘤 内 注 射 生 理 盐 水、PTX、PTX+UTMD、Ki67siRNA、Ki67 siRNA+UTMD以及 PTX+Ki67siRNA+UTMD,15天后,利用 UTMD观察肿瘤生长情况;30天后,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肿瘤组 织内 Ki67蛋白表达水平,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和 HE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 Ki67表达和 坏 死 水 平。 结 果 PaCa细 胞 和 荷 瘤 小 鼠在经过 Ki67siRNA处理后,Ki67的蛋白表达水平都明显下降,且在加入 UTMD处理后,Ki67的蛋白表 达 水 平 进 一 步 降 低;PTX 没有对肿瘤细胞中 Ki67的蛋白表达水平产生明显影响;UTMD能够显著加深 PTX或 Ki67siRNA在肿瘤细胞的渗透,进一步减少 了肿瘤内部血供,促进了肿瘤组织坏死。结论 UTMD具有促进药 物 在 肿 瘤 位 置 渗 透 的 特 点,可 以 作 为 临 床 化 疗 和 基 因 治 疗 的 辅助手段来治疗 PaCa。
基于超声的干细胞注射技术研究与应用
基于超声的干细胞注射技术研究与应用一、引言干细胞注射技术是近年来发展得十分迅速的生物医学领域,它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骨骼系统等等。
而基于超声的干细胞注射技术,因为对组织的非侵入性、准确性及可视性等方面的优势,也逐渐成为了当前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本文将从超声技术的概念、干细胞注射技术的基本原理、基于超声的干细胞注射技术的实现原理和应用领域四个方面对这一领域进行探讨。
二、超声技术的概念超声技术指的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包括超声成像技术、超声诊断技术、超声理疗技术等。
其中,超声成像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超声技术,其通过测量物体内部声波传播的速度和振幅,以得到组织结构和器官形态的图像。
三、干细胞注射技术的基本原理干细胞注射技术指的是将干细胞注射到病人的体内,利用其自我复制和分化的能力来修复病损组织。
干细胞有着多种来源,包括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等,其中胚胎干细胞具有最大的生物学潜力,可以分化为所有类型的人体细胞。
干细胞注射技术的原理是将干细胞注射到病损组织附近或直接注射到受损组织中,然后利用其自我复制和分化的能力来修复组织。
干细胞注射技术有着许多优点,比如能够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减少治疗时间和费用等。
四、基于超声的干细胞注射技术的实现原理基于超声的干细胞注射技术主要是通过超声成像技术来引导干细胞注射到想要的位置,以提高注射的准确性和可视性。
在进行超声成像时,通过向人体组织中发送声波,然后接收反射回来的声波,来构建出组织的影像。
通过把干细胞注射液与超声造影剂混合,来增强注射液与组织的对比度,进而实现干细胞注射的准确性和可视性。
当干细胞注射到受损组织中时,通过不断观察组织的变化,来判断干细胞注射的效果。
五、基于超声的干细胞注射技术的应用领域基于超声的干细胞注射技术可以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包括但不限于:1. 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利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沉默PDLIM5探索非小细胞性肺癌自噬与耐药关系的实验研究
利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沉默PDLIM5探索非小细胞性肺癌自噬与耐药关系的实验研究利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沉默PDLIM5探索非小细胞性肺癌自噬与耐药关系的实验研究摘要:随着人们对癌症研究的深入,发现自噬和耐药在肿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PDLIM5作为一个重要的调节蛋白,在非小细胞性肺癌中过表达,与肺癌的发展和耐药性密切相关。
本研究利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沉默PDLIM5基因,探索其与非小细胞性肺癌自噬和耐药之间的关系,为深入了解肺癌的发展机制和开发新型治疗方法提供实验基础。
引言:非小细胞性肺癌作为最常见的肺癌类型之一,其发生和发展过程极其复杂,相关的调节蛋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噬作为一种细胞清除机制,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复杂的角色。
同时,耐药性也是非小细胞性肺癌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PDLIM5作为一种介导肿瘤细胞发展和耐药的蛋白,被广泛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索PDLIM5与非小细胞性肺癌自噬与耐药之间的关系,为寻找肺癌治疗的新方法提供实验基础。
材料与方法:1. 细胞系及培养条件:选取非小细胞性肺癌细胞株A549作为研究对象,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2. 超声靶向微泡制备:根据已有方法制备含有siRNA-PDLIM5的超声靶向微泡。
3.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将制备好的超声靶向微泡加入培养皿中的细胞,并进行超声破坏,实现siRNA的传递和基因沉默。
4. Western blot: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DLIM5的表达水平及与自噬相关蛋白LC3B和p62的相互作用。
5. CCK-8细胞存活率实验:采用CCK-8试剂检测沉默PDLIM5对A549细胞生存能力的影响。
6. 细胞自噬检测: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DLIM5沉默对A549细胞自噬的影响。
7. 耐药性实验:利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PDLIM5沉默对A549细胞耐药性的影响。
超声微泡辅助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一)
超声微泡辅助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一)作者:徐琢,冯毅,童嘉毅,李金鹆,马根山,沈成兴,祁春梅,苏亚民,张晓黎,杨芳,张宇【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微泡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治疗猪急性心肌梗死(AMI)改善心功能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14只3~4月龄小型家猪,抽取骨髓,分离、培养、标记BMMSCs,球囊封堵猪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建立AMI模型,分为实验组(超声微泡作用下移植干细胞,n=8)和对照组(无超声微泡作用,n=6),7d后向LAD梗死处输注自体BMMSCs移植治疗。
在移植前1d和移植后6周分别行64层螺旋CT心脏扫描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心功能改善更为明显,梗死区毛细血管数(16.37±3.20vs9.50±1.87,P0.05)、普鲁士蓝染色阳性细胞数(71.63±14.09vs40.67±9.48,P0.05)、结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31.88±4.16vs19.00±2.28,P0.05)均明显增加。
结论:超声微泡增效自体BMMSCs移植治疗AMI,能更有效地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促进血管新生。
【关键词】超声;微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移植;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猪虽然药物和血运重建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不能再生所导致的心力衰竭仍无有效的治疗手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具有心肌分化潜能,干细胞移植促进心肌组织再生有望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新的有效手段,但干细胞移植效率低一直是困扰研究者们的难题。
本研究在超声微泡干预下行自体BMMSCs移植,观察超声微泡在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及其对心功能及心肌微循环改善程度的影响,为临床应用BMMSCs移植治疗AMI提供依据。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选择3~4月龄的中国小型雄性家猪14只,体重(30±5)kg,由东南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随机分为超声微泡作用下移植干细胞的实验组(8只)和无超声微泡作用的对照组(6只)两组。
超声破坏微泡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
超声破坏微泡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白园园;修建成;查道刚;王月刚;刘伊丽【期刊名称】《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9(029)002【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超声破坏微泡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21只Wister大鼠分为3组:干细胞静脉移植组(MSCs-iv)、超声+干细胞组(US+MSCs-iv)、超声+微泡+干细胞组(US+MB+MSCs-iv).各组分别取1只大鼠的骨骼肌行HE染色观察显微结构.移植后7 d取各组剩余大鼠下肢股薄肌、半膜肌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MSCs移植数量;另外US+MB+MSCs-iv组同时取重要脏器行免疫组化检测,评估靶向性.结果 US+MB+MSCs-iv组大鼠股薄肌、半膜肌染色可见红细胞外溢到组织间隙,同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股薄肌、半膜肌及脾脏可见较多移植的MSCs.而其他组骨骼肌未观察到阳性细胞.结论超声靶向破坏微泡有可能成为提高干细胞移植效率的新方法.【总页数】3页(P199-201)【作者】白园园;修建成;查道刚;王月刚;刘伊丽【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广州,5105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9.2:R338.7【相关文献】1.超声靶向破坏微泡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大鼠血管新生 [J], 白园园;修建成;宾建平;张川;查道刚;刘伊丽2.超声破裂微泡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兔心室重构和血管新生的影响 [J], 朱红;李学奇;金丽娟;金鹏;刘娴;宋湘3.微泡介导下诊断超声波开放人血脑屏障的可行性研究:体外微泡破坏实验 [J], 付赤学;谭开彬;高云华;刘政;赵洋;高顺记;黄嘉4.超声介导一氧化氮微泡辅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 [J], 陈飞;许澎;乔祺;樊冰;童嘉毅;范国峰;;;;;;5.超声介导一氧化氮微泡辅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 [J], 陈飞;许澎;乔祺;樊冰;童嘉毅;范国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它利用了超声波和微泡的特性,通过将微泡注入到患处,利用超声波对其进行聚焦和破坏,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种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癌症、心脏病、肝脏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一、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的原理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是利用了超声波和微泡的特性。
首先,在治疗前需要将微泡注入到患处。
然后,通过超声聚焦技术将超声能量聚焦在患处,从而使微泡在超声作用下发生振动并被压缩。
当压缩程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微泡内部会形成高温高压区域,并产生局部爆裂。
这个过程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并对周围组织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和剪切力。
这些力量可以摧毁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组织细胞等,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二、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的应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肿瘤治疗、心脏病治疗、肝脏病治疗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1. 肿瘤治疗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肿瘤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通过聚焦超声波对癌细胞进行摧毁,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手术切除量,避免对正常组织的伤害,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目前,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肝癌、子宫内膜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
2. 心脏病治疗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心脏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通过聚焦超声波对心脏病变部位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手术切除量,避免对正常组织的伤害,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目前,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心脏瓣膜狭窄、冠心病等多种心脏疾病的治疗。
3. 肝脏病治疗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肝脏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通过聚焦超声波对肝癌、肝硬化等肝脏病变部位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手术切除量,避免对正常组织的伤害,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目前,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肝癌、肝硬化等多种肝脏疾病的治疗。
美利用超声微泡破碎技术导入胰岛素表达基因
美利用超声微泡破碎技术导入胰岛素表达基因
佚名
【期刊名称】《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年(卷),期】2006(10)4
【总页数】1页(P266-266)
【关键词】表达基因;胰岛素;导入;微泡;超声;胰腺细胞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2;R587.1
【相关文献】
1.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介导基因JNK1在小鼠肝癌细胞株中表达及对细胞迁移和侵袭作用的研究 [J], 由悦;夏稻子;礼广森;武俊;薄华颖;胡滨;张宇虹
2.超声靶向破坏微泡技术介导shRNA抑制小鼠肝癌细胞株JNK1基因表达 [J], 张宇虹;夏稻子;礼广森;武俊;由悦;黄冬梅;薄华颖;胡滨;毛鑫
3.超声微泡破碎技术与基因转染研究进展 [J], 刘爱平;许红梅
4.超声靶向破坏微泡技术介导小鼠肝癌细胞株JNK1基因表达、细胞迁移和侵袭抑制 [J], 王子航;张宇虹;夏稻子;礼广森;武俊;由悦;黄冬梅;薄华颖;胡滨
5.超声微泡破碎技术促进人MxA基因在小鼠肝脏转染的实验研究 [J], 刘爱平;赵瑞秋;蔡丽君;周方;冉海涛;任红;许红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凋亡机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超声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凋亡机制的研究的开题报
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白血病是一种由于造血系统恶性克隆细胞增殖而导致的血液疾病。
现有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化疗、放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但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副作用和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
因此,发掘新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超声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的治疗中,并且具有非侵入性、无毒性、安全性高等优点。
最近的研究表明,超声的声压波能够使得肿瘤细胞产生凋亡,而对正常细胞的影响则很小。
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超声技术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凋亡,探索其机制。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
1. 细胞培养
将K562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掌握其生长特点和生物学特性。
2. 超声处理
利用特定的超声功率和频率对K562细胞进行超声处理,随后利用MTT法检测其生存率,确定最佳处理条件。
3. 细胞凋亡分析
采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法、DNA碎片分析等方法分析K562细胞是否产生凋亡,并探究超声诱导凋亡的机制。
4. 细胞信号传导分析
通过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超声诱导凋亡是否与特定信号通路的激活和抑制有关。
三、预期结果和意义
通过以上研究,预计可以获得以下结果:
1. 确定超声处理K562细胞所需的最佳处理条件。
2. 证明超声可以有效诱导K562细胞凋亡,并提取出相关的信号通路。
3. 建立超声诱导凋亡的K562细胞模型,为白血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索利用超声技术治疗白血病的可能性,为未来的以超声技术为基础的抗肿瘤治疗提供可能的新方法和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破坏微泡介导干细胞移植的可行性及机制探讨白园园修建成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超声破坏微泡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 )移植的可行性及其潜在机制。
方法21只Wister 大鼠随机均分为干细胞组、超声+干细胞组及超声+微泡+干细胞组。
各组分别取1只大鼠的骨骼肌行苏木精-伊红(HE )染色观察显微结构。
干细胞移植后24h ,取各组剩余大鼠下肢骨骼肌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MSCs 移植数量;利用RT-PCR 技术检测各组骨骼肌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E-选择素的mRNA 表达量。
结果超声+微泡+干细胞组大鼠骨骼肌HE 染色可见红细胞外溢到组织间隙,同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骨骼肌可见较多移植的MSCs ,而其他组骨骼肌极少观察到阳性细胞(P ﹤0.01),超声+微泡+干细胞组MCP-1及E-选择素的mRNA 表达量均较超声+干细胞组增加(P ﹤0.05)。
结论超声靶向破坏微泡有可能成为提高干细胞移植效率的新方法,炎症产生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关键词超声检查;微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大鼠[中图法分类号]R457.7;R445.1[文献标识码]AFeasibility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ultrasoun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for the transplantation of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AI Yuanyuan ,XIU JianchengDepartment of Ceriatrics ,the First People 蒺s Hospital of Guangzhou ,Guangzhou 510515,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ultrasoun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forthe transplant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Methods Twenty-one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including MSCs-iv (MSCs-iv),ultrasound+MSCs-iv (US+MSCs-iv)and ultrasound+microbubble+MSCs-iv (US+MB+MSCs-iv ).After treatment,the skeletal muscle of a rat per group was taken to HE staining for observing the microstructure.The skeletal muscles of the remaining rats were obtained 24h after MSC transplantation ,and the transplanted MSCs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The inflammation factor monocyte chemotactic factor-1(MCP-1)and E-selectin (E-selectin )mRNA expression in skeletal muscle in each group were detected by RT-PCR.Results In US+MB+MSCs-iv group ,the results of HE staining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d blood cells leaked into the tissue space in skeletal muscles ,and a large numbers of transplanted MSCs were identifi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However ,positive cells were rarely observed in the other two groups (P <0.01).MCP-1and E-selectin mRNA expression in US+MB+MSCs-iv group level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 <0.05).Conclusion 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could be a useful means for enhancing the efficiency of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Inflammation may be one of the mechanisms.KEY WORDSUltrasonography ;Microbubbl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Rat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00419)作者单位:510515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科(白园园);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修建成)通信作者:修建成,E-mail :xiujc@126.corn·实验研究·缺血性疾病如冠心病、下肢血管闭塞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研究[1]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 )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在体外有分化为血管内皮样细胞的潜能[2],静脉途径移植MSCs 损伤小,操作简单,易被患者接受,然而因移植效率低下,靶向性差而受到限制。
近年将超声微泡造影剂应用在治疗疾病的领域,其中介导基因转染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超声微泡造影剂已被公认为一种新兴的载体介导基因转染[3]。
本实验尝试应用超声靶向破坏微泡造成大鼠骨骼肌微循环改变,联合MSCs 移植,观察该方法能否提高干细胞静脉移植效率,并探讨其机制,为下一步促进血管新生治疗缺血性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及材料SPF级健康Wister大鼠21只,体质量220~250g (南方医科大学动物所提供);α-MEM培养基、胎牛血清、胰蛋白酶(Gibico公司);5-溴脱氧尿嘧啶(BrdU)(Sigma公司),小鼠抗BrdU单克隆抗体,SABC试剂盒,DAB显色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全氟显白蛋白微泡(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部);超声发生装置由南方医科大学医疗仪器研制所自行研制的TS-TV治疗仪;超净工作台(Sanyo,日本);CO2培养箱(Heraeus Hera,德国)。
二、大鼠MSCs的分离及培养10%水合氯醛150~180g麻醉大鼠,无菌条件下分离股骨及胫骨,咬去骨两端,用10mlα-MEM培养基反复冲洗骨髓腔,于离心管中获取全骨髓细胞,冲洗液经200目不锈钢标准筛过滤掉较大团块后,充分吹打混匀获取细胞悬液,1000r/min离心3min,5ml含10%胎牛血清的全培养基重悬细胞,接种于面积为25cm2的培养瓶中培养。
通过贴壁培养法,每次换液弃除悬浮生长的造血细胞纯化MSCs,待细胞80%~90%融合时1:3传代。
流式细胞仪鉴定第4代MSCs纯度:CD44+为91.3%,CD29+为99.1%,CD34-为90.6%。
取第4代MSCs用BrdU法标记48h备用。
三、实验方法21只大鼠分为3组,每组7只,行颈静脉插管。
①干细胞组:大鼠单纯经颈静脉输入PBS重悬的1ml MSCs(6×106~7×106/ml)悬液;②超声+干细胞组:大鼠经颈静脉输入1ml MSCs悬液,同时超声局部辐照右侧下肢骨骼肌,发射声强为1.9W/cm2的脉冲,发射持续时间5s且间隔时间5s的超声30s;③超声+微泡+干细胞组:大鼠经颈静脉先后输入1ml全氟显白蛋白微泡及1ml MSCs悬液,同时给予与超声+干细胞组相同参数的超声间断辐照大鼠右侧下肢骨骼肌。
立即处死各组1只大鼠,取靶组织骨骼肌1块,甲醛固定,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骨骼肌的结构。
各组剩余6只大鼠饲养24h 后处死,取右侧下肢靶组织骨骼肌2块,其中1块甲醛固定,石蜡切片,SABC法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观察骨骼肌中BrdU法标记的MSCs,棕黄色染色的部位即为标记的阳性细胞。
另一块液氮保存,按试剂盒说明书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再取逆转录产物2μl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循环。
PCR引物及扩增片段:MCP-1的引物序列为:上游:5′-ATGCAGGTCTCTGTCACG-3′;下游:5′-CTAGTTCTCTGTCATACT-3′,共447bp;E-选择素的引物序列为:上游:5′-GATGAAGCAAGTGCGTAT-3′;下游5′-TTGGGTCTTTGGATGTAG-3′,共260bp;β-actin的引物序列:上游引物:5′-TGGAGTCCTGTGGCATCCA-3′,下游引物:5′-CGCTCAGGAGGAGCAATGAT-3′,共197bp。
反应结束后,取反应产物5μl进行2%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乙锭染色,UVP型凝胶图像分析系统摄图,并分析各组目的基因及GAPDH基因灰度值,以两者比值代表各基因的表达量。
四、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每只动物取10张切片,每张切片取4个视野,计算阳性细胞数取其均值,行One-Way ANOVE和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一、骨骼肌HE染色结果显微镜下观察超声+微泡+干细胞组骨骼肌间隙有较多的红细胞漏出,肌纤维轻度水肿,无肌溶解;超声+干细胞组无红细胞漏出,肌纤维轻度水肿;干细胞组无红细胞漏出,肌纤维无水肿。
见图1。
二、免疫组化结果BrdU法标记MSCs,标记率为96.1%。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超声+微泡+干细胞组大鼠骨骼肌可见较多阳性细胞(图2),干细胞组及超声+干细胞组骨骼肌未检测出阳性细胞,后两组与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三、RT-PCR结果超声+微泡+干细胞组大鼠骨骼肌MCP-1和E-选择素的mRNA表达量(图3,4)大于超声+干细胞组(P<0.05);超声+干细胞组MCP-1和E-选择素的mRNA表达量与干细胞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