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第6课时 练习课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个别人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

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分类与整理,数学实践活动。

人教版一年级教学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教学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反思

《认识图形二》教课方法:在上课时我在课前的讲话中,设计了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踊跃性。

导入部分,我经过让学生认识、察看生活中常常有到的物体着手操作等常常有到的物体依据不一样的形状进行了分类。

此外我能指引学生经过察看所分物体的不一样形状抽象归纳出了三角形、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名称,从现实的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

经过教师供给的大批实物素材,使学生感觉到了生活中就有数学知识,对要认识的这些图形有了最直观的感觉,进而让学生领会到了“数学根源于生活”。

出彩之处: 1. 经过学习活动,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正确辨识和划分这些图形。

2.. 经过拼、摆、画、折、找等活动,学生能直观地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色和平面图形与平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3. 在亲自经历学习过程中,培育了学生初步的察看能力、着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领会到到生活中到处存在着数学,数学知识根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 进而激发了学生踊跃参加研究新知的兴趣。

不足之处:(1)上课时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

(2)在本节课的教课中,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是一个难点,因为长方形的的形状种类许多,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我设计的作业拓展性不够。

改良举措:(1)让学生列举平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的。

把数学与平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慢慢学会发散地思虑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添学生用数学的乐趣。

(2)精心设计练习,经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以达到加深各种物体特色的认识的目的。

(3)给学生供给充分着手实践的时机,经过察看、操作、发现,用感观来体验不一样立体图形有不一样的特色,加深对各平面图形的认识,培育学生着手操做,用脑想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集作与创新。

《平面图形的拼组》教课方法:《图形的拼组》是人教版一年(下)第一单元的内容,此中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图形的拼组第一课时。

本节的教课目的是经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发现所学的平面图形的边的特色并能用语言来描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1在教学“小括号”时,我通过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数学符号——小括号“再创造”的过程,体会使用小括号的实际意义和合理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注重课堂生成,促进思维发展在进行“小括号”的教学时,我借助教材中剪星星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当提出如果将分步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应该怎样列式呢?生尝试写,师巡视时发现10一2 + 3,追问:这样列式可以吗?这样列式能表示先计算2 + 3吗?为什么?看来,要想先算加法,就要在2 + 3这里添上个符号,说明你要表达的意思。

此时我们围绕“10一2十3”能先算加法吗?进行讨论,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感受引入新的符号的必要性。

学生可能会有如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1 )画一条粗线表示先算2 + 3。

( 2 )画一个方框表示先算2十3。

( 3 )画一个圈儿表示先算2 + 3 。

( 4 )画()表示先算2 + 3 ……大家想的办法都很好!面对这么多的符号,如果我们不说,外国人能看明白吗?看来应该找一个统一的、简洁的符号,来表示先算后面的2 +3 。

大家想的跟数学家想的一样,用“( ) ”这个符号来表示。

它叫“小括号”。

教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学生们结合自己内心的感受与体验设计出各种符号来解决问题,显示出自我才能,体现自我个性。

教师对学生创造的符号给与充分的尊重,同时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差异资源,让学生引出了小括号,把握了小括号出现的时机,突出了小括号的作用,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把“白开水”酿成香醇的“茅台酒”。

二、注重合作交流,促进思维发展古人云:“学无友则孤陋寡闻。

”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学习。

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启发、帮助、协作,各抒己见、大胆设想、大胆探索等。

从中发现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二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二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二)

一_年级_数学_学科备课活页第二章(单元)节 6 课时课题解决问题(二)设计者课标分析一、知识技能: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二、数学思考: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2.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提出简单猜想。

3.会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情感态度: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会计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因此,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计算和应用结合。

学情分析20以内退位减法”是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这部分内容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一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1)》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1)》教案

一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1)》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P20例5,完成P20“做一做”。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初步学会用减法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熟悉画图策略,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有效的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回顾经验1.课件出示习题。

口算。

(1)拿出口算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任指2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课件出示复习题。

师: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答?【学情预设】学生已经比较熟悉解决此类问题的步骤,很容易列式解答。

师: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先通过看图或文字,明确知道了哪些信息和问题,然后进行分析、列式解答。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为新课教学做铺垫。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教科书P20例5。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引导学生按步骤解决问题。

1.理解题意,发现问题。

师:要解决问题,首先进行第一步——你知道了什么?板书:知道了什么?【学情预设】学生从图中会发现:①要做16把团扇;②4个人一起做;③我已经做了9把。

问题是:还要做几把?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师:知道了信息和问题,接着进行第二步——怎样解答?(板书)(1)分析题意,选择信息。

师:读一读,想一想,在这三个条件中(教师指着上面三个条件),哪两个条件是有联系的?要求“还要做几把”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学情预设】要求“还要做几把”与个数有关,与人数没有关系,因此“4个人一起做”是个多余条件。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6课时 练习课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6课时  练习课教案与反思

第2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冰心《冰心》东山学校李媚清第6课时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利用“十几减9、8、7、6”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9、8、7、6的题目。

2、初步学会看图理解题意,能根据图中的条件提出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想加算减”或“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9、8、7、6。

难点:能根据已知条件提出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教学互动练习1.课本第15页练习三的第1题。

以游戏形式进行,让学生快速根据卡片上的算式找到自己的座位。

(各组表参加游戏)2.课本第15页练习三的第3题。

组织学生先说出得数,再在数学本子上写出算式。

(理解题目的意思独立完成)3.课本第15页练习三的第5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

4.口算比赛。

练习三的第4题和第9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算比赛。

5.课本第16页练习三的第6题。

(独立连线。

)二、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课本第16页练习三的第7题。

(1)出示表格,提示:仔细看表格,你看懂了什么?(理解表格的意思)(2)提问:怎样求还剩几辆车?(说方法)(3)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独立填写)2.课本第16页练习三的第8题。

(1)提出要求:提问,仔细看图,在小组内说图意。

(看图理解题意并回答、列式计算。

)(2)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3.课本第16页练习三的第10题。

(1)求“右边有几只”?提问:怎样求“右边有几只”?该怎样列式?(2)求灰鸭子有几只。

提问:怎样求“灰鸭子有几只”?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小结:从总数里去掉其中一部分求出另一部分。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素材积累】1、冬天是纯洁的。

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

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1. 想象印证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

(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

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6课时 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 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6课时 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 人教版

第6课时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相差多少的方法,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热情。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丰富学生对减法现实意义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一一对应、转化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分析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用减法计算的算理。

一、情境导入1.口算。

16-7=13-9=17-8=12-5=6+13=12+4=2.比多少。

○○○○○□□□□□□□□□△△△△○○○○○○○比△________○比□________教师: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探究新知出示教材P21例6。

1.出示例题。

指名读题。

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生:可以摆动圆片,进行比较。

师问:谁知道小华套中的圈的个数可以分成哪两部分?请学生上来分一分(画虚线),指指这两部分。

学生回答时,教师写“跟小雪一样多”的部分“多出来的”部分。

师: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也就是图中的哪一部分?小华与小雪套中同样多的是几个圈呢?学生自由回答。

师:要求小华套中的个数比小雪的多几个,也就是从12个里去掉哪一部分就是小华比小雪多套中的个数?让学生指着图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也可以列式计算。

师追问: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如何列式呢?板书:12-7=5(个)为什么这样算?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7呢?5呢?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4.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解题时要弄清谁和谁比,要算出谁比谁多几,就要从多的数中去掉它和少的数同样多的部分,我们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P21的做一做。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例6》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例6》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例6》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页的例6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3.解决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

教学重点:会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圆形卡片作业本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那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去游乐园里看一看,游乐园里有什么,瞧,这是什么游戏呢?是套圈游戏。

(课件展示例6)观察图中信息,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呢?2.根据这两个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1)小华比小雪少套中了几个?(2)小华比小雪多套中了几个?(3)小华和小雪一共套中了多少个?(口答)3、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你们提的问题非常棒,老师也很想知道他们比的情况,那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关于比多少的问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1.小华套中了12个,小雪套中了7个,小华比小雪多(少)套中几个?问题:谁套的多呢?多几个?2.摆一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直观演示。

请学生在黑板上摆一摆。

小雪:7个小华:12个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小华比小雪多套中了几个?(用手指)怎么列算式呢?12-7=5(个)提问:12表示什么呢?预设:小华套中的个数7表示什么?还表示什么呢?预设:7表示的是小雪套中的个数。

7除了表示小雪套中的个数还表示小华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把同样多的部分减掉,剩下的就是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2、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还能表示什么?预设:小雪比小华少套中5个。

这两个问题从问法上来说不一样,但答案确是一样的。

这是为什么呢?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就是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

说法不一样,但意思是一样的,都是用减法。

所以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也就是求“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列式:12-7=5(个)那这里的7也是小华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哦。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设计奉化市舒家小学潘丁娥2010年1月18日第一单元位置一、教材分析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但不一定能够准确的判断,因此本单元集中教学,帮助儿童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在此基础上在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材在编写时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儿童体验空间方位。

并依照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难易程度进行编排。

其顺序是:“上下”、“前后”、“左右”。

二、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他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课时安排4课时课题一上、下(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二)、重难点三个物体上下位置的比较由于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小朋友,这个学期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两位新朋友,他们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你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嘴巴下面有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二、探究新知1举出生活中有上下的例子.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含义.小朋友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今天缪老师带大家去看一看.展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告诉大家什么?3小朋友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4你想问什么呢?学生提问,其余同学解决.5打开书把第一页空白补充完整.三、活动1拍手游戏听反语,师说上生在下拍2小组活动组长发口令,期于小朋友动手摆,如把语文书放在数学书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语文书上.3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能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3)练一练。完成P6补砖块练习。
三、独立完成练习一第6题10
1、提问: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3、小结:如果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是什么形,那么它就可以
画出什么形状来。
四、完成教科书练习一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板书:三角形
(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
1先在小组里交流。
2学生回答。
3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3)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3)观察。先提问,
4的对面是(3,引导:和4隔着一个数字)3的对面是4,和3
隔着一个数字。那1的对面是几
(4)总结。对面的那个数总是与原来的数隔着一个位置。
(5)应用规律。
6的对面是(隔着一个数字,是5)2的对面是几
六、拓展延伸
1、出示长方形模型,提问: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剪法。
(1)这儿缺了几块你能用刚才的发现来猜一猜吗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6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6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与教学反思
___8___袋
82里面有 8个十和2个一
1. 5个 装一袋,刚好装了8袋。如果10个 装一袋,可以装几袋? 口答:可以装4袋。
2. 8个盒子能装下这些杯子吗?为什么?
口答:8个 盒子不能装 下这些杯子。
3. 40个羽毛球能装几筒? 口答:40个羽毛球能装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怎样解答? 5我8里们面能有利5用个数十的和组8个成一来,解所决以问能题穿。 5串,还剩8个。
解答正确吗?
5串是50个,还有剩下的8个, 正好是58个。解答正确。
口答:能穿 5 串。
想一想:如果5个穿一串,这些珠子 能穿几串?
能穿11串。
“装满”是什么意思?
82块饼干,10块装 一袋,可以装满几袋?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你的梦里就不会有我的出现,我们都在不断地 和陌生人擦肩;如果人生不曾相遇,我的生命里就不会有你的片段, 我们都在细数着自己的日子。 ►当离别的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我们注定分散两地,继续彼此未完的 人生,如果我说放不下,短短一个月的光景,你是否愿意相信,我的 真诚,我的执着,只源于内心深处那一份沉沉的不舍。
R·一年级下册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知道了什么? 有 58 个珠子,10 个穿一串。
要解决的问题是“能穿几串”。
怎样解答? 我58来个圈珠一子圈,。10个穿一串,能穿 5串,还剩8个。
怎样解答? 5我8个来珠摆子一,摆1。0个穿一串,能穿 5串,还剩8个。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本节课在出示了题目后,大局部同学能够算出得数,但都是运用幼儿园的学习方法手指算法来完成的,这样的算法让他们的速度很难提高。

但我并不着急,调整课上内容,先让学生自由算几道题,让学生拥有了成就感以后,提出“谁能有更快的口算方法?”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们开始充满信心,想要比式。

于是,我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展开比赛,然后选出组内高手在班里比赛,最后让同学们来介绍自己的口算方法,教师进展小结,引出破十法、想加算减法、连减等,最后,让同学们自选方法展开学习,并将同一种方法的学生放在一起进展切磋练习,从而真正地掌握新的口算方法。

教学设计十几减9 (2)教学目标: 1、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利用加法、减法计算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 9+( )=15 (2) 9+( )=18 15-9=( ) 18-9=( ) (3) 9+( )=14 (4) 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表达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例6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例6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例6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教学反思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例6的内容,它是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利用实物比较一种图形比另一种图形多几或少几的基础上,借助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对两种物体的个数进行比较,利用实物能判断哪种实物的个数多,哪种实物的个数少,哪种实物比哪种实物多几或少几的知识经验,来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两数相差多少。

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承前启后,做好新旧衔接教学中我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寻找合适的突破口,让新旧知识之间有效的衔接,并能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升认识,构成完整的认知体系。

在这节课中设计的复习环节,有以下几点意图:1、让学生回顾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的知识,为后面学生运用进行摆一摆、画一画的操作来学习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作了很好的铺垫。

2、在复习之后,让学生先从以前的观察并摆一摆比较的方法上提升到用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起到知识延伸的作用,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便于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直观操作,促进学生理解通过直观操作,表示数量关系,紧扣减法含义,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让一年级的学生理解和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算理和算法,直观操作效果明显。

在教学中我尽量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机会,在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让他们自主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操作,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自主探索,亲历操作思考交流概括这一获取知识的过程,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同时我有效的利用摆小棒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在学生有了观察、操作的感官认识,以及自己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具体操作进行必要的抽象与概括,逐步获得对数学问题的实质认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

这一课教学重难点是学习运用20以内退位减法解决问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话。

谁来说一说,小华套中了几个,小雪套中了几个?(小华套中了12个,小雪套中了7个) 〔2〕你能提出数学效果吗?〔先生回答,教员板书。

〕〔3〕第①个效果就是把小华和小雪套中的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处置。

后两个效果怎样处置呢,这节课就一同来探求。

果。

①一共套中多少个?②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多少个?③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多少个?〔3〕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4-8 = 62.〔1〕二、协作交流,探求新知。

〔20分钟〕1.出例如6的主题图,处置〝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多少个〞。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2〕要想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多少个〞,我们得知道什么?①先用7个黄色圆片替代小雪套圈的个数,摆在第一行。

接上去用12个蓝色圆片替代小华套圈的个数,摆在第二行。

〔特别留意:第一行的黄色圆片和第二行的蓝色圆片要一个对齐一个,这样更便于观察〕②观察圆片,你发现了什么?③师:同窗们观察得很细心,发现了有7个蓝色圆片和黄色圆片对齐了,说明它们异样多,〔教员在7个圆片1.〔1〕先生先独立思索再自在回答,其他先生补充说明。

(2)依据主题图回忆并口答。

①跟着教员一同摆圆片〔特别留意:第一行的黄色圆片和第二行的蓝色圆片要一个对齐一个〕。

没有预备圆片的同窗也可以画一画。

★★★★★★★♥♥♥♥♥♥♥♥♥♥♥♥②说出自己的发现:有7个心形图和五角星一个一个对齐了,还多出了5个心形图。

③多找几个同窗再说一说图意。

〔2〕〔3〕3.你能提出效果并解答吗?〔三种问法,并解答。

〕〔1〕猴子比小鹿多摘了几个?〔2〕小鹿比猴子少摘了几个?〔3〕猴子和小鹿摘的苹果相差几个?15-8=7〔个〕后画一条虚线〕从12个蓝色圆片里去掉这7个异样多的局部,剩下的5个圆片就是比黄色圆片多的局部。

〔3〕能列个算式处置一下吗?〔4〕为什么用减法计算?〔5〕解答得正确吗?2.让先生独立处置〝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练习六》线上反馈课反思_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练习六》线上反馈课反思_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练习六》线上反馈课反思_教学设计
在线上教学时,根据家长在提交作业时的反馈情况,了解学生对做第二题时说一说差相同的一组算式时存在困难,对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增加1或减少1,差不变,这个规律理解不透彻,根据学情在这道题放慢了教学进度,并举了生活化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2.缺点:
(1)本想实施您的建议,开播前六分钟就在开启直播了,但电脑运行出了问题,一直开启不成功,眼看已经到了上课时间,重启后才成功开启了直播,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我也有点慌乱了
(2)教学上跟学生连麦时存在学生拒接的情况,课后我会跟学生家长联系一下,询问一下孩子的听课状态
(3)在教学进程上要简略得当,第一题无需耗费太多时间,让学生根据计算习题复习回顾一下四种计算方法即可,现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无需多次强调这4种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教案第二单元第六课时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教案第二单元第六课时
教学重点:复习十几减几的方法。
教学难点:破十法的应用。
教学友在鱼缸边嬉戏,金鱼在水中快乐地玩耍。一个小朋友发现鱼缸里有13条金鱼,黑的有7条;另一个小朋友也发现鱼缸里有13条金鱼,红的有6条。你能帮助两个小朋友分别算一算黑金鱼有几条,红金鱼有几条吗?
二.方法讲解
想8+( )=13先算10–8=2,再算2+3=5
故13–8=5
课后反思:
方法二:破十法
把13分成10和3,计算13-7= 时,先算10-7=3,再算3+3=6,所以13-7=6(条),计算13-6= 时,先算10-4=6,再算4+3=7,所以13-6=7(条)。
方法三:想加算减
计算13-7时,先想7加几得13,7+6=13,所以13-7=6(条);计算13-6时,先想6加几得13,6+7=13,所以13-6=7(条)。只要想6+7=13,就可以同时算出13-7=6(条),13-6=7(条)。
第6课时
第六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审批时间审批(人)
课题
十几减8、7、6练习课(二)
课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活用知识于实际生活中。
从图中一个小朋友的话中得知一共有13条金鱼,黑的有7条,要求红的有几条,用减法计算,列式为13-7。从另一个小朋友的话中得知一共有13条金鱼,红的有6条,要求红的有几条,用减法计算,列式为13-6。
方法一:点数法
先数出金鱼总条数,然后通过点数红金鱼的条数,再数出剩下黑金鱼的条数是7条,得出13-7=6(条);或者通过点数黑金鱼的条数,再数出剩下红金鱼的条数是6条,得出13-6=7(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19练习四。

【教学目标】
1.复习并使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熟练口算。

【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让我们来对上节课所学的十几减5、4、3、2进行巩固加强。

【练习讲授】
找座位。

①给每个学生一张算式卡片,同时又给出5把椅子分别贴有3、4、6、
7、9的卡片,让学生将卡片放到相应的椅子上去,看谁又快又准。

②还有没有送去的卡片呢?请学生自己给它找个家。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四的第2、3题。

第2题、第3题,除练习减法口算,还隐含熟悉算式和渗透函数思想的作用。

第2题可以先在图的旁边口算出得数,再写出算式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看得数的变化规律,帮助记得数。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请学生说出变化规律,渗透函数思想。

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四的第5题。

本题是要求比较高的口算混合练习题。

要求学生计算时要细心准确,实际也有适当熟练的要求。

答案:
1.第2题:左:9 8 6 7 中:9 7 8 右:9 8
第3题:8 7 6 7 6 5 8 7 6
2. 8 6 6 4 9 9 9 3 11
【课堂小结】
提问:大家知道怎么算减法了吗?让学生各抒己见。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7课时练习课
13-8=5 13-5=8
因为:8+5=13 10-5=5
所以:13-8=5 3+5=8
掌握了之前学习的十几减9、8、7、6的内容,学生再学习十几减5、4、3、2时较为轻松,大部分学生都已能自己迁移知识解决新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