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导学案
原子结构导学案
第四章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原子结构》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结构,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能够正确书写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习重点】原子结构及核外电子的排布。
【学习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课前预习】一、原子的构成 1.构成(1)原子⎩⎪⎨⎪⎧原子核⎩⎨⎧质子(相对质量近似为1,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相对质量近似为1,不带电)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2)关系: (电中性原子中)。
2.质量数(1)概念: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 和 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作质量数。
(2)关系:质量数(A )= (Z )+ (N )。
二、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层(1)概念:在多电子原子里,把电子运动的 的区域简化为 ,称作电子层。
(2各电子层由内到外电子层数 1 2 3 4 5 6 7字母代号离核远近 由 到 能量高低 由 到2.电子分层排布 (1)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 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往外排布在 的电子层里,即按K→L→M→N……顺序排列。
(2)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①第n 层最多容纳 个电子。
如K 、L 、M 、N 层最多容纳电子数分别为 。
②最外层电子数目最多不能超过 个(K 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 个)。
③次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不超过 个。
3.(1)原子(离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如下所示(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离子结构示意图中,二者则不相等。
如:阳离子: 。
阴离子: 。
【问题探究】一、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二、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特点推断元素特殊关系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4倍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最外层有1个电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内层电子数之和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1)利用元素排布寻找“10电子”粒子的方法(2)利用元素排布寻找“18电子”粒子的方法【课堂成果验收】1.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2.核电荷数小于或等于18的元素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余电子总数一半的元素种类有()A.1种B.2种C.3种D.4种3.与OH-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粒子是()A.H2O B.F-C.Na+D.NH34.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中的下列粒子数可能发生改变的是()A.质子数B.中子数C.质量数D.电子数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多电子的原子里,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B.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上,例如只有M层排满后才排N层C.某原子M层电子数为L层电子数的4倍D.某离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第三单元《原子的结构》导学案
A.分子B.原子C.质子D.中子
4.我们已学过的构成物质的粒子
A.只有分子B.有电子、中子和质子C.有分子和原子D.只有原子
5.在同一原子里,其数目相同的是
A.中子数和质子数B.电子数和质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D.电子数和原子质量
6.核电荷数取决于
A.原子核的大小B.原子核内质子数C.原子核内中子数D.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
四、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
1、阅读课本第53页原子的构成一段文字,观察图3-8和表3-9后同桌互相描述原子的结构。提示:可从位置、电性、质量等不同角度描述。
原子
2、观察表3-1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①
②
3、通过学习,描述一下你想象中的原子模型。
知识点二:相对原子质量
阅读教材56页,相对原子质量
提示:我们将地球按照一定比例缩小,把它呈现在地球仪上,我们选用的是缩小的比例尺。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减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
(2)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3)观察l~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A.核电荷数B.电子层数C.最外层电子数D.相对原子质量明显增加
20.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在原子内部的分布情况为( )
A.三种粒子均匀地分布于原子内B.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绕核高速旋转
C.质子和电子构成原子核,中子绕核高速旋转D.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空间内做高速运动
21.有下面两句话:“若两种微粒属于同一种元素,则它们所含质子数一定相同”;“若两种微粒质子数相同,则它们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对这两句话可做出的判断是( )
《原子的结构》 导学案
《原子的结构》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程,认识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方法和精神。
2、理解原子的构成,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3、掌握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4、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原子的构成及各微粒的性质。
(2)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的关系。
2、难点(1)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的理解。
三、知识回顾在学习原子结构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已经学过的有关物质构成的知识。
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那么,原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它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呢?四、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程1、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2、汤姆生的枣糕模型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他认为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就像一个枣糕一样。
3、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他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和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高速运动。
4、玻尔的轨道模型玻尔在卢瑟福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量子化的概念,提出了原子的轨道模型。
他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的特定轨道上运动,不同轨道上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
五、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围绕着原子核做高速运动。
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整个原子呈电中性。
六、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的关系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原子中,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这使得原子整体呈电中性。
2、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是将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总和称为质量数。
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一.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认识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特点,进一步了解元素的性质跟原子结构有关。
2、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认识由离子形成的典型化合物。
二.重点:认识理解结构示意图的含义,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
难点:从原子、离子结构图分析判断元素的种类、性质,离子符号的书写。
三、教学方法:模型、图表直观教学;情景教学法四、课前预习:1、原子核外电子是排布的2、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含义可表示(以氧原子为例)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系。
①.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氦为2个)。
这种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②.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4个,因而易电子。
③.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个,因而易电子。
所以,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决定。
4、离子:带电的或。
离子分为和5、构成物质的粒子有五、教学过程:【设问】:原子核外面的电子是如何运动的?运动是否有规定的轨道?你能确定某一时刻电子在何位置吗?(一)、核外电子的排布1、电子层:电子运动的区域2、多电子的原子,电子在核外是排布的3、原子结构示意图:(1)(2)特点:①第一层电子数不超过2个;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3)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特点:所以,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决定。
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情况化学性质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六、课堂评价练习:1、某元素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它在人体内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该原子核外有个电子层,该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元素在化反应中易(填“得”或“失”)电子。
2、从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
(1)稀有气体元素(氦除外)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这样的结构叫结构。
(2)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个,因而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
《原子结构》第1课时导学案
《选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导学案(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2、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和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3、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4、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5、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二、学习重难点能层与能级构造原理三、课前预习1、〖复习回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对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按能量的差异将其分成不同的;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对于同一能层里能量不同的电子,将其分成不同的;能级类型的种类数与能层数相对应;同一能层里,能级的能量按的顺序升高,即E(s)<E(p)<E(d)<E(f)。
3、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n越小的电子层能量。
同一电子层中,各能级的能量按s、p、d、f、……的次序四、学习过程(一)原子结构理论发展【思考与交流1】1.原子的特点是什么?2.原子的构成、原子核的构成是怎样的?【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4“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宇宙什么是时候诞生的?我们的地球从那里来?[阅读]科学史话,说明思维性推测与科学假设的关系。
【课堂达标测试1】1、现代大爆炸理论认为:天然元素源于氢氦等发生的原子核的融合反应。
这于一百多年前,普鲁特运用思辨性推测作出“氢是所有元素之母”的预言,恰好“一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科学研究中若能以思辨性推测为核心,就能加快科学的进程B.普鲁特“既然氢最轻,它就是其他一切元素之母”的推理是符合逻辑的C.“一致”是巧合,普鲁特的预言没有科学事实和理论支撑,只是一种猜测D.“现代大爆炸理论”是解释宇宙诞生的唯一正确的理论2、支撑“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重要事实之一是()A.宇宙原子总数的88.6%是氢 B.地球上的元素绝大多数是金属C.普鲁特“氢是元素之母”的预言 D.宇宙中存在少量稀有气体分子3、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的作用。
2021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原子的结构》word导学案
2021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原子的结构》word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的结构,明白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注意氢原子没有中子。
2.明白同种原子质子数相等,不同种原子质子数不同;原子的质量要紧集中在原子核上。
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
明白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二、课前预习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______与_______ 构成的。
2、原子核是由与构成的。
3、相对原子质量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标准,其他原子的_________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
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探究知识点1:原子的构成探究1:认真观看下列表格中几种原子的构成,回答下列问题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氢 1 0 1碳 6 6 6氧8 8 8钠11 12 11氯17 18 171.表中各原子都有几个质子,几个电子,原子核带了多少单位的正电荷,核外带了多少单位的负电荷?关于整个原子来说对外显不显电性?什么缘故?2.从表中各原子中微粒数目和所带电荷数,你能找到多少等式?= = =小结:质子(一个质子带正电荷)原子核1、原子中子(中子)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负电荷)2、核电荷数= =3、质子数______________中子数4、原子里质子数不同,_____________种类也不同。
5、____________没有中子。
知识点2:相对原子质量1、相对原子质量=(定义式)2、因为原子中电子的质量专门小,因此原子的质量要紧集中在。
因此,相对原子质量≈+【交流与讨论】四、自我测评1、最早发觉电子的科学家是()A.汤姆森B.道尔顿C.拉瓦锡D.阿伏加德罗2、原子的质量要紧集中在()A、质子B、中子C、电子D、原子核4、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是原子的实际质量B、它能够用千克作单位C、它是以碳12原子质量为标准D、它约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原子的结构》 导学案
《原子的结构》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知道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电量和质量。
2、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3、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常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原子的构成及各粒子之间的关系。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难点(1)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应用。
三、知识梳理(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原子并不是一个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3、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二)原子中各粒子之间的关系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的质量约等于质子质量与中子质量之和。
(三)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原子中的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依次往外还有第二层、第三层……2、原子结构示意图用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例如: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四)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1、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 8 个(氦为 2 个),这样的结构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
2、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 4 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3、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 4 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四、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2、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电量和质量分别是怎样的?3、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二)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以氧原子为例,分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观察几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讨论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人教版选修3原子结构导学案
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1课时 原子的诞生 能层与能级 构造原理[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原子的诞生及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演变过程。
2.熟知核外电子能层与电子层的关系,能级的分布。
3.能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
一、能层与能级1.原子的诞生(1)原子的诞生(2)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演变2.能层(1)根据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差异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电子层),并用符号K、L、M、N、O、P、Q…表示。
(2)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与能层的序数(n)间存在的关系是2n2。
3.能级(1)定义:根据多电子原子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将它们分为不同能级。
(2)表示方法:分别用相应能层的序数和字母s、p、d、f等表示,如n能层的能级按能量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为n s、n p、n d、n f等。
(3)能层、能级与最多容纳的电子数能层(n)一二三四五六七……符号K L M N O P Q……能级1s 2s2p3s3p3d4s4p4d4f5s……………………2262610261142……………………最多电子数281832………………2n2由上表可知:①能层序数等于该能层所包含的能级数,如第三能层有3个能级。
② s、p、d、f 各能级可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1、3、5、7的2倍。
③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与能层的序数(n)间存在的关系是2n2。
能层中各能级的能量关系(1)不同能层之间,符号相同的能级的能量随着能层数的递增而增大。
(2)在相同能层各能级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是n s<n p<n d<n f。
(3)不同能层中同一能级,能层数越大,能量越高。
例如:1s<2s<3s<4s……例1 (2018·邢台市月考)下列能级符号表示错误的是( )A.2pB.3fC.4sD.5d【考点】能层与能级【题点】能层、能级的表示方法及数量关系答案 B解析 每一能层的能级数与能层序数相等,且具有的能级依次为s、p、d、f……,M能层只有3s、3p、3d能级,没有3f能级。
《原子结构》 导学案
《原子结构》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认识科学家们探索原子结构的重要实验和理论。
2、理解原子的构成,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明确质子、中子和电子的基本性质。
3、掌握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和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4、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常见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
二、学习重点1、原子的构成及各微粒之间的关系。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三、学习难点1、理解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应用。
四、知识回顾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那么原子是不是一个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呢?其实,原子内部有着复杂的结构。
五、新课导入(一)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1、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的概念,他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不可再分。
2、 19 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3、 1897 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提出了“葡萄干布丁”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葡萄干一样镶嵌在其中。
4、 1911 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运动。
(二)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1、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相对质量约为 1。
2、中子:不带电,相对质量约为 1。
3、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质量很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
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呈电中性。
(三)质量数1、定义: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
2、关系式: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例如,氧原子的质子数为 8,中子数为 8,其质量数为 16。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导学案)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一、学习目标1. 以氯化钠为例,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 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离子的形成。
三、学习过程【课前任务】1.回顾原子的结构。
【答案】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2.分别画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课堂探究】任务一:依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分析钠原子和氯原子在反应中的得失电子趋势。
【答案】钠原子的电子层中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易失去1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氯原子的电子层中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任务二:阅读教材P55,结合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阐述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化学变化过程。
【答案】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易失去,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1个电子,当钠与氯气反应时,钠原子最外层的1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层上,这样两者都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
带1个正电荷的钠离子(记为Na+)和带1个负电荷的氯离子(记为Cl)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氯化钠。
任务三:总结离子的概念和分类。
【答案】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分别变成阴离子和阳离子,统称为离子,即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阳离子中电子数<质子数,带正电;阴离子中电子数>质子数,带负电。
任务四:分别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任务五:说一说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答案】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堂检测】1.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原子的结构。
如图是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B.铝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3C.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D.铝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阴离子【答案】D【解析】A、由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说法正确;B、由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则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说法正确;C、由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说法正确;D、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说法错误;故选D。
《搭建原子结构模型》 导学案
《搭建原子结构模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掌握不同原子模型的发展历程。
3、学会搭建简单的原子结构模型。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原子的组成及各部分的性质。
(2)不同原子模型的特点。
(3)搭建原子结构模型的方法和步骤。
2、难点(1)理解原子中电子的分布规律。
(2)通过模型准确表示原子的结构。
三、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搭建原子结构模型,共同探讨模型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实验操作:亲自动手搭建模型,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四、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2、元素的概念是什么?(二)引入新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种类繁多,性质各异。
那么,这些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呢?这就需要我们来了解原子的结构。
(三)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1、道尔顿原子模型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2、汤姆生原子模型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葡萄干布丁”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球体内,电子像葡萄干一样镶嵌在其中。
3、卢瑟福原子模型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高速运动。
4、玻尔原子模型玻尔在卢瑟福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量子化的概念,提出了原子的能级结构。
(四)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
(五)原子中各粒子的数量关系1、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2、质子数+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六)电子的分层排布电子在原子核外的空间里做高速运动,它们的能量不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我们把核外电子运动的不同区域叫做电子层。
(七)搭建原子结构模型1、材料准备准备一些小球(代表质子、中子和电子)、细棍(代表化学键)、胶水等。
原子的结构导学案
原子的构成学案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1举例说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一、原子的结构我们已经知道原子很小且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说到这里,可能有同学会出下面猜想: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一、仔细阅读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1911年做的轰击金箔的实验,回答下面问题1)该实验的现象是什么?大多数α粒子,有一小部分,极少数的。
2)与同学交流:为什么大多数的α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而只有少数被反弹回来?这极少数的粒子碰到了很大的阻力还是很小的阻力?它碰到了什么粒子,该粒子质量大还是小?(相对于α粒子来说)?3)经过研究科学家们认识到,原子是由和核外构成的,原子核所带正电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核的体积比原子又小的多,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那么原子核相当于一只小蚂蚁,虽然原子核这么小,但它仍然是可分的。
4)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核是由和两种粒子构成的,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且原子核所带电荷数==核内质子数。
不同(1) == ==(2)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3)原子的种类决定于核内质子数即不同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二、阅读教材,分析原子的质量决定于原子的哪一部分?三、交流展示:1、你认识的原子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用语言或用图示表示出来。
2、卢瑟福实验中出现的三种现象分别怎么解释?四、课堂检测:1、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A.汤姆森B.道尔顿C.拉瓦锡D.阿伏加德罗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分子质量都大于原子质量C.分子永恒运动,原子在分子中是不运动的D.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A、质子B、中子C、电子D、原子核4、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3)显示电中性的粒子有_______;(4)带正电的粒子有____________;(5)带负电的粒子有_________;(6)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__;(7)参加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有__________;(8)在同一原子里数目相等的是_____________;5、在原子结构中不一定含有的粒子是()A、质子B、中子C、电子D、原子核6、通过卢瑟福的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原子核带正电 B核外电子带负电C、原子核很小D、金的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质量大得多二、原子中的电子一、你想知道原子中的电子是怎样运动吗?结合课本有关内容,共同探究下列问题。
原子结构导学案
第一节原子结构导学案一、原子构成1、原子组成及关系质子(Z)中子(N)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三原则)核外电子表示方法(结构示意图等)关系:原子序数= = =质量数(A)= +原子组成的表示A Z X【思考】:1、某微粒R2+核外有a 个电子,核内有b个中子,则R元素的原子组成可表示为。
2①号位:左下角表示②号位:左上角表示③号位:正上方表示④号位:右上角表示⑤号位:右下角表示2.核素(1)元素:是具有相同或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2)同位素:相同而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如:H元素有三种同位素原子即三种不同核素,分别是、C元素有不同核素分别是。
[思考题]1、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什么肯定不相同?什么可能相同?2、请分析Na+、Cl-的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电子数各为多少?⑤①3、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区别4、已知某元素的阴离子R n-的原子核中的中子数为(A-x+n),其中A为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原子的质量数,则W克R n-中的电子总数为多少?[NA5、所有原子均是由三种微粒构成的吗?6、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决定原子种类的是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核外电子的排布(1)电子层:电子具有的能量大小不同,运动区域离核远近不同,把距核外不同远近的区域划分成不同电子层,即:【观察分析】分析下表所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讨论下列问题思考:1.从稀有气体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可知,K、L、M、N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多少?请由此推出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和电子层序数(n)的关系;2.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中最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是多少?次外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多少?(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各电子层最多容纳(n代表电子层)个电子。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K层不超过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个。
③核外电子总是最先排在能量最的电子层里,然后依次排在能量较的电子层里。
[思考题](1)请写出氟原子、钠离子、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导学案
《原子结构》 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核外电子能量高低与分层排布的关系2、能够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写出常见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知识梳理】一、原子结构及原子的表示方法、质量数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问题一: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 核电荷数= = =2. 质量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即为 ,用符号 表示。
关系式: 质量数(A)= +3、符号AZ X ±cm ±n 中各个字母的含义:【随堂演练】1、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的原子A,其阳离子A n+核外共有x 个电子,则A 的质量数为A.2(x+n)B.2(x-n)C.2xD.n+22、已知阴离子R 2-的原子核内有n 个中子,R 原子的质量数为M ,则ωgR 原子完全转化为R 2-时,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n w .M M A -(mol wM 2-n .-M B mol )2-n (w .M M C -mol 2n w .M M D )(+-知识归纳:原子构成粒子及其定量关系(1)原子: 质子数=核电荷数, (2)阴离子(R n-):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n (3)阳离子(R n+):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n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问题二:什么叫电子层1. 学生活动:完成书本P87的思考与讨论,归纳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个(2)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_____排起,当一层_____后再填充下一层,即按K →L →M ……顺序排列。
(3)K 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___,除K 层外,其他各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___。
(4)K 层为次外层时,所排电子数为___,除K 层外,其他各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____。
3.2.1原子的结构导学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
(重点)2.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难点)3.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会查相对原子质量。
【情景导入】原子弹的爆炸视频【知识回顾】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
【课堂探究】1.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的;原子核居于原子的__________,它在原子中占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绕着__________做高速运动。
2.用框图形式表示原子的构成情况,并标明各微粒的带电情况:____(带一个单位的_______)_______原子(带__电)_____(不带电)(____)_______(带一个单位的___________)3.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4.原子构成微粒中各量的关系分析上述表格可获得的信息有:(1);(2);(3);(4)。
【挑战自我】1.原子中一定含有的微粒()A. 质子、中子、电子B. 质子、中子C. 中子、电子D. 质子、电子2.下列粒子不显电性的是()A.质子 B.电子 C.原子核 D.分子3. 已知磷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5,相对原子质量是31,则磷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A. 15B. 16C. 31D. 46【课堂探究】相对原子质量定义: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 实际质量,只是一个 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 。
【课堂检测】1 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 )A 质子B 质子电子C 质子中子电子D 质子中子2 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 56克B 56C 9.288 × 10-26 KgD 1/563.已知1个C-12原子的质量为akg,则实际质量为b kg的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2b/a kgB.12b/aC.12a/bD.12a/b kg4.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50B.86C.136D.2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知识网络
一、汤姆孙原子模型(“枣糕”模型)
1、发现了阴极射线。
2、电子的发现:
(1) 研究阴极射线用测定粒子比荷的方法发现了电子.
(2)电子的发现证明了.
(3)电子电荷的精确测定是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做出的,e=
3、汤姆孙原子模型:原子里面带的物质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球体中,而则一
粒粒镶嵌在球内.
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主要由α粒子源、金箔、荧光屏、放大镜和转动
圆盘几部分组成,荧光屏和放大镜能够围绕金箔
在一个圆周上转动,从而可以观察到穿过金箔后
偏转角度不同的α粒子.
2、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
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α粒子穿过金箔后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数α粒子甚至被反弹回来
3、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叫原子核,原子的所有和几乎所有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在核外绕核旋转.
4、由α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估算出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为 m,而原子半径的数量级为 m.
5、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核内的数.
三、氢原子光谱
1、光谱: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红、橙、黄、绿、蓝、靛、紫波长依次频率依次)
2、线状谱与连续谱:物体直接发出的光通过分光后产生的光谱称为发射光谱,有些光谱是一条条分立的谱线,称为线状谱;有些光谱是连在一起的光带,称为连续谱.
*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
每一种原子都只发出几种特定频率的光。
不同原子的发光频率各不相同。
人们将原子发出的光谱称为称为原子光谱
3、光谱分析:
优点:
4、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1)玻璃管中的稀薄气体的分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会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正负电荷,于是气体变成导体,导电时会发光。
这样的装置叫做气体放电管。
(2)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巴尔末公式: )n
(R 221211
-=λ ,其中n =3,4,5…;通常用λ1表示波数. 5、经典理论的两个困难
(1) 经典理论认为电子绕核转动这个系统是不稳定的,电子由于做加速运动发射电磁波而失去能
量,最终会栽到原子核上,但实际原子系统是稳定的.
(2) 经典理论认为原子的光谱应该是连续的,而实际原子的光谱是分立的.
四、玻尔的原子模型
1、玻尔原子模型
(1)轨道假设: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仑引力的作用下,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电子绕核运动的可能轨
道是 的.
(2)定态假设: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因而具有不同的能量,即原子
的能量是 .这些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称为定态,在各个定态中,原子是 的,不向外辐射能量.
(3)跃迁假设:原子从一个能量状态向另一个能量状态跃迁时要 或 一定频率的光
子,光子的能量等于两个状态的 ,即h ν= .
2、能级:在玻尔理论中,原子各个可能状态的 叫能级。
定态:
基 态:
激发态:
3、氢原子的轨道半径和能量
半 径:r n =n 2r 1(n =1,2,3,…) r 1==0.53×10-10
m
能 量:E n =E 1/n 2(n =1,2,3,…) E 1=-13.6 eV
说明:r n 、En 分别代表第n 条可能轨道的半径和电子在第n 条轨道上运动时的总能量(包括动
能和势能),n 是正整数,叫量子数。
氢原子的能级图:
4、玻尔模型的局限性 电子云 典型例题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逊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确定阴极是带负电的粒子.
(B)汤姆逊直接测出了阴极射线的粒子的电荷量与氢离子的电荷量基本相同.
(C)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小的物质单元.
(D)第一个精确测出阴极射线粒子比荷的是汤姆逊
例2 (1)如图所示为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做 粒子散射实验的装置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一起分别放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时,下面关于观察到的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在A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荧光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
B.放在B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只比A位
置时稍少些
C.放在C、D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
D.放在D位置时,屏上仍能观察一些闪光,但次数极少
(2)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获得了重要发现。
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证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里
D.说明了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轨道上运动
(3)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了α粒子的散射现象.下列图中,O表示金原子核的位置,则能正确表示该实验中经过金原子核附近的α粒子的运动轨迹的是图中的( )
例3、对于原子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
B.由于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所以各种原子的原子光谱是相同的
C.各种原子的原子结构不同,所以各种原子的原子光谱也不相同
D.分析物质发光的光谱,可以鉴别物质中含哪些元素
例4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根据玻尔理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子绕核旋转的半径增大.(B)电子的动能减少.
(C)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D)氢原子的能级减小.
例5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2. 49 eV的金属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3跃迁
到n=2所发出的光波长最短
B.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两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3跃迁到
n=1所发出的光频率最高
C.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11. 11 eV
D.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9. 60 eV
例6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中,能被基态氢原子吸收而发生跃迁的是( )
A、13.8eV
B、12.75eV
C、 10ev
D、1.9eV
例7、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激发,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用10.2eV的光子照射.B.用11eV的光子照射.
C.用14eV的光子照射.D.用11eV的电子碰撞.
【课后练习】
1、在卢瑟福进行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的原因 ( )
A.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
C.原子核中有中子存在 D.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图中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电场的等势线,实线表示一个α粒子的运动轨迹.在α粒子从a运动到b.再运动到c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动能先增大,后减小.B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C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等于零.
D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3、仔细观察氢原子的光谱,发现它只有几条不连续的亮线,其原因是( )
A.氢原子只有几个能级
B.氢原子只能发出平行光
C.氢原子有时发光,有时不发光
D.氢原子辐射的光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所以对应的光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
4、根据玻尔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绕核运动有加速度,就要向外辐射电磁波
B.处于定态的原子,其电子绕核运动,但它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C.原子内电子的可能轨道是不连续的
D.原子能级跃迁时,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取决于两个轨道的能量差
5、根据玻尔理论,在氢原子中量子数n越大,则( )
A.电子轨道半径越小 B.核外电子速度越小
C.原子能级能量越小 D.原子的电势能越小
6、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某种单色光光子后,只能发出频率为ν1、ν2、ν3的三种光子,且ν1>ν2>ν3,则()
A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的能量为hν1.B 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的能量为hν2.
C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的能量为hν3.Dν1=ν2+ν3.
7、已知金属钙的逸出功为2.7 eV,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4能级
状态,则()
A.氢原子可能辐射6种频率的光子
B.氢原子可能辐射5种频率的光子
C.有3种频率的辐射光子能使钙发生光电效应
D.有4种频率的辐射光子能使钙发生光电效应
8、许多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发生荧光,紫外线照射时,这些物质的原子
先后发生两次跃迁,其能量变化分别为ΔE1和ΔE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次跃迁均向高能级跃迁,且ΔE1>ΔE2
B.两次跃迁均向低能级跃迁,且ΔE1<ΔE2
C.先向高能级跃迁,再向低能级跃迁,且ΔE1>ΔE2
D.先向低能级跃迁,再向高能级跃迁,且ΔE1<Δ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