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6)(doc 10)
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稳定报告
< 广西全融研究 ) 0 7 2 0 年第 9 期
均纯 收入 2 7 元 , 长 1.%, 19 71 增 1 1 创 9 6年 以来新 高 ;
至金 融机 构 。 06年 白糖市 场吨糖 价维 持在 3 8 20 6 5元 至 50 30元 区间 , 均价 比 20 05年上 涨 约 2%。糖 价高 5 涨一 方 面 引起 制糖 企业 惜 售并 增加 库 存 ,受 市 场行 情 变动 影 响 , 旦 国 际糖 价发 生逆 转 , 不 到企业 预 一 达
维普资讯
20 07年第 9期
广
西
金
பைடு நூலகம்
融 研
究
No9. 0 7 . 2 0
( 43 ) 总 1期
J u n l f a g i i a ca sa c o r a n x n n il o Gu F Ree r h
Ge e a . 1 nrl No4 3
元。银行业在改革 中稳步发展, 存贷 款增 速均 高于全 国平均水平 ; 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 ; 险业 实现快 保
速增长 ;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日益完善 ; 金融稳定协调机制逐步健全 , 民银行维护金融稳 定的职能作用得到有效 发 人 挥和加强。随着经济金融业务 的快速发展 , 广西金融业的稳定性不断增强 , 但经济金融运行过 程中仍然存在可能影 响金融稳 定的因素 , 需要我们从 完善金融风险监测 预警 机制 、 充分发挥金融稳定协调机制 的作用 、 稳步推进 金融 改 革和创新 、 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人手 , 建立健全维护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 , 最大限度 防范和化解不稳定 因
1经 济 保 持 较 快 增 长 , 济 发 展 的 持 续性 和稳 、 经 定 性 明显 增 强 。20 0 6年 ,广西 全 区实 现 生 产 总值 4 0.8亿 元 , 长 1.%; 均 G P越 过 1 元 , 81 9 增 35 人 D 万 达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
银 监 会 与 央 行 联 合 发 文 规 范 弟 三 方 支 付 中 国 人 民 银 行 发 布
本刊 讯 中 国 银监 会 与中 国 人民 银 行日 前 联合 发 布
《 关于加强商业 银行与第三方支付 机构合作业务管 理的通 知 》( 银 监发 【 2 0 1 4】1 0号 ) ,从保护客户资金安全和信
公司股 东道德风险正 在成为影 响行业形象 和发展的主 要医 素 ,法人机 构风险 治理 更艰 巨 ; 保 险稽查 机制不完 善 、手
段 不 适 用 、 能 力 不 适 用 问 题 突 出 ,稽 查 体 制 建 设 要 求 更 力 [
级方法 ,标志着我国银行业风险治理能 力建设开 始迈上新
息 安 全 出发 ,对 有 针 对 性 的 问 题 细 化 了 规 范 ,涉及 客 户 身
份 认 证 、信 息 安 全 、交 易 限 额 、交 易 通知 、赔 付 责任 、第
《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 2 0 1 4) 》
中国人 民银行 发布了 《 中 国金 融稳 定 报告 ( 2 0 1 4)》 对2 0 1 3 年 我 国 金 融体 系 的 稳 定 状 况 进 行
发 展 方 式 转 变 和 经营 模 式 转 型 。
黄洪强调 ,2 O1 4年保 险稽查 工作 ,要重 点完成 好
农 业保 险 、大 病保 险业 务 检查 和 重大 案件 稽 查 ,并 着 抓 好事 关 保险 稽查 工 作全 局 的 几个重 大 问题 。稽 查 部 厂
要 围 绕 中 心 、 服 务 全 局 , 按 照 保 监 会 全 面 深 化 改 革 领 写
、
。
的服务 ,在进行身份验证和辨别后 ,按照客户 申请 ,在临
浅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路径
浅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路径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从1999年成立以来,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不断加快资产处置,精心运作投资项目,积极探索金融创新业务,有效防范和化解了金融风险,支持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最大限度地保全了国有资产。
但随着资产的逐步减少,资源的逐渐枯竭,四大AMC转型的问题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那么转型的路径有那些呢?本人认为以信托公司为转型平台,进入金融服务领域,是AMC目前比较理想的转型路径之一。
一、AMC向商业化转型是大势所趋1、国家已明确要求AMC加快转型2004年,财政部与四家公司签订协议,规定到2006年年底,四家AMC在完成不良资产处置的现金回收率、现金费用率“两率”承包任务后,即可进行商业化转型。
2006年3月,《财政部关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发展意见》提出AMC要向综合性的“现代金融服务企业”转型,具体可拓展到风险投资及担保、金融租赁、风险管理咨询、投资咨询、信用评级、征信服务、财务顾问、信托业务、汽车金融服务等多个方面,并允许其进入一般证券业务、控股商业银行。
2006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06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表示,AMC最终要发展成为“以不良资产处置为主业、具有投资银行功能和资产经营管理功能的综合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2008年1月1,《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过渡期间股权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下发,监管部门放宽了AMC对投资业务范围的限制,未对具体投资领域进行限制,凡以转型为目的的,都有可能作为长期股权投资长期持有。
同时,对投资审批权限的限制也进一步放宽。
除长期股权投资仍须报财政部批准外,阶段性股权投资都可由AMC自行决策,涉及业务范围或行业准入的,报相关监管部门批准。
2008年2月,由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中强调:具备条件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加快向有业务特色、运作规范的商业性金融企业转型。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编印出版物管理规定》的通知-银办发[2006]96号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编印出版物管理规定》的通知正文:----------------------------------------------------------------------------------------------------------------------------------------------------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编印出版物管理规定》的通知银办发[2006]96号各司局、党委各部门:为了规范总行各司局(部门)出版物的编印工作,合理使用预算资金印制出版物,人民银行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编印出版物管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编印出版物管理规定2006年4月24日附件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编印出版物管理规定一、目的为规范总行各司局(部门)出版物的编印工作,满足各司局(部门)履行职责和开展业务对编印出版物的合理需要,控制出版物预算支出,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各司局(部门)使用预算资金编印的各类出版物。
三、出版物的类别本规定所称出版物,主要包括以下类别:(一)以人民银行名义发行的报告和公告类刊物。
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文告》、《中国人民银行年报》、《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及其增刊(含《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含《区域金融稳定报告》)、《中国金融服务报告》和《中国人民银行优秀研究报告、论文集》等(《中国金融市场报告》由上海总部负责编印)。
其中,《中国金融服务报告》包括除上述报告外需向社会公开的人民银行各类业务,如反洗钱、支付结算、征信等内容。
《中国金融服务报告》(按季度出版)由办公厅、研究局负责牵头编印。
(二)对外宣传类资料。
包括金融知识宣传资料、人民银行业务(支付清算、征信管理、反假人民币、反洗钱、新版人民币发行等)宣传资料等,由相关司局负责编印。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名单、内容摘要与目录(1)[1]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组 长:刘士余成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 煜 刘争鸣 孙 平 张 涛 张晓慧 张健华 李 波 陈 志 邵伏军 欧阳卫民 周学东 胡学好 宣昌能 黄红元 龚明华 盛松成 谢 多 熊志国‘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指导小组李 勇 王兆星 庄心一 杨明生‘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编写组总 纂:宣昌能 孙 平统 稿:杨 柳执 笔:第一章:李 斌 纪 敏 马凌霄 张 赶钟子明 席 钰 第二章:郭大勇 欧阳昌民 赵 民 王 楠熊莲花 洪 波 姚 斌 闫丽娟李 超 赵冰喆 第三章:孟 辉 李敏波 杨金成 第四章:李 妍 王少群 陈 敏 第五章:王丽明 杜海均 朱吟琰 汤莹玮刘延明 宋玮玮 第六章:刘 珂 陈 浩 翟 春 第七章:邓志坚 李文勇 孙 毅 占 硕师永彦 董建斌 第八章:杨 柳 张甜甜 王 淯 汪 洋贾彦东 专题一:陶 玲 谢 丹 钱谱丰 陈团廷 专题二:赵冰喆 附录一:赵 民其他参与写作人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明星 王 聪 王素珍 王新东 邓启峰刘贝贝 许康玮 李 朋 陈建新 林文顺季 军 周正清 胡 平 夏江山 梁勤星葛康泽 温茹春制,着力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潜在风险,全面提升银行业综合实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㊂证券期货业健康发展,证券经营机构稳健运营,股票市场规模稳步扩大,融资功能显著增强㊂股指期货顺利推出,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启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期货市场功能不断完善㊂合规监管得到强化,市场主体规范发展,防范和打击内幕交易初见成效㊂但随着新业务㊁新产品的推出和发展,应关注创业板高估值㊁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相对单一及私募基金的潜在风险等问题㊂下一阶段,要继续推进市场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监管,强化投资者保护,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创新,促进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㊂保险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资产规模继续扩大,保费收入大幅增长,经营体系更加健全,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监管进一步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㊂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整体充足,保险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㊂但保险业资金运用收益率下降,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渠道仍较狭窄,产品结构不均衡有所加剧,银保渠道有待继续改善㊂下一阶段,要抓住保险业快速发展机遇期,推动业务结构调整和产品创新,加快建立巨灾保险体系,建立多渠道资本补充机制,强化偿付能力监管,提高资金运用水平,防范投资风险,规范市场秩序,更好地发挥经济补偿和社会风险管理功能㊂金融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了改善融资结构和完善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㊂货币市场保持活跃,市场利率明显上升㊂债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债券成交量大幅增加,债券价格呈总体上行趋势㊂票据市场快速增长,外汇市场波动较大,黄金市场量价大幅攀升㊂融资结构多元化发展,政府融资市场化程度提高㊂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银行间实时收益率曲线正式发布,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管理得到加强,信用缓释工具试点顺利推出,银行间贷款转让市场和黄金市场进一步规范㊂政府㊁企业㊁住户财务状况表明,政府债务水平总体良好,财政赤字和国债占GDP的比重较低㊂企业部门生产经营状况持续好转,盈利能力大幅提高,偿债能力稳步提升,流动性状况有所改善㊂住户部门金融资产和负债规模增长较快,负债占GDP的比重有所增加㊂但政府部门隐性负债问题和部分企业面临的融资压力值得关注,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仍需改善,住户部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有待提高㊂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㊂支付体系不断完善,非现金支付工具创新发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不断加强,农村支付环境取得新进展;金融业法律法规不断建立健全,金融运行的法律基础进一步强化;新会计准则全面实施,会计标准国际趋同取得重要进展;信用环境不断改善,征信系统作用日益显著,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国家洗钱风险评估首次开展,反洗钱监管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推向深入㊂下一阶段,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支付结算制度,完善金融法律体系,加快会计标准建设,优化社会信用环境,提高反洗钱力度和成效㊂探索建立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
中国金融稳定性的测度_惠康
这仅限于各个层次的指标描述, 而 并没有进行金融稳定性的 全面测度。除此之外, 国内部分学 者认为银行稳定是金融稳 定的核心, 从而选择了银行稳定性 指数作为金融稳定性的代 理变量来对 其进 行测 度。王明 华、黎志 成 ( 2005) 以银 行稳 定的宏观成本控制作为 理论依 据构建 了金融稳 定性 的评价 指标体系, 它由包含 22个基 础指标 的宏观 经济 指标 和包含 27个基础指标的金 融机 构内部 指标 所构 成, 但并 没有 针对 具体研究对象计算相关结果, 而且 这一指数中所涉及的基础 指标评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各指 标的权重结构也过多依赖 于人的主观认识。万晓莉 ( 2008 )考 虑到中国 银行系 统在整 个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 以银行 稳健性 指数作为 金融 稳定的 代理变量 对中国 1987~ 2006年 的金融稳 定性进 行测度, 指 标集由中央银 行对 金融 机构 的信 贷、存款 占货 币 总量 的比 例、贷款与存款的比 率、对 私人部 门的真 实债权 增长 率和银 行机构真实外债的 增长 率五 个指 标构 成, 他以 中国 1987 ~ 2006年间的季度数据为样本采用因 子分析方 法来考 察金融 稳定性的时序变化。
一、相关文献回顾
金融稳定性的内涵是一切对金融稳定研究的起点, 它决 定了这一问题的研究视 角、研究范围 以及研 究内 容, 也构成 了金融稳定性测度的 基础。现有 研究文 献对于 金融 稳定性 内涵的理解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 早期的研究视角只考虑 金融体系基本要素的正常运行和关键功能的正常发挥, 而近 年来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则从更 广义的 角度入手 赋予 了金融 稳定性非常丰富的内 涵。狭义的 金融稳 定性主 要是 指构成 金融体系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 A ndrew Crockett, 1997; W im Du isenberg, 2001)。广 义的 金融 稳 定性 认为 金融稳定性不只应当具有基本要素稳定运行的特征, 它的内 涵还应该体现在其 他方面。 在 N outW e llink( 2002)看来, 一 个稳定的金融体系还应 该能有 效地分 配资源和 承受 各种冲
《中国金融》目录.doc
《中国金融》目录2006年1期[特稿]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保险业新局面——在保险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黄菊科学规划保险业发展蓝图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吴定富[聚焦“十一五”规划]展望“十一五”实施新战略——访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林铁钢“十一五”产业发展导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赵国鸿[专题报道]加强区域合作共谋协调发展——“渤海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研讨会”综述推动渤海地区金融合作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访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行长郭庆平[专家论坛]稳态增长成为基调——2006年中国经济运行展望……赵晓国际货币体系失衡下的中国汇率政策……夏斌陈道富[专题]我国信用担保业发展态势与展望……刘新来加强信用担保立法促进信用担保业健康发展……甘功仁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访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主任叶小杭……延红梅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运作情况调查……高宏业国外信用担保比较研究……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调查研究]云南省农村现状及问题调查……杨小平商业银行授权授信管理制度的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史可山[银行业监管证券保险]新一轮经济周期中银行业面临的风险:集团企业贷款过度集中……阎庆民创新银行监管观促进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邓瑞林《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杨小苹监管资本要求对金融工具会计政策的影响——美国银行业实施SFAS115的启示我国商业银行发行高二级次级债的可行性分析……薛楠法制变革与金融创新——兼评《证券法》、《公司法》修改实施后的金融创新法制环境……蔡奕《证券法》的修改与上市公司收购制度的完善……李命志共担保险大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访部分保险监管局局长……孙芙蓉张艳花[基层声音]反洗钱中可疑支付交易的识别……薛庆宏杨秀萍农村信用社应“挖掘”农村产业化市场……杜永富盛作安农村信用社贷款换据现象应引起关注……梁荣财[全球嘹望]2005年国际金融市场回顾……高海红2006年2期[特稿]我国票据业务发展概况及展望……苏宁中国寿险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00—2003)编制成功……魏迎宁[经济观察]产能过剩的后果与应对措施——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王建……赵雪芳[专题]资产证券化:一种新型融资制度安排——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沈炳熙……陈翎资产证券化:银行监管者的视角……黄毅我国资产支持证券的特征及其发展建议……宗军吴方伟资产证券化的国际实践和中国的发展选择……吴显亭马贱阳合并重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新途径……杨家才传承徽商文化打造现代城市零售商业银行——访徽商银行董事长戴荷娣……张林实现城市商业银行跨地区经营——访上海银行行长陈辛……延红梅两极化与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路径的差异性……曾刚[观察思考]实现经济金融良性互动的思考……孙工声保险风险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杨明亮戴娟[银行业监管证券保险]信用衍生产品及其监管……易华我国金融控股集团关联交易的监管对策分析……王蕾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状况和政策建议……王国刚尹中立我国企业境内外IPO路径选择分析……刘岩英国车险承保的启示……王凯美国加州汽车事故索赔成本分析及其启示……李虹[全球嘹望]银行业危机处理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吴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外债管理上的新变化……杨柳勇何卫江[调查研究]银行业支持县域企业的难点及对策……刘南园统筹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完善农村信贷资金回流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课题组[基层声音]农村信用社机制再造中的问题和适法选择……刘辉对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的几点思考……岳高社推动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几点思考……孙烨季小杰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五个误区……朱思爽钟红涛2006年3期[特稿]积极发挥董事会的核心作用努力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水平……王明权. 企业文化是生产力……唐运祥[专题]创新、发展、规范、协调共同开创银行间债券市场新局面……刘士余迎接债券市场发展的春天——2006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座谈会侧记.创新是债券市场发展的生命力——访清华大学金融学教授宋逢明2005年我国债券市场的创新与发展……霍颖励牛少锋长风破浪会有时——2005年我国债券市场评述……殷剑峰加大农发行信贷支农力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孟献斌2006年我国财税政策走向——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2005年房地产业热点解读……汪丽娜殷剑峰当前金融运行有关问题分析——访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蒋万进2005年金融市场运行分析……张文红高一波2005年第四季度金融统计数据[银行证券保险]商业银行战略转移中的品牌建设及其路径选择……赵保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在商业银行应用中的原则和策略……石峰刘翠侠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市场格局与规则重建……刘钊对我国证券公司现状和发展的思考……南凤兰商业银行的保险资源及价值实现……祁泽瑞银行保险是保险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尧金仁银保合作风险谈……高涛[全球嘹望]2005年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回顾与2006年展望……益言在调整中保持稳定——世界主要国家利率政策和汇率走势分析……王宇[调查研究]欠发达地区农村资金流向调查……古晓彤何进胥静工商业汇票事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绍兴嘶票据市场调查分析……项海清[基层声音]适应资本约束必须首先做好自我约束……徐金麟关于加强农村信用社资本监管的思考……蒋春晖邮政储蓄老转存款分期转出政策的影响……卢义良2006年4期[特稿]巩固扩大股权分置改革成果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黄菊.支持对外经济合作建设和谐世界……李若谷[专题]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银行业监管全局——访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数据解读中国银行业监管的重要进展……中国银监会统计部.推进监管法律实施提高依法监管水平……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成就与风险防范……中国银监会银行监管三部徐冠华部长谈发展现代服务业……赵雪芳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林跃勤正确认识当前的“存差”问题……张晓慧县域金融生态现状分析——来自安徽、江西、河南、江苏、浙江、山东六省的调查报告…谢庆健金融支持与县域经济发展——来自湖北潜江基层金融机构的声音洪湖案例:农户大额贷款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荆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仙桃市县域经济发展与金融服务的调查……陈卫华加快金融体系创新支持县域经济发按照……牟霜设备利用率不断提升企业家信心创历史新高——2005年企业景气调查综合分析……安荔鹿亚新[证券保险]加强投资者利益保护推动证券公司规范发展……苏虎强从郑百文虚假陈述赔偿案看我国证券市场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王文创实现上海保险业又快又好发展……孙国栋美国的商业财产保险可供借鉴的经验……许瑾良[全球嘹望]重构银行监管体系:美国的经验……陈琼日本统一金融监管:教训及启示……王卉何德旭[法制]《公司法》修改的十大亮点……李金泽刘楠金融债权的民法保护……朱岩[金融史话]中国近代史上的金融政策……马洪范2006年5期[特稿]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完善监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支持……唐双宁.[专访]“华盛顿专访”与金融改革——访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约翰﹒威廉姆森……林铁钢[专题]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途径及其策略……人民币国际化研究课题组国际化战略中的人民币区域化……曹红辉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蒋万进阮毽弘张文红稳步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梅新育大力发展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刘新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结构性失衡——访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胡同捷一种模式两种结局——四川省稻城县、巴塘县UNDP小额信贷项目调查……中国人民银行甘孜州中心支行课题组对贵州省和甘肃省定西地区农户小额信贷的调查……宋小梅山西省临县湍水头镇民办扶贫基金会小额农贷的实践与思考……晋并吕规范小额信贷组织发展的几点思考……陈中2005年货币政策操作回顾及展望……彭兴韵曾刚[银行证券保险]对商业银行加快中间业务发展的思考……孙广通孙宗印近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规范建设……高民监管资本套利动因及对银行的影响分析——兼论对我国银行业资本监管和管理的启示……徐宝林刘百花资本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的建立……祁斌东亚资本市场在经济起飞时期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魏巍甘茂智寿险营销增员难现象透视……欧伟杨济时从行为金融的视角看保险营销的技巧……贺瑛华蓉晖[全球嘹望]弗里德曼的货币框架:一些教训……本·伯南克美国货币政策走进伯南克时代……包明友[观察思考]国际资本流动态势分析:国际与中国……杨海珍李常娥杨晓光行为金融理论与投资者行为个性化趋势……张颖[基层声音]商业银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思考……章莳安商业银行应加强信贷文化建设……彭力芮军李念斌改善上存资金利率的生成机制……段旭东金融支持县域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王飞制约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四个因素……罗玉来魏饶兵2006年6期[专访]金融巨匠学界宗师——记创建中国金融学科体系的开拓者黄达[专题]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自主创新国家战略……张育军加快制度调整推进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张承惠产权市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熊焰美国资本市场分层状况及对我国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启示……王丽李向科美国、新加坡和香港地区银行业监管机构内部治理的经验与借鉴……胡怀邦GDP数据修订对我国部分经济指标的影响……伞峰国债余额管理国库现金运作及货币政策协调……马洪范国债余额管理制度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徐寒飞方增平[观察思考]对山西民间票据融资状况的研究与思考……毛金明市场视角下的民间融资:客观存在与规范发展……周忠明从券商危机看证券公司内部稽核的困境……莫志艳[银行外汇]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及其防控……魏国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周玮加强商业银行法人客户授信风险预警体系建设……王廷科返程投资及其监管探析……冯雁秋虚假外商投资的成因及危害——来自江苏省南通市的调查报告……周杨强权衡资本账户开放的收益与成本……高洁[全球嘹望]培育市场教育客户促进发展——访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风险管理与战略发展部主任莱顿·尼尔森先生……孙芙蓉[法制]政策性金融立法的国际比较与借鉴……白钦先谭庆华有关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立法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邱海洋[调查研究]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现状及其相关问题的思考……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课题组推广和改进支付工具使用促进商业银行信用健康发展——关于山东省企业间资金拖欠和违约支付的调研……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基层声音]提高地方性金融机构监管工作的有效性……罗英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架起社农“双赢”的桥梁……李金民关注农村信用社票据置换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马清光商业银行授权授信政策亟待改进……赵敏2006年7期[两会专题]农村金融是建设新农村的命脉——访全国政协常委马永伟……孙芙蓉.两会热点聚焦……孙芙蓉胡同捷共绘蓝图谋划发展——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金融界代表、委员访谈录[外汇管理商业银行]当前银行机构外汇风险管理的十大问题……黄毅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外汇管理思考……王景武从数字看信贷市场环境变迁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陈顺殷积极探索城市中小银行小企业贷款运作新机制……王晓春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陆桂娟[观察思考]关于建立反洗钱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查全亚汇率利率的相互作用和利率政策的内外协调……刘志明发展我国债券信用评级市场的思考……许军李新[调查研究]小额贷款到户试点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以江西省安远县建立“奖补资金”推进小额贷款到户试点工作为例……郑发生金融服务功能缺失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对广安市国有商业银行县级支行的典型调查……邹建平[基层声音]改进中朝边贸人民币跨境流通管理方式……刘建华许艳杰解决农村信用社富余资金问题的现实选择……韩晓波邮政储蓄分账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马英娟[全球嘹望]美国个人信用评分系统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姜琳美国股指期货市场发展特点及其借鉴意义……尚朝2006年8期[特稿]把握新形势增强保险监管能力……吴定富.进一步放松金融管制给市场更多融资自主权……吴晓灵开弓没有回头箭——广东省的股权分置改革与资本市场发展……宋海[专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访北京市委副书记强卫……胡同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个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谢扬访谈……赵雪芳新农村建设:谱写财政支农新篇章……王向阳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制约与出路……吕栋欠发达农业县建设新农村的“五难”与“五盼”……高安堂马保国[专家论坛]走出资金相对过剩的经济困境……王国刚[专题]证券信用交易:资本市场一项基础性制度建设……刘钊我国证券融资融券的实现路径……陈建瑜证券信用交易中的风险控制……左小蕾完善我国证券信用保证金体系的政策建议……孙曙伟黄宗福商业银行要全力防范融资融券“开闸”后的风险……宋效军[观察思考]反外贸失蘅的金融政策……刘仁伍稳步推进和完善我国财税关库行横向联网建设……苏东海养老金投资与金融市场发展……董利姚勇[视点]降低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周江关注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法律风险……郭平[商业银行保险]银行需要管理国际业务中的国家风险……李福胜人民币理财业务与我国利率市场化……林榕辉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保险业……孙芙蓉张艳花[调查研究]辽宁省“增值税转型”政策的实施情况和政策调查……王希军刘田军农村基础设使建设亟需金融支持……中国人民银行常德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基层声音]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中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王文礼经济欠发达地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冯爱林殷成国基层征信管理工作有待加强……陈龙张广武“冒名贷款”凸显农户贷款管理弊端……陈亚楠[全球嘹望]英国银行不良贷款处理方式……唐奕韩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经验……李国重2006年9期[特稿]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和机制是股份制改造的中心内容……郭树清. [专题]以人为本构件和谐社会安全至上保证交通畅通——解读《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杨华柏《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中的强制性之解读与思辨……柳本醒高涛责任强制险实施:各方面准备好了吗?……孙芙蓉张艳花美国强制车险制度设计与运作的几点启示……华蓉晖美国强制车险诈骗与反诈骗的博弈……容蓉[专家论坛]2006年后三个季度的货币政策取向……夏斌陈道富再均衡:可持续发展之道——访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孙芙蓉[聚焦“十一五”规划]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何德旭[观察思考]整体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刘贵生从世界强国崛起看金融改革对经济的引领作用……姜海川开放贷款二级市场的探讨……朱毅峰[运行分析]2006年第一季度金融运行分析……任统2006年第一季度金融市场分析……高一波2006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商业银行]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赫国胜徐明威我国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中的几个问题……仇高擎[调查研究]对新疆小额农贷推行多样性的调查……刘伟建用“小”额担保贷款造就社会“大”稳定——对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江西模式”的调查……刘能华韩健胡戎[基层声音]“抽血”容易回流难——对资金回流农村的难点分析……张华强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万志祥能否发行“农民国债”……秦永森[全球撂望]全面发展中的中印关系和经贸合作……周刚绿色革命推动下的印度农业……孙培钧艰难跋涉的印度工业化之路……华碧云印度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赵建军中国与印度经济增长比较……吴延瑞2006年10期[特稿特别报道]积极推进中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发展……周小川探索政策性银行改革与转型之路——政策性银行改革与转型国际研讨会综述[专题]在稳定中推进银行业的改革与开放——访俄罗斯银行副行长维﹒尼﹒梅尔尼科夫……林铁钢俄罗斯银行体系改革成效及其启示……谭蓉娟李新.中俄经贸合作现状及其发展前景……李建民中俄本币结算模式亟待改善……周逢民[专题]健全和完善我国商业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访交通银行行长张建国……延红梅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的建立有完善……史建平李德峰员工持股计划:应重视的产权制度与激励制度……郭世坤平衡计分卡:从绩效管理到战略管理的应用……孙兰生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估与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邹志明[经济观察]完善我国商品房预售制度……程建胜[金融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监管格局下中国理财市场探析——访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胡同捷从委托理财的收益来源看金融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杨如彦梁超关注银团贷款市场的发展……延红梅国际银团贷款市场发展及其借鉴……王汀汀摸清底数找准切入点完善上市公司治理与监管……杨华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有关问题的思考——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为例……韩康切实解决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问题……楚天舒降低上市公司实际所得税与中国资本市场税收体系的完善……李筱强刘岩驶向“蓝海”——华泰保险的经营之路……孙芙蓉人寿保险费率管理……丁昶商敬国[调查研究]加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程民生对淮安市楚州区农村民间融资情况的调查……牛庆煌[基层声音金融视角下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增收问题……彭岚对新农村建设中扶贫信贷政策效应的探讨……赖跃华倪东李军农村信用社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策略选择……徐新[全球嘹望]风险投资运行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王卫东2006年11期[专题]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吴晓灵深化改革完善体系形成有效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合力——访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唐双宁……林铁钢推动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有效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朱英刚实施农业银行业务经营战略转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周清玉[特别报道]中国金融出版社建50周年[经济观察]采取结构性微调措施改善宏观调控——陈东琪谈近期经济形势与“二次调控”思路……赵雪芳[专题]促进我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协调发展……邹林循序渐进地解决进出口增长不平衡问题……李健关于我国外汇储备问题的几点思考……文亮进一步拓宽国家外汇储备的用途……赵文广[金融视点保险]正视新会计准则对银行经营和银行监管的挑战……杨树润新会计准则体系与中国银行业的对策……夏博辉国际会计准则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肖丹郭武平我国银行业监管模式及会计政策变迁……王吴庆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历史演进及最新发展……王建新积极发展农村人身保险——访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孙芙蓉张艳花中国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郭左践构建多层次农业再保险保障体系……刘京生培育农村保险消费群体发展壮大农村保险市场……管公明相互保险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现实意义……刘越以商业保险为平台建立新型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姜华[调查研究]邮政储蓄分账核算的现状与问题——来自福建省的调查报告……中国银监会福建监管局课题组农村信用社集体贷款沉淀现状与清收措施建议——以黑龙江省鹤岗市为例……石景玉[基层声音人民银行实施行政强制执行模式选择……王江锋推行借款人身险发放农贷亟待规范……罗宏[全球嘹望]后转型时期的中东欧银行业……李石凯中东欧政府在银行改革中的作用……刘锡良凌秀丽2006年12期[特稿]全面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市场风险管控能力……刘明康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的调整……王梦奎中国的金融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李若谷[专题]稳步开展综合化经营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实力——访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旋生……林铁钢努力构建股份制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平台……陈小宪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法律风险控制……张炜中国商业银行制度综合化的动因及模式选择……韩冰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和监管问题探析……崔明峰金融综合化经营与监管法律制度安排……杨勇王柏林[专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金融缺失与破解……王进诚建立发展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李明昌[经济运行]2006年前4个月贷款投向分析……才宏远王新华冯仲坡密切关注中长期贷款行业投向……王新华刘在榕廖毅[专家论坛]国际反洗钱立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欧阳为民[专题]扩大消费任重道远——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因素分析与宏观政策取向……严先溥当前消费环境分析及扩大消费的路径选择……祁京梅构建有利于扩大消费的宏观政策组合……苑德军俄罗斯打造消费型经济的经验及启示……林跃勤[专题]稳步推进证券公司综合治理——访中国证监会机构监管部负责人……刘钊杨新英完善我国证券公司董事会制度……中国证券业协会监事会课题组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与借鉴……赵宏栋李志斌推进证券公司振兴发展的十点政策建议……汪异明陈峥嵘[调查研究]当前票据业务的发展与调控——对湖南票据市场的调查……缪曼聪引入动产抵押制度的可能性调查与思考……殷成因潘新[基层声音对修正完善贷存比的相关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吉安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导读:本文是关于存款保险制度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篇一:中国存款保险制度】2014年11月30日,中国发布《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预计于2015年1月份推出该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
主要特征关系的有偿性和互助性时期的有限性结果的损益性机构的垄断性优点明确银行倒闭时的赔付额度,稳定存款人的信心;同时革新传统观念,提高公众风险意识建立专业化机构,以明确的方式迅速、有效地处置有问题银行,节约处置成本;增强银行体系的市场约束,有利于加强中央银行的监管力度,减轻中央银行的负担国际上通行的理论是把存款保险分为显性存款保险和隐性存款保险两种。
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对存款保险的要素机构设置以及有问题机构的处置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
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则多见于发展中国家或者国有银行占主导的银行体系中,指国家没有对存款保险做出制度安排,但在银行倒闭时,政府会采取某种形式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因而形成了公众对存款保护的预期。
至2011年底,全球已有111个国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已经实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的三种组织形式:由政府出面建立,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由政府与银行界共同建立,如日本、比利时、荷兰;在政府支持下由银行同业联合建立,如德国。
已经实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存款保险的方式有:强制保险,如英国、日本及加拿大;自愿保险,如法国和德国;强制与自愿相结合保险,如美国。
目前中国尚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但实际上存在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即以国家和政府的信用对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商业行为进行担保。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金融稳定重大事项报告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金融稳定重大事项报告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范和化解证券期货市场金融风险,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促进辖区证券期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法规,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中国证监会山东监管局关于加强证券期货监管合作共同维护金融稳定备忘录》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山东省辖内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含独立法人、分公司或营业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重大事项是指可能对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自身经营发展、区域金融稳定或全国金融稳定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或事件。
第四条证券期货经营机构重大事项报告实行分级管辖和属地管辖相结合,以属地管辖为主的原则。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向其所在地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分行营业管理部)报告重大事项,由所在地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分行营业管理部)汇总后向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报告。
第五条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向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及其分支机构报告重大事项,应遵循及时、全面和准确的原则。
第二章报告内容第六条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发生以下重大事项之一的,应当于事项发生或知晓发生之时起8小时内向所在地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分行营业管理部)报告,由所在地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分行营业管理部)汇总后及时向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报送,并按照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及其分支机构要求做好后续报告工作:(一)发生影响业务系统正常运行的事件。
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由于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害、聚众围攻、人为破坏、技术故障等导致业务中断或业务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超过2个小时的。
报送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原因、采取的应急措施及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影响或损失等。
(二)发生被抢劫、盗窃、诈骗等恶性案件,或出卖、泄漏、丟失重要空白凭证或涉密资料,可能影响分公司或,菅业部正常经营或可能造成损失的。
第七条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发生以下重大事项之一的,应当于事项发生或知晓发生之时起24小时内向所在地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分行营业管理部)报告,由所在地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分行营业管理部)汇总后及时向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报送,并按照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及其分支机构要求做好后续报告工作:(一)发生高级管理人员涉及刑事案件、失踪等非正常事件。
央行金融稳定报告
央行金融稳定报告尊敬的领导、各位业务部门:根据央行的要求,我们制作了本季度的金融稳定报告,以反映我行在本季度内的金融风险情况,以及当前市场的趋势和问题。
以下为报告内容: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在本季度,国内经济环境呈现出了一定的波动。
国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增速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地缘政治风险有所加剧。
国内政策层面上,刺激经济增长的力度有所加大,但是各方面的调控政策也相较于前几个季度显得更为严格。
二、金融市场回顾在本季度,股市和债市表现出现了反向,债市上行,股市下滑。
股市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波动,持续性没有持久性。
债市的表现相对稳定,但债券需求减少,债市的流动性也出现了一定的压力。
三、金融风险状况1.信用风险本季度,企业债、地方政府债等信用风险上升,部分信用风险事件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稳定。
不过,我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此进行风险管控。
目前,我行所持有债券及信贷资产风险总体可控。
2.流动性风险资产交易领域内的流动性风险尤其值得关注。
目前市场流动性有所紧张,加之市场风险情绪的波动,可能进一步凸显这一风险。
我行会通过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不断提高自身风险防范能力,以保证金融市场稳定。
3.利率风险指的是流动性紧张时债券市场含债券价值回收弹性的下降。
目前我行的有效资本充足率较为充裕,部分利率上浮的资产减值的风险可控。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我们将会持续进行对于风险控制的判断,并不断优化预防、融资、风控、服务等机制,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政策制度。
在全力确保企业经济、金融稳定的同时,合规、经济运营和自身风控的平衡也是我们的重点。
以上就是本季度央行金融稳定报告的全部内容,如有疑问或需要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是由中国央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相关部门联合发布的一份综合性报告,旨在分析和评估中国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该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中国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经济增长的趋势,以及可能对金融系统稳定产生影响的因素。
2. 金融机构稳定性分析:评估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包括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等指标。
3. 金融市场稳定性分析:分析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价格波动、市场结构等因素对金融系统稳定的影响,重点关注债券市场、股市、外汇市场等。
4. 金融产品稳定性分析:评估金融产品(如结构性产品、理财产品等)的风险特征,重点关注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产品和业务。
5. 金融监管政策评估:审视现行金融监管政策的有效性,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推动金融监管的完善。
6. 风险警示与应对措施:根据金融系统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出相应的警示和应对措施,以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对于政府、金融机构、投资者和研究机构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促进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IMF全球金融稳定报告
IMF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北京时间10月5日晚,据新浪财经报道,IMF的《全球金融稳定》称,中国政府最近的改革促进了更平衡的增长,同时让市场力量发挥更大的作用,和金融体系的抵御能力因此获得提高。
尽管如此,需采取降低杠杆率和改善监管框架的综合措施,迅速解决中国企业的高债务问题以及金融部门不断增大的其他脆弱性因素。
中国当局正积极致力于提高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弹性。
但更多的是需要遏制过度信贷增长,降低信贷产品的不透明度,并确保健全的银行间融资构造。
这些改革需要同时进展,以加强中国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国有企业。
短期风险虽然降低,但中期风险正在积聚。
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使得金融市场可能将长期处于低通胀、低利率的环境,货币政策正常化将进一步延后。
许多国家的政治局势不安定。
收入增长停滞和不平等问题加剧让民粹化、内向型政策趁机抬头。
这些背景增大了解决遗留问题的难度,让经济和市场更容易受到冲击的影响,经济和金融开展逐渐陷入停滞的风险增大。
在此环境下,金融机构困难地维持资产负债表的安康,这又会进一步弱化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
同时,近40%的兴旺经济体政府出现了债券负收益,这是前所未有的。
新兴市场在努力适应全球经济增长率下降、商品价格走低及全球贸易减少的环境。
目前有利的外部环境——低利率,以及全球资金纷纷寻找投资时机,为过度负债企业重组其资产负债表提供了时机。
许多新兴市场的企业杠杆水平可能马上会触顶下降,因为在商品价格下跌和需求放缓之后,公司纷纷大幅削减投资。
中国的信贷持续快速增长,影子银行产品的扩张给金融稳定带来新的风险。
金融体系在迅速开展的同时,其杠杆率和相互关联性也日益提高,各式各样的创新投资工具和产品又进一步增大了体系的复杂性。
正如4月的报告中所讨论的,在险企业债务居高不下,非贷款信用敞口带来的潜在风险又加剧了这些挑战。
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帮助虚弱的企业资产负债表顺利去杠杆。
公司债[0.02%]务约11%(4000多亿美元)由那些归还能力弱的公司承担。
2023年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题库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题库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商业银行下列金融创新行为中,符合客户利益保护原则的是()。
A.损害客户利益不会损害银行自身的利益B.在业务创新过程中,银行要识别并妥善处理金融创新引发的各类利益冲突,公平地处理银行与客户之间、银行与第三方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利益冲突C.银行开展创新业务时,不必严格区分银行资产和客户资产D.不得通过低价倾销排挤竞争对手【答案】 B2、以下选项中关于贷款业务流程中合同签订说法错误的是()。
A.合同签订强调协议承诺原则B.借款合同应明确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C.借款合同应包括金额,期限,利率等要素和有关细节D.对于保证担保贷款,银行还需签订抵质押担保合同【答案】 D3、下列关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办理结算业务B.按有关规定开办各类代理业务C.可以该社资产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担保D.不得向非社员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及办理其他金融业务【答案】 C4、下列关于质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是不动产质押、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B.只能是权利质押C.只能是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D.只能是不动产质押【答案】 C5、银监会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审查核准属于监管措施中的( )。
A.信息披露监管B.非现场监管C.监管谈话D.市场准人【答案】 D6、简易程序为可以当面处罚的程序,主要适用于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______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______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
()A.50;500B.50;1000C.100;500D.100;1000【答案】 B7、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募集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 )。
A.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资本总额B.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C.股东认购总额D.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发起人的货币出资额【答案】 B8、符合银行业从业人员操守“岗位职责”条款的是(?)。
央行金融稳定报告指出当前需关注九大金融风险
发 展 , 宏 观 调 控 进 一 步 加 强 和 改 善 ;人 民 币 汇 率 形 成 机 制 改 革 稳 步 实施 ,汇 率 弹 性 逐 步 增 强 ;外 汇 储 备 继 续 快 速 增 长 ,应 对 外 部 冲击 的 能 力 不 断 增 强 ;财 政 收 入 、企 业 利 润 和 居 民收 入 大 幅 提 高 ,财 政 、 企 业 、 居 民的 偿 债能 力 不断 增 强 ;金 融 机 构 改 革 继 续 深 化 ,公 司 治 理 进
点 区 域 的 银 行 机 构 电 子 地 图 、 网 点
Hale Waihona Puke 北 京 银 行相 关 负责人 介 绍 , 确 为
该 改 进 资 产 市 场 运 行 机 制 ,防 范 资 产 保 此 项 工作 万无 一 失 , 行 制 定了详 价 格 大 幅波 动 的 风 险 ;大 力发 展 债 券 市 场 ,切 实 改 善 融 资 结 构 ;加 快 推 进 金 融 改革 和 创 新 ,增 强 金 融 机
资 风 险教 育 ,增 强 投 资 者 自我 保 护 能 力 ;加 强 金 融监 管 协 调 ,建 立 健
业务手册 ,告知并指导客 户到就近 全金 融安 全 网。
的银 行 网 点 办 理 业 务 或 解 决 问题 。 对 客 户 的升 级 诉 求 和 二 次 投 诉 ,由 报 告指 出 ,2 7 00 年
的统一 受理平 台 。
这 一 平 台 实 现 了 在 北 京 奥 运 会 期 间 , 银 行 业 务 咨 询 和 服 务 投 诉 的 “ 中受 理 、分 转 处 理 , 处 集 谁 理 、谁 答 复 ”。对业 务 咨 询 和 一 般 投 诉 ,由 “ 2 4 ”坐 席 告 知 客 户 相 关 13 5 银 行 的客 服 热 线 , 由该 行 客 服 予 以 解 答 ,或 由 “ 2 4 ” 坐 席 根 据 重 13 5
金融稳定报告
金融稳定报告
目录
1. 金融稳定报告的重要性
1.1 金融稳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1.1 经济增长与金融市场波动的关系
1.1.2 金融体系对国家经济的支持作用
1.2 金融稳定报告对政府决策的指导作用
2. 金融稳定报告的内容和来源
2.1 金融市场监管机构的监测数据
2.1.1 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2.1.2 金融机构偿付能力及资产负债结构 2.2 国际组织发布的金融稳定报告
2.2.1 IMF和世界银行的金融稳定评估
2.2.2 G20等多边机构的金融风险评估
3. 金融稳定报告对市场参与者的影响
3.1 投资者对金融稳定报告的关注度
3.1.1 股市和债市对金融稳定报告的反应 3.1.2 金融市场主体的风险意识与预防措施 3.2 金融机构对金融稳定报告的应对措施
3.2.1 银行和证券公司的资产配置调整
3.2.2 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改进
4. 金融稳定报告对普通投资者的启示
4.1 如何理解金融稳定报告的内容
4.1.1 宏观经济指标和金融市场数据的解读 4.1.2 潜在风险和机会的分析
4.2 如何应对金融市场波动
4.2.1 分散投资风险
4.2.2 长期价值投资的重要性。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银行风险评级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银行风险评级引言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其稳定性对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银行业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然而,与此同时,银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
本报告将对我国银行业的风险评级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金融稳定的维护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银行业风险评级概述1. 评级方法银行业风险评级主要采用宏观经济、行业、企业三个层面的指标,通过构建综合风险评价体系,对银行业的稳定性进行评估。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宏观经济指标:包括GDP增速、通货膨胀率、失业率、财政收入等,反映宏观经济的整体状况。
(2)行业指标:包括银行业资产增速、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等,反映银行业的经营状况。
(3)企业指标:包括企业杠杆率、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反映企业信用状况。
2. 评级结果根据评级结果,我们将银行业分为四个等级:低风险、较低风险、较高风险和高风险。
具体分布如下:(1)低风险:银行业整体稳定,风险可控,各项指标良好。
(2)较低风险:银行业基本稳定,部分指标存在一定风险,但整体可控。
(3)较高风险:银行业存在一定风险,部分指标恶化,需要关注和防范。
(4)高风险:银行业风险较大,指标严重恶化,可能引发金融风波。
二、银行业风险分析1. 宏观经济风险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面临下行压力。
在此背景下,银行业面临着宏观经济风险。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信用风险增加。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偿债能力减弱,从而增加了银行的不良贷款风险。
(2)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率呈上升趋势,货币实际购买力下降,对银行业稳定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3)财政收入减少。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政府对银行业的支持力度可能减弱,从而增加银行业风险。
2. 行业风险银行业内部存在一定的行业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银行业资产增速过快。
全球金融稳定报告
全球金融稳定报告
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每年发布的一
份报告,旨在分析和评估全球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该报告综合了IMF的全球监测、金融稳定评估以及政策建议等多个方面
的信息,为政策制定者、监管机构和各国利益相关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全球金融稳定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1. 全球金融稳定评估:对全球金融系统所面临的风险和脆弱性进行评估,包括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性、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方面的分析。
2. 金融市场发展:分析全球各类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考察其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并评估不同市场的交互关系。
3. 金融监管与监测:评估全球金融监管框架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分析各国监管政策的差异和协调情况,以及监管机构的能力和独立性等方面的问题。
4. 金融科技与创新:研究金融科技对全球金融系统的影响,分析金融科技创新的潜在风险和机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5. 地区和国家经济风险:评估全球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经济风险,包括货币政策、债务问题、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分析。
全球金融稳定报告的发布对于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相关方提供了预警和政策建议,促进了全球金融稳定的维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6)(doc 10)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6)2005年,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金融改革和风险处置取得突破性进展,金融业发展迈出重大步伐。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成效显著,农村信用社改革进展顺利,证券公司重组全面展开,股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保险业综合经营取得新进展,银行业和证券业暴露出来的风险基本得到妥善处置,规范化的金融风险处置长效机制逐步建立,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明显增强一、金融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金融风险得到妥善处置,中国金融总体稳定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方针政策为金融稳定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
中国金融改革和风险处置取得突破性进展,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中国金融总体稳定。
(一)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维护金融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平稳、活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经济总量问题得到重视,结构性矛盾得到缓解,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明显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提高。
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宏观调控能力显著增强。
宏观经济的健康平稳运行为金融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金融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金融业竞争力有所增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基本建立。
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作用,汇率弹性有所增强,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展顺利。
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简称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简称工商银行)稳步推进股份制改革。
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在完成财务重组和设立股份公司之后,继续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稳步推进战略引资和上市。
建设银行于2005年10月在香港成功上市。
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革于2005年4月正式启动,并于当年10月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正按上市银行的要求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抓紧做好上市准备工作。
中国农业银行的改革正在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总体规划加紧论证。
经过改革,改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显著提高,盈利能力和财务可持续能力明显增强,改革成效显著。
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各项扶持政策逐步落实,在化解历史包袱方面取得稳定发展。
同时,在重组中,大力推进证券公司制度建设,率先在重组类证券公司中推行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
保险业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保险公司建立了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40家中资保险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国有保险公司全面推动用人制度改革,初步建立了高管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与离任审计制度。
保险业服务“三农”、保障社会取得新成效。
保险业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参与农村医疗保险及农民养老保险,扭转了近年来农业保险萎缩的局面。
保险公司共研究开发了200多个责任保险产品,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保险业在拓宽资金运用渠道、探索综合经营方面取得了突破。
截至2005年底,保险公司直接股票投资达到158.88亿元,成为债券市场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
随着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国内一些大型保险公司利用资本市场的连接,将银保合作由松散的业务合作方式推向股权合作方式。
(三)金融风险得到妥善处置,规范化的风险处置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各部门密切协作,加快了对银行类金融机构及证券公司的风险处置和重组改革,有效化解了金融风险。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原有的财务风险得到有效化解。
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通过注资、市场化处置不良资产等财务重组,实现不良资产比例大幅下降,资本充足率达到国际标准,财务基础明显改善。
二是中小银行类机构的风险正在得到初步处置。
中国光大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的重组和改革工作有序推进,82家城市信用社平稳退出市场,农村信用社通过中央银行票据置换不良资产等方式快速提高资本充足率,经营状况明显好转。
三是证券公司积累的风险得到初步化解。
2005年,共处置了13家高危证券公司。
在处置风险的过程中,金融风险处置长效机制逐步建立。
颁布和实施了《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收购意见》和《关于个人债权收购意见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规定了个人债权收购范围和收购标准,进一步明确了风险补偿的市场化原则。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设立并开始发挥作用,保险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正在积极酝酿之中。
(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金融生态环境继续改善支付体系是金融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其安全高效运行对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005年以来,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在全国推广应用圆满完成,中国支付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并日趋完善。
支付清算系统的应急机制初步建立,并于2005年9月成功实施了大额支付系统国家处理中心与应急备份中心之间的应急切换演练,支付系统的灾难备份系统建设正在积极研究和实施,支付系统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应对能力得到提高。
其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重视,金融生态环境继续改善。
金融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公司法》和《证券法》两部重要法律得到修订,金融执法力度得到加强;会计标准建设取得新的成果,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进一步完善;征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全国联网正式运行;反洗钱法制建设稳步推进,反洗钱协调机制建设全面展开。
(五)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条款,分步骤、分阶段积极主动履行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有关承诺,全面推动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和发展。
截至2005年底,银行业有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254家,资产总额876.57亿美元,占全部银行业资产总额的1.89%。
154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在25个城市经营人民币业务,25家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了20家中资银行类金融机构。
证券业有外资参股的证券公司7家,外资参股和合资(中方控股)的基金管理公司20家,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32家。
保险业涉及外资的保险营业性机构共40家,其中中外合资23家,外商独资17家。
中外合资保险公司资产为401.8亿元,外商独资保险公司资产为266.06亿元,分别占全国保险业总资产的2.64%和1.75%。
二、维护金融稳定工作关注的重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明显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提高,这些为中国金融稳定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
但仍需要关注全球经济失衡和石油等资源价格波动、国内经济金融结构性矛盾、金融业竞争加剧以及金融创新中的潜在风险等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影响。
一是全球经济失衡和石油等资源价格波动。
全球经济失衡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它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多、长期利率水平较低、资源和资产价格上涨。
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尤其是无序调整)可能会加大国际主要货币汇率的波动,造成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和资产价格调整,进而对中国出口和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影响。
此外,石油等资源供求和价格波动,会给中国带来进口成本和潜在通货膨胀上升的压力,使经济增长的资源约束加大,影响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经济结构性矛盾。
中国经济的突出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消费不足和国际收支不平衡。
经济结构性矛盾不利于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导致流动性过多,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增大,资产价格上涨,银行信贷风险增大,经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增加。
三是金融结构性矛盾。
直接融资发展较慢且结构不合理,主要直接融资工具是股票,企业债发行规模小。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调,间接融资比重过高,企业融资高度依赖于银行,企业高负债运营。
此外,保险业规模过小和保险覆盖面不宽也使金融结构性矛盾加剧。
金融结构性矛盾的存在,使得银行承担了一些本应由金融市场承担的风险,金融风险集中于银行业,不利于银行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不利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四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结束后中国金融业面临的竞争加剧。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结束后,中国金融业将面对开放的竞争环境和全新的竞争格局。
金融业竞争加剧对现有金融监管理念、模式和有效性提出了挑战,客观上要求深化金融改革。
从金融机构内部看,需要缩小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经营机制、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等方面与国际水准的差距,金融机构应对利率和汇率变化的能力有待提高,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需进一步化解。
从外部环境看,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生态环境,推进与金融机构密切相关的国有企业转换机制,完善金融企业税收制度,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大金融执法力度。
五是金融创新和风险防范并重。
要实现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全面推进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可以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和直接融资比重的提高,分散过度集中于银行业的风险,增加市场主体的风险管理工具,为商业银行提高信贷、利率和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创造条件。
目前,中国金融机构创新能力不强,金融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金融产品创新体制不健全。
中国金融机构必须不断改革和创新,拓宽业务领域,开展综合化经营试点,开发金融衍生产品,改进服务手段和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金融创新的同时,对于防范和监控难度较大的跨行业、跨市场、跨国界的系统性风险要给予高度关注。
金融机构要大力加强风险管理,金融监管部门要提高风险监测和分析水平,促进信息披露,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规范金融市场秩序。
三、以改革、开放和创新总揽全局,推动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金融稳定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对于全面提高中国金融业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至关重要。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与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开放和创新总揽全局,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金融稳定。
一是继续完善宏观调控,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保证经济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
坚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以促进经济金融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坚持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坚持突出重点、有保有压,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加强分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