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初中生物七下《水中的藻类植物》word教案 (3)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水中的藻类植物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目标1.认识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态,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3.通过实验进一步熟练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使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概述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观察水绵,掌握观察过程。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观察水绵的材料用具等。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课件展示一张春天池塘的照片,同时呈现法布尔的话“当我面对池塘,凝视着它的时候,我从来都不会觉得厌倦。
在这个绿色的小小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启发学生思考:池塘的水为什么会发绿?二、讲授新课(一)观察水绵【教师】藻类是地球上最早登上生命舞台的植物,我们日常所见,井水比较清澈透亮,但池塘里的水就往往混浊而带绿,甚至呈现锈色以至淡红,海水也如此,这就是有藻类植物的原因。
同学们平时看到过藻类植物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教师】课件展示不同的淡水和海洋藻类,提问:这些藻类有根、茎、叶吗?它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下面我们以水绵为例来进行观察。
【教师】指导学生先用肉眼观察:(1)看一看:颜色?形状?有根、茎、叶吗?②摸一摸:有何感觉?【学生】观察、触摸水绵,并回答。
【教师】那我们如果想要知道水绵细胞的结构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绵。
带领学生简单回顾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建议使用视频:【教学实验】制作并观察黄瓜表层果肉细胞临时装片,【教学实验】练习使用显微镜)【学生】回顾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明确操作步骤。
【教师】下面请大家利用显微镜来观察水绵。
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请同学将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形态在纸上画下来。
【学生】动手完成实验并绘图。
【教师】在刚才的实验中,你认为自己或同组同学在操作上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反思并完善实验过程。
【教师】提问:(1)显微镜下观察水绵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2)细胞呈什么形态?是怎样排列的?(3)和其他植物细胞相比显著的不同在哪里?【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苏科版生物七下《水中的藻类植物》word学案
科 目 生物 课 题
水中的藻类植物
班 级
1 课时
姓 名
授课时间
设计人
薛
慧
序号
17
举例说出几种常见的藻类植物名称,概述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说明水绵细胞 的主要特征; 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水绵的结构特点 【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 P76-P78 的内容完成下列内容 导学一:藻类植物的特征: 1、藻类植物生活的环境: 大多生活在( )中。藻类植物主要生活在海洋中,例如 、 等,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湖泊和池塘) ,如 、 。 2、结构特征: 藻类植物没有 、 、 等器官,细胞里含有 ,能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有机物。 藻类植物有 细胞的,如 。也有 细胞的,如 。 3、观察紫菜和海带的结构特征: 海带和紫菜植物体的组成包括 、 、 。其中可以 食用的是 ,起固着作用的是 。 4、繁殖方式: 。 5、小结: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有多细胞的,也有单细胞的。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大部分藻类植物体内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用 孢子进行繁殖。 导学二:观察水绵 1.水绵的颜色如何?用手触摸水绵,你有什么感觉? 2.水绵有无根、茎、叶等器官? 3.水绵是由一个细胞还是多个细胞构成的? 4. 取一张载玻片,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夹几根水绵放在水滴中,盖上盖玻片,放 在显微镜下观察,看看水绵细胞的形态结构以及叶绿体有什么特点。 5.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水绵细胞和洋葱鳞片叶细胞的结构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导学三: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藻类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地球上水生环境中的植物主要是藻类植物。请分析回答: ⑴从自然界来说,地球上近 70%的氧气来自于藻类植物,这是因为 。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10章 第2节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新版)苏科版-(新版)苏科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
三.教师点拨、师生互动(重、难点突破)
通过媒体展示资料"藻类植物比陆地上的植物分布X围大、数量多;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空气中氧气的95%......",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关系的兴趣。教师提供有关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及与人类关系的部分图片,为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创设了情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关于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你还知道哪些?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对藻类植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
学
法
2、能力目标:
(1)熟练制作装片和显微镜
(2)在比较水绵细胞与其他绿色植物细胞的异同时,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材分 析
重点
阐述水绵的结构特点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5.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3
水中的藻类植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阐明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
⑵知道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⑴通过实验进一步熟练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使用。
⑵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和人类的关系,形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二、重点、难点重点: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藻类植物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借助显微镜观察水绵的细胞结构。
三、教学过程业原料;治理污水(学生对后两个作用不太熟悉,可做适当讲解) 视频播放“藻类供能房屋”。
2、那么藻类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图片展示“海洋赤潮”,淡水中形成的“水华”,并请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资料,分析赤潮和水华形成的原因。
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
大家有没有想过“赤潮”和“水华”的形成根源在哪里呢?我们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发生这种现象?观看视频并了解新兴科技阅读资料并分析原因。
讨论分析,回答一些具体措施,并能想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为对环境的污染造成的。
因此应该大力提倡保护环境。
通过了解一些前沿科技使学生认识到藻类发展的广阔前景,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知道赤潮和水华的成因,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迁移。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迁移。
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藻类植物主要特征 生存环境组成结构特点大多生活在水中 没有根、茎、叶 多数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下 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第二节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重点和难点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1.课前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绿色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并采集一些实物、标本,增加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方面的资料。
教师:1.课件(部分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一组展示不同类群绿色植物的图片,苔藓植物成片生长的图片;藻类、苔藓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对比图片;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的图片;曾经繁盛的古代蕨类植物的生态图;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其他有关资料。
)2.各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标本、挂图、投影片、模型(如衣藻模型、有孢子囊的铁线蕨或其他有孢子囊的蕨类植物标本等)、实物投影仪、显微镜。
3.实验材料用具:新鲜的水绵临时装片;新鲜的海带、紫菜(带根状物);盆栽葫芦藓(6~8盆);盆栽铁线蕨(6~8盆)放大镜、培养皿、清水、尺子、小铁铲、水槽。
教学过程学习内容藻类植物1.生活环境2.形态特征3.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师活动展示课件或录像,创设问题的情景,指导学生观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展开充分的想像,各抒己见。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并板书。
学生活动观察课件(衣藻、水绵、海带等及其生活环境、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等),观察模型、实物,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小组探究、讨论交流,寻找问题的答案。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案
第二节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常见的藻类植物名称,概述藻类植物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说明水绵细胞与绿色植物细胞以及藻类植物与苔藓植物的异同点。
2.过程与方法:熟练制作装片和使用显微镜;比较水绵与其他植物细胞的异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学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阐述水绵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和收集次料能力的培养。
课前准备图片、水绵等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幻灯片引入】:美丽的第一初中校园。
同学们在校园一角:风景秀丽的池塘边驻足——为什么池塘里的水是绿颜色的?引入课题板书第二节水中的藻类植物【视频学习】:活动探究一:池塘中的藻类植物师:池塘中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藻类植物。
【幻灯片展示】:衣澡,小球藻等板书:一、淡水中的藻类植物衣澡——单细胞藻类师:除了这些我们眼睛看不到的藻类植物,有没有我们一眼就能看到,而且很容易取到的藻类植物呢?生:水绵【幻灯片展示】:师生一起捞水绵的图片师:水绵是一种怎样的藻类植物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水绵活动探究二:观察水绵师:如何观察水绵的外部结构?【幻灯片展示】:1、看一看:水绵的颜色、状态,有没有根、茎、叶的分化?2、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生:分组实验并讨论与交流结论:水绵是一种绿色丝状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有滑腻感。
师:如果想看一下水绵的内部结构,可以借助什么仪器?生:显微镜师:强调显微镜的用法,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学生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水绵的内部结构。
【幻灯片展示】:观察时思考的问题1、水绵是单细胞植物还是多细胞植物?2、水绵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叶绿体有什么特点?3、显微镜下看到的水绵细胞和其他绿色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幻灯片展示】:显微镜下的水绵细胞。
【视频展示】:立体的水绵细胞。
学生小组讨论。
师生共同总结:水绵细胞与其他绿色植物细胞有着相似的结构;不同之处是整条水绵是有结构相同的细胞构成,没有细胞的分化;细胞中的叶绿体形态比较大,呈带状、螺旋状排列在细胞内。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5.10第2节水中的藻类植物word教案(4)
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1 课题上课时间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图片,了解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教学难点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交流法、归纳总结法课前准备Ppt教具Ppt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1、举例说出几种藻类植物。
2、说出水绵细胞与绿色植物细胞以及藻类植物与苔藓、蕨类植物的异同点。
讲授新课:三、藻类植物举例1、图片展示:波缘藻、赤潮异弯藻、脆杆藻、电镜下的鱼腥藻、管孔藻、海洋沟鞭藻类、海藻、角藻、蓝绿藻、平裂藻、扇杆藻、生活在海洋中的伞藻、石莼、索求藻、团藻、微孢藻、项圈藻、项圈藻、圆筛藻、直链藻、钟罩藻和电镜下的发菜等2、视频: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四、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1、Flash动画:藻类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与经济价值总结:提供氧气、食用、提取工业原料和净化污水2、赤潮与水华①赤潮:展示:“赤潮”图片原因分析:“赤潮”是怎样形成的呢?炎夏暴雨后,又逢高温闷热天气,碧波荡漾的海湾,一夜之间,湛蓝的海水便会改变了颜色,海风吹来传来阵阵难闻的腥臭味,死鱼虾尸漂浮海面,贝类相继死亡。
这就是赤潮发生时的可怕景象。
科学家研究认为生产生活污水的过量排放,给海洋带来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盐,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海中一些特殊生物--赤潮生物便会急剧而大量地繁殖起来,这就形成了赤潮。
②水华:展示:“水华”图片原因分析:“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典型特征之一,在静止的湖泊或死水中,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导致水体颜色加深,一般呈蓝色或绿色。
由于藻类的大量繁殖和腐烂,导致水体味腥臭,降低水的透明度,影响水体中的溶解氧,并向水体中释放有毒物质。
“水华”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漂浮在水面上影响景观,并有难闻的臭昧。
苏科版生物七下《水中的藻类植物》word教案
教后小结:
教学重点:水绵的形状结构和藻类植物的要紧特点
教学难点:水绵细胞的立体结构和叶绿体在细胞质中的螺旋状排列
教具:课件、植物标本(海带、紫菜等)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旧课: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二、导入新课。通过诗句“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出藻类植物的课题。结合日常生活中观看到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回忆在什么地点见到过藻类植物,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接着教师演示分别培养在小鱼缸中的水绵、刚毛藻等淡水藻类,向学生描述采集这些藻类的地点,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然后教师再演示海带、紫菜等大型海藻。提出问题让学生摸索:比较水绵、海带、紫菜这几种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是否相同?通过解答问题使学生了解到藻类植物能够分为两大类:淡水藻类和海藻。教师应注意说明绝大多数的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少数种类的藻类植物生活在陆地上,如发菜。如此能够使学生对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有比较全面的认识。②观看代表植物水绵,了解水绵的形状结构特点。
植物类群
生活环境
形结构
生殖方式及特点
藻类植物
大都生活在水中
无根、茎、叶的分化
孢子生殖,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苔藓植物
阴湿的陆地
具有茎和叶的分化,无真正的根
蕨类植物
阴湿的陆地
具有真正的根、茎、叶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陆地上
根、茎、叶都专门发达
种子生殖,受精过程不需要水
以诗句引入,激发爱好。
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
用生活实例展开分析,表达“STS”精神。
(3)观看其它的藻类植物,总结藻类植物的一样特性。
在观看其它的藻类植物时,要兼顾对单细胞藻类和多细胞藻类的观看,并注意以下几点。①有条件的学校能够向学生演示衣藻或小球藻的显微结构,结合书中的图II-16了解衣藻这种单细胞藻类的结构,为后面总结藻类植物特点做好铺垫。②学生分组观看海带(褐藻)、紫菜(红藻)等大型海藻。必须让学生注意每种藻类植物的形状和颜色,有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它们出现出不同颜色的缘故,然后提出“红色和褐色的藻类植物能否进行光合作用,什么缘故?”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得自养的概念,将知识融汇贯穿。在观看海带时,还应让学生注意观看海带上的孢子囊,教师向学生讲明在孢子囊中能够产生成熟的孢子,如此学生就比较易于明白得“藻类植物的生殖是孢子生殖,藻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③有条件的学校还能够向学生演示其它藻类植物的标本,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藻类植物的多样性,同时归纳出藻类植物的一样特性。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藻类植物的要紧特点。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基本概念。
激发学生对水生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的定义和特点。
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引入问题:什么是藻类植物?它们生长在哪里?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讨论。
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藻类植物的形态和生长环境。
第二章:藻类植物的形态和结构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2.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的细胞结构。
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2.3 教学方法:展示藻类植物的图片和实物样本,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形态结构。
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不同种类的藻类植物的形态特点。
教师总结并解释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第三章:藻类植物的生长和繁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
3.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
藻类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3.3 教学方法:学生观察藻类植物的生长环境,了解其对光照、温度等条件的需求。
教师讲解藻类植物的繁殖方式,展示图片和实物样本。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藻类植物的繁殖特点。
第四章: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力。
藻类植物对水质的影响和净化作用。
4.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展示相关数据和图表。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藻类植物对水质的影响和净化作用。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藻类植物对水质的影响。
第五章:藻类植物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5.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中的应用。
藻类植物在生物技术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5.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藻类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展示相关产品实物和图片。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藻类植物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案
第2节水中的藻类植物一、教材分析《水中的藻类植物》引言部分总体介绍了藻类植物的主要种类和结构特点,接着采用一幅生长海藻的海滩图片,把学生带入藻类植物鲜活的生活环境中,又通过人们常见的海带和紫菜的图片,介绍藻类植物的简单结构。
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宏观上让学生对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有一个感性认识,也容易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藻类植物的兴趣。
“观察水绵”的活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材选用水绵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进行观察,是因为水绵是一种常见的藻类植物,分布较为广泛,比较容易采集,可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教材给出了水绵的结构模式图,让学生在观察时参照。
教材最后利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比较简洁的概括了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
请学生收集有关“赤潮”或“水华”的资料,了解引发“赤潮”或“水华”的原因及治理办法,在课堂上汇报交流。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我国水生生物多样性的现状,认识到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尝试完成“观察水绵”的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进行“观察水绵”的活动。
四、教学过程2、活动一:观察水中的藻类植物【播放视频---水中的藻类植物】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9页第一部分内容,结合信息库55页关于海带、紫菜的课外知识,思考:1、以海带紫菜为例,说说它们的宏观结构。
2、说一说藻类植物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性?3、为什么海带呈现褐色,紫菜呈现紫色?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再补充介绍生长在贫瘠土壤中的发菜,海水中的藻类和淡水中的藻类。
【播放视频---淡水中的藻类】,引出淡水中的水绵。
学生观看视频,自学课本P49第一二段内容,完成导学案【活动一】1、生活环境: 大多生活在中。
2、形态结构: 结构简单有单细胞的,如等;有多细胞的,如等。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案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新课程理念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利用了实物教具水绵,采取了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观察水绵”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对比、分析、讨论、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引导和指导作用,对学生的观察进行适时地点拨、评价。
培养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建立关注身边植物、关注和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几种常见的藻类植物名称,概述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说明水绵细胞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阐述水绵的结构特点。
2、难点:对学生观察能力、收集资料能力的培养。
四、课前准备:学生:1.课前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绿色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并采集一些实物水绵标本,增加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方面的资料。
教师:1.PPT课件(部分藻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一组展示不同类群绿色植物的图片,藻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藻类植物的其他有关资料。
)2.各种藻类植物的实物、投影片、模型(如衣藻模型)、显微镜。
3.实验材料用具:新鲜的水绵临时装片、培养皿、清水、水槽、载玻片、盖玻片、镊子。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藻类植物是地球上最早登上生命舞台的绿色植物,它们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阴湿的地面、岩石壁和树皮等处。
藻类植物的长相奇特,形貌各异,色彩缤纷,大小结构千差万别。
有的像小球,有的像小卵,有的像圆盘,有的像拳头,有的像铁链......二、探究新知:(一)出示藻类植物的环境、认识藻类植物的类型观察水绵(分组实验)1、实验步骤(1)教师指导学生检查实验仪器(2)用手触摸一下水绵,看有什么感觉?(3)取一片载玻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2节 水中的藻类植物(区一等奖)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苏陈中学王如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尝试完成“观察水绵”的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进行“观察水绵”的活动。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法、实验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展示水中多种绿色开花植物的图片,复习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组成。
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水中植物体的组成都是这样的呢设计意图:在第九章学生们已学过《植物体的组成》,但课本上是以绿色开花植物为例进行讲解的,没有提到其它类群植物体的组成。
通过问题的提出,可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新课讲授】(一)观察水绵1.出示水绵图片,介绍水绵的生活习性;2.指导实验:(1)提示学生观察的方法:在观察水绵时,要注意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观察;(2)复习:如何制作临时装片和显微镜的正确使用;(3)请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进行有目的的观察:①水绵的颜色和形状如何用手触摸水绵,你有什么感觉②水绵是由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③水绵每个细胞的形态如何④水绵每个细胞中有哪些结构有没有叶绿体什么形状怎样排列⑤水绵的每个细胞的形态结构都相同吗而绿色开花植物的每个细胞形态结构一样吗⑥对照器官的观念,看看水绵有根、茎、叶等器官吗3.学生分组观察水绵的形态结构;4.师生共同小结水绵的形态结构特点。
提出问题:水绵是绿色开花植物吗为什么是不是所有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都与水绵一样呢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实验。
最后根据观察的结果来判断水绵的组成是否与绿色开花植物相同。
(二)认识多种常见的藻类植物1.出示多种不同形态藻类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藻类植物的多样性。
2.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先让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谈谈对藻类植物的认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苏科版七年级下生物:《第十章 第二节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2
第2节水中的藻类植物助学目标:1、通过观察水绵,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2、了解常见的藻类植物。
3、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4、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助学重点:1、通过观察水绵,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2、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助学难点:1、通过观察水绵,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2、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助学课时:1课时助学过程:一、自助互助1、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水绵生活在什么环境里?2、观察水绵的外部形态和结构,描述水绵的外部形态特点。
水绵有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3、观察水绵的内部结构,回答问题:水绵是单细胞植物还是多细胞植物?水绵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叶绿体有什么特点?显微镜下看到的水绵细胞和其他绿色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4、总结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点。
藻类植物的颜色都是绿色的吗?二、自助展示1、有的生活在海洋里,有的生活在淡水中。
水绵生活在池塘里,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它们常常成团存在,并放出很多的气泡。
2、水绵是一种绿色丝状的藻类植物,用手触摸时感觉黏滑。
水绵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3、水绵是多细胞植物。
水绵细胞为长筒状,叶绿体为带状,螺旋状排列在细胞内。
显微镜下看到的水绵细胞和其他绿色植物细胞相比,都有着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
不同之处是整条水绵是由结构相同的细胞构成,没有细胞的分化。
而且所有的细胞中叶绿体的形态比较大,呈带状,螺旋状排列在细胞内。
4、结构简单,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海带和紫菜等藻类植物不是绿色的。
这是因为海带、紫菜的叶绿体里,虽然和水绵一样含有叶绿素,但除含叶绿素外,还分别含有大量的藻黄素和大量的藻红素,所以分别呈褐色和紫红色。
三、求助补助海带衣藻四、概括总结(一)、观察水绵1、外部形态和结构绿色丝状的藻类植物。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设计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设计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实验中学陆吉龙1 教材分析《水中的藻类植物》这节课是苏科版生物学第10章水中的生物第2节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水中的动物之后,探究水中的藻类植物。
通过本节的学习旨在构建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体系。
本节选取了淡水中的藻类植物水绵作为观察材料,水绵容易采集,也便于制作临时装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水绵进而建构概念,认识藻类植物的一般特征。
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课前搜集关于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资料。
本节的学习,也为学生后面学习其他植物类群奠定基础。
2 设计理念渗透人文精神,引导学生领略植物世界的精彩。
在布置学生课前认识身边的藻类植物基础上,通过网上资料查找各处海藻图片、观察形态、了解用途。
使学生欣赏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外在自然美,内在和谐美。
倡导体验性学习,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创设情景,从生活引入,并引导学生实践体验,按照课程设计的任务进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整个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的课程理念倡导的学习方式。
关注自然,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3 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几种常见的藻类植物名称,概述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说明水绵细胞的主要特征。
2.熟练制作装片和使用显微镜。
比较水绵与其他植物细胞的异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知识的能力。
3.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4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水绵的结构特点教学难点:对学生观察能力、收集资料能力的培养5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法、实验法、讲授法6 教学过程设计6.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心动播放视频:同学们,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美好时光海苔”广告视频)讲述:美好时光海苔是广东省喜之郎集团有限公司出品的,每年的销售量非常巨大。
然而就在我们的家乡连云港市,同样也有一种特产——连云港神仙海苔。
但是神仙海苔的销量却远不如美好时光,此时,连云港神仙紫菜有限公司非常焦急,想请热爱家乡的同学们帮忙宣传,可以吗?不过,没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行吗?紫菜等植物属于藻类植物,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第2节水中的藻类植物6.2 自学质疑、讨论交流、让学生脑动自学质疑:请同学们快速自学本节内容,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善于提出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课题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学目标 1.说出几种常见的藻类植物的名称;概述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描述水绵细胞的主要特征。
3.区分“赤潮”和“水华”。
教学重难点描述水绵细胞的主要特征,概述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过程
环
节
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自学与检测一、出示教学目标
二、学生自学
学生根据教学目标阅读课本P49-51内容。
活动一:认识常见的藻类植物
1.藻类植物是一个很大的类群,主要生活在中和中。
2.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如、等,也有多细胞的,如、等。
它们都没有
的分化。
活动二:观察水绵,分析水绵的结构特点。
1.水绵是由许多结构相同的细胞连接而成。
2.水绵的细胞有哪些结构组成?它的叶绿体有什么特点?活动三:讨论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1.举例说明藻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2.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3. “赤潮”和“水华”在发生场所上有什么不同?
互
动
交
流
与
探
究
海带与紫菜的植物体内有叶绿体吗?
目标检测1.使用后能治疗和预防“大脖子病”的植物是()
A 蕨类
B 海带
C 胡萝卜
D 桔子
2.形成“赤潮”和“水华”的生物中,很大一类是()
A、单细胞藻类
B、多细胞藻类
C、菌类
D、鱼虾类
3.如果洋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的内壁就会长出绿膜,水会变成绿色。
这是什么原因?
检测意图
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