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与MR诊断检出率分析
CT与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研究
CT与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研究目的:比较CT与MRI检查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于兰陵县人民医院通过CT和MRI检查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年龄为24-70岁,平均年龄(50.25±13.40)岁。
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男50例、女40例,样本比例分别为56%、44%。
90例患者分为采用 CT(实验组)检查技术和 MRI(对照组)检查技术2组,实验组45人,对照组45人。
应用CT(MRI)检查技术检测气体积聚、钙化及脊柱变形,观察椎间盘退变及硬膜囊受压的检出率,比较2组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
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在MRI组和CT组的诊断率分别为95.56%和86.67%,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相较于CT组,MRI组的诊断准确率显著提高,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意义(p<0.05)。
相较于CT,MRI检查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脱出以及腰椎间盘游离等疾病的诊断符合率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其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
CT检查技术组诊断椎间盘钙化,椎间盘积气,脊椎畸形,硬脊膜压,椎间盘变性,神经根受压,符合率为94.59%,92.86%,73.17%,63.64%,45%,72.73%,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MRI检查技术组诊断符合率为64.7%、32%、97.3%、92.86%、86.96%和88.24%。
此外,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MRI技术有95.56%的准确率,而CT技术准确率为86.67%;MRI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脱出以及游离的诊断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相较于CT技术而言。
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相较于MRI,CT影像检查技术在诊断椎间盘钙化和椎间盘积气方面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
MRI技术在脊髓变形、硬脊膜压迫、椎间盘退行性变和神经根压迫等方面比CT技术有明显的优势。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影像诊断价值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影像诊断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0例,回顾性分析接受MRI与CT检查的相关临床资料,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准确性。
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MRI的诊断准确率为96.67%,明显高于CT 88.89%的诊断准确率(x2=4.063,P=0.044<0.05);MRI对椎间盘变形、脊髓变形、硬膜囊受压的检出率高于CT(P<0.05),而对钙化、椎间盘积气的检出率低于CT(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神经根受压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MRI与CT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中各具特色,在临床应用用上可根据具体情况联合使用,形成优势互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MRI;CT;诊断价值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疾病,其发病原因是由于长期外力作用导致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同时与损伤、遗传、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密切关系[1]。
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下肢呈放射痛、马尾神经症状等,目前临床诊断以检查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辅助检查为主,其中MRI和CT是常用的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2]。
本次研究采用对比的方式,比较MRI和CT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中的应用价值,现予以报道。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经手术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行MRI和CT检查的相关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25—83岁,平均年龄(52.1±8.4)岁;病程1个月—7年,平均病程(2.7±1.1)年。
所有患者入院检查均表现为腰痛、下肢呈放射痛、坐骨神经痛、活动时痛感加剧、腰部活动受限等症状。
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I和CT检查,并进行手术治疗。
1.2方法MRI检查:采用SIEMENS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扫描序列为:SAG T1WⅠ、T2WⅠ、FS T2WⅠ、TRA T2WⅠ,参数设置为:T1WⅠ:TR 500 ms,TE 16 ms;T2WⅠ:TR 5100 ms,TE 90 ms。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与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与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表现为疼痛、放射痛和神经功能障碍。
该病在临床上占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上,CT与MRI影像学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本文将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与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两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CT影像学特征1. 椎间盘突出程度腰椎CT检查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检查手段之一。
在CT影像上,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程度。
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椎间盘的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大小可以直接反映出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 椎间盘突出的位置与范围CT影像可以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位置与范围。
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可以进一步确定患者的症状表现及疾病对周围神经结构的影响。
椎间盘突出的范围也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手术方案的制定,为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重要信息。
3. 椎旁软组织变化腰椎CT影像还可以观察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旁软组织的变化。
如硬脊膜脱出、椎旁肌肉炎症等改变。
这些椎旁软组织的改变对患者的疼痛症状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椎间盘组织状态MRI是检查椎间盘突出症最经典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
通过MRI影像可以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的组织状态及变化。
椎间盘的突出、脱出情况以及椎间盘的水肿、变性、炎症等病变性改变都可以在MRI影像上得到直观的表现。
2. 神经根受压症状MRI影像在显示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根受压症状上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在MRI影像上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椎间盘突出对神经根的压迫情况,包括神经根的受压程度和受压的部位。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手术计划。
3. 椎管狭窄情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常伴有椎管狭窄的情况。
MRI影像可以清晰地显示椎管狭窄的程度和范围,为手术的方案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诊断价值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与MRI影像学在诊断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与MR诊断检出率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与MR诊断检出率分析目的本次研究主要目的是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来讲,CT与MRI诊断检出率进行分析、比较。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25例,持有CT 影像诊断以及MRI诊断,并最终经手术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合其病例进行综合性回顾与分析。
结果MRI共诊断出腰椎间盘突出25例,椎间盘突出29个,2例为椎间盘脱出;CT影像学诊断出腰椎间盘突出25例,椎间盘突出27个,5例有椎间盘钙化。
结论本次研究可以发现,CT与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比较中,前者显示椎间盘突出不如后者明显,但是可以显示椎间盘、韧带的钙化,对于手术可以起到指导作用。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CT;MRI;检出率引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髓核经纤维环向外突出,纤维环可发生局部的部分性或完全性破裂[1]。
而椎间盘退行性变是椎间盘突出的内因,急性或者慢性损伤导致椎间盘内压增高,为纤维环破裂以及髓核突出的外因。
椎间盘突出在病理上面可以分为变性期、突出期、脱出期、髓核游离期等例[2]。
由于以上解剖结构等原因,大多数髓核突出为向后或外后方突出,压迫硬膜囊或者神经根,出现临床症状[3]。
一般资料一、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25例,持有CT影像诊断以及MRI诊断,并最终经手术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所选患者中,男16例,女9例,年龄范围为37岁-65岁,平均年龄为51.2岁,病程时长范围为1月-6年,病程时长不等。
所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受限、局部产生疼痛,少数有放射性疼痛[4]。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检查方法CT:使用全身螺旋CT机,先进行侧位扫描,扫描层面和椎间隙中心线必须平行,常规扫描L3-S1这三个椎间隙,每一个间隙均进行4次扫描,厚度为3mm,使用软组织窗以及骨窗进行观察,倾斜角±30o[5]。
MRI:使用XGY 0.35永磁MR扫描仪,使用体部线圈,T1W1:TR350ms,TE30ms;T2W1:TR3500ms,TE130ms,进行矢状位以及轴状扫描,层厚为5mm,矢状位扫描共9层,轴状位扫描一般情况下为9层,特殊情况下可以加扫[6]。
对CT及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分析
对CT及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分析目的:研究与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及MR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在2017年1月-2019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CT及MR诊断,并用手术诊断进行辅助诊断。
结果:MR与CT在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膨出、椎间盘脱出、椎间盘游离、椎间盘Schmorl结节以及椎间盘真空现象等方面,均有较好诊断效果,而MR有更好的诊断率(P<0.05)。
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方面,MR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应当在该疾病的诊断中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标签:CT;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当前,随着人们久坐、缺乏运动等问题发生的频率的提升,腰椎间盘突出症越发成为了临床上最常见疾病,也给患病的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健康和生活的不良影响,因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成为了医疗影像学的重要研究议题之一[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指在患者腰椎间盘的整体功能和各部位性能有所退化后,在一些情况,例如外力作用、寒冷天气、久坐少动等影响下,导致患者的椎间盘的纤维环出现破裂,使得在腰椎间盘破裂处的后方或椎管内有髓核组织脱出,这种组织突出原有位置的问题会压迫该部位相邻的脊神经,刺激脊神经因被挤压而产生神经传导失灵、腰椎疼痛、腰部乏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2],给患者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在CT、MR 等技术下做诊断的价值研究和分析,旨在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影像学的诊断下对该疾病的治疗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具有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在2017年1月-2019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80例,男:女性患者比例为34:46,年龄范围在25~72岁,年龄中位数为47岁,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的病程在1~25之间,病程中位数为14年。
在诊断和确认这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确定他们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后,已得到医院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和患者的知情参与,他们的一般资料能够作为比较性研究(P>0.05)[3]。
比较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效果
比较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效果目的探讨分析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效果,并为今后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手术之前均进行MRI和CT检查,并对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性进行判断。
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其中影像诊断结果主要有38例(38%)为椎间盘突出、22例(22%)为椎间盘影出、15例(15%)为椎间盘脱出、10例(10%)为椎间盘游离、8例(100%)为椎间盘Schmor结节以及7例(100%)为椎间盘真空象。
该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MRI检查之后98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其诊断的准确率为98%,而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过CT检查,仅仅有85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CT诊断确诊率为85%。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MRI 与CT诊断正确率进行比较,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MRI诊断正确率明显优于CT 诊断正确率,MRI诊断正确率和CT诊断正确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检测中MRI的检出率最高,但是有着相对较长的扫描时间和较高的价格,CT在腰椎间盘突出检出率低于MRI的检出率,但是比较适用,总的来说,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应合理的结合MRI和CT两种诊断方法进行诊断,进而将其检出率提高,并为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MRI;CT;诊断;效果腰椎间盘突出作为临床医学常见的一种疾病,外伤是其主要的发病原因,反复的腰部扭伤以及过重的持物以致于患者锥间有着相对较大的受力,进而出现纤维环破裂[1]。
研究表明[2],腰椎间盘突出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是依据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情况进而进行的一种综合性诊断。
但是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逐渐成熟,大量影像学设备被广泛的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诊断中[3]。
为探讨分析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效果,并为今后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该院通过对2012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MRI与CT两种方法的诊断,有着一定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CT及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分析
CT及 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时,选择CT以及MR诊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于2019年6月~2021年5月期间接诊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
50例患者入院后,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积极接受CT及MR检查,对两种诊断结果的准确度进行评估,分析差异。
结果:MR检查在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等方面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而椎间盘积气、骨头钙化等方面的检出率明显低于CT检查,组间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
MR检查的诊断灵敏度、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检查,组间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
结论:CT及MR检查均能对腰椎间盘突出进行鉴别,但与CT检查相比,MR的检出率更高,值得积极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CT;MR;腰椎间盘突出;效果分析由长期坐立、弯腰等因素诱发的腰椎间盘突出属于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慢性骨科疾病,发病后,患者会出现下肢酸麻、腰部疼痛等典型症状,随着病情的持续恶化与疼痛症状的持续加重,不仅会造成行动不便、腰部活动受限等不良反应,而且还会导致下肢瘫痪,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
目前,临床在腰椎间盘突出筛查和诊断过程中最常用CT、MR等手段,但究竟哪种诊断方式更优,哪种效果更好,还具有一定的争议性。
为对比分析上述两种检验方式的诊断效果,本研究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实施了CT及MR检查,现将检测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笔者所在医院于2019年6月~2021年5月期间接诊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44岁,平均年龄(64.52±7.41)岁;最长病程4年,最短病程0.2年,平均病程(1.52±0.37)年;发病部位:12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21例腰4-5椎间盘突出,17例腰3-4椎间盘突出。
CT及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和准确性分析
CT及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和准确性分析【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诊断时应用CT和MR检查的效果。
方法:110例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接受CT检查和MR检查,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以及对各类征象的检出情况。
结果:MR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对于神经根受压、钙化、脊髓变形、椎间盘积气等征象检出率均优于CT诊断,P<0.05。
结论:MR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的诊断准确度相较CT更高,存在明显的优势,在实际进行疾病诊断时,应当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方便后续治疗。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CT;MR;诊断效果;准确性作为常见的脊椎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会表现为腰骶部疼痛、下肢麻木等情况,会使其正常生活与机体健康受到影响。
为了保证治疗效果,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手段多样,具体包括腰椎X线平片、电生理检查、CT检查、磁共振(MR)检查等,而不同诊断手段其效果也具有差异。
本次研究对CT检查和MR检查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此了解两种检查方法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数及选取时间:110例,2020年4月-2022年6月,选取样本:我院收治的疑似腰椎间盘推出症患者,男女患者比58:52,年龄中位值(46.7±8.4)岁。
纳入标准:①知情后同意参与;②存在腰部疼痛;③病历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创伤;②意识或精神障碍;③处于妊娠或哺乳期。
1.2 方法CT检查使用我院64层螺旋CT,具体方法为:患者取仰卧位,将管电压、管电流、层厚、层间距分别设置为120kV、200mAs、3mm,扫描范围为患者L1~2、L2~3、L3~4、L4~5、L5~S1椎间盘,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并进行观察[1]。
MR检查使用我院GE750WS磁共振扫描仪,具体方法为:患者取平卧位,行矢状面T1WI、T2WI以及横断面T2WI等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扫描,必要时可进行冠状位扫描,检查过程中需要确定脊髓神经的受压情况、脊髓神经狭窄程度、椎间盘膨出以及突出的位置等[2]。
CT与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研究
CT与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研究摘要:目的:研究CT与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从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临沭县人民医院均接受CT、MRI检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将CT和MRI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CT与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效能。
结果:CT与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准确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与MRI对神经根受压的检出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对钙化与积气的检出率高于MRI, 对椎间盘变性与脊髓变性的检出率低于MRI, 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过程中,CT与MRI各有优势,将二者影像检查结果相结合,能有效准确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避免漏诊、误诊,并为进一步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CT;MRI;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为人体年纪增大或者进行体力活动而导致腰椎间盘的髓核、纤维环以及软骨板等发生的退行性改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检查的方法也越来越多,临床大多通过X线平片、CT与MRI检查来辅助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的诊断结果现在已经成为临床诊断腰间盘突出症的重要依据[1]。
但因X线平片的误诊率、漏诊率较高,不能够作为临床确诊的依据,所以本研究仅围绕CT和MRI技术的诊断展开。
目前,CT与MRI技术发展的越来越成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也常常依靠二者来进行,这两种影像检查方式都具备良好的组织分辨率和多平面成像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大小、位置、形态等多个方面的数据,两者各有优点,同时也各存在不足之处,是最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
在临床诊断上需要临床医生根据自己的判断以及影像学表现等综合考虑来确诊病症,这对于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的评估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研究意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源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纤维环破裂,单独或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脊神经脊膜支(窦椎神经)和神经根的一种临床常见综合征,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1]。
CT与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结果对比分析
临床论著Health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December 2020 Vol.20 No.22,2456CT 与MRI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结果对比分析胡宇曌摘要 目的 探讨计算机体层摄影(CT)与磁共振(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2019年1月—2020年6月实习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均完成CT、MRI 检查;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比较CT 与MRI 对LDH 检查的阳性率,并比较不同影像学方法对LDH 征象的检查情况。
结果 CT 对LDH 的检出率为88.75%,MRI 对LDH 的检出率为91.2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LDH 征象诊断中,CT 检查对钙化、椎间盘积气的检出率高于MRI 检查,而MRI 检查对神经根受压、硬囊膜受压、脊髓变形、椎间盘变性的检出率均高于CT 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CT 与MRI 对于LDH 均有较好诊断效能,二者各有优势。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诊断中图分类号 R681.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0)22-056-03腰椎间盘突出症(LDH) 是常见的骨科疾病,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损伤,引起髓核突出、造成神经根压迫或刺激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1]。
患者常表现为腰腿痛、活动受限,正常生活及工作均受到严重影响,若未能得到及时治疗,甚至可能导致终生残疾、丧失劳动能力。
目前,临床主要依赖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来诊断LDH,但关于二者诊断效能孰优孰劣仍无一致定论[2-3]。
本研究对80例LDH 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比较CT 与MRI 诊断LDH 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实习医院收治的80例LDH 患者,均经CT、MRI 检查提示为LDH,并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同时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及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及MR诊断价值对比 周崇貌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及MR诊断价值对比周崇貌摘要:目的:对比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与MR诊断价值。
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2016年07月--2017年07月间入我院并接受治疗,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0例。
常规组采用CT诊断,研究组采用MR诊断,参照临床病理检验结果,对比两组不同诊断方法的价值。
结果:常规组确诊率高达80.00%,有22例椎间盘脱出者,有2例椎间盘突出者;研究组确诊率高96.67%,有26例椎间盘脱出者,有3例椎间盘突出者;组间结果差异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MR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确诊率显著高于CT诊断,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CT;MR;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价值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骨科疾病,此病极易诱发腰腿痛。
负重过重、腰部反复扭伤等外伤,而使得椎间盘受力过重,使纤维环发生破裂所致[1]。
以往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结合患者临床体征、症状及其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但现在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程度不断提高,影像学技术也不断成熟,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医院临床诊断中[2]。
现下,MR与CT是临床用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为重要的检查手段。
本次研究为探讨最佳诊断方式,特此以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受试者,对比分析MR与CT的诊断价值。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2016年07月--2017年07月间入我院并接受治疗。
所有患者的病变位置椎旁有压痛。
腰部生理无弧度,脊柱侧弯,腰部活动限制,且腰部存在慢性劳损、外伤、受寒史;下肢肌肉萎缩、神经支配区感觉迟缓、膝部反射消失;签署知情同意书。
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0例。
研究组中17例男性研究对象,13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26-75岁,平均(45.76±6.14)岁,病程1-26年,平均(15.33±4.03)年;常规组中19例男性研究对象,11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25-77岁,平均(45.82±6.22)岁,病程1-25年,平均(14.89±6.31)年。
MR与CT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体检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MR与CT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体检中的诊断价值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予MR及CT检查的效果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资料,对所有患者均施予MR及CT检查,观察比较其结果。
结果:CT总共探测出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依次是98个、38个,其中,突出合并膨出、脱出依次是18个、6个,72.34%(136/188);MR总共探测出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依次是88个、46个,其中,Schmorl结节、脱出、脱出游离依次是3个、6个、2个,检出率为71.28%(134/188);两组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
结论: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诊断期间,运用CT与MR,均能够获得较优的监测成效,临床中应依据患者相关病情以选取适宜的方式。
关键词:MR;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中是常见的病症之一,对于群众的学习及生活等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所以,这一病症也变成了体检的重点项目。
在实施体检期间,通常运用MR与CT两类监测方式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监测[1]。
鉴于此,本文为了研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予MR及CT检查的效果及价值,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将其具体护理结果作如下总结:1.基础资料、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资料,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占据47例、17例;患者的年龄<70岁且>26岁,年龄均值(48±13.47)岁;患者的病程<4年且>2个月,病程均值(2.33±0.48)年。
1.2方式1.2.1CT医护人员辅助患者处于仰卧位,微微弯曲两腿,抬升患者的臀部,尽力让患者的脊椎维持平行,对患者的身体实施侧面扫查,扫描设施的倾斜角度应与患者的脊椎间盘维持平行或是与患者的脊柱长轴维持垂直。
CT及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评价
CT及 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评价摘要:目的:分析研究CT及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
方法:研究时段选取范围2017年01月~2021年01月,入选此次研究100例患者均为我院接收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结合此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用诊断方法的差异,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依次实施CT诊断及MR诊断,比较在不同干预措施应用下的检出率、误诊率、漏诊率。
结果:分析检出率,和对照组(82.00%)相比,观察组(98.00%)更高,P<0.05。
和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误诊率、漏诊率相比,观察组误诊率(0.00%)、漏诊率(2.00)更低,P<0.05。
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期间,通过予以MR诊断方法,能够直接反映出患者的病情,有助于提高检出率,且确诊率和漏诊率明显降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诊断水平,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CT诊断;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检出率;误诊率;漏诊率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病率日趋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建立。
外力和外伤是导致该疾病的主要原因。
在发病后,患者椎间受力过大产生纤维环破裂现象,压迫患者的神经根和马尾神经,从而导致腰腿疼痛等症状,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因此,需提高其重视程度,实施准确及时的诊断方法,从而明确诊断患者的病情。
在临床的诊断过程中,可实施CT诊断、MR诊断等,实施CT诊断方法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现象,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诊断结果[2]。
实施MR诊断方法,相关医务人员综合性判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进一步提高了诊断水平[3]。
本文择取我院接收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研究时段选取范围2017年01月~2021年01月),观察MR诊断的应用价值、检出率、误诊率、漏诊率,现有以下内容。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时段选取范围2017年01月~2021年01月,入选此次研究100例患者均为我院接收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结合此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用诊断方法的差异,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依次实施CT诊断及MR诊断,其中对照组:女18例,男32例,患者的年龄界限值为52-74岁,平均:(63.41±2.08)岁。
研究CT及MR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价值
研究CT及MR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价值发布时间:2022-03-10T06:50:45.192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1期作者:雷国强[导读] 观察CT及MR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雷国强哈尔滨工业大学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摘要】目的观察CT及MR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抽选本院接收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时间选自2020年1月-2020年12月,所有患者分别实施MR检查与CT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诊断准确率方面,CT检查是83.33%,MR检查是98.33%,MR检查更高,与CT检查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 MR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较CT检查更优,其能够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变状况清楚的显示出来,从而更好的判断疾病,并根据检查数据实施相应的治疗,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MR检查;CT检查[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T and MR in the diagnosi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20 to December 2020. All patients underwent MR examination and CT examination respectively, and the two examin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terms of diagnostic accuracy, CT examination was 83.33%, MR examination was 98.33%, MR examination was higher,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T examination and CT examination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R examin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s better than CT examination. It can clearly show the pathological condition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so as to better judge the disease, and implement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examination data, which can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dop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R examination; CT examination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化、外力作用等造成的,因为腰椎间盘随和突出使得周围神经组织受到挤压进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具有步态不稳、腰痛、腰部钝痛及下肢麻木等症状【1】。
CT和MR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价值的研究
CT和MR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价值的研究发布时间:2021-09-22T07:46:30.555Z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4期作者:刘文倩张俊[导读] 比较CT、MR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价值刘文倩张俊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 250109目的:比较CT、MR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来我院经手术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12例患者,共包括142个责任间盘。
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选取的患者术前均进行了CT与MR检查诊断,其中,把CT检查诊断设置为对照组,MR检查诊断设置为实验组,比较两组诊断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
结果:实验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诊断符合率为91.55%,而对照组腰椎间盘症的综合诊断符合率为70.42%,实验组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诊断符合率要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椎间盘突出、脱出、游离的诊断方面,实验组的诊断符合率分别是88.00%、100.00%、100.00%,而对照组的诊断符合率分别是72.00%、75.00%、40.00%,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脊髓变性、椎间盘变形征象的诊断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钙化和椎间盘积气相关征象的诊断方面,对照组相比于实验组更有优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R 在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诊断符合率要高于CT,在椎间盘突出、脱出、游离、脊髓变性、椎间盘变形诊断方面具有优势,而CT是在椎间盘钙化、椎间盘积气的诊断比较有优势。
总之,CT、MR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的存在差异,各有优势,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检查诊断方式,必要时可两者结合,减少误诊漏诊的机率,为临床治疗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CT诊断结果 MR诊断结果优势比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周围更多的人因为一些生活习惯等一系列原因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与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与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主要表现为椎间盘组织向后或侧后突入椎管内,压迫周围的神经根和脊髓,引起相应的症状。
临床上常采用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诊断。
本文旨在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与MRI影像学特征的分析,探讨其诊断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并行CT和MRI检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范围为20~65岁。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腰椎CT和MRI检查,并由两名有丰富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分别进行影像学特征分析,并进行一致性评价。
采用SPSS 20.0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CT与MRI影像学特征分析1. CT影像学特征分析CT检查是一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准确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在CT影像上,腰椎间盘突出症表现为椎间盘组织向后或侧后突入椎管,并压迫腰椎神经根或脊髓。
突出的间盘组织可呈现不同程度的密度,根据密度的不同可以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软骨质型和骨质型。
软骨质型的间盘突出症表现为间盘组织密度减低,边界清晰;而骨质型的间盘突出症则表现为间盘组织结构不规则、钙化等,密度较高。
三、CT与MRI影像学诊断价值分析通过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发现CT和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T能够清楚地显示椎管和椎间盘突出的情况,对于骨质型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效果更佳;而MRI则能够对软组织更为清晰地显示,并且可以评估腰椎神经根的受累情况,对软骨质型的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效果更佳。
根据研究结果,本文认为CT和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结合两种影像学检查能够更为全面地评估患者的病情。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CT和MRI能够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但临床医生在进行诊断时仍需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因素,以获得更为准确和全面的诊断结论。
CT及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准确率观察
CT及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准确率观察发布时间:2023-02-27T08:22:03.238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3期作者:彭丽锦[导读] 目的:探究在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诊断中运用CT及MR的诊断效果。
彭丽锦大竹县人民医院四川达州(635100)摘要:目的:探究在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诊断中运用CT及MR的诊断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内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随机抽样原则进行平均分组,分别实施MR诊断(研究组)和CT诊断(对照组),比较诊断的准确率。
结果:通过对数据展开分析得出,在诊断的准确率方面,研究组相对更高,对照组相对较差,P<0.05。
在患者的疾病征象方面,研究组更全面,对照组相对较差,P<0.05。
结论:运用MR的诊断措施对此类患者的诊断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有效提升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对患者的后期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CT;MR;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患者的腰椎间盘区域髓核发生突出现象,并对附近的各种神经造成了严重影响,从而导致患者的坐骨神经出现明显的刺痛感,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等症状[1]。
若患者在出现此类症状之后没有迅速前往医院就医,将会对生活质量造成影响,严重情况下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影响。
早期的疾病诊断对于后期的治疗计划制定、预后方案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
在临床上应当将腰椎间盘突出的早期疾病诊断作为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以针对患者的病况制定并调节具体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此,我院则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早期诊断展开了相应的实验研究,以下为实验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近两年内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运用随机抽样原则平均分组。
将36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CT诊断,其余患者则作为研究组实施MR诊断,参与患者平均年龄为(41.23±2.45)岁,男性32例,女性40例,比对其他各项基本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
CT与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CT与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3-01-10T01:11:49.65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30期作者:廖强王明俊罗虹张钦[导读] 探讨CT与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廖强王明俊罗虹张钦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四川绵阳 622750摘要:目的:探讨CT与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6~2021.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全部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均采取CT与MR检查方法,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手术结果与CT、MR诊断结果,探讨CT、MR的诊断价值。
结果:MR对椎间盘突出不同征象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诊断(P<0.05)。
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MR诊断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CT检查;MR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患者多伴随程度不一的腰痛、下肢麻木等症状,通常表现为椎间盘软骨板、纤维环及髓核程度不一的退行性变化,腰部反复扭伤及负重过度均为主要致病因素,外伤会导致腰椎间盘承受压力增加,纤维环发生破裂[1]。
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早期阶段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对该疾病的诊断多采用影像学诊断手段,以CT、MR较为常用。
本研究对CT与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20.6~2021.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全部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男、女例数为48例和32例,年龄区间24~57岁,平均(39.45±5.09)岁;病程1~5年,平均(3.08±0.41)年。
1.2方法CT检查方法:使用仪器为西门子16排及联影62排多层螺旋CT机,患者采取仰卧位,扫描部位为患者的腰部,扫描顺序为先行侧位定位,再行L3/4-L5/S1平扫,层厚为1.5mm,螺间距为1.0mm,完成后行多平面重组,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
CT和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
CT和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摘要:目的:探讨CT和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价值的比较。
方法: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对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诊断分析,比较分析采用CT和MR诊断的结果。
结果:98例患者经过X线和CT、MR的综合诊断得到诊断率为100%,CT得到的准确率为85.9%,MR得到准确率为97.8%,CT、MR得到的诊断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MR均可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但是采用MR诊断得到的结果比较准确,临床上更适合将多种诊断方法结合使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CT;MR;诊断率腰椎间盘突出症(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LDH)是一种常见的腰部综合疾病,该病具有症状不明显、诊断不明确,而且定位比较困难,因此进行诊断对治疗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使用比较广泛的诊断方法是采用X线进行诊断,但是大量研究这种诊断方法得到的结果不准确,因此将X线和CT进行结合诊断得到的比单纯一种方法要准确很多,这也为准确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提高了可靠依据。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诊断设备出现,这也为准确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本研究对比分析CT和MR诊断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对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诊断分析,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54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为45.9士12.5岁;病程1-19年,平均4.5士2.5年。
临床表现:下蹲或咳嗽痛患者56例,小腿后外侧、足背或足底有麻木感患者76例,跋行12例;脊柱侧弯疼痛患者23例,椎旁有压痛患者47例,腰部活动疼痛患者36例,直腿抬高疼痛患者66例。
所有患者均经过X线、CT、MR综合诊断,并与CT和MR诊断进行比较,然后进行手术对诊断结果进行评价。
CT、MR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CT、MR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发表时间:2019-03-14T09:34:24.79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9月17期作者:蒋兆杰马臻雏[通信作者][导读] 对比、分析CT和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8例,分别进行CT、MR检查,并对CT、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确诊率进行比较。
CT、MR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对比、分析CT和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8例,分别进行CT、MR检查,并对CT、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确诊率进行比较。
蒋兆杰马臻雏[通信作者](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苏州215100)【摘要】目的:结果:CT、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确诊率分别为85.3%和95.6%,二者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优于CT诊断。
【关键词】CT;MR;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7-0375-0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神经组织所致的骨科常见疾病,临床以腰痛、下肢麻木、步态不稳为主要症状。
该病的发生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外力作用、椎间盘自身解剖特点有关,如负重过重、腰部扭伤致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增大,继而引发纤维环破裂,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
临床上,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有效治疗是促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情改善的关键。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影像学手段有CT、MR等,均在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通过CT、MR诊断情况的对比,分析了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方式。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8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26-76岁,平均(45.2±6.9)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与MR诊断检出率分析
作者:张纯燕
来源:《检验医学》2018年第09期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目的是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来讲,CT与MRI诊断检出率进行分析、比较。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25例,持有CT影像诊断以及MRI 诊断,并最终经手术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合其病例进行综合性回顾与分析。
结果MRI共诊断出腰椎间盘突出25例,椎间盘突出29个,2例为椎间盘脱出;CT影像学诊断出腰椎间盘突出25例,椎间盘突出 27个,5例有椎间盘钙化。
结论本次研究可以发现,CT与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比较中,前者显示椎间盘突出不如后者明显,但是可以显示椎间盘、韧带的钙化,对于手术可以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CT;MRI;检出率
文章编号:1673-8640(2018)-0173-02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志码:B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髓核经纤维环向外突出,纤维环可发生局部的部分性或完全性破裂[1]。
而椎间盘退行性变是椎间盘突出的内因,急性或者慢性损伤导致椎间盘内压增高,为纤维环破裂以及髓核突出的外因。
椎间盘突出在病理上面可以分为变性期、突出期、脱出期、髓核游离期等例[2]。
由于以上解剖结构等原因,大多数髓核突出为向后或外后方突出,压迫硬膜囊或者神经根,出现临床症状[3]。
一般资料
一、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25例,持有CT影像诊断以及MRI诊断,并最终经手术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所选患者中,男16例,女9例,年龄范围为37岁-65岁,平均年龄为51.2岁,病程时长范围为1月-6年,病程时长不等。
所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受限、局部产生疼痛,少数有放射性疼痛[4]。
P
二、检查方法CT:使用全身螺旋CT机,先进行侧位扫描,扫描层面和椎间隙中心线必须平行,常规扫描L3-S1这三个椎间隙,每一个间隙均进行4次扫描,厚度为3mm,使用软组织窗以及骨窗进行观察,倾斜角±30o[5]。
MRI:使用XGY 0.35永磁MR扫描仪,使用体部线圈,T1W1:TR350ms,TE30ms;
T2W1:TR3500ms,TE130ms,进行矢状位以及轴状扫描,层厚为5mm,矢状位扫描共9层,轴状位扫描一般情况下为9层,特殊情况下可以加扫[6]。
三、影像学结果CT表现:①椎间盘后缘向椎管内突出软组织块影,密度与相对应的椎间盘密度一致,形态不同,边缘分为规则与不规则两种;椎间孔内主要表现出来椎间孔内软组织肿块,脊神经等显像不清晰;椎间孔外型表现为椎间孔外与椎间盘相邻到的软组织肿块。
②发生病变,突出的椎间盘呈现出大小不一、形态不同的钙化;钙化应当与椎体后缘骨质增生进行鉴别。
③椎管内硬膜外可以发现髓核游离骨片,并且硬度比硬膜囊要高[7]。
MRI表现:①椎体边缘可以看见局限性膨隆的软组织信号影,T1呈现低信号,T2呈现出中等信号或者低信号,突出部分与髓核母体相连。
②椎间盘脱出,脱出之后复合物与髓核母体之间有一定的“狭颈”相连,这一现象在矢状位表现尤其明显。
③若脱出部分和髓核母体间没有联系时,此表现为髓核游离,形成硬膜外肿物,T2W1呈现为低信号,未强化。
④在矢状面的图像上面,突出的髓核呈现半球状,舌状向后方或者侧后方延出,信號强度与主体部分一致。
MRI还可以直接对脊髓受压情况进行显像,除了形态的改变,若在T2W1上面局部出现高信号,往往提示患者有脊髓水肿的表现[8]。
四、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选用SPSS 18.0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P
结果
经过CT与MRI拍片可以发现,MRI共诊断出腰椎间盘突出25例,椎间盘突出29个,2例为椎间盘脱出;CT影像学诊断出腰椎间盘突出25例,椎间盘突出 27个,5例有椎间盘钙化。
具体见下表。
讨论
临床中的多发病、常见病之一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患病人群是青壮年,其发生原因与其自身解剖原因、外力作用和退行性变化等因素相关,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会加剧变形,腰部纤维断裂、髓核干燥甚至破裂,压低椎间盘的高度,造成其向后方、侧方和后外侧方突出,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医护人员对其的重视度也是逐年增加。
如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则会引起膀胱症状、直肠症状以及下肢瘫痪等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患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研究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椎间盘突出的位置以及严重程度,局部疼痛情况以及放射性疼痛情况。
是否出现双下肢或者单侧下肢麻木、无力、疼痛,大小便功能是否出现异常。
其伴随现象主要包括椎间盘钙化、侧隐窝变窄、椎管变窄、黄韧带增厚、椎间盘钙化等,少数患者出现神经受压的情况。
除此之外,该病是腰腿疼痛的主要诱发原因之一。
而CT与MRI作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影像学检查,CT以及MRI为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重要意义。
CT的密度分辨率较高,可以清晰显示出椎间盘以及韧带内的钙化,结合临床
症状诊断能够确诊多数情况,但是不能明确鉴别出椎管内其它病变与腰椎间盘狭窄的区别,另外CT检查时具有一定的放射性;MRI具有多角度扫描和多平面成像,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能够多方位观察椎间盘,减少误诊和漏诊,可以明确显示出椎间盘变性、膨出以及突出,也可以清晰对于脊髓以及神经根受压迫情况进行分析,并且可以区分出某些椎管内占位与腰椎间盘突出,增强了解剖分辨率,但是缺点是钙化显示不清晰。
在显示椎小关节及椎体骨质增生、椎间盘的积气变性、钙化、韧带骨化、椎间盘脱出或突出宽基底等方面采用CT检查更优,在观察脊神经和硬囊膜的压迫状况、髓核形态及位置方面,采用MRI检查效果更好。
CT与MRI都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手段,且各有限度和优势,两者之间起到互补作用,CT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检查方法,其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在患者进行手术时起到指导作用,若是CT检查不清晰或者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存在差异,可以进一步进行MRI检查。
参考文献
[1]王忠明,杨宏涛.CT与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30(20):2055-2057.
[2]符莉莉,李长清,许海娜.CT与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29(23):1672-5131.
[3]梁芳,张志海,邓燕霞,等.红外线热成像与CT/MRI在门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诊断中的效果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32(23):56-57.
[4]杨志强,袁牧.椎间盘突出的MRI与CT诊断价值的临床对照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41(02):1672-5131.
[5]冯华龙,何升华,赖居易,等.Bioflex弹性内固定治疗青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维持椎间高度的1年随访[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09(35):2095-4344.
[6]张庆军,曹阿丹,闵会东,等.CT与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13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133(15):3580-3581.
[7]张宇,张世衡,曹文广.CT与MRI诊断最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6,20(10):925-927.
[8]刘家森,李幸姿,董学宝,等.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CT与MRI的对比性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53(03):1002-1108.
腰椎间盘狭窄经过CT以及MRI均可以确诊,并且CT与MRI能够起到互补的作用,MRI 钙化显像不清晰,CT关于脊髓等方面显像不清晰。
(收稿日期:2017-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