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渭南市健康人群腮腺炎免疫水平监测分析

合集下载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与评价-渭南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与评价-渭南

SXCDC
SXCDC
接种率监测实例
SXCDC
三、常规免疫监测管理系统
常规免疫监测管理系统
可实现功能内容
• 数据录入 • 数据审核 • 数据分析
– 完整性分析 – 疫苗接种率统计
SXCDC
• 人口资料 • 冷链设备资料
3.1 数据录入
• 县级每月5-10日录入数据
SXCDC
–打开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简称监测软件) –依录入数据进行数据录入 –录入完成后核实无误,上传数据到省级服务器。
SXCDC
为什么评价接种数据
• 是了解接种工作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 通过评价,可以确定接种率的真实性、可靠性 • 为上级部门制定有关免疫规划政策提供科学依 据 所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应定期 开展接种率的评价工作。
SXCDC
评价方法
• 一般性评价
–及时率:在规定时限内报告单位数占应报告单位数 的比例。 –完整率:在规定时限内完整报告单位数占应报告单 位数的比例,包括无漏报单位和漏填项目。 –正确率:报表中无逻辑性、技术性错误的单位数占 应报告单位数的比例。
填表日期:_____月_____日 填表人:_________ 本地儿童 应种剂次数 实种剂次数 —— 流动儿童 应种剂次数 实种剂次数 ——
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
SXCDC
乙肝疫苗
卡介苗
脊灰疫苗
11(13)种疫苗,乙 脑和甲肝有灭活和减毒 两种疫苗
将应种对象分为本地 和流动
SXCDC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与评价

渭南市CDC 2013年8月
内容提要
一.接种率监测
监测目的及方式 接种数据的报告内容和时间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9~2013年麻腮风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分析

2009~2013年麻腮风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分析

2009~2013年麻腮风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分析赵宏【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年(卷),期】2015(000)029【摘要】目的:对2009~2013年麻腮风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统计分析,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的文献,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关于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报道进行统计,而后依据不良反应的发生于预防接种的因果关系对感染性不良反应和非感染性不良反应进行判断与分析。

结果经统计发现,2009~2013年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的病例数逐渐增加,且本组三种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报道地区分布较广,其中河南所占比例最高(30.0%)(P<0.05),由麻疹减毒活疫苗和腮腺炎疫苗所引起的局部感染分别为2起和1起;麻疹、腮腺炎疫苗致死亡报道各1例;本组调查的数据中有1例儿童在接受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并发巨细胞间质性肺炎而死亡。

结论目前的不良反应报道多为一般性病例报道,尚无准确、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因此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依据不良反应的发生与预防接种的因果关系对感染性不良反应和非感染性不良反应进行判断与分析意义重大,值得关注。

%Objective To statistically analyz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inoculation of measles-mumps-rubella (MMR) vac-cine in 2009-2013,and to provide reliable references for future works. Methods Journal articles from literature databases such as cnki,wanfang,cqvip were searched,reports of adverse effects of inoculation of MMR vaccine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3 were collected,and infectious adverse effects and non-infectious adverse effects were judged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causality of adverse effects and inoculation. Results Based on the statistics,the number of cases of MMR increased from 2009 to 2013,and the distribution of areas which reported the adverse effects of inoculation of three types of vaccines in this group was wide,in which the proportion in Henan was the highest (30.0%) (P<0.05).Local infections induced by 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and mumps vaccine were seen in two cases and one case respectively;one deceased case each was reported in measles vaccine and mumps vaccine;one chil-dren in the investigated data died of complicated giant cell interstitial pneumonia after the inoculation of 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Conclusion The majority of current reports of adverse effects are general casereports,without accu-rate and deep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In the future clinical research,therefore,the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judgment and analysis of infectious adverse effects and non-infectious adverse effects according to the causality of ad-verse effects and inoculation,which deserves to be paid close attention.【总页数】3页(P162-164)【作者】赵宏【作者单位】辽宁省营口市卫生学校,辽宁营口 11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6.3【相关文献】1.麻疹疫苗及麻腮风联合疫苗免疫成功率监测分析 [J], 张志华;孙贤兵;刘凤姣2.我院2009-2013年858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J], 郑斌;彭芳辰3.2009年至2013年医院103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J], 闫亚玲;张松;伍延婷4.麻腮疫苗接种对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效果分析 [J], 徐春风; 王萍; 毛建东5.京郊某镇学生麻腮风疫苗接种率两年比较及分析 [J], 张曼秀;刘小强;汤如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2008_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_马静

中国2008_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_马静

·533·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年12月第16卷第6期中国2008~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马静,郝利新,罗会明,温宁,马超,樊春祥,梁晓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北京 100050)摘要:目的 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8~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腮腺炎提供依据。

方法 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腮腺炎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全国2008、2009年腮腺炎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3.52/10万和22.54/10万,报告发病数分别为310 826例和299 329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病例报告;发病年龄组构成以<15岁发病最多,分别占全部病例数的84.81%、85.05%;2008年8~9岁儿童发病率最高(236.66/10万),2009年5~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184.83/10万);存在两个发病高峰,分别为4~7月和11月~翌年1月。

结论 2009年腮腺炎报告发病比2008年有所下降,但发病水平仍很高,主要以学龄儿童发病为主。

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全国预防控制腮腺炎策略。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中图分类号:R512.1;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16X(2010)06-0533-03Analysis on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umps in China During 2008-2009 MA Jing, HAO Li-xin, LUO Hui-ming, et al.(Department of 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me,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005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know mumps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from 2008 to 2009, and to provide basis on mumps control in China(not includ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Macao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and Taiwan Sheng). Methods Analyzing mumps epidemiology with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Results The reported mumps incidence rate of China was23.52/100,000 in 2008, 22.54/100,000 in 2009, and the case number decreased from 310,826 in 2008to 299,329 in 2009. The mumps incidence was reported in whole China. The proportions of mumps cases aged <15 years old were 84.81%、85.05%, which showed the most proportion.I n2008,8-9y e a r s old had got the highest incidence about 236.66/100,000, and in 2009, 5-6 years old had got the highest incidence about 184.83/100,000. Mumps presented obviously two peak times: April to July, November to January.Conclusions Mumps incidence in dropped a little in 2009 than in 2008,but it was still much higher.Most cases were school age population. National policy and strategies should be constituted in order to control and prevent mumps.Key words:Mumps; Epidemiology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以发热、一个或多个唾液腺肿胀及触痛为特征,多见于腮腺,有时也见于舌下腺或颌下腺。

陕西省2009-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热点及异常点分析

陕西省2009-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热点及异常点分析

热点及异常点分析。结果 2 0 0 9— 2 0 1 4年 , 安康 、 汉 中等地为发 病热点 地区 , 延安、 榆林 为低 发病 区, 2 0 1 0年和 2 0 1 1 年 宝鸡 、 西安部分县区 出现高发 ; 异常点分析显示 , 2 0 1 1 年和 2 0 1 2年 , 低发病 区出现神 木、 吴堡 、 黄龙 等异常高 发点 , 高发病 区出现西 乡、 石泉 、 汉阴等异常低 发点 。结论 陕西省流行性腮 腺炎发病存在空 间相 关性 , 探 测流行性腮 腺炎发病热点 及异常点 , 为流
行性腮腺炎发病的预测பைடு நூலகம்防控提供依 据。 关键词 : 流行性腮腺炎 ; 空间 自相关分析 中图分类号 : R 5 1 2 . 1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2 4 8 3 { 2 0 1 5 ) 0 5 - 0 0 1 8 - 0 4
Mo r b i di t y h o t s p o t s a n d o ut l i e r s a n a l y s i s o f mu m ps i n
mu mp s a n d s t a t i s t i c a l d e s c i r p t i o n o f p o p u l a t i o n d i s t i r b u t i o n;Us i n g Ar c Ma p 1 0 . 2 . 2 s o f t wa re t o a n ly a z e t h e mo r b i d i t y h o t s p o t s a n d o u t l i e r s o f mu mp s . Re s u l t s An Ka n g C i t y a n d Ha n Z h o u g C i t y we r e t h e mo r b i d i t y h o t s p o t s f r o m 2 0 0 9 t o 2 01 4, h o t s p o t s o c c u r r e d i n

62例流行性腮腺炎的调查及分析

62例流行性腮腺炎的调查及分析

62例流行性腮腺炎的调查及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及治疗,以达到及时有效地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缩短流行时间,杜绝传播、传染的目的。

方法环境消毒,隔离传染源,治疗感染者,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

结果流行时间50d,62例患者均获痊愈。

结论通过对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治疗,可以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缩短流行时间,杜绝传播、传染的目的。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

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

笔者对辖区内一所出现疫情的小学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7年5月,调查总数851人,男500人,女351人。

发病62例,年龄7~12岁。

其中男47例,女15例。

所有发病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耳部疼痛及腮腺肿大等症状和体征。

根据临床表现和流行特点,确定为校内腮腺炎发病流行。

1.2流行病学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患者以学龄儿童为主。

此次腮腺炎的发病流行,主要原因是由学生缺乏对该病的免疫力。

教室通风换气不充分,学生相互密切接触,在发生首例病例和疫情流行趋势时,学校认识不足,未能及时向卫生部门报告,没能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致使本病在校内流行。

1.3处理措施①对学校教室进行全面消毒,对患病学生进行调查随访,核实诊断疫情;②积极治疗者,隔离传染源:对患病学生禁令居家隔离治疗或住院治疗。

治愈前,不得进入学校上课或进入公共场所,以免传播、感染他人。

患者治愈返校时,须接受卫生部门的健康体检;③加强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对教室每天进行空气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阻止病毒在空气中传播;④开展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对没有患过流行性腮腺炎的学生,动员接种腮腺炎疫苗;⑤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工作:卫生部门每天对学校进行调查,进一步核实腮腺炎发病数,核实诊断,了解掌握患病学生治愈及返校上课等情况;学校加强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报告,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及时报告卫生部门,同时配合卫生部门采取必要措施,对可疑病例进行隔离观察、治疗,防止疫情蔓延;辖区医疗单位加强对疫情的监测报告,每天学校进行走访、调查,了解情况,及时汇报,每天定时向区卫生局和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疫情。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调查报告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调查报告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调查报告一、调查概述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情况,包括发病人数、流行地区、传播途径等,以便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调查方法1. 数据采集:通过卫生部门提供的疫情报告、医院就诊记录和流行病学调查问卷等方式,采集相关数据。

2.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各级医疗机构、学校和社区等人群密集场所。

3. 调查内容:调查包括病例数量、年龄分布、性别分布、病例严重程度、传播途径、流行地区等。

三、调查结果1. 病例数量:根据采集到的数据统计,本次调查共发现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00例。

2. 年龄分布:流行性腮腺炎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其中0-10岁儿童占比40%,11-20岁青少年占比30%,21-30岁成年人占比20%,31岁以上成年人占比10%。

3. 性别分布:男性病例占比60%,女性病例占比40%。

4. 病例严重程度:本次调查中,大部份病例表现为轻型或者中型,仅有少部份病例浮现并发症或者严重症状。

5. 传播途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问卷了解到,本次疫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包括咳嗽、打喷嚏等方式。

6. 流行地区:本次调查发现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集中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其中A市、B市和C市疫情最为严重。

四、调查分析1. 病例数量增加原因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与人群密集场所、接触频繁等因素有关,本次疫情可能与学校、社区等人群密集场所的传播有关。

2. 年龄分布特点分析:流行性腮腺炎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可能与儿童免疫力较弱、接触频繁等因素有关。

3. 传播途径影响分析:本次疫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提醒人们注意咳嗽、打喷嚏时的卫生习惯,以减少传播风险。

4. 流行地区分析:本次调查发现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集中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可能与人口密集、流动性大等因素有关。

五、建议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学校等渠道,加强对流行性腮腺炎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调查报告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调查报告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调查报告一、引言流行性腮腺炎,又称腮腺炎、腮腺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近年来,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呈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进行调查分析,以期提供有关预防控制措施的参考。

二、调查方法1. 数据采集:通过对相关医疗机构、卫生部门和疾控中心的数据采集,获取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发病情况、年龄分布、性别比例等信息。

2. 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针对疫情暴发地区的居民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接触史、症状表现等信息。

3. 环境检测:对疫情暴发地区的学校、托儿所、工作场所等进行环境检测,分析是否存在病毒传播的风险因素。

三、调查结果1. 疫情分布:根据采集到的数据显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其中A市、B市和C市疫情最为严重。

2. 发病情况:疫情暴发期间,共有X人确诊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其中男性占X%,女性占X%。

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5-30岁之间,占总发病人数的X%。

3. 症状表现: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腮腺肿胀、咽峡炎等症状,其中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占X%。

4. 传播途径:通过调查问卷得知,患者主要通过接触病毒携带者的唾液传播,其中包括共用餐具、亲吻等接触方式。

四、疫情分析1. 疫情原因: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爆发与病毒的传播密切相关。

疫情暴发地区的人口密度较高,人员流动频繁,加之缺乏个人卫生意识和预防知识,导致病毒传播速度加快。

2. 疫情控制:针对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个人卫生意识和预防知识,特别是在学校、托儿所等集中场所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措施。

3. 环境检测结果:通过对疫情暴发地区的环境检测发现,学校和托儿所的卫生状况较差,存在病毒传播的潜在风险。

因此,应加强对这些场所的卫生管理和消毒工作,减少病毒的传播。

五、预防控制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互联网等渠道广泛宣传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知识,提醒公众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病毒携带者的唾液。

流行性腮腺炎监测方案

流行性腮腺炎监测方案

流行性腮腺炎监测方案简介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腺体肿大和发热。

为了及时控制和防范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制定一套有效的监测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流行性腮腺炎监测方案的制定和执行。

目标流行性腮腺炎监测方案的目标是及时掌握疫情,减少疫情对人群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危害。

具体目标包括:1.及时发现和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疫情。

2.追踪和分析疫情的流行趋势。

3.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预防疫情扩散。

4.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支持决策制定。

监测指标和方法监测指标:1.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报告数:统计每日、每周、每月的病例报告数量。

2.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发病率:统计每个地区的病例发病率,计算公式为(病例报告数/总人口)×1000。

3.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分布情况:统计不同地区的病例分布情况,制作地图展示。

4.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年龄和性别分布:统计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病例分布情况,分析高危人群。

5.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流行趋势:统计疫情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疫情的变化趋势。

监测方法:1.病例报告系统:建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的报告系统,包括医疗机构、学校和社区等,要求及时上报病例信息。

2.诊断和确认:通过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如PCR法等,确诊病例。

3.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病例报告数据和流行性腮腺炎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4.地理信息系统(GIS):利用GIS技术,将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数据与地理信息进行关联,制作疫情地图。

5.流行趋势分析: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疫情发展趋势。

监测措施1.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报告和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的数据收集和报告系统。

2.提高医疗机构的诊断水平和病原学检测能力,确保病例的准确诊断和报告。

3.加强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和分析病例的感染源和传播链。

4.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重点监测,包括学校、集体单位等人口密集场所。

5.加大公共宣传和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防控能力。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调查报告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调查报告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调查报告一、引言流行性腮腺炎,又称腮腺炎、腮腺腺炎或腮腺外炎,是一种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前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发展趋势、流行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方法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某市区的居民群体,包括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的人群。

2. 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情况、疫苗接种情况等。

3.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三、结果1. 调查样本:共收集到500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占45%,女性占55%。

2. 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10%的受访者曾经感染过流行性腮腺炎,其中80%的人在过去两年内感染。

3. 疫苗接种情况:调查发现,只有30%的受访者完成了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其中大部分接种者是儿童和青少年。

4. 影响因素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与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有关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教育程度和疫苗接种情况。

四、讨论1. 流行特点:本次调查显示,流行性腮腺炎感染主要集中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可能与学校和幼儿园的聚集性传播有关。

此外,低疫苗接种率也是导致疫情传播的重要因素。

2. 预防控制措施:针对调查结果,建议加强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疫苗接种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强学校和幼儿园的卫生管理,减少传染风险;加强对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五、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某市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呈现出年龄特点明显、疫苗接种率较低的趋势。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应加强疫苗接种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同时,加强学校和幼儿园的卫生管理,减少传染风险;加强对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六、参考文献[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Mumps. [EB/OL]. (2019-03-15).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mumps. (accessed: 2021-05-20).。

2009年某市农村及城市中小学生HBsAg抽检结果分析

2009年某市农村及城市中小学生HBsAg抽检结果分析

及 医 疗 环 境 水 平 相 对 较 高 , 着 较 强 日常 卫 生 防 护 意 识 , 有 因此 感 染率 较 低 『。 在 农 村 的 医疗 条 件 差 , 次性 医 疗 用 品 卫生 指标 不 】而 】 一 合格 , 口腔 患者 在 诊 疗 过 程 中所 用 器 械 不 消毒 或 消 毒 不 彻底 等 如
9 8 % 要 低 干城 镇 中 学 生 HB Ag .5 s 阳性 人数 百 分 比 1 . 5 , 0 9 % 但 是 通 过 问 卷 调 查 显 示 , 抽 检 的 城 镇 HB Ag 所 s 阳性 的 中 学 生 中约
( ) 整 个统 计 数据 来 看 , 5从 整体 上 来说 HB Ag s  ̄性 人 数百 分 比 均 低于 国 内普 通 人群 HB AgH 率 1 .%的文 献 报告 【, 明近 几 s  ̄性 33 2说 】
1mi左 右 , lmi之 内 , 读结 果 。 0 n 在 5 n 判 2 结果 ( ) 表1 3 讨 论
( ) 过 本 次 调 查 结 果 可 以 看 出农 村 小 学 生 HBs 阳性 人 1通 Ag
做 乙肝 五 项 及 肝 功 能 的检 测 , 同时 , 们 要正 确 宣 传 乙肝 的 危 险 , 我 引导师生要正确看待乙肝病毒携带者 , 他们营造健康的心理。 为 建 议 学校 要 重 视学 校 食 堂 的 餐具 消毒 及 食 堂工 作 人 员 的健 康 检 查 , 强学 生 健 康 意 识 教 育 课 的 学 习 , 握 乙 型 肝 炎 的 防治 知 加 掌
卫 生 与 健 康
20 0 9年 某市 农 村 及 城 市 中小 学 生 HBs Ag抽 检 结 果 分 析 ①
魏 爱 婷
( 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 医院检验科 河南漯河

2009年至2011年某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分析

2009年至2011年某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分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脑 室 出血 的临 床 观察 及 护理 . 血 管 病 防治 ,0 880 ) 心脑 2 0 , 3: (
20 — 0 8 2 9. ’
2 0 年至2 1年某 区流行 性腮腺炎发病情况分析 09 0 1
曾 鸣
( 广东省佛 山市南海区第 六人 民医院,广东 佛山 5 84 ) 2 2 8
两组高血压性 脑室 出血患者 均进 行脱水 、控制血压 、预防 出血后 脑血管痉 挛等常规治疗 。①观察组 :采用双侧脑 室引流灌洗加腰穿脑 脊 液置换 :高 血压性 脑室 出血 患者麻 醉后 ,取血 肿侧外 耳孔上 后方
观 察组总 有效率为 8 . %高于对照 组6 . %,具有显 著性差 异 33 3 00 0 ( . ),见 表1 P<0 5 0 。观察组脑 室通畅时 间、神 志转清时 间、脑脊 液 正常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 (<O 5 P . ),见表2 0 。
2 ・临床研究 ・ 8 6
12方法 .
Ap i2 1 , o .0 N .1 r 0 2 V 1 , o 1 l 1 本研 究数据采用S S 3 统计学 软件 处理 。组 间比较 采用 险验 P S1 . 0 或啦 验 , P<0 5 . 表明差异有 统计学 意义。 0 2结 果
观察组脑 室通畅时间 、神志转清 时间、脑脊液正常时 间也 均少于对照
参考 文献 拟 定 :①基本 痊愈 :功能缺 损评分减少 9% ̄ 0% , 1 10
高 血压性脑 室 出血 患者病残 程度为0 。②显 效 :功能 缺损评分 减少 级
4 % 9%,高血压性脑室 出血患者病残程 度为 13 ;③有效 :功能 6  ̄0  ̄级 缺 损评分减少1% 4%。④无效 :高血压性脑室 出血患者 功能缺损评 8  ̄5

2009-2014

2009-2014

-调 查 研 究

2 0 0 9— 2 0 1 4年北京市平谷 区流行性腮腺 炎流行病学分析
石 立莉
北京 市平谷 区疾病预 防控 制 中心 ,北 京 1 0 1 2 0 0
摘要 :目的
据 。方法
分析 2 0 0 9—2 0 1 4年北京市平谷区流行性腮腺炎 的流行 特征 ,进一 步有效 控制 流行性腮腺 炎提供科 学依
关键 词 :流行性 腮腺炎 ;流行 特征 ;疫情分析
中 图 分 类 号 :1 1 5 1 2 . 1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章 编 号 :1 0 0 3— 6 2 4 5( 2 0 1 5 )0 7—0 7 6 5— 0 3
M um p s e p i de mi o l o g i c a l a na l y s i s o f Pi n g g u d i s t r i c t
i n B e i j i n g c i t y f r o m 2 0 0 9— — 2 0 1 4
SHI L i— l i
P i n g g u D i s t r i c t C e n t e r f o r Di s e a s e C o n t r o l a n d P r e v e n t i o n , B e n g 1 0 1 2 0 0,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e p i d e m i c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o f m u m p s i n P i n g g u d i s t r i c t o f B e i j i n g c i t y ,a n d

腮腺炎病毒病毒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腮腺炎病毒病毒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腮腺炎病毒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一、页腮腺炎病毒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二、目录1.页2.目录3.摘要4.背景和现状分析4.1腮腺炎病毒的传播途径4.2腮腺炎病毒感染的危害4.3当前腮腺炎病毒的研究现状5.项目目标5.1确定腮腺炎病毒实验活动的潜在风险5.2评估腮腺炎病毒实验活动的风险程度5.3提出腮腺炎病毒实验活动的风险控制措施6.结论三、摘要本报告旨在对腮腺炎病毒实验活动进行风险评估。

通过分析腮腺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感染危害以及当前研究现状,确定实验活动的潜在风险,并评估风险程度。

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确保实验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背景和现状分析4.1腮腺炎病毒的传播途径腮腺炎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一个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毒会通过飞沫传播给其他人。

病毒也可以通过接触感染者唾液污染的物体表面传播。

4.2腮腺炎病毒感染的危害腮腺炎病毒感染会引起腮腺炎,这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

感染后,患者会出现发热、腮腺肿大、咀嚼困难等症状。

在一些罕见情况下,腮腺炎病毒还可能引发脑膜炎、睾丸炎等严重并发症。

4.3当前腮腺炎病毒的研究现状目前,腮腺炎病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毒传播途径、病毒变异、疫苗研发等方面。

研究人员致力于了解病毒的传播机制,以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疫苗研发也是腮腺炎病毒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已有多款腮腺炎疫苗上市,为预防腮腺炎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五、项目目标5.1确定腮腺炎病毒实验活动的潜在风险通过分析腮腺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感染危害,确定实验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包括病毒泄漏、实验人员感染等。

5.2评估腮腺炎病毒实验活动的风险程度根据实验活动的特点和风险因素,评估腮腺炎病毒实验活动的风险程度,包括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等级别。

5.3提出腮腺炎病毒实验活动的风险控制措施针对实验活动中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实验操作规程、实验室安全措施、个人防护措施等,以确保实验活动的顺利进行。

淮阳县2005 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淮阳县2005 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淮阳县2005 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背景介绍流行性腮腺炎(Mumps)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尤其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常见。

淮阳县地处河南省南部,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县城,近年来也出现了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

2005年至2009年期间,该县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确诊病例人数为XX人,引起了广泛关注。

因此,本文将对淮阳县2005年至2009年期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其流行特征,以期提供参考依据,促进疾病预防和控制。

数据来源和处理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淮阳县2005年至2009年期间的疾病报告系统,包括每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月报告病例数和每个月的天数。

为了更好地分析疾病的流行情况,本文按月份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和统计,得出了流行性腮腺炎的月平均报告病例数。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情况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趋势根据统计数据,2005年至2009年期间淮阳县流行性腮腺炎呈现出一定的年度波动趋势。

其中,2005年和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报告病例数相对较高,而2006年和2009年的报告病例数相对较低。

从年度整体趋势上来看,除了2005年外,每年的报告病例数都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具体情况如下:年份年报告病例数年平均报告病例数2005 697 58.12006 334 27.82007 1053 87.82008 717 59.82009 422 35.2流行性腮腺炎流行季节根据统计数据,淮阳县2005年至2009年期间的流行性腮腺炎高发季节为冬季和春季。

其中,1-4月份为高峰期,10月份为低谷期。

具体情况如下:季节季节报告病例数季节平均报告病例数冬季1414 117.8春季1262 105.2夏季469 39.1秋季91 7.6流行性腮腺炎年龄分布根据统计数据,淮阳县2005年至2009年期间流行性腮腺炎主要发生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人群中,其中5-14岁人群的发病率最高,达到了61.3%。

2009~2019年茂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09~2019年茂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临床探索1342009~2019年茂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杨福章,袁翠寒,王丽 (四川省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阿坝 623200)摘要:目的:了解2009~2019年茂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茂县更好地防控流行性腮腺炎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收集2009~2019年茂县流行性腮腺炎病情资料,并以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式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009~2019年茂县流行性腮腺炎总人数为475例,无死亡病例。

发病率依次为2.18/10万、63.98/10万、8.59/10万、14.18/10万、26.25/10万、7.46/10万、7.43/10万、93.7/10万、165.98/10万、18.18/10万、25.00/10万,2017年发病率最高,整体趋于平稳。

发病年龄范围主要集中在1~15岁,平均发病年龄为10.54岁,男性患者259例高于女性患者216例。

结论:2009~2019年茂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普遍较低,但在2016、2017年有一次流行,整体防控效果良好。

建议将本县的重点防控人群集中在儿童及学生,加强防控人流密集处以及流动性大的区域,对适龄儿童进行1剂次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种并长期监测该疾病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免疫效果,不断完善疫苗策略。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茂县;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率;年龄;性别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常见且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疾病,主要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传播途径主要为飞沫传播、母婴传播。

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腮腺肿大、胀痛等症状,另外腮腺炎病毒可侵犯患者其他腺体组织以及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胰腺炎、心肌炎、卵巢炎以及睾丸炎等,进一步影响患者生命健康[1~2]。

流行性腮腺炎好发于青少年,春冬季发病率最高,且主要在封闭环境以及人群密集区域爆发,例如军队、学校、商场等[3]。

目前主要采取接种疫苗的方式进行预防,腺炎病毒抗原稳定,一般感染后可持久甚至终身免疫,几乎无二次感染者[4]。

2009~2011年常平镇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分析

2009~2011年常平镇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分析

2009~2011年常平镇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分析曾宇明;卢颖其;陈亮【摘要】目的了解常平镇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常平镇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趋势.结果 2009~2011年我镇中小学及幼儿园共报告腮腺炎65例,平均年发病率为0.14%,无死亡病例报告,每年3~7月份发病较多,为37例(约占56.92%)其次为11月~1月之间发病21例(32.31%),其中男性39例,女性26例,比例为1.5:1.年龄分布以6~10岁者为多,发病以幼托儿童及小学生多见.结论 6~10岁未接种的学生群体是流行性腮腺炎的易感人群,应在以春末夏初和冬季加强本病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暴发.【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年(卷),期】2012(009)019【总页数】1页(P111-111)【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防治措施【作者】曾宇明;卢颖其;陈亮【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常平医院,广东东莞,523573;广东省东莞市常平医院,广东东莞,523573;广东省东莞市常平医院,广东东莞,5235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流行性腮腺炎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一种,以腮腺肿大为其临床特征,多由腮腺炎病毒所引发,常可累及机体内各个组织及脏器,尤以腮腺、性腺和中枢神经系统为甚[1-2]。

相关数据表明:本病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严重的特点,而给患儿的心身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3-4]。

因此,现就常平镇的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特点进行整理、分析,以期为制定有效防治策略提供借鉴及依据。

本研究中所有流行性腮腺炎的病例资料均来自常平镇疾病检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通过网络直报的2009~2011年腮腺炎个案信息。

人口学资料来源于常平镇统计年鉴。

在使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统计及导出功能的基础上,用Excel 2007版本进行统计,以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流行病学方法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疫苗效果评价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疫苗效果评价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疫苗效果评价唐珊【摘要】目的:探讨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疫苗的临床效果。

方法从2014年1月~2015年1月广州市海珠区内5所幼儿园共1238例无腮腺炎免疫史,但属于腮腺炎活跃地区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幼儿家长的意愿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其中842例幼儿接受急诊疫苗接种,作为研究组;另外396例幼儿则不愿意接受疫苗接种,作为对比组。

在接种两个月后观察两组幼儿的发病率。

结果研究组幼儿接种两月后发病率为1.43%(12/842)低于对比组28.54%(113/396),两组治疗效果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幼儿是腮腺炎的高发年龄,应用腮腺炎疫苗急诊接种能够有效降低幼儿的发病率。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vaccine efficacy in mumps. MethodsWithin five kindergartens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guangzhou haizhu no history of mumps immunization total 1238 cases,but were active in the region mumps children as research subjects. According to the wishes of the parents of young children wil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of which 842 cases of children receiving emergency vaccination,as the study group,another 396 cases children were reluctant to accept vaccination as a comparison group. Two months after vaccination was observed incidence of two young children.ResultsChildren study group two months after the onset of vaccination was 1.43%(12/842),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28.54%(113/396),there wa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effect data,with a statisticaly significant(P< 0.05).Conclusion Mumps is a high agechildren,the application of emergency vaccination mumps vaccin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hildren.【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5(000)020【总页数】2页(P7-8)【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疫苗效果;患病率【作者】唐珊【作者单位】510250 广州市海珠区龙凤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1唐珊作者单位:510250 广州市海珠区龙凤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本文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1 238例幼儿腮腺炎疫苗接种疗效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渭南市部分县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渭南市部分县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渭南市部分县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刘暑霞;屈爱英;刘建民;崔海平;杨利英;孟珍【期刊名称】《职业与健康》【年(卷),期】2007(23)17【摘要】目的了解渭南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方法在2005年5月12-14日期间,采取多阶段抽样方法,对合阳、韩城两县市的2-30岁健康人群中320名对象开展了麻疹抗体水平监测。

结果合阳县和韩城市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63%和98.12%;抗体滴度≥1:800的比例分别为90.63%和86.88%,两县市麻疹抗体水平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不同年龄组2-6、8-12、14-16、25-30岁,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50%、97.14%、97.78%和95.00%。

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P〉0.05)。

结论该市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但抗体滴度2-6和25-30岁组较低,应提高麻疹疫苗的接种率和接种技术水平。

【总页数】2页(P1521-1522)【关键词】麻疹;抗体水平;监测【作者】刘暑霞;屈爱英;刘建民;崔海平;杨利英;孟珍【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1.8【相关文献】1.2011年正阳县部分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J], 李强;赵月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县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李晖 [J], 新疆维吾;王产新3.2011年正阳县部分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J], 李强;赵月4.呼和浩特市部分地区2008-2009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J], 王志平;李娜;任先云;汪洋杰5.2004年东营市城乡部分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检测 [J], 胡希花;李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渭南市健康人群腮腺炎免疫水平监测分析
发表时间:2011-12-22T15:30:10.7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6期供稿作者:韩冬萍雷东潮曾云[导读] 监测效果对健康人群进行监测,有利于了解人群的既往感染情况,也是预测发病趋势、制定免疫策略的主要依据
韩冬萍雷东潮曾云(陕西省渭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渭南 714000)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6-0247-02
【摘要】目的为了解我市健康人群腮腺炎免疫状况,及时掌握健康人群腮腺炎抗体水平,为制定和调整我市免疫规划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在富平县随机抽取5个乡镇,每个抽样点按年龄组随机采样,共分为﹤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岁等7个年龄组,要求每个年龄组的监测样本数不少于30份。

结论有效样本244份,检验结果阳性168份,阴性65份,未确定数为11份,阳性率为68.85%。

健康人群中腮腺炎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升高呈升高趋势,P<0.001,其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健康人群腮腺炎免疫水平监测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冬春季发病较多,传染性强,全年都可发生感染流行。

为评价我市健康人群腮腺炎免疫状况,及时掌握健康人群腮腺炎抗体水平,2009年9月份对我市富平县相应人群进行了腮腺炎抗体水平监测。

1 调查资料
1.1调查对象和抽样方法
在富平县随机抽取上官、留古、流曲、庄里、曹村5个乡镇,每个抽样点按年龄组随机采样,共分为<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岁等7个年龄组。

要求每个年龄组的监测样本数不少于30份,上官、留古、流曲每个年龄组5份,庄里、曹村每个年龄组10份,共采集245份标本。

1.2组织实施
①渭南市疾控中心牵头,负责制订监测方案、技术指导。

②富平县疾控中心组织协调,负责标本采集、血清分离与运送、现场个案调查和资料整理工作。

③抽查的乡镇卫生院提供场地,负责联系有关单位(村委会),做好被调查对象的动员和组织工作。

④组织培训,调查开始前,由市、县疾控中心对调查人员、血标本采集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统一技术培训。

1.3采样方法和样本保存
采集静脉血5ml,分离血清(血清量要求至少1.5ml),-20℃保存,送陕西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实验室进行检测。

1.4统计分析方法
运用一般结构评价方法和x2检验。

2 监测结果
2.1检测方法和判断标准: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判断标准依据GB15983—1995,单位为IU/ml,临界值为70-100,<70为阴性,>100为阳性。

2.2腮腺炎抗体水平监测情况见表1,表2。

表1 不同性别腮腺炎抗体水平监测情况
3 分析讨论
3.1结果分析本次调查共采取样本245份,有效样本244份,检验结果抗体阳性168份,抗体阴性65份,未确定数为11份(滴度介于70~100之间),抗体阳性率为68.85%。

通过检验,不同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各年龄组之间P<0.001,其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结果显示,健康人群中腮腺炎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升高呈升高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

其中﹤1岁的抗体阳性率只有29.03%,抗体水平较低,说明部分婴儿未能在母体中获取足够的保护性抗体,出生后面临感染疾病的风险。

1~2岁抗体阳性率仅为50%,说明腮腺炎疫苗预防接种及时率不高,7~14岁抗体阳性率66.67%,抗体水平偏低,这也是我市近年来学校多次暴发腮腺炎疫情的主要原因。

我国腮腺炎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显示,5~14岁儿童为腮腺炎主要发病人群,因此,在我市幼儿园、学校全面开展麻风腮疫苗接种工作势在必行。

3.2监测效果对健康人群进行监测,有利于了解人群的既往感染情况,也是预测发病趋势、制定免疫策略的主要依据。

我市腮腺炎报告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及时掌握我市健康人群腮腺炎免疫水平,制定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扩大免疫规划的范围,对提高人群总体防病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卫民,何梅英等.深圳市健康人群麻疹风疹腮腺炎免疫水平调查,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年第22卷第3期.
[2]殷大鹏,樊春祥等.2004~2006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简析.疾病监测,2007年第22卷第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