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工特异材料的传输线网络模型及其实现方法

合集下载

《传输线理论》课件

《传输线理论》课件

阻抗特性
传输线的阻抗决定信号的 匹配和功率传递效率,常 见的阻抗包括50欧姆和75 欧姆。
传输线上的信号传输
传输线上的信号反射和干扰是常见问题,可通过消除信号反射和合理终止传输线来解决。 消除信号反射的方法包括使用终端电阻、滤波器和匹配网络。
传输线的调谐
传输线的等效电路 模型
传输线可用电路模型表示, 包括传输线的电感、电容和 电阻。
传输线用于计算机网络中的局 域网和广域网等数据传输。
总结
1 传输线理论的重要性
传输线理论为电磁信号传输提供了基础理论和实践指导。
2 相关应用领域
传输线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计算机网络等领域。
3 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发展,传输线将继续演进,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
什么是传输线
传输线是传输电磁信号的导体或介质,通常由金属导线、光纤或空气等构成。 传输线可分为平行线、同轴电缆、光纤等多种类型。
传输线的特性
衰减特性
传输线上信号强度随距离 递减,衰减特性决定信号 传输的距离和质量。
相位特性
传输线上的信号会因电磁 波传播速度不同而引起相 位变化,影响信号的时间 同步。
《传输线理论》PPT课件
# 传输线理论 什么是传输线?传输线的定义和分类。 传输线的特性,包括衰减特性、相位特性和阻抗特性。 如何在传输线上进行信号传输?反射与干扰,消除信号反射,传输线的终止方式。 传输线的调谐,包括等效电路模型、调谐方法和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传输线在通信系统、雷达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 总结传输线理论的重要性,相关应用领域,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
传输线的调谐方法
通过调节传输线的电性能参 数来实现传输线的谐振和优 化信号传输。

传输线模型blt方程

传输线模型blt方程

传输线模型blt方程传输线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电磁波在导线上传输的数学模型。

其中,BLT方程是传输线模型中的重要方程之一,用于描述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的关系。

BLT方程是由英国科学家奥利弗·黑维赛德、威廉·白高仪和诺曼·波尔发展起来的,其名称即是由这三位科学家的姓氏首字母组成。

BLT方程是由两个耦合的微分方程组成,分别描述了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的传播。

这两个方程是电压传输线和电流传输线的基本方程,通过这两个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传输线上任意位置的电压和电流的数值。

在BLT方程中,电压传输线方程描述了传输线上的电压沿着传输线的传播,而电流传输线方程描述了传输线上的电流沿着传输线的传播。

这两个方程可以写成如下形式:电压传输线方程:∂V/∂x = -L∂I/∂t电流传输线方程:∂I/∂x = -C∂V/∂t其中,V是传输线上的电压,I是传输线上的电流,x是传输线上的位置坐标,t是时间,L是传输线的感性参数,C是传输线的电容参数。

这两个方程之间通过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c联系在一起,其定义如下:Zc = √(L/C)BLT方程在传输线模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求解这两个方程,我们可以得到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的传播特性,从而能够分析传输线上的电磁波的传输情况。

BLT方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传输线上的信号传输过程,研究传输线的传输性能,优化传输线的设计。

BLT方程在电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通信系统中,传输线通常用于传输高频信号,如微波信号。

通过应用BLT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传输线上的信号传输特性,如传输延迟、波阻抗匹配等,从而能够优化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

此外,BLT方程还可以用于分析传输线上的电磁辐射和干扰问题,帮助解决通信系统中的干扰和抗干扰设计。

除了在通信领域,BLT方程还在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中,BLT方程可以用于分析输电线路的传输特性,帮助优化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传输线理论是电磁场理论的一个分支,是电磁能量从一点被传输到另一点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重要理论基础。

在微波技术应用日益普及的今天,传输线理论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本文重点介绍传输线理论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应用,并且结合实例进行论述,分析传输线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传输线理论的基本概念传输线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介质中的电磁辐射,即电磁能量在电磁介质中传播和分布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电磁辐射在几何形式上的观察,以及电磁能量在传输过程中的放射衰减和折射等问题。

传输线理论最常见的应用就是传输线模型,这是由于它可以有效地模拟在真实环境中电磁能量传播的过程。

传输线模型是建立在电磁介质的假定和电磁场的理论基础上的,它们可以计算和预测电磁场在真实环境中的变化。

传输线理论的分类传输线理论可以根据其应用的电磁传播介质以及传导介质的性质来分类。

根据介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空气传输线理论、水平传输线理论和垂直传输线理论。

空气传输线理论是指在空气中传输电磁能量的理论,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汽车、开关、网络线等相关系统。

水平传输线理论是指在水平或者正交介质中传输电磁能量的理论,这种方法比较常用于平面波传播系统。

垂直传输线理论是指在垂直介质中传输电磁能量的理论,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地下电缆传输系统。

传输线理论的应用传输线理论在高频、微波技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它可以预测和控制电磁辐射在传播过程中的折射率,从而控制电磁辐射的传播范围。

此外,传输线理论还能够模拟各种电磁介质系统,从而更好地预测电磁辐射的分布和传播过程。

例如,传输线理论可以用于推算微波炉或者无线网络的辐射强度,以评估辐射的安全性。

传输线理论也可以用来表示和模拟对电磁环境的影响,帮助制定和实施保护措施。

结论传输线理论是电磁场理论的一个分支,是电磁能量从一点被传输到另一点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重要理论基础。

传输线理论可以根据传输介质特性分类,应用在高频、微波技术等领域,可以预测和控制电磁辐射在传播过程中的折射率,解决实际工程中的电磁相关问题,并且更好地实现电磁介质系统的传输。

高速电路板设计之传输线理论及实践讲解

高速电路板设计之传输线理论及实践讲解

6/4/2019
s
20ns
30ns
t 40ns
10ns
20ns
30ns
UnrestUrincretsetricdtedInIntteernranl Uasel Use
40ns
27
t Page 27
Thank you!
Unrestricted Internal Use
Page 28
Unrestricted Internal Use
过冲的幅度跟信号线的长度成比例地变化,直到传输延迟时间等于 跳变时间时,过冲的幅度会和源信号的跳变幅度一样大.
Unrestricted Internal Use
Page 10
一般认为,当跳变时间小于传输延迟时间的4倍时,信号线将当成 传输线.而保守一点,则认为当跳变时间小于8倍的传输延迟时间时, 信号线将当作传输线.由此,可以判断上面所讨论的微波线在多大长度 时将被视为传输线.
如果跳变时间远大于传输延迟时间,信号反射回信号源时,信号源 的输出只改变一点点,所以反射对信号只引起小小的扰动,在负载端表 现为小小的过冲.
如果传输延迟时间足够大,以至当反射信号返回信号源时,信号源 的输出已经改变了许多,这样信号源就得作出较大的变化去补偿输出, 而负载端又反射信号新一轮的变化,这样就产生了所谓的振铃.
上图为一并联端接模式,由于输入阻抗往往都很高,所以通常并 联阻值就等于源端输出阻抗.这种接法有个缺点,就是当高电平输出 时电流消耗太大.因为并联阻值一般就是50--150欧姆.
Unrestricted Internal Use
Page 13
上图是戴维宁并联端接,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减小对输出电流的需 求.两个电阻的并联阻值等于输出阻抗.它的缺点就是增加了直流电 源的功耗.

传输线法

传输线法
0 0

Z

0
ZY Z
0

Y Z
0 0

1
Z
c
1 B1 Z A1 Z A1 0 c 得 B2 A2 1 A2 Z0 Zc
Z0 Zc Y0
特性阻抗
注意 A1、A2、B1、B2 由边界条件确定。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3. 给定边界条件下传输线方程的解
Y0 G0 jC0
注意1 Z0 Y0返 回上 页下 页
dU Z I 0 dx dI Y U 0 dx
传播常数
d 2U 2 2 Z 0Y0U U 两边求导 dx 2 2 d I Z Y I I 0 0 2 dx
② 已知终端(x=l)的电压 U 2和电流 I 2 的解 ( x ) I l l Ae A e U 2 1 2 +


1 l l I ( A e A e ) 2 1 2 Zc
( x) U
x
2 I + 2 U l
上 页 下 页
返 回
1 ) A1 (U1 Z c I 1 2
1 ) A2 (U1 Z c I 1 2
1 x x 1 x x U ( x) U1 (e e ) Z c I1 (e e ) 2 2 x x 1 U 1 x x 1 ( x) I (e e ) I1 (e e ) 2 Zc 2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1 x x 1 x x 双曲函数: cosh( x) (e e ) sinh( x) (e e ) 2 2

《传输线理论详解》课件

《传输线理论详解》课件

VS
详细描述
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中,传输线理论被用 于分析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特性变化,以 及如何减小信号的延迟和畸变。通过传输 线理论,可以优化信号传输路径和系统参 数,提高信号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满足 高速数字信号处理的需求。
高频微波系统设计
总结词
传输线理论在高频率微波系统设计中具有重 要应用,有助于实现高频微波信号的高效传 输。
详细描述
传输线的基本特性包括阻抗、传播常数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阻抗决定了传输线对信号的负载能力,传播常数 决定了电磁波在传输线中的传播速度和相位变化,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则与传输线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这些特性 参数对于传输线的性能和信号完整性至关重要。
传输线的应用场景
总结词
传输线在通信、电子、电力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信号传输、能量传输等。
详细描述
传输线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通信领域中 的信号传输、电力领域中的能量传输等。在通信领域 中,传输线被用于连接各种通信设备,如电话、电视 和互联网设备,实现信号的传输和接收。在电力领域 中,传输线被用于远距离输电和配电,实现电能的传 输和分配。此外,在电子设备中,传输线还被用于连 接各个组件,实现信号的传输和能量的传递。
当传输线中存在电压或电流 变化时,会在传输线周围产 生电磁场,电磁能量会以辐 射的形式向周围空间传播, 形成电磁辐射。同时,这种 电磁辐射可能会对其他电子 设备产生干扰。
E = -dΦ/dt,H = dA/dt, 其中E是电场强度,H是磁场 强度,Φ是磁通量,A是磁 矢量势。
电磁辐射与干扰可能会对其 他电子设备产生干扰,因此 需要进行电磁兼容性设计和 防护措施。同时,电磁辐射 也可以用于通信和探测等领 域。
传输线的传播特性

传输线方程推导

传输线方程推导

传输线方程推导一、引言在电磁场理论中,传输线方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电磁波在传输线上的传播规律。

本文将介绍传输线方程的推导过程,希望能够对读者加深对该概念的理解。

二、传输线模型在推导传输线方程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传输线模型。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把一根导体上的电磁波看成是在两个无限大平面之间来回反射的波。

这两个平面可以是两根金属导线、金属板、或者其他形式的导体。

三、传输线方程推导(一)微元法我们可以通过微元法来推导出传输线方程。

假设有一段长度为dx的微小元,在这段微小元内有一个电阻R和一个电感L,并且这段微小元内没有任何外部源。

当电磁波通过这段微小元时,会产生一个交变电流i和一个交变电压v。

根据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方程组:v = Ri + L(di/dt)di/dx = (d/dx)(v/L - Ri)(二)傅里叶变换法除了使用微元法,我们还可以使用傅里叶变换法来推导传输线方程。

假设有一段长度为dx的微小元,在这段微小元内有一个电阻R和一个电感L,并且这段微小元内没有任何外部源。

当电磁波通过这段微小元时,会产生一个交变电流i和一个交变电压v。

我们可以对i和v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以下方程组:V(f) = I(f) * Z(f)Z(f) = R + j2πfL其中,V(f)和I(f)分别表示电压和电流在频域中的表达式,Z(f)表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三)传输线方程将微元法和傅里叶变换法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得到传输线方程:(d/dx)(V(x, f)) = -j2πfL(x)V(x, f) + R(x)dI(x, f)/dx(d/dx)(I(x, f)) = -j2πfC(x)I(x, f) + G(x)dV(x, f)/dx其中,V(x,f)和I(x,f)分别表示电压和电流在时域和频域中的表达式,L(x),C(x),R(x),G(x)分别表示传输线在不同位置处的感应、容纳、阻抗、导纳。

传输线模型和分析

传输线模型和分析

源和负载都失配时线上电压解:
Zin
Z0
1 le2
2
1 le
jl
jl
Z0
Zl Z0
jZ0 tan l jZl tan l
V z Vo (e j z le j z )
Vo
Vg
Zin Zin Zg
(e jl
1 le jl )
V (l) Vg
Zin Zin Zg
Vo (e jl le jl )
1
3 (12
T1T2 )
1
3[
(Z1 (Z1
Z0 )2 Z0 )2
4Z1Z0 ] (Z1 Z0 )2
1
3
(Z1
Z0 )(RL Z1) (RL Z1)(Z1 (Z1 Z0 )(RL Z0 )
Z0)
2(Z12 Z0RL ) (Z1 Z0 )(RL Z1)
30
2.6 源和负载失配
2.4 Smith圆图
输入阻抗图到反射系数图旳映射
2.5 四分之一波长变换器:频率响应 2.6 源和负载失配:阻抗匹配和共轭匹配 2.7 有耗传播线:低损耗线、无畸变线、
微扰法、惠勒增量电感定则。
10
2.1 传播线旳集总元件电路模型
传播线方程
在传播线长度内电压和电 流旳幅值和相位发生变化 R、L:两导体单位长度旳串联 电阻和串联电感;G、C:单位 长度旳并联电导和并联电容。
l
/
4
Zin
(l)
Z
2 0
/
ZL
(7) 插入损耗:
V z Vo (e j z e j z ), z 0
V z VoTe j z ,
z0
T 1 1 Z1 Z0 2Z1 Z1 Z0 Z1 Z0

bergeron传输线原理 -回复

bergeron传输线原理 -回复

bergeron传输线原理-回复"传输线原理"是电子通信领域中的关键理论,用于描述信号在导线中传输的行为。

本文将详细介绍传输线原理,从基本概念、特性分析到应用实例,一步一步回答问题。

一、什么是传输线原理?传输线原理是一种用于描述信号在导线中传播的理论模型。

它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领域,特别是在高频信号传输中。

传输线可以是任何导线或导体,如电缆、微带线、同轴电缆等,且它们通常有一定的物理结构。

二、传输线的基本特性是什么?1. 传输线具有波导特性:传输线对信号的传输方式类似于波导,可以限制信号传播的路径。

2. 传输线具有特定的阻抗:传输线的物理结构和材料决定了其特定的电阻和电感,从而形成了特定的传输线阻抗。

3. 传输线具有分布电容和电感:传输线上的电容和电感是分布在整个线路长度上的,而不仅仅局限在电源和负载两端。

4. 传输线能够支持多种传输模式:传输线可以支持多种传输模式,如差分模式、单端模式等。

三、传输线上的信号如何传播?传输线上的信号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传播:传输线模式、波导模式和辐射模式。

1. 传输线模式:当信号的频率远小于传输线上的截止频率时,信号以传输线模式传播。

在这种模式下,信号沿着传输线传输,不会产生辐射损耗。

2. 波导模式:当信号的频率接近或超过传输线上的截止频率时,信号以波导模式传播。

在这种模式下,信号会沿着传输线产生辐射,导致信号衰减。

3. 辐射模式:当信号的频率远大于传输线上的最高频率时,信号以辐射模式传播。

在这种模式下,信号主要靠辐射传播,传输线变得不再有效。

四、传输线的参数对信号传输性能有何影响?在传输线原理中,有几个重要的参数可以影响信号的传输性能。

1. 传输线的电阻和电感:传输线的电阻和电感会导致信号衰减和相位延迟。

传输线的电阻和电感会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

2. 传输线的电导和电容:传输线的电导和电容也会对信号的传输性能造成一定影响。

传输线方程式

传输线方程式

假想多段傳輸線問題解答:步驟7
Y ( z3 ) = Y ′ + Y pa ≈ 0.01533 j 0.00373
( )
正規化導納 (對第二段傳輸線而言)
0.7665 j 0.1865
對應之正規化阻抗
1.23 + j 0.30 (C點)
1- 106
106
電磁波
傳輸線(電路觀點) 第1章 傳輸線(電路觀點)
電磁波
傳輸線(電路觀點) 第1章 傳輸線(電路觀點)
z = z2
假想多段傳輸線問題解答:步驟9
處的阻抗為
Z se 和 Z ′ 串聯
z2 = 2 3
Z ( z2 ) = Z ′ + Z se ≈ 40.0 + j15.0
() 對第一段傳輸線的正規化阻抗 0.53 + j 0.20 (E點)
1- 108
1- 100
100
電磁波
傳輸線(電路觀點) 第1章 傳輸線(電路觀點)
假想多段傳輸線問題解答:步驟2
各段傳輸線均無耗損故傳到
Z ( z1 ) 的功率亦必傳到 z = z 2
+ 送到 Z ( z 2 ) 的功率佔送到
z = z2
z = z2 處的等效電路
+
處功率的比例為
e2 =
Re{Z se + Z ( z 2 + )} Re{Z ( z 2 + )}
(A點 ) 連接O點和A點,其距離移至 駐波比標尺即得電壓駐波比為2.4
1- 93
93
電磁波
傳輸線(電路觀點) 第1章 傳輸線(電路觀點)
Smith圖使用例解答:步驟2
延長 OA 與波長標尺相交,讀值 mo = 0.192 距負載端3.87波長處應位於 波長標尺上

人工传输线传输特性的分析与设计

人工传输线传输特性的分析与设计

(1 + S121 + S221)2 - (2S11)2 , 2S21
(4)
plex = Zc.r + jZc.i = Z0
(1 + S11)2 (1 - S11)2
- S221 - S221

(5)
3 参数获取与实验验证
通过分析等效模型得知,在这段人工传输线的结构模
型中,对特性阻抗和电长度起影响作用的主要有三个参数: 弯曲为带线单个弯曲的长度 l4 ;交指微带线的交指长度;交
【中图分类号】TN8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0802(2010)09-0168-02
Analysis and Design of Planar Artificial Transmission Line
FANG Shang-bin, GUO Hui-ping, LIU Xue-guan
35.8
86.5
35.3
90.5
33.5
94.2
2
1.8
4.5
50
45
52
42.3
49.6
44
51.8
46.1
2
1
1
(下转第172页) 169
S(1,1)/dB
1 1.5 2 2.5 3 3.5 4 -10
-15
-20
-25
-30
-35
频率/GHz
输出功率 /dBm
(a) 输入端反射参数
35
30 25
1 人工传输线的简化等效模型
所谓人工传输线就是利用半集总参数的结构实现传输 线的功能,它也是微结构技术在微波的一个应用。如图1所 示是文献[4]提出的平面人型工传输线结构,这款传输线利用

传输线模型blt方程

传输线模型blt方程

传输线模型blt方程传输线模型BLT方程是一种用于描述电磁波在传输线中传播的数学模型。

BLT方程的全称为Bilotti-Levy-Tanaka方程,是由三位学者独立提出的。

BLT方程可以描述传输线中的电压和电流的分布情况,进而推导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和传输线上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参数。

BLT方程的推导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它将电磁波的传播过程简化为电压和电流的分布问题。

在传输线中,电压和电流的分布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决定了信号的传输质量和传输线的特性。

BLT方程通过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组,得到了电压和电流的分布规律。

BLT方程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 × (∇ × E) + k^2E = 0其中,E表示电场强度,k表示波数。

这个方程描述了电场强度在传输线中的分布情况。

BLT方程可以通过边界条件和传输线的特性参数来求解。

BLT方程的求解过程相对复杂,需要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工具进行求解。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数值方法或者解析方法来求解BLT 方程。

数值方法通常使用有限差分法或者有限元法,通过离散化传输线,将方程转化为一个线性方程组进行求解。

解析方法则是通过变换和求解特定的边值问题,得到方程的解析解。

BLT方程的求解结果可以用来分析传输线的特性。

通过BLT方程,可以计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特征阻抗、传输速度等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传输线的设计和优化非常重要。

例如,在高速数字通信中,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对于信号的传输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通过求解BLT方程,可以得到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从而设计出满足要求的传输线。

除了传输线的特性分析,BLT方程还可以应用于传输线的辐射和散射问题。

传输线上的电磁波会辐射出去,或者与外界的电磁场发生散射。

BLT方程可以描述传输线上的电磁波与外界电磁场的相互作用,从而分析辐射和散射问题。

传输线模型BLT方程是一种用于描述电磁波在传输线中传播的数学模型。

它通过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组,得到了电场强度的分布规律。

rlc互连线和传输线模型的传递函数递推方法及其模型简化

rlc互连线和传输线模型的传递函数递推方法及其模型简化

rlc互连线和传输线模型的传递函数递推方法及
其模型简化
RLC互连线和传输线模型的传递函数递推方法及其模型简化
RLC互连线和传输线模型是电子工程中常用的电路模型,它们的传递函数递推方法和模型简化对于分析和设计电路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RLC互连线模型,其传递函数可以通过递推方法得到。

首先,根据电路的阻抗和导纳关系,可以建立电路的微分方程。

然后,通过求解微分方程,可以得到电路的传递函数。

递推方法包括时域法和频域法,其中时域法通过求解微分方程得到传递函数的时域表达式,而频域法通过傅里叶变换将时域表达式转换为频域表达式。

对于传输线模型,其传递函数也可以通过递推方法得到。

传输线模型通常由多个RLC元件组成,每个元件的传递函数可以通过递推方法得到。

然后,将所有元件的传递函数进行级联,即可得到整个传输线的传递函数。

在模型简化方面,对于RLC互连线和传输线模型,可以通过等效电路的方法进行简化。

等效电路是将复杂的电路简化为简单的电路,以便于分析和设计。

在等效电路中,每个元件的阻抗和导纳都保持不变,但元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可能
会发生变化。

总之,RLC互连线和传输线模型的传递函数递推方法和模型简化是电子工程中重要的分析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方便地分析和设计各种电路,提高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传输线模型原理公式的详细推导

传输线模型原理公式的详细推导

_ u(x+dx) + i(x+dx)
图 4 微分电路
_ Gdx u(x) Rdx + i(x)
dRC C / (W dx) 对微分电阻进行计算: dRS Rsh dx / W
所以图 4 中的 R
Rsh W ,G 。 C W
(1)
根据等效微分电路可以列出方程:
u ( x dx) u ( x) Rdx i ( x) i( x dx) i( x) Gdx u ( x)
得系数为 A1 A2
I Z0 2sinh L
,最终解为(部分文献给出这样的形式) :
u ( x)
I Z0 cosh x sinh L
(8)
由于图 4 中的 x 坐标定在接触电极的右端,改成接触电极的左端,上述方程应该变成:
u ( x)
I Z0 cosh ( L x) sinh L
数得出最终解(部分文献给出这样的形式) :
U I Z U I Z u ( x) 1 1 0 e x 1 1 0 e x 2 2 i ( x) U1 I1 Z 0 e x U1 I1 Z 0 e x 2Z 0 2Z 0
方程可以改写成:
(2)
du ( x) Ri ( x) dx di ( x) Gv( x) dx
写成二阶常微分方程的形式:
(3)
d 2u ( x) 2 u ( x) 0 2 dx 2 d i ( x) 2 i ( x) 0 dx 2
Figure 6 Transfer length as a function of specific contact resistivity and semiconductor sheet resistanc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人工特异材料的传输线网络模型及其实现方法内容提要:我们首先介绍右手材料和左手材料的传输线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利用周期性理想L-C电路实现二维(2-D)各向异性特异材料的方法。

根据这套电路模型,考虑实际情况,用L-C加载传输线周期性网络实现各向异性特异材料。

作为一个例子,我们研究了特定各向异性特异材料界面的高阻反射性质,并采用L-C加载传输线结构实现了相位可调谐的二维高阻反射表面,进行了实验验证。

3.1 右手材料和左手材料的传输线模型及实现方法绪论中介绍了实现左手材料的几种方法,可以利用周期性的SRR和金属线阵列[1-4],也可以利用周期性的传输线(TL)加载电感-电容(L-C)[5-12]。

平面传输线网络既可以实现普通介质的电磁波传播,也可以实现左手介质的电磁波传播特性,它不仅被用来验证负折射和平板聚焦等物理现象[10,11],并且在微波电路器件应用方面也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13-21]。

与金属介质谐振结构相比,传输线结构具有较小的损耗和较宽的左手传输线工作带宽。

电磁波在介质材料中的传播可以与电磁波在传输线上传播相类比,这一类比源于电磁场波动方程与传输线电报方程在形式上的相似性,利用电压、电流波在周期性网络结构中的传播来模拟电磁波在电磁介质中的传播。

介质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可以用传输线模型中的单位长度电容和单位长度电感来类比[5]。

为了说明传输线模型与介质材料的电磁参数的类比关系,可考虑一个由串联阻抗和并联导纳组成的网络单元,如图3.1所示。

该二维结构的电报方程表达式为,y y z x v v i Z i Z zx∂∂=-=-∂∂,(3.1) Y v xi zi y x z -=∂∂+∂∂,(3.2) 联立以上二式,有022222=+∂∂+∂∂y y y v zv xv β, (3.3)其中传播常数ZY -±=β。

(3.4) 分析其中的电磁场传播情况。

当单元尺寸远小于波长时,可以把单元中的场看作准静态场来处理。

考虑二维介质情况,场在y 方向没有变化。

这种二维平面介质中传播的是TE y 和TM y 模式。

对于TM y 模,根据Maxwell 方程组有,y y z x E E j H j H xzωμωμ∂∂=-=∂∂, (3.5)x z y H H j E zxωε∂∂-=∂∂。

(3.6)根据电压电流波与电磁波的物理联系,比较式(3. 1)、(3. 2)与(3. 5)、(3. 6),可以建立以下映射关系:v y → E y ,i x → H z ,i z → -H x 。

得到介电常数及磁导率与电路模型之间的联系:图 3.1 二维分布式L-C 网络单元模型ωεωεj Y Y j =⇒=, (3.7)ωμωμj Z Z j =⇒=。

(3.8)对于正常介质(右手材料),其理想传输线模型由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组成,相当于高通滤波器。

左手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均小于零,所以其传输线模型的串联电抗和并联电纳也要求小于零,相当于串联电容和并联电感[5]。

两种结构单元如图3.2所示,其等效参数如表3.1。

(a)(b) 图3.2 (a)传统右手介质的理想L-C 传输线模型 (b) 左手介质的理想L-C 传输线模型左手传输线中电磁波的相速度和群速度的方向相反,这和左手材料中电磁波的反向波传播特性相符。

另外,左手材料必定是色散的,在左手传输线模型中其等效介电常数和等效磁导率都和频率有关,呈现明显的色散性质。

在实际应用中,普通传输线可以看成是其寄生串联电感和寄生并联电容组成的周期网络,因此右手材料可直接用普通的传输线等效,而在实现左手材料时,由于传输线寄生参数的存在,必须用一定长度的传输线加载串联电容和并联电感,形成周期结构来等效,如图3.3所示。

加载L-C 的传输线由多伦多大学的Eleftheriades 小组首先提出[9,10],并对传输线参数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9],现简述如下。

对于右手传输线单元,如图3.3 (a),应用周期性边界条件和Bloch-Floquet 原理[9],得到色散方程222sin ()sin ()2sin ()222x z k d k d dβ+=。

(3.9)当单元尺寸远小于电磁波的波长,即满足1, 1, 1x z d k d k d β<<<<<<时 ,可视为等效均匀媒质,上式可简化为)222x z k k +=。

(3.10)22e e k ωμε=,等效介电常数和等效磁导率002, e e Z Z ββεμωω==。

(3.11)对于左手传输线单元,如图3.3 (b),应用周期性边界条件和Bloch-Floquet 原理[9],得到色散方程2211sin ()sin ()2sin()cos()2sin()cos()22222222x o z o k d Z k d d d d d Z C L ββββωω⎡⎤⎡⎤+=-⨯-⎢⎥⎢⎥⎣⎦⎣⎦ (3.12) 当单元尺寸远小于电磁波的波长,即满足1, 1, 1x z d k d k d β<<<<<<时,可视为等效均匀媒质,上式可简化为220012x z Z k k Z Cd Ld ββωω⎛⎫⎛⎫+=-- ⎪ ⎪⎝⎭⎝⎭。

(3.13) 22e e k ωμε=,等效介电常数和等效磁导率022211cos , cos 22e e Z d d Z Ld C d ββββεμωωωω⎛⎫⎛⎫=-=- ⎪ ⎪⎝⎭⎝⎭。

(3. 14) 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可使等效介电常数和等效磁导率同为负值,因此这一结构表现出左手传输线的性质。

3.2. 各向异性人工特异材料的传输线模型及其实现对于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电磁参数特性的各向异性人工特异材料,同样可以用平面传输线网络来等效和实现。

根据材料中电磁波传播的截止特性,各向异图3.3 实际的L-C 加载传输线模型 (a)右手材料 (b) 左手材料(b)(a)性材料被分为cutoff ,never cutoff ,anti-cutoff ,always cutoff 四类,每一类又根据折射性质的不同分为两个子类[22]。

例如,对于电场沿y 方向极化、沿z 方向传播的平面电磁波,其色散关系满足22221xzyr xr yr zr k k c c ωωεμεμ+=⎛⎫⎛⎫⎪⎪⎝⎭⎝⎭。

(3.15) 在各向同性LHM 的理想传输线模型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组完整的周期性L-C 网络结构来模拟电磁波在二维(2-D )各向异性人工特异材料(anisotropic metamaterials ,AMMs )中的传播,各向异性材料中传播的电场和磁场分量分别对应于电路网络中的电压波和电流波传播[23]。

3.2.1 各向异性的L-C 网络考虑一个一般的2-D 各向异性周期性L-C 网络,单元结构如图3.4。

为简单起见,我们先忽略损耗,所有阻抗元件(Z x ,Z z ,Z g )均为纯电感或纯电容。

对该周期结构进行电路分析,对每一单元应用Kirchhoff 电压、电流定律和Bloch 边界条件,则有djk x x e-djk ez z -djk z -djk x -zx y图3.4 2-D 各向异性L-C 电路的单元结构12121212x z x x z zx x x g g z z z g gjk d jk dx z x z g jk d jk dg g x x x jk d jk d g g z z z V Z I Z I V Z I Z II I I eI e I Z I Z I e V e Z I Z I e V e ------⎧=+⎪⎪⎪=+⎪⎪+=++⎨⎪⎪=+⎪⎪=+⎪⎩。

(3.16) 其中d 是每单元的长度,k x ,k z 分别是x 和z 方向的波数。

将前三个等式代入后两个等式,可以得到关于I x ,I z 的线性奇次方程()()()()()()221110111x x x z x z z z jk djk djk djk dg x g x jk d jk djk djk dz g g z Z e Z eZ ee I I Z e eZ eZ e--------⎡⎤----⎡⎤⎢⎥=⎢⎥⎢⎥⎣⎦----⎢⎥⎣⎦。

(3.17) 对于非零解,式(3.2.1-2)的系数行列式必须为零,由此得到该周期性网络的色散关系1cos cos 2g z x g x z x z g z g x Z Z k d Z Z k d Z Z Z Z Z Z +=++。

(3.18)如果单元长度d 远小于波长,满足1, 1x z k d k d <<<<,该结构就可以看作连续均匀媒质,上式简化为()()221x z x z ggk d k d Z Z Z Z +=-- 。

(3.19)这一色散关系式类似于式(3.15),因此电压和电流在这种各向异性L-C 网络中的传播可以等效电磁波在均匀各向异性材料中的传播。

对比色散关系式(3.19)和式(3.20),可得到等效介电常数和等效磁导率满足2211,xzye xeye z eggZ Z d Z d Z εμεμωω⎛⎫⎛⎫=-=- ⎪⎪⎝⎭⎝⎭。

(3.20) 其中εye =εyr ε0, μxe =μxr μ0, μze =μzr μ0 。

我们进一步假设1111,,ye xe z ze x gj j Z j Z d Z d d εμμωωω⎛⎫⎛⎫⎛⎫=-=-=-⎪⎪⎪⎝⎭⎝⎭⎝⎭。

(3.21) 为了说明上述假设是合理的,我们先看当图3.4的周期网络在x 和z 方向上都为串联电感L r ,同时并联电容C gr ,这一结构就变成为前一节所介绍的理想右手L-C 网络,其等效介电常数和等效磁导率分别由单位长度内的并联电容和串联电感决定。

由式(3.21)得到,gr r eRHM eRHM C L d dεμ==。

(3.22)其次,如果图3.4的周期网络在x 和z 方向上都串联电容C l ,同时并联电感L gl ,这一结构就成为理想的左手L-C 网络,等效介电常数和等效磁导率分别由单位长度内的并联电感和串联电容决定。

由式(3.21)得到2211,eLH M eLH M gl l L dC dεμωω=-=-。

(3.23)式(3.22)和式(3.23)与前一节介绍的正常介质和左手介质的分布式L-C 网络等效是一致的[3, 4],说明式(3.21)这种一般性的结构参数等效关系具有合理性。

3.2.2 各向异性材料的L-C 模型和等效参数一般情况下,阻抗元件Z x ,Z z ,Z g 可以任意选择为电感或电容,因此我们能够构造8种不同类型的L-C 网络,来实现具有不同截止特性的四类各向异性介质,如表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