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细菌感染的关系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细菌感染的关系观察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

2010年11月~2013年4月收治的89例肝硬化患者,将89例患者根据出血情况

分为两组,其中出血48例,未出血41例,分别在患者入院后第1、3、5天采集咽、尿、血、腹水等样本进行细菌培养观察,观察分析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出血组细菌感染35例,感染率为72.9%,未出血组细菌感染22例,感染率为53.7%,两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患者咽部和腹水部位感染率显著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会导致细菌感染率增加,在临床治疗中,应引起足够重视,实施有针对性的抗菌治疗;同时注意采用抗生素做好预防性治疗,以有效防治静脉曲张所引发的上消化道出血,减少细菌感染的出现。

标签: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细菌感染

肝硬化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肝功能受损,出现肝功能衰竭,易继发细菌感染病症,同时也可能引发患者上消化道出血[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极易引发细菌感染。相关文献研究表明,在住院的肝硬化患者中,约有10%因细菌感染而死亡,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时,细菌感染率会随之升高。一些临床专家认为细菌感染会直接诱发出血病症[2-3]。目前,国内对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少。笔者选取本院2010年11月~2013年4月收治的89例肝硬化患者,分析细菌感染与肝硬化出血的关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1月~2013年4月收治的89例肝硬化患者,其中,男50例,女39例,年龄33~76岁,平均(45.1±1.4)岁。89例患者均有腹水和低蛋白血症,其中病毒性肝炎62例(69.7%),其中乙、丙肝病毒混合感染3例(4.8%),丙型肝炎10例(16.1%),乙型肝炎49例(79.0%)。胆汁性肝硬化3例(3.4%),乙型肝炎合并慢性血吸虫病4例(4.5%),慢性血吸虫病2例(2.2%),其他18例(20.2%)。根据Child分级法对肝功能损害程度进行分级:A级16例(18.0%),B级27例(30.3%),C级46例(51.7%)。其中48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3例出血量超过1 000 ml,第一次出血21例。全部患者根据出血情况分为两组,其中出血组48例,未出血组4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先给予纠正低血容量、吸氧以及冰盐水洗胃治疗,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入院6 h内可尽快接受胃镜检查,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接受三腔二

囊管填塞,并使用奥曲肽、垂体后叶素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入院后第1天,取患者咽喉部、尿路、血液以及腹水样本,对其咽部、尿路感染、腹膜炎以及局部性感染情况进行检验,第3、5天与第1天进行相同采样检验,并进行详细记录。对患者进行为期30 d临床观察,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后细菌感染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1个月后,出血组出现细菌感染35例,感染率为72.9%,未出血组出现细菌感染22例,感染率为53.7%,两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患者咽部和腹水感染率显著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肝硬化为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是由单一或多样病因在长期反复多次作用下对肝功能产生损害,发展到后期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血吸虫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病理检查显示肝组织广泛形成纤维隔,结缔组织增生,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以及肝细胞坏死,形成假小叶,破坏肝小叶结构,肝脏变硬、变形[4]。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临床可无明显病症,后期表现为门脉高压和肝功能损伤,且多个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癌变、腹水、脾功能亢进、继发感染、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5]。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病症,极易引发肝功能损伤、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腹水等并发症,预后不佳。肝硬化病理生理改变主要为门脉高压,其严重并发症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中约60%肝硬化患者病症末期会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中30%的患者肝硬化末期会出现曲张静脉破裂出血[6-8]。临床有学者研究表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细菌感染率约为70%,且肝硬化门脉高压出血组细菌感染率显著高于非出血患者,其中以自发性腹膜炎、呼吸道感染、菌血症以及败血症最为常见。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所引发的细菌感染病症增加的主要原因临床尚无定论。一些动物实验研究显示,低血容量可抑制单核-吞噬细胞功能,增强肠黏膜屏障对细菌的通透性。同时,如出现细菌感染,可能会导致凝血功能紊乱和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患者出现上消化出血,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1]。

本研究显示,出血组细菌感染35例,感染率为72.9%,未出血组细菌感染22例,感染率为53.7%,两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患者咽部和腹水感染率显著高于未出血组(P<0.05)。由此可见,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会导致细菌感染率增加,在临床治疗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患者病症,实施有针对性的抗菌治疗,同时采用抗生素做好预防工作,有效防治静脉曲

张引发的上消化道出血,减少患者细菌感染的概率。

[参考文献]

[1] 夏玲玲,许夕海,尹华发.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学,2002,23(3):13-15.

[2] 李晓光,闫彩文,杨雪松,等.肝硬化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5):2216-2218.

[3] 姚欣,冯子坛.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J].华北国防医药,2004,16(5):325-329.

[4] Yoneyama K,Miyagishi K,Kiuchi Y,et al.Risk factors for infections in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J Gastroenterol,2002,37(12):1028-1034.

[5] 马军.细菌感染和肝硬化曲张静脉出血密切相关[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6,15(6):596.

[6] Larcher VF,Manolaki N,Vegnente A,et al.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in children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clinical features and etiologic factors[J]. J Pediatr,1985,106(6):907-912.

[7] 吴会今.严重肝病合并细菌感染65例临床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5,24(2):136-137.

[8] Wittenburg H,Tennert U,Berg T. Complications of liver cirrhosis[J].Der Internist,2011,52(9):112-1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