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离子反应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离子反应课堂课后的教学反思(7篇)
离子反应课堂课后的教学反思(7篇)离子反响课堂课后的教学反思1备课中的教材分析:1.初中已对电离、电离方程式不作要求,而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教材也没有介绍,对其溶解过程学生是未知的,因此在教学中就不能一带而过。
2.对过程学习不能无视,教材中在试验的引导下,协作新学问又给出3幅NaCl晶体溶解图,形象直观地表达了新学问的含义,为学生自主或争论学习供应很好的资源,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作用。
3.要不要增加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概念的教学。
若讲,对其次课时学习离子方程式书写有帮忙,但讲,学生承受起来有困难,对理解本节学问有难度,且这局部学问在选修4中能学习到,鉴于此,本节教学不增加强、弱电解质概念。
对离子方程式书写打算给出常用弱酸、弱碱,让学生现有个印象,便于高二绽开学习。
4.适当采纳多媒体和学科的整合,降低教学难度。
教学后的反思:1.学生对电解质、非电解质区分和其导电性的区分不够精确,在新课引入时,从复习物质分类法引入,目的在于让学生加深酸、碱、盐都属于化合物的熟悉,为学习电解质概念铺垫。
在教学中,感觉这样教学能使学问前后连接,取得较好效果。
物质导电性的推断仍旧是学生的弱点,关键是学生对导电的条件尚属机械记忆阶段,用概念去解决问题还需一个过程。
2.学生对难溶的电解质理解有困难,这不要是学生对电离的条件理解不深刻,在今后的教学中,制作熔融条件下电离的课件,以加深学生的熟悉。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改良教师教学行为的同时,而且更主要的是能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改良自己的教学行为,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离子反响课堂课后的教学反思2《离子反响》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有些人认为概念是个学问点,在教学中重点是把这个学问点翻开,挖定义、挖定义里面的细节,不过我觉得在新课标下我们更应当思索为什么要教这个概念、学生为什么要学这个概念。
概念原理内容是一种概括性熟识、是一种提醒本质的熟识,它是科学学问体系中特别重要而核心的内容,建立这个概念的学科价值是什么?学生学习这个概念的价值是什么?总之,我觉得概念的教学真的需要反复的去论证和思索概念的价值、概念学习的价值、概念教学的价值是什么这个问题。
高中化学_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考纲要求:1.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3.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根据考纲要求,设计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相互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的动画,让学生直观认识离子反应。
2、在离子反应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思考、讨论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质疑”、“猜测”、“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以问题引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针对练习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2、通过对各题型的分析,总结归纳做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学情分析高三3班是一个化学成绩优秀的班级,课堂气氛活跃,善于思考、探究问题。
经过两年半的学习,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已掌握了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常见离子的检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从预习学案上的知识填空部分看,同学们对这部分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好,从课前做的两个高考题看,同学们的困难是陌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现在这节课是在原有基础之上,把知识整合,扩展知识面和拔高做题能力。
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学生可能会在综合题目中,筛选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上遇到困难。
【课堂检测】姓名1.(2015·岳阳一模)下列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和稀硝酸反应制得浅绿色溶液:Fe+4H++ NO3-==Fe3++NO↑+2H2OB.向Ca(C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取次氯酸:2ClO-+H2O+CO2==2HClO+CO32-C.向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2MnO4- +5SO2+4OH-==2Mn2++5SO42-+2H2OD.0.01 mol·L-1NH4Al(SO4)2溶液与0.02 mol·L-1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NH4+ +Al3++2SO42- +2Ba2++4OH-==2BaSO4↓+Al(OH)3↓+NH3·H2O2.(2014·江苏高考)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的溶液中:Na+、K+、MnO42-、CO32-B.c(H+)=1×10-13mol·L-1的溶液中:Mg2+、Cu2+、SO42-、NO3-C.0.1 mol·L-1NH4HCO3溶液中:K+、Na+、NO3-、Cl-D.0.1 mol·L-1FeCl3溶液中:Fe2+、NH4+、SCN-、SO42-3.(2015·上海二模)某未知溶液可能含Cl-、CO32-、Na+、SO42-、Al3+。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第一篇: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反思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在新课内容的教学开始先把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进行复习,既能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所了解,又能为本节课的教学做铺垫,然后过渡到溶液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从而理解离子反应进行的本质。
这节课同学们理解上就有困难,对刚上高一的同学难度更大。
其原因有:他们原有的化学知识少,比方掌握的化学方程式很少,虽然复分解反应初中学过,离子反应在本节也只研究复分解反应一类,但是不少同学写不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对于易溶与水、易电离的化合物认识有困难,同学们反应一下接触太多的物质与它们的化学式,又与原有的化学知识不能很好的建立联系,导致对新知识的接受有障碍。
对于学生已经知道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自由移动的离子。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BaCl2溶液和Na2SO4溶液反应的微观模拟动画,得到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本质,进而引出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离子方程式的概念。
先进行演示实验,再介绍以“写—拆—删—查”四步走的方式来分析解说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同时将哪些物质要拆,哪些物质不用拆的问题对学生做了归纳,使他们的知识点有一个小结。
接下来通过三个探究实验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三个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相互交流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则采用学生通过阅读,自主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的方向转变。
最后在练习过程中探究出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以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一开始难度过大,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与兴趣。
最后采用实际离子方程式讲述了离子方程式正确与否的判断方法,并对有关的问题做了总结。
本课教学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上进行教学设计。
但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虽然课堂上已经把教学计划完成,但课中好像留给学生继续发展的空间不够充分,可互动的项目可有所增加,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联系不够紧密,这些问题有待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改善。
高中化学_《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离子反应》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内容,本节课着重介绍“离子反应发生反应的条件、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这在中学阶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分类,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后面《氧化还原反应》内容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
2、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根据离子反应学会判断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知道常见的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并会写这些物质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知道哪些物质是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并据此学会判断离子大量共存问题和常见离子的检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科学方法的训练。
三、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刚步入高中,未能完全适应高中的教学方法,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乐于机械接受,特别是本节内容抽象难于理解,为了避免这些情况,使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得到积极发挥,我采用实验和播放离子反应的动画来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让抽象的事物变得直观,使学生融入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高中化学_《离子反应》第2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离子反应》第2课时教学设计学生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中,能够初步运用实验的手段来探究学习化学。
在《离子反应》第1课时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有关电解质的概念,知道了从电离的角度研究化学,并且学生在初中也学过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学生的这些已有的化学知识为本节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本节课教学中采用“由旧引新,以旧带新”的方法,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探究实验的功效,采用实验、观察、思考与交流等方式,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好本课时的内容。
一方面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认识经历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使学生深刻的掌握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定义。
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是本节的难点,初学时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步骤中的第二步是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帮助学生抓住若干条规律,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有利于教学。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的内容,第2课时主要研究的是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本课时的内容包括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
而且《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例子的检验方法。
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的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离子反应》第2课时评测练习1.下列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A.H2和O2反应生成水B.锌片投入稀硫酸中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D.在高温下CO2与C反应生成CO2.下列物质混合后,不会发生离子反应的是()A.NaOH溶液和FeCl3溶液B.Na2CO3溶液和稀硫酸C.Na2SO4溶液和MgCl2溶液D.CuSO4溶液和Ba(OH)2溶液3.能用H++OH-===H2O表示的反应是()A.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氢氧化铜和稀硝酸反应C.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反应D.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反应4.下列反应可以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HCl溶液+Na2CO3溶液HCl溶液+NaHCO3溶液B.NaOH溶液+HCl溶液Ba(OH)2溶液+H2SO4溶液C.BaCl2溶液+H2SO4溶液Ba(OH)2溶液+Na2SO4溶液D.CaCO3+HCl溶液Na2CO3溶液+H2SO4溶液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稀盐酸滴在铁片上:Fe+2H+===Fe3++H2↑B.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2-4+Ba2+===BaSO4↓C.足量盐酸滴在石灰石上:CaCO3+2H+===Ca2++CO2↑+H2OD.氢氧化铜与稀硫酸混合:H++OH-===H2O6.有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对四种溶液中所含的离子进行检验,所得结果如下,其中一定错误的结果是()甲:K+、Na+、OH-、NO-3乙:OH-、CO2-3、Cl-、K+丙:Cu2+、SO2-4、OH-、Cl-丁:Ba2+、Na+、OH-、NO-3A.甲B.乙C.丙D.丁7.下列碱性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K+、Na+、MnO-4、Cl-B.K+、Ag+、NO-3、Cl-C.Ba2+、Na+、Cl-、SO2-4D.Na+、Cu2+、NO-3、Cl-10.在强酸或强碱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的是()①K+、Cl-、NO-3、S2-②K+、Fe2+、I-、SO2-4③Na+、SO2-4、Cl-、NO-3④Na+、Ca2+、Cl-、HCO-3⑤K+、Ba2+、NO-3、Cl-A.①③B.③⑤C.③④D.②⑤【能力提升题】8.用一种试剂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并写出离子方程式。
高中化学_离子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2节电解质离子反应(第2课时)离子反应一、设计思路: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学生通过对于硫酸镁和碳酸钠以及盐酸和碳酸钙的实验操作,观察现象组内分析得出离子反应的实质;对于离子方程式典例教学,练习巩固方程式的书写,最后交流总结易错点,在此过程中,增进学生的交流探究能力。
在课堂结束前,利用一分钟时间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在小组中交流。
完成课堂达标,强化本节课的掌握。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离子反应的实质。
2.通过练习,巩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活动·探究”,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材中活动栏目的设计,培养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离子反应的实质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四、教学用品碳酸钙、硫酸镁溶液、碳酸钠溶液、盐酸溶液、试管、烧杯等。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法,实验探究法等六、教学过程课前练习:对于溶液中离子的判断,回顾第一节电解质内容,引入溶液间的反应,进而借助实验引入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实质。
问题一:离子反应学生借助已学内容,组内讨论哪些溶液能发生反应,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
提出从微观角度研究两个实验,借助动画展示,以及手持技术的实验数据,理解反应前后离子浓度的变化。
提出离子反应的定义,实质。
小组内讨论得出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有哪些。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于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理解。
问题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分析硫酸和氢氧化钡在溶液中的存在状态,引导学生写出电离方程式,强调若为难溶物或者气体,难电离的物质则应写为化学式形式;判断溶液中哪些离子之间可以发生反应,以及比值;最后写出离子方程式,参与反应的写在左侧,生成物写在右侧,并配平(检验电荷守恒以及微粒种类和数量守恒)。
练习书写,并举例供学生判断正误,进一步巩固对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概括总结:一分钟自己总结概括,然后小组内讨论,最后多媒体展示。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原创)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海林市高级中学张喜红一、教材分析《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离子反应贯穿了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不仅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
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材通过实验[2-1]现象的分析,引出离子方程式。
然后通过四组酸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得出中和反应的本质。
最后通过实验[2-3],总结出离子互换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和前一节课的学习,了解了电解质的概念,知道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对某些物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
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知道有沉淀气体或者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条件扩展为沉淀气体或者难电离的物质。
由于学生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有限性,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不易过难,在后续学习中不断加深。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学会书写一般的离子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事实分析,理解离子反应的实质,通过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归纳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探究的乐趣。
2.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重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关键点: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拆分为离子四、教学方法本节课教学中主要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通过实验的设计和练习的设置帮助学生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这样做,一方面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认识经历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
五、教学流程【复习提问】学生回答电解质的概念,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及物质类别,回顾物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奠下基础。
高中化学_离子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作者:班级:Email:一.课题: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二.教材:必修一三.课时:第二课时四.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电解质概念及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的基础上进行深入,主要要求学生学会自主探究来获得知识。
本节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反应的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透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的本质,通过课件及动画从微观上更进一步加深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发生条件,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通过练习由浅入深掌握离子反应的内容。
五.学情分析学生对第一课时的内容掌握较好,熟悉电解质的概念,但有部分同学对电离的概念和电离方程式书写较模糊,在第二课时的讲解中要帮助学生梳理好并注意与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区分开来。
另外学生的动手能力一般,部分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后可能対离子反应的实质还理解不够透彻,可利用多媒体动画播放从微观的角度来模拟离子反应的实际情况,加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引导学生更深入的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以及总结出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六.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实验探究法:通过学生的动于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探究并并理解离子反应的实质及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讨论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于段,将离子反应的微观现象宏观化,有助于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实质。
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概念;2、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2)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实验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获得知识的乐趣。
八.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高中化学_离子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为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了四个教学任务,同时根据具体需要编制了课堂导学案,这四个具体任务是:(1)借助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实验验证和建模分析,使学生建立离子反应的概念,初步认识到离子反应的实质。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分析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在分析过程中逐步体会到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理解离子方程式的概念。
(3)通过阅读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常规书写方法,并在练习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4)通过讨论,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下面是我具体教学过程的实施方法:【复习回顾】1、电解质的分类及包含物质种类。
思考哪些物质全部以离子形式存在?2、书写NaCl、CuSO4、BaCl2的电离方程式。
【课内探究案】1、离子反应的定义【实验2-1】2、离子方程式的定义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以CuSO4和BaCl2的反应为例)(1)(2)【归纳】“易溶易电离”(即可拆)的物质有哪些?(3)(4)【牛刀小试】按上述步骤书写AgNO3和Cu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练习】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aOH+HClKOH+HClNaOH+H2SO4KOH+HNO3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1)(2)【实验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5、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2)(3)【练习】写出实验2-3的离子方程式【当堂检测】1、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错误的进行改正。
(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3)硫酸镁与氢氧化钡反应Mg2+ + SO42- + Ba(OH)2 = BaSO4 + Mg(OH)2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CO2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向Fe(OH)3中加入稀盐酸(3)铁与稀硫酸反应3.写出与下列离子方程式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1)Cu2+ + 2OH-= Cu(OH)2↓(2)H+ + OH- = H2O(3)Fe + Cu2+ = Cu + Fe2+高一的学生处于个性张扬但缺少理性的时期,对于这个时期的学生要加强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并内化为自己终生受用的方法。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离子反应》教学反思在新课程背景下,每位老师都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手中的教材。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定位于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在教学目标上尽可能让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反复地进行反思,才便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以下是对《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一、对教学设计的反思本节包括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等内容。
新课标对本节的要求: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学会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离子反应内容贯穿整个高中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受高考应试的影响,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加重了对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教学分量。
教科书通过[实验2-1]现象,引导学生得出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SO42-与Ba2+的反应,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和书写步骤。
通过[实验2-2]和四组酸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最后通过[实验2-3]总结出溶液中离子互换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针对学生的特点,对于导课这一点,我没有通过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去引课,而是做一个清水变牛奶的魔术,即课本[实验2-1],并提出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离子反应。
这样的确收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一下子产生了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对分步写离子方程式进行详细分析,即“写、改、删、查”四步逐一解释。
之后在课堂上进行离子方程式书写的练习,让学生上黑板书写。
我写好化学方程式,请四位同学上来把它们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只有一位写得正确,问题主要集中在第二步,即改写成离子出问题。
如果要求学生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再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则错误更多。
课后我反思这与设计的思想有关。
这节课本身属于理论课,同学们理解上存在困难,对刚上高一的同学难度大。
其原因有:他们原有的化学知识少,掌握的化学方程式很少,虽然复分解反应初中学过,但学生也不记得多少,或记了的又忘了,之前也布置学生背诵部分盐的溶解性表,引导学生记住难溶物像硫酸钡、氯化银、碳酸盐(钠盐、钾盐除外)等,但有些学生不会用,有些学生酸、碱、盐都分不清,还有一些学生不够重视。
高中化学_离子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授课人:授课班级:高一(12)授课时间:学情分析从知识储备角度来看:学生在上节课已学习电解质的概念及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知道电解质溶于水后会电离成为离子。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能书写简单常见的复分解反应,并了解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根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将比较容易在原有认知上建构新知。
从技能方法角度来看: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实验探究式学习的一般方法,能对实验现象及结果作初步分析和处理,但逻辑思维不成熟。
同时还缺乏微观原理分析基础,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还需老师引导。
从学生掌握程度看:成绩优异的学生前面所学内容掌握较好,容易进入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实验操作与分析问题能力较强,可以带动组内其他同学一起学习。
成绩一般的学生由于前面所学内容理解不好,分析探究能力较弱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的掌握及探究存在难度。
为此,让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并完成预习学案,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所了解。
学有余力的同学浏览课外书籍或网上查阅资料,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
效果分析通过对上节内容的复习回顾,以及学生对本节内容的自主学习、有效讨论、实验探究,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良好。
对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的实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意义都有了清晰的理解认识。
离子反应教材分析《离子反应》是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分为两个课时,分别为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及。
1、教材内容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自然的转入到对离子反应的讨论。
教科书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硫酸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实质是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的反应,从而引出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概念和书写步骤。
引导学生更深入的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
本节离子反应则侧重于对概念和发生条件的认识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本节内容主要特点是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高中化学_《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离子反应》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内容,本节课着重介绍“离子反应发生反应的条件、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这在中学阶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分类,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后面《氧化还原反应》内容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
2、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根据离子反应学会判断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知道常见的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并会写这些物质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知道哪些物质是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并据此学会判断离子大量共存问题和常见离子的检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科学方法的训练。
三、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刚步入高中,未能完全适应高中的教学方法,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乐于机械接受,特别是本节内容抽象难于理解,为了避免这些情况,使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得到积极发挥,我采用实验和播放离子反应的动画来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让抽象的事物变得直观,使学生融入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2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2、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361”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2、通过对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归纳整合,逐步学会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3、通过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用语的能力,加深对化学用语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离子反应的本质及其发生的条件。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探究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过程【导学流程】(一)知识链接导:写出下列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Na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a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看课本P31——P32页1.离子反应电解质在_____________中的反应实质上是__________之间的反应。
例如:CuSO4和BaCl2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_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的反应。
2.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离子方程式(1)概念:用__________参加反应的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2)书写步骤正确书写Na2SO4和Ba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四步:写。
拆。
删。
查。
思考:哪些物质能拆?哪些物质不能拆?***【注意】只有可溶性强电解质能拆,其它都不拆。
可溶性强电解质包括:(1)强酸:HCl、H2SO4、HNO3、HBr、HI、 HClO4(2)强碱:KOH、NaOH、Ba(OH)2、Ca(OH)2(注意氢氧化钙只有以澄清的水溶液出现时才拆,其它情况都不拆)(3)可溶性盐。
盐的溶解性基本规律如下: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全溶SO42-除Ba2+、Pb2+、Ca2+、Ag+ (硫酸不溶有Ba2+、Pb2+;CaSO4、 Ag2SO4微溶);Cl-除Ag+ (只有AgCl是沉淀)CO32-只溶K+、Na+、NH4+(碳酸盐类多不溶,易溶只有K+、Na+、NH4+)究:、下列物质中,能拆的有哪些?HCl、H2SO4、HNO3、NaOH、Cu(OH)2、4、Na2SO4、CaCO3CaCl2、H2O、CuO、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⑴HCl+NaOH ⑵H2SO4+NaOH⑶CuSO4+NaOH ⑷CaCO3+HCl、由⑴⑵我们可以得到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是什么?、硫酸钠溶液、氯化钾溶液之间发生反应吗?你能得出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吗?其反应的实质又是什么?展:学生展示上述问题答案点:点:一、离子反应1、定义: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2、实质:反应物中离子浓度的减少3、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测:1、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中,不属于离子反应的是()A. Zn 和H2SO4(稀)反应 B. NaCl溶液和AgNO3溶液反应C. C和O2反应 D. Fe和CuSO4溶液反应2.下列离子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HCl+NaOH==NaCl+H2O B.AgNO3+NaCl==AgCl↓+NaNO3C.KHCO3+HCl==KCl+CO2↑+H2O D.2HCl+Na2SO4==2NaCl+H2SO43、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能够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表示的是()双选A.BaCl2+K2SO4=BaSO4↓+2KCl B.BaCO3+ H2SO4= BaSO4↓+CO2↑+H2OC.Ba(NO3)2+ H2SO4= BaSO4↓+2HNO3D.Ba(OH)2+ H2SO4= BaSO4↓+ 2 H2O4、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 CuO+ HNO32. K2CO3+HCl布置作业:课后题:P34第9题第10题《离子反应》学情分析:初中化学知识中,学生已经有了如下理解:酸、碱、盐在溶液中的反应及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为这一部分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另外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能够初步运用实验的手段来探究学习化学,通过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的学习,了解了化反应常用的分类方法,在大脑中对“离子反应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
但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富,电离理论又没有学习,所以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
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
第一课时讲电解质。
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
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效果分析本节课采用了“361”课堂教学模式。
从上课情况来看,师生间的交流能够顺利完成,效果明显比以前的教学感觉要好。
课堂上,学生能根据教师对知识的铺垫,进行自学并完成了对问题的分析讨论,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教师能尽量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但由于教学中多以问题引导学生,期望学生根据问题引导得出结论,而由于学生基础的限制,也有的地方没有总结到位。
在教学中采取了多种教学手段,多媒体的应用在课堂上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并采用了分组讨论、知识的探究迁移、对比、应用,加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始终让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教学的进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离子反应》教材分析: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首先提出离子反应的概念,即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际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称作离子反应实验2-1给出两组物质,相同点是都含有Na2SO4,不同点是1中加入的是KCl,而2中加入的是BaCl2,结果是1中无现象,2中有沉淀,一次分析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需要生成沉淀。
并且推测出该反应的实质是Ba2+和SO42-之间的反应,Na+和Cl-并没有参与反应同时讲解了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即拆删查。
实验2-2是让强酸和强碱反应,同时提供了许多其他的强酸和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通过总结规律发现离子反应不止可以表示个反应,还可以表示一类反应。
实验2-3给出了三组反应,这三组反应分别生成了沉淀气体、水,呼应主题,探讨离子反应发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水。
思考与交流提出问题,离子反应在把混合物的分离提纯上有应用,如粗盐的提纯,物质的鉴定,如生成沉淀气体等特殊反应,以及除去水中污染物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提示教师注意离子反应的应用也需要讲解给学生。
分析教材可以发现,教材在离子反应方程式上讲解的内容较少,而考纲要求熟练掌握离了方程式的书写,因此教师在讲解时需要有所侧重,离子共存问题教材并没有涉及,但是隐藏取在反应发生的条件中的,可以发生反应就不能共存,因此也需要单独讲解。
但是把离子反应的应用弄成小字部分思考与交流中,课件教材认为这一部分知识是可以弱讲的,而事实也正是如此,高考对于离子鉴别已经弱化,但离子除杂还是考试热点,教师可以先简单讲解然后在后面第三章第四章元素化合物知识中进行细化。
我认为教材之所以把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放在第二章来学习,虽然给学生增加了难度,因为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此时知之甚少,很多化学反应能否发生学生还不清楚,但是,教材编者的目的是让学生以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法反应的理论作为依据,指导后面元化合物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从本质上了解元素化合物之间的反应,推测反应发生的规律,提高学生理论应用的能力和知识迁移拓展的能力。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课堂练习1、下列物质中,能拆的有哪些?HCl、H2SO4、HNO3、NaOH、Cu(OH)2、CuSO4、Na2SO4、CaCO3CaCl2、H2O、CuO2、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⑴HCl+NaOH ⑵H2SO4+NaOH⑶CuSO4+NaOH ⑷CaCO3+HCl3、由⑴⑵我们可以得到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是什么?4、硫酸钠溶液、氯化钾溶液之间发生反应吗?你能得出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吗?其反应的实质又是什么?5、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中,不属于离子反应的是()A. Zn 和H2SO4(稀)反应 B. NaCl溶液和AgNO3溶液反应C. C和O2反应 D. Fe和CuSO4溶液反应6.下列离子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HCl+NaOH==NaCl+H2O B.AgNO3+NaCl==AgCl↓+NaNO3C.KHCO3+HCl==KCl+CO2↑+H2O D.2HCl+Na2SO4==2NaCl+H2SO47、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能够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表示的是()双选A.BaCl2+K2SO4=BaSO4↓+2KCl B.BaCO3+ H2SO4= BaSO4↓+CO2↑+H2OC.Ba(NO3)2+ H2SO4= BaSO4↓+2HNO3D.Ba(OH)2+ H2SO4= BaSO4↓+ 2 H2O8、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 CuO+ HNO32. K2CO3+HCl离子反应第二课时课后反思本节课采用了“361”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在新课内容的教学开始先把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进行复习,既能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所了解,又能为本节课的教学做铺垫,然后过渡到溶液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从而理解离子反应进行的本质。
这节课同学们理解上有困难,对刚上高一的同学难度大。
其原因有:他们原有的化学知识少,比方掌握的化学方程式很少,虽然复分解反应初中学过,离子反应在本节也只研究复分解反应一类,但是不少同学写不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对于易溶与水、易电离的化合物认识有困难,同学们反应一下接触太多的物质与它们的化学式,又与原有的化学知识不能很好的建立联系,导致对新知识的接受有障碍。
对于学生已经知道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自移动的离子。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BaC12溶液和Na2S04溶液反应的微观模拟动画,得到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本质,进而引出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先学生自主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再介绍以“写一拆一删一查”四步走的方式来分析解说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同时将哪些物质要拆,哪些物质不用拆的问题对学生做了归纳,使他们的知识点有一个小结。
接下来通过四个探究问题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三个条件, 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以及离子程式的意义。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相互交流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