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名词解释
核医学汇总
核医学汇总1、核医学的定义:是一门研究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即应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或生物制品进行疾病诊治和生物医学研究。
在反映脏器或组织的血流、受体密度和活性、代谢、功能变化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2、核医学的分类: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3、实验核医学:利用核技术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和物质变化规律,其内容主要包括核衰变测量、标记、示踪、体外放射分析、活化分析和放射自显影等。
4、临床核医学:是利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临床医学学科,由诊断和治疗两部分组成。
5、临床核医学分类:诊断核医学和治疗核医学6、诊断核医学:包括以脏器显像和功能测定为主要内容的体内(in vivo)诊断法和以体外放射分析为主要内容的体外(in vitro)诊断法。
7、治疗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核射线对病变进行高度集中照射治疗。
8、核医学的特点:1、安全、无创2、分子功能现象3、超敏感和特异性强4、定量分析5、同时提供形态解剖和功能代谢信息。
9、分子功能影像:核医学功能代谢显像是现代医学影像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其显像原理与X线、B超、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核磁共振(MR)等检查截然不同,它通过探测接收并记录引入体内靶组织或器官的放射性示踪物发射的γ射线,并以影像的方式显示出来,这不仅可以显示脏器或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等解剖学结构,更重要的是可以同时提供有关脏器和病变的血流、功能、代谢甚至是分子水平的化学信息,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PET)10、锝-99m(99mTc)特点:核性能优良,为纯γ光子发射体,能量140keV,T1/2为6.02h,99mT c是现象检查中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
11、氟[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正电子放射性药物。
131I是治疗甲状腺疾病最常用的放射性药物12、放射核素发生器是从长半衰期的核素(称为母体)中分离短半衰期的核素(称为子体)的装置。
核医学名词解释、简答、概述
1、核素nuclide :指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并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2、同位素isotope :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的核物理特性。
3、同质异能素isomer: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处于不同核能状态的原子称为同质异能素。
4、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简称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数量。
5、放射性核纯度:也称为放射性纯度,指所指定的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占药物中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放射性纯度只与其放射性杂志的量有关. 6、放射化学纯度(放化纯):指特定化学结构的放射性药物的放射性占总放射性的百分比. 7、放射性药物:指含有一个或多个放射原子(放射性核素)而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
8、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PET):利用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为显像剂,对脏器或组织进行功能,代谢成像的仪器。
9、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利用注入人体的单光子放射性药物发出的γ射线在计算机辅助下重建影响,构成断层影像的仪器。
10、“闪烁”现象(flare phenomenon): 在肿瘤病人放疗或化疗后,临床表现有显著好转,骨影像表现为原有病灶的放射性聚集较治疗前更为明显,再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消失或改善,这种现象称为“闪烁”现象。
11有效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因生物代谢与物理衰变共同作用而致在生物体内放射性活性降低到一半的时间。
决定放射性核素在体内滞留时间的长短。
12体外放射分析:是指在体外条件下,以结合反应为基础,以放射性核素标记物为踪剂,以放射测量为定量手段,对体内微量物证进行定量检测的技术的总称。
13半衰期(T1/2):指放射性核素数目因衰变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间,又称物理半衰期,常用来表示放射性核素的衰变速率。
14生物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15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核医学 名解
1.核医学(中)nuclear medicine 核医学是利用核素及其标记物进行临床诊断、疾病治疗以及生物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广义则是放射性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上的应用及其理论研究的总称。
2.放射性活度(简称活度)(中)radioactivity A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量。
国际单位:贝可 1Bq=每秒一次(放射性核素在每秒钟内发生一次核衰变),旧制:居里 1Ci=3.7×10-10Bq3.电离(难)ionization当带电粒子(α、β粒子)通过物质时,和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静电作用,使电子脱离轨道束缚而形成自由电子,这一过程称为电离。
4.同位素(中)isotope核内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的同种元素称为同位素;它们是化学性质相同的一类原子。
5.光电效应(难)photoelectric effect γ光子与介质原子的轨道电子(主要是内层电子)碰撞,把能量全部交给轨道电子,使之脱离原子而发射出来,而整个光子被吸收消失,这一作用过程称为光电效应。
6.同质异能素(中)isomer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但能量状态不相同的原子。
7.生物半衰期(易)biological half life放射性核素经生物代谢作用从机体内排出一半所需的时间。
8.有效半衰期(中)effective half life 是指放射性核素由于物理衰变和生物代(排)谢两者的共同作用,在体内的放射性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9.湮灭辐射(annihilation radiation):β+衰变产生的正电子具有一定的动能,能在介质中运动一定的距离,当其耗尽动能后,将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结合,转换为两个方向相反、能量各为0.511Mev 的γ光子的而自身消失的过程。
(β+粒子与物质作用耗尽动能后,将与物质中的电子结合,正负电荷相互抵消,两个电子的质量转换为两个方向相反、能量各为0.511Mev 的γ光子的过程)10、治疗用放射性药物(therapeutic pharmaceutical )(难)能够高度选择性浓集在病变组织产生局部电离辐射生物效应,从而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发挥治疗作用的一类体内放射性药物11、诊断用放射性药物(diagnostic pharmaceutical) (难)用于获得体内靶器官或病变组织的影像或功能参数,进行疾病诊断的一类体内放射性药物。
核医学的名词解释
核医学的名词解释核医学是应用核技术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一门学科。
它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生物分子进入体内,通过检测和分析它们的放射性衰变过程,来获得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功能以及代谢情况等信息,从而达到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核医学主要包括放射性同位素的制备及其标记、医学影像学和生物学等方面内容。
在核医学诊断中,常见的影像学技术有放射性核素显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这些技术通过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生物分子注射到患者体内,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性衰变来探测和分析患者的器官结构和功能状态。
放射性核素显像是核医学中最早也是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它是通过摄取或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来探测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状态。
比如,甲状腺扫描常用于评估甲状腺的功能和结构,心脏显像则可以用来观察心肌供血和心脏功能状况。
这些显像技术通过测量放射性同位素在患者体内的分布来反映不同器官的代谢活性,从而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
而SPECT和PET则在核医学诊断中扮演着更加精确和敏感的角色。
SPECT通过测量单光子的发射能量和位置,可以提供三维的断层影像,用于心脏、脑部等多个器官的检查,尤其是对于功能性异常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PET则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生物分子,如葡萄糖等,以观察其在患者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
PET可以非常精确定位和定量分析器官细胞的代谢活性,对于肿瘤、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核医学还在放射性同位素治疗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放射性同位素治疗是利用放射性药物直接或间接杀死和控制肿瘤细胞的方法。
与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相比,放射性同位素治疗具有创伤小、疗效高、副作用少等优势。
比如,对于甲状腺功能异常、骨转移的癌症患者,可以通过摄取放射性碘或其他放射性核素来破坏甲状腺或骨转移灶,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核医学领域,还有一些常用的术语和技术需要了解。
核医学名词解释
核医学名词解释1.核医学:是应用放射性核素或核射线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领域研究的学科。
2.SP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
3.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
4.ECT: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显像。
5.放射性核素:不稳定核素的原子核能自发地放出各种射线同时变成另一种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
6.核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同时转变成别的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放射性核衰变,简称核衰变。
7.半衰期(T1/2):指放射性核素数目因衰变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间,又称物理半衰期,常用来表示放射性核素的衰变速率。
8.生物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9.放射性活度(A):是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是一个反映放射性强弱的常用物理量。
其SI单位是贝克(Bq),定义为每秒一次衰变。
即1Bq=1s旧制单位是居里(Ci),1居里表示每秒3.7×1010次衰变。
居里与贝克的换算关系:1Ci=3.7×1010 Bq;1mCi=37MBq;1Bq=2.710-11Ci。
10.母牛:即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是一种从较长半衰期的放射性母体核素中分离出由它衰变而产生的较短半衰期子体放射性核素的一种装置,常用的是99Mo——99M Tc发生器。
11.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以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的化学分子作为示踪剂,应用核射线探测仪器通过探测放射性核素在发生核衰变过程中发射出来的射线,来显示被标记的化学分子的踪迹,达到示踪目的,用于研究被标记的化学分子在生物体系或外界环境中的客观存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类核医学技术。
12.静态显像:当显像剂在脏器内或病变处的浓度达到高峰处于较为稳定状态进行的显像称为静态显像,是最常用的显像方法之一。
13.动态显像:在显像剂引入人体内后,迅速以设定的显像速度动态采集脏器的多种连续影像或系列影像,称为动态显像。
14.阳性显像:又称热区显像,是指显像剂主要被病变组织摄取,而且正常组织一般不摄取或摄取很少,在静态影像上病灶组织的放射性比正常组织高,而呈“热区”改变的显像。
核医学名解
核医学:是一门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核射线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研究的学科。
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但其中子数可以不同。
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且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同一元素可有多种核素。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处于不同的核能状态原子。
同位素: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
稳定核素(stable nuclide):原子核稳定,不会自发衰变的核素。
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
放射性衰变(radiation decay):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
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数量,单位:贝克。
基本衰变类型:α衰变;β衰变;正电子衰变;电子俘获;γ衰变。
半衰期(half-live):放射性原子核数从N0衰变到N0的1/2所需的时间。
核探测仪器的基本原理:电离作用、荧光现象、感光作用SPECT:单光子计算机发射断层显像仪是在γ照相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一代仪器,分为探头、旋转支架、扫描床、计算机操作系统。
PE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是一种探测体内11C、13N、15O、18F等正电子核素的仪器,注入人体的正电子核素标记物随血液循环分布于组织或器官。
PET/CT:以PET特性为主,同时将PET影像叠加在CT图像上,使得PET影像更加直观,解剖定位更加准确。
放射性药物:含有放射性核素, 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的一类特殊制剂。
显像剂:诊断用放射性药物通过一定途径引入体内靶器官靶组织的影像或功能参数。
显像剂的特点:亲骨性好,血液清除快,有效半衰期短,γ射线能量适中,骨/软组织比值增高。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radionuclide generator):从长半衰期核素的衰变产物中分离得到短半衰期核素的装置。
核医学 名解
核医学:核医学是利用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临床医学学科,包括诊断核医学和治疗核医学。
核素:指质子数,中子数均相同,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级状态的原子。
半衰期:指放射性核素的数量因衰变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又称物理半衰期。
(T1/2=0.693/λ)湮灭辐射:β+衰变产生的正电子具有一定的动能,能在介质中运行一定的距离,当其能量耗尽时可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相结合,转化为两个方向相反,能量各为0.511MeV的γ光子消失,这叫湮灭辐射,是符合正电子显像的基础。
晶体(闪烁体):用于放射性测量的闪烁晶体是在放射线或原子核粒子作⽤下发生闪烁现象的晶体材料,其作用是将射线的辑射能转变为光能,因此又被称为闪烁体。
光电倍倍增管(PMT):是基于光电效应和二次电子发射效应的真空电子器件,其作用是将微弱的光信号转换成可测量的电信号,因此它也是一种光电转换放大器件。
符合探测:利用湮灭辐射的特点和两个相对探测器输出脉冲的符合来确定闪烁事件位置的方法称为电子准直,这种探测方式则称为符合探测。
甲功仪:主要用于甲状腺功能的测定和诊断,它是以甲状腺组织对放射性碘摄取率来衡量甲状腺的功能故而又称为甲状腺吸碘率测定仪。
动态显像:是显像剂引⼊体内后迅速以设定的显像速度采集脏器的多帧连续影像。
静态显像:是指当显像剂在脏器内或病变处的浓度处于稳定状态时进行的显像。
阳性显像:指显像剂主要被病变组织摄取,而正常组织⼀般不摄取或摄取很少,在静态影像上病灶组织的放射性比正常组织高而呈“热区”改变。
如心肌梗死灶显像等。
阴性显像:指显像剂主要被有功能的正常组织摄取,而病变组织基本上不摄取,在静态影像上表现为正常组织器官的形态,病变部位呈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
如心肌灌注显像,甲状腺显像等。
负荷显像:是受检者在药物或生理性活动干预下所进行的显像。
有利于发现在静息显像下不易观察到的病变从而提高显像诊断的灵敏度。
正电子显像:是用于探测正电⼦的显像仪器通过显像剂中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正电子进行的显像技术,称为正电子显像。
核医学名词解释-
《核医学》名词解释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
放射性药物(radiopharmaceutical):含有放射性核素,能直接用于人体进行临床诊断、治疗和科学研究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
诊断放射性药物:诊断用放射性药物通过一定途径引入体内获得靶器官或组织的影像或功能参数,亦称为显像剂(imaging agent)或示踪剂(tracer)。
治疗放射性药物:利用发射T1/2较长的 -粒子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高度选择性浓集在病变组织而产生电离辐射生物效应,从而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起到治疗作用。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radionuclide generator):它是一种能从较长半衰期的放射性母体核素中分离出衰变后产生的较短半衰期子体放射性核素的一种装置。
又称“母牛”。
放射化学纯度(radiochemical purity):简称放化纯度,指特定的化学结构的放射性药物的放射性占总放射性的百分比。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radionuclide tracer technique):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作为示踪剂,引入人体后能参与体内吸收,分泌,代谢及排泄过程,发射射线,探测仪可探测发射线并记录下其分布、位置、量和性质来了解脏器的形态、位置、大小、功能改变协助诊断疾病。
动态显像(dynamic imaging):显像剂引入后立即以特定程序采集多帧或系列图像。
利用感兴趣区生成时间-放射曲线,计算动态过程中各种定量参数。
延迟显像(delayed imaging):显像剂引入人体内2小时以后进行的显像。
有的情况下,显像剂在病变组织内的清除较正常组织慢,延迟显像可显示病变组织。
介入显像(interventional imaging):在常规显像的条件下,借助药物或生理刺激等方法增加某个脏器的功能或负荷,通过观察脏器或组织对刺激的反应能力,判断脏器或组织的血流灌注与功能的储备能力,增加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放射性分布的差别,从而提高显像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方法。
核医学
核医学定义:核医学是利用核素及其标记物进行临床诊断、疾病治疗以及生物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是核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医学的主要特点是“分子,靶向”核素:质子数、中子数均相同,并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级状态的原子同位素:凡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同质异能素: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所处的核能状态不同的原子称为同质异能素,激发态的原子和基态的原子互为同质异能素αβγ射线的特点:α射线:α射线的本质为带正电的粒子流,该粒子——α粒子。
α粒子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
穿透能力:和β、γ射线比较,α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弱,一张薄纸就能将α射线挡住,空气中只能穿透几个厘米。
电离本领:和β、γ射线比较,α射线的电离本领最强。
β射线:β射线本质为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负电子,正电子:β-和β+。
穿透能力:β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α射线强,比γ射线弱。
它很容易穿透黑纸,甚至可以穿透几个毫米的铝板。
电离本领:β射线的电离本领比α射线弱,但比γ射线强。
γ射线:γ射线是中性的光子流,属于电磁辐射。
它的性质和X射线很相似。
穿透能力:和β射线、α射线比较,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2MeV的γ射线空气中可穿透上百米。
电离本领:γ射线的电离本领很小,和β射线、α射线比较最弱。
衰变常数:(λ)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核的数目占当时的放射性核数目的比率。
放射性衰变定律:N=N0e-λt半衰期:指放射性核素由于衰变其数量和活度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半衰期和衰变常数的关系:☆有效半衰期:生物体内放射性核素由于物理衰变和生物代谢两个因素作用,活度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Te)生物半衰期:放射性核素通过某种途径进入人体后,由于机体生物代谢从体内排出,由此引起的其活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放射性活度: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量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是贝克(Bq),1Bq表示放射性核素在每秒钟内发生一次核衰变。
核医学名词解释、简答、概述
1、核素nuclide :指质子数与中子数均相同,并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态得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2、同位素isotope: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得核素互称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得化学性质与生物学特性,不同得核物理特性。
3、同质异能素isomer:质子数与中子数都相同,处于不同核能状态得原子称为同质异能素。
4、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简称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得数量。
5、放射性核纯度:也称为放射性纯度,指所指定得放射性核素得放射性活度占药物中总放射性活度得百分比,放射性纯度只与其放射性杂志得量有关、6、放射化学纯度(放化纯):指特定化学结构得放射性药物得放射性占总放射性得百分比、7、放射性药物:指含有一个或多个放射原子(放射性核素)而用于医学诊断与治疗用得一类特殊药物。
8、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PET):利用发射正电子得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为显像剂,对脏器或组织进行功能,代谢成像得仪器。
9、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利用注入人体得单光子放射性药物发出得γ射线在计算机辅助下重建影响,构成断层影像得仪器。
10、“闪烁”现象 (flare phenomenon): 在肿瘤病人放疗或化疗后,临床表现有显著好转,骨影像表现为原有病灶得放射性聚集较治疗前更为明显,再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消失或改善,这种现象称为“闪烁”现象。
1、核医学得定义及核医学得分类、答:核医学就是一门研究核素与核射线在医学中得应用及其理论得学科、及应用放射性核素诊治疾病与进行生物医学研究、核医学包括实验核医学与临床核医学、实验核医学主要包括核衰变测量,标记,示踪、体外放射分析,活化分析与放射自显影、临床诊断学就是利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诊断与治疗疾病得临床医学学科、由诊断与治疗两部分组成、诊断与医学包括以脏器显像与功能测定为主要内容得体内诊断法与以体外放射分析为主要内容得体外诊断法、治疗核医学就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得核射线对病变进行高密度集中治疗、2、分子核医学得主要研究内容。
核医学名解
核医学名解名词解释(百分之百涵盖率)衰变:原子核自发放射α粒子的核衰变过程。
α粒子是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的氦核He。
散射:带电粒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碰撞而改变运动方向或/和能量的过程★核素:质子数、中子数均相同,并处于同一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nuclide)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核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相同的位置,互称为同位素(isotope)★同质异能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处于不同核能态的核素互称为同质异能素。
基态的原子和激发态的原子互为同质异能素(isomer)。
★核衰变放射性核素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称为核衰变(nuclear decay)★物理半衰期(physical half life)指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T1/2)。
★生物半排期(biological half life)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经各种途径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Tb)★有效半减期(effective half life)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从体内排出和物理衰变两个因素作用,减少至原有放射性活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Teff)。
3、确定性效应、随机效应P30答:确定性效应是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明显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随机效应是辐射效应发生的几率与剂量相关的效应,不存在具体的阈值。
隐匿性伤害。
★阳性显像(positive imaging)是以病灶对显像剂摄取增高为异常的显像方法。
由于病灶放射性高于正常脏器、组织,故又称“热区”显像(hot spot imaging)如放射免疫显像、急性心肌梗死灶显像、肝血管瘤血池显像等。
★阴性显像(negative imaging)是以病灶对显像剂摄取减低为异常的显像方法。
核医学名词解释
《核医学》名词解释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
放射性药物(radiopharmaceutical):含有放射性核素,能直接用于人体进行临床诊断、治疗和科学研究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
诊断放射性药物:诊断用放射性药物通过一定途径引入体内获得靶器官或组织的影像或功能参数,亦称为显像剂(imaging agent)或示踪剂(tracer)。
治疗放射性药物:利用发射T1/2较长的 -粒子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高度选择性浓集在病变组织而产生电离辐射生物效应,从而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起到治疗作用。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radionuclide generator):它是一种能从较长半衰期的放射性母体核素中分离出衰变后产生的较短半衰期子体放射性核素的一种装置。
又称“母牛”。
放射化学纯度(radiochemical purity):简称放化纯度,指特定的化学结构的放射性药物的放射性占总放射性的百分比。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radionuclide tracer technique):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作为示踪剂,引入人体后能参与体内吸收,分泌,代谢及排泄过程,发射射线,探测仪可探测发射线并记录下其分布、位置、量和性质来了解脏器的形态、位置、大小、功能改变协助诊断疾病。
动态显像(dynamic imaging):显像剂引入后立即以特定程序采集多帧或系列图像。
利用感兴趣区生成时间-放射曲线,计算动态过程中各种定量参数。
延迟显像(delayed imaging):显像剂引入人体内2小时以后进行的显像。
有的情况下,显像剂在病变组织内的清除较正常组织慢,延迟显像可显示病变组织。
介入显像(interventional imaging):在常规显像的条件下,借助药物或生理刺激等方法增加某个脏器的功能或负荷,通过观察脏器或组织对刺激的反应能力,判断脏器或组织的血流灌注与功能的储备能力,增加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放射性分布的差别,从而提高显像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方法。
核医学
核医学又称原子医学。
是指放射性同位素、由加速器产生的射线束及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核辐射在医学上的应用。
在医疗上,放射性同位素及核辐射可以用于诊断、治疗和医学科学研究;在药学上,可以用于药物作用原理的研究、药物活性的测定、药物分析和药物的辐射消毒等方面。
编辑本段起源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Becquerel发现铀的放射性,第一次认识到放射现象(在研究铀盐时,发现铀能使附近包在纸包的感光胶片感光,由此断定铀能不断地自发地放射出某种看不见的、穿透力强的射线)。
编辑本段内容??核医学核医学是采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是核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核医学可分为两类,即临床核医学和基础核医学?或称实验核医学。
前者又与临床各科紧密结合并互相渗透。
核医学按器官或系统又可分为心血管核医学、神经核医学、消化系统核医学、内分泌核医学、儿科核医学和治疗核医学等。
70年代以来由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技术的发展,以及放射性药物的创新和开发,使核医学显像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它和CT、核磁共振、超声技术等相互补充、彼此印证,极大地提高了对疾病的诊断和研究水平,故核医学显像是近代临床医学影像诊断领域中一个十分活跃的分支和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核医学(experimental nuclear medicine)和临床核医学(clinical nuclear medicine)两部份。
实验核医学利用核技术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和物质变化规律,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其内容主要包括核衰变测量、标记、示踪、体外放射分析、活化分析和放射自显影等。
临床核医学是利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临床医学学科,由诊断和治疗两部分组成。
诊断核医学包括以脏器显像和功能测定为主要内容的体内(in vivo)诊断法和以体外放射分析为主要内容的体外(in vitro)诊断法;治疗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核射线对病变进行高度集中照射治疗。
核医学名解
核医学名解核医学:核医学是利用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临床医学学科,包括诊断核医学和治疗核医学。
核素:指质子数,中子数均相同,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级状态的原子。
半衰期:指放射性核素的数量因衰变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又称物理半衰期。
(T1/2=0.693/λ)湮灭辐射:β+衰变产生的正电子具有一定的动能,能在介质中运行一定的距离,当其能量耗尽时可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相结合,转化为两个方向相反,能量各为0.511MeV的γ光子消失,这叫湮灭辐射,是符合正电子显像的基础。
晶体(闪烁体):用于放射性测量的闪烁晶体是在放射线或原子核粒子作?下发生闪烁现象的晶体材料,其作用是将射线的辑射能转变为光能,因此又被称为闪烁体。
光电倍倍增管(PMT):是基于光电效应和二次电子发射效应的真空电子器件,其作用是将微弱的光信号转换成可测量的电信号,因此它也是一种光电转换放大器件。
符合探测:利用湮灭辐射的特点和两个相对探测器输出脉冲的符合来确定闪烁事件位置的方法称为电子准直,这种探测方式则称为符合探测。
甲功仪:主要用于甲状腺功能的测定和诊断,它是以甲状腺组织对放射性碘摄取率来衡量甲状腺的功能故而又称为甲状腺吸碘率测定仪。
动态显像:是显像剂引?体内后迅速以设定的显像速度采集脏器的多帧连续影像。
静态显像:是指当显像剂在脏器内或病变处的浓度处于稳定状态时进行的显像。
阳性显像:指显像剂主要被病变组织摄取,而正常组织?般不摄取或摄取很少,在静态影像上病灶组织的放射性比正常组织高而呈“热区”改变。
如心肌梗死灶显像等。
阴性显像:指显像剂主要被有功能的正常组织摄取,而病变组织基本上不摄取,在静态影像上表现为正常组织器官的形态,病变部位呈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
如心肌灌注显像,甲状腺显像等。
负荷显像:是受检者在药物或生理性活动干预下所进行的显像。
有利于发现在静息显像下不易观察到的病变从而提高显像诊断的灵敏度。
正电子显像:是用于探测正电?的显像仪器通过显像剂中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正电子进行的显像技术,称为正电子显像。
核医学名词解释、简答、概述
1、核素nuclide :指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并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2、同位素isotope :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的核物理特性。
3、同质异能素isomer: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处于不同核能状态的原子称为同质异能素。
4、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简称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数量。
5、放射性核纯度:也称为放射性纯度,指所指定的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占药物中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放射性纯度只与其放射性杂志的量有关. 6、放射化学纯度(放化纯):指特定化学结构的放射性药物的放射性占总放射性的百分比. 7、放射性药物:指含有一个或多个放射原子(放射性核素)而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
8、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PET):利用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为显像剂,对脏器或组织进行功能,代谢成像的仪器。
9、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利用注入人体的单光子放射性药物发出的γ射线在计算机辅助下重建影响,构成断层影像的仪器。
10、“闪烁”现象(flare phenomenon): 在肿瘤病人放疗或化疗后,临床表现有显著好转,骨影像表现为原有病灶的放射性聚集较治疗前更为明显,再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消失或改善,这种现象称为“闪烁”现象。
11有效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因生物代谢与物理衰变共同作用而致在生物体内放射性活性降低到一半的时间。
决定放射性核素在体内滞留时间的长短。
12体外放射分析:是指在体外条件下,以结合反应为基础,以放射性核素标记物为踪剂,以放射测量为定量手段,对体内微量物证进行定量检测的技术的总称。
13半衰期(T1/2):指放射性核素数目因衰变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间,又称物理半衰期,常用来表示放射性核素的衰变速率。
14生物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15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核医学名词解释总结归纳 考前必看笔记
核医学名词解释CCD:交叉性小脑失联络征象,一侧大脑皮质有局限性放射性分布减低或缺损,同时可见病变对侧小脑放射性减低,多见于慢性脑血管疾病超级骨显像:全身骨骼放射性均匀、对称性的异常浓集,软组织活性很低,骨骼显影非常清晰,双肾及膀胱不显影,称为超级骨显像,见于某些累及全身的骨代谢病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骨转移)放射化学纯度:以特定化学形态存在的放射性活度站总放射活度的百分比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要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并释放出一种以上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发生器:从长半衰期的核素(称为母体)中分离短半衰期的核素(称为子体)的装置放射性活度:放射性元素或同位素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量放射性药物:含有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
用于机体内进行医学诊断或治疗的含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或生物制剂核素:指质子数、中子数均相同的并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级状态的原子甲状腺冷结节:甲状腺显像中,结节部位放射性缺损或明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热结节:甲状腺显像中,结节部位的放射性分布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利用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为显像剂,对脏器或组织进行功能代谢成像的仪器重建影像,构成断层影像SP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是利用注入人体内的单光子放射性药物发出的γ射线在计算机辅助下闪烁现象:在肿瘤病人放疗或化疗后,临床表现明显好转,骨影像表现为原有病灶的放射性聚集较治疗前更为明显,再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又消失或改善的现象体外放射分析:在体外实验条件下,以结合反映为基础,以放射性核素标记物为示踪剂,以放射性测量为定量手段,对微量物质进行定量监测的一类技术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相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所处核能状态不同的原子图像融合:通过不同显像模式获得的同一对象的图像数据进行空间配准,然后采用一定的算法将各图像数据中所含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新的图像数据的技术吸收剂量:单位质量的受照物质吸收射线的平均能量心肌可逆性灌注缺损:负荷显像心肌分布缺损或稀疏,静息或延迟显像填充或再分布,见于可逆性心肌缺血。
核医学名词解释简答概述
1、核素nuclide :指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并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2、同位素isotope: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的核物理特性。
3、同质异能素isomer: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处于不同核能状态的原子称为同质异能素。
4、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简称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数量。
5、放射性核纯度:也称为放射性纯度,指所指定的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占药物中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放射性纯度只与其放射性杂志的量有关.6、放射化学纯度(放化纯):指特定化学结构的放射性药物的放射性占总放射性的百分比.7、放射性药物:指含有一个或多个放射原子(放射性核素)而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
8、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PET):利用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为显像剂,对脏器或组织进行功能,代谢成像的仪器。
9、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利用注入人体的单光子放射性药物发出的γ射线在计算机辅助下重建影响,构成断层影像的仪器。
10、“闪烁”现象 (flare phenomenon): 在肿瘤病人放疗或化疗后,临床表现有显着好转,骨影像表现为原有病灶的放射性聚集较治疗前更为明显,再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消失或改善,这种现象称为“闪烁”现象。
1、核医学的定义及核医学的分类.答:核医学是一门研究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及应用放射性核素诊治疾病和进行生物医学研究.核医学包括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实验核医学主要包括核衰变测量,标记,示踪.体外放射分析,活化分析和放射自显影.临床诊断学是利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临床医学学科.由诊断和治疗两部分组成.诊断和医学包括以脏器显像和功能测定为主要内容的体内诊断法和以体外放射分析为主要内容的体外诊断法.治疗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核射线对病变进行高密度集中治疗.2、分子核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名词解释——精选推荐
一、名词解释1.核医学核医学是研究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中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即用放射性核素诊治疾病和进行生物医学研究。
2.nuclear medicine 核医学,是研究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中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即用放射性核素诊治疾病和进行生物医学研究。
3.居里放射性活度的旧制单位或惯用单位,1Ci=3.7×1010Bq。
4.Ci 居里,放射性活度的旧制单位或惯用单位,1Ci=3.7×1010Bq。
5.贝克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1Bq表示放射性核素在1秒钟发生一次衰变。
6.Bq 贝克,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1Bq表示放射性核素在1秒钟发生一次衰变。
7.活度反映放射性强弱的物理量,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数量。
8.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是从长半衰期的核素(称为母体)中分离短半衰期的核素(称为自体)的装置。
9.母牛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是从长半衰期的核素(称为母体)中分离短半衰期的核素(称为自体)的装置。
10.SPECT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单光子发射计算体断层扫描11.PET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正电子发射断层照相术,正电子断层扫描12.核数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并处于同一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13.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数。
14.同质异能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开数,处于不同能量状态的核素互称为同质异能素。
15.放射性药物指含有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
16.生物半排期由于生物代谢,放射性药物在体内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17.有效半排期由于物理衰变和生物代谢,放射性药物在生物体内较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18.α衰变放射性核素原子核释放出α粒子后变成另一个原子核的过程。
19.β-衰变释放出β-粒子的衰变方式。
20.γ衰变原子核由激发态向基态或由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时,放出γ射线的衰变过程。
核医学最新整理
总论概念1、基本概念:①核医学:是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
②核素n uclide :指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并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③同位素isotope: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的核物理特性。
④同质异能素isomer: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处于不同核能状态的原子称为同质异能素。
⑤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简称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数量。
⑥放射性药物(radiopharmaceutical)指含有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
⑦SPECT:即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是利用注入人体内的单光子放射性药物发出的γ射线在计算机辅助下重建影像,构成断层影像。
⑧PET:即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利用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为显像剂,在计算机辅助下重建影像构成断层影像。
⑨小PET:即经济型PET,也叫SPECT_PET_CT,是对SPECT进行稍加工后,使其可行使PET的功能。
⑩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是指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
⑾放射性核素纯度:也称放射性纯度,指所指定的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占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放射性纯度只与其放射性杂质的量有关;⑿放射化学纯度:指以特定化学形式存在的放射性活度占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
“闪烁现象(flare phenomenon): 在肿瘤病人放疗或化疗后,临床表现有显著好转,骨影像表现为原有病灶的放射性聚集较治疗前更为明显,再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消失或改善,这种现象称为“闪烁”现象。
前哨淋巴结:肿瘤区域内淋巴引流的第一站淋巴结称为该肿瘤的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SLN)。
术前明确SN内有无肿瘤转移对决定肿瘤的手术方式及淋巴清扫范围有着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医学名词解释
1.核医学:是应用放射性核素或核射线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领域研究的学科。
SP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
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
ECT: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显像。
放射性核素:不稳定核素的原子核能自发地放出各种射线同时变成另一种核素,称为放
射性核素。
核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同时转变成别的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放
射性核衰变,简称核衰变。
半衰期(T1/2):指放射性核素数目因衰变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间,又称物理半衰期,常用来表示放射性核素的衰变速率。
生物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放射性活度(A):是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是一个反映放射性强弱的
常用物理量。
其SI单位是贝克(Bq),定义为每秒一次衰变。
即1Bq=1s
旧制单位是居里(Ci),1居里表示每秒×1010次衰变。
居里与贝
克的换算关系:1Ci=×1010 Bq;1mCi=37MBq;1Bq=。
母牛:即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是一种从较长半衰期的放射性母体核素中分离出由它衰变
而产生的较短半衰期子体放射性核素的一种装置,常用的是99Mo——99M Tc发生
器。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以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的化学分子作为示踪剂,应用核射线探
测仪器通过探测放射性核素在发生核衰变过程中发射出来的射
线,来显示被标记的化学分子的踪迹,达到示踪目的,用于研究
被标记的化学分子在生物体系或外界环境中的客观存在及其变
化规律的一类核医学技术。
静态显像:当显像剂在脏器内或病变处的浓度达到高峰处于较为稳定状态进行的显像称
为静态显像,是最常用的显像方法之一。
动态显像:在显像剂引入人体内后,迅速以设定的显像速度动态采集脏器的多种连续影
像或系列影像,称为动态显像。
阳性显像:又称热区显像,是指显像剂主要被病变组织摄取,而且正常组织一般不摄取
或摄取很少,在静态影像上病灶组织的放射性比正常组织高,而呈“热区”
改变的显像。
阴性显像:又称冷区显像,指显像剂主要被有功能的正常组织摄取,而病变组织基本不
摄取,在静态影像上表现为正常组织器官的形态,病变部位呈放射性分布稀
疏或缺损。
体外放射分析:是指在体外条件下,以结合反应为基础,以放射性核素标记物为踪剂,
以放射测量为定量手段,对体内微量物证进行定量检测的技术的总称。
RIA:即放射性免疫技术,是在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中,加入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原
与有限量的特异性抗体发生竞争结合,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反应体系中的标记
抗原抗体复合物和游离标记抗原分离,并测定其放射性,从而测出待测抗原的含
量。
IRMA:即免疫放射分析技术,是把放射性核素标记到抗体上,然后以过量的标记抗体
与待测抗原结合,将标记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未结合的标记抗体分离,通过放射测量求的待测抗原的含量。
外照射:在核医学工作实践中,若放射源位于体外,其释放出的射线作用于机体称为外照射,外照射防护的三要素: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
内照射:在临床核医学工作中,使用放射性核素药物作诊断、治疗或基础探索,若放射抗原需进入体内,然后分布在组织或器官中,形成的照射称为内照射。
照射量(X):是度量X射线、γ射线对空气电离能力的量,可间接反映X、γ辐射场的
强弱。
其定义为:X或γ射线的光子在质量为dm的空气中释放出来的全
部电子被空气所阻止时,在空气中产生任意一种符号的离子总电荷的绝对
值d Q与空气质量dm之比。
单位时间内的照射量称为照射量率。
吸收剂量(D):是指单位质量的被照射物质dm在受到照射后吸收任何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d E,是用来说明物质接受照射后吸收能-量多少的一个物理量。
单
位为戈瑞。
当量剂量(H):组织中某点处的当量剂量是吸收剂量D、辐射权重因素(Q)的乘积。
有效剂量(E):人体各组织或器官的当量剂量乘以相应的组织权重因素后的和。
放射性药物: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符合药典要求,能直接用于人体进行临床诊断、治疗和科学研究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
亚甲炎的分离现象:血中FT3、FT4增多,而吸收131I率降低(甲状腺滤泡大量破坏,是
储存的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入血,由于大量释放入血的甲状腺激素
可通过反馈机制抑制甲状腺功能,因此甲状腺摄取131I率明显低于
正常值)
超级骨显像:表现为全身骨骼核数浓聚显著增高,软组织本底极低、双肾和膀胱不显像,常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弥漫性骨转移癌所致。
提示:恶性肿瘤广泛骨转
移;代谢性骨病的表现之一。
闪烁现象: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骨转移病灶在经过治疗后一段时间,出现病灶部位的显像剂浓聚较治疗前更明显,而患者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好转,再经过一段时间
后,骨骼病灶的显像剂浓聚又会消退提示:骨愈合和修复;不是转移性骨病。
Paget’s病:即畸形性骨炎,病毒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的局灶性骨代谢异常疾病,早期多
局限于一骨,随病程发展大多累及多骨,特殊表现——Mickey Mouse征(椎
体相对比较特异的一种改变)
“炸面圈”征:骨病变中心区位明显放射性冷区,器官周围表现为代谢活动异常浓聚影,呈圆形类似“炸面圈”征,主要见于股骨头坏死早期。
99M Tc:发射单光子,能量为140Kev,半衰期为,能标记多种化合物。
131I:发射两类射线,β-可用来治疗疾病,γ可用来显像,能量为360Kev较高不太适合显像,目前用来诊断和治疗甲状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