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求和方法及数学归纳法

合集下载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有七种方法,还有一些特殊性质,你都知道吗?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有七种方法,还有一些特殊性质,你都知道吗?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有七种方法,还有一些特殊性质,你都知道吗?(一)等差数列求和公式1.公式法2.错位相减法3.求和公式4.分组法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

5.裂项相消法适用于分式形式的通项公式,把一项拆成两个或多个的差的形式,即an=f(n+1)-f(n),然后累加时抵消中间的许多项。

小结:此类变形的特点是将原数列每一项拆为两项之后,其中中间的大部分项都互相抵消了。

只剩下有限的几项。

注意:余下的项具有如下的特点1、余下的项前后的位置前后是对称的。

2、余下的项前后的正负性是相反的。

6.数学归纳法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有如下步骤:(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时命题成立;(2)假设当n=k(k≥n的第一个值,k为自然数)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例】求证:1×2×3×4 + 2×3×4×5 + 3×4×5×6 + .…… + n(n+1)(n+2)(n+3)=[n(n+1)(n+2)(n+3)(n+4)]/5证明:当n=1时,有:1×2×3×4 = 24 = 2×3×4×5/5假设命题在n=k时成立,于是:1×2x3×4 + 2×3×4×5 + 3×4×5×6 + .…… + k(k+1)(k+2)(k+3) = [k(k+1)(k+2)(k+3)(k+4)]/5则当n=k+1时有:1×2×3×4 + 2×3×4×5 + 3×4×5×6+ …… + (k+1)(k+2)(k+3)(k+4)= 1×2×3×4 + 2×3×4*5 + 3×4×5×6 + …… +k(k+1)(k+2)(k+3) + (k+1)(k+2)(k+3)(k+4)= [k(k+1)(k+2)(k+3)(k+4)]/5 +(k+1)(k+2)(k+3)(k+4)= (k+1)(k+2)(k+3)(k+4)*(k/5 +1)= [(k+1)(k+2)(k+3)(k+4)(k+5)]/5即n=k+1时原等式仍然成立,归纳得证7.并项求和法(常采用先试探后求和的方法)例:1-2+3-4+5-6+……+(2n-1)-2n方法一:(并项)求出奇数项和偶数项的和,再相减。

数列求和的几种常见方法

数列求和的几种常见方法

数列求和的几种常见方法数列求和是数学中一种常见的问题,主要目的是计算给定数列的所有项的和。

在数学中,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列求和方法。

1.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常见的求和方法。

它基于数学归纳法的思想,即从其中一条件的正确性推出下一个条件的正确性。

当我们想计算一个数列的和时,可以尝试使用归纳法进行推导。

首先,我们假设数列的和为S(n),即前n个项的和。

然后,我们找到S(n+1)与S(n)的关系,例如通过观察求和式的规律。

最后,我们使用归纳法证明S(n+1)与S(n)的关系成立,并找到S(n)的表达式。

2.公式求和法:一些数列具有明确的求和公式,通过使用这些公式,可以直接计算数列的和。

例如,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为S(n) = n(a1 + an) / 2,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an为末项。

类似地,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为S(n) = a1(1 - r^n) / (1-r),其中a1为首项,r为公比。

利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快速计算出数列的和。

3.差分法:差分法是另一种常见的数列求和方法。

它通过求取数列的差分数列来简化求和问题。

差分数列是指将数列中每个相邻的项相减得到的新数列。

通过计算差分数列的和,我们可以得到原始数列的和。

差分法的思路是将原本的复杂数列转化为更加简单的等差或等比数列。

4.数列分解法:数列分解法是一种将复杂的数列拆分为更简单的数列的方法。

通过拆分数列,我们能够找到更简单的求和规律,从而快速计算出数列的和。

数列分解法常用于特殊数列的求和,例如和差数列、间隔数列等。

5.递推法:递推法是通过逐步迭代计算数列的每一项来求和的方法。

我们首先计算出数列的前几个项,然后利用递推关系计算出下一个项,并将其加入到已有的和中。

通过不断迭代,我们可以逐步计算出所有项的和。

递推法常用于递推数列或递归数列的求和。

除了以上提到的求和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如等差数列的部分和、等比数列的部分和、级数求和、积分求和等。

数列求和的九种方法

数列求和的九种方法

数列求和的九种方法数列求和是数学中的一项基本技巧,在解题过程中经常会遇到。

为了求和一个数列,我们需要确定数列的通项公式,即根据数列中的规律找到一个表示该数列的函数。

在数列求和的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可以使用。

下面将介绍九种常见的数列求和方法:逐项相加法、换元法、望眼法、边缘和法、归纳法、递推法、辅助行法、减法求和法和计算机辅助法。

1.逐项相加法逐项相加法是最基本的数列求和方法,即将数列中的每一项相加得到总和。

这种方法适用于数列的项数较少且没有明显的规律的情况。

2.换元法换元法是将数列中的每一项用一个新的变量表示,从而简化数列求和。

通过代入和逆代(将通项公式反解为原始项)两种方法,将数列求和转化为变量求和,从而计算出数列的总和。

3.望眼法望眼法是通过观察数列中的规律,寻找数列中的重复子列来简化求和。

通过找到重复子列后可以将数列分解为几个相同的子列求和,从而简化计算。

4.边缘和法边缘和法是将数列中的每一项的和用前面项的和表示,从而将数列求和转化为前缀和的计算。

该方法适用于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前面的项之间有明显的关系的情况。

5.归纳法归纳法是通过数学归纳法的思想,利用数列的递推关系来计算数列的总和。

通过假设前n-1项的和为Sn-1,并推导得到前n项的和Sn的表达式,从而计算数列的总和。

6.递推法递推法是通过数列的递推关系来计算数列的总和。

通过将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前面的项之间的关系列出,从而将数列的求和转化为递推关系的计算。

7.辅助行法辅助行法是将数列构造成一个表格的形式,通过辅助行的计算来求解数列的总和。

通过辅助行的计算,可以将原本复杂的数列求和转化为简单的表格求和。

8.减法求和法减法求和法是通过将数列求和转化为数列的差的求和来计算数列的总和。

通过将数列中相邻项之间的差进行求和,从而求解数列的总和。

9.计算机辅助法计算机辅助法是利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来求解复杂的数列求和问题。

通过编写计算机程序来实现数列求和,从而计算出数列的总和。

数列求和及求通项方法总结

数列求和及求通项方法总结

数列求和及求通项一、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1、公式法: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进行求和2、错位相减法:求一个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乘积的通项的前n 项和,均可用错位相减法 例:已知数列1312--=n n n a ,求前n 项和n S 3、裂项相消法:将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①形如)(1k n n a n +=,可裂项成)11(1kn n k a n +-=,列出前n 项求和消去一些项②形如kn n a n ++=1,可裂项成)(1n k n ka n -+=,列出前n 项求和消去一些项 例:已知数列1)2()1)(1(11=≥+-=a n n n a n ,,求前n 项和n S4、分组求和法:把一类由等比、等差和常见的数列组成的数列,先分别求和,再合并。

例:已知数列122-+=n a nn ,求前n 项和n S5、逆序相加法:把数列正着写和倒着写依次对应相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广)一、数列求通项公式的常见方法有:1、关系法2、累加法3、累乘法4、待定系数法5、逐差法6、对数变换法7、倒数变换法 8、换元法 9、数学归纳法累加法和累乘法最基本求通项公式的方法求通项公式的基本思路无非就是:把所求数列变形,构造成一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再通过累加法或累乘法求出通项公式。

二、方法剖析1、关系法:适用于)(n f s n =型求解过程:⎩⎨⎧≥-===-)2()1(111n s s n s a a n n n例: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12++=n n S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累加法:适用于)(1n f a a n n +=+——广义上的等差数列求解过程:若)(1n f a a n n +=+则)1(12f a a =- )2(23f a a =-所有等式两边分别相加得:∑-==-111)(n k n k f a a 则∑-=+=111)(n k nk f a a例:已知数列{}n a 满足递推式)2(121≥++=-n n a a n n ,{}的通项公式,求n a a 11= 3、累乘法:适用于n n a n f a )(1=+——广义上的等比数列求解过程:若n n a n f a )(1=+,则)(1n f a a nn =+ ......累加则)1()......2()1(12312-===-n f a a f a a f a a n n , 所有等式两边分别相乘得:∏-==111)(n k n k f a a 则∏-==111)(n k n k f a a 例:已知数列{}n a 满足递推式)2(21≥=-n a a n nn ,其中{}的通项公式,求n a a 31= 4、待定系数法:适用于)(1n f pa a n n +=+①形如)1,0,;,(1≠≠+=+p b p b p b pa a n n 为常数型(还可用逐差法)求解过程:构造数列)(1k a p k a n n +=++,展开得k pk pa a n n -+=+1,因为系数相等,所以解方程b k pk =-得1-=p b k ,所以有:)1(11-+=-++p ba p pb a n n ,这样就构造出了一个以11-+p b a 为首项,公比为p 的等比数列⎭⎬⎫⎩⎨⎧-+1p b a n 。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题解题方法技巧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题解题方法技巧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题解题方法技巧数列求和的七种解法1.公式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等差、等比数列或者其他常见的数列的求和公式进行求解。

2.倒序相加:如果一个数列{an},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和相等或者等于同一个常数,则求该数列的前n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

例如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就可以用该方法进行证明。

3.错位相减:形如An=Bn∙Cn,其中{Bn}为等差数列,首项为b1,公差为d;{Cn}为等比数列,首项为c1,公比为q。

对数列{An}进行求和,首先列出Sn,记为①式;再把①式中所有项同乘等比数列{Cn}的公比q,即得q∙Sn,记为②式;然后①②两式错开一位作差,从而得到{An}的前n项和。

这种数列求和方式叫做错位相减。

4.裂项相消:把数列的每一项都拆成正负两项,使其正负抵消,只剩下首尾几项,再进行求和,这种数列求和方式叫做裂项相消。

5.分组求和: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又不是等比,但若把这个数列适当的拆开,就会分成若个等差,等比或者其他常见数列(即可用倒序相加,错位相减或裂项相消求和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之后再进行合并即可算出原数列的前n项和。

6.周期数列:一般地,若数列{an}满足: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整数T,使得an+T=an对于一切正整数n都成立,则数列{an}称为周期数列,其中T叫做数列{an}的周期,接下来根据数列的周期性进行求和。

7.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其对求数列通项,求和的归纳猜想证明起到了关键作用。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实用技巧1解决绝对值问题主要包括化简、求值、方程、不等式、函数等题,基本思路是:把含绝对值的问题转化为不含绝对值的问题。

具体转化方法有:①分类讨论法:根据绝对值符号中的数或式子的正、零、负分情况去掉绝对值。

②零点分段讨论法:适用于含一个字母的多个绝对值的情况。

③两边平方法:适用于两边非负的方程或不等式。

④几何意义法:适用于有明显几何意义的情况。

2因式分解根据项数选择方法和按照一般步骤是顺利进行因式分解的重要技巧。

数列求和的八种重要方法与例题

数列求和的八种重要方法与例题

练习10:
已知Sn=-1+3-5+7+…+(-1)n(2n-1),
1)求S20,S21 2)求Sn
=20 S20=-1+3+(-5)+7+……+(-37)+39
S21=-1+3+(-5)+7+(-9)+……+39+(-41)
=-21
总的方向: 1.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的求和 2.转化为能消项的 思考方式:求和看通项(怎样的类型) 若无通项,则须先求出通项 方法及题型: 1.等差、等比数列用公式法 2.倒序相加法 3.错位相减法 4.裂项相消法

1 (1 3
2n )

5
n
12 3
1 (2n 5n 1) 3
热点题型3:递归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已知数列{an}的各项都是正数,且满足:a01,an1
(nN)

1 2
an (4

an ).
(1)证明an<an+1<2(nN) (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类型a1+an=a2+an-1=a3+an-2=……
典例. 已知 lg(xy) 2 2.倒序相加法
S =lgxn +lg(xn-·1 y)+ ...+lg(x·1 yn-1)+lgyn,
(x > 0,y > 0) 求S .
S =lgxn +lg(xn-·1 y)+ ...+lgyn
S =lgyn +lg(yn-·1 x)+ ...+lgxn 2S =lg(xy)n +lg(xy)n + ...+lg(xy)n

数列求和的知识点总结

数列求和的知识点总结

数列求和的知识点总结一、数列求和的基本概念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一组数,数列中的每个数被称为该数列的项。

数列一般用{}表示,其中n是数列的下标,表示数列的第n个项。

2. 数列的性质(1)有限项数列和无限项数列数列的项的个数有限时,称为有限项数列,否则称为无限项数列。

(2)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差是常数的数列,其通项公式为an=a1+(n-1)d。

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比是常数的数列,其通项公式为an=a1*q^(n-1)。

3. 数列求和的基本概念数列求和指的是将数列的各项相加的操作,可以分为有限项求和和无限项求和。

有限项数列的求和可以用公式进行计算,而无限项数列的求和需要通过取极限的方法进行求解。

二、数列求和的常用公式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在等差数列an=a1+(n-1)d中,前n项和Sn的计算公式为Sn=n/2*(a1+an)。

2.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在等比数列an=a1*q^(n-1)中,前n项和Sn的计算公式为Sn=a1*(q^n-1)/(q-1)。

3. 平方和与立方和公式在数列1,2,3,4,...,n中,平方和S(n^2)=n*(n+1)*(2n+1)/6,立方和S(n^3)=[n*(n+1)/2]^2。

4. 斐波那契数列求和公式斐波那契数列是指数列的每一项是前两项之和的数列,其前n项和Sn的计算公式为Sn=F(n+2)-1,其中F(n)表示斐波那契数列中的第n项。

5. 其他数列求和公式在一些特殊的数列中,如等差中项数列、调和数列等,也可以根据数列的特性推导出对应的求和公式。

三、数列求和的运算方法1. 直接求和法在有限项数列的求和中,可以直接将数列的各项相加得到结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项数较少或者数列的规律明显的情况。

2. 差分法对于一些复杂的数列,可以通过差分的方法将其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然后利用相应的求和公式进行求解。

3. 递推法递推法是指通过给定的递推关系求解数列的前n项和,常用于斐波那契数列等递归定义的数列。

数列求和各种方法总结归纳

数列求和各种方法总结归纳

数列求和各种方法总结归纳数列求和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涉及到很多的方法和技巧。

下面我将对几种常见的数列求和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一、等差数列求和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都相等的数列。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求等差数列的和:1. 公式法:对于等差数列求和的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公式来求和。

等差数列的和可以表示为:S = (a1 + an) * n / 2,其中a1为首项,an为末项,n为项数。

2.差分法:我们可以通过差分法来求等差数列的和。

即将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列示出来,并求和,这样就变成了一个等差数列求和的问题。

例如对于数列1,3,5,7,9,差分后得到的数列是2,2,2,2,再求和得到83.数学归纳法: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来求等差数列的和。

首先假设等差数列的和为Sn,然后通过归纳可以得到Sn+1和Sn之间的关系,最终求得Sn的表达式。

例如对于数列1,3,5,7,9,我们可以假设Sn=1+3+5+7+9,然后通过归纳可以得到Sn+1=1+3+5+7+9+11=Sn+a(n+1),其中a(n+1)为数列的第n+1项,最终求得Sn=n^2二、等比数列求和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相等的数列。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求等比数列的和:1.公式法:对于等比数列求和的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公式来求和。

等比数列的和可以表示为:S=a*(1-r^n)/(1-r),其中a为首项,r为公比,n为项数。

需要注意的是,当r小于1时,求和公式仍然成立。

当r等于1时,等比数列的和为a*n。

2.求导法:我们可以通过对等比数列求导来求和。

对等比数列进行求导得到的结果是一个等差数列,然后再对等差数列进行求和就可以求得等比数列的和。

3.数学归纳法:和等差数列一样,我们也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来求等比数列的和。

首先假设等比数列的和为Sn,然后通过归纳可以得到Sn+1和Sn之间的关系,最终求得Sn的表达式。

三、递推数列求和递推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项都是由前面一项或几项推出来的。

数列求和方法总结

数列求和方法总结

数列求和方法总结数列求和是数学中一个非常常见且重要的问题,它出现在各个领域的数学问题中,并且在高中数学及以上的学习中经常遇到。

在解决数列求和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其中包括代入法、消元法、几何法、差分法、数学归纳法等等。

下面我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的总结与说明。

1. 代入法:代入法是一种常见的求和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代入来求和项的个数和具体数值。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数列的通项公式,然后将要求和的项数具体代入到通项公式中,求出每一项的数值,最后再将这些数值相加即可得到所求的数列的和。

例如,要求等差数列1、3、5、7、9的前n项和,我们可以先找到通项公式为an=2n-1,然后代入每一项的数值,得到1、3、5、7、9,最后相加得到的和为(1+9)*5/2=25。

2. 消元法:消元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在求和问题中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对求和式进行变形,我们可以通过消除多项式的常数项、控制变量项或者引入新的变量来简化求和的步骤,从而得到更简单的表达式。

例如,要求等差数列1、2、3、4、5的前n项和,我们可以通过对求和式进行变形,得到Sn=(n+1)*n/2。

3. 几何法:几何法是一种求解数列求和的常见方法,它通常适用于等比数列求和问题。

当数列的各项之间的比值存在规律时,我们可以通过将数列的各项代入到几何模型中来计算求和的方法。

例如,要求等比数列1、2、4、8、16的前n项和,我们可以将这些数列代入等比数列的几何模型中,即1、2、2^2、2^3、2^4,可见,这是一个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根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Sn=a1*(r^n-1)/(r-1),代入数值可得到所求的和。

4. 差分法:差分法是一种通过对数列进行差分来求和的方法。

它通常适用于数列之间的差为常数或规律的数列,通过对数列进行差分可以简化求和的过程。

例如,要求等差数列1、3、5、7、9的前n项和,我们可以通过差分法来解决,即将数列进行差分得到2、2、2、2,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完整版)数列通项公式及其求和公式

(完整版)数列通项公式及其求和公式

一、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1)已知数列的前n 项和n S ,求通项n a ; (2)数学归纳法:先猜后证;(3)叠加法(迭加法):112211()()()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L ;叠乘法(迭乘法):122332211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n ⋅⋅⋅=-----ΛΛ. 【叠加法主要应用于数列{}n a 满足1()n n a a f n +=+,其中()f n 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条件下,可把这个式子变成1()n n a a f n +-=,代入各项,得到一系列式子,把所有的式子加到一起,经过整理,可求出n a ,从而求出n s 】(4)构造法(待定系数法):形如1n n a ka b -=+、1nn n a ka b -=+(,k b 为常数)的递推数列;【用构造法求数列的通项或前n 项和:所谓构造法就是先根据数列的结构及特征进行分析,找出数列的通项的特征,构造出我们熟知的基本数列的通项的特征形式,从而求出数列的通项或前n 项和.】 (5)涉及递推公式的问题,常借助于“迭代法”解决.【根据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的常见类型】 ①1+1=,()n n a a a a f n =+型,其中()f n 是可以和数列,用累加法求通项公式,即1思路(叠加法)1(1)n n a a f n --=-,依次类推有:12(2)n n a a f n ---=-、23(3)n n a a f n ---=-、…、21(1)a a f -=,将各式叠加并整理得111()n n i a a f n -=-=∑,即111()n n i a a f n -==+∑例题1:已知11a =,1n n a a n -=+,求n a解:∵1n n a a n -=+ ∴1n n a a n --=,依次类推有:122321122n n n n a a n a a n a a -----=--=--=、、…∴将各式叠加并整理得12n n i a a n =-=∑,121(1)2n nn i i n n a a n n ==+=+==∑∑ 思路(转化法)1(1)n n a pa f n -=+-,递推式两边同时除以np 得11(1)n n n n na a f n p p p ---=+,我们令n n n a b p =,那么问题就可以转化为类型一进行求解了.例题: 已知12a =,1142n n n a a ++=+,求n a解:∵1142n n n a a ++=+ ∴142nn n a a -=+,则111442nn n nn a a --⎛⎫=+ ⎪⎝⎭, ∵令4n n na b =,则112nn n b b -⎛⎫-= ⎪⎝⎭,依此类推有11212n n n b b ---⎛⎫-= ⎪⎝⎭、22312n n n b b ---⎛⎫-= ⎪⎝⎭、…、22112b b ⎛⎫-= ⎪⎝⎭∴各式叠加得1212nnn i b b =⎛⎫-= ⎪⎝⎭∑,即122111*********n n n n n n n n i i i b b ===⎛⎫⎛⎫⎛⎫⎛⎫=+=+==- ⎪ ⎪ ⎪ ⎪⎝⎭⎝⎭⎝⎭⎝⎭∑∑∑ ∴1441422n nnn n n n a b ⎡⎤⎛⎫=⋅=⋅-=-⎢⎥ ⎪⎝⎭⎢⎥⎣⎦②1+1=,()n n a a a a f n =⋅型,其中()f n 是可以求积数列,用累乘法求通项公式,即1(2)(1)f f a思路(叠乘法):1(1)n n a f n a -=-,依次类推有:12(2)n n a f n a --=-、23(3)n n a f n a --=-、…、21(1)af a =, 将各式叠乘并整理得1(1)(2)(3)na f f f a =⋅⋅⋅…(2)(1)f n f n ⋅-⋅-,即(1)(2)(3)n a f f f =⋅⋅⋅…1(2)(1)f n f n a ⋅-⋅-⋅例题:已知11a =,111n n n a a n --=+,求n a . 解:∵111n n n a a n --=+ ∴111n n a n a n --=+,依次类推有:122n n a n a n ---=、2331n n a n a n ---=-、…、3224a a =、2113a a = ∵11a =∴将各式叠乘并整理得112311n a n n n a n n n ---=⋅⋅⋅+-…2143⋅⋅,即12311n n n n a n n n ---=⋅⋅⋅+- (212)43(1)n n ⋅⋅=+ ③1+1=,n n a a a pa q =+型(其中p q 、是常数),可以采用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求通项公式,即1()11n n q q a p a p p +-=---,设1n n qba p=--,则1n n b pb +=.利用②的方法求出n b 进而求出n a 当1p =时,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当0,0p q ≠=时,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 当0p ≠且1,0p q ≠≠时,可以将递推关系转化为111n n q q a p a p p +⎛⎫+=+ ⎪--⎝⎭,则数列1nq a p ⎧⎫+⎨⎬-⎩⎭是以11qa p +-为首项,p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思路(构造法):设()1n n a p a μμ++=+,即()1p q μ-=得1qp μ=-,数列{}n a μ+是以1a μ+为首项、p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1111n n q q a a p p p -⎛⎫+=+ ⎪--⎝⎭,即1111n nq qa a p p p -⎛⎫=++ ⎪--⎝⎭ 例题:已知数列{}n a 满足123n n a a -=+且11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设()12n n a a μμ++=+,即3μ=∵11a =∴数列{}3n a +是以134a +=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113422n n n a -++=⋅=,即123n n a +=-④1+1=,n n n a a a pa q =+型,其中p q 、是常数且0,1q q ≠≠,111n n n n a a p q q q q ++=⋅+,设n n n a b q =,则11n np b b q q+=⋅+思路(构造法):11n n n a pa rq --=+,设11n n n n a a q q μλμ--⎛⎫+=+ ⎪⎝⎭,则()11n n q p q rq λμλ-=⎧⎪⎨-=⎪⎩,从而解得p q r p q λμ⎧=⎪⎪⎨⎪=⎪-⎩那么n na r qp q ⎧⎫+⎨⎬-⎩⎭是以1a r q p q +-为首项,p q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例题:已知11a =,112n n n a a --=-+,求n a 。

数列求和的九种方法

数列求和的九种方法
当a≠1时,S =1+3a+5a +…+(2n-1)a ……①,
两边分别乘以公比a得:
aS =a+3a +5a +…+(2n-3)a +(2n-1)a …………②
①-②得:(1-a)S =1+2a+2a +2a +…+2a -(2n-1)a
=1-(2n-1)a + ,
于是S = - +
五:裂项求和法
数列求和的九种方法
汉川二中数学组万小艳
数列是高中代数的重要内容。在高考和各种数学竞赛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数列求和是数列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了等差数和等比数列有求和公式外,大部分数列的求和都需要一定的技巧。下面介绍求一个数列的前 n 项和的几种方法:运用公式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分组求和法,并项求和法,通项分析法,分类讨论法,数学归纳法等。
四、错位相减法求和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数列{a ·b }的前n项和,其中{a },{b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且{b }的公比不为1。
例4、求和:1+3a+5a +7a +…+(2n-1)a (a≠0)
解:数列{(2n-1)·a }是由等差数列{2n-1}和等比数列{a }的相应项乘积组成。
当a=1时,S =1+3+5+…+(2n-1)= = n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并项求和法与分类讨论法
求和时,先分n为奇,偶数进行讨论,后考虑并合。
所以:
当n≤601时;
此类题需根据通项确定各项的正、负,再去掉绝对值。
上面讨论的八种方法灵活运用,多样结合就可解决常见的数列求和问题。对于数学归纳法求和,涉及到观察、猜想、归纳、证明等步骤,并且其关键在于猜想得出和式,在此就不作论述了。在数列求和过程中,根据数列的特点,采用适当的 方法,定能较快、准确的解题。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摘要:数列求和是历年高考中必定考查的对象,由简到难,但是都无外乎常见的几种方法,都离不开解题的本质。

从近三年的高考情况来看:利用定义法、倒序相加法和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前项和一直是考查的重点。

本文归纳总结了数列求和的十种方法,并举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数列求和公式常用方法牢记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利用公式求和是一切求和方法的根本.在牢记公式的基础上,要学会灵活应用公式,会利用公式的变形进行求和.下面对数列求和的经典方法一一进行介绍.1.部分求和法何谓部分求和,一分为二看,就是将数列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可直接求和的数列,然后求出数列的前n项和.例1:求和:3+5+7+…+[(2n+1)+].解:原式=[3+5+7+…+(2n+1)]+[+++…+]=+=n+2n-+12. 并项求和法将数列的某些项先合并,使合并后可化为直接求和的数列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遇通项还未求和的数列求和时,先将各项求和再求和.例2:求1,1+2,1+2+2,…,1+2+2+…+2的前n项和.解:s=1+(1+2)+(1+2+2)+...+(1+2+2+ (2)因为1+2+2+…+2==2-1所以s=(2-1)+(2-1)+(2-1)+…+(2-1)=(2+2+2+…+2-n=-n=2-n-23.列项求和法如果数列通项满足a=(d>0)的形式,就可列项为(-),然后进行消项求和.例3:求和:+++…+.解:原式=(1-)+(-)+(-)+…+(-)=(1-+-+-+…+-)=(--)=4.错位相减法若数列{a}是等差数列,数列{b}是等比数列,c=ab,则求数列{c}前n项和s用该方法.例4:求和:s=+++…+.解:因为s=+++…+(1)s=(++…+)+(错位)(2)由(1)-(2)得(相减):s=(+++…+)-=-所以s=1-.5.降次求和法根据一些恒等式,将高次项求和问题转化为低次项求和问题的方法.例5:求和:(1+1)-1+(2+1)-2+…+(n+1)-n.解:因为(n+1)-n=3n+3n+1所以s=(3×1+3×1+1)+(3×2+3×2+1)+…+(3n+3n+1)=3(1+2+…+n)+(3×1+1+3×2+1+…+3n+1)=3+==n+2n+3n6.猜想证明法由递推关系给出的数列的通项来求和,该方法关键在于根据已知条件写出a的通项公式再求和.例6:已知数列中{a}中,a=1,a=a+,求s.解:因为a=a+;2a+1;2a-2a=1,所以{2a}成以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2a=2a+(n-1)×1=n.所以a=n(),s=1×()+2×()+3×()+…+n()(1)s=1×()+2×()+…+(n-1)()+n()(2)由(1)-(2)得:s=1++…+()-n()=-n()=-()(+n)+7.倒序求和法例如:如果一个数列,与首末等距离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则可把“正着写的和式”与“倒着写的和式”相加,得到一个常数列的和,这种求和方法就可看作是灵活利用公式求和的典型,称为倒序相加求和法.例7:若f(x)=,求和:f(-5)+f(-4)+…+f(0)+f(5)+f(6).解:令s=f(-5)+f(-4)+…+f(0)+f(5)+f(6),则s=f(6)+f(5)+…+f(1)+f(-4)+f(-5),所以2s=[f(-5)+f(6)]+[f(-4)+f(5)]+…+[f(0)+f(1)]+…+[f(6)+f(-5)]又f(x)+f(1-x)=+===所以2s=×12=6,得s=3.8.周期法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所以数列中也必然存在着周期问题.有些数列题,表面上看与周期无关,但实际上隐含着周期性,一旦揭示了其周期性,问题便迎刃而解.例8:数列{a}中,a=1,a=2,若对一切n∈n,有aaa=a+a+a,且aa≠1,则该数列2008项的和s的值是多少?解:由a=1,a=2,得a=3,所以s=6. 因为aaa=a+a+a,所以aaa=a+a+a.两式相减得aa(a-a)=a-a,又aa≠1,所以a=a,周期t=3.所以s=s+a=669s+a=4015.9.导数法抓住数列通项的结构特征,启迪直觉,类比“记忆模式”,精心联想,构造恒等式,借助导数,得到新的恒等式,出奇制胜.例9:已知n∈n,求和:c+2c+3c+…+nc.解:由(1+x)=c+2c+3c+…+nc两边求导得:n(1+x)=c+2c+3cx+…+ncx令x=1,得c+2c+3c+…+nc=n210.数学归纳法有些题目可通过求出{a}的前几项之和,猜想出s,然后用数学归纳法给予严格证明.例10:设数列{b}的前n项之和为s,满足3(s+nb)=1+2b(n ∈n),求s.解:因为s=b,由3(s+nb)=1+2b得3(s+s)=1+2s,所以s=.而b=s-s,所以3[s+2(s-s)]=1+2(s-s),得s=.同理可得s=,猜测s=(n∈n).下面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1)当n=1时,结论显然成立.(2)假设n=k时结论成立,即s=(k∈n).由题设3[s+(k+1)b]=1+2b,得b=.又因为s=s+b,所以s=+,解得s=.这就是说n=k+1时结论成立.根据(1)(2),对于n∈n,s=总成立.参考文献:[1]张娟. 数列求和的几种有效方法[j]. 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0,(09).[2]王友红.一些特殊数列的求和[j].考试(高考数学版),2009,(z4).[3]林明成. 数列求和十法[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0,(09).。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及数列通项公式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及数列通项公式

数列求和通项分式法 错位相减法 反序相加法分组法 分组法 合并法数列是高中代数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在高考和各种数学竞赛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数列求和是数列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有求和公式外,大部分数列的求和都需要一定的技巧. 下面,就几个历届高考数学来谈谈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一、利用常用求和公式求和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1(2)(11-+=+= 2、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1(11)1()1(111q q qa a qq a q na S n n n 自然数方幂和公式: 3、 )1(211+==∑=n n k S nk n 4、)12)(1(6112++==∑=n n n k S nk n5、 213)]1(21[+==∑=n n k S nk n[例] 求和1+x 2+x 4+x 6+…x 2n+4(x≠0) 解: ∵x≠0∴该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为x 2的等比数列而且有n+3项当x 2=1 即x =±1时 和为n+3评注:(1)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当公比是用字母表示时,应对其是否为1进行讨论,如本题若为“等比”的形式而并未指明其为等比数列,还应对x 是否为0进行讨论.(2)要弄清数列共有多少项,末项不一定是第n 项.对应高考考题:设数列1,(1+2),…,(1+2+1222-⋯+n ),……的前顶和为ns,则ns的值。

二、错位相减法求和错位相减法求和在高考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近几年来的高考题其中的数列方面都出了这方面的内容。

需要我们的学生认真掌握好这种方法。

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 a n }、{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求和时一般在已知和式的两边都乘以组成这个数列的等比数列的公比q ;然后再将得到的新和式和原和式相减,转化为同倍数的等比数列求和,这种方法就是错位相减法。

数列通项公式及其求和公式

数列通项公式及其求和公式

2n12,依此类推有b n 1 b n 2、b n 2 b n 3b 2 1b 1-、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1) 已知数列的前n 项和S n ,求通项a n ; (2) 数学归纳法:先猜后证;(3) 叠加法(迭加法):a n (a n a ni ) (a n 1 a n 2) L (a ? ai) ai ;【叠加法主要应用于数列{a n }满足a n 1 a n f (n),其中f (n)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条件下,可 把这个式子变成a n 1 a nf(n),代入各项,得到一系列式子,把所有的式子加到一起,经过整理,可求出a n ,从而求出S n 】(4)构造法(待定系数法):形如a n ka n 1 b 、a * ka * 1 b n ( k, b 为常数)的递推数列;【用构造法求数列的通项或前 n 项和:所谓构造法就是先根据数列的结构及特征进行分析,找出数列 的通项的特征,构造出我们熟知的基本数列的通项的特征形式,从而求出数列的通项或前 n 项和.】(5)涉及递推公式的问题,常借助于“迭代法”解决 .【根据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的常见类型】①c 1=a,a n +1 a n f(n)型,其中f(n)是 可以和 数列,a f(n 1)f(n 2 ……f(2) f(1) a类型 1: a n 1 a n f (n)类型 2: a n 1 pa n f(n)那么问题就可以转化为类型一进行求解了 例题: 已知 a 1 2 , a n 1 4a n 2n 1,求 a n叠乘法(迭乘法):a na n a n 1 an 2a 3 a 2 an 1 a n 2 an 3a : a 1用累加法求通项公式,即思路 (叠加法)a n a n 1 f(n 1),依次类推有:a n 1 a n 2f (n 2)、0.2 q 3 f(n 3)、…、a 2 a 1 f(1), 将各式叠加并整理得n 1a n a 1f(n)'即 a . i 1n 1a 1f(n)i 1例题 1 :已知a 1 1,a n a n 1 n ,求a n解:T a n a n 1a n an 1n ,依次类推有:12 3n 2、…a 2 a 1•••将各式叠加并整理得 a na 1nn ,a ni 2n(n 1) 2思路(转化法)a n pq 1 f (n1),递推式两边同时除以a n npb n ,解:T a n 1 4a n 2• an 4an1 2n ,则2i•- a n 4nb类型 3: a n 1 f (n)a nf (n 2) f(n 1) a当p 1时,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当 p 0,q0时,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当p 0且p 1,q 0时,可以将递推关系转化为 a n1pq Q ,则数列 a n —⑴ 是以p 1 p 1p 1a 1 —匚为首项,p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p 1•••各式叠加得 b n bl,即 b n bia n f(n) ② 6=4 4+1a n f(n 1) f(n 2) 型 苴 …f(2)f(1Rf (n )是可 求积数 求通项思路(叠乘法):旦a nf (n 1),依次类推有: 邑f(n an 22)、3nan 3f(n3)、…、a2a 1f(1),将各式叠乘并整理得 a n f(1)f(2) f(3)…f(n2) f(n 1),a n f(1)f(2) f(3)…例题:已知 a 1 1, n 1,求 an .解:T a nn 1 1a na n ,依次类推有:a n 1 a n 2 a 3 a n 1a na na 2a2a 1•将各式叠乘并整理得a na n2 1 43 n(n2 1)③ a 1=a, a n+1pa n q 型(其中 p q 是常数) ,可以采用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求通项公式,p(a n冷,设6 a n 壮则b n 1 pb n .利用②的方法求出b n 进而求出a n3思路 (构造法):设a n 1 p a n,即p 1 q 得—,数列a n 是以a 1为p 1首项、 p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 a nqp 1qn 1 a 1p p 1即 qn 1q,即 a na 1pp 11 p例题: 已知数列 a n 满足a n 2a n 13且a 1 1,求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解:设a n 1 2 a n ,即 3• ai即化为③.•••数列a n 3是以3i3 4为首项、 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④ ai=a,a n+i3 4 2n 12n 1,即 a n 2pa n q n 型,其中p q 是常数且q 0,q 1 导丄设* b n ,则b n 1qb n类型5: 思路(构造法):Oi pan rqa n 1n 1qrq1 ,从而解得例题:已知 a 1a n a n-为首项,q2n ,求解:•••设即2nan 1班2n是以1 6为首项,⑤ a n+1pa n -型, qp为公比的等比数列q1 2n 2n 1,解得1a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即n22n其中p 、q 是常数且a n o ,可以采用等式两边取倒数2n a n1 思路(转化法):对递推式两边取倒数得—an 1 pa n dc a n an 1c an三,令bn丄,这样,a n问题就可以进行求解了例题:已知a1 4 , a n 12 a n 2a n解:•••对递推式左右两边取倒数得a n 1 2a n2a n an 1 a n1•••令b n 则b n 1a n 1bn1.设b n 1 ,即是以彳为首项、1-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2b n 2 点’即bn2n 27~2* 1 ~ ,2* 1ana a n b类型7: a n 1----------- (c 0、ad bc 0)c a n d思路(特征根法):递推式对应的特征方程为心即cx2 (d a)xcx d b 0 .当特征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根X1x2时,数列一a n11为等差数列,我们可设a da n2c1a d 2c a n1a d2c(为待定系数,可利用印、a2求得);当特征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花、X2时,数列X1a n a nX2是以引a1鱼为首项的等比数列,我们可设色x2 a nX1X2a1%a1x2n 1(为待定系数,可利用已知其值的项间接求得);当特征方程的根为虚根时数列a n 通项的讨论方法与上同理,此处暂不作讨论.例题:已知a112 a n 4an13 ( nan 122),求a n解:•••当n 2时,递推式对应的特征方程为2x 3 0,解得x11、x2 3数列旦」是以- 1为首项的等比数列a“ 3 a X2 2a X21 n 4.⑵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 a 1 (1 q n )(q 1):r (q 1)另外,还有必要熟练掌握一些常见的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正整数和公式有:n(n 1);nk 2k 1n (n 1)(2 n 1);6n k 3[0(1)]2k 12例1、 已知数列 f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nn 2 2n.若 a 1 a n,求数的前n 项和T列a n分析:根据数列的项和前 通项公式后,确定数列的特点,根据公式解决 解:T 当 n 2 时,f n S n S n 1 2n 1.当 n 1 时,f1 3, a n 1 2a n 1 nn 项和的关系入手求出 n ,再根据a n 1f a n ( nN )求出数列a n 的S 1 3,适合上式,即 a n 11 2(a n 1)f n 2n 1 n N , a 1•••数列a n 1是首项为4、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a n 1a 1 1 2n 1 2n 1, a n 2n 1 1 nN ; T n【能力提升】公式法主要适用于等差、等比数列或可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列的求和,一些综合 性的数列求和的解答题最后往往就归结为一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 变式训练1:已知log 3 xlog 2 3•求 x x 2 x 3x n 的前n 项和.二、数列求和的几种常见方法数列问题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是高考用来考查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理解程度的良好素 材,是历年高考的一大热点,在高考命题中,多以与不等式的证明或求解相结合的形式出现,一般数 列的求和,主要是将其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数列求和的各种 方法进行系统探讨•1、公式求和法通过分析判断并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后,可直接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求和,或者利用前n 个正整数和的计算公式等直接求和 •运用公式求解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注意公式的 应用范围,确定公式适用于这个数列之后,再计算 •特别地,注意数列是等比数列时需要讨论q 1和 q1的情况•⑴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 nn(a 1 a n )n(n 1)d2 2•••设生J a n3n1,由 a i3,即a n a n3n 1,从而a n3n1 3n 11a n1 2 3n ,n 13n ^l'n 21x1 2例2、已知函数F x3x 2 2x丄.求F2 2009F —2009F 20082009分析:由所求的和式的特点, 用倒序相加法求和• 易想到探究:和为1的两个自变量函数值的和是否为常数.从而确定可否【解析】••• F x3x 2 2x31 x 2 21 x 13.•••设 S F —200920092008.①S 20092008 2009F 20072009F — 20092S1 2009 2008 20092 2009 2007 2009F 200820092008 【能力提升】倒序相加法来源于课本, 求和方法.当求一个数列的有限项和时, 3012例3 :已知f (x)解:•••由 f(x)•••原式 f(1)f(2)变式训练1:求si n 216024,所以S是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司推导时所运用的方法,它是一种重要的 若是“与首末两端等距离” 的两项和都相等,即可用此法 ,则 f (1)1 x 2sin 2 2f(2) f(3)f(3) fsin 2 32x1 x 21 1 x 211sin 2 88 sin 289的值*S变式训练2:设s n 1 2… n(n N ),求f(n)-的最大值.(n 32) S n 12、倒序相加法2 3a n a n 1与倒着写的两个和式相加,就得到一个常数列的和,这一求和方法称为倒序相加法 .我们在学知识时,不但要知其果,更要索其因,知识的得出过程是知识的源头,也是研究同一类知识的工具,例如: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用的就是“倒序相加法”S nda 2 S na na n 1a n 1 a nn 1n则a ? a 〔如果一个数列{a n },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个常数,可采用把正着写 a n 1 2S na 1 a na 1 a n a 22 3a n a n 1a k a k da kn1 n1 1 1 1 1 k 1 3k 3k 1k 1d a ka k 1da 1例5 、 数列a n满 足23n22 2 2T n3 3 3 3a 〔a 2 a 2a 3 &a 4 a n a n 1丄丄 1” , • 1• •1 a 2a 2a 3a na n 11, a 25 5 2a 1,a n 2 a n 1 — a n 3 3 31丄 1d a 1a n 1分析:根据给出的递推式求出数列a n ,再根据的特点拆项解决变式训练2 :如已知函数f(x)对任意x € R 都有f(x) f(1 x) 1SSn2f (0)f(-) n23f(—) f ㈠+… n n-f(n 2) f(n 1)n n f(1), (n N *),求S n1 1f(1) f(2)f(2008) f(2)f(3)3、裂项相消法裂项相消法是将数列的各项拆成两项或多项,使得前后项相抵消,留下有限项,从而求出数列的 前n 项和• 一般地,我们把数列的通项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求1 ak a kf (x)x 2 1 x 2f (i 2008得其和•适用于类似a n a n 1(其中a n 是各项不为0的等差数列,c 为常数)的数列,以及部分无理数列和含阶乘的数列等•用裂项法求需要掌握些常见的裂项方法(2n 1)(2 n 1) 2 2n 1 2n 1k)例 4:a n 是公差为 d 的等差数列,的等比数列,故a n 1 a n【能力提升】用裂项相消法求和的关键是先将形式复杂的式子转化为两个式子的差的形式因此需要掌 握一些常见的裂项技巧.变式训练 1: 在数列 {a n }中,a n1 2—,又 b n,求数列b n 的前n 项n 1 n 1n 1a nan 1的和•变式训练 :2 :求和: s 111L11 21 2 3 1 2 3 L n变式训练 3: 求和:11 11.2 1. 3 、2 4 3..n 1,n •4、错位相减法错位相减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列求和方法,应用于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相乘的形式•即若在(差比数列){a n b n }中,{a n }成等差数列, 减整理后即可以求出前 n 项和•解:•••由已知条件,得a n 2 a n 12 a n 1 a n3a n 122a n 是以a 2 a i为首项,一为公比33aana n aa 3{b n }成等比数列,在和式的两边同乘以公比,再与原式错位相 例题:S n 12x 3x 2 4x 3 n ..... nxx- S n x 2x 2 3x 3 4x 4…… ①一② 1 x S n 1 2 x x ............当x 1 时,S n1x n nxnx 1x1 x1n 1 x n 1①nnx②n 1 x n nx 当x 1时,S n 1 2 3n n 1n2【能力提升】错位相减法适用于数列a nb n ,其中a n 是等差数列, b n 是等比数列•若等比数列b n中公比q 未知,则需要对公比 q 分q 1和q1两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例6、已知数列a n 是首项为a-i-,公比为q 丄的等比数列,设b n 4 42 3log 1 a n n4N ,数列C n 满足C n a n b n .求数列C n 的前n 项和S n .比数列对应项的乘积构成的数列,因而可考虑用错位相减法来解决5、(分组)拆项求和法(裂项重组法)所谓裂项重组法就是针对一些特殊的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的数列,我们可以 通过拆分、合并、分组,将所求和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求和例7、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3n 1,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 2n 与一个等差数列 3n 1组成的,所以可将其转化为一个等比数列与一个等差数列进行分组求和 【解析】S n a 1 a 2a n 21 2 22 5构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那么我们就可以用此方法求和例8、数列a n 的前n 项和是S n n N ,若数列a .的各项按如下规则排列:分析: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可以知道数列 b n 为等差数列,这样数列 C n 就是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解:•••由题意知,a n3log ! a n 2,故 b n 3n2n N41 …G 3n 2- nN 42311 1 二 S n 14 7 L 3n 4441 C 1 1 1 S n 1 - 4 -7 -L 4 444233111•••两式相减,得3S n 1 3 1- 4 4 4451 n1 1 n 443n 2, n一n 111 3n 53n 244nn 1n 111113n 23n 24424S n2 3n 22 3变式训练1、求Sn 1 2x 3x 4xn 1nx变式训练2、若数列{a n }的通项a n (2n 1) 3n ,求此数列的前n 项和S n .变式训练3、2 4求数列亍豕623,2n ,歹前n 项的和.分析:该数列的通项是由一个等比数列 2n 3n 1=2122=22n2 53n 1 . 21 2nn 2 3n 1=1 22-n 2.2【能力提升】在求和时, 定要认真观察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它能拆分成几项的和,而这些项分别若存在自然数k k N ,使S k 10, S k 1 10,则a k分析:数列的构成规律是分母为 2的一项,分母为 3的两项,分母为 4的三项,•…,故这个数列的和 可以并项求解.11 123 3 1 2 31 2 3 4解:S 1 S 3 —,S 63, S103 -52 23 22 451 2 3 4 5 15十 1 2 3 45 621S 15 5,而3,这样S 2110,而627215 1 2 3 4 5 15 15 15 55 + 5S2010,故 a k,故填272 7 2 277【能力提升】当一个数列连续的几项之间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特别是一些正负相间或者是周期性的数列等,可以考虑用并项求和的方法 变式训练3:求数列{n(n 1)(2n1)}的前n 项和.一般的数列求和,应从通项入手,若无通项,先求通项,然后通过对通项变形,转化为与特殊数 列有关或具备某种方法适用特点的形式, 从而选择合适的方法求和•高考数学试题中所涉及的数列求和 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技巧性,需要考生具有很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解决,但是基本的 求和方法就是上面介绍的这些 •希望广大考生熟练掌握,灵活适用 • 三、数列的综合应用⑴求解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的基本途径是:应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基本量(首项、公差、 或公比、通项、前n 项和)表示数列中的项,适时地应用它们的基本性质求解 .此外,应该熟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递推公式•⑵数列与函数、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主要是:由函数的解析式得到的数列递推公式,转化为等差 数列或等比数列进行求解.⑶数列的应用问题:一般地,涉及递增率通常用到等比数列;涉及依次增加或减少要用到等差数列; 复利和分期付款问题,用等比数列解决1 12 1 23 1 2 34 1—J — J — J — J — J — J — J — J — J — J —23344455556变式训练1:求和:2536+4 7+ ........ +n(n+3)变式训练2:求数列1,1+2,1+2+2 2 2 n 1,•- ,1+2+2 + …+2的前n 项和。

数列求和的8种方法

数列求和的8种方法

精心整理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配以相应的练习)一、总论:数列求和7种方法: 利用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错位相减法求和 反序相加法求和1、23、)1(211+==∑=n n k S nk n 4、)12)(1(6112++==∑=n n n k S nk n[例1]已知3log 1log 23-=x ,求⋅⋅⋅++⋅⋅⋅+++n x x x x 32的前n 项和. 解:由212log log 3log 1log 3323=⇒-=⇒-=x x x 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n n x x x x S +⋅⋅⋅+++=32(利用常用公式)=x x x n--1)1(=211)211(21--n =1-n 21 [例2]设S n =1+2+3+…+n ,n ∈N *,求1)32()(++=n nS n S n f 的最大值.解: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得)1(21+=n n S n ,)2)(1(21++=n n S n (利用常用公式) ∴)32()(+=n S n S n f =64342++n n n等比数列-1,则=.=答案:[解:由题可知,{1)12(--n x n }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 -1}的通项与等比数列{1-n x }的通项之积设n n x n x x x x xS )12(7531432-+⋅⋅⋅++++=……………………….②(设制错位) ①-②得n n n x n x x x x x S x )12(222221)1(1432--+⋅⋅⋅+++++=--(错位相减)再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得:n n n x n xx x S x )12(1121)1(1----⋅+=--∴21)1()1()12()12(x x x n x n S n n n -+++--=+[例4]求数列⋅⋅⋅⋅⋅⋅,22,,26,24,2232nn前n 项的和. 解:由题可知,{n n 22}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的通项与等比数列{n 21}的通项之积设nn nS 2226242232+⋅⋅⋅+++=…………………………………① 已知答案:2的前答案:[例把①式右边倒转过来得113)12()12(n n n n n n n C C C n C n S ++⋅⋅⋅+-++=-(反序)又由m n n m n C C -=可得nn n n n n n C C C n C n S ++⋅⋅⋅+-++=-1103)12()12(…………..……..②①+②得n nn n n nn n n C C C C n S 2)1(2))(22(2110⋅+=++⋅⋅⋅+++=-(反序相加)∴n n n S 2)1(⋅+=[例6]求 89sin 88sin 3sin 2sin 1sin 22222++⋅⋅⋅+++的值解:设 89sin 88sin 3sin 2sin 1sin 22222++⋅⋅⋅+++=S ………….①将①式右边反序得1sin 2sin 3sin 88sin 89sin 22222+++⋅⋅⋅++=S …………..②(反序)又因为1cos sin ),90cos(sin 22 题1已知函数(1)证明:(2)求的值(2所以.练习、求值:练习。

常用数列求和公式大全

常用数列求和公式大全

常用数列求和公式大全一、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1. 公式。

- 对于首项为a_1,末项为a_n,项数为n的等差数列,其求和公式为S_n=(n(a_1 + a_n))/(2)。

- 若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_1,公差为d,则其通项公式a_n=a_1+(n - 1)d,此时求和公式还可以写成S_n=na_1+(n(n - 1)d)/(2)。

2. 推导(以S_n=(n(a_1 + a_n))/(2)为例)- 设等差数列{a_n}的前n项和为S_n,即S_n=a_1+a_2+·s+a_n。

- 把上式倒过来写S_n=a_n+a_n - 1+·s+a_1。

- 将这两个式子相加得2S_n=(a_1 + a_n)+(a_2+a_n - 1)+·s+(a_n + a_1)。

- 因为在等差数列中有a_k+a_n-(k - 1)=a_1+(k - 1)d+a_1+(n - k)d = 2a_1+(n - 1)d=a_1 + a_n(k = 1,2,·s,n)。

- 所以2S_n=n(a_1 + a_n),即S_n=(n(a_1 + a_n))/(2)。

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 公式。

- 对于首项为a_1,公比为q(q≠1),项数为n的等比数列,其求和公式为S_n=(a_1(1 - q^n))/(1 - q)。

- 当q = 1时,等比数列是常数列,S_n=na_1。

2. 推导(以q≠1为例)- 设等比数列{a_n}的前n项和为S_n=a_1+a_1q+a_1q^2+·s+a_1q^n - 1。

- 则qS_n=a_1q+a_1q^2+·s+a_1q^n - 1+a_1q^n。

- 用S_n减去qS_n得:- S_n-qS_n=a_1 - a_1q^n,即S_n(1 - q)=a_1(1 - q^n)。

- 因为q≠1,所以S_n=(a_1(1 - q^n))/(1 - q)。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数列的求和与数学归纳法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数列的求和与数学归纳法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数列的求和与数学归纳法数列是指按照特定规律排列的数字序列,而求和是求一个数列中所有数值的总和。

在初中数学中,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使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数列的公式。

本文将对数列的求和和数学归纳法进行归纳总结。

一、数列的求和方法数列的求和是指将数列中所有数值相加得到的结果。

在初中数学中,我们一般关注的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

1.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差是一个固定的常数。

比如,1,3,5,7,9就是一个等差数列,其中公差为2。

对于等差数列来说,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求和公式:Sn = (a1 + an) * n / 2其中,Sn代表前n项的和,a1代表第一项,an代表第n项。

2.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相邻两个数之间的比是一个固定的常数。

比如,2,4,8,16,32就是一个等比数列,其中公比为2。

对于等比数列来说,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求和公式:Sn = a1 * (q^n - 1) / (q - 1)其中,Sn代表前n项的和,a1代表第一项,q代表公比。

二、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公式数学归纳法是一种数学证明方法,可用于证明数列的递推公式或其他数学问题。

简而言之,数学归纳法包括三个步骤:基础步骤、归纳步骤和归纳假设。

1. 基础步骤基础步骤是证明当n = 1时,公式是否成立。

如果基础步骤成立,即证明了当n = 1时公式成立。

2. 归纳假设归纳假设是假设对于n = k时公式成立,即假设Sn = k时公式成立。

3. 归纳步骤归纳步骤是针对n = k + 1进行证明,即证明Sn = k + 1时公式成立。

在证明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归纳假设,将Sn拆分为Sk和an+1,然后进一步简化推导,从而证明Sn = k + 1时公式成立。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我们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的递推公式。

归纳法在初中数学中经常会用到,尤其是在证明数列的公式时。

总结:数列的求和和数学归纳法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

高中数学中的数列求和与数学归纳法

高中数学中的数列求和与数学归纳法

高中数学中的数列求和与数学归纳法数列求和和数学归纳法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和方法。

数列求和是指将数列中的所有项相加,得到一个总和的过程。

而数学归纳法则是一种证明数学命题的方法,通过证明命题在第一个情况下成立,并假设在第n个情况下也成立,从而推导出在第n+1个情况下也成立。

数列求和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高中数学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常见的数列求和公式,如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而等比数列则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

通过这些公式,我们可以快速计算出数列的总和,而不需要逐项相加。

举例来说,我们考虑一个等差数列:1,3,5,7,9。

我们可以通过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得到这个数列的总和。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为:Sn = n/2 * (a1 + an),其中Sn表示数列的总和,n表示数列的项数,a1表示数列的首项,an表示数列的末项。

对于这个例子,数列的项数n为5,首项a1为1,末项an为9。

代入公式可以得到:S5 = 5/2 * (1 + 9) = 5 * 10 = 50。

因此,这个等差数列的总和为50。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数学命题的常用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证明命题在第一个情况下成立,并假设在第n个情况下也成立,从而推导出在第n+1个情况下也成立。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中广泛应用于证明数列的性质和等式的成立。

例如,我们考虑一个数列的性质:1,3,5,7,9,...,其中每一项都是奇数。

我们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这个性质。

首先,我们证明命题在第一个情况下成立,即第一项1是奇数。

然后,我们假设在第n个情况下命题成立,即第n个项是奇数。

接下来,我们需要证明在第n+1个情况下命题也成立,即第n+1个项也是奇数。

根据数列的定义,每一项都是前一项加2,所以第n+1个项可以表示为an+1 = an + 2。

由于我们假设第n个项是奇数,即an是奇数,而奇数加2仍然是奇数,所以第n+1个项也是奇数。

利用数学归纳法解决等差数列求和问题

利用数学归纳法解决等差数列求和问题

利用数学归纳法解决等差数列求和问题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它在解决等差数列求和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等差数列是数学中的一种常见数列形式,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差值都是相等的。

利用数学归纳法可以简洁地证明等差数列求和的公式,以及解决一些与等差数列紧密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具体例子来说明如何利用数学归纳法解决等差数列求和问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

数学归纳法包含两个步骤:基础步骤和归纳步骤。

基础步骤是首先证明当n取某个特定值时命题成立,通常这个特定值是1或0。

而归纳步骤则是假设当n取某个特定值时命题成立,然后证明当n取该值加一时命题也成立。

通过这两个步骤的循环,可以得出当n取任意正整数时命题都成立的结论。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求和问题,并通过数学归纳法来解决。

假设我们要求解等差数列1,4,7,10,...,的前n项和。

首先,我们先列出前几项的和,观察一下它们之间的规律:当n=1时,数列的前n项和为1;当n=2时,数列的前n项和为1+4=5;当n=3时,数列的前n项和为1+4+7=12;当n=4时,数列的前n项和为1+4+7+10=22;...现在我们观察一下相邻两个和之间的差值,我们可以发现它们都是相等的。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等差数列求和的公式。

首先,我们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数列的前k项和可以表示为1+4+7+...+(3k-2)的形式。

接下来,我们要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当n=k+1时,数列的前n项和为1+4+7+...+(3k-2)+(3k+1)。

根据归纳假设,数列的前k项和为1+4+7+...+(3k-2),也就是我们的假设值。

而由数列的每一项之间的差值都是3,我们可以将数列的前k项和展开为(1+2)+(4+2)+(7+2)+...+[(3k-2)+2],即1+2k。

因此,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表示为1+2k+3k+1的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列求和一、常用公式法直接利用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的方法.常用的数列求和公式有: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二、错位相减法可以求形如的数列的和,其中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例1:求和:.设,其中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公比为,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解:,两端同乘以,得,两式相减得于是.说明:错位相减法实际上是把一个数列求和问题转化为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三、裂项相消法适用于其中{ }是各项不为0的等差数列,c为常数;部分无理数列、含阶乘的数列等例2 求数列{1/(+)}的前n项和解:∵1/(+)=-(n+1-n=1)分母有理化∴1/(+)+1/(+)+…+1/(-)=-1+-+…+-=-1说明:对于分母是两二次根式的和,且被开方数是等差数列,利用乘法公式,使分母上的和变成了分子上的差,从而S n又因中间项相消而可求。

四、分组转化法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能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则对拆开后的数列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求出原数列的和.例3 已知集合A={a|a=2n+9n-4,n∈N且a<2000},求A中元素的个数,以及这些元素的和解:由210=1024,211=2048知210+9×10-4<2000211+9×10-4>2000∴A中有10个元素,记这些元素的和为S10,则(首项为9,公差为9的等差数列)S10=2+22+23+…+210+9+18+…+90-4×10(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2(210-1)+99×5-40=2501说明:本题中A是一个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不可重复的,也是没有顺序,所以集合与数列是不同的,但在求和时与10个元素的顺序无关,所以可借用数列的方法求和。

五、配对求和法对一些特殊的数列,若将某些项合并在一起就具有某种特殊的性质,则在数列求和时,可考虑把这些项放在一起先配对求和,然后再求Sn.例4, 设数列的首项为,前项和满足关系式:(1)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

(2)设数列的公比为,作数列使,求。

(3)对(2)中的数列求和:。

(1997年上海高考试题)解:1)略;(2),(提示:)(3)(提示:配对求和)六、数学归纳法第一数学归纳法:(1)已知命题)1(P 成立;(2)若命题)1()(+k P k P 成立,则成立; 由(1)(2)可知命题)(n P 都成立。

简单实例:证明)(2224321*112N n n n n ∈+=+++++-- ; 第二数学归纳法:(1)已知命题)1(P 成立;(2)若成立都成立,则时命题当)1()(+≤k P k P k n ; 由(1)(2)命题)(n P 都成立。

应用的注意点:(1)两步缺一不可(2)第二步证明是必须利用归纳假设; 例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证明:i) 当n=2时,左式=,右式=, ∵ , ∴ ,即n=2时,原不等式成立。

ii)假设n=k(k≥2, k ∈Z)时,不等式成立,即,则n=k+1时,左边=右边=,要证左边>右边,只要证,只要证,只要证4k2+8k+4>4k2+8k+3只要证4>3。

而上式显然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即n=k+1时,左式>右式。

由i), ii)可知,原不等式对n≥2,n∈N均成立。

七.倒序相加法:如果一个数列{a n},与首末两项等距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可采用把正着写和与倒着写和的两个和式相加,就得到一个常数列的和,这一求和的方法称为倒序相加法。

例6. 求和解析:据组合数性质,将倒序写为以上两式相加得:八. 待定系数法类似等差数列,如果是关于的次式,那么它的前项和是关于的次式,且不含常数项。

因此,只要求出这个次式的各项系数即可。

例7. 求和解析:由于通项是的二次式,则是的三次式,且不含常数项。

设,令得解得所以九.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符号:12......lim n n n Sa a a S →∞=++++=显然:1)1q =,1lim lim n n n S na →∞→∞=不存在2)1,q =-,,1*21,()0,2n a n m S m N n m=-⎧=∈⎨=⎩,l i m n n S →∞不存在 3)1q >,1(1)lim lim 1n n n n a q S q →∞→∞-=-不存在4)1q <,11(1)lim lim 11n n n n a q aS q q→∞→∞-==--定义:我们把1<q 的无穷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n S 当∞→n 时的极限叫做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并用S 表示,即S=qa -11(1<q ) 。

注:1.无穷等比数列前n 项和n S 与它的各项和S 的区别与联系;2.前n 项之和n S 是数列中有限个项的和,而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n S 是数列中所有的项的和,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3.对有无穷多项的等比数列,我们是不可能把它们所有的项一一相加的,而是通过对它的前n 项之和取极限运算而求得,是用有限的手段解决无限的问题。

4.求和前提:01,0q q <<≠;公式表明它只求公比01,0q q <<≠ 的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数学归纳法●难点磁场(★★★★)是否存在a 、b 、c 使得等式1·22+2·32+…+n (n +1)2=12)1(+n n (an 2+bn +c ). ●案例探究[例1]试证明:不论正数a 、b 、c 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当n >1,n ∈N *且a 、b 、c 互不相等时,均有:a n +c n >2b n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属★★★★级题目.知识依托: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及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一般步骤.错解分析:应分别证明不等式对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均成立,不应只证明一种情况. 技巧与方法:本题中使用到结论:(a k -c k )(a -c )>0恒成立(a 、b 、c 为正数),从而a k +1+c k +1>a k ·c +c k ·a .证明:(1)设a 、b 、c 为等比数列,a =qb,c =bq (q >0且q ≠1)∴a n+c n=n n qb +b n q n =b n (n q 1+q n )>2b n(2)设a 、b 、c 为等差数列,则2b =a +c 猜想2n n c a +>(2c a +)n(n ≥2且n ∈N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当n =2时,由2(a 2+c 2)>(a +c )2,∴222)2(2c a c a +>+ ②设n =k 时成立,即,)2(2kk k c a c a +>+ 则当n =k +1时,41211=+++k k c a (a k +1+c k +1+a k +1+c k +1) >41(a k +1+c k +1+a k ·c +c k ·a )=41(a k +c k )(a +c ) >(2c a +)k ·(2c a +)=(2c a +)k +1[例2]在数列{a n }中,a 1=1,当n ≥2时,a n ,S n ,S n -21成等比数列.(1)求a 2,a 3,a 4,并推出a n 的表达式;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所得的结论; (3)求数列{a n }所有项的和.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数列、数学归纳法、数列极限等基础知识.知识依托:等比数列的性质及数学归纳法的一般步骤.采用的方法是归纳、猜想、证明. 错解分析:(2)中,S k =-321-k 应舍去,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 技巧与方法:求通项可证明{n S 1}是以{11S }为首项,2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进而求得通项公式.解:∵a n ,S n ,S n -21成等比数列,∴S n 2=a n ·(S n -21)(n ≥2) (*) (1)由a 1=1,S 2=a 1+a 2=1+a 2,代入(*)式得:a 2=-32由a 1=1,a 2=-32,S 3=31+a 3代入(*)式得:a 3=-152同理可得:a 4=-352,由此可推出:a n =⎪⎩⎪⎨⎧>---=)1( )12)(32(2)1( 1n n n n (2)①当n =1,2,3,4时,由(*)知猜想成立.②假设n =k (k ≥2)时,a k =-)12)(32(2--k k 成立故S k 2=-)12)(32(2--k k ·(S k -21)∴(2k -3)(2k -1)S k 2+2S k -1=0∴S k =321,121--=-k S k k (舍) 由S k +12=a k +1·(S k +1-21),得(S k +a k +1)2=a k +1(a k +1+S k -21).1,]1)1(2][3)1(2[22112122)12(1111211212命题也成立即+=-+-+-=⇒--+=-++-⇒++++++k n k k a a k a a k a a k k k k k k k由①②知,a n =⎪⎩⎪⎨⎧≥---=)2()12)(32(2)1(1n n n n 对一切n ∈N 成立. (3)由(2)得数列前n 项和S n =121-n ,∴S =lim ∞→n S n =0.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具体常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不等式,数的整除性,几何中计算问题,数列的通项与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