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课程具体内容

合集下载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方案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方案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方案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适合他们的教育,提供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和相应的教育方案。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学生,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本文将从课程种类、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等方面,深入讨论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的方案。

一、课程种类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种类应该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

针对语言障碍学生,课程设置应包括口语训练、语法学习、阅读理解等内容。

对于智力障碍学生,课程设置应注重生活自理、社会交往、生活技能等方面的培养。

对于身体障碍学生,课程设置应该包括康复训练、体育运动和艺术表达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特殊需求,设置个别化的培训课程,如社交技巧训练、职业技能培养等。

二、教材选择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教材的选择非常重要。

教材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握程度进行选择和调整。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使用一般学校的教材,但是应该进行适当的简化和调整,避免难度过大。

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应选择相应难度的特殊教育教材,或者进行绘图、图片等多媒体形式的教学辅助。

三、教学方法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方法应该因学生能力差异而有所调整。

对于语言障碍学生,可以采用情境教学、口语表演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针对智力障碍学生,可以采用分步教学、示范模仿等方法,将知识和技能分解为小步骤进行教学。

对于身体障碍学生,可以结合康复训练和运动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

四、评估体系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估体系。

评估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动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

可以采用定期考试、作品展示和个别面谈等方式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指导,同时也可以为学校的教育改进提供反馈。

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方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性地提供教育内容和方法。

除了以上提到的内容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特殊教育教案5篇

特殊教育教案5篇

特殊教育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特殊教育教材》第四册,第十五章“生活中的数学”。

具体内容包括: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认识平面图形;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物体的高矮、长短概念。

2. 使学生认识并能够辨别基本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3. 培养学生运用简单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认识平面图形,理解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简单加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卡片、图片、实物(如铅笔、书本等)。

学具:学生用尺子、卡片、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激发学生对高矮、长短的认识。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

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

(2)认识平面图形。

展示各种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认识图形。

(3)简单加减法运算。

结合生活实际,讲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进行实际操作。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用尺子测量铅笔、书本等实物的长度,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2)分发图形卡片,让学生进行图形认知练习。

(3)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练习。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高矮:A比B高,B比A矮。

长短:C比D长,D比C短。

2. 认识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3. 简单加减法运算:5+3=8,83=5。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列物体的高矮、长短,并记录下来。

物体1:铅笔;物体2:书本;物体3:橡皮。

(2)找出生活中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并画下来。

2+4= 53= 6+2= 95=2. 答案:(1)物体1:铅笔比橡皮长,比书本短;物体2:书本比铅笔高,比橡皮高;物体3:橡皮比铅笔矮,比书本矮。

(2)见学生作品。

(3)2+4=6 53=2 6+2=8 95=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认识平面图形以及简单加减法运算。

特殊教育精细教案范文模板

特殊教育精细教案范文模板

课程名称:智力障碍学生语文课程年级:六年级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正确书写本节课要求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情境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第二课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和情境模拟。

教学重点:1. 正确书写生字词。

2.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书写。

2. 课文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生字词卡片3. 小组合作道具4. 情境模拟道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二、新课学习1. 教师展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和书写。

2. 学生分组,进行生字词的拼写比赛,提高学习兴趣。

3.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发音和语调。

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情境。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提问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语言表达1. 学生分组,进行语言表达比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师点评,给予学生鼓励和建议。

三、情境模拟1. 学生分组,进行情境模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师观察并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态度,提高教学质量。

特殊教育教案范例8篇

特殊教育教案范例8篇

特殊教育教案范例8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特殊教育学校数学课程标准》第四章“分数与小数”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分数的定义与性质、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小数的定义与性质、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分数与小数的转换。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与小数的定义,掌握分数与小数的性质,能够进行分数与小数的转换。

2. 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分数的四则运算。

3. 掌握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小数的四则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数与小数的转换,分数与小数的四则运算。

重点:分数的定义与性质,小数的定义与性质,分数与小数的转换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计算器。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分数与小数实例,如水果分配、购物找零等,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与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分数的定义与性质(10分钟)讲解分数的定义,通过例题讲解分数的性质,如分数的约分、通分等。

3. 分数的四则运算(15分钟)介绍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4. 小数的定义与性质(10分钟)讲解小数的定义,通过例题讲解小数的性质,如小数的位数、小数的近似等。

5. 小数的四则运算(10分钟)介绍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6. 分数与小数的转换(15分钟)讲解分数与小数的转换方法,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定义与性质2. 分数的四则运算3. 小数的定义与性质4. 小数的四则运算5. 分数与小数的转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1/2 + 1/3 = 5/6,3/4 1/6 = 7/12,2/5 × 3/4 = 3/10,4/5 ÷ 2/3 = 6/5。

(2)3.2 + 2.5 = 5.7,5.6 1.4 = 4.2,2.3 × 4.5 = 10.35,8.4 ÷ 3.2 = 2.625。

教育部特殊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教育部特殊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教育部特殊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部针对特殊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了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调整。

本文将介绍这些调整的内容。

课程设置新的课标课程设置旨在提供更全面和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以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不同研究需求。

根据学生的特殊需要,课程设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并根据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兴趣,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

2. 专项课程:专项课程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设置,例如语音训练、康复训练、社交技能培养等,旨在提升学生的特定能力和技能。

3. 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内容,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

4. 辅助课程:辅助课程提供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辅助支持,例如研究方法指导、心理疏导等,帮助学生解决研究中的困难和问题。

课时安排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接受教育,课时安排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具体的课时安排如下:1. 平均课时分配:根据学生的研究需求和特殊情况,针对每个学生制定课时方案,确保课时的平均分配,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受益。

2. 弹性课时安排:针对特殊情况下学生的特殊需求,提供弹性的课时安排。

例如,对于需要康复训练的学生,可以提供额外的康复课时。

3. 个性化课时计划: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课时计划,以满足学生的研究需要和研究节奏。

4. 课时监控与评估:教师和学校将对课时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课时的合理利用,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

总结教育部特殊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调整旨在提供更全面、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教育,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成果,促进其全面发展。

特殊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23)

特殊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23)

特殊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23)概述本方案旨在为特殊教育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培养和支持。

我们致力于为每个特殊教育学生创造一个包容和支持的研究环境,以实现他们的个人发展和成功。

目标- 提供符合特殊教育学生需求的个性化教育计划。

- 培养特殊教育学生的学术能力、社交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

- 促进特殊教育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的发展。

- 帮助特殊教育学生顺利过渡到大学或职业生涯。

课程设置1. 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旨在提供基本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为特殊教育学生的学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核心课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社会科学- 艺术和音乐2. 个性化研究计划为了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将为每位学生制定个性化研究计划。

个性化研究计划将根据学生的具体能力、兴趣和目标,结合专业评估结果和家长意见,定制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3. 支援服务我们将提供一系列支援服务,以帮助特殊教育学生克服研究障碍和发展特长才能。

支援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个别指导和辅导- 集体辅导和小组活动- 职业咨询和就业准备- 家庭支持和协作评估和监测我们将定期评估和监测特殊教育学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

评估将使用多种方法和工具,包括但不限于标准化测试、学术作业和观察。

评估结果将用于调整个性化研究计划,并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

资源和合作为了支持特殊教育课程的顺利实施,我们将提供充足的资源和合作机会。

我们将与学校内外的相关机构、专业人员和家长密切合作,以确保特殊教育学生能够得到最佳的教育和支持。

结语通过本特殊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我们将为特殊教育学生创造一个充满关爱和尊重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实现个人潜力的最大发展。

我们相信,每个特殊教育学生都有能力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和积极的社交经验,我们将竭尽所能为他们提供支持和资源。

《特殊儿童教育》教学大纲内容

《特殊儿童教育》教学大纲内容

《特殊儿童教育》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标《特殊儿童教育》是特殊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特殊儿童的教育提供科学的指导。

本课程的目标包括:1.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和法律法规;2.了解特殊儿童的类型和特点;3.掌握特殊教育的评估方法和工具;4.掌握特殊教育的干预策略和教学方法;5.培养对特殊儿童的关爱和尊重,树立为特殊儿童服务的职业理念。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和法律法规:包括特殊教育的定义、历史、法律法规等。

要求学生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了解特殊教育的重要性和法律保障。

2.特殊儿童的类型和特点:包括感官肢体障碍儿童、发展性障碍儿童、超常儿童等。

要求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特点和需要,以便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服务。

3.特殊教育的评估方法和工具:包括评估的目的、类型、方法等。

要求学生掌握特殊教育评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基本的评估工作。

4.特殊教育的干预策略和教学方法:包括早期干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

要求学生掌握特殊教育的干预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

三、教学模式与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具体方法包括:1.课堂讲授:通过讲授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规、评估方法和干预策略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特殊儿童的案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特点和需要,掌握相应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3.实践操作: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特殊教育评估、制定教育计划、实施教学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

4.小组讨论: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对特殊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和交流。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占40%,主要根据学生的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进行评定;期末考试占60%,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主要考察学生对特殊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特殊教育教学大纲模板

特殊教育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 学科类别:3. 学时安排:4. 教学目标:5. 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 使学生了解特殊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特殊教育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关爱特殊儿童,尊重他们的权利和尊严。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内容1. 课程概述:- 特殊教育的概念、发展历程和现状。

- 特殊儿童的心理特征、教育需求和发展趋势。

2. 特殊教育的基本理论:- 特殊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等相关理论。

- 特殊教育法规和政策。

3. 特殊教育方法与技术:- 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的制定与实施。

- 特殊教育课程设计、教学策略与方法。

- 特殊教育评估与评价。

4. 特殊教育课程内容:- 智力障碍教育、听力障碍教育、视力障碍教育、肢体障碍教育、自闭症教育等。

- 特殊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5. 特殊教育实践与实习:- 特殊教育见习、实习安排。

- 实践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系统传授特殊教育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体验特殊儿童的生活,增强关爱特殊儿童的情感。

5.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末考试(70%):包括笔试和面试,考察学生对特殊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考核(10%):考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特殊教育方法与技术的运用能力。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 《特殊教育学》- 《特殊教育心理学》- 《特殊教育法规与政策》2. 参考书目:- 《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 《特殊教育评估与评价》-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七、教学进度安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进度安排)八、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视频等数字化资源。

特殊教育课程具体内容

特殊教育课程具体内容

第三讲特殊教育课程一、特殊教育课程含义1. 广义:特殊教育学校设置学科的总和,或者学生在教师教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2. 狭义:特殊学校中的各门学科。

课程的定义众说纷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课程即教材课程内容在传统上历来被作为要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重点放在向学生传递知识这一基点上,而知识的传递是以教材为依据的。

所以,课程内容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上课所用的教材。

这是一种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教材取向以知识体系为基点,认为课程内容就是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而知识的载体就是教材,其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

课程即活动这种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

杜威认为“课程最大流弊是与儿童生活不相沟通,学科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通过研究成人的活动,识别各种社会需要,把它们转化成课程目标,再进一步把这些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活动。

这种取向的重点是放在学生做些什么上,而不是放在教材体现的学科体系上。

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是一种探究性的教学。

课程即经验,认为“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学习经验,而不是向学生展示各种事物。

”这种观点强调学生是主动参与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的质和量决定于学生而不是课程,强调学生与外部环境的互相作用。

教师的职责是构建适合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以便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二、特殊教育课程的历史发展唯物论与人道主义的传播从思想上为特殊教育扫清了道路,康复医学的进步从5科学上为特殊教育课程提供了依据,而盲文和聋人手势语的创造则从语言文字上为特殊教育课程做了准备。

课程的前提是语言文字,有了语言文字,课程才能提到日程上来。

2.第二阶段养护机构的建立。

由于尚未具备诊断测量的工具,受教育者的障碍程度无法分辨,只得不分障碍程度的轻重,一律加以教养,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补偿或治疗缺陷,为残疾者参与和适应社会环境创造条件。

养护也意味着慈善救济,反映在课程上就是只停留在生活适应的低水平,并且不分残疾轻重。

特殊教育教案范例8篇

特殊教育教案范例8篇

特殊教育教案范例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特殊教育数学教材》第四章“图形的认识”,详细内容为第四、第五节,主要包括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分类,特殊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性质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图形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特殊图形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特殊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特殊图形的识别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图形卡片。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各种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特殊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一道综合应用题。

六、板书设计1. 《特殊图形的认识与应用》2. 内容: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特殊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实践应用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平面图形,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①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②一个底为4厘米,高为3厘米的长方形;③一个底为6厘米,高为4厘米的三角形。

答案:(1)示例:圆形、矩形、正方形。

圆形的特点是无边角,各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矩形的特点是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平行且相等;正方形的特点是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

(2)①正方形的面积为25平方厘米,周长为20厘米;②长方形的面积为12平方厘米,周长为18厘米;③三角形的面积为12平方厘米,周长为17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了特殊图形的认识和应用。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辅导。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内容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内容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内容特殊教育学校是为了满足一些具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而设立的一种学校形式。

这些学生可能具有智力障碍、学习障碍、行为障碍、视觉或听觉障碍等。

基于这些学生的特殊需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目标与普通学校存在差异,并且课程设置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等角度来介绍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内容。

一、教育目标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目标是针对学生的特殊需求而设定的。

教育目标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等方面。

具体来说,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目标如下:1.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2.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3. 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生活技能,帮助学生逐步独立生活;4.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5.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设置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普通教育课程、特殊教育课程和扩展课程等。

其中,普通教育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等学科,与普通学校的课程内容相似,但是教材和教学方法会有所不同。

特殊教育课程主要包括语言训练、认知训练、行为训练等内容,这些内容针对学生的特殊需求而设计,目的是帮助学生改善自己的行为和交往方式,提高学习成绩。

扩展课程则涵盖美术、音乐、体育、手工等方面,为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技能提供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三、教学方法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方法与普通学校有所不同,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特殊需求而设定。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1. 成就导向教学法:这是一种目标明确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师会为学生设置一些小目标,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

2. 多元化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强调学生个体差异,事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长,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2020年特殊教育课程标准

2020年特殊教育课程标准

2020年特殊教育课程标准
2020年特殊教育课程标准包含以下部分:
1. 前言:主要阐明本门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突出强调课程的育人功能,结合残疾学生课程学习的特殊需要,阐述如何将现代特殊教育理念和学科课程理念、教学理念、评价理念相结合,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2. 课程目标:主要明确各门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提出了各类残疾学生经过学习,在该门课程上所要达到的最基本的水平和程度。

3. 课程内容:主要明确了课程需要学习的概念、原理、事实、技能等具体内容,一般按1-3年级、4-6年级、7-9年级分段。

例如,培智学校的生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初步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能听懂日常用语,能认读和书写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

4. 实施建议:主要是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环节,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建议。

在具体目标和内容要求方面,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根据残疾学生的实际做了科学转化。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2020年特殊教育课程标准》原文件第四章“课程实施”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特殊教育课程标准是特殊教育课堂教学质量

特殊教育课程标准是特殊教育课堂教学质量

特殊教育课程标准是特殊教育课堂教学质量摘要:一、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的意义二、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的特点三、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的内容四、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五、特殊教育课程标准对特殊儿童的意义正文:一、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的意义特殊教育课程标准是特殊教育课程的总体设计和规划,它对特殊教育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特殊教育课程标准明确了特殊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要求,为特殊教育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二、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的特点特殊教育课程标准在制定时,需要充分考虑特殊儿童的认知特点和需求,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同时,也要关注特殊儿童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的内容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的内容包括特殊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要求。

其中,特殊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特殊儿童的综合素质,包括认知能力、生活能力、社交能力等。

特殊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

特殊教育的方法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特殊教育的要求主要包括课程的难度、进度和评价标准等。

四、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依靠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师要根据特殊教育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学生要积极参与特殊教育课程的实施,主动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家长和社会要为特殊教育课程的实施提供支持和帮助,为特殊儿童融入社会创造条件。

五、特殊教育课程标准对特殊儿童的意义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对特殊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特殊教育课程标准为特殊儿童提供了符合他们认知特点和需求的教育,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标准是为了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

下面将从不同课程领域的角度,探讨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在语文课程方面,特殊教育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通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数学课程是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要课程之一,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数学能力,设置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情境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科学课程是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要课程之一,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科学兴趣,设置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科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科学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艺术课程是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要课程之一,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艺术兴趣和特长,设置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艺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能力。

体育课程是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要课程之一,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体能水平和运动特点,设置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体育游戏、健身训练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标准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

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促进特殊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实现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使命。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标准是为了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

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教育学生,课程设置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包括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言语障碍、情感行为障碍等。

在课程设置上,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注重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结合。

课程设置应当围绕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科知识方面,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特点,设置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学科内容。

在实践技能方面,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再次,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注重个性化教育和终身教育。

课程设置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应当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环境,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同时,应当注重学生的终身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注重家校合作和社会资源整合。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环境,应当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在课程设置上,应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总之,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教育。

特殊教育知识点速记

特殊教育知识点速记

特殊教育知识点速记摘要:1.特殊教育的定义和目的2.特殊教育的主要内容3.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4.特殊教育中的评估与诊断5.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挑战6.如何成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7.特殊教育的重要性正文:一、特殊教育的定义和目的特殊教育是指针对具有不同程度生理、心理、认知和社会功能障碍的个体所进行的教育。

其目的是通过个性化教育和康复训练,帮助这些特殊需要的学生充分发掘潜能,提高生活、学习和社交能力,融入社会。

二、特殊教育的主要内容特殊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言语语言治疗、职业治疗、物理治疗、心理康复、社会技能培训、定向行走、辅助技术等。

这些内容旨在满足特殊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特殊教育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个体化教学、结构化教学、直观教学、互动式教学、多元智能教学等。

这些方法强调因材施教,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四、特殊教育中的评估与诊断对特殊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是制定教育康复计划的基础。

评估内容包括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行为和社会功能等方面。

诊断则依据评估结果,确定学生的特殊需求和障碍类型,为后续教育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五、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挑战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政策法规不断完善,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和质量逐步提高。

然而,仍面临专业师资短缺、资源配置不均、课程体系建设不足等挑战。

六、如何成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成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教育技能、爱心和耐心。

有志于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个体,可通过参加特殊教育相关专业的学习,获得资质认证,为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七、特殊教育的重要性特殊教育对于改善特殊学生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特殊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总之,特殊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成就感的事业。

特殊教育教案优选

特殊教育教案优选

特殊教育教案优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特殊教育教材》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数学”,详细内容包括:第三章“时间与货币”的第2节“时间的认识”和第3节“货币的认识”。

通过这两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并了解货币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时间、货币的概念,学会读取时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认识各种货币,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消费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时间的计算、货币的计算。

2. 教学重点:时间、货币的认识,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模型、货币样品、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与时间、货币有关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

2. 知识讲解(10分钟)(1)时间的认识:讲解时钟的构造,教学生读取时钟,介绍时间的概念。

(2)货币的认识:展示各种货币,讲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介绍货币的基本知识。

3. 例题讲解(15分钟)(1)时间的计算:讲解如何进行时间加减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2)货币的计算:讲解如何进行货币的加减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进行时间的计算和货币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0分钟)(1)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更好地利用时间?(2)如何合理安排消费,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六、板书设计1. 时间的认识:时钟的构造、时间的读取、时间的计算。

2. 货币的认识:货币的起源、各种货币、货币的计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4小时45分、9小时35分。

(2)9元2角、5元7角。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标准是为了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重要指导。

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面将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

首先,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合理安排。

课程设置应当包括学科课程、特殊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三个方面。

学科课程应当符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适当调整。

特殊教育课程应当包括康复训练、生活自理技能培养、社交能力培养等内容。

实践课程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目标应当明确具体。

教学目标应当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是指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内容,能力目标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素质目标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艺术素质等。

再次,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教学内容应当包括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和社会适应技能三个方面。

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实践技能是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社会适应技能是学生融入社会的关键。

此外,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方法应当多样灵活,注重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应当包括直观教学、体验教学、实践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四个方面。

直观教学是通过图文并茂的教学资料进行教学,体验教学是通过亲身体验进行教学,实践教学是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教学,个性化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

最后,特殊教育学校的评价方式应当多元科学,注重综合评价。

评价方式应当包括定期考核、学业水平测试、实践技能考核和综合素质评价四个方面。

定期考核是通过平时考试进行评价,学业水平测试是通过统一考试进行评价,实践技能考核是通过实际操作进行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是通过综合素质评价表进行评价。

特殊教育康复课程方案模板

特殊教育康复课程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特殊教育康复课程二、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的感知觉能力,增强对周围环境的认知。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沟通交往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4.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

三、课程内容1. 感知觉训练(1)视觉训练:包括图形识别、颜色辨别、空间定位等。

(2)听觉训练:包括声音辨别、音调识别、音量控制等。

(3)嗅觉训练:包括气味辨别、气味记忆等。

(4)味觉训练:包括味道辨别、味道记忆等。

2. 语言康复训练(1)语音训练: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训练。

(2)词汇训练:包括常用词汇的积累、词汇运用等。

(3)句子训练:包括简单句、复合句的构建与表达。

(4)会话训练:包括日常对话、情感表达等。

3. 肢体康复训练(1)大肌肉群活动训练:包括爬行、行走、跑步等。

(2)协调训练:包括平衡、协调、反应速度等。

(3)力量训练:包括肌肉力量、耐力等。

(4)精细运动训练:包括抓握、操作、书写等。

4. 心理健康教育(1)情绪管理:包括情绪识别、情绪调节等。

(2)自我认知:包括自我价值、自我认同等。

(3)人际交往:包括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等。

(4)生活技能:包括生活自理、家务劳动等。

四、教学方法1. 个体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2. 游戏化教学:将康复训练内容融入游戏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境模拟教学:通过模拟生活场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康复训练。

五、教学评价1. 定期评估:通过观察、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康复训练效果。

2. 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对康复训练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课程内容。

3. 学生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康复训练的满意度。

六、课程实施1. 制定详细的课程计划,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

2. 教师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康复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特殊教育课程
一、特殊教育课程含义
1.广义:特殊教育学校设置学科的总和,或者学生在教师教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2.狭义:特殊学校中的各门学科。

课程的定义众说纷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课程即教材
课程内容在传统上历来被作为要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重点放在向学生传递知识这一基点上,而知识的传递是以教材为依据的。

所以,课程内容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上课所用的教材。

这是一种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教材取向以知识体系为基点,认为课程内容就是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而知识的载体就是教材,其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

课程即活动
这种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

杜威认为“课程最大流弊是与儿童生活不相沟通,学科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通过研究成人的活动,识别各种社会需要,把它们转化成课程目标,再进一步把这些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活动。

这种取向的重点是放在学生做些什么上,而不是放在教材体现的学科体系上。

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是一种探究性的教学。

课程即经验,
认为“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学习经验,而不是向学生展示各种事物。

”这种观点强调学生是主动参与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的质和量决定于学生而不是课程,强调学生与外部环境的互相作用。

教师的职责是构建适合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以便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
5
二、特殊教育课程的历史发展
唯物论与人道主义的传播从思想上为特殊教育扫清了道路,康复医学的进步从科学上为特殊教育课程提供了依据,而盲文和聋人手势语的创造则从语言文字上为特殊教育课程做了准备。

课程的前提是语言文字,有了语言文字,课程才能提到日程上来。

2.第二阶段
养护机构的建立。

由于尚未具备诊断测量的工具,受教育者的障碍程度无法分辨,只得不分障碍程度的轻重,一律加以教养,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补偿或治疗缺陷,为残疾者参与和适应社会环境创造条件。

养护也意味着慈善救济,反映在课程上就是只停留在生活适应的低水平,并且不分残疾轻重。

3.第三阶段
教育对象分化,引起课程分化的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前:
1905年比奈-西蒙量表问世;普通中、小学特殊儿童班的大发展。

这两件事也叫做特殊教育的里程碑。

对弱智儿童的诊断更加科学,对弱智儿童的认识分化更详细。

教育对象的分化,必然引起课程的分化。

建立特殊班,逐渐推广到盲聋低视力肢体障碍等儿童也在普通中小学建立
1.第一阶段
第1页
特殊班,这样就使人们明确了特殊儿童在课程设置上,首先考虑的是学习普通教育学校相应学段的部分课程,以完成普及义务教育的任务。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完善阶段1960-至今
1975年美国94-142公法,促进了美国特殊教育长足发展,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公布的新宪法,对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加以保障,据此制定的《教育
基本法》明确规定:“给予全体公民以适应能力之均等的教育机会”,即所谓教育机会均等的观念。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极大推动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这期间特殊教育学校数量成倍增长,
此阶段以立法为核心,伴之以特殊教育的研究,残疾人福利事业的发展,从而形成特殊教育发展的空前规模,由于特殊教育纳入立法的轨道,许多国家政府设立了特殊教育儿童的行政管理机构,推动了特殊教育课程的完善。

5
三、影响特殊教育课程设置的因素
1.社会对每个成员提出的他所应达到的要求
第2页
2.特殊儿童的特点身心特点学习方式和个性差异
比如超常儿童,因其智力优异,在课程上必然要求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宽,每一学科知识的难度要大,学习速度要快等等。

盲、聋儿童,因其视觉,听觉丧失,就构成了盲童教育课程与聋童教育课程各自特殊的部分。

弱智儿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因其智力的程度之差,就形成三种不同程度的课程。

再如,无论超常、弱智还是盲聋哪类特殊儿童,其个体间存在诸多的差异,就决定了个别化的教育必须有区别。

3.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智力测验量表的创造,使课程分工化提到日程上来;如果说蒸汽机与电机的发明,导致特殊教育器械的出现,推动了课程向前发展,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多媒体的应用,同样引起了特殊教育课程的变化。

四、特殊教育课程分类
1.按需要性质划分
一般课程、补偿课程
由于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特殊学校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设置必须遵循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即在坚持特殊需要儿童与普通儿童教育的共性的同时,从特殊需要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所谓一般课程,也成普通课程,它是指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素质和普通学校相一致的课程内容设置,主要包括文化学科科目(如语文、数学、外语、社会、科学等)、思想教育科目等。

补偿课程,又叫特殊课程,特使为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而设知道有别于普通学校的课程内容,主要是一些康复性训练科目(如感觉统合训练、定向行走、沟通交流训练、生活自理训练等)。

普通课程和特殊课程的结合反映了特殊教育学校培养目标和课程改革的目的—促进每一个特殊需要学生获得整体、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

2.按照学校类别划分
盲校课程、聋校课程、培智学校课程
按照学校类别划分,特殊教育课程可分为盲校课程、聋校课程、培智学校课程。

这种划分方式主要源于我国根据学生类型分别开办的学校,一般采用统一课程集体教学,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专家为三类学校分别制定课程方案、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编定教材,所以三类课程都自成体系,充分考虑了本类学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特点,课程设置上也具有明显的独特性。

虽然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已占一定比例,但学校内部都是分为盲、聋、智障等不同的部门,各部门仍然根据学生类型采用相应的盲校、聋校、配置学校的统一规定课程体系。

3.按照管理层次划分
国家安排课程地方安排课程学校安排课程
4.按照实施模式划分
一般课程、个别化课程
特殊教育课程还可以按照实施模式分为统一课程和个别化课程。

统一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按照整体需要来进行整体设计;个别化课程则体现出每个学生的个别化需求。

特殊教育学校由于师资力量有限,目前仍然以班集体形式开展
统一的课程教学为主。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的设置特点也适合集体教学形式,但对于具体课程内容,特别是康复训练类的课程,个别化课程更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

第3页
五、特殊教育课程评价
特殊教育课程评价主要从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两个领域进行。

两者都是相对独立的,从教育思想领域评价课程,一方面从课程体现教育目标的等价性上去评价,道德、知识、情感、能力、体魄、审美、缺陷、补偿等诸方面在特殊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上是等价的,不可偏废的;再有,上述两个方面,在课程中都是有序地体现着的,至于教育方法评价,主要是对实施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评价以及教学过程的评价。

过程评价,在教育计划实施过程中对各个阶段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

通过这种评价,教师可以了解教学是否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速度等是否按恰当。

根据反馈信息,教师可以及时地调节自己的教学。

例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测验发现某位盲生对教学内容领会得既快又好,他就可以适当地加快教学速度,提高教学目标,已满足该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又如,在社会适应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评定发现某位弱智学生很难完成计划中的内容,他可以适当地调整教学手段和方法。

结果评价,在教育计划实施以后对已取得的教育成就的评价。

目的在于检验目标达到的程度,为新的教育目标的制定、资源分配、人事安排、政策制定等提供参考的依据。

例如,某地区在普通小学开展轻度弱智学生随班就读的教育实验,一年后评价教育实验的效果。

经过系统的考察,原先设定的目标均已达到,因此,轻度弱智学生到普通小学随班就读的做法可以推广。

六、
见打印
七、特殊教育课程改革
理念:以人为本;缺陷补偿;潜能开发
(以人为本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而后面两者则是由以人为本衍生出的适合于特殊教育领域的理念。

缺陷补偿是把特殊儿童不足的地方补齐,潜能开发是把本身拥有的技能更好的发挥。


八、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早期教育课程与开发课程评价的有效性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实施的现状及有效性
课程设置方案介绍
第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