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矿产资源及其形成作用(3)
科普地球资源认识矿产资源与利用
科普地球资源认识矿产资源与利用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而地球资源对我们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矿产资源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我们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科普的方式向读者介绍地球资源,并重点探讨矿产资源的认识与利用。
一、地球资源概述地球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
自然资源是指地球自然界存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等;人文资源则是指人类在地球上形成的各种文化、知识和技术。
在这些资源中,矿产资源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二、矿产资源的定义与类型矿产资源是指地球中存在并具有经济价值的矿石、矿物、岩石和地下水等自然物质的总称。
矿产资源可以分为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两类。
金属矿产是指含有金属元素的矿石,如铁矿石、铜矿石、铝矿石等;非金属矿产则是指不含金属元素,但在工业生产中有重要用途的矿石,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石灰石等。
三、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矿产资源的形成通常与地质作用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形成主要有熔融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等。
而矿产资源的分布则受到地质构造、岩石类型、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世界上矿产资源分布广泛,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矿产资源,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矿产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矿产资源的利用是指人们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工和利用过程。
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不合理的开采和利用方式可能导致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和生态失衡等问题。
因此,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了保护和有效利用矿产资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矿产资源的勘察和评估,确保资源开采的科学性和经济性;2. 推动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 实施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新资源的依赖;4. 强化矿产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确保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矿物生成顺序辨别标志
矿物生成顺序辨别标志矿物生成顺序的标志矿物是地球上的宝藏,它们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地壳深处。
与地球的演化过程紧密相连,矿物生成顺序也成为了研究地质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来描述矿物生成顺序的标志。
一、岩浆活动标志1. 火山喷发:火山是地球深部岩浆活动的直接表现。
火山口喷出的岩浆冷却后形成岩浆岩,其中含有矿物质。
2. 火山岩:火山岩是由火山喷发产生的岩浆凝固而成,其中包含着富含矿物质的矿脉。
3. 玄武岩:玄武岩是一种含铁镁的火山岩,其中的橄榄石和辉石是火山活动的标志。
二、沉积作用标志1. 河流冲刷:河流冲刷岩石时,会将矿物颗粒带到下游,形成河床沉积物。
其中的砂砾和沙粒中含有多种矿物质。
2. 河流沉积:当河流流速减慢时,会形成河流沉积物,其中的粘土和泥沙中含有矿物质。
3.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沉积过程中沉积物堆积形成的,其中的矿物质主要来自于沉积物中的颗粒和溶解质。
三、变质作用标志1. 片麻岩:片麻岩是由高温和高压作用下形成的,其中的矿物质经过变质作用而形成。
2. 片岩:片岩是一种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其中的矿物质在高温和高压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3. 花岗岩:花岗岩是由岩浆在地壳深处冷却形成的,其中的矿物质经过长时间的变质作用而形成。
四、热液作用标志1. 热液矿床:热液矿床是由地壳深部的热液活动形成的,其中的矿物质是由热液中的溶解物沉淀而成。
2. 硫化物矿床:硫化物矿床是一种重要的热液矿床,其中的矿物质主要是由硫化物矿物组成的。
3. 氧化物矿床:氧化物矿床是由氧化物矿物沉淀形成的,其中的矿物质主要是由氧化物矿物组成的。
总结起来,矿物生成顺序的标志主要包括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和热液作用等方面。
通过观察和研究这些标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矿物的生成和分布规律,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______和______的科学。
A. 物质组成B. 地质作用C. 地质结构D. 地质历史2. 地球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A. 地壳B. 地幔C. 地核D. 地壳和地幔3. 岩石根据其成因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其中,由熔岩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称为______。
A. 沉积岩B. 火成岩C. 变质岩D. 玄武岩4.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主要分为几大板块?A. 四B. 五C. 六D. 七5. 下列哪种矿物是常见的沉积岩矿物?A. 石英B. 长石C. 方解石D. 橄榄石二、填空题1. 地球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共同构成了地球的外部圈层,这些圈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______和______。
2. 地壳中最常见的三种岩石类型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3.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速度的变化可以帮助地质学家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其中______波无法穿过液体地幔。
4.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5. 地质时代划分为太古宙、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______。
三、判断题1. 地球的地壳是均匀分布的,厚度在各处相同。
( 对 / 错 )2. 火成岩的形成与火山活动无关。
( 对 / 错 )3. 沉积岩的特征之一是可以包含化石。
( 对 / 错 )4. 板块的边界通常是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热点区域。
( 对 / 错 )5. 变质作用不会改变岩石的化学成分。
( 对 / 错 )四、简答题1. 请简述地质年代的划分及其意义。
2. 描述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原理,并举例说明其对地球地貌的影响。
3. 解释地震是如何形成的,并简述地震波的类型及其特点。
4. 说明岩石圈、软流圈和地幔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5. 讨论气候变化对沉积岩形成的影响。
五、论述题1. 分析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结合实例进行论述。
高中地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知识点
高中地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知识点1、主要造岩矿物和三大类岩石化学元素——矿物——矿产造岩矿物——岩石主要的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石:(1)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和喷出岩(如玄武岩)花岗岩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2)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如石灰岩;形成岩层(其中往往有化石)石灰岩是烧石灰和制水泥的重要原料(3)变质岩:如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以及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1)内容:地球岩石圈由一些断裂构造(如海岭、海沟等)分成6大板块P97图4-11板块不断运动,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2)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形成海陆分布、陆地地貌格局板块张裂边界(生长界):形成裂谷与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挤压边界(消亡界):常形成山脉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海沟;岛弧、海岸山脉陆陆板块挤压——巨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3、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1)地壳物质循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其余为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其组成和过程图示:(岩石转化示意图)(2)地壳物质循环对地表的影响概括:内外力不断相互作用,地内与地外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特别是由大气、水、生物界直接参与并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有深刻影响,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与此密切相关。
具体表现:地质作用分类主要来源作用结果主要表现形式其它内力作用地球内能使地表高低不平地震、火山,地壳运动(水平运动为其中大气降水是陆地水最主要的补给(1)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A 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P70图3-3(图中热量收支因素、盈余区和亏损区所分布的温度带、由盈转亏点所在纬度)B表层海温的纬度分布——P71图3-5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原因在于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结果)C垂直海温的变化——P70图3-4随深度增加而递减(注意图中曲线变化趋势);1000米以下深层海水保持低温状态(2)海水盐度A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B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P71图3-5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高低纬度减少原因:赤道略低——赤道多雨,降水多于蒸发;副热带最高——副高控制,蒸发大大多于降水向高纬减小——温度降低,蒸发弱,降水多于蒸发C影响盐度的因素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外海与大洋;从低纬向高纬盐度高低的主要因素淡水注入:近岸(河口)D红海盐度最高——副热带;淡水注入少波罗的海盐度最低——大量淡水注入;降水多于蒸发;长江口海域盐度夏低冬高——夏季是长江汛期2、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 1.波浪:风浪、海啸等 2.潮汐:日月引力下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3.洋流:流向常年较稳定、大规模的海水运动3、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1)洋流成因A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主要动力;如风海流:信风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冬逆夏顺B海水密度不均——局部海域洋流的原因如密度流: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的表层洋流C补偿作用如补偿流:秘鲁渔场的上升流(2)洋流的地理意义A污染物的自净与扩散B高低纬度之间热量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成因)C形成大渔场寒暖流交汇:如纽芬兰渔场和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上升流:秘鲁渔场D航海水循环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1)图中浅蓝色箭头表示海陆间大循环的六个环节;其意义:陆地水得到补充和更新,水资源得以再生(2)图中灰色和深色箭头分别表示陆地和海洋上的各自水循环其中由陆地循环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1)水循环对地表的影响A不断更新淡水资源,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是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B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从而使地表各圈层间、陆地海洋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C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D塑造地表形态,如水蚀地貌、水积地貌等10、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1)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迁移运动、能量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北大环境地质学讲义01绪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分科一、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随着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人们己经意识到所有的环境问题都与地质环境密切相关。
一方面,大地构造循环、岩石循环、地球化学循环、水循环对大陆与海洋的分布和全球性气候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控制着地貌、岩石、矿物、土壤、水体的空间分布;另一方面,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地质环境,人类活动又在改变着地质环境。
人类与地质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
环境地质学是地质科学中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也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应用地质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地质环境的基本特性、功能和演变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
环境地质学的任务是在分析地质环境组成要素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趋势,全面评价地质环境质量,提出地质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对策与方法,为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环境地质学属应用地质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一切与人类有关的地质环境问题都属于环境地质学的研究范畴。
但迄今对其所应研究的内容尚无统一认识。
概括起来,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全球变化的研究全球变化研究是环境地质学研究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海洋一大气一陆地相互作用与水循环研究、元素迁移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过去事件和作用过程的高分辨率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地表过程及其环境效应、晚更新世以来地质环境演化与未来生存环境变化趋势预测、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已受到国际地学界的普遍重视。
2.区域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区域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和预测,是环境地质学研究最基本的内容之一,也是环境地质工作服务于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基本手段,主要包括区域地质环境背景值调查、地质环境质量现状综合评价、不同比例尺的环境地质填图、各种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矿床学》习题思考和教学参考(1)
《矿床学教程》习题思考和教学参考一、习题思考第一章概论1、什么是矿床学?矿床学是以矿床为研究对象的地质科学,它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各种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和分布规律,为矿产预测和找矿勘探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2、概念解释:矿床(mineral deposit 或ore deposit)系指在地壳中由成矿地质作用形成的,其所含有用矿物资源的质和量符合当前经济和技术条件,并能被开采和利用的地质体。
矿体为矿石在三维空间的堆积体,通常构成独立的地质体。
矿体产状系指矿体在空间上产出的空间位置和地质环境矿石——如果岩石中含有经济上有价值,技术上可利用的元素、化合物或矿物,即称为矿石(ore)。
脉石——一般将矿床中与矿石相伴生的无用固体物质称为脉石(gangue),包括脉石矿物、夹石、围岩的碎块等。
矿石矿物亦称有用矿物,系指可以被利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
脉石矿物(gangue mineral)则是指那些虽与矿石矿物相伴,但不能被利用或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暂时不能被利用的矿物,夹石——矿体内这些达不到工业要求而不被利用的部分,一般称为夹石(horse-stone)。
矿石结构(ore texture),系指矿石中矿物颗粒的形状、大小和相互关系。
矿石构造矿石构造(ore structure),系指矿石中矿物集合体的特点,包括集合体的形态、大小以及集合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生矿床(syngenetic ore deposits)是指矿体与围岩在同一地质作用过程中同时或近于同时形成的矿床。
后生矿床(epigenetic ore deposits)是指矿体与围岩分别在不同的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且矿体的形成明显晚于围岩的矿床,矿石品位系指矿石中所含有用组分的单位含量。
工业品位是指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供开采和利用矿段或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边界品位指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用来划分矿体与非矿体界限的最低品位,是在圈定矿体时对单个矿样中有用组分所规定的最低品位数值。
地质事业单位面试题目大全及答案
地质事业单位面试题目大全及答案1. 地质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答案:地质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形成过程以及地球内部和地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为资源勘探、环境保护、灾害防治等提供科学依据。
2. 请简述地壳运动的类型及其对地质结构的影响。
答案:地壳运动主要包括板块构造运动、地壳抬升和沉降、断裂活动等。
这些运动对地质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如造成山脉的形成、地震的发生、地壳的变形等。
3. 什么是岩石的三大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案:岩石的三大类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具有结晶结构;沉积岩是由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具有层理结构;变质岩则是由于高温、高压作用下原有岩石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的,具有变质结构。
4. 地质年代是如何划分的,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答案:地质年代是根据地层和化石记录划分的,包括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前寒武纪是地球形成到生命出现之前的时期;古生代是生命开始繁荣的时期,出现了大量海洋生物;中生代是恐龙统治地球的时期;新生代是哺乳动物和高等植物繁荣发展的时期。
5. 什么是矿产资源,它们是如何形成的?答案:矿产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为人类提供工业原料或能源的地质体。
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地质作用密切相关,如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等。
6. 地质勘探的方法有哪些?答案:地质勘探的方法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钻探、遥感技术等。
这些方法可以相互补充,综合运用以获取更准确的地质信息。
7. 地震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如何预测地震?答案:地震主要是由于地壳内部应力的积累和突然释放引起的。
预测地震的方法包括地震前兆观测、地震活动性分析、地壳应力状态研究等,但目前地震预测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8. 地质环境问题有哪些,我们应如何保护地质环境?答案: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地质灾害、地下水污染、土壤侵蚀等。
保护地质环境需要采取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实施生态修复等措施。
《海洋与人类》-课程教学大纲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海洋与人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0080031课程名称:海洋与人类英文名称:Ocean and Human Beings课程类别:公共课学时:16学分:1适用对象: 全校本科生考核方式:考察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本课程重点关注海洋基础知识、海洋与人类的渊源、相关国际热点问题,以及海洋科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交叉研究。
主要内容包括:(1)介绍海洋科学各个分支的基本概念,例如海陆分布、海岸与海底地形、海气相互作用、海水物质组成、海洋生态系统等;(2)阐述海洋与人类社会形成演化的关系,以及海洋科学在国际政治、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如环球航行与地理大发现、全球气候变化、海军与海权争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渔业资源和能源开发等;(3)展望未来,讲述人类认识海洋和发展海洋事业的重要性;(4)未来海洋科学发展的趋势,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IntroductionThis course will focu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ocean and humans and will be constituted of the following sections. (1)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ocean sciences will be first introduced, including the ocean topography, interaction between ocean and atmosphere, the constitution of sea water, and ocean biology system, etc. (2) The influence of ocean on the evolution of human and human society will be taken a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is course, including the relations of ocean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global warming, resource exploitation, coastal zon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tc. (3) The future prospect of ocean and humans will be presented in the end of the course.1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5)
一、地球表面的地形1、地形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丘陵、山地等。
2、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3、配图片4、我国地形的特点?(1)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5、我国一些著名的地形地貌?内蒙古草原、吐鲁番盆地、青藏高原、雅鲁藏布大峡谷6、家乡的地形和特点以江苏省各地的地形和特点为例:7、从地形图上可以发现的信息(1)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2)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
如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淡紫色表示积雪、冰川等。
(3)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4)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都是平原。
结论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各种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深浅不同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米——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
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000米以上。
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等等。
8、关于地球的表面,我们还知道什么?(1)地球刚形成时是汪洋一片,后来才出现陆地(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很早的时候,地球上的七大洲是一个整体,后来由于板块漂移才被分成六块。
(3)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变化。
(4)地球表面不同的地形上生活着很多种动植物。
(5)地球上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
(6)地球的表面是岩石和土壤。
(7)地球表面的70%被海水覆盖,30%是陆地。
(8)地球表面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最低的盆地是吐鲁番盆地;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1、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2、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3、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岩石及其形成作用(3)
地球岩石及其形成作用(3)胡经国二、岩浆作用㈠、岩浆作用概述地壳深部和上地幔中的岩浆沿地壳-岩石圈内的脆弱带上升侵入到地壳内一定深度或者经地壳-岩石圈内的构造断裂喷出地表经冷却凝固而形成岩石的过程,统称为岩浆作用(Magmatic Action),又叫做岩浆活动。
其中包括岩浆侵入作用和岩浆喷出作用或火山作用(Volcanic Action);前者又叫做岩浆侵入活动,后者又叫做岩浆喷出活动(或火山活动)。
由岩浆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统称为岩浆岩,又叫做火成岩。
岩浆岩和岩浆矿床是岩浆作用的产物。
有的观点认为,岩浆作用是指岩浆形成、运移、聚集、变化和冷凝成岩的全过程。
其中具有巨大的动能、热能和化学能。
但是,仍然认为,岩浆作用包括岩浆侵入作用和岩浆喷出作用。
㈡、岩浆作用发源地地质条件现今的岩浆作用发源于大陆30km、洋壳6km以下的软流圈。
但是,软流圈的物质并不是岩浆。
软流圈物质在上覆岩石圈巨大的静压力作用下呈半塑性状态。
只有当压力降低(如地壳-岩石圈断裂)时,软流圈物质才能转变为岩浆并且朝着压力降低的方向(如大洋中脊裂谷带)运移。
另外,当温度升高时软流圈物质也能形成岩浆,并且把上覆岩层熔透而形成火山喷发。
所以,岩浆作用发源地应具备的地质条件是:1、地壳(包括洋壳)断裂带地壳(包括洋壳)断裂带,如大洋中脊(简称洋中脊)裂谷带。
这里因压力降低,岩浆沿洋中脊裂谷带上涌,导致火山喷发。
2、大洋板块俯冲消亡带大洋板块俯冲消亡带,即海沟岛弧系。
这里因大洋板块俯冲而产生剧烈摩擦,压力和温度升高,俯冲板块物质局部熔融,导致火山爆发。
这种火山爆发的能量极高,如印度尼西亚群岛的火山爆发。
3、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带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带也有岩浆活动。
不过,这里的地壳很厚,可达60公里左右,岩浆作用主要是侵入作用,很少有火山喷发。
㈢、岩浆侵入作用岩浆上升侵入到地壳内一定深度,由于上覆岩层的静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因而迫使岩浆停留在地壳内冷却凝结成岩石,这种岩浆作用称为岩浆侵入作用,又叫做岩浆侵入活动。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学习任务单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地壳的主要物质组成成分,包括化学元素、矿物和岩石。
2、掌握常见矿物的物理性质和鉴别方法。
3、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点和代表性岩石。
4、阐释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一)重点1、地壳中化学元素、矿物、岩石之间的关系。
2、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和特点。
3、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
(二)难点1、矿物的物理性质及鉴别。
2、地壳物质循环的原理及地理意义。
三、知识梳理(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化学元素地壳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其中含量最多的八种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这些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不均匀,有的元素在某些地区相对富集,形成了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
2、矿物(1)概念: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
(2)分类: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
金属矿物如赤铁矿、磁铁矿等,非金属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
(3)物理性质颜色:矿物的颜色是其对不同波长可见光吸收后所表现出的颜色,如黄铜矿呈金黄色。
条痕: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上摩擦留下的粉末的颜色,条痕可以消除假色,减弱他色,比矿物的颜色更固定。
光泽:指矿物表面反射光线的能力,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和非金属光泽。
如黄铁矿具有金属光泽,石英具有玻璃光泽。
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或研磨的能力。
可以通过摩氏硬度计来比较矿物的硬度,滑石硬度最低,为1;金刚石硬度最大,为10。
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沿一定方向裂开的性质。
如云母具有一组极完全解理,很容易沿此方向劈开。
3、岩石(1)概念: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2)分类: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二)三大类岩石1、岩浆岩(1)成因: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
(2)分类侵入岩:岩浆在地下缓慢冷却凝固形成,如花岗岩。
其结晶颗粒较大,质地坚硬。
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迅速冷却凝固形成,如玄武岩。
环境保护概论试题(含答案)整合
一、选择题1.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分为 D P76A.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水污染等B.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C.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生活污染等D.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2.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 C P66 A.烟尘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C.烟尘和二氧化硫D.烟尘和氮氧化物3.1986 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主要是 C A.化学物质 B.细菌 C.放射性物质 D. 热4.我国城市地下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
D A.降雨减少 B.城市化过程中不透水地面的增加C.森林植被被破坏D.过量的开采地下水5.我国流经城市主要河段中,对其污染贡献最大的污染物为____。
AA. 有机污染物B.重金属C.三氮D.酸性污染物6.以下不属于污水处理技术物理法的是 D P140 A. 重力分离B. 过滤法C. 离心分离法 D. 混凝7.1987 年通过的《蒙特利议定书》是保护--------- 的历史文件CA. 动物B.植物C.大气臭氧层D.水8.颗粒污染物中,粒径在10 微米以下的称为___。
C P77 A. TSP B. 飘尘 C.降尘 D. 烟尘9.造成全球气候的温室气体,主要为_______。
DA. 一氧化碳B.甲烷C.氮氧化物D.二氧化碳10.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 A A. 6 月5 日 B. 4 月22 日 C. 9 月16 日 D.11 月15 日11.我国环境保护法公布的时间是 A A.1989 年12 月26 日 B.1986 年12 月26 日C.1989 年9 月1 日D.1986 年9 月1 日《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我国规定城市居住区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为 B P185 A. 昼间55 分贝夜间45 分贝 B. 昼间60 分贝夜间50 分贝C. 昼间60 分贝夜间的分贝D. 昼间70 分贝夜间55 分贝13.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五大问题是 A A.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问题B.人口、经济、能源、资源、环境问题C.人口、经济、发展、粮食、资源问题D.粮食、能源、人口、环境、发展问题14.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 A A.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 B.一氧化碳、铅化合物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D.一氧化碳、二氧化硫15.联合国于-----年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 A P37 A.1972 B.1973 C.1974 D.197516.夏季使用空调时,将温度设置在-----度最好CA.17-20 度B.18-20 度C.20-25 度D.26-28 度生态平衡失调表现在功能上的标志,包括-----和物质循环中断。
地球化学解析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形成过程
地球化学解析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形成过程地球是我们所生活的家园,也是养育万物的源泉。
地球上存在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些资源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这些矿产资源并非天上掉下来的,它们都有其特定的形成过程。
本文将从地球化学的角度探讨地球上矿产资源的形成过程。
1. 大地构造与矿产资源形成地球的表面由一系列板块构成,这些板块通过板块运动相互交错。
在板块运动过程中,构造活动使得地壳发生破碎、抬升、沉降等变化,从而影响了矿物和矿床的形成。
例如,地壳的抬升可能会使得深层矿物质逐渐暴露在地表,形成矿床。
而板块相互碰撞时形成的岩浆活动,则是许多矿种形成的重要条件。
2. 岩石变质与矿产资源形成岩石变质是指岩石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经历的变化过程。
变质过程中,岩石中的矿物质可能发生结晶、重排等变化,从而形成一些新的矿物质。
例如,由于地壳的抬升和岩浆的侵入,原本的沉积岩可能会经历高温变质,其中的黄铁矿、方解石等矿物质可能由此形成。
3. 地球化学过程与矿产资源形成地球化学过程是指地球上物质通过地质、气候等条件的作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在这些过程中,一些化学元素会聚集在一起形成矿物质。
例如,水流的作用可能会导致金属矿物的富集,从而形成金矿。
而酸性介质的存在有助于铀等放射性元素的聚集和沉积,形成铀矿床。
4. 生物作用与矿产资源形成生物作用是指生物活动对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
许多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一些特定的化学元素,而这些元素在生物体内可能发生沉积形成矿物质。
例如,海洋中的贝壳、珊瑚等生物骨骼中的钙质可以通过堆积沉积形成石灰岩,这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和石灰石矿。
综上所述,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地质、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了解这些矿产资源形成的过程对于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在尊重地球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且为后代留下更为丰富的矿产资源。
初中地理中的世界地理资源分布
初中地理中的世界地理资源分布地理资源是指地球上具有经济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和土地资源等。
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世界地理资源的分布情况,掌握各个地理资源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分布规律。
本文将从不同类型地理资源入手,分析世界地理资源的分布情况。
矿产资源的分布矿产资源是指地壳中的各类矿物质和岩石,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
世界上矿产资源分布十分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定的地理区域。
举例来说,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地区是铜矿和锡矿的集中地,而北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国则是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产地。
此外,非洲的赤道附近地区富集有大量的钻石矿床。
由此可见,世界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分布也十分重要。
全球水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到气候因素的制约。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年降水量较丰富,因此水资源相对较丰富,而沙漠地区则极度缺水。
举例来说,亚马孙河流域的水资源丰富,而撒哈拉沙漠地区则是典型的水资源匮乏区。
此外,地下水资源的分布也因地质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能源资源的分布能源资源(主要是化石能源)在世界经济和工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世界上常见的能源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
石油是目前最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其分布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如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和一些其他地区(如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
天然气也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和俄罗斯等地。
此外,煤炭在中国、美国、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十分丰富。
土地资源的分布土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其资源利用情况与土地类型和地形地貌有关。
一般来说,平原地区较为适宜农业发展,而高山和沙漠地区则较为适宜旅游业和矿产资源开发。
在全球范围内,世界农业发展主要集中在亚洲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欧洲的多瑙河流域等。
而沙漠地区和高山地区等限制了土地的农业利用。
结语通过对世界地理资源分布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地理资源的分布受到地质、气候、地形和地貌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矿物资源资料
矿物资源
矿物资源是地球上的宝贵资源之一,广泛分布于地壳深处,被视为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柱之一。
矿物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属矿产等多种类型,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建筑材料、能源满足等领域。
矿产类型
矿物资源可分为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两大类。
金属矿产主要包括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石、锌矿石等,常用于制造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
非金属矿产则包括石灰石、石膏、盐矿等,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化工原料等领域。
矿产开采
矿物资源的开采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
首先需要进行矿床勘探,确定矿物资源的分布和储量,然后进行矿井建设、矿石开采等工作,最终进行矿石的提炼和加工。
开采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并合理利用矿产资源。
矿产利用
矿产资源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建设工程、能源开发、金属制造等领域。
例如,煤炭被用于发电、冶金工业;石油和天然气被用于交通运输、化工生产等。
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矿产可持续发展
在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需要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应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避免过度开采和污染环境,推动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应积极推进绿色矿业和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循环利用。
矿物资源是地球赋予人类的重要财富,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当注重对矿物资源的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地质学一级学科代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地质学一级学科代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变化规律的学科,涉及地质构造、岩石、矿产、地球化学、地貌和地质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地质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我们认识地球的起源和演化过程,理解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它的形成和演化却是一个复杂而长久的过程。
地质学作为一级学科,通过研究地球的各个层面,从微观到宏观,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认知世界。
从构造地质学的角度来看,地质学家们对地球内部的各种构造、板块运动和地震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揭示了地球表面呈现出来的各种地貌现象的成因。
通过研究岩石学,我们能够了解岩石的种类、组成和形成的环境,从而推断出地球上各种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地球化学是地质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地球物质的成分和变化规律。
通过对地球上各种元素和同位素的分析,地质学家们能够推断出地球物质的来源和演化历程,进而对地球的历史进行重建。
地质历史的研究使我们能够了解到地球上各种生命的起源和演化,以及环境的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地质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自然灾害的发生机理,比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通过对地质学原理的应用,我们能够提前预警和防范这些自然灾害,减少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总而言之,地质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不仅仅与地球科学相关,还与其他自然科学如物理学、化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地质学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同时,地质学也帮助我们预测和减轻自然灾害的风险,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地质学作为一级学科,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地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可以包含以下内容:文章结构是指全文的组织框架和内容安排方式。
一个清晰合理的结构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并把握文章的关键信息。
矿产资源与地球内部过程的关系探析
矿产资源与地球内部过程的关系探析地球是一个富含各种矿产资源的行星,它的内部过程对于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析矿产资源与地球内部过程之间的关系,并就其中涉及的几个关键过程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我们来谈谈地壳运动对矿产资源形成的影响。
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两种形式。
构造运动指的是地壳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它不仅导致了山脉的形成和地震的发生,还对矿床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随着板块的相对运动,地壳可能会发生抬升和沉降,这会改变地下水的流动路径,进而影响矿物的析出和沉积。
岩浆活动则通过岩浆的喷发和侵入,将地壳深部的矿物带到地表,形成火山岩和岩浆岩中的矿物。
因此,地壳运动是矿产资源形成的重要过程之一。
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的是岩石循环过程。
岩石循环是指岩石的形成、变质和熔融等一系列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岩石的组成、结构和性质都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地球内部的矿产资源得以形成和演化。
例如,地壳板块的相互碰撞和挤压会形成变质作用,变质岩中的矿物会发生改变,形成新的矿产资源。
岩石的熔融则会形成火成岩,火成岩中含有丰富的金属矿物资源,如铜、铁、铝等。
因此,岩石循环过程是地球内部矿产资源形成的重要机制。
另外一个关键因素是地球的地热活动。
地热活动是地球内部热能的传递和释放过程,它在地壳运动和岩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热活动主要包括地核的热对流和地表的火山地热。
地核的热对流导致了板块的运动和地震的发生,同时也为深部矿物的熔融提供了热源。
火山地热则是指地下热水和蒸汽的上升和喷发,它不仅可以带走地下的矿物和热水,还可以形成热液矿床。
因此,地热活动是地球内部矿产资源形成和分布的重要因素。
最后,我们来谈谈地球的化学循环过程。
地球的化学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多个循环过程。
这些循环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物质转化对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水循环中的降水和地下水的作用可以将溶解的矿物质运送到地下,形成含矿流体。
地质地形知识:研究地球上的地球物理学
地质地形知识:研究地球上的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物理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在地球物理学的领域中,地质和地形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地质和地形的研究为我们探索地球内部构造以及地表形态的变化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地质和地形的知识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物理学。
首先,我们来看看地质学。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岩石、矿物、地层、岩浆以及地壳运动等方面的科学。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内部的相关物质和外部形态上的各种地貌。
地质学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岩石的成因和发展以及地球内部的物理过程,探讨地球表面的构造和演化过程。
地质学可以为我们提供地球历史的相关信息,而且也是资源勘探的基础。
总的来说,地质学的主要理论包括:1.地质历史:探索地球形态变化和地质过程的历史,包括地球形成、地球内部的构造组成和相应的物理化学过程。
2.岩石学:研究各种岩石形成的地理和物理化学过程。
3.地层学:研究岩层的分布规律、变化特征和相关的地形势。
通过研究地球内部的岩层,可以了解它们的历史和起源。
4.普通地质学:研究地球上的各种地形势和地质特征。
在地球物理学中,地质学研究岩石、矿物和地层的物理特性,利用磁、电、声、重力、地震等地球物理学方法和技术,探测地下的圈层结构、矿产资源、水文地质情况等。
其应用有:①矿产资源和能源勘探开发。
②地震和地质灾害预测预防减灾。
③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
④环境监测和污染防治。
⑤架设通讯设施和交通路线。
⑥了解地球历史、自然灾害等方面进行研究。
不难看出,地质学在地球物理学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地形学。
地形学是一门研究地表形态和地貌形成的科学。
它的任务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及其形成发生的原因及规律。
在地物的分类中,地形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属性之一,它刻画了地表的形态、高程、坡度、坡向等性质,在地表流逝的流水和土壤侵蚀作用的影响下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地貌和自然景观。
地理特征和人类建筑都与地形相关。
地球科学概论期末考题
2002 (A)1. 试述河流的下蚀作用(10 分)。
要点:(1)概念:河水及其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底部的破坏,使河谷加深、加长的过程。
(2)产物:“V”形谷、激流、瀑布、向源侵蚀作用、河流袭夺及侵蚀基准面等,4 个以上。
2.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10 分)。
要点:(1)整合--地壳稳定(2)平行不整合—地壳垂直升降运动(3)角度不整合---地壳水平运动要说明其形成的简单过程。
3. 试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8 分)。
特点:干旱,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分四个阶段:(1)碳酸盐阶段(2)硫酸盐阶段(3)氯化物阶段(4)砂下湖阶段要简要说明其过程,图示也可以。
2002 年(B)1.试述河流的侧蚀作用(10 分)。
要点:(1)概念:河水及其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两侧及谷坡进行破坏,使河床弯曲、谷坡后退,河谷加宽的过程。
(2)产物:曲流河、牛轭湖、截弯取直等。
简要说明其过程。
2.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10 分)。
要点:(1)整合--地壳稳定(2)平行不整合—地壳垂直升降运动(3)角度不整合---地壳水平运动要说明其形成的简单过程。
3. 试述浅海的化学沉积作用(8 分)。
要点:中低纬度为主主要类型有:碳酸盐、硅质、铝、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胶磷石和海绿石等。
简要说明2-3 种即可。
2003(A 卷)1、试述“V”形谷、“U”形谷和风蚀谷的成因,并对比三者的基本特点(12 分)。
要点:“V”型谷,侵蚀成因;“U”型谷,冰川剥蚀成因。
风蚀谷:风的剥蚀作用形成。
可从谷的平面延伸、剖面形态、谷底特点及变化、主、支流交汇特点、谷底沉积特点等进行对比。
2、论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沉积作用(10 分)。
要点:1)以化学沉积为主,机械沉积为辅;2)分为四个阶段:碳酸盐阶段—硫酸盐阶段—绿化物阶段—沙下湖阶段;3)论述每个阶段的沉积物及湖泊水体性质。
3、板块构造的基本思想(内容)是什么(8 分)?在固体的地球上层,存在比较刚性的岩石圈及其下伏较塑性的软流圈;较刚性的岩石圈可分为若干大小不同的板块,它们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进行大规模运移;海洋板块不断新生,又不断俯冲、消减到大陆板块之下;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边缘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了岩石圈表面的各种地质作用过程,同时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矿产资源及其形成作用(3)
胡经国
第二章矿产资源基本概念
一、矿产资源概述
1、矿产资源及其种类
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又叫做矿物资源,是指经成矿地质作用而形成,天然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表、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呈固态、液态或气态,并且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
根据中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2条规定,所谓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
目前,中国已发现矿种171个,可分为能源矿产(如煤、石油、地热)、金属矿产(如铁、锰、铜)、非金属矿产(如金刚石、石灰岩、粘土)和水气矿产(如地下水、矿泉水、二氧化碳气)四大类型。
目前,全球已知的矿产资源有170多种,其中80多种应用比较广泛。
按其特点和用途,矿产资源通常分为以下四大类型:能源矿产11种;金属矿产59种;非金属矿产92种;水气矿产6种。
2、矿产资源的特性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它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作用才形成的。
它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现代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
矿产资源的特性主要有耗竭性、隐蔽性、分布不均衡性和可变化性四种特性。
二、矿石及其品位的定义
矿石(Ore)是指可从中提取有用组分或其本身具有某种可被利用的性能的矿物集合体。
矿石中可被利用的矿物——矿石矿物可分为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
矿石中有用组分(元素或矿物)的单位含量称为矿石品位(Ore Grade)。
金、铂等贵金属矿石的品位用克/吨表示;其他矿石的品位常用百分数表示。
通常用矿石品位来衡量矿石的价值。
但是,在矿石中无用矿物或其有用成分含量甚微而不能利用的矿物的成分和有害杂质的多少,也会影响矿石价值。
矿石的概念是相对的。
随着人类对新矿物原料要求的不断增长和工艺技术条件的不断改进,无用的矿物也可以成为矿石矿物。
确定矿与非矿的主要因素
是对矿石品位的要求。
三、矿体概述
㈠、矿体的定义
矿体(Ore Body,或Mass of Ore)是指含有足够数量矿石、具有开采价值的地质体,是赋存于地壳中或地球表面并且具有各种形态、产状和一定规模的矿石自然聚集体,是矿床的基本组成单位。
㈡、矿体与围岩
矿体周围的无经济意义的岩石称为矿体的围岩。
矿体与围岩的界限有的截然清楚,而有时二者则呈逐渐过渡关系。
在后一种情况下,矿体的界限需要根据采样的成分分析所测定的边界品位(见矿产工业指标)加以确定。
也就是说,矿体边界的确定受工业指标的限制,其形态、产状和品位等随矿产工业指标的不同而不同。
㈢、矿体中的脉石
在矿体中与矿石伴生的无用岩石,称为夹石或脉石。
四、矿床概述
㈠、矿床的定义
矿床(Mineral Deposit)是指在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所含有用矿物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被开采利用的综合地质体。
它是由于地质作用而形成的、有开采利用价值的有用矿物的聚集地。
一个矿床至少由一个矿体组成,也可以由两个或多个甚至十几个乃至上百个矿体组成。
矿床的概念包括地质和经济双重含义。
矿床是地质作用的产物,但是又与一般的岩石不同,它具有经济价值。
矿床的概念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进步而变化。
例如,在19世纪时,含铜量高于0.5%的铜矿床才有开采价值。
随着科技进步和采矿加工成本的降低,含铜量仅为0.4%的铜矿床已经被大量开采。
矿床是自然界中分散存在的矿质富集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例如,铁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约为5%,铁矿石最低可采品位为25%,铁必须经过地质作用富集到5倍以上,并且具有一定规模,才能成为矿床。
导致有用元素或矿物高度富集的地质作用称为成矿作用。
发生明显矿化的地点称为矿点。
矿床是矿产在地壳中的集中产地。
矿床周围的岩石叫做围岩,而提供矿床中成矿物质来源的岩石叫做母岩。
㈡、矿床构造的定义
矿床构造(Mineral Deposit Structure)是指在矿床范围内,控制矿体的空间分布和形状、产状、规模的地质构造因素的总和。
它是矿田构造的组成部分。
㈢、地质构造对矿床形成的控制作用
地质构造因素对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构造活动既是驱动含矿流体运动的动力,断层、裂隙等地质构造又是含矿流体运移的通道和矿石堆积
的场地。
矿体的形态和产状在很大程度上受地质构造控制。
当矿床在形成以后又遭受构造变形时,常使矿体的形态、产状发生明显变化。
地质构造因素是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重要因素,历来受到找矿勘探和矿山地质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五、矿田概述
㈠、矿田的定义
矿田(Ore Fields)是指地壳上的某一含矿地段,包括在成矿地质构造、物质成分和成因上相近似的一系列矿床和矿点。
与煤田、油田等概念相对应,矿田一般指金属或非金属矿床的聚集地段。
㈡、矿田构造的定义
矿田构造(Ore Field Structure),又叫做矿田地质构造,是指在矿田范围内控制矿床的形成(矿化聚集)、改造、空间分布和形态的地质构造因素的总和。
近年来,随着对典型矿床的深入研究、深部找矿工作的开展和成矿理论的探讨,矿田构造研究工作有了较大的进展,形成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开辟了一系列新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矿田构造学正逐步成为矿床学和构造地质学之间的一门分支学科,对研究成矿理论和解决矿产勘探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和矿床学研究的深入,依据区域成矿规律和矿床模式指导找矿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而相应的矿田构造理论和实践还比较薄弱,亟待加强。
深入开展矿田构造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如果说研究成矿大地构造有助于认识大区域内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对找矿有重要的意义,那么研究矿田、矿床构造则可掌握控制矿床和矿体形成、改造、产状、分布的地质构造因素,对于详查、勘探和采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成矿作用概述
㈠、成矿作用的定义
成矿作用(Mineralization),即矿床的形成作用,是指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地质环境中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过程。
成矿作用是地质作用的一部分。
因此,成矿作用和其它地质作用一样,按作用的性质和能量来源可以分为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和变质成矿作用,相应地形成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和变质矿床。
㈡、矿床形成的基本因素
矿床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因素,即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和成矿作用。
因此,在一个比较完整的矿床分类中,应该包括这三个基本因素。
在这三个基本因素中,成矿作用是划分矿床成因类型的首位因素。
因为,不管成矿物质来源如何,它们总是要通过一定的成矿作用才能形成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矿床。
成矿环境是基本因素,影响着矿床的产生和分布。
成矿物质来源是重要因素,是矿床形成的必要条件。
七、矿产资源量与储量概述
㈠、矿产资源总量的定义
矿产资源总量(Total Amount of Mineral Resources)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企业、一个集团或一个公民,在某一时期或某一地点所拥有的某种或若干种矿产资源的数量。
矿产资源总量可用矿产资源实物总量和矿产资源价值总量这两种方式来表示。
中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全球矿产资源总量的12%,居于世界第3位。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
中国已发现171种矿产,具有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56种。
已发现矿床、矿点20多万处。
㈡、矿产资源量的定义
矿产资源量(Amount of Mineral Resources)是指所有查明与潜在的矿产资源中,具有一定可行性研究程度,但是经济意义仍然不确定的或属于次边际经济的原地矿产资源量。
它分为内蕴经济资源量、次边际经济资源量及预测资源量。
㈢、矿产资源储量的定义
矿产资源储量(Reserves of Mineral Resources),简称矿产储量(Reserves of Mineral),是指经过矿产资源勘查和可行性评价工作所获得的矿产资源蕴藏量的总称,是指矿物含量在临界品位以上并且集中埋藏的矿产数量。
2020年3月27日编写于重庆
2020年4月19日修改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