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风湿病的简述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辨证治疗
• 风寒痹阻证
证候:肢体关节疼痛,痛处游走不定,遇寒痛增,得热痛 减,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色不变,触之如常,苔薄白, 脉浮缓或弦紧。
治法: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方药:防风汤加减。酸痛以上肢为主者,可加白芷、威灵 仙、川芎;以下肢为主者,加独活,牛膝;以腰背为主者, 加杜仲,桑寄生,续断等。若见关节肿大,苔薄黄,邪有 化热之象,宜寒热并用,以芍药桂枝知母汤加减。
中医风湿病的简述优秀课件
中医病证辨证论治
• 一、行痹 • 语出《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
风气胜者为行痹。” • 行痹的主要病因为风邪,而风为百病之长,故其他外邪也
常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其中以风寒、风湿最为常见。其 内因则为卫阳不固,腠理空虚。 • 本病的病位主要在肢体、经络、关节,尤以上肢、肩背部 关节多见,少数发于肌肤。表现为肢体酸痛,痛而游走无 定处。
• 辨证治疗
风湿痹阻证
证候: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重着,疼痛游 走不定,皮色不变,肌肤麻木不仁,随天气变化 而发作,或伴恶风寒,汗出,头痛头重,或身体 微肿,舌淡红或淡暗,苔薄白或稍腻,脉浮缓或 濡缓。
治法:祛风除湿,蠲痹通络。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
• 寒湿痹阻证 证候:肢体关节冷痛、重着、肿胀,痛处固定, 屈伸不利,以下肢关节为多,遇阴雨天气加重, 得热痛减,遇冷加剧,舌淡胖,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祛寒除湿,温经通络。 方药:乌头汤加减。 湿热痹阻证
• 六、皮痹 • 是以肤冷麻木、浮肿,甚则皮肤变硬、萎缩,关
节屈伸不利为主要表现的痹病。 • 《张氏医通》:“皮痹者,邪在皮毛,瘾疹风疮,
搔之不痛,初起皮中如虫行状。” • 皮痹的基本病机为外邪侵袭、痰浊瘀血以及气血
阴阳的不足,皮肤之经络瘀阻,皮肤失养,其中 痰瘀病机常可贯穿本病的始终。 • 本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多于男性。早期可见皮 肤水肿,皮紧而硬,继之皮肤坚硬如革,皮肤紧 张而有光泽,手捏不起。在手则屈伸不利;在面 则面无表情、眼睑不合、口唇变薄;在胸则状如 披甲。疾病晚期则皮肤萎缩而薄,毛发脱落,肌 肉消瘦,皮肤紧贴于骨。
• 辨证治疗
寒凝痹阻证
证候: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剧烈,如刀割,得热痛 缓,痛处固定,日轻夜重,甚则关节不能屈伸, 痛处不红不热,形寒肢冷,苔白,脉弦紧。
治法: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减。若寒甚加制草乌; 痛偏上肢加羌活、威灵仙、千年健;痛偏下肢加 独活、牛膝、防己;痛偏于腰背加桑寄生、杜仲 、川断、淫羊藿。
治法:清热疏风,活血通络。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若局部肿胀甚,加防己、苡 仁;游走痛甚可用威灵仙、海风藤;肢热有红斑 加忍冬藤、桑枝。
• 湿热痹阻证
证候:关节或肌肉灼热、肿胀、疼痛、重著,皮 肤发红,或见硬结、红斑。可伴发热、口渴不欲 饮、烦闷不安、周身沉重、溲黄浑。舌质红,苔 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宣通经络。
• 三、着痹 • 语出《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
痹也...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 着痹的外因以感受湿邪为主,常夹风、寒、热邪。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阳虚则难以驱散,脾虚则 难以运化,故内因以阳气虚弱、脾胃不足为主。 • 本病以肢体关节酸痛、沉重、肿胀或顽麻为特征, 初起时可见全身肌肉酸痛,头身困重,渐至关节 酸痛、胀痛,以下肢关节为主,或肢体麻木不仁, 关节沉重,遇阴雨天气加重。起病多缓(夹风寒热 邪则较急),病程一般较长,可反复发作。
方药:宣痹汤加减。若湿浊甚者,加苍术、 萆藓 ;痛甚加姜黄、海桐皮;局部热重,加生石膏、 知母、忍冬藤;肢体肌肤有斑者,加赤芍、丹皮、 地肤子。
• 五、燥痹
是由燥邪(外燥、内燥)损伤气血津液而致阴津耗损、气 血亏虚,使肢体筋脉失养,瘀血痹阻,痰凝结聚,脉络不 通,导致肢体疼痛,甚则肌肤枯涩、脏器损害的病证。
证候:肢体关节疼痛、灼热,局部红肿、拒按, 发热,汗出,口干口苦,烦闷尿黄,大便不爽,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法:清热除湿,宣痹通络。 方药:宣痹汤加减。
• 四、热痹
• 是以热邪为主而导致的以肢体关节热痛等具有热 象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痹病。
• 《证治准绳·痹》:“热痹者,脏府移热,复遇外 邪,客搏经络,留而不行,阳遭其阴,故痹熻然 而闷,肌肉热极,体上如鼠走之状,唇口反裂, 皮肤色变。”
• 风寒湿痹阻证
证候:肢体关节冷痛沉重,痛处游走不定,局部 肿胀,关节屈伸不利,气候剧变则疼痛加剧,遇 寒痛增,得温则减,恶风畏寒,舌质淡红或暗淡, 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沉紧、弦缓。
治Baidu Nhomakorabea:祛风散寒,利湿通络。
方药:蠲痹汤加减。痛甚加威灵仙、防己;风偏 胜者加防风,重用秦艽;寒胜者加附子;湿胜者 加防己、薏仁、萆薢。
• 热痹的病因,多因热邪侵袭,或邪郁化热而成, 亦可由阴虚内热、痰瘀热阻而致。
• 本病发病较急,自觉关节或肌肉灼热、红肿、疼 痛,甚则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全身 发热、烦躁不安、汗出、口渴等症状。
• 辨证治疗
• 风热痹阻证
证候:发病急骤,关节肌肉红肿灼热呈游走性疼痛, 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遇热则重,得冷稍舒, 关节屈伸不利。伴汗出、恶风、发热、口渴、唇 干。舌红苔黄、脉浮数。
• 二、痛痹
• 语出《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 痹也...寒气胜者为痛痹...”。
• 痛痹的原因,外因多与严冬涉水、步履冰雪、久 居寒湿之地等,导致以寒邪为主侵入机体有关。 内因则主要与脏腑阴阳失调,正气不足有关。
• 本病多以肢体关节(腰、肩、膝、肘、腕、踝)疼痛、 酸楚、麻木、重着、活动障碍为主症。其痛有逢 寒加重、得温则减、局部皮色不变、关节屈伸不 利、形寒肢冷、昼轻夜重的特征。
• 风湿痹阻证 证候:肢体关节肌肉游走性疼痛,肿胀,重着, 气候突变或阴雨天尤甚,肌肤麻木不仁或身微肿 ,小便不利,苔薄白或薄腻,脉浮缓或濡缓。 治法: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方药:蠲痹汤加减。风甚者,加蜈蚣,白花蛇; 湿甚者,可加薏苡仁,苍术;兼寒者,可加制附 子;上肢痛可加威灵仙,姜黄;下肢痛可加牛膝, 续断;如关节渐肿,舌苔黄腻,有化热征象者, 加黄芩,知母,丹皮,忍冬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