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地区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在逐渐加快,城镇现代化建设对土地的需求逐步增加。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阿克苏市绿洲棉花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该地区的农业以及农产品产量呈现出大幅度增加趋势,进而使得工业化得到快速发展,但在经济水平快速提升的同时,因为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开发使得生态环境压力增大。

此外,
人口的大规模增加也使得生态环境的压力逐步增加。

因此,
对阿克苏市生态承载力水平的分析,对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生态足迹方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物理评价方法,该研究方法可以计算出人们对生态服务的需求与该区域实际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差距,以此反映出自然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并对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作出定量评价。

基于以上背景,
本文基于能值理论,使用生态足迹法对阿克苏市生态承载能力进行探讨,以期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理论借鉴。

1研究区域概况
阿克苏市地区位于我国南疆中部,东经78′03″-39′07″,北纬39′30″-42′41″,据2017年资料显示,
该区域下辖8个县、代管45个地方林牧场,
总面积为13.2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250.83万。

随着西部大开发建设的推进,该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大量人口的涌入更是对土地利用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土地生态承载力在进一步下降。

2生态足迹模型及计算方法
2.1选取、确定参数
进行均衡因子选取时,通常可按照标准确定为耕地以及建筑用地的均衡因子2.8、草地0.5、林地与化石燃料用地1.1、水域0.2;掺量因子较多的使用Wackernagel 计算我国生态足迹时确定的标准,即耕地与建筑用地1.66、化石燃料用地0、草地0.19、林地0.91。

2.2生态足迹模型及计算
生态足迹模型:EF=N ×ef ,其中,
ef =N
i=1
∑(aa i )=N
i=1
∑(c i /p i )
(1)
式中:EF ———计算区域的生态足迹;
N ———该区域的总居住人数;aa i ———一个人占有i 种商品所能够换算的土体面积;C i ———i 种商品单位消费数;
P i ———i 种商品平均生产能力。

aa i =c i /p i =(P i +I i -E i )/(p i 伊N )
(2)
式中:P i ———i 种商品消费年产量;I i ———i 种商品年进口量;
由(1)(2)可得:
ef =N i =1
∑r j ×(aa i )=N
i =1
∑r j ×(c i /p i )
(3)
式中:r j ———均衡因子。

进而可由EF=N ×ef 求得该区域生态足迹。

2.3生态盈余/赤字计算
在分析中,该区域人口对自然资源的使用情况通常用生态
足迹与生态承载力间的差值表示,当生态足迹小于生态承载力时称为生态盈余(ER ),即生态承载力的供给大于需求,表明该区域处在可持续发展状态;反之,当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时则称为生态赤字(ED ),生态承载力供给小于需求,表明该区域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生态压力指数值为(EF/EC )。

ED=EC-EF,ER=EF-EC
(4)
3结果与分析
3.1人均生态足迹计算分析
本文研究中的数据来源于《阿克苏市地区统计年鉴》。

图1为1997年-2017年阿克苏市地区人均生态足迹。

图1
1997年-2017年阿克苏市地区人均生态足迹
从图1可以看出,1997年-2017年该区域的各类生产用地逐渐增加,其中建筑用地、草地以及水域人均需求呈现出快速增加趋势,而林地以及化石能源用地增加幅度较为平稳,耕地的需求最大,占比达到78.12%,耕地的变化主要以农业发展为主;
化新疆阿克苏地区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研究
麦地娜·买买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
新疆维吾尔
830011)
石能源用地占比仅低于耕地,说明化石能源的需求随着人口以及工业建设的增加在增加,同样,人口的增多也使得住房以及道路建设用地增加。

3.2人均生态承载力计算分析
人均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人均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该区域的耕地以及草地人均生态承载力出现小幅度波动,且整体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而水域人均生态承载能力则逐年降低,其中,林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在逐年增加,说明该区域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较快。

3.3生态盈余/赤字计算分析
表2为生态盈余/赤字计算结果。

表2生态盈余/赤字计算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阿克苏市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在1997年为2.1411hm2,在2017年为4.2297hm2;在人均生态承载力方面,
1997年为0.7724hm2,到了2017年这一数据增加至2.7691hm2,说明阿克苏市地区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能力间的矛盾在不断加剧。

结合表2以及图2可以看出,1997年-2017年该区域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差距不断增加,且人均生态赤字的增加幅度较大,尤其是在2009年后增加幅度开始逐渐变大。

从人均生态足迹来看,1997年-2017年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同样在2009年后增加幅度较大,但结合总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足迹来看,该地区的生态赤字一直存在,即生态压力指数一直大于1,说明该地区长期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图21997年-2017年阿克苏市地区人均生态
足迹以及生态承载力变化图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从该区域的总生态足迹以及人均生态足迹来看,1997年-2017年该区域是逐年增长的,其中,20年间该区域的总生态足迹由1146217hm2增加至2657722hm2,这表明,该区域在绿色城镇化建设方面逐年增加,这直接导致区域的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迅猛,且由于大量人口的涌入更使得人均生态足迹年均增幅较大。

另外,耕地对于生态足迹的增加影响度逐年减小,而化石能源和工业用地占比在逐步升高,这说明仅依靠资源的不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逐步被抛弃。

从生态赤字以及生态压力来看,该区域的生态赤字由最初的0.7724hm2增加至
2.7691hm2,生态指数在2009年开始逐年处于大于1的状态,这表明在2009年后,该区域人们的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一直处在超出生态承载力状态,即发展模式为不可持续发展。

因此,该区域在之后的发展决策中应注重对环境的保护,逐步提升生态环境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自坤,王平,刘淑英.基于能值理论的陇南市生态足迹动态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8(32):104-105.
[2]杨海平,温焜.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内蒙古生态承载力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7,24(04):152-157.
[3]李文龙,余翠,赵新来,梁天刚,张金林,许静等.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青藏高原东部高寒牧区可持续发展研究[J].草业学报,2017,
26(04):1-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