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与合理井距

合集下载

低渗油藏渗流机理

低渗油藏渗流机理

低渗油藏渗流机理毛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Email:***********************摘要:低渗油藏孔隙细小,渗流不符合达西定律,流体在其中流动存在启动压力。

低渗透油气藏渗流规律有着不同于中高渗油气藏渗流规律的特殊性,二者在油田开发效果上存在的差异正是这种渗流规律的特殊性引起的。

因此,必须加快特低渗油气藏渗流机理研究,为低渗油气藏稳产增产奠定基础。

本文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做综合性的论述。

关键词:非达西流启动压力介质变形渗流规律前言油藏工程和渗流力学研究中一直以达西定律为主要基础。

达西定律的假设条件为:流体为牛顿流体,液流为层流状态,流体与孔隙介质不起反应。

低渗透油层的许多特点和现象与达西定律所假设的条件相差很大,受固体表面影响边界层在孔隙中所占的比例很大。

因此,达西定律不适用于描述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

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国外就有非达西渗流的提法。

我国西安石油学院阎庆来等人最先用地层水和原油通过天然岩心进行渗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渗透率较低时,无论是水,还是原油都有较为明显的启动压力梯度显示,即产生非达西渗流现象。

低渗透油藏由于渗透率低,孔隙结构复杂,渗流环境复杂,因而其油、水渗流特点、规律要比中高渗透储层复杂得多。

油田开发实践表明:与中高渗油田相比,低渗透油田在开发效果上存在很大差异:(1)绝大部分低渗油藏天然能量不足,产量下降快,注水井吸水能力差;(2)注水压力高,而采油(气)井难以见到注水效果;(3)见水后含水上升快,采液指数和采油(气)指数急剧下降;(4)油田最终采收率低等特征。

其原因在于低渗透油气藏渗流规律有着不同于中高渗油气藏渗流规律的特殊性,二者在油田开发效果上存在的差异正是这种渗流规律的特殊性引起的。

因此,必须加快特低渗油气藏渗流机理研究,为低渗油气藏稳产增产奠定基础。

正文1.低渗透油藏相对渗透率规律研究现状目前求取两相渗流相对渗透率的方法,主要有稳定法和不稳定法两种,对于稳定法,因为测试时间长、受限于实验仪器设备的精密度还未被大部分学者所采纳。

低渗透油田合理注采井距的确定——以纯41块沙4段低渗透油田为例

低渗透油田合理注采井距的确定——以纯41块沙4段低渗透油田为例

的原 油存在组 分 的有 序 变化 、结 构粘 度特 征及 屈 服 值
等 ,原油在 组成 和性 质 方 面 ,有 别 于体 相 原油 ( 相 体
原油 是指其性 质不受 界面现象影 响 的原油 ) 。这个 边界
仅为 29 ,采 油速 度 为 03 。分 析 认 为 其 主 要 原 。 。7
k / ,原始 地层压力 为 3. a gL 7 9MP ,压 力 系数 为 14 。 . 1
究 ,越 来越 多的人们 注意 到液 体 与 固体界 面 之 间 的相 互作用 。许 多研究 资 料表 明 ,由 于液 体与 固体 界 面 之
间 的相 互作 用 ,在 油 层岩 石孔 隙 的 内表 面 ,存 在 一个
作 者 简 介 :王 文 环 (9 5 ) 16 ,女 ,19 年 毕 业 于石 油 大 学 ( 91 华
东)地质勘查 系,2 0 00年获石油大学 ( 东)油藏 工程 专业硕士学 华
位 ,2 0 0 4年 获石 油大 学 ( 东) 油 气 田工 程 专 业博 士 学 位 .高 级 工 。 华
1 低 渗 透油 田渗 流 机理
在油 田开 发过 程 中 ,经 常用 到达 西定 律 ,它 的基 本表达形式 为 :
Q一

对低 渗透 油藏 和稠 油 油藏 来 说 ,这个 边界 层 的影 响则
是不可 忽视 的因素 ,它会使 渗流 规律 发生 明显 的变化 ,
乃至偏 离达西定律 [ 。 5 ・
果 提 供 了理论 依 据 。
关 键 词 :低渗 透 储 集 层 ;油 井 ;注 水 井 i 井距 ;提 高 采 收 率 ;纯 4 块 l
中 图分 类 号 :T 38 E 4
文献 标 识 码 :A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开发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开发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开发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显得愈发重要。

低渗透油藏是指那些具有较低孔隙度和渗透率,储层流动性能较差的油藏。

因此,深入理解其渗流机理及开发技术对于提高采收率、保障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并探讨有效的开发技术。

二、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相对复杂,涉及到多方面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首先,低渗透油藏的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导致流体在其中的流动受到限制。

其次,由于储层中存在多种物理和化学作用力,如毛管力、重力、粘性力等,这些力在油藏的开采过程中共同作用,影响着流体的流动和分布。

(一)储层孔隙结构低渗透油藏的储层孔隙结构主要包括孔隙大小、形状、连通性等。

这些因素决定了流体的流动路径和速度。

在低渗透储层中,孔隙往往较小且形状不规则,导致流体流动受阻。

此外,孔隙的连通性较差,使得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更加困难。

(二)毛管力和重力作用毛管力是影响低渗透油藏渗流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储层中不同流体之间的界面张力差异,导致毛管力在不同方向上产生作用,阻碍了流体的流动。

此外,重力作用在低渗透油藏的开采过程中也不可忽视。

由于储层中的流体密度差异,重力会使得流体在垂直方向上产生运动,对渗流过程产生影响。

(三)粘性力和其他作用力除了毛管力和重力外,粘性力也是影响低渗透油藏渗流的重要因素。

由于流体具有粘性,当流体在孔隙中流动时,会产生内摩擦力,阻碍流体的流动。

此外,储层中还存在其他作用力,如化学势能梯度引起的扩散作用等,也会对渗流过程产生影响。

三、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研究针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和渗流机理,开发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手段来提高采收率。

下面将介绍几种主要的开发技术。

(一)水平井技术水平井技术是一种有效的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

通过将井筒水平延伸至储层中,可以增加储层的暴露面积和流体与井筒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采收率。

此外,水平井技术还可以有效降低毛管力的影响,改善流体的流动性能。

《2024年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开发技术研究》范文

《2024年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开发技术研究》范文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开发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低渗透油藏的开发逐渐成为国内外石油工业的重要研究方向。

低渗透油藏是指由于储层孔隙度小、渗透率低等特点,导致油藏开发难度大、采收率低的油藏。

因此,研究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及开发技术,对于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相对复杂,涉及到多方面的物理、化学和地质因素。

下面将详细阐述几个主要方面。

1. 孔隙结构和渗流路径低渗透油藏的储层孔隙度小,孔隙结构复杂,导致油流在储层中的渗流路径曲折。

这些孔隙和通道的连通性差,使得油流在储层中的流动受到很大限制。

2. 渗流速度与压力关系低渗透油藏的渗流速度与压力关系密切。

随着压力的增加,渗流速度也会相应增加。

然而,由于储层孔隙结构的复杂性,压力的增加并不能有效提高采收率。

3. 饱和度与渗透率变化低渗透油藏的饱和度和渗透率随开采过程而变化。

在开采初期,储层中原油的饱和度较高,但随着开采的进行,饱和度逐渐降低,渗透率也发生变化,对渗流产生影响。

三、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研究针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和渗流机理,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开发技术。

下面将介绍几种主要技术。

1. 优化井网系统优化井网系统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合理布置井网密度和井距,优化注采比和采液速度等参数,可以提高储层的采收率。

2. 水平井技术水平井技术可以显著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

通过水平井的多段切割、钻进及组合注采等方式,可以有效增加储层的采收率。

同时,水平井技术还可以降低开采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 物理化学采油技术物理化学采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辅助采油方法。

通过向储层中注入化学剂或采用其他物理手段(如振动、声波等),改善储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从而提高采收率。

该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效果好等优点。

四、结论综上所述,研究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及开发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低渗透渗流机理及试井解释方法-姚军

低渗透渗流机理及试井解释方法-姚军
另外,微观层面上的渗流问题应加大研究力度。 如原油边界层、吸附以及油滴的卡断等对渗流的影 响。

纤观 微观 细观 直观 宏观 巨观 宇观
埃米级 纳米级 微米级 毫米级 厘米级 米级 千米级 兆米级
Å nm m mm cm m Km Mm
10-10 10-9 10-6
10-3
10-2 100 103
一、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
有效应力对低渗低孔介质孔渗参数的影响:
•低渗透砂岩压缩系数是有效应力的函数; •低渗透砂岩的渗透率随有效应力的增大而减少,最大可 以减少30%,撤消有效应力后渗透率不能完全恢复,最 终损失率较大,一般为5-10%; •裂缝岩心渗透率随有效应力增加大幅度下降,最终渗透 率损失可达90%以上; •渗透率越低的岩心,对有效应力的变化越敏感; •岩石孔隙体积随有效应力的变化不大,一般在5%以内, 而且基本可以恢复,最终损失率一般不超过1%。
在低渗透油藏的生产中,由于地层压力下降,导致储 集层骨架变形,而使油层的渗透率和孔隙度降低这种现 象常称为应力敏感效应。相应的介质称之为变形介质。
一般在低渗透油藏和深层高压油藏中应力敏感效 应比较明显。
变形介质渗流问题的研究有两大方法: (1)渗透率变异模数方法; (2)流固耦合(应力场和渗流场的耦合)方法;
流体通过小孔隙的渗流与通过大孔隙的渗流有明 显的差别。当孔隙小到一定程度时,它就将导致渗流 规律的变化。
一、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
(2)低渗透介质的比表面积大 一般岩石颗粒越细,比表面积越大。 物质的比表面积越大,其吸附力越强,吸附的物质
越多。低渗透油层的比表面积大,因而油层的束缚水一 般较高,水驱油效率较低。
油气田开发的生产动态是一定条件下地下流体流动(流 动机理)的综合、宏观体现。

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的确定方法

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的确定方法

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的确定方法
1.渗透率法:该方法是根据油藏的渗透率进行计算。

根据渗透率和井
底压力,可以计算出有效井距。

有效井距应该保证储层能够有效被利用,
即根据地质条件和储层性质确定最优的有效井距。

2.井间干扰法:该方法是通过实际井网动态监测和分析,确定合理的
井距。

通过对存在的井网进行动态监测和干扰分析,可以判断不同井距下
的井间干扰情况,从而确定合理的井距。

3.水驱试井法:该方法是通过进行水驱试井,确定合理的井距。

通过
在水驱试井区进行不同井距下的试采,观察试采效果,评估油藏的水驱过程,进而判断合理的井距。

4.数值模拟法:该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油藏开发过程,确
定合理的井距。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模拟不同井间距离下的生产情况,评估油藏开发效果,从而确定合理的井距。

5.试井法:该方法是通过进行试井,确定合理的井距。

试井是指在已
有的井网中选择一部分井进行试井,通过观察试井的结果,可以判断不同
井距下的采收率和产能,从而确定合理的井距。

总的来说,确定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具体
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确定。

综合应用不同的方法,可以更准确地确
定低渗透油藏的合理井距,提高油田开发的效益和经济效益。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与合理井距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与合理井距

l 拶
l 舻
20 07年 ,探 明分别 为 4 3 .%, 为 胜 利 油 田的 重 要 的增 储 阵地 之 一 。 46 成
篓l 舻 奁1 0 "

l { 0
1 低 渗透 油藏 特 点
低渗透油层具 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低渗透油层一般连续性差 、 采 收率与井 网密 度关 系特别密切 ; ②低 渗透油层存在 “ 启动生产压差现 图 3 含 水 及 含 气 饱 和 度 象 ”渗 流 阻 力 和压 力 消 耗 特 别 大 ; 低 渗 透 油 层 见 水 后 , 液 和 采 油 , ③ 采 指数急剧下 降 , 对油 田稳产造成 急剧影响 ; ④低 渗透油田一般裂缝都 因 油水 启 动 压 力 规 律 具 有 相 同 的 表 达 式 。 算 油 、 相 对 渗 透 率 换 水 较 发 育 , 入 水 沿 裂缝 窜 进 十 分 严 重 。 注 值 , 分 别 计 算 出 各 相 的 绝 对渗 透 率 值 , 据 油 水 粘 度 值 。 可 计 算 出 可 根 就 11 低 渗 透 油 藏启 动压 力 梯 度 方 法 及 原 理 . 3 的 绝对 渗 透 率 , 分 别 计 算 出 油 、 两 相 在 不 同 驱 替 相 饱 和 度 条 相 可 水 在 测 定 最 小 启 动 压力 梯 度 值 时 , 用 “ 细 管 平 衡 法 ” “ 差 采 毛 与 压 的启 动 压 力 梯 度 值 ,正 如 油水 相 渗 是 以 油相 渗 透率 为基 准 一 样 , 量 法 ” 结 合 的 方 法 ,毛 细 管 平 衡 法 ” 用 的是 连通 器 原 理 来 测 定 最 其 油 水 两 相 启 动 压 力 梯 度 曲 线 是 以束 缚 水 时 的 油 相 启 动 压 力 梯 度 为 相 “ 应 小启动压力梯度值。 基 准 ,根 据 油 水两 相启 动 压 力 梯 度 实 验 数 据 ( 对 启 动 压 力 梯 度 曲 相

低孔低渗油藏合理井距确定方法与优化调整

低孔低渗油藏合理井距确定方法与优化调整

79油田位于坳陷南部储层砂体属于辫状河道沉积,平均有效孔隙度为10.8 %,平均有效渗透率0.4×10-3μm2,为低孔、超低渗、低丰度的致密砂岩岩性油藏。

启动压力梯度大,油井技术极限井距小是影响油田区的致密砂岩油藏储量提高的重要阻碍,这使得储层压裂改造亟不可待。

储层普遍发育裂缝,天然裂缝、压裂人工缝的综合作用,使得确定油井井距的工作变得愈加困难。

本文首先是通过实验测定启动压力梯度,接着得出了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确定了储层油井技术极限井距。

本文认为,为更有效更准确地确定油井的井距,在工作中应该测量储层裂缝发育程度。

一、启动压力梯度1.实验方法低渗透油藏的启动压力梯度与地层平均渗透率的关系满足幂函数。

n K αλ= (1)式中:λ一启动压力梯度,MPa/m;K一地层平均渗透率,mD;α、n—回归系数,采用油藏实测岩心启动压力梯度实验数据回归获得。

2.数据处理对11块储层岩心进行室内单相流体渗流实验。

实验时根据启动压力梯度的非线性渗流公式得到启动压力梯度。

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关系曲线,和回归关系式为:383.0050.0−=K λ (2)由资料分析可知,对于低渗透油藏,渗透率对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显著。

岩心的渗透率越小,流体流动所需要的启动压力梯度越大,而且当渗透率降低到一定的程度后,其启动压力梯度急剧增大。

二、技术极限井距在一定技术极限条件下,油井周围处在拟达西流或接近拟达西流状态下的径向距离叫技术极限生产(泄油)半径。

常规油田开发中,技术极限生产(泄油)半径的2倍看作为技术极限井距。

技术极限生产(泄油)半径处的驱动压力梯度为:d r d P d r d P w2l n ⋅∆= (3)式中:ΔP—生产压差,MPa;d一技术极限生产(泄油)半径,m;rw一井筒半径,m。

若要实现技术极限生产(泄油)半径处的油流动,驱动压力梯度至少应等于该点处的启动压力梯度,结合式(2)(3),可以确定技术极限生产(泄油)半径:383.0050.02l n −=⋅∆K d r d P w(4)油田储层平均渗透率为0.4mD,原始地层压力为20.0 MPa,初期生产压差为8.0 MPa~10.0 MPa,根据式(4)计算得技术极限生产(泄油)半径为38 m~46 m,技术极限井距为76 m~92 m。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低渗透油藏是指岩石渗透率较低的油藏,其开发特点是油水藏边界不明显且渗流路径复杂。

油藏的布井方式和合理的注采井网设计对于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和合理采收油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低渗透油藏的布井方式主要是根据油藏特征和实际情况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低渗透油藏可以采用直井、水平井、斜井、多水平井等方式进行开采。

直井是最常见且经济适用的一种方式,其优点是施工方便、投资成本相对较低。

直井布置密度较高时,能够有效地利用油藏储量,提高开发效率。

但直井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开采效果受到渗透率较低的限制,无法充分开发储量。

在低渗透油藏中,水平井的应用较为广泛。

水平井具有相对较大的井筒长度,沿着油层走向平行布置,能够穿越多个渗透率较低的油层,增加储量开发范围和产能。

斜井是介于直井和水平井之间的一种布井方式,可以部分解决低渗透油藏直井开发受限的问题。

多水平井是指在同一井筒内同时达到多个不同层位的井,可以有效地提高储量开发效果。

合理的注采井网设计对于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和合理采收油气资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注采井网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油水的有效采集和注入。

在低渗透油藏中,注采井网的布设应考虑到油藏地质特征、渗透率分布、油水分布情况等因素。

一般来说,低渗透油藏的注采井网应具备以下特点:注采井井距适当,能够最大限度地覆盖油层范围;注采井密度适宜,能够充分利用油藏储量;注采井布设合理,地面设施方便施工和管理。

根据低渗透油藏的实际情况和工程经济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可以采用点状、线状、矩阵状、闭合矩阵状等不同布设方式。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和注采井网设计是油藏开发与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布井方式和注采井网设计,可以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率和采收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与开发方法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与开发方法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与开发方法
1.渗流机理:
-毛细管压力:在低渗透油藏中,由于孔隙尺寸较小,油液进入孔隙
中时会受到毛细管压力的作用,导致渗透率下降,渗流过程变慢。

-几何因素:低渗透油藏中,孔隙之间的连通性较差,使得油液无法
充分流通。

此外,岩石孔隙表面的表面张力和孔隙形状也会影响渗流能力。

-电性因素:一些低渗透油藏中,岩石中存在可移动的离子,会产生
电性效应,对渗流过程有一定影响。

2.开发方法:
-压裂:压裂是通过在井孔中注入高压液体,使岩石发生裂缝破裂,
以增加渗流通道的方法。

低渗透油藏中,压裂可以大大提高油藏的渗透率,增加油井产能。

-水驱:水驱是通过在注入井中注入水,以推动原油向采油井流动的
方法。

在低渗透油藏中,由于自然产能较低,通过注水可以增加地层压力,促使油液向井筒移动,提高采收率。

-注水压裂组合:注水和压裂的组合应用可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

首先通过压裂增加渗流通道,然后注水提高地层压力和采收率。

这种方法
适用于较厚的低渗透油藏。

此外,为了更好地开发低渗透油藏,还可以使用增粘剂和块剂等辅助
技术。

增粘剂可以改变原油的流动性,增加原油在孔隙中的有效流动面积。

块剂则可以填塞孔隙中的大孔洞,提高渗流通道的连通性。

总之,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和开发方法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

通过深入研究渗流机理,并结合合理的开发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发低渗透油藏,提高产能和采收率。

低渗透油藏极限井距的确定

低渗透油藏极限井距的确定

1 启 动压 力 梯 度
1 1 实验方 法 .
对1 2块人 造岩 心进 行室 内单 相 流体渗 流实 验 , 其实 验 数据 见 表 1 验 时 根据 启 动 压力 梯 度 的非 线 .实
性渗 流公 式 , 过改 变岩 心两 端 的驱替 压差 , 到不 同 驱替压 差 下 的体 积 流量 , 理得 到 的实验数 据 , 通 得 处 得到
第 1 期
贾 振 歧 等 : 渗 透油 藏 极 限 井 距 的 确 定 低
况, 以满 足实 验精 度 的要求 .根据 式 ( ) 选取 = 1 5 处理 实验 数 据 , 2, =., : 可得 到每 一 块 岩心 的启 动压 力 梯 度, 其结 果见 表 1 .
C C C C C C C C C C C R
3 1 3 4 5 4 9 1 6 8 2 6
表 1 实验岩 心基 本参数 及 其启动 压 力梯度
卜卜
6 2 O
6 3 5
5 1 3
5 1 6
5 8 7
6 O 2


压力梯度 ; 依据启动压力梯度的非线性 渗流方程 , 得到了低渗透储层 启动压 力梯度 与渗透 率的幂 函数关系式 . 结合低渗
透油藏渗流理论得到 了低渗透油藏 确定极限技术井距 的公式 , 可为低渗透油田开发确定合 理井 网密度提 供理论依据. 渗
透 率 越 小 , 动 压 力 梯 度 越 大. 启
收 稿 日期 :0 5—0 20 9—1 审稿 人 : 景 春 } 辑 : 开 澄 3; 吴 编 关 作 者 简 介 : 振 岐 (9 4 ) 男 。 贾 1 4 一 , 教授 。 士 生 导 师 , 要 从 事 油 气 田开 发 方 面 的研 究 博 主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低渗透油藏是指地层孔隙度低于10%、渗透率低于1md的油藏,其特点是储集层厚度大、油藏粘度高、渗透能力差等。

在开发低渗透油藏时,布井方式和合理的注采井网设计是非常关键的。

布井方式是指油井之间的距离和位置的选择,主要包括单井开发、直井与水平井结合开发、并排水平井开发、错列水平井开发等几种方式。

其中,直井与水平井结合开发方式是目前较为普遍的布井方式。

通过在低渗透油藏中设置直井与水平井相结合的注采井,可以充分利用水平井的高产能和直井的较大侧向跨层孔隙体积,提高采收率。

并排水平井开发方式主要应用于储集性能好且宽厚的油藏,能够提高单井的产能。

错列水平井开发方式主要应用于含天然裂缝或高渗透区域的油藏。

在注采井网的设计中,应综合考虑油藏地质特征、渗流规律和开发目标等因素。

合理注采井网的设计可以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效率和采收率。

注采井网的设计包括井距、拟采取的水驶方式、井网密度、注采井的位置等要素。

井距是指油井和水井之间的距离,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储量分布情况合理确定,一般为300-500米。

拟采取的水驱方式包括连续水驱和间歇水驱两种方式,根据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采目标选择合适的水驱方式。

井网密度是指注采井的布置密度,应根据油藏的储集性能和开采目标选择适当的密度,一般为2-5井/km2。

注采井的位置应结合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采目标,在储量较大和渗透率较高的地区布置注采井。

综上所述,低渗透油藏的布井方式和合理的注采井网设计是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和采收率的关键因素。

通过合理选择布井方式和注采井网的设计参数,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平井的优势,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效果。

同时,还需要根据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采目标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实现最佳的开发效果。

低渗油藏开发中确定井距的方法

低渗油藏开发中确定井距的方法

低渗油藏开发中确定井距的方法【摘要】低渗油藏开发中确定井距对开发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具有重大影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在现场可以进行的注采实验中,可以根据实验中所得的不同井距状况下采油井的动态情况来确定该低渗油藏的技术极限井距,技术极限井距与经济合理距离四存在差异的,一般技术极限井距稍大于或等于经济合理井距就将该距离确定为低渗油藏的合理井距,可以根据该井距来制定相关的开发设计方案,部署井网等。

技术极限距离小于经济合理距离的情况下,是不具备开发条件的,需要对该低渗油藏进行一定的改造后才能进入开发阶段。

【关键词】低渗油藏方案设计技术极限距离经济合理距离动态分析在低渗油藏的开发中,井距是一项开发设计的重要依据,尤其对于低渗砂岩油藏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开发活动中国对井距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是关注与开发效果息息相关的速度、储量控制和采收率等,而在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开发中,井距的合理是油藏开发的基础和关键,所以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中确定井距的问题。

在实践中油藏开发一般部署的井网较稀,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低渗油藏开发中,大井距的条件下,注水井难以注入水,采油井也难以采出油,因为注水困难就无法形成有效的驱替,所以针对该问题,许多油藏开发又设置了较密的井网,效果上明显改善。

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了低渗油藏的合理井距和技术极限井距两种,前者是指在经济效益上最优在技术上可以实施的井距,候着指的是在一定的注采压差下油水井四周处于接近达西流向的径向距离,注采之间是一种驱替体系。

正是基于目前实践中井距的确定难以实现经济性和技术性的最优化结合,笔者对确定井距进行了分析研究。

1 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中的问题分析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中存在着注采困难的问题,着主要是由于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储层孔喉小所致,这种低渗油藏自身的的特点在开发中表现为不同的形式,造成低渗透油藏开发矛盾。

1.1 注水压力高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开发的过程中油层本身对水的吸附就不均匀,注采水平不高,油井之间的连通性差,此外注水压力也会出现猛增的情况,注水存在困难。

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见效时间与井距关系

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见效时间与井距关系
84
1999 年 6 月
石 油 勘 探 与 开 发 PET R OLEU M EX PLO RA T IO N AN D DEVELO PM EN T
V ol. 26 N o. 3
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见效时间与井距关系
李云鹃 胡永乐
中国石油天然气 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压力波影响半径与时间的关系预测低渗透油藏井距与 注水见效时间 , 200~ 300m 井距注水见效时间平均为 20 d 左右。而根据有关资料统计, 低渗透油藏在 250~ 300 m 井 距 条 件 下 的 注 水 见 效 时 间 通 常 为 5 ~ 6mont h[ 1] 。
0
0
Kt Uo Lo C t
( 1)
( r e- r w ) ( 6)
( 2)
利用稳态逐次替换法可以求得弹性不稳定渗流过 程中压力的近似分布。该方法认为: 在非稳定流中任 一时刻的压 力分布都近似 符合稳定 流的压力 分布规 律, 只是影响半径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 2] , 即影响半 径是时间的函数, 可用时间函数 R ( t ) 表示。任一时刻 的压力分布和井底压力可表示为
低渗透砂岩油藏压力波传播时间
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与中高渗油藏的渗流规律不 同。其最大特点是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低渗透油藏的 渗流规律可以用下式[ 1] 表示: K dp v = L dr o ( 4) 式中 dp dr ( 4)
0
问题的提出
一般认为注水时 , 当注水井井底压力 的变化经过 一段时间传到采油井井底时 , 注水将开始见效。这段 传播时间称为影响时间, 相应的压力波的传播范围称 为影响半径, 通常影响半径与影响时间的关系 [ 2] 为 R ( t ) = 0. 12 其中 C t = c o S o + cw S w + c f ( 1) 式经变化得 t = 69 . 44 Uo Lo C t 2 R (t) K R 2( t ) = 69. 44 V K V = UL C o t

低渗透油藏综合开发渗流理论与方法

低渗透油藏综合开发渗流理论与方法
好。
Ⅱ类:细砂 岩
0.15-0.50
10-15
C50为0.1~
Ⅲ类:粉细
0.01Lm,Smin为
砂岩
20%~40%。细歪
0.1-0.15
8-12
度,分选较差。低渗透油藏综合开
发的渗流理论与方 C50<0.11Lm, Ⅳ类:粉
Smi>40%。细歪
砂岩
<0.1
<8
度,分选差。

1-3
油斑-油浸
0.2-1.0
低渗透油藏综合开 发的渗流理论与方

低渗透油藏开发渗流基本理论
主要内容
五、展望
1、微观结构与宏观渗流过程的深入探索 2、低渗透油藏基质-裂缝-井网整体优化
开采渗流理论 3、开发低渗和特低渗油藏的有效技术
低渗透油藏综合开 发的渗流理论与方

低渗透油藏开发渗流基本理论
概述
需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石油需求不

低渗透油藏开发渗流基本理论
概述
资源情况:我国石油工业每年探明的石油储
量中,低丰度、低渗透油气田占的比例在50%
以上,而已探且明比未开例中 发逐国 低石 渗 年油 透上股 与份 中 升公 高。司 渗2透00地0质 年储量分布图
90000
84310
80000
70000 60000
中高渗透
低渗透
地质储量(万吨)
目标:形成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和提高采收率理
论及方法、获得巨大经济效益为目标,解决低渗透 油藏油层非均质性强、渗透率低、裂缝发育复杂等 对提高石油采收率具有挑战性的理论和技术难题。
关键科学问题:
1、储层裂缝识别、预测理论和方法; 2、非线性渗流机理及复杂渗流理论;

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主要矛盾机理及合理井距分析_王端平

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主要矛盾机理及合理井距分析_王端平

$p LL
=
max
K- 0. 865 359. 6
=
2. 78 @ 10- 3K- 0. 865
( 2)
88
石油勘探与开发# 油田开发与油藏工程
Vol. 30 No. 1
由图 2 可见, 某种流体在一定物性储集层中渗流 时, 随着压力梯 度的增 大, 会出 现 3 种不 同的渗 流状 态: 当驱替压力梯度小于最小启动驱替压力梯度时, 流 体不流动; 当驱替压力梯度大于临界驱替压力梯度时, 流体处于易流状态; 当驱替压力梯度介于二者之间时, 流体处于低速高阻不易流状态。
中图分类号: TE348
文献标 识码: A
自 1856 年开始, 达西定律成为研究地下流体运动 规律的理论基础, 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 才在低速渗流 研究中提出起始压力梯度的概念[ 1] 。20 世纪 90 年代 以来, 我国在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的研究方面取得了 很多研究成果[ 2] , 人们已普遍认同了低速非达西渗流、 启动压力梯度等概念, 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油藏的技术 政策界限研究中。
( 6)
将技术极限井距与经济合理井距结合, 可以更加 合理地确定注采井距。若前者大于后者, 可以按照经 济合理井距布井; 若后者大于前者, 仍按经济合理井距 布井会形成油、水井之间的不易流动带。在这种情况 下, 应根据压裂工艺水平设计并实施整体压裂, 以弥补 经济合理井距和技术极限井距的差值。
3 实例分析
图 1 渗透率与净上覆压力关系 曲线
渗透率 大幅度降低必 然导致采 油指数大 幅度降
低, 造成产量大幅度下降。特别是当储集层存在微裂 缝时, 地层压力水平的降低对油井产能的影响会更大。 这是低渗透油藏( 特别是高压异常油藏) 开发初期油井 产量高但递减快的主要原因之一。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低渗透油藏是指孔隙度低、渗透率小的储层,其开发难度较大。

为了充分开发这种类型的油藏,布井方式和合理注采井网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布井方式布井方式应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利用空间:利用手段、方法、选择合理的井距,使油藏的每一平方米的有效设计面积尽可能实现注采井的最大覆盖面积,提高原油采出率。

2.提高开发效率:布置注水井从建井数目来看要尽量减少,同时要采用先采后注的技术方案。

与此同时,建立注采井联动控制的信息化平台,提高油藏开发效率和有效储量的利用率。

布井方式按其形式可分为圈闭式、线型和网格式。

对于低渗透油藏,圈闭式布井方式不太适合,因为油藏厚度较小、面积较大的情况下,单个圈闭的面积不足以反映井网的覆盖效果。

线型布井方式也不太适用,线型井距较大,沉积相差异较大,难以充分覆盖注采区域。

所以,低渗透油藏常采用网格式布井方式,其优点是结构清晰、井距间隔均匀,能够实现有效的注采覆盖。

二、合理注采井网设计低渗透油藏注采井网设计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井距均匀:在地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应尽量保持井距的均匀性。

在同一目的层内,井距的间隔不应差别太大。

2.波动性很小:注采井网的波动性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均匀波动最好在1.5倍以内。

3.长度比要理想:注采井网的长度比应考虑储层结构的特点。

对于水平较稳定的区域,长度比可以长一些。

对于含水油藏,长度比应适当缩小。

4.注采比:注采比是指井网中供应水量与产油量之比。

低渗透油藏的注采比需要比传统油藏更高,以控制地下水位,保持油藏的生产稳定性。

5.有效接触面积:井网上的井距不但要保持相对均匀,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井网的相互联系。

有效接触面积要最大化,形成均匀换孔。

综合以上原则,低渗透油藏的注采井网可采取沿层或者跨层布井,使每级系统产生连接作用。

总之,对于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和合理注采井网设计是开发的关键。

优秀的井网设计能够使其开采产量更高、质量精良,能从科学的角度更好地传统石油工业在各个领域的开发方式。

低渗透油藏径向钻孔技术极限井距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径向钻孔技术极限井距及应用
位,现从事油气渗流理论、油气田开发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通讯作者:吴忠维(1990—东)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油气
渗流理论、油气田开发技术等。
68
特种油气藏
第 25卷
有的井网中,油水井井距大于技术极限井距。径向 钻孔技术能 有 效 增 加 技 术 极 限 井 距[14-16],实 现 油 水井的有效驱替。以低渗透油藏为例,在调研径向 钻孔[14-19]与技术极限井距 研 [20-24] 究的基础上,发 现关于径向钻孔工艺技术、现场应用及数值模拟研 究较多,而径向钻孔技术极限井距研究较少。基于 渗流理论与油藏工程方法,推导了低渗透油藏技术 极限井距 计 算 公 式,分 析 了 技 术 极 限 井 距 影 响 因 素,并将其运用于指导胜利油田某低渗透油藏的径 向钻孔设计中。该成果对低渗透油藏的径向钻孔 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0 引 言
低渗透油 藏、致 密 油 藏 长 期 利 用 弹 性 能 量 开 发,导致油藏能量亏损,需要补充油藏能量维持开
发,地层注 水 是 目 前 发 展 较 为 成 熟 的 能 量 补 充 手 段[1-7]。由于前期数据资料的不完全性,在油水井
井网部署完成后,易出现油水井连通性差,不能进 行有效驱替[8-13],能量补充效果差,其原因为:在已
2.SinopecShengliOilfieldBranchCompany,Dongying,Shandong257015,China) Abstract:Basedontheseepagetheoryandreservoirengineeringmethods,thepressuregradientcalculationformula offreepositioninalow-permeabilityreservoirisdeducedforsinglesource-sinkproduction.Animplicitcalculation formulafortechnicallimitspacingisprovidedbyconsideringthevariationofstartingpressuregradientwithfluidity toanalyzetheeffectsofviscosity,permeabilityandradialbranchlengthontechnicallimitwellspacing.Research indicatesthatradialdrillingcouldsignificantlyincreasethetechnicallimitwellspacinganditincreaseswiththein creaseofradialbranchlength.Thetechnicallimitwellspacingofradialdrillingdecreaseswiththeincreaseofoil viscosityandincreaseswiththeincreaseofpermeability.Thistechnicallimitwellspacingevaluationisappliedto theradialdrillingofalow-permeabilityoilreservoirinShengliOilfield.Theoilwellproductioncapacityhasbeen improvedby2.5timesandthewaterinjectioncapacityhasbeenenhancedby1.75to30.00times,whichfurther verifiesthevalidityandpracticabilityoftechnicallimitwellspacingcalculationmethod.Thisresearchcouldprovide greatsignificancetoachieveeffectivedisplacementofinjection-productionsystem. Keywords:low-permeabilityoilreservoir;effectivedisplacement;technicallimitspacing;radialdrilling;vertical well

低渗透油藏合理井排距比研究

低渗透油藏合理井排距比研究

低渗透油藏合理井排距比研究【摘要】为合理有效开发低渗透油藏,以胜利油田某区块为研究对象,从低渗透油藏流体地下渗流机理出发,根据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征,考虑地层各向异性影响,建立了144个不同的地质模型。

通过144种方案的设计,在相应的地质模型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合理井排距比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不同各向异性条件下的合理井排距比,对经济有效开发低渗透油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各向异性合理井排距比数值模拟低渗透油田储量在我国油藏储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严重,存在启动压力,天然裂缝发育,以面积注水方式开发[1,2]为主,但是一定井网密度下井排距设计不合理,会导致油井暴性水淹,严重影响水驱效果。

因此,对低渗透油藏开发而言,一定井网密度下合理井排距比的确定尤为重要。

1 合理井网形式研究低渗透油藏在开发初期采用的井网形式是井排方向与裂缝走向夹角为45度的正方形反九点井网[3]。

由于低渗透油藏非均质性严重,主渗流方向易水淹,提出菱形反九点井网形式,相对扩大了地层主应力方向上的注采井距,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角井水淹时间且改善了边井受效程度,在低渗透油田中普遍应用。

为了增大注水强度,获得较高的初期采油速率,菱形反九点井网角井转注形成矩形五点井网,注采比由1:3变为1:1。

菱形反九点井网抽稀,即抽掉注水井排中的采油井,形成不等距线状井网。

该井网可以避免沿裂缝方向上与水井相邻的角井发生水窜,注水井井距大于油井井距,充分发挥注入水驱替能力,油井可以明显地见到注水效果,有助于保持压裂后油井产能,在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比较实用。

因此,菱形反九点井网和不等距线状井网、矩形五点井网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典型井网。

本文对三种典型井网进行了合理井排距比研究。

2 各向异性地层合理井排距比研究2.1 建立地质模型运用数值模拟研究方法,选取胜利油田某区块为研究对象,建立数值模拟模型。

该区块共有五个小层,平面网格长度取10m,网格数为95×8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 年
第1期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科教前沿○
科技信息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与合理井距
宋培基 秦保杰 徐 霞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河口采油厂 山东 ( 东营
257200)
【 摘 要 】 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不同于普通渗透率油田 , 低渗透油藏中以非达西渗透率为主 。 本文叙述非达西渗透率的测试 , 油 — 水相非 达西渗透率曲线和气 — 油相非达西渗透率曲线的制作 , 总结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 。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低渗透油藏 , 然后提出各种不同情况下 的油藏的合理井距与合理井网的设计方法 。 【 关键词 】 渗透率 ; 非达西渗透率 ; 井网 ; 井距
1 )。
表1 图2 典型非达西渗流曲线示意图 油气相渗实验及相对启动压力梯度计算数据表
测定时毛细管和岩心中充满实验流体, 使进口端液面高于出口 端 。 重力作用使进口端流体通过岩心流向出口端 , 进口端液面下降 , 出 口端液面上升 , 如果是一个普通的连通器两端液面会持平 。 由于低渗 透岩心启动 压 力 的 存 在 , 两 端 液 面 经 过 充 分 平 衡 后 , 最 终 会 保 持 一 个 高度差 , 该高度差就是该样品的最小启动压力值 。 见图 2 中的 a 点 , 用 “ 毛细管平衡法 ” 获得 , 实线 def 为 “ 压差 - 流量法 ” 获得 。 1.2 低渗透油藏油水两相的影响 在 水 驱 油 过 程 中 ,未 见 水 前 是 单 相 的 流 动 ,无 法 计 算 两 相 启 动 压 力梯度 , 因此将无水期的启动压力梯度认同为单相原油的启动压力梯 度 , 即水驱油时其驱动压力梯度必须克服油相的启动压力梯度后水 、 油才能发生 流 动 ; 只 有 见 水 后 , 油 水 才 按 本 身 的 渗 流 规 律 进 行 水 驱 油 流动 。
Swa =Swc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 )
S= (1+β )×V0 ×N / (q0 ×T×A )
(2-2 )
岩芯出口端含水饱和度为 :
Sw2 =Swa -Qi fo2
(1-4 )
根据上 述 相 对 渗 透 率 计 算 公 式 , 对 实 验 结 果 进 行 计 算 , 得 到 了 油 水 相 对 渗 透 率 曲 线 ( 图 4) 和 非 达 西 流 与 达 西 流 油 水 相 对 渗 透 率 值 及 其比较 ( 表 2 )。 表 2 油水相对渗透率值
图5
产水率曲线
2
合理井距的确定方法
kro =fo krw =
d (1 / Q i ) d (1 / Q i I r ) μ w f w2 μ o2 f o2 k + (λ o - λ w ) kro v ∑Q o A 准L
(1-1 ) (1-2 )
合理井距的确定方法有很多 。 本文对各种确定合理井距的方法做 了总结 , 归为 , 以下几种方法 , 现将这些方法所得的技术极限井距进行 平均 , 如果最终 结 果 大 于 经 济 极 限 井 距 的 时 候 , 合 理 井 距 应 选 技 术 极 限井距 。 2.1 井网密度与原油采收率关系法 根据谢尔卡乔夫公式 , 导出了井网密度与原油采收率的关系 。
根据实际油藏的上述各参数 , 即可计算得到满足一定采油速度的 井网密度 。 取得很好开发效果 , 如华北油田留 17 断块沙三下油藏 、 吉林新民 油田 、 胜利渤南油田 、 大港马西深层系 、 新疆都善油由以及长庆马岭油 田等 。 2.3 根据启动压力梯度计算合理井距法 根据渗 流 理 论 , 等 产 量 一 源 一 汇 稳 定 径 向 流 的 水 动 力 场 中 , 所 有 各流线中主流线上的渗流速度最大 。 而在同一流线上 , 与汇源等距离 处的渗流速度最小 。 实际油藏的注采井连线为其主流线 , 在主流线中 点处渗流速度最小 , 压力梯度亦相应最小 。 由产量公式推导出主流线中点处的压力梯度为 :
0
引言
低渗透油田广泛分布于全国各个油区 , 具有丰富的储量资源 。 胜 利油区截至 2008 年底 , 探明储量 7.67 亿吨 , 占全油区的 15.8% ;“ 八 五 ” 以 来 , 每 年 新 增 探 明 储 量 都 在 2000 万 吨 左 右 , 尤 其 是 2006 年 及 2007 年 , 探 明 分 别 为 4331 、6811 万 吨 , 占 当 年 探 明 储 量 的 44.7% 和 64.6% , 成为胜利油田的重要的增储阵地之一 。
图3
含水及含气饱和度
图1
毛细管平衡法原理示意图
因 油 水 启 动 压 力 规 律 具 有 相 同 的 表 达 式 ,换 算 油 、水 相 对 渗 透 率 值 , 可分别计算出各相的绝对渗透率值 , 根据油水粘度值 , 就可计算出 单相的绝对 渗 透 率 , 可 分 别 计 算 出 油 、 水 两 相 在 不 同 驱 替 相 饱 和 度 条 件下的启动压力梯度值 , 正如油水相渗是以油相渗透率为基准一样 , 其油水 两 相 启 动 压 力 梯 度 曲 线 是 以 束 缚 水 时 的 油 相 启 动 压 力 梯 度 为 基 准 , 根 据 油 水 两 相 启 动 压 力 梯 度 实 验 数 据 (相 对 启 动 压 力 梯 度 曲 线 ), 油 水 两 相 相 对 启 动 压 力 梯 度 具 有 以 下 规 律 ( 见 图 3 ): 见 水 后 , 油 水两相相对 启 动 压 力 梯 度 开 始 发 散 , 随 着 含 水 饱 和 度 的 增 加 , 水 相 启 动压力梯度 逐 渐 变 小 , 油 相 启 动 压 力 梯 度 逐 渐 变 大 ; 在 大 部 分 水 驱 阶 段 ,油 、水 均 按 自 己 的 规 律 随 含 水 饱 和 度 的 增 加 而 规 律 性 地 增 大 和 减 小, 后期油水两相的启动压力梯度变化均偏离直线而急剧增大和减 小。 这充分揭示出水驱油后期的强水洗阶段驱油效率急剧变小的原 因。 1.3 低渗透油藏油气两相的影响 在 气 驱 油 的 过 程 中 ,当 气 体 尚 未 突 破 即 未 见 气 阶 段 ,两 相 启 动 压 力梯度其实就是单相原油的启动压力梯度 , 处理方法同油水两相 , 即 气驱油时 , 驱动压力梯度必须克服油相的启动压力梯度后 , 油 、 气才能 发生流动 。 当气驱阶段见气后 , 油 、 气即按本身的渗流规律进行流动 , 将气 、 油相 对 渗 透 率 转 换 成 各 自 的 绝 对 渗 透 率 , 并 根 据 油 的 启 动 压 力 梯度规律 (2-1 ) 式 和 气 的 启 动 压 力 梯 度 规 律 (2 ) 式 分 别 计 算 出 不 同 气 饱和度下的油 、 气启动压力梯度 。 为便于对比与研究 , 按照相渗曲线的 处理方法 , 以气驱结束后的气相的渗透率 、 启动压力梯度为基数 , 分别 计 算 油 、气 相 对 渗 透 率 、相 对 启 动 压 力 梯 度 与 含 气 饱 和 度 的 数 据 (表
λ=
Ph -Pw 2 · R ln R rw
(2-3 )
式中 :Ph — —— 注水井井底流压 ,MPa ; —— 采油井井底流压 ,MPa ; Pw — —— 注采井距 ,m ; R— —— 井筒半径 , 一般取 0.1m 。 rw — 若要中点处的油流动 , 驱动压力梯度必须大于该点处的启动压力 梯度 。 理论计算推导可得到塑性条件下的启动压力梯度为 :
由 图 3 可 见 ,见 气 后 ,油 气 两 相 相 对 启 动 压 力 梯 度 具 有 以 下 明 显
416
科技信息
○科教前沿○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0 年
第1期
特征 : 气相相对启动压力梯度即急剧变小 , 随着含气饱和度的增加 , 其 气相相对启动压力梯度呈规律性地减小 , 气相相对启动压力梯度与含 气饱和度之间为 指 数 关 系 , 在 单 对 数 坐 标 中 为 一 直 线 , 随 着 含 气 饱 和 度的进一步增加 , 气相相对启动压力梯度偏离直线规律而略有减少 。 油相相对启动压 力 梯 度 增 大 , 随 着 含 气 饱 和 度 的 增 加 , 油 相 相 对 启 动 压力梯度呈规律 性 地 增 大 , 与 气 相 一 样 , 与 含 气 饱 和 度 之 间 为 指 数 关 系 。 随含气饱和度的进一步增加 , 油相相对启动压力梯度偏离规律而 急剧增大 , 在相同驱动压力梯度条件下 , 气相渗流相对更加容易 , 因此 高气油比的气驱阶段很长是气驱油过程中最为显著的特征 。 在气驱油 后期 , 油相启动压力梯度急剧增大 , 因岩石孔道的非均质性 , 部分细小 孔道中的原油在同一驱动压力梯度条件下不可能流动 , 以原始状态残 留于细小孔道内 , 因此气驱油效率低是其驱替又一重要特征 。 1.4 低渗透油藏相对渗透率的公式 现 有 的 非 稳 态 相 对 渗 透 率 计 算 方 法 (JBN 方 法 ) 是 在 一 定 的 假 设 条件下推出的 。 本文研究低渗非达西流情形时仍假定 : 多孔介质是均 匀的 , 驱动力和流体 性 质 保 持 不 变 , 相 间 无 传 质 现 象 , 油 水 不 可 压 缩 , 不计重力和毛管力的影响 , 则油 、 水相连续性方程分别为 :
λ= 0.0024μ K
图4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2-4 )
令两种启动压力梯度表达式相等 , 可得到给定注采压差和油层渗 透率条件下的极限注采井距 , 即 :
低渗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 低渗岩芯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具有下列特征 : 1.5.1 束缚水和残余油饱和度较高 1.5.2 两相渗流区范围较窄 1.5.3 随 含 水 饱 和 度 增 大 , 油 相 对 渗 透 率 递 减 较 快 , 水 相 对 渗 透 率 递 增较慢 1 ) 由相渗特征还可推出低渗油层两相渗流具有以下特征 : a. 油井见水后 , 产油量会迅速下降 b. 水驱低渗油藏采收率较低 2 ) 非达西流对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 考虑非 达 西 流 后 , 计 算 的 油 相 相 对 渗 透 率 增 大 , 水 相 对 渗 透 率 减 小 , 等渗点右移 3 ) 非达西流对产水率的影响 产水率曲线如图 5 所示 。 由图 5 可知 : 在相同的含水饱和度下 , 非 达西流使产水率增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