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语文《项羽本纪》学案(1)苏教版选修《传记文学选读》.doc

合集下载

《项羽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项羽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项羽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项羽本纪》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了解项羽的生平和英雄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项羽的英勇与悲壮,体会忠诚、勇敢、坚韧等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理解《项羽本纪》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 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体会其英雄气概和悲剧命运。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实词、虚词理解和运用。

2. 对项羽形象的多角度分析与评价。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项羽为例,探讨英雄形象的形成与特点。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和项羽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项羽本纪》,了解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3. 课堂讲解:讲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事件,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英4. 案例分析:选取项羽生平的典型事件,分析其英勇、悲壮、忠诚等品质。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阅读《史记》其他篇目,如《刘邦本纪》、《韩信世家》等,加深对史记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的理解。

2. 引导学生关注项羽相关的历史文化遗址和传说,如项羽戏下之战遗址、项羽墓等,增强对历史文化的感知力。

七、评价策略: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等方面的表现,鼓励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详细点评,关注对项羽形象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扮演和贡献,包括讨论参与度、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史记》选读《项羽本纪》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项羽本纪》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项羽本纪》教案(苏教版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史记》的文学地位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分析《项羽本纪》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文学特色。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细读、讨论和写作,提升文本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文学鉴赏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通过学习《项羽本纪》,领会传统文化中的英雄情结和忠诚精神。

2. 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历史与文学的关系,培养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项羽本纪》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史记》的文学特色和历史价值。

教学难点:1. 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对历史人物复杂性格和命运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学生预习《项羽本纪》,了解史记的基本知识。

2. 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具和辅助阅读材料。

1. 导入新课:介绍《史记》和司马迁,激发学生兴趣。

2. 文本细读:学生分段阅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深入理解。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人物性格、事件意义和文学手法。

4. 应用拓展: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历史场景。

四、教学评价学生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教师评价:1. 学生对《项羽本纪》的理解深度。

2. 学生对《史记》文学特色和历史价值的认识。

五、教学资源教具:1. 多媒体投影仪。

2. 《史记》相关书籍和学术论文。

3. 历史地图和图片资料。

辅助材料:1. 史记全文或选段。

2. 项羽本纪的注解或解读文章。

3. 历史背景资料介绍。

六、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图表或时间线的方式梳理《项羽本纪》的主要事件。

2.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项羽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对话,增强对历史场景的理解。

小组合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2. 每组准备PPT,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和分析。

项羽本纪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项羽本纪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检查学生对文中字词句用法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对人物进行辨正地认识、评价,砥砺学生自我的人生修养;
3、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教学重点】:
学会从字里行间正确地辨正地去分析、认识历史人物;
【教学难点】:
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教学方法】:
(2)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

【教学手段】: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自主探究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相传蒲松龄曾作过这样的一副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同学们,知道这对联中说得是哪个历史人物吗?对,他们分别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和越王勾践破釜沉舟,是怎样的一种魄力;卧薪尝胆,是怎样的一种坚忍。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其中的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项羽,去领略英雄的风采。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屈原列传学案1史记选读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屈原列传学案1史记选读

《项羽本纪》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课题:《项羽本纪》(二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了解项羽的生平及其性格特征,并学会辨证地评价他人。

2、通过探究项羽最终选择乌江自刎的原因,激发学生昂扬向上的情感,加深对人生的认识。

【学习重难点】1、把握项羽的性格特征,感受主人公独特的人格魅力。

2、探究项羽最终选择乌江自刎的原因及辨证地评价项羽。

【学习流程】模块一、情境引读(一)温故知新(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回顾以前所学,向大家展示)大风歌:(二)基础知识(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译文以及课文下的注释,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基础知识)1、给下列重点字词注音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力能扛鼎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田父绐日项王自度不得脱斩将,刈旗乌江亭长舣船待羽岂其苗裔邪栎阳狱掾骓檥2、文言基础知识(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②乃持项王头视鲁③尚不觉寤而不自责(2)找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思①梁以此奇籍②皆沉船,破釜甑③无不膝行而前④遂霸有天下⑤项王军壁垓下⑥项王则夜起⑦数十万人,亦足王也⑧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⑨无不膝行而前⑩东渡乌江(3)解释实词①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怀王竟听郑袖②项梁尝有栎阳逮盖当寥洲周公之被逮③毋妄言,族矣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④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⑤屈平属草稿未定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诸侯皆属焉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⑥平伐其功自矜功伐(4)解释虚词以:书足以记名姓而已以故,事得已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梁以此奇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故以鲁周公礼葬项王谷城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乃: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尔其毋忘乃父之志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5)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①骑能属者百余人②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高中语文《项羽本纪》学案(1)苏教版选修《传记文学选读》

高中语文《项羽本纪》学案(1)苏教版选修《传记文学选读》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项羽本纪》学案(1)苏教版选修《传记文学选读》一. 学习目标:1、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2、体会《史记》的语言艺术特点与风格,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3、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二. 学习过程:(一)概括介绍:《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画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

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

《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

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本纪》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项羽少时的粗疏学浅,长大以后的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直到消灭秦军主力、扭转战局的巨鹿大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也还只是从侧态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与神、言与情融合一体。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

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

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

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二)浏览预习课文(1)划出难读难理解的词,利用工具书,独立完成。

(2)速读课文,思考:课文节选部分共讲了几方面的内容?明确:第一部分:项羽家世(第1自然段)第二部分:少年言志(第2自然段)第三部分:巨鹿之战(第3自然段)第四部分:霸王别姬(第4自然段)第五部分:东城之战(第5自然段)第六部分:乌江自刎与尾声(第6——8自然段)第七部分:项羽本纪赞(第9自然段)(三)项羽成长个人小档案(四)研究文本第一、二部分1、活用词:毋妄言,族矣。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3.13项羽本纪教案1传记选读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3.13项羽本纪教案1传记选读

项羽本纪(节选)司马迁教学目的:1.让学生学会深入阅读传记,不仅了解人物生平事迹,更要学会从字里行间去分析人物;2.对人物进行辨正的认识、评价;3.对传记文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4.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了读懂文意,辨识、说明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对于乌江自刎,后人纷纷发表自己的议论。

比如:《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题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肯:怎肯)1、李清照王安石的观点是什么?(1分钟)——李清照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回答了杜枚的提问,说明楚霸王因为当时政治军事上的一系列错误才导致了军事上的失败,当时的处境已无回天之力。

就算项羽回到江东,只怕也难以招集人马卷土重来。

2、为什么三位诗人对项羽之死有如此不同的评价?——杜枚乃世家子弟,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

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

杜枚早年仕途不顺,中年时历经磨难,所以,在他看来,只要以平常心看待胜败,“包羞忍辱”,总结失败的教训,必能“卷土重来”。

(一家之言,也可有其他解释)再看王安石,他是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他担任宰相期间,推行新法,革新政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新法触动了贵族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他们联合起来反对新政,革新失败。

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产生了这种看法:形势逼人,就算重头再来,但因失败已成定局,无人支持,是无法转败为胜的。

而李清照则希望以王者的不屈,桀骜的霸气,来唤醒南宋帝王的尊严,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除以上诗人外还有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2020学年高中语文摹形传神千载如生第11课项羽本纪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2020学年高中语文摹形传神千载如生第11课项羽本纪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项羽本纪《史记》善于把人物的活动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在历史的大背景之下,使用各种手段“摹形传神”,细节之中凸显各类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人物形象“千载如生”。

本专题由《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滑稽列传》《刺客列传》四篇文章组成。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杰出的篇章之一,它是关于楚汉战争的一幅惊心动魄的艺术画卷,是一篇以写人物为中心的艺术杰作。

文中的项羽,既是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格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计谋的匹夫。

司马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极其感人的悲剧英雄形象。

《廉颇蔺相如列传》记叙了战国时代越国的重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

选文以记叙蔺相如为主,廉颇为辅,不仅详尽地记述了当时的史实,而且运用多种文学手段,提示人物的性格,将人物写得栩栩如生。

《滑稽列传》主要是颂扬淳于髡、优孟、优旃一类的滑稽人物“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的讽谏才能。

他们滑稽多智、幽默风趣、寓庄于谐的性格特点,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刺客列传》记叙了“荆轲剌秦王”的故事。

故事波澜起伏,惊心动魄,情节围绕着一个“刺”字展开,人物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推移,从人物对话、神态、动作的描写和场面描写等方面得到了栩栩如生的表现,为我们学习刻画人物起到了示范作用。

第11课项羽本纪沐猴而冠秦王朝灭亡后,项羽见宫室残破没落,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中,自己又占着优势,于是就自傲自大,想回家乡炫耀此时的身世。

当时项羽手下的有识之士劝他说:“咸阳处在关中要地,土地肥沃,物产富饶,而且地势险要,您不如就在这里建都,这样有利于您奠定霸业。

”项羽本也有些心动,可是一看眼前的咸阳已被自己弄得残破不堪,哪里还像个都城的样子?就更加怀念故乡,所以一心只想回到故里去。

他对那个劝他的人说:“人要是富贵了,就应该回到故乡去,让父老乡亲知道你现在是什么样子。

要是富贵了还不回故乡,就好像是穿着锦绣衣服在黑夜里行走,你的衣服再好也没有人看得见,有什么用呢?所以我还是要回到江东去。

高中语文《项羽本纪》教案(2)苏教版选修《传记文学选读》

高中语文《项羽本纪》教案(2)苏教版选修《传记文学选读》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项羽本纪》教案(2)苏教版选修《传记文学选读》试探:(1)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点信息?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明确:项羽家世:①世代为楚将。

②祖父为秦所戮。

寓意:①世代为楚将。

生为将门虎子,这是项羽兴兵起义的资本,是成绩英雄霸业的奠基。

②与秦有不共戴天之仇。

为项羽以后忠贞不贰,志在灭秦,嫉恶如仇,驰骋疆场,冲锋陷阵,置生死于度外注入了激情。

(2)第二自然段写了几件事?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与一生功业的成败有何联系?明确:两件。

一是少时学情。

不想学书、学剑,想学万人敌的兵法,说明他的毫迈不群的性格特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性格特点。

二是观始皇游。

不俗的言论昭示往后的非凡。

(少时言语不俗的还有哪些?提示:刘邦见始皇:“大丈夫当如是也。

”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念书。

”)毫迈不群与青年言志表现了项羽除暴安良、成立丰功伟绩、成绩英雄霸业的宏愿;但粗疏的性格,为他刚愎自用,情感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错失良机,大失人心埋下了落败的种子。

(五)阅读阅读第三、四自然段,划出重点文句。

<一>研读第三自然段,划出重点词句。

1、活用词:①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②无不膝行而前2、重点实虚词:①九战,绝其甬道②楚兵冠诸侯③诸侯皆属焉3、古今异义: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4、重点句:①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②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二、三个“无不”两个“莫敢”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明确:侧面烘托。

通过众人的胆怯畏惧侧面烘托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

这是项羽功业的巅峰,展现了他的将帅神威。

3、哪一个成语源自本部分?明确:破釜沉舟。

<三>点拨:巨鹿之战的意义。

有三。

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奠定了义军成功的基础。

二是促成了秦王朝内部的分裂与瓦解(章邯投降、赵高杀二世、子婴杀赵高)。

三是转移了秦王朝的注意力,为刘邦从南路长驱直入函谷关制造了条件。

苏教版语文高二项羽本纪教学案课时1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苏教版语文高二项羽本纪教学案课时1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项羽本纪教学案课时1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教学目的:1.让学生学会深入阅读传记,不仅了解人物生平事迹,更要学会从字里行间去分析人物;2.对人物进行辨正的认识、评价;3.对传记文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4.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

课时:2课时“传记”教学中“选修”与“必修”的不同:1.必修课堂教学中有引导学生进行内容概括、归纳的环节,选修教学则可以考虑将这部分内容作为课前预习,课堂检查。

2.必修重点是通过阅读文本认识传主,选修则要求在此之上进一步思考,对传主进行分析、评价。

从而加深学生对于人生、对于历史的认识。

3.必修中是认识、了解传记这种文体,选修中则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写,怎样写更好,由此联系到其它文学形式。

教学过程:导入: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异同:李清照《咏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

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一个悲剧式的英雄。

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一、作者、《史记》《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全书有五部分组成:本纪(12)世家(30)列传(70)书表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项羽本纪》(苏教版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项羽本纪》(苏教版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项羽本纪》(苏教版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项羽本纪》(苏教版选修教案设计)1在苏教版的中国古代文学经典-《项羽本纪》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伟大的人物项羽。

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颇为出色的政治家。

《项羽本纪》在中华文化史上曾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史料。

如何利用苏教版的选修教案设计,来深入研究《项羽本纪》呢?教学目标:1. 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战争史和人物传记等方面的兴趣;2. 了解中国历史上关于项羽的多个版本的故事,理解中国历史中战士与智者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层次不同的学生语文文学素养的水平。

教学内容:1. 概括描述《项羽本纪》中的重要人物、事件、故事情节, 对比历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排列网络资料、调阅材料、互动切片,从这些角度来观察历史事件的多重性, 并加以评价和吸收教参中给出的、学生自己搜集的学科知识和信息。

2. 发掘《项羽本纪》中某一段故事细节,进行分析和评价,体验古人运用的战争策略和游戏,理解性格与命运的关系,全面批判个体的是非行动;3. 给学生结合教参, 阅读《项羽本纪》选段,梳理人物、情节、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方面的信息,帮助他们建构起对“历史背景”意义的框架,以当地的情境、历史风貌或现有经验来识别、理解、评价书中的措辞,特别是作者所采取的暗示手法;4. 在文化背景、恢弘叙事和人物描写等方面探究史书本身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历史文献的能力,理解文学与真实世界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教学方法:1. 交互式教学:运用讲授、研读、讨论等多种方式方式,与学生一起建立起对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兴趣,从而在兴趣的驱动下进一步学习。

2. 项目制学习: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分工合作,深入学习其中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评价方法:1. 成果评价:学生设计良好的研究展示、学习心得体会,评估所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2020版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专题五 第12课 项羽本纪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专题五 第12课 项羽本纪 Word版含解析

第12课项羽本纪——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西楚霸王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文言知识,重点是古今异义及判断句、定语后置句等。

2.思维:把握项羽的性格、悲剧及两者关联。

3.审美:赏析写人手法及精彩片段。

学法点拨《史记》是天地间第一等文字,《项羽本纪》则是《史记》中第一流篇章。

司马迁偏爱英雄,往往偏爱悲剧英雄,而《项羽本纪》就是一篇悲剧英雄之文。

同学们自然要倾力学好它。

但如何学好它呢?1.处理好“选”“补”“联”之间的关系。

本文节选了三部分内容:项羽早年情况;项羽人生最辉煌之时——巨鹿之战;项羽人生最末路之时——垓下之战,且“垓下之战”选文较多,以突出其悲剧性。

这是必须要读好的。

为全面认识其人,需补读项羽的横空出世——吴中起兵,联系项羽人生的转折点——“鸿门宴”,还要将本文与《高祖本纪》、《淮阴侯列传》联系起来一起读。

2.项刘之争,留下多少故事与后人说!要从自己的人生成长角度来学习本文。

项羽的人生悲剧是性格悲剧,多悟悟项羽性格中的缺点,以完善自己的性格,争取“开卷”定有“人生”之益。

3.深入理解、把握选文中的两次战争所展现的人物刻画的种种手法和艺术特点。

诗美晨读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赏析]这两首咏史诗,都采用议论的方式来表达看法。

杜诗一开始就说出自己的观点,再用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设想为前提提供了证据,宣扬了百折不挠的精神,颇有积极意义;王诗则先分析项羽面临的形势,再针对杜诗的说法,说明项羽人心丧尽,不可能卷土重来。

两人的看法针锋相对,但都能言之成理,杜诗高屋建瓴,一气呵成,颇有气势;王诗论据坚实,击中要害,末句以设问出之,含蓄有力。

Ⅰ语言感知与梳理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乃持项王头视.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乘埶.起陇亩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问一田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骑皆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羽岂其苗裔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同“徭”,徭役(2)同“示”,出示,展示(3)同“势”,形势(4)同“值”,当(5)同“悟”,醒悟(6)同“甫”,古代对男子的称呼(7)同“服”,佩服(8)同“耶”,语气词,吗2.一词多义(1)被⎩⎪⎨⎪⎧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忠而被.谤: 被.发行吟泽畔:(2)亡⎩⎪⎨⎪⎧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亡.其两骑: (3)少⎩⎪⎨⎪⎧ 项籍少.时: 战少.利:(4)及⎩⎪⎨⎪⎧ 及.其死,鲁最后下: 以故汉追及.之: 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答案 (1)遭受/表被动/披 (2)使……灭亡/损失 (3)少年/稍微 (4)等到/赶上/趁着3.古今异义词(1)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阴以兵法部勒宾客..①及子弟..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吾知公长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于是..①项王乃悲歌忼慨..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吾闻汉购.我头千金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放逐义帝而自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古义:学习认字与写字。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项羽本纪》学案(一)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项羽本纪》学案(一)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项羽本纪》(一)【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掌握重要文言词语,归纳特殊文言现象。

2、品读1—2节了解项羽家世与早年情况,分析其早期性格特点。

3、品读第3节,了解“巨鹿之战”,分析项羽的将帅神威。

【学习重难点】1、掌握重要文言词语,归纳特殊文言现象。

2、分析项羽早期性格特点,了解“巨鹿之战”中项羽的将帅神威。

【学习过程】一、情境引读:1、背景资料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

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一个悲剧式的英雄。

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文中描绘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的项羽这一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2、朗读课文,正音辨形狱掾()陇()亩舣()船甬()道釜()甑()力能扛()鼎被十余创()垓()下绐()觉寐()刈()旗二、整体感知:1、查阅资料制作项羽成长个人小档案明确:《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的历程,其中着重描绘了这个英雄人物短暂而波澜起伏的四个阶段。

吴中起兵————事业的起点————功业的顶点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英雄未路的终点2、速读课文,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1段):项羽家世;第二部分(第2段):第三部分(第3段):;第四部分(第4段):第五部分(第5段):东城快战;第六部分(第6——8段):第七部分(第9自然段):项羽本纪赞。

3、划出难读难理解的词,利用工具书,独立完成。

三、重点研讨(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一、二节,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高中语文 项羽本纪教案课时1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教案

高中语文 项羽本纪教案课时1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教案

"某某省某某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项羽本纪教案课时1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教学目标】1、通过把握项羽的性格特征,学习《项羽本纪》的人物刻画艺术。

2、学会辨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思考。

3、感受项羽独特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昂扬向上的情感,加深对人生的认识。

【教学重点】把握项羽的性格特征,学习《项羽本纪》的人物刻画艺术。

【教学难点】探究项羽的性格特点及辨证地评价项羽。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预习课文(1)划出难读难理解的词,利用工具书,独立完成。

不能解决的课堂上提问。

(2)了解课文节选部分内容,并结合必修三《鸿门宴》和查找的项羽生平资料,为他写一个五十字左右的简介。

二、导入课堂:导语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项羽与自己宠妾虞姬离别时的感慨悲歌,他是被誉为历史上最猛的勇将,他又拥有一腔侠骨柔情,他就是让人有怜又怨、又赞又恨的项羽们就来打开尘封的历史大门,走进项羽这位悲剧英雄。

三、疏通文意《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精彩的一篇,同学们要想领略其中的奥妙,先要解决字词障碍。

课前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自己疏通文意,接下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成果。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请学生起来回来)(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2)狱掾.()(3)力能扛.鼎()(4)时不利兮骓.不逝()(5)田父绐.曰“左”()(6)项王嗔.目而叱之()(7)刈.旗()(8)项王身亦被十余创.()(9)乃自刎.而死()(10)舜目盖重瞳..子()(11)自矜.功伐()(12)岂不谬.哉()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学生自己校对,用红笔订正。

个别字词老师重点强调)(1)毋妄言,族.矣(2)又不肯竟.学(3)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4)以故.事得已(5)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6)楚兵冠.诸侯(7)无不膝.行而前.(8)九.战,绝.其甬道(9)项王军壁.垓下(10)辟.易数里(11)骑皆伏.曰(12)田父绐.曰(13)于是..千..项王乃欲东渡乌江(14)地方里(15)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16)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17)项王身亦被.十余创(18)乃.引“天亡我”(19)何兴之暴.也积累和掌握文言知识是学习《史记选读》的重要方面,大家要稳扎稳打,不可懈怠。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项羽本纪教案1史记选读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项羽本纪教案1史记选读

《项羽本纪》教案1教学目的:1.让学生学会深入阅读传记,不仅了解人物生平事迹,更要学会从字里行间去分析人物;2.对人物进行辨正的认识、评价;3.对传记文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4.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

课时:2课时“传记”教学中“选修”与“必修”的不同:1.必修课堂教学中有引导学生进行内容概括、归纳的环节,选修教学则可以考虑将这部分内容作为课前预习,课堂检查。

2.必修重点是通过阅读文本认识传主,选修则要求在此之上进一步思考,对传主进行分析、评价。

从而加深学生对于人生、对于历史的认识。

3.必修中是认识、了解传记这种文体,选修中则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写,怎样写更好,由此联系到其它文学形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标出重点字词,要求学生借助字典完成对文本的字面理解;查阅资料,了解项羽的生平。

(可以三四个人合作完成)课堂上通过提问检查。

二、解读文本,认识人物分部分阅读文章,注意挖掘细节,分析、概括各部分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分小组讨论。

(一)少怀壮志出身武将世家,与楚渊源深厚少时即胸怀大志,才智非凡,有叛逆精神。

但几次学习“不成”、“不成”、“又不肯竟学”(二)叱咤风云英勇非凡,霸气十足。

但比较缺乏沉稳,易怒,莽撞。

(三)垓下悲歌性情中人,豪气冲天。

但在谋略方面欠缺,看不清战争的实质。

(四)总结人是立体的,多种性格矛盾而统一地集合在同一个人的身上。

而这复杂的性格就流露在人的一言一行中。

传记的写作要求作者首先要深入传主的生活,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走进传主的精神世界,在动笔前必须对传主有全面深刻的认识。

司马迁穷尽其一生的精力来写作《史记》,在资料的准备上做足了工夫。

只有这样,在动笔写作时,才能恰当地将传主真实而全面地呈现出来。

虽时隔千年,但西楚霸王项羽这个失败的英雄通过司马迁的文字仍鲜活地站立在我们面前。

第二课时三、关于传记的真实性关于项羽的《垓下歌》,有人提出项羽及其左右之人都已在突围中战死,即使项羽当时确曾做诗,但也无法流传下来。

高中语文项羽本纪学案1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史记蚜 学案

高中语文项羽本纪学案1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史记蚜 学案

项羽本纪一、教学目标:1.预习课文,疏通字词,将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

2. 了解相关史料,二、教学内容:1.字音:王翦()栎阳()蕲(﹚狱掾()扛()鼎釡甑()乌骓()自度()瞋()目翳()重瞳()子苗裔()乘埶()惮()自矜()功伐三、文本研读:1)研习1-2段,归纳重要文言常识: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继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2)分析人物形象:四.史料补充:家世出身项羽项羽是项燕的孙子,楚国的贵族,有两说。

一说是项羽家族乃楚宗室。

项姓,原本来源于楚国王室芈姓,后被封于项地,所以姓项。

另一说是项羽家族原本乃鲁国贵族,世代为楚国将领。

项羽的祖父项燕是楚国名将,在秦灭楚的战争中阵亡,其祖先项氏多人也是楚国将领。

项羽本人据载是重瞳,即双眼各有两个相叠瞳孔,是中国传统上认为的圣人异相,之前重瞳者,有传说帝王舜与春秋五霸的晋文公。

少有大志《史记·项羽本纪》说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其叔父项梁因此不满他,羽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教他兵法,但项羽学了一点后便不肯继续学习下去。

后来项梁因为杀了人,连同项羽逃亡到吴中(今江苏南部)躲避仇人。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11项羽本纪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11项羽本纪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项羽本纪一、读准字音 王翦.(jiǎn) 戮.力(lù) 惮.(dàn) 会.稽(kuài) 瞋.目(chēn) 绐.(dài) 蕲.县(qí) 成皋.(ɡāo) 骓.不逝(zhuī) 披靡.(mǐ) 麾.下(huī) 栎.阳(yuè) 垓.下(gāi) 狱掾.(yuàn) 舣.船待(yǐ) 刈.旗(yì) 自刎.(wěn) 身亦被十余创.(chuānɡ) 力能扛.鼎(ɡānɡ) 二、识记通假(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繇”同“徭”) (2)乃持项王头视鲁(“视”同“示”,出示,展示) (3)乘埶起陇亩之中(“埶”同“势”) 三、一词多义(1)兵⎩⎪⎨⎪⎧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名词,士兵)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动词,兵器)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名词,用兵策略,战略)左右欲兵.之(动词,用兵器杀)兵.旱相乘,天下大屈(名词,战争)(2)书(3)及⎩⎪⎪⎨⎪⎪⎧及.项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以自立(介词,等到)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动词,追赶上)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动词,到达)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介词,趁着)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动词,涉及)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动词,比得上)战、守、迁皆不及.施(动词,赶得及)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连词,和)(4)被⎩⎪⎨⎪⎧项王身亦被.十余创(动词,遭受)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介词,表示被动)将军身被.坚执锐(同“披”,动词,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被.发行吟泽畔(同“披”,动词,散开)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名词,被子)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动词,覆盖)被.羽先登(动词,背负) (5)盖⎩⎪⎨⎪⎧舜目盖.重瞳子(副词,大概,大约)日初出大如车盖.(名词,车上遮阳避雨的用具)覆盖.周密无际(动词,遮盖)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动词,超过)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发语词,不译)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连词,就因为)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连词,原来是) (6)乘⎩⎪⎨⎪⎧乘.埶起陇亩之中(介词,趁着)乘.犊车,从吏卒(动词,乘坐)自京师乘.风雪(动词,冒着)乘.鄂渚而反顾兮(动词,登上)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动词,驾,坐)兵旱相乘.,天下大屈(动词,相加,接连)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曰:“开火!”(动词,利用)(7)过⎩⎪⎪⎨⎪⎪⎧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名词,过错)雷霆乍惊,宫车过.也(动词,经过,通过)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动词,超过)闻大王有意督过.之(动词,责备)今公子故过.之(动词,拜访)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动词,时间过去)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副词,过于,太甚)人恒过.,然后能改(动词,犯错误)四、词类活用(1)项梁怒.之(形容词用作动词,对……生气) (2)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名词用作动词,写信) (3)毋妄言,族.矣(名词用作动词,灭族) (4)梁以此奇.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 (5)皆沉.船,破.釜甑(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下沉;使……破损) (6)楚兵冠.诸侯(名词用作动词,居首位) (7)无不膝.行而前(名词用作状语,用膝盖) (8)项王军壁.垓下(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9)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名词用作动词,唱楚歌) (10)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名词用作动词,往东走) (1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1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名词的使动用法,使……称王) (1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名词用作动词,封邑) (14)豪杰蜂.起(名词用作状语,像蜂一样) (15)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名词用作动词,效法) 五、古今异义 (1)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古义:治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中语文《项羽本纪》学案(1)苏教版选修《传记文学选读》
一. 学习目标:
1、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2、体会《史记》的语言艺术特点与风格,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3、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二. 学习过程:
(一)概括介绍:
《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画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

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

《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

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本纪》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项羽少时的粗疏学浅,长大以后的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直到消灭秦军主力、扭转战局的巨鹿大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也还只是从侧
态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与神、言与情融合一体。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

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

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

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二)浏览预习课文
(1)划出难读难理解的词,利用工具书,独立完成。

(2)速读课文,思考:课文节选部分共讲了几方面的内容?
明确:
第一部分:项羽家世(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少年言志(第2自然段)
第三部分:巨鹿之战(第3自然段)
第四部分:霸王别姬(第4自然段)
第五部分:东城之战(第5自然段)
第六部分:乌江自刎与尾声(第6——8自然段)第七部分:项羽本纪赞(第9自然段)
(三)项羽成长个人小档案
(四)研究文本第一、二部分
1、活用词:
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

2、重点实虚词:
①又不肯竟学。

②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③以是知其能。

3、古今异义词。

以故事得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