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

合集下载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进一步规范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规定,自文件下发之日起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将严格纳入质控考评,各科室须严格遵照执行。

一、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二、预防用药基本原则(一)种类:应选用杀菌剂,不宜选用抑菌剂。

原则上应选择一、二代或三代头孢类等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二)剂量:应给足剂量,静脉快速滴入;药物溶媒量100~150ml(成人)为宜,不宜用大量液体长时间慢速滴入。

(三)给药时间:应在切皮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参考抗菌药物的达峰时间和半衰期),剖宫产术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

(四)给药地点:手术室.三、预防用药条件(一)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主要应加强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

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超过3小时)、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会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年龄大于70岁;5、糖尿病控制不佳;6、恶性肿瘤放、化疗中;7、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二)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手术)、污染手术(Ⅲ类切口手术):1、清洁—污染手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药;2、污染手术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三)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开引流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于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四、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1、抗菌药物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1)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2)针对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污染菌种类选用.2、既往该部位感染细菌的种类及其抗菌药物耐药性;3、参考抗菌药物药效及药代动力学参数;4、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应参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中“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选用抗菌药物.五、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操作流程(一)择期手术1、主管医生手术前一日开临时医嘱(注明术前0.5小时用),填写术中临时医嘱单并打印,由病房领药;2、需做皮试者由病房护士完成,并在病历上记录皮试结果;3、手术当日病房护士将药品和已打印的术中临时医嘱单交付手术室接病人人员.由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开始前0。

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规定(2022年版)

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规定(2022年版)

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规定(2022年版)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院手术期(含介入诊疗)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下简称预防用药)的管理,促进合理用药,减少细菌耐药,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等,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手术期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感染。

第三条手术部位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次是肠道科细菌(大肠杆菌、肠杆菌素、克雷伯菌属等)。

病原菌可以是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大多数是内源性的,即来自患者本身的皮肤、粘膜及空腔脏器内的细菌。

皮肤携带的致病菌多数是革兰阳性球菌,但在会阴及腹股沟区,皮肤常被粪便污染而带有革兰阴性杆菌及厌氧菌。

手术切开胃肠道、胆道、泌尿道、女性生殖道时,典型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肠道杆菌,在直肠和阴道还有厌氧菌(主要是脆弱类杆菌),它们是这些部位器官/腔隙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在任何部位,手术切口感染大多由葡萄球菌引起。

第四条本规定供所有手术和介入诊疗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遵照执行。

第五条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为手术期和介入诊疗预防用药相关的培训、指导、评价、管理等工作,确保本规定贯彻落实。

第六条为手术期和介入诊疗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第七条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医院相关部门、科室及医务人员应按照《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做好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二、预防用药的适应症第八条清洁手术:手术应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想通的器官,手术应无污染,如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是可考虑预防用药。

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规定

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规定

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院围手术期(含介入诊疗)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下简称预防用药的管理),促进合理用药,减少细菌耐药,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等,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感染。

第三条手术部位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次是肠道杆菌科细菌(大肠杆菌、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

病原菌可以是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大多数是内源性的,即来自患者本身的皮、粘膜及空腔脏器内的细菌。

皮肤携带的致病菌多数是革兰阳性球菌,但在会阴及腹股沟区,皮肤常被粪便污染而带有革兰阴性杆菌及厌氧菌。

手术切开胃肠道、胆道、泌尿道、女性生殖道时,典型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肠道杆菌,在结直肠和阴道还有厌氧菌(主要是脆弱类杆菌,它们是这些部位器官/腔隙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在任何部位,手术切口感染大多由葡萄球菌引起。

第四条本规定供所有手术和介入诊疗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遵照执行。

第五条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围手术期和介入诊疗预防用药相关的培训、指导、评价、管理等工作,确保本规定贯彻落实。

第六条围手术期和介入诊疗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七条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医院相关部门、科室及医务人员应按照《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做好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第二章预防用药的适应证第八条清洁手术(1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手术部位无污染,如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一)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二)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为加强各类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规范管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要求,制定本规定。

一、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全院各类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

二、医务人员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指证。

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首选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执行(附件)。

若使用其他类抗菌药物,在病历中有理由与指征的记录。

三、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

四、预防性抗菌药物在手术前0.5-2小时内开始使用。

若用万古霉素或喹诺酮类药物,则为手术前两小时。

五、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双侧关节同时手术,或术中出血量大于1500ml ,术中应加用抗菌药物一次,以维持血内药物浓度。

六、外科患者在手术结束后24小时,停止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心脏外科、脑外科、骨关节置换等深部大型手术在手术结束后48-72小时,停止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未按要求停止使用、用药时间超过规定者应在病程记录中说明理由。

七、处方点评和超常预警工作纳入医院质量考核目标,评估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宜性,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八、将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结果作为医师定期考核、临床科室绩效考核依据。

对于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医师未按照规定开具处方或未按照规定使用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医院取消其处方权;药师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用药医嘱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医院取消其药物调剂资格。

附件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手术部位抗菌药物选择头颈外科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甲硝唑心脏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神经外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第一代头孢菌素血管外科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乳房手术腹外疝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应用植入物或假体的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骨科手术(包括用螺钉、钢板、金属、关节置换)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胸外科手术(食管、肺)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胃十二指肠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胆道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阑尾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甲硝唑结、直肠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甲硝唑泌尿外科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妇产科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甲硝唑注意: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发生率高的医疗机构,如果进行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可选用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

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

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一、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手术科室,包括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病房等。

三、定义1.围手术期:指手术预约的时间,手术开始的时间到手术结束后24小时的时间段。

2.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指在手术前、手术中或者手术后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应用。

四、抗菌药物选择1.抗菌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手术切口分类和感染危险度进行,遵循抗菌药物应用指南。

2.应避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尽量选择窄谱抗菌药物。

在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时,需经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审批。

五、使用原则1.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应在手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内开始,并在手术后继续应用24小时。

2.抗菌药物使用剂量应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等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3.应用抗菌药物的方法可以是口服、静脉注射或外用,具体方法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需要决定。

4.应遵循使用规范,避免超量或者错误使用抗菌药物。

5.应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温、感染标志物等指标,及时调整和终止抗菌药物的使用。

六、抗菌药物管理1.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规范,定期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

2.医生应严格按照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指南开展抗菌药物的使用,并及时报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3.抗菌药物应由医院药房统一采购,不得由医生私自购买和使用。

4.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库,定期检查库存情况,并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出库和使用流程。

5.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应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包括药物名称、剂量、使用时间、疗效等信息。

七、教育和培训1.医院应定期组织抗菌药物的使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使用水平。

2.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认识。

八、违规处理任何违反本管理制度的人员,医院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并将违规行为记入人员档案。

医院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医院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医院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医院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行为,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保障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包括药物的选择、用药时机、用药剂量、用药疗程等。

三、管理原则1.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指南进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

2. 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病情、病原菌分布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3. 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患者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调整用药剂量。

4. 严格控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用药疗程,避免不必要的长时间使用。

5. 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用药策略。

四、管理措施1. 医院药剂科负责提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相关信息,包括药物特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等,为临床医生选择药物提供参考。

2. 医务科负责制定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并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临床实践及时更新。

3. 各临床科室根据指南和实际情况,制定本科室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并由科室主任签字确认。

4. 医生在开具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处方时,应充分考虑手术类型、患者病情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

5. 护士负责监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用药情况,确保用药正确、及时。

6. 医院设立抗菌药物监测小组,定期检查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7. 医院定期组织抗菌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认识和技能。

8. 建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数据库,收集和分析用药数据,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五、考核与评价1. 医院定期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用药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纳入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对合理用药的医务人员给予奖励。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指导原则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指导原则

小结
• 1.注意区分I-IV类切口 • 2.注意有无预防用药适应症 • 3.注意药物选择是否得当 • 4.注意用药时机及疗程 • 5.落实医嘱执行 • 6.注意预防与治疗间的转变(病程、实验室指
标) • 7.加强无菌操作的观念
.
.
控制医院感染 最简单, 最有效, 最方便, 最经济方法
洗手
.
手卫生可有效降低NI
• 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 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 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
• 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 预防用药—泌尿外科术前可用环丙沙星注射液 预防手术感染。
.
病例分析
• 性别 女 年龄 41 体重 55Kg 诊断:胆囊结石伴慢性 胆囊炎
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指导原则
.
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指导 原则
• 预防用药目的 • 手术切口分类 • 抗菌药物使用适应症 • 抗菌药物的选择 • 用药时机 • 用药疗程
.
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目 的
• 预防手术切口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
• 预防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 及全身性感染。
.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 2654-2004
洗手液
材料要求 \感观指标外观(不分层,无悬 浮物或沉淀,无明显机械杂质) 气味 \ 稳定性 …..
3.4 微生物指标
细菌总数/(≤1000CFU/g
粪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
4.2 擦手纸微生物指标:
细菌菌落总数 ≤600CFCU/G
不得检出: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 对头孢、青霉素类过敏者,可选克林霉素预防 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氨曲南预防革兰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

2.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 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需要 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 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应 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 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 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 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本病以病毒感染多见,多数病例为自限性。 【治疗原则】 以对症治疗为主,不宜常规使用抗菌药物。
极少数病例可由肺炎支原体、百日咳博德特 菌或肺炎衣原体引起,此时可给予抗菌药物 治疗。
【病原治疗】
可能由肺炎支原体或百日咳博德特菌引起者, 可采用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
肺炎衣原体感染可用四环素或多西环素,或 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一)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 各医疗机构应结合本机构实际,根据抗
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 良反应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 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 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一)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 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 药物。
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 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
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 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 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 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 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 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 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 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 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过度使用和不当使用的问题。

为了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确保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安全、有效使用,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临床科室和医护人员。

三、管理制度1.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应严格遵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和指南,合理选择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预防性使用。

2. 临床医生在开具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时,应充分评估患者的感染风险,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状况、手术时长等因素,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3. 对于I类切口手术,如头、颈、躯干、四肢的体表手术,无人工植入物的腹股沟疝修补术、甲状腺腺瘤切除术、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等,大多数情况下无需使用抗菌药物。

仅在以下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4. 对于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手术,应选择合适的药物,优先选择一代头孢类药物,避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5.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用药起始时间应在手术前0.5-2小时内,术中必要时可追加一次,术后不宜继续使用。

6. 临床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后的反应,如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措施。

7. 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临床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8. 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合理用药意识。

四、奖惩措施1. 对于遵守本制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医生,医院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于违反本制度,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医生,医院将给予批评教育,严重者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我国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用药,尤以抗 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最为突出
主要表现为
– 如把抗菌药物当作“保险药”、“安慰剂”, 用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等;
– 手术预防用药中过度或过长时间使用昂贵或 新抗菌药物;
– 不适当的联合用药或联合使用品种过多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主要表现
– 短期生病可毁掉旅行
– 要求预防
– 不能限制饮食
病原菌:
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耶尔森菌属、弯曲菌属、气 单胞菌属等
给药方案
– 次碳酸铋2片(262mg) qid,效果不及抗生素但安全
– 喹诺酮类:诺氟沙星400mg,环丙沙星500mg,氧氟沙星300mg qd
– TMP/SMZ qd
用于一段时间预防感染,可能有效,如长期用药预防, 常不能达到目的;
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恢复(或纠正)者,预防用药可能 有效;如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纠正)或免疫缺陷病 人,预防用药应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可于出现感染征 兆时作各种培养和药敏,并及早给予经验治疗
抗生素研究所
临床常滥用预防用药的一些情况
发热 上感 昏迷 休克 COPD
昏迷患者32例采用抗生素预防,14例(43.8%)发生肺 炎,30例未用抗生素,仅6例(20%)继发肺炎;
抗生素研究所
内科预防应用
– 内科预防应用原则 – 获认可的预防应用
抗生素研究所
暴露于乙型肝炎病毒
暴露源
暴露者
HBsAg +
HBsAg - 状况不明
未接种
HBIG5ml&HB疫 HB疫苗 苗
适应证
– 风湿性心脏炎:持续用10年或用至25岁或终生预 防,包括瓣膜术后预防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是用来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的药物。

然而,过度和不正确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耐药性的发展,进而降低抗菌药物的有效性。

因此,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严格遵守适应症: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应基于明确的适应症。

仅当存在临床证据支持其使用并能提供明显的临床益处时,才应考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2.确定感染风险: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之前,需要评估患者的感染风险。

理解患者的疾病状态、免疫状况、手术创伤等因素对感染发生的影响有助于确定是否有必要进行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3.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抗菌药物应该是经认可的、针对特定感染类型和特定细菌的药物。

选择药物时应考虑潜在的副作用、耐药性风险以及患者的过敏史等因素。

4.限制使用时间: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应尽可能短,并且在没有临床证据支持的情况下应及时终止应用。

持续使用抗菌药物会增加耐药性的风险,因此,只有在必要时才应该延长应用时间。

5.个体化治疗: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考虑患者的疾病状态、代谢功能、耐受能力等因素,确定药物的剂量和疗程等。

6.监测感染情况: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后应对患者进行定期监测,以评估感染情况和抗菌药物的有效性。

如果出现治疗失败或感染的迹象,应重新评估抗菌药物的使用,并根据结果作出相应的调整。

7.促进合理使用: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时,应积极推广和遵守有关
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南和政策。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可以减少耐药性问题,还可以降低药物成本,提高疗效和患者满意度。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00 90 80 71.6 58.9 59.1 46.6 28.1 28.8 7.3 13.6 50.3 62 62.8 86
耐药率(%)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5 0.9 1 1.2 3.4 4 5.4 5.6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哌酮/舒巴坦
氨苄西林/舒巴坦
替加环素
亚胺培南
扁桃体切除术
Am J Health-Syst Pharm. 2013; 70:195-283
泌尿外科手术
• 预防用药的目的:
– 预防菌血症,SSI以及术后菌尿
• 泌尿外科特有的风险因素:
– 尿路解剖异常 – 尿路梗阻 – 尿路结石 – 留置导管 – 术前尿路感染,特别是反复感染
Am J Health-Syst Pharm. 2013; 70:195-283
• “没有证据支持抗菌药物在降低扁桃体术后主要并发 症方面有一致的、重要的临床影响。” • 结论:不提倡常规处方抗菌药物预防用药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2 Dec 12
扁桃体切除术
• 强烈不推荐常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 避免抗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如皮疹、过敏、胃肠道紊乱及 细菌耐药
6
• 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预防用药存在的误区
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 昏迷、休克、中毒、心衰、肿瘤、应用 糖皮质激素
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建立人 工气道
目的和基本原则
目的:预防特定病原菌所致的或特定人群可能发 生的感染。
基本原则:
高发病率,死亡率,反复入院率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目的

[资料]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

[资料]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

[资料]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确保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

三、基本原则(一)严格遵循循证医学原则,根据手术类型、感染风险、患者状况等因素综合判断,合理选择预防性抗菌药物。

(二)严格遵循药物经济学原则,合理制定给药方案,确保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既有效又经济。

(三)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监督和管理,防范抗菌药物滥用和细菌耐药问题的发生。

四、抗菌药物的选择(一)选择抗菌药物应综合考虑手术类型、污染细菌种类、药物敏感性、患者状况等因素,优先选择针对性强、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抗菌药物。

(二)对于一类切口手术,原则上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对于二类及以上切口手术,根据感染风险评估,决定是否应用抗菌药物。

(三)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高风险的患者,应选择针对多重耐药菌具有较好疗效的抗菌药物。

五、给药方案(一)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应在手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前静脉滴注。

(二)给药剂量应根据患者体重、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合理确定。

(三)对于手术时间较长或术中可能污染严重的手术,可根据医生判断适当延长给药时间,但不应超过24小时。

六、监督管理(一)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负责本机构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和监督。

(二)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生进行抗菌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和能力。

(三)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应用监测制度,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七、违规处理(一)违反本制度规定的,由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小组督促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

(二)对于严重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抗菌药物滥用、细菌耐药等问题严重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进行查处。

(完整版)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

(完整版)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为加强各类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规范管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要求,制定本规定。

一、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全院各类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

二、医务人员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指证。

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首选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执行(附件)。

若使用其他类抗菌药物,在病历中有理由与指征的记录。

三、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

四、预防性抗菌药物在手术前0.5-2小时内开始使用。

若用万古霉素或喹诺酮类药物,则为手术前两小时。

五、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双侧关节同时手术,或术中出血量大于1500ml ,术中应加用抗菌药物一次,以维持血内药物浓度。

六、外科患者在手术结束后24小时,停止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心脏外科、脑外科、骨关节置换等深部大型手术在手术结束后48-72小时,停止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未按要求停止使用、用药时间超过规定者应在病程记录中说明理由。

七、处方点评和超常预警工作纳入医院质量考核目标,评估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宜性,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八、将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结果作为医师定期考核、临床科室绩效考核依据。

对于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医师未按照规定开具处方或未按照规定使用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医院取消其处方权;药师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用药医嘱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医院取消其药物调剂资格。

附件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手术部位抗菌药物选择头颈外科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甲硝唑心脏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神经外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第一代头孢菌素血管外科手术乳房手第一代头孢菌素术腹外疝手第一代头孢菌素术应用植入物或假体的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骨科手术(包括用螺钉、钢板、金属、关节置换)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胸外科手术(食管、肺)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胃十二指肠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胆道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阑尾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甲硝唑结、直肠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甲硝唑泌尿外科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妇产科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甲硝唑注意: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发生率高的医疗机构,如果进行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可选用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制度

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制度

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制度1.严格掌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参照《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使用。

2.给药方法: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仅有少数为口服给药。

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

万古霉素或氟喳诺酮类等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

3.预防用药维持时间: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

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药一次即可。

如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术中应追加一次。

清洁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 24小时,心脏手术可视情况延长至48小时。

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污染手术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过度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防用药时间超过48小时,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

4. I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应控制在30%以下,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超过3小时)、污染机会增加。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可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4)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5. H类切口手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药,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

污染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可酌情延长。

6. III类切口: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

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7. W类切口: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术后继续,此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 孢曲松
心脏大血管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乳腺手术 周围血管外科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五)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发病率高;
(六)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
感染高危因素;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
13
Ⅰ类(清洁)切口预防用药的选择
1.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患者病理生理状况、 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 的抗菌药物。
手术种类 Ⅰ类切口:清洁手术
手术特点
预防用药
无损伤,无炎症,手术无破坏 一般不用,仅用于高危
性,不涉及呼吸、消化、泌尿、 生殖道等与外界相通器管
病人
Ⅱ类切口:清洁-污染 Ⅲ类切口:污染
经胃肠道或呼吸道、但无明显 溢出,阑尾切除、经口咽、阴 道、尿路、胆道等,该处无感 染,或微小操作失误
自胃肠道较大量溢出,新鲜创 伤,感染入侵途径为尿路或胆 道,或有重大操作失误
14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手术名称
抗菌药物选择
手术名称
抗菌药物选择
颅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 曲松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 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 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
大手术
硝唑
肝胆系统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 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 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
巴坦
胸外科手术(食管、肺)
4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发生与手术野所受污染程度 有关。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Ⅰ类清洁切口、Ⅱ类可能污染 的切口及Ⅲ类污染切口。为了更好地评估手术切口的污染 情况 ,目前普遍将切口分为4类(其中Ⅱ类+Ⅲ类相当于 原来的Ⅱ类)。

临床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要求

临床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要求

临床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要求临床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是指在无明确感染的患者中,为了预防感染而应用抗菌药物。

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会导致耐药菌的增加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对于临床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有着严格的管理要求。

以下是关于临床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要求。

一、明确适应症和禁忌证: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需要明确适应症和禁忌证。

明确适应症能够使抗菌药物的应用有明确的指导,减少不必要的使用。

禁忌证能够避免对于一些患者有不良反应或者产生病菌耐药的情况。

二、严格按照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指南:临床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应该依据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指南,按照指南进行用药,避免不规范的使用。

指南应该结合临床实践和最新的研究结果,提供合理、科学的用药指导。

三、多学科协作: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需要多个学科的协作,包括临床医生、微生物学家、药师等。

通过多学科的协作,可以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滥用的风险。

四、监测和评估:对于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

监测包括对于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进行记录和追踪,评估包括对于抗菌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监测和评估的结果可以为后续的用药提供依据和改进方向。

五、合理用药教育:对临床医生、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合理用药教育。

通过教育,提高对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理解和认识,减少滥用和误用的风险。

六、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负责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和监督。

委员会应由多学科的专家组成,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指南,监督和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临床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要求是为了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滥用的风险。

通过适应症和禁忌证的明确,按照指南的规范使用,多学科的协作,监测和评估的落实,合理用药教育的开展,以及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的设立,可以有效地管理临床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

只有做好管理,才能保证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降低滥用抗菌药物所导致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疟疾
预防对象
预防用药方案
备注
进入疟疾疫区者
磺胺多辛与乙胺嘧啶复方片剂, 预防用药宜于进入疫区 每14日2片,疗程不宜>3个月。 前 2 周 开 始 至 离 开 后 继 小儿1月以上-4岁,每7日服1/4片 续服药6周 或每14日服1/2片;
4-8 岁 每 7 日 服 1/2 片 或 每 14 日 服 1 片;
精品课件
流感嗜血杆菌(b型)脑膜炎
预防用药对象 患者家庭中未经免疫接种的≤4岁儿童;有1例发病的日间幼托机构中≤2岁未
经免疫的儿童 幼托机构中在60天内发病2例以上,且入托对象未接种过疫苗时,应对入托对
象和全体工作人员预防用药 预防用药方案 : 利福平口服,成人每日1次,每次600mg,共4日,1月龄以上小儿每日1次口服
低传染性
高传染性
Ⅰ、Ⅱ、Ⅲ
暴露源情况不明
用药方案(口服4周) 不需用药或根据情况用 ZDV+3TC或d4T+3TC ZDV+3TC或d4T+3TC
ZDV+3TC或d4T+3TC 同 上 +NFV 或 LPV/RTV 或 IDV/ATV或/ATV 同 上 +NFV 或 LPV/RTV 或 IDV/ATV或/ATV
孕期有GBS菌尿症
早产(<37周),产程中发热≥38℃,羊膜早破≥18h,过去新生儿曾发生GBS感 染,
预防用药方案 :
青霉素G 500万uiv继以250万u iv q4h直至分娩或分娩时氨苄西林2g iv, 继 以1g q4h;
青霉素过敏者但过敏性休克危险小者:头孢唑啉
过敏性休克危险大者克林霉素600-900mg iv q8h或红霉素500mg iv q6h直至
儿ZDV4mg/kg+ 3TC 2mg/kg bid ATV阿 扎那 韦 , IDV茚
疗程1周
地那韦,
FTC恩曲他滨
TDF替诺福韦,EFV-依 法韦仑
精品课件
HIV职业接触者预防
根据暴露程度分为Ⅰ、Ⅱ、Ⅲ级,低、高级别 、情况不明
暴露程度分级 Ⅰ
Ⅰ Ⅱ Ⅱ


暴露源危险度分级 低传染性
高传染性 低传染性 高传染性
精品课件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预防用药对象 流脑流行时托儿所、部队、学校中的密切接触者,患者家庭中的儿童 预防用药方案 : 利福平口服成人,每次600mg,1月龄以上小儿每次10mg/kg,(1月龄以下小
儿每次5mg/kg), 均为每12h1次,共4次 或环丙沙星成人单剂口服500mg 或头孢曲松成人单剂肌注250mg,儿童单剂肌注125mg
分娩
精品课件
百日咳
预防用药对象 与百日咳患者密切接触史的7岁以下的儿童和年老体弱者 预防用药方案 : 红霉素每日40mg/kg,分4次口服×2周
精品课件
实验中感染的预防
预防对象:实验中暴露于布鲁菌属 高危者(接触量多) 多西环素100mg Bid+利福平450-600mg/日×21日 低危者(接触量少) 每周2次血清试验结果转阳时开始抗菌治疗,方案同上 妊娠妇女:口服SMZ/TMP±利福平 实验中暴露于鼠疫耶尔森菌: 多西环素或SMZ/TMP
20 mg/kg(不超过600 mg/日),共4日 孕妇不用
精品课件
新生儿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眼炎
预防用药对象 产妇有淋病奈瑟菌感染的新生儿 预防用药方案 : 出生时0.5~1%四环素或红霉素眼药水滴眼
精品课件
新生儿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 感染
预防用药对象
新生儿可能感染B组溶血链球菌者
高危人群 预防用药选用窄谱抗菌药 预防用药仅限于一段特定时间可能发生的感染 原发疾病或基础情况可以治愈、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原发病或基础
情况不能治愈或缓解或控制者(如艾滋病等免疫缺陷者)预防用药效果有限
精品课件
风湿热复发
预防用药对象 : 反复发作链球菌咽炎的儿童及成人,有风湿性心脏病儿童患者 预防用药方案 : 苄星青霉素60~120万U肌注,每月1次;或青霉素V每次0.25g每日2次口服。
精品课件
感染性心内膜炎(IE)
预防用药对象
感染性心内膜炎高危患者接受牙科或口腔操作前
①人工心瓣膜
②既往有IE史
③心脏移植手术后发生的瓣膜病变
④先天性心脏病
预防用药方案
氨苄西林成人2 g,儿童50 mg/kg, 静滴或肌注;或阿莫西林成人2 g,儿童 50 mg / kg, 术前 1h口服,
青霉素过敏且不能口服者克林霉素成人600 mg,儿童20 mg/kg, 静滴或肌注
精品课件
HIV母婴传播的预防*
预防对象 妊娠36周孕妇
预防用药方案
备注
孕 妇 自 妊 娠 36 周 开 始 口 服 ZDV ZDV齐多夫定,3TC拉
300mg+3TC150mg bid至分娩, 米夫定,
在分娩过程中ZDV 300mg 3小时1 d4T司他夫定 次+3TC150mg bid至分娩结束。 产 后 产 妇 ZDV 300mg NFV奈非那韦,LPV洛 +3TC150mg bid,疗程7天。新生 匹那韦,PTV利托那韦
等慢性代 谢性疾病 10~65岁100mg bid,
长期住康复医 >65岁100mg qd在流感流行
院者、免疫低 高峰期应用,或用至高危人
下者等
群中爆发流行控制
精品课件
乙型流感流行时易感者
预防对象 乙型流感
预防用药方案
易感人群每年接种疫苗 ≥13岁者可予奥塞他韦75mg qd, 在流行高峰期应用, 或用于高危人群中爆发流行控制
2016
对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总结
—非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侵入性诊疗操作患者
精品课件
1
非手术患者
2
围手术期
3
侵入性诊疗操作患者
精品课件
CONTENTS
目 录
1 非手术患者
精品课件
预防用药目的及原则
目的 : 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所致感染 基本原则 预防用药的对象应是在非手术患者中尚无细菌感染,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
同 上 +NFV 或 LPV/RTV 或 IDV/ATV或/ATV
9-14 岁 每 7 日 服 3/4 片 ; 14 岁 以 上 同成人量
精品课件
甲型流感流行时易感者
预防对象
预防用药方案
备注
>65 岁 、 住 护 易感人群每年接种疫苗,继 肾功能减退 理医院 以金刚烷胺或金刚乙胺口服 者需调整药

慢性心肺疾病 ,
物剂量
1 ~ 9 岁 每 日 5mg/kg, 最 高 量 糖尿病及肾衰 75mg bi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