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第八课时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二)教案 苏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度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本章复习教案

2019-2020学年度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本章复习教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学年度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本章复习教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本章复习知识网络教学分析向量的重要性可与函数相比,函数思想是整个中学数学的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它贯穿于整个中学的每一个学习阶段;而向量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渗透于高中数学的许多章节,它与函数、三角、复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知识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复习时,要特别重视向量概念、向量运算,并善于与物理中、生活中的模型进行模拟和联想,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向量的有关概念、运算及几何意义.变抽象为形象,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运用向量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本章复习的教学质量.数与形的紧密结合是本章的显著特点,向量与几何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向量又有加减、数乘积及数量积等运算,也有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因而向量具有几何和代数的双重属性,能沟通几何与代数,从而给了我们一种新的数学方法——向量法.向量方法宜于把几何从思辩数学化成算法数学,将技巧性解题化成算法解题,因此是一种通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搞清向量是怎样用有向线段表示的,掌握向量运算法则的基本依据,搞清向量运算和实数运算的联系和区别,认识向量平移是平面向量坐标运算的基础.将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向量之间的关系问题,用向量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是一个难点问题.在复习课教学中应注意多举例,引导学生思考并及时总结,逐步培养学生用向量工具解题的思维方向.学习本章应注意类比,如向量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可与实数相应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进行横向类比.而一维情形下向量的共线条件,到二维情形下的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进而今后推广到三维情形下的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又可进行纵向类比.向量是数形结合的载体,在本章学习中,一方面通过数形结合来研究向量的概念和运算;另一方面,我们又以向量为工具,数形结合地解决数学和物理的有关问题.同时,向量的坐标表示为我们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提供了可能,丰富了我们研究问题的范围和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向量是建立在平面上的,平移是向量的常见现象,而给学生直观、动态的演示能使学生理解、掌握问题.在复习完本章内容后,还要引导学生反思,重新概括研究思路,这样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中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三维目标1.通过展示本章知识网络结构,列出复习提纲,引导学生补充相关内容,加深理解向量概念,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两向量平行与垂直的条件,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坐标运算,向量的数量积及其性质,向量的实际应用等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本节对向量有关内容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深刻领悟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3.通过一题多解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多种方法间的沟通,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统一美、内在美,逐渐学会用美的心态来看待数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向量的运算,向量平行、垂直的条件,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运算、数量积的理解运用.教学难点:向量的概念、运算法则的理解和利用向量解决物理问题和几何问题.对于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注意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导入新课思路 1.(直接导入)前面一段,我们一起探究学习了向量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我们的思维能力.这一节,我们一起对本章进行小结与复习,进一步巩固本章所学的知识,强化向量的综合应用.思路 2.(问题导入)由于向量具有几何形式和代数形式的双重身份,与代数、几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成为中学数学知识网络的一个交汇点.在中学数学教材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也成为近几年全国及各省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根据你所学的本章知识解释一下,它是怎样具有代数、几何双重身份的?向量是怎样进行代数运算的?又是怎样进行几何运算的?你对向量的哪种运算掌握得最好?由此展开全章的复习.推进新课向量的概念、运算及其综合应用.活动:本章概念较多,学生可能不知如何进行复习,从头到尾重新翻看教材,学生兴趣不大,效果也不好.教师要点拨学生不仅要善于学习知识,而且还要善于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从前所学,指导学生归类比较.比较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如向量的表示法有:几何表示法为,a(手写时为),坐标表示法为a=xi+yj =(x,y).有哪些特殊的向量:a=0 |a|=0.向量a0为单位向量|a0|=1.相等的向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a=b (x1,y1)=(x2,y2) 等等.⇔⇔⇔⇔指导学生从代数运算和几何运算两方面展开思考归纳,引导学生把向量的运算类比数的运算.向量的加减法,数与向量的乘积,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各运算的坐标表示和性质较杂乱,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或投影仪打出下表让学生填写相关内容:运算类型几何方法坐标方法运算性质向量的加法1.平行四边形法则(共起点构造平行四边形)2.三角(多边)形法则(向量首尾相连)a+b=(x1+x2,y1+y2)a+b=b+a(a+b)+c=a+(b+c)AB→+BC→=AC→向量的减法三角形法则(共起点指向被减)a-b=(x1-x2,y1-y2)a-b=a+(-b)AB→=-BA→OB→-OA→=AB→数乘向量1.λa是一个向量,满足|λa|=|λ||a|.2.λ>0时,λa与a同向;λ<0时,λa与a异λa=(λx,λy)λ(μa)=(λμ)a(λ+μ)a=λa+μaλ(a+b)=λa+λba∥b⇔a=λb(b≠0)向;λ=0时,λa=0向量的数量积a·b是一个实数1.a=0或b=0或a⊥b时,a·b=02.a≠0且b≠0时,a·b=|a||b|cos〈a,b〉a·b=x1x2+y1y2a·b=b·a(λa)·b=a·(λb)=λ(a·b)(a+b)·c=a·c+b·ca2=|a2|,|a|=x2+y2|a·b|≤|a||b|本章的重要定理及公式:(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e1、e2是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于这个平面内任一向量,有且仅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 =λ1e1+λ2e2.(2)两个向量平行的条件:a∥b(b≠0) 存在惟一的实数λ使得a =λb;⇔若a=(x1,y1),b=(x2,y2),则a∥b x1y2-x2y1=0(b可以为0).⇔(3)两个向量垂直的条件当a、b≠0时,a⊥b a·b=0 x1x2+y1y2=0.⇔⇔讨论结果:①~③略.例1已知a=(1,2),b=(-3,2),当k为何值时,(1)ka+b与a-3b垂直?(2)ka+b与a-3b平行?平行时它们是同向还是反向?活动:向量的垂直、平行关系是向量间最基本、最重要的位置关系,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解决本题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回顾,如何用数量积及有关的定理解决有关长度,角度,垂直的问题;共线的向量和平面向量的两条基本定理,揭示了共线向量和平面向量的基本结构,它们是进一步研究向量的基础,那么怎样应用向量共线这个条件呢?让学生通过例题仔细体会,进一步熟练、提高.解:(1)ka +b =k(1,2)+(-3,2)=(k -3,2k +2),a -3b =(1,2)-3(-3,2)=(10,-4).当(ka +b)·(a-3b)=0时,这两个向量垂直. 由(k -3)×10+(2k +2)×(-4)=0,解得k =19, 即当k =19时,ka +b 与a -3b 垂直.(2)当ka +b 与a -3b 平行时,存在惟一实数λ, 使ka +b =λ(a -3b).由(k -3,2k +2)=λ(10,-4),得⎩⎨⎧k -3=10λ,2k +2=-4λ.这是一个以k 、λ为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这个方程组得k =-,λ=-,即当k =-时,ka +b 与a -3b 平行,这时ka +b =-a +b.因为λ=-<0,所以-a +b 与a -3b 反向.点评:向量共线的条件有两种不同的表示形式,但其本质是一样的,在运用中各有特点,解题时可灵活选择.在本例中,也可以根据向量平行条件的坐标形式,从(k -3)×(-4)-10×(2k+2)=0,先解出k =-,然后再求λ.变式训练1.已知向量a 、b 是两非零向量,在下列四个条件中,能使a 、b 共线的条件是( )①2a -3b =4e 且a +2b =-3e②存在相异实数λ、μ,使λa +μb =0 ③x a +y b =0(其中实数x 、y 满足x +y =0) ④已知梯形ABCD 中,AB →=a 、CD →=bA .①②B .①③C .②D .③④解析:A 、B 均含有①,而C 、D 均含有④,所以可先判定①或④.若①能使a 、b 共线,则只有从A 、B 中进一步作出选择,若①不能使a 、b 共线,则应从C 、D 中进一步作出选择.首先判定①能否使a 、b 共线.由向量方程组⎩⎨⎧2a -3b =4e ,a +2b =-3e ,可求得a =-17e ,b =-107e .∴b =10a .∴a 、b 共线,因此可排除C 、D.而由②可得λ、μ是相异实数,所以λ、μ不同时为0,不妨设μ≠0,∴b =-λμa ,故a 、b 共线,∴排除B ,选择A.答案:A2.设坐标平面上有三点A 、B 、C ,i 、j 分别是坐标平面上x 轴、y 轴正方向上的单位向量,若向量AB →=i -2j ,BC →=i +m j ,那么是否存在实数m ,使A 、B 、C 三点共线?解:方法一:假设满足条件的m 存在,由A 、B 、C 三点共线,即AB →∥BC →, ∴存在实数λ,使AB →=λBC →,i -2j =λ(i +m j ),⎩⎨⎧λ=1,λm =-2,∴m=-2,即当m =-2时,A 、B 、C 三点共线.方法二:假设满足条件的m 存在,根据题意可知:i =(1,0),j =(0,1),∴AB→=(1,0)-2(0,1)=(1,-2), BC →=(1,0)+m(0,1)=(1,m). 由A 、B 、C 三点共线,即AB →∥BC →, 故1×m-1×(-2)=0,解得m =-2. ∴当m =-2时,A 、B 、C 三点共线.例2如图1,已知在△ABC 中,=a ,=b ,=c.若a ·b =b ·c =c ·a.求证:△ABC 为正三角形.图1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向量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具有“形”的特点,因此有了几何运算;另一方面又具有一套优良的代数运算性质,因此又有了代数运算.对于这两种运算,前者难度大,灵活多变,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后者学生感到熟悉,易于掌握,但应让学生明了,这两种方法都要掌握好,近几年高考题的解答都是以两种解法给出.本题给出的是三角形,对于某些几何命题的抽象的证明,自然可以转化为向量的几何运算问题来解决,请同学们在探究中要注意仔细体会,领悟其实质.教学中,教师要放手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发现.真正做到一题多用,一题多变,串联知识、串联方法,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思维能力和复习效率.证法一:由题意得a +b +c =0,∴c=-(a +b). 又∵b·c=c·a,∴c·(a-b)=0.∴-a2+b2=0.∴|a|2=|b|2,即|a|=|b|. 同理可得|c|=|b|,∴|a|=|b|=|c|. ∴△ABC 为正三角形.证法二:由题意得a+b+c=0,∴a=-b-c,b=-a-c.∴a2=b2+c2+2b·c,b2=a2+c2+2a·c.而b·c=c·a(已知),∴a2-b2=b2-a2.∴a2=b2.∴|a|2=|b|2.∴|a|=|b|.同理可得|c|=|b|,∴|a|=|b|=|c|.∴△ABC为正三角形.证法三:如图2,以AB、BC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则=a,=-,图2∴=a-c.又∵a·b=b·c,∴b·(a-c)=0.∴b·=0.∴b⊥.∴平行四边形ABCD为菱形,∴AB=BC.同理可得BC=AC,∴△ABC为正三角形.证法四:取的中点E,连结AE,则→=(+)=(c-b),AE∴·a=(c-b)·a=0.∴⊥a.∴AB=AC.同理可得BC=AC,∴△ABC为正三角形.点评:本题给出了四种证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办法.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的一种良好手段.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能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学会举一反三的本领,在教材安排的例题中,有相当一部分题目存在一题多解的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挖掘.变式训练1.若AB →·BC →+AB →2=0,则△AB C 是( )A .直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A2.在四边形ABCD 中,AB →·BC →=BC →·CD →=CD →·DA →=DA →·AB →,试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证明:设AB →=a ,BC →=b ,CD →=c ,DA →=d ,∵a +b +c +d =0,∴a +b =-(c +d ).两边平方,得|a|2+2a·b +|b|2=|c|2+2c·d +|d|2,又a·b =c·d ,∴|a|2+|b|2=|c|2+|d |2.①同理|a|2+|d|2=|b|2+|c |2.②由①②得|a|2=|c|2,|d|2=|b |2,∴|a|=|c|,|d|=|b|,即AB =CD ,BC =DA.∴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于是AB →=-CD →,即a =-c .又a·b =b·c ,故a·b =b·(-a ),∴a·b =0.∴AB →⊥BC →.∴四边形ABCD 为矩形.点评:要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可以先证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再证明其一组邻边互相垂直.为此我们可以从四边形边的长度和位置两方面的关系来进行思考.例3已知a =(,-1),b =(,),且存在实数k 和t ,使得x =a +(t2-3)b ,y =-ka +tb 且x ⊥y.试求的最小值.活动:本例是一道平面向量综合应用的经典例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探究,独立地去完成.对找不到思路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然后根据垂直的条件列出方程,得出k与t之间的关系,再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来求最值.根据垂直的条件和坐标运算列方程是解决本例的关键.解:由已知,得|a|==2,|b|==1.∵a·b=×-1×=0,∴a⊥b.∵x⊥y,∴x·y=0,即[a+(t2-3)b]·(-ka+tb)=0.化简,得k=,∴=(t2+4t-3)=(t+2)2-,即t=-2时,有最小值-.点评:本题主要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向量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利用转化的思想以及建立函数模型的建模能力.变式训练1.如图3,M是△ABC内一点,且满足条件+2+3=0,延长CM交AB于N,令=a,试用a表示.图3解:∵=+,=+,∴由+2+3=0,得(+)+2(+)+3=0.∴+3+2+3=0.又∵A、N、B三点共线,C、M、N三点共线,由平行向量基本定理,设=λ,=μ,∴λ+3+2+3μ=0.∴(λ+2)+(3+3μ)=0.由于和不共线,∴∴⎩⎨⎧ λ=-2,μ=-1.∴=-=.∴=+=2=2a.2.将函数y =2x2进行平移,使得到的图形与抛物线y =-2x2+4x +2的两个交点关于原点对称,求平移后的函数解析式.解法一:设平移向量a =(h ,k),则将y =2x2按a 平移之后得到的图象的解析式为y =2(x -h)2+k.设M(m ,n)和M′(-m ,-n)是y =-2x2+4x +2与y =2(x -h)2+k 的两个交点,则解得或⎩⎨⎧ m =-1,n =-4.∴点(1,4)和点(-1,-4)在函数y =2(x -h)2+k 的图象上. ∴ ⇒⎩⎨⎧ h =-1,k =-4.故所求解析式为y =2(x +1)2-4,即y =2x2+4x -2.解法二:将y =2x2按向量a =(h ,k)平移,设P(x ,y)为y =2x2上任一点,按a 平移之后的对应点为P′(x′,y′),则故⎩⎨⎧ x =x′-h ,y =y′-k.∴y-k =2(x -h)2是平移之后的函数图象解析式.由消去y ,得4x2-4(h +1)x +2h2+k -2=0.又∵两交点关于原点对称,∴x1+x2=0,即=0,h =-1.又y1+y2=0,∴2x-4hx1+2h2+k +2x -4hx2+2h2+k =0.∴2(x+x)+4(x1+x2)=-4-2k.∴2(x1+x2)2+4(x1+x2)-4x1x2=-4-2k.∵x1x2=,x1+x2=0,∴-4×=-4-2k.∴k=-4.∴y=2(x+1)2-4,即y=2x2+4x-2.课本复习题1~6.1.先由学生回顾本节都复习了哪些向量知识,用了哪些方法,在原来的基础上你有哪些提高.对本章的知识网络结构了然于胸了吗?2.教师点拨,通过本节复习,要求大家在了解向量知识网络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基本概念及运算律,并能熟练运用重要定理、公式解决一些综合问题,加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课本复习题7、8、9、10.2.每人搜集一道向量应用的题目或向量创新题.1.本节复习课的设计容量较大,要求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始终抓住向量具有几何与代数的双重属性这一特征和向量具有数与形紧密结合的特点.让学生在了解向量知识网络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基本概念及运算律,并能熟练重要定理、公式的应用,并加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本设计教案中一题多解应用较多.因为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作为扮演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角色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各数学知识点的同时,如果能善于引导学生沟通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仅能达到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多角度的解题思路的目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注重多种方法间的联系与沟通,学生能深切感受到各种解题方法之间是有联系的,是相通的,而不是孤立的、割裂的,从而体会数学的统一美和简洁美,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样的美在一题多解中是随处可见的.一、备用习题1.下列四个等式中正确的是( )A.+=0B.=-OB→C.a·b-b·a=0D.(+)+++=AB→2.若直线y=2x按向量a平移得到直线y=2x+6,那么a( ) A.只能是(-3,0) B.只能是(0,6) C.只能是(-3,0)或(0,6) D.有无数个3.已知向量a=(3,4),b=(-3,1),a与b的夹角为θ,则tanθ等于( )A. B.-C.-3 D.34.已知三个点M(-1,0),N(5,6),P(3,4)在一条直线上,P分的比为λ,则λ的值为( )A. B.C.2 D.35.以A(2,7),B(-4,2),C(-1,-3)为顶点的三角形,其内角为钝角的是( )A.∠A B.∠BC.∠C D.不存在6.平面上有三个点C(2,2)、M(1,3)、N(7,k),若∠MCN=90°,那么k的值为…()A.6 B.7C.8 D.97.有下列五个命题:①若a≠0,且a·b=0,则b=0;②若a≠0,且a·b=b·c,则a=c;③若a2=b2,则a=b或a=-b;④(a·b)c=a(b·c);⑤若|a·b|=|a||b|,则a∥b.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请把你认为正确的命题的序号全部填上)8.已知P(1,cosx),Q(cosx,1),x∈[-,].(1)若用f(x)表示向量与的夹角θ的余弦,求f(x);(2)若t=cosx,将f(x)表示成t的函数φ(t),并求φ(t)的定义域.参考答案:1.D 2.D 3.C 4.C 5.B 6.B 7.⑤8.解:(1)∵=(1,cosx),=(cosx,1),与的夹角为θ,∴f(x)=cosθ===.(2)∵t=cosx,∴φ(t)=f(x)=.∵x∈[-,],观察余弦曲线y=cosx在[-,]上的图象可知,t =cosx∈[-,1],∴函数φ(t)的定义域为[-,1].二、关于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是数学教学工作者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它主要表现在使学生能根据事物的变化,运用已有的经验灵活地进行思维,及时地改变原定的方案,不局限于过时或不妥的假设之中.因为客观世界时时处处在发展变化,所以它要求学生用变化、发展的眼光去认识、解决问题.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的一种良好手段,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能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学会举一反三的本领,在本节安排的例题中,多数采用了一题多解模式.通过一题多解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还能起到复习巩固旧知识的作用,使学生对所学的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明确,同时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一种钻研精神,使学生在思考问题上具有灵活性、多变性,避免了学生在公式、定理的应用中钻死胡同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一题多解的教学,特别是在备课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适当地进行教材处理和钻研,要对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联系,这样课堂效果才能做到丰富多彩.一题多解也是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充分运用学过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各部分知识间的纵、横方向的内在联系,掌握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挖掘一些行之有效的一题多解的例题和习题,使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使未来多出现具有高思维层次的国际型人才.第2课时导入新课思路 1.(直接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上一节复习的内容,教师点出,上一节我们一起复习了本章向量的基本概念、运算性质及重要定理、公式,这一节我们将通过例题分析,继续探讨向量的有关应用,重点是复习向量的一些独特方法和应用.思路 2.(投影导入)投影展示上节布置的、同学们搜集到的一道向量应用题或创新题,教师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最典型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探讨,由此展开新课.推进新课向量的坐标运算及其综合应用.通过幻灯出示题目让学生思考讨论:设向量e1、e2满足|e1|=2,|e2|=1,e1、e2的夹角为60°,若向量2te1+7e2与向量e1+te2的夹角为钝角,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解:由题意得e1·e2=|e1||e2|cos60°=1,∴(2te1+7e2)·(e1+te2)=2te+(2t2+7)e1·e2+7te=2t2+15t+7.∵向量2te1+7e2与向量e1+te2的夹角为钝角,∴2t2+15t+7<0,即-7<t<-.活动:引导学生回忆向量的数量积概念,点拨学生结合钝角考虑: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数.当两个向量的夹角是锐角时,它们的数量积大于0;当两个向量的夹角是钝角时,它们的数量积小于0;当两个向量的夹角是90°时,它们的数量积等于0.零向量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等于0.向量的数量积,可以计算向量的长度、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两个向量的夹角、判断相应的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对于两个非零向量a、b,若a与b的夹角θ为钝角,则a·b<0,反之,却不一定成立.因为当a·b=|a||b|cosθ<0时,a与b的夹角也可能为π,因此,a与b的夹角为钝角a·b<0且a≠λb(λ<0),所以,正确的解答应在上述t的范围中去掉夹角为π的情形,即设2te1+7e2=λ(e1+te2)(λ<0),所以其中λ<0,解得t=-.故所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为(-7,-)∪(-,-).⇔比较是最好的老师,反例更能澄清概念的本质,使我们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做这方面的探讨.如由a·b=0不能推出a=0或b=0,尽管由ab=0 a=0或b=0.又如|a·b|≤|a||b|,尽管|ab|=|a||b|.再如(a·b)c≠a(b·c),尽管(ab)c=a(bc).因此,学习向量的数量积应与代数中实数间的乘积严加区分,切勿混淆.⇒1已知向量a是以点A(3,-1)为起点,且与向量b=(-3,4)垂直的单位向量,求a的终点坐标.活动:关于向量的坐标与表示此有向线段的点的坐标,概念虽小学生却极易混淆.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思考:一个向量的坐标与表示此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点的坐标是什么关系?对此题来说,若要利用两向量垂直的条件,则需设a的终点坐标,然后表示a的坐标,再根据两向量垂直的条件建立方程.解:设a的终点坐标为(m,n),则a=(m-3,n+1),由题意,⎩⎨⎧ --++=0,-++=1, ①②由①得n =(3m -13),代入②得25m2-150m +209=0.解得或∴a 的终点坐标是(,-)或(,-).点评:通过训练要使学生明了,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此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坐标减去起点坐标,所以向量的坐标与点的坐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不能混淆.向量的概念较多,且容易混淆,在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清主线,分清、理解各概念的本质属性.变式训练1.已知点A(-3,-4)、B(5,-12),(1)若=+,=-,求及的坐标;(2)求·.解:(1)=(2,-16),=(-8,8).(2)·=33.2.如图4所示,=(6,1),=(x ,y),=(-2,-3).图4(1)若∥,求x 与y 间的关系式;(2)若又有⊥,求x 、y 的值及四边形ABCD 的面积.解:(1)∵=++=(x +4,y -2),=-=(-x -4,2-y), 又∥且=(x ,y),∴x(2-y)-y(-x -4)=0,即x +2y =0.①(2)由于=+=(x +6,y +1),BD →=+=(x -2,y -3),又⊥,∴·=0,即(x +6)(x -2)+(y +1)(y -3)=0.②联立①②化简,得y2-2y -3=0,∴y=3或y =-1.故当y=3时,x=-6,此时=(0,4),=(-8,0),∴S四边形ABCD=||||=16;当y=-1时,x=2,此时=(8,0),=(0,-4),∴S四边形ABCD=||||=16.点评:引入平面向量的坐标可使向量运算完全代数化,平面向量的坐标成了数与形结合的载体.例2设向量a=(cosα,sinα),b=(cosβ,sinβ),且a、b满足|ka+b|=|a-kb|(k为正实数).(1)求证:(a+b)⊥(a-b);(2)把a与b的数量积表示为关于k的函数f(k),求f(k);(3)求函数f(k)的最小值及取得最小值时a与b的夹角.活动:本题是一道向量应用的经典例题,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体现平面向量与函数、三角函数的交汇,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必须熟知平面向量的概念、运算性质、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教师可以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引导其回忆相关的知识,并适时地点拨学生注意条件地转化及解答的规范.(1)证明:|a|==1,|b|==1,∵(a+b)·(a-b)=|a|2-|b|2=0,∴(a+b)⊥(a-b).(2)解:由|ka+b|=|a-kb|,得(ka+b)2=3(a-kb)2,化简,得a·b=,故f(k)=(k>0).(3)解:由y=(y>0),得k2-4yk+1=0.∵k>0,方程有解,∴Δ=16y2-4≥0,解得y≥,即k=1时,f(k)取最小值为.这时,设a与b的夹角为θ,则cosθ==,又0≤θ≤π,∴a 与b的夹角为.点评:解决本题,我们首先要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借助对图形的观察,实现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转化与化归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策略和方法.以向量为工具,通过转化,可以为函数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新颖、简捷的解法,请同学们注意体会.例3有两根柱子相距20 m,分别位于电车的两侧,在两柱之间连结一条水平的绳子,电车的送电线就悬挂在绳子的中点,如果送电线在这点垂直向下的作用力是17.8 N,则这条成水平的绳子的中点下降0.2 m,求此时绳子所受的张力.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忆向量的应用举例的处理方法:向量起源于物理,是从物理学中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物理学中的许多问题,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都可以利用向量来解决.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首先要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根据题目的条件建立数学模型,再转化为数学中的向量运算来完成.本题仍可由学生自己去探究,点拨学生先画出受力分析图,认真分析题意,创建数学模型,对感到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指导,帮助其复习相关的知识,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如图5所示,设重力作用点为C,绳子AC、BC所承受的力分别记、,重力记为.图5由C为绳子的中点知||=||.由+=,知四边形CFGE为菱形.又∵cos∠FCG=cos∠DCB=≈0.02,∴||=||=≈=445,即绳子所受的张力为445 N.点评:本题是向量知识在物理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绘图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难点,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是教师引导学生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课本复习题11、12、13.1.先由学生回顾本节都复习了哪些主要内容,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向量在函数、三角函数中的重要作用,两向量的数量积的应用,向量平行与垂直条件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向量的几何运算在解决平面几何问题和物理问题中的重要作用.2.教师点睛,要注意解题方法的灵活性,尤其是向量的坐标化思路在解题时的应用,将几何与代数知识沟通起来,同时注意向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如图6,已知AC 、BD 是梯形ABCD 的对角线,E 、F 分别为BD 、AC 的中点,求证:EF∥BC.图6证明:设=a ,=b ,∵AD∥BC,∴=λ=λb ,则=-=b -a.∵E 为BD 中点,==(b -a),F 为AC 中点,BF →=+=+12CA → =+(-)=(+)=(-)。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二册教案平面向量及运算的坐标表示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二册教案平面向量及运算的坐标表示

平面向量的坐标及其运算【教学过程】一、基础铺垫1.平面向量的坐标平面上的两个非零向量a与b,如果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我们就称向量a与b垂直,记作a⊥b.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都垂直.如果平面向量的基底{e1,e2}中,e1⊥e2,就称这组基底为正交基底;在正交基底下向量的分解称为向量的正交分解.一般地,给定平面内两个相互垂直的单位向量e1,e2,对于平面内的向量a,如果a=x e1+y e2,则称(x,y)为向量a的坐标,记作a=(x,y).方便起见,以后谈到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默认已经指定了与x轴及y轴的正方向同向的两→对应的个单位向量.此时,如果平面上一点A的坐标为(x,y)(通常记为A(x,y)),那么向量OA→=(x,y);反之结论也成立.坐标也为(x,y),即OA2.平面上向量的运算与坐标的关系设平面上两个向量a,b满足a=(x1,y1),b=(x2,y2),则a=b⇔x1=x2__且y1=y2;a+b=(x1+x2,y1+y2).设u,v是两个实数,那么u a+v b=(ux1+vx2,uy1+vy2),u a-v b=(ux1-vx2,uy1-vy2).如果向量a=(x,y),则|a|■名师点拨(1)向量的坐标只与起点、终点的相对位置有关,而与它们的具体位置无关.(2)当向量确定以后,向量的坐标就是唯一确定的,因此向量在平移前后,其坐标不变.3.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点之间的向量公式与中点坐标公式设A (x 1,y 1),B (x 2,y 2)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则AB →=(x 2-x 1,y 2-y 1); 设线段AB 中点为M (x ,y ),则⎩⎪⎨⎪⎧x =x 1+x 22,y =y 1+y 224.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设a =(x 1,y 1),b =(x 2,y 2),则a ∥b ⇔x 2y 1=x 1y 2.■名师点拨两向量的对应坐标成比例,这种形式较易记忆,而且不易出现搭配错误.二、合作探究1.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例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OA =4,AB =3,∠AOx =45°,∠OAB =105°,OA→=a ,AB →=b ,四边形OABC 为平行四边形. (1)求向量a ,b 的坐标;(2)求向量BA→的坐标; (3)求点B 的坐标.【解】(1)作AM ⊥x 轴于点M ,则OM =OA ·cos 45°=4×22=22,AM =OA ·sin 45°=4×22=22, 所以A (22,22),故a =(22,22).因为∠AOC =180°-105°=75°,∠AOy =45°,所以∠COy =30°.又OC =AB =3,所以C ⎝ ⎛⎭⎪⎫-32,332, 所以AB →=OC →=⎝ ⎛⎭⎪⎫-32,332, 即b =⎝ ⎛⎭⎪⎫-32,332.(2)BA →=-AB →=⎝ ⎛⎭⎪⎫32,-332. (3)因为OB→=OA →+AB → =(22,22)+⎝ ⎛⎭⎪⎫-32,332 =⎝⎛⎭⎪⎫22-32,22+332. 所以点B 的坐标为(22-32,22+332).【规律方法】平面内求点、向量坐标的常用方法(1)求一个点的坐标:可利用已知条件,先求出该点相对应坐标原点的位置向量的坐标,该坐标就等于相应点的坐标.(2)求一个向量的坐标:首先求出这个向量的始点、终点的坐标,再运用终点坐标减去始点坐标即得该向量的坐标.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例2】(1)已知a +b =(1,3),a -b =(5,7),则a =________,b =________.(2)已知A (-2,4),B (3,-1),C (-3,-4),且CM→=3CA →,CN →=2CB →,求M ,N 及MN →的坐标.【解】(1)由a +b =(1,3),a -b =(5,7),所以2a =(1,3)+(5,7)=(6,10),所以a =(3,5),2b =(1,3)-(5,7)=(-4,-4),所以b =(-2,-2).(2)法一(待定系数法):由A (-2,4),B (3,-1),C (-3,-4),可得CA→=(-2,4)-(-3,-4)=(1,8), CB→=(3,-1)-(-3,-4)=(6,3), 所以CM→=3CA →=3(1,8)=(3,24), CN→=2CB →=2(6,3)=(12,6). 设M (x 1,y 1),N (x 2,y 2),则CM →=(x 1+3,y 1+4)=(3,24),x 1=0,y 1=20;CN →=(x 2+3,y 2+4)=(12,6),x 2=9,y 2=2,所以M (0,20),N (9,2),MN→=(9,2)-(0,20)=(9,-18). 法二(几何意义法):设点O 为坐标原点,则由CM→=3CA →,CN →=2CB →, 可得OM→-OC →=3(OA →-OC →),ON →-OC →=2(OB →-OC →), 从而OM→=3OA →-2OC →,ON →=2OB →-OC →, 所以OM→=3(-2,4)-2(-3,-4)=(0,20), ON→=2(3,-1)-(-3,-4)=(9,2), 即点M (0,20),N (9,2),故MN→=(9,2)-(0,20)=(9,-18). 【规律方法】平面向量坐标的线性运算的方法(1)若已知向量的坐标,则直接应用两个向量和、差及向量数乘的运算法则进行.(2)若已知有向线段两端点的坐标,则可先求出向量的坐标,然后再进行向量的坐标运算.(3)向量的线性坐标运算可完全类比数的运算进行.3.判定直线平行、三点共线【例3】(1)已知A ,B ,C 三点共线,且A (3,-6),B (-5,2),若C 点的横坐标为6,则C 点的纵坐标为()A .-13B .9C .-9D .13(2)已知A (-1,-1),B (1,3),C (1,5),D (2,7),向量AB→与CD →平行吗?直线AB 平行于直线CD 吗?【解】(1)选C .设C (6,y ),因为AB→∥AC →, 又AB→=(-8,8),AC →=(3,y +6), 所以-8×(y +6)-3×8=0,所以y =-9.(2)因为AB→=(1-(-1),3-(-1))=(2,4), CD→=(2-1,7-5)=(1,2). 又2×2-4×1=0,所以AB→∥CD →. 又AC→=(2,6),AB →=(2,4),所以2×4-2×6≠0, 所以A ,B ,C 不共线,所以AB 与CD 不重合,所以AB ∥CD .【规律方法】向量共线的判定方法4.已知平面向量共线求参数【例4】已知a =(1,2),b =(-3,2),当k 为何值时,k a +b 与a -3b 平行?平行时它们是同向还是反向?【解】法一(共线向量定理法):k a +b =k (1,2)+(-3,2)=(k -3,2k +2),a -3b =(1,2)-3(-3,2)=(10,-4),当k a +b 与a -3b 平行时,存在唯一实数λ,使k a +b =λ(a -3b ).由(k -3,2k +2)=λ(10,-4),所以⎩⎨⎧k -3=10λ,2k +2=-4λ,解得k =λ=-13. 当k =-13时,k a +b 与a -3b 平行,这时k a +b =-13a +b =-13(a -3b ),因为λ=-13<0,所以k a +b 与a -3b 反向.法二(坐标法):由题知k a +b =(k -3,2k +2),a -3b =(10,-4),因为k a +b 与a -3b 平行,所以(k -3)×(-4)-10×(2k +2)=0,解得k =-13.此时k a +b =⎝ ⎛⎭⎪⎫-13-3,-23+2=-13(a -3b ), 所以当k =-13时,k a +b 与a -3b 平行,并且反向.【规律方法】已知平面向量共线求参数的思路(1)利用共线向量定理a =λb (b ≠0)列方程组求解.(2)利用向量平行的坐标表达式x 1y 2-x 2y 1=0直接求解.三、课堂练习1.给出下面几种说法:①相等向量的坐标相同;②平面上一个向量对应于平面上唯一的坐标;③一个坐标对应于唯一的一个向量;④平面上一个点与以原点为始点,该点为终点的向量一一对应.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A .1B .2C .3D .4解析:选C .由向量坐标的定义不难看出一个坐标可对应无数个相等的向量,故③错误.2.下列向量组中,能作为表示它们所在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的是()A .a =(0,0),b =(2,3)B .a =(1,-3),b =(2,-6)C .a =(4,6),b =(6,9)D .a =(2,3),b =(-4,6)解析:选D .只有D 选项中两个向量不共线,可以作为表示它们所在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故选D .3.已知两点A (2,-1),B (3,1),则与AB→平行且方向相反的向量a 可以是() A .(1,-2)B .(9,3)C .(-2,4)D .(-4,-8)解析:选D .由题意,得AB→=(1,2),所以a =λAB →=(λ,2λ)(其中λ<0).符合条件的只有D 项,故选D .4.已知平行四边形OABC ,其中O 为坐标原点,若A (2,1),B (1,3),则点C 的坐标为________.解析:设C 的坐标为(x ,y ),则由已知得OC→=AB →,所以(x ,y )=(-1,2). 答案:(-1,2)5.已知点A (1,3),B (4,-1),则与向量AB→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为________. 解析:AB →=(3,-4),则与AB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为AB →|AB →|=15(3,-4)=⎝ ⎛⎭⎪⎫35,-45. 答案:⎝ ⎛⎭⎪⎫35,-45。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3.3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3.3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2.3.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学目标】1.能准确表述向量的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运算法则,并能进行相关运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2.通过学习向量的坐标表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形结合思想,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学难点: 对平面向量坐标运算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以前,我们所讲的向量都是用有向线段表示,即几何的方法表示。

向量是否可以用代数的方法,比如用坐标来表示呢?如果可能的话,向量的运算就可以通过坐标运算来完成,那么问题的解决肯定要方便的多。

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究一下这个问题: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二、〖新知探究〗 思考1:设i 、j 是与x 轴、y 轴同向的两个单位向量,若设a =(x 1, y 1) b =(x 2, y 2)则a =x 1i +y 1j ,b =x 2i +y 2j ,根据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向量a +b ,a -b ,λa (λ∈R )如何分别用基底i 、j 表示?a +b =(x 1+x 2)i +(y 1+y 2)j ,a -b =(x 1-x 2)i +(y 1-y 2)j ,λa =λx 1i +λy 1j .思考2:根据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a +b ,a -b ,λa 的坐标分别如何?a +b =(x 1+x 2,y 1+y 2);a -b =(x 1-x 2,y 1-y 2);λa =(λx 1,λy 1).两个向量和与差的坐标运算法则:两个向量和与差的坐标分别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和与差.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用这个实数乘原来向量的相应坐标.思考3:已知点A(x 1, y 1),B(x 2, y 2),那么向量的坐标如何?结论: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此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坐标减去始点的坐标.思考4:一个向量平移后坐标不变,但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发生了变化,这是否矛盾呢?结论:1:任意向量的坐标与表示该向量的有向线段的起点、终点的具体位置无关系,只与其相对位置有关。

高中数学必修第二章平面向量教案完整版

高中数学必修第二章平面向量教案完整版

§2、1 平面向量得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1、数量与向量得区别:数量只有大小,就是一个代数量,可以进行代数运算、比较大小; 向量有方向,大小,双重性,不能比较大小、 2、向量得表示方法:①用有向线段表示;②用字母a、b(黑体,印刷用)等表示; ③用有向线段得起点与终点字母:;④向量得大小――长度称为向量得模,记作||、3、有向线段:具有方向得线段就叫做有向线段,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向量与有向线段得区别:(1)向量只有大小与方向两个要素,与起点无关,只要大小与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向量就就是相同得向量;(2)有向线段有起点、大小与方向三个要素,起点不同,尽管大小与方向相同,也就是不同得有向线段、4、零向量、单位向量概念:①长度为0得向量叫零向量,记作0、 0得方向就是任意得、 注意0与0得含义与书写区别、②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得向量,叫单位向量、说明:零向量、单位向量得定义都只就是限制了大小、 5、平行向量定义:①方向相同或相反得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②我们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行、说明:(1)综合①、②才就是平行向量得完整定义;(2)向量a、b、c平行,记作a∥b∥c、6、相等向量定义: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得向量叫相等向量、说明:(1)向量a与b相等,记作a=b;(2)零向量与零向量相等;(3)任意两个相等得非零向量,都可用同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并且与有向线段得起.......点无关...、 7、共线向量与平行向量关系:平行向量就就是共线向量,这就是因为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移到同一直线上(与有向线....段得起点无关......).、 说明:(1)平行向量可以在同一直线上,要区别于两平行线得位置关系;(2)共线向量可以相互平行,要区别于在同一直线上得线段得位置关系、§2、2、1 向量得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A(起点)B(终点)aO ABaaa bb b二、探索研究:1、向量得加法:求两个向量与得运算,叫做向量得加法、 2、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首尾连”)如图,已知向量a 、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作=a ,=b,则向量叫做a 与b得与,记作a +b,即 a +b,规定: a + 0-= 0 + a探究:(1)两相向量得与仍就是一个向量;(2)当向量与不共线时,+得方向不同向,且|+|<||+||;(3)当与同向时,则+、、同向,且|+|=||+||,当与反向时,若||>||,则+得方向与相同,且|+|=||-||;若||<||,则+得方向与相同,且|+b|=||-||、(4)“向量平移”(自由向量):使前一个向量得终点为后一个向量得起点,可以推广到n 个向量连加 3.例一、已知向量、,求作向量+ 作法:在平面内取一点,作 ,则、 4.加法得交换律与平行四边形法则问题:上题中+得结果与+就是否相同? 验证结果相同从而得到:1)向量加法得平行四边形法则(对于两个向量共线不适应)2)向量加法得交换律:+=+ 5.向量加法得结合律:(+) +=+ (+) 证:如图:使, , 则(+) +=,+ (+) = ∴(+) +=+ (+)从而,多个向量得加法运算可以按照任意得次序、任意得组合来进行、第3课时§2、2、2 向量得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1. 用“相反向量”定义向量得减法aA BCa +ba +baab b abb aa(1) “相反向量”得定义:与a 长度相同、方向相反得向量、记作 -a (2) 规定:零向量得相反向量仍就是零向量、-(-a ) = a 、 任一向量与它得相反向量得与就是零向量、a + (-a ) = 0 如果a 、b 互为相反向量,则a = -b , b = -a , a + b = 0 (3) 向量减法得定义:向量a 加上得b 相反向量,叫做a 与b 得差、 即:a - b = a + (-b ) 求两个向量差得运算叫做向量得减法、 2. 用加法得逆运算定义向量得减法: 向量得减法就是向量加法得逆运算: 若b + x = a ,则x 叫做a 与b 得差,记作a - b 3. 求作差向量:已知向量a 、b ,求作向量 ∵(a -b ) + b = a + (-b ) + b = a + 0 = a作法:在平面内取一点O , 作= a , = b则= a - b 即a - b 可以表示为从向量b 得终点指向向量a 得终点得向量、4. 探究:1)如果从向量a 得终点指向向量b 得终点作向量,那么所得向量就是b - a 、2)若a ∥b, 如何作出a - b §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复习引入:1.实数与向量得积:实数λ与向量得积就是一个向量,记作:λ(1)|λ|=|λ|||;(2)λ>0时λ与方向相同;λ<0时λ与方向相反;λ=0时λ= 2.运算定律结合律:λ(μ)=(λμ) ;分配律:(λ+μ)=λ+μ, λ(+)=λ+λ3、 向量共线定理 向量与非零向量共线得充要条件就是:有且只有一个非零实数λ,使=λ、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就是同一平面内得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得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λ1+λ2、 探究:OabBa ba -b a -bA ABBB’Oa -b a ab bO AOBa -ba -b BA O-b(1) 我们把不共线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得一组基底;(2) 基底不惟一,关键就是不共线;(3) 由定理可将任一向量a在给出基底e1、e2得条件下进行分解;(4) 基底给定时,分解形式惟一、λ1,λ2就是被,,唯一确定得数量§2、3、2—§2、3、3 平面向量得正交分解与坐标表示及运算一、复习引入: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就是同一平面内得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得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λ1+λ2(1)我们把不共线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得一组基底;(2)基底不惟一,关键就是不共线;(3)由定理可将任一向量a在给出基底e1、e2得条件下进行分解;(4)基底给定时,分解形式惟一、λ1,λ2就是被,,唯一确定得数量二、讲解新课:1.平面向量得坐标表示如图,在直角坐标系内,我们分别取与轴、轴方向相同得两个单位向量、作为基底、任作一个向量,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使得…………○1我们把叫做向量得(直角)坐标,记作…………○2其中叫做在轴上得坐标,叫做在轴上得坐标,○2式叫做向量得坐标表示、与相等得向量得坐标也为...........、特别地,,,、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以原点O为起点作,则点得位置由唯一确定、设,则向量得坐标就就是点得坐标;反过来,点得坐标也就就是向量得坐标、因此,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每一个平面向量都就是可以用一对实数唯一表示、2.平面向量得坐标运算(1) 若,,则,两个向量与与差得坐标分别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得与与差、设基底为、,则即,同理可得(2)若,,则一个向量得坐标等于表示此向量得有向线段得终点坐标减去始点得坐标、=-=( x2, y2) - (x1,y1)= (x2- x1, y2- y1)(3)若与实数,则、实数与向量得积得坐标等于用这个实数乘原来向量得相应坐标、设基底为、,则,即第6课时§2、3、4 平面向量共线得坐标表示一、复习引入:1.平面向量得坐标表示分别取与轴、轴方向相同得两个单位向量、作为基底、任作一个向量,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使得把叫做向量得(直角)坐标,记作其中叫做在轴上得坐标,叫做在轴上得坐标, 特别地,,,、2.平面向量得坐标运算若,,则,,、若,,则二、讲解新课:∥(≠)得充要条件就是x1y2-x2y1=0设=(x1, y1) ,=(x2, y2) 其中≠、由=λ得, (x1, y1) =λ(x2, y2) 消去λ,x1y2-x2y1=0探究:(1)消去λ时不能两式相除,∵y1, y2有可能为0, ∵≠∴x2, y2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2)充要条件不能写成∵x1, x2有可能为0(3)从而向量共线得充要条件有两种形式:∥(≠)§2、4平面向量得数量积一、平面向量得数量积得物理背景及其含义一、复习引入:1. 向量共线定理向量与非零向量共线得充要条件就是:有且只有一个非零实数λ,使=λ、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就是同一平面内得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得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λ1+λ23.平面向量得坐标表示分别取与轴、轴方向相同得两个单位向量、作为基底、任作一个向量,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使得把叫做向量得(直角)坐标,记作4.平面向量得坐标运算若,,则,,、若,,则5.∥(≠)得充要条件就是x1y2-x2y1=06.线段得定比分点及λP1, P2就是直线l上得两点,P就是l上不同于P1, P2得任一点,存在实数λ,使=λ,λ叫做点P分所成得比,有三种情况:λ>0(内分) (外分) λ<0 (λ<-1) ( 外分)λ<0 (-1<λ<0)7、定比分点坐标公式:若点P1(x1,y1) ,P2(x2,y2),λ为实数,且=λ,则点P得坐标为(),我们称λ为点P分所成得比、8、点P得位置与λ得范围得关系:①当λ>0时,与同向共线,这时称点P为得内分点、②当λ<0()时,与反向共线,这时称点P为得外分点、9、线段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向量形式: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设=a,=b,可得=、10.力做得功:W = |F|⋅|s|cosθ,θ就是F与s得夹角、二、讲解新课:1.两个非零向量夹角得概念已知非零向量a与b,作=a,=b,则∠AOB=θ(0≤θ≤π)叫a与b得夹角、说明:(1)当θ=0时,a与b同向;(2)当θ=π时,a与b反向;(3)当θ=时,a与b垂直,记a⊥b;(4)注意在两向量得夹角定义,两向量必须就是同起点得、范围0︒≤θ≤180︒C2.平面向量数量积(内积)得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b,它们得夹角就是θ,则数量|a||b|cosθ叫a与b得数量积,记作a⋅b,即有a⋅b= |a||b|cosθ,(0≤θ≤π)、并规定0与任何向量得数量积为0、⋅探究:两个向量得数量积与向量同实数积有很大区别(1)两个向量得数量积就是一个实数,不就是向量,符号由cosθ得符号所决定、(2)两个向量得数量积称为内积,写成a⋅b;今后要学到两个向量得外积a×b,而a⋅b就是两个向量得数量得积,书写时要严格区分、符号“·”在向量运算中不就是乘号,既不能省略,也不能用“×”代替、(3)在实数中,若a≠0,且a⋅b=0,则b=0;但就是在数量积中,若a≠0,且a⋅b=0,不能推出b=0、因为其中cosθ有可能为0、(4)已知实数a、b、c(b≠0),则ab=bc ⇒ a=c、但就是a⋅b = b⋅c a = c如右图:a⋅b = |a||b|cosβ = |b||OA|,b⋅c = |b||c|cosα = |b||OA|⇒ a⋅b = b⋅c但a≠c(5)在实数中,有(a⋅b)c = a(b⋅c),但就是(a⋅b)c≠a(b⋅c)显然,这就是因为左端就是与c共线得向量,而右端就是与a共线得向量,而一般a与c不共线、3.“投影”得概念:作图定义:|b|cosθ叫做向量b在a方向上得投影、投影也就是一个数量,不就是向量;当θ为锐角时投影为正值;当θ为钝角时投影为负值;当θ为直角时投影为0;当θ = 0︒时投影为|b|;当θ = 180︒时投影为-|b|、4.向量得数量积得几何意义:数量积a⋅b等于a得长度与b在a方向上投影|b|cosθ得乘积、5.两个向量得数量积得性质:设a、b为两个非零向量,e就是与b同向得单位向量、1︒e⋅a = a⋅e =|a|cosθ2︒a⊥b⇔a⋅b = 03︒当a与b同向时,a⋅b = |a||b|;当a与b反向时,a⋅b = -|a||b|、特别得a⋅a = |a|2或4︒cosθ =5︒|a⋅b| ≤|a||b|二、平面向量数量积得运算律一、复习引入:1.两个非零向量夹角得概念已知非零向量a与b,作=a,=b,则∠AOB=θ(0≤θ≤π)叫a与b得夹角、2.平面向量数量积(内积)得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b,它们得夹角就是θ,则数量|a||b|cosθ叫a与b得数量积,记作a⋅b,即有a⋅b = |a||b|cosθ,(0≤θ≤π)、并规定0与任何向量得数量积为0、3.“投影”得概念:作图C 定义:|b|cosθ叫做向量b在a方向上得投影、投影也就是一个数量,不就是向量;当θ为锐角时投影为正值;当θ为钝角时投影为负值;当θ为直角时投影为0;当θ = 0︒时投影为|b|;当θ = 180︒时投影为-|b|、4.向量得数量积得几何意义:数量积a⋅b等于a得长度与b在a方向上投影|b|cosθ得乘积、5.两个向量得数量积得性质:设a、b为两个非零向量,e就是与b同向得单位向量、1︒e⋅a = a⋅e =|a|cosθ; 2︒a⊥b⇔a⋅b = 03︒当a与b同向时,a⋅b = |a||b|;当a与b反向时,a⋅b = -|a||b|、特别得a⋅a = |a|2或4︒cosθ = ;5︒|a⋅b| ≤|a||b|二、讲解新课:平面向量数量积得运算律1.交换律:a⋅b = b⋅a证:设a,b夹角为θ,则a⋅b = |a||b|cosθ,b⋅a = |b||a|cosθ∴a⋅b = b⋅a2.数乘结合律:(a)⋅b =(a⋅b) = a⋅(b)证:若> 0,(a)⋅b =|a||b|cosθ, (a⋅b) =|a||b|cosθ,a⋅(b) =|a||b|cosθ,若< 0,(a)⋅b =|a||b|cos(π-θ) = -|a||b|(-cosθ) =|a||b|cosθ,(a⋅b) =|a||b|cosθ,a⋅(b) =|a||b|cos(π-θ) = -|a||b|(-cosθ) =|a||b|cosθ、3.分配律:(a + b)⋅c = a⋅c + b⋅c在平面内取一点O,作= a, = b,= c, ∵a + b (即)在c方向上得投影等于a、b在c方向上得投影与,即|a + b| cosθ = |a| cosθ1 + |b| cosθ2∴| c | |a + b| cosθ =|c| |a| cosθ1 + |c| |b| cosθ2, ∴c⋅(a + b) = c⋅a + c⋅b即:(a + b)⋅c = a⋅c + b⋅c说明:(1)一般地,(a·b)с≠a(b·с)(2)a·с=b·с,с≠0a=b(3)有如下常用性质:a2=|a|2,(a+b)(с+d)=a·с+a·d+b·с+b·d(a+b)2=a2+2a·b+b2三、平面向量数量积得坐标表示、模、夹角一、复习引入:1.两个非零向量夹角得概念已知非零向量a与b,作=a,=b,则∠AOB=θ(0≤θ≤π)叫a与b得夹角、2.平面向量数量积(内积)得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b,它们得夹角就是θ,则数量|a||b|cosθ叫a与b得数量积,记作a⋅b,即有a⋅b = |a||b|cosθ,(0≤θ≤π)、并规定0与任何向量得数量积为0、3.向量得数量积得几何意义:数量积a⋅b等于a得长度与b在a方向上投影|b|cosθ得乘积、4.两个向量得数量积得性质:设a、b为两个非零向量,e就是与b同向得单位向量、1︒e⋅a = a⋅e =|a|cosθ; 2︒a⊥b⇔a⋅b = 03︒当a与b同向时,a⋅b = |a||b|;当a与b反向时,a⋅b = -|a||b|、特别得a⋅a = |a|2或4︒cosθ = ;5︒|a⋅b| ≤|a||b|5.平面向量数量积得运算律交换律:a⋅b = b⋅a数乘结合律:(a)⋅b =(a⋅b) = a⋅(b)分配律:(a + b)⋅c = a⋅c + b⋅c二、讲解新课:⒈平面两向量数量积得坐标表示已知两个非零向量,,试用与得坐标表示、设就是轴上得单位向量,就是轴上得单位向量,那么,所以又,,,所以这就就是说:两个向量得数量积等于它们对应坐标得乘积得与、即2、平面内两点间得距离公式一、设,则或、(2)如果表示向量得有向线段得起点与终点得坐标分别为、,那么(平面内两点间得距离公式)二、向量垂直得判定设,,则三、两向量夹角得余弦()co sθ =。

《平面向量》优秀说课稿(通用3篇)

《平面向量》优秀说课稿(通用3篇)

《平面向量》优秀说课稿(通用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平面向量》优秀说课稿(通用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面向量》说课稿1一、说教材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是两向量之间的乘法,而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把向量之间的运算转化为数之间的运算。

本节内容是在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以及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运算律的基础上,介绍了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

为解决直线垂直问题,三角形边角的有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办法。

本节内容也是全章重要内容之一。

二、说学习目标和要求通过本节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2):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

以及它们的一些简单应用,以上三点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难点是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以及它的灵活应用。

三、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因为本节课重点的坐标表示公式的推导相对比较容易,所以这节课我准备让学生自行推导出两个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公式,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几个重要的结论:如模的计算公式,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

(2)讲解式教学法主要是讲清概念,解除学生在概念理解上的疑惑感;例题讲解时,演示解题过程!主要辅助教学的手段(powerpoint)(3)讨论式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来加深对较难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

四、说学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借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上和学生的交流,从而达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通过精讲多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如让学生自己动手推导两个向量数量积的坐标公式,引导学生推导4个重要的结论!并在具体的问题中,让学生建立方程的思想,更好的解决问题!五、说教学过程这节课我准备这样进行:首先提出问题:要算出两个非零向量的数量积,我们需要知道哪些量?继续提出问题:假如知道两个非零向量的坐标,是不是可以用这两个向量的坐标来表示这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呢?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公式,在此公式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得到以下几个重要结论:(1)模的计算公式(2)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教案完整版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教案完整版

例 4 如图, 设 O 是正六边形 ABCDEF 的中心, 分别写出图中与向量 OA 、 OB 、 OC 相
等的向量 .
变式一:与向量长度相等的向量有多少个?(
11 个)
变式二:是否存在与向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存在)
变式三:与向量共线的向量有哪些?( CB, DO, FE )
课堂练习 : 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简述理由
说明:( 1)平行向量可以在同一直线上,要区别于两平行线的位置关系;
可以相互平行,要区别于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的位置关系
.
(与.有.向.线.段.的. ( 2)共线向量
(四)理解和巩固:
例 1 书本 86 页例 1. 例 2 判断:
( 1)平行向量是否一定方向相同?(不一定)
( 2)不相等的向量是否一定不平行?(不一定)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说明:零向量、单位向量的定义都只是限制了大小
.
5、平行向量定义: ①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②我们规定
0 与任一向量平行 .
说明:( 1)综合①、②才是平行向量的完整定义; ( 2)向量 a、b、c平行,记作 a ∥ b∥ c.
6、相等向量定义: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 .
A
B
C
则两次的位移和: AB BC AC
(2)若上题改为从 A 到 B,再从 B 按反方向到 C,
CA
B
则两次的位移和: AB BC AC
(3)某车从 A 到 B ,再从 B 改变方向到 C,
C
则两次的位移和: AB BC AC
A
B
C
(4)船速为 AB ,水速为 BC ,则两速度和: AB BC AC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新课标)】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新课标)】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包括“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坐标运算、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这些内容是上一节所讨论问题的深入,为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奠定理论基础,因为只有确定了任意一个向量在两个不共线的基底上能进行唯一分解,建立坐标系才有了依据,同时,只有正确地构建向量的坐标才能有向量的坐标运算.(1)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能用坐标表示向量共线的条件.(2)体会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是向量分解中常用且重要的一种分解;引入向量的坐标表示可使向量运算代数化;不仅向量的线性运算可以通过坐标来实现,向量的位置关系也可以通过坐标研究.(3)建立数与形的联系,利用几何图形描述问题,借助几何直观理解问题;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思路,求得运算结果.【问题1】如图,光滑斜面上一个木块受到重力G 的作用,产生两个效果,一是木块受平行 于斜面的力1F 的作用,沿斜面下滑;一是木块产生垂直于斜面的压力2F .问重力G 与力1F 和2F 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力的分解问题,引出本节的主题,由此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向量的正交分解与现实的联系.任意一个向量可以分解为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实际上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一个应用.【师生活动】(1)学生:12G F F =+.(2)老师: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对平面上的任意向量a 均可以分解为不共线的两个向量11a λ和22a λ,使1122a a a λλ=+.(3)老师:在不共线的向量中,垂直是一种重要的特殊情形.把一个向量分解为两个互相垂◆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G F 1 F 2直的向量,叫做向量正交分解.正交分解是向量分解中常见的一种情形.【问题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一个点都可用一对有序实数(即它的坐标)表示.对直角 坐标平面内的每一个向量,如何表示呢?【设计意图】通过类比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用有序数对表示,提示学生思考在直角坐标系中 表示一个平面向量的方法.【师生活动】(1)老师:结合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选两个向量作为基底?(2)学生:分别取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 作为基底.(3)教师:对于平面内的一个向量,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 , 使得a xi y j =+.所以a 就由,x y 唯一确定.有序数对(,)x y 叫做向量的坐标,记作 (,)a x y =,其中x 叫做a 在x 轴上的坐标,y 叫做a 在y 轴上的坐标,(,)a x y =叫做向量的坐标表示.【问题3】设OA xi y j =+,则向量OA 的坐标与点A 的坐标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向量的的坐标与表示该向量的有向线段的起点、终点的具体位置没有关系,只与其相对位置有关系.【师生活动】(1)老师:O(2)学生:向量OA 的坐标(,)x y 就是终点A 的坐标;反过来,终点A 的坐标(,)x y 也就是向量OA 的坐标.(3)老师: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每一个平面向量都可以用一有序实数对唯一表示. 例1.如图,分别用基底i 、j 表示向量a 、b 、c 、d ,并求出它们的坐标.【设计意图】平面向量正交分解的应用,要充分运用图形之间的几何关系,求向量的坐标.【问题4】已知1122(,),(,)a x y b x y ==,你能得出,,a b a b a λ+-的坐标吗?【设计意图】运用向量线性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推导两个向量的和、差、以及 数乘运算的坐标运算.(1)学生1:11221212()()()()a b x i y j x i y j x x i y y j +=+++=+++1212(,)a b x x y y ∴+=++.(2)学生2:11221212()()()()a b x i y j x i y j x x i y y j -=+-+=-+-1212(,)a b x x y y ∴-=--.(3)学生3:1111()a x i y j x i y j λλλλ=+=+11(,)a x y λλλ∴=.(4)教师:以上推导过程体现了向量的坐标形式与向量形式的相互转化.练习1:已知1122(,),(,)A x y B x y ,求AB 的坐标.(5)学生:22112121(,)(,)(,)AB OB OA x y x y x x y y =-=-=--.(6)教师:两个向量和(差)的坐标分别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和(差);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用这个实数乘原来向量的相应坐标.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此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的坐标减去始点的坐标.(7)教师: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标出坐标为2121(,)x x y y --的点P ?有什么发现?(8)学生:向量AB 的坐标与以原点为起点、点P 为终点的向量的坐标是相同的.(9)教师:试求向量AB 的模长.(10)学生:222121()()AB OP x x y y ==-+-.例2. 如图,已知ABCD 的三个顶点,,A B C 的坐标分别是(2,1)(1,3)(3,4--、、),试求顶点D 的坐标.(1)学生:利用AB DC =,求出点D 的坐标.(2)学生:利用OD OB BD OB BA BC =+=++,求出点D 的坐标.(3)学生:利用11()()22OM OB OD OA OC =+=+,求出点D 的坐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向量的坐标运算.解题过程中,关键是充分利用图形中各线段的位 置关系(主要是平行关系),数形结合,将顶点的坐标表示为已知点的坐标.【问题5】设1122(,),(,)a x y b x y ==,其中0b ≠.若a 与b 共线,这两个向量的坐标会有 什么关系?【设计意图】向量的线性运算可以通过坐标运算实现,引导学生思考向量的共线、垂直的坐 标表示.【师生活动】(1)学生:若a 与b 共线,则当且仅当存在实数λ,使得a b λ=,从而1122(,)(,)x y x y λ=,所以1212x x y y λλ=⎧⎨=⎩ 消去λ得到12210x y x y -=. 例3.已知(11)(13),(25A B C --,,,,),试判断A B C ,,三点的位置关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三点共线的实质是从同一点出发的两个向量共线.(1)学生:口述解题思路,书写解题过程.(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思想方法.例4.设点P 是线段12P P 上的一点,12P P 、的坐标分别是1122(,)(,)x y x y 、. (1)当点P 是线段12P P 的中点时,求点P 的坐标;(2)当点P 是线段12P P 的一个三等分点时,求点P 的坐标.【设计意图】本例实际上是给出了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线段的三等分点坐标公式.引导学生推导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利用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求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只要通过简单的向量线性运算就可实现,这是向量的坐标运算带来的优越性.【师生活动】(1)学生:利用121()2OP OP OP =+,求得点P 的坐标. (2)学生:利用121233OP OP OP =+(或122133OP OP OP =+),求得点P 的坐标. (3)老师:三等分点有两种可能的位置,如果学生没有回答全面,要引导学生讨论补充.(4)老师:当12PP PP λ=时,点P 的坐标是什么? (5)学生:由学生类比求得中点坐标及三等分点坐标的过程,给出一般定比分点的坐标公式,进一步熟练向量的坐标运算,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问题6】你能够总结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吗?【设计意图】课堂小结,由学生完成,概括本节课所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由教师提炼和总结本节课获得基本原理的数学研究方法.【习题检测】1.课中检测:(完成练习,拍照上传)练习1.已知点(0,0)O ,向量(2,3),(6,3),OA OB ==-点P 是线段AB 的三等分点,求点P 的坐标.练习2.已知(2,3),(4,3)A B -,点P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32AP PB =,求点P 的坐 标.2.课后检测请完成课后练习,检测学习效果.。

高中二年级数学教案:引入向量概念及其运算 (2)

高中二年级数学教案:引入向量概念及其运算 (2)

高中二年级数学教案:引入向量概念及其运算引入向量概念及其运算一、引言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向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向量不仅在几何学中有重要的应用,也在其他学科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物理学、工程学等。

因此,引入向量概念及其运算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引入向量的概念1. 认识向量在引入向量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向量的概念。

向量是有大小和方向的量,用有向线段来表示。

在数学中,我们用小写字母加箭头来表示向量,如a。

向量的起点和终点分别称为起点和终点,向量的长度称为向量的模或大小。

2. 向量的表示与性质接下来,我们学习向量的表示与性质。

向量可以用坐标表示,也可以用顶点表示。

如果用顶点表示,我们可以用字母标记顶点,如A、B、C等。

向量的性质包括相等性、相反性和零向量等。

三、向量的运算1. 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加法是指将两个向量相加得到一个新的向量。

按照平行四边形法则,我们可以将两个向量的起点放在一起,然后将它们的箭头放在一起,得到一个新的向量。

向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2. 向量的数乘向量的数乘是指将一个向量与一个数相乘得到一个新的向量。

数乘的结果是将向量的长度与方向同时改变。

当数大于0时,向量与数的乘积方向与原向量相同;当数小于0时,向量与数的乘积方向与原向量相反。

3. 向量的减法向量的减法是指将一个向量减去另一个向量得到一个新的向量。

向量的减法实际上是向量的加法的逆运算。

我们可以将向量的减法看作是将第二个向量取相反数后与第一个向量相加。

4. 向量的线性组合向量的线性组合是指将若干个向量相乘并加在一起得到一个新的向量。

线性组合的系数可以是任何实数。

向量的线性组合有很多应用,如求解线性方程组等。

四、应用实例最后,我们来看一些向量概念及其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1. 平面向量的应用在平面几何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向量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向量的加法和减法来求解平面上的几何关系,如平行、垂直等。

2. 物理学中的向量在物理学中,向量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4.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4.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4教学目标通过作图,归纳得出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难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与应用教学准备、教学资源和主要教学方法问题学习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为主的活动学生为主的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基底向量具有哪些特征?【提示】不共线,不唯一.2.如果e1,e2是共线向量,那么向量a能否用e1,e2表示?为什么?【提示】不一定,当a与e1共线时可以表示,否则不能表示.学生思考、回答。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目标引领把目标板书在黑板的右上角,并引领学生进行解读。

一起朗读目标。

以目标引领学习的全过程。

活动导学1.定理: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λ1e1+λ2e2.2.基底:不共线的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学生阅两向量的夹角与垂直【问题导思】平面中的任意两个向量都可以平移至起点,它们存在夹角吗?若存在,向量的夹角与直线的夹角一样吗?【提示】 存在夹角,不一样.1. 夹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和b ,作OA →=a ,OB →=b ,则∠AOB =θ叫做向量a 与b 的夹角(如图2-3-1所示).图2-3-1(1)范围:向量a 与b 的夹角的范围是0°≤θ≤180°.(2)当θ=0°时,a 与b 同向;当θ=180°时,a 与b 反向.2.垂直:如果a 与b 的夹角是90°, 则称a 与b 垂直,记作a ⊥b .例1.如图所示,已知▱ABCD 中,E 、F 分别是BC 、DC边上的中点,若AB →=a ,AD →=b ,试以a 、b 为基底表示DE →、BF →.读课本。

学生自己动手尝试。

图2-3-2【思路探究】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基底不共线→向量共线定理→线性表示【自主解答】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E 、F 分别是BC 、DC 边上的中点,∴AD →=BC →=2BE →,BA →=CD →=2CF →,∴BE →=12AD →=12b ,CF →=12BA →=-12AB →=-12a .∴DE →=DA →+AB →+BE →=-AD →+AB →+BE → =-b +a +12b =a -12b ,BF →=BC →+CF →=AD →+CF →=b -12a .学生自己动手尝试。

高一数学教案下学期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2_0982文档

高一数学教案下学期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2_0982文档

2020高一数学教案下学期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2_0982文档EDUCATION WORD高一数学教案下学期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2_0982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向量的坐标运算,并能应用它来解决平面几何的有关问题.2.会根据平面向量的坐标,判断向量是否共线;向量共线充要条件的坐标表示及应用.教学难点向量与坐标之间的转化.三.教学具准备直尺、投影仪四.教学过程1.设置情境引进直角坐标系后,向量可以用坐标表示.那么,怎样用坐标反映两个向量的平行?如何用坐标反映几何图像的结合关系?本节课就这些问题作讨论.2.探索研究(1)师:板书或投影以下4个习题:①设,则②向量a与非零向量b平行(共线)的充要条件是.③若M(3,-2),N(-5,-1)且,则点P的坐标为.A.(-8,-1)B.C.D.(8,-1)④已知A(0,1),B(1,2),C(3,4),则参考答案:(1)(2)有且只有一个实数,使得(3)B(4)(-3,-3)师:如何用坐标表示向量平行(共线)的充要条件?会得到什么重要结论?(引导学生)生:设师:很好!这就是说的充要条件是(板书或投影).向量平行(共线)充要条件的两种表示形式.(1)(2)(2)例题分析【例1】已知,且,求y.解:∵∴∴【例2】已知A(-1,-1),B(1,3),C(2,5),求证A、B、C三点共线.证:又,∴又∵直线AB和直线AC有公共点A∴A、B、C三点共线【例3】若向量与共线且方向相同,求x.解:∵共线,∴∴.∵a与b方向相同,∴师:若,不合条件吗?生:∵若,则∴∴a与b反向与已知符.【例4】已知点A(-1,-1),B(1,3),C(1,5),D(2,7),向量与平行吗?直线AB与CD平行吗?师:判断两向量是否平行,需要哪个知识点.生:用两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是解:又2×2-4×1=0,∴.又且2×2-2×6≠0,∴与不平行.∴A、B、C三点不共线,AB与CD不重合.∴直线AB与CD平行.3.演练反馈(投影)(1)A0,1),B1,0),C1,2),D2,1)求证:.(2)已知向量且,则等于)A.3B.C.D.-3参考答案:(1)先证,再证A、B、C、D四点不共线;(2)C 4.总结提炼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平面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要掌握平面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的两种形式,会用平面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的坐标形式证明三点共线和两直线平行(重合).五.板书设计。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3.2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说课稿数学教案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3.2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说课稿数学教案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学生对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有了充分的认识和正确的应用后产生的,同时也为下一节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和中点坐标公式的推导奠定了基础;向量用坐标表示后,对立体几何教材的改革也有着深远的意义,可使空间结构系统地代数化,把空间形式的研究从“定性”推到“定量”的深度。

引入坐标运算之后使学生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向量的几何表示和向量的坐标表示),为用“数”的运算解决“形”的问题搭起了桥梁。

二、【学习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以期达到以下的目的:1.知识方面: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运用坐标形式进行运算。

2.能力方面: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转化的思想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平面向量坐标化的意义是教学的难点;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则是重点。

我主要是采用启发引导式,并辅助适量的题组练习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强化重点。

四、【教法和学法】本节课尝试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教师在本节课中起的根本作用就是“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结合本节课是新授课的特点,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准备:(1)提供新知识产生的铺垫知识(2)模拟新知识产生过程中的细节和状态,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建构(3)创设新知识思维发展的前景(4)通过“学习论坛时间”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讨论学习、交流学习(5)通过“老师信箱时间”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6)通过“深化拓展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现能力。

整个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对已有的数学知识建构起自己的理解;让学生有了亲身参与的可能并且这种主动参与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真正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

五、【学习过程】1.提供新知识产生的理论基础课堂教学论认为:要使教学过程最优化,首先要把已学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信息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新的材料时有适当的知识冗余。

6.2.3平面向量的坐标及其运算-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6.2.3平面向量的坐标及其运算-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6.2.3平面向量的坐标及其运算-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坐标表示方法和向量的基本运算法则;2.理解向量的加、减、数乘和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并能熟练运用;3.能够解决平面向量的线性方程组问题;4.能够灵活运用平面向量的计算方法,解决与平面向量有关的几何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向量坐标表示方法,向量的基本运算法则。

难点:向量的线性方程组问题。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学向学生展示两个不同的向量,向学生询问是否能知道这两个向量的大小和方向,引发学生对向量的疑惑和兴趣。

2. 向量的概念向学生讲解向量的概念,引导学生感受向量的大小、方向和作用,并向学生展示向量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3. 向量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向量的初、末点表示法,并着重讲解向量的坐标表示方法及坐标表示的唯一性。

4. 向量的基本运算法则教师示范简单的向量加、减、数乘和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练习,并针对学生经常出错的运算法则进行重点讲解。

5. 向量的线性方程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向量的线性方程组的数学意义和解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进行解题实践,达到掌握的目的。

6. 平面向量的应用针对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平面向量的运用,并引导学生感受平面向量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演示法、示范法、独立练习法、引导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教学评测,进行学生认识形式的反馈。

同时,教师也需要认真备课,制定细致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做到全方位培养学生对向量概念和运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反思本节课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探究的乐趣,并能够熟练掌握向量的坐标表示方法和运算法则。

本节课教学评价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同时也要注意反馈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第八课时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二)教案
苏教版必修4
教学目标:
掌握已知平面向量的和、差,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表示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重点: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教学难点: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教学过程:
Ⅰ.复习回顾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法则.
Ⅱ.讲授新课
[例1]已知A (-1,-1),B (1,3),C (2,5),那么AB →与AC →是否共线?线段AB 与线段
AC 是否共线?
解:∵AB →=(1-(-1),3-(-1))=(2,4),
AC →=(2-(-1),5-(-1))=(3,6),又2×6-3×4=0,
∴AB →∥AC →,∴AB →与AC →共线.
又直线AB 与直线AC 显然有公共点A ,
∴A 、B 、C 三点共线,即线段AB 与线段AC 共线.
综上,AB →与AC →共线,线段AB 与线段AC 也共线.
[例2]已知ABCD 的三个顶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2,1)、(-1,3)、(3,4),求顶点D 的坐标.
对此题,课本是利用向量相等(即AB →=DC →)来求解的,较为简便.另外,此题若利用同学们
刚学过且也较为熟悉的向量加法或减法都是可以顺利求解的,为开拓同学们的解题思路,下面就介绍这下面六种解法.
解法一:(利用向量加法)
先依题意在坐标系内作出ABCD (如图),设顶点D 的坐标为(x ,y ),并连结OA 、OD ,则OD
→=OA →+AD →.
∵AD →=BC →,∴OD →=OA →+BC →
∴(x ,y )=(-2,1)+(3-(-1),4-3)
=(-2,1)+(4,1)=(2,2)
∴顶点D 的坐标为(2,2).
解法二:(利用向量减法)
先依题意在坐标系内作出ABCD (如图),设顶点D 的坐标为(x ,y ),并连结OA 、OD ,则OD
→=AD →-AO →
∵AD →=BC →,∴OD →=BC →-AO →,
∴(x ,y )=(3-(-1),4-3)-(0-(-2),0-1)
=(4,1)-(2,-1)=(2,2)
∴顶点D 的坐标为(2,2).
解法三:(利用中点的向量表达式)
如图,在ABCD 中,AC 的中点M 即是BD 的中点.
∵OM →=12 (OA →+OC →)=12
(OB →+OD →), OA →+OC →=OB →+OD →

OD →=OA →+OC →-OB →
=(-2,1)+(3,4)-(-1,3)=(2,2).
∴顶点D 的坐标为(2,2).
解法四:(利用中点坐标公式)
如图,在ABCD 中,AC 的中点即为BD 的中点,设点D 的坐标为(x ,y ),则 ⎪⎪⎩⎪⎪⎨⎧+=++-=-2412
323221y x . 解得x =2,y =2. ∴顶点D 的坐标为(2,2).
解法五:(利用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如图,设点D 的坐标为(x ,y ).
在ABCD 中,|AB →|=|DC →|,|BC →|=|AD →|, 有⎪⎩⎪⎨⎧-++=-++-+-=-++-22222222)
1()2()34()13()4()3()13()21(y x y x
解得,⎪⎪⎩
⎪⎪⎨⎧==1769
1713y x .
经检验是方程组的解.
∴顶点D 的坐标为(2,2).
解法六:(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边的向量相等)
如上图,设顶点D 的坐标为(x ,y ),
在ABCD 中,AD → =BC →,AD → =(x +2,y -1),
BC →=(4,1),(x +2,y -1)=(4,1),
即, 解得x =2,y =2,
∴顶点D 的坐标为(2,2).
[例3]在△OAB 中,OA →=a ,OB →=b ,设点M 分AB →所成的比为2∶1,点N 分OA →所成的比
为3∶1,而OM 和BN 交于点P ,试用a 和b 表示OP .
解:OM →=OA →+AM →=OA →+23
AB → =OA →+23 (OB →-OA →)=13 OA →+23
OB → =13 a +23
b ∵OP →与OM →共线,设OP →=t 3 a +2t 3
b ① 又∵NP →与NB →共线,设NP →=sNB →,
∴OP →=ON →+NP →=ON →+sNB →=ON →+s (OB →-ON →)
=(1-s ) ON →+sOB →=34
(1-s ) OA →+sOB → =34 (1-s )a +s b
② 由①②知⎪⎪⎩
⎪⎪⎨⎧==-32,3)1(43t
s t s ∴t =910 ,OP →=310 a +35 b
[例4]向量b =(-3,1),c =(2,1),若向量a 与c 共线,求|b +a |的最小值. 解:设a =λc =(2λ,λ),
则b +a =(-3+2λ,1+λ),
∴|b +a |==
=≥
∴|b +a |的最小值为,此时a =c .
[例5]已知b 的方向与a =(-3,4)的方向相同,且|b |=15,求b .
解:设a 的单位向量为e ,
则e ==(-35 ,45
); ∵b 与a 方向相同 ∴b =|b |·e =15·(-35 ,45
)=(-9,12) ∴b =(-9,12).
Ⅲ.课堂练习
课本P 76练习1,2,3
Ⅳ.课时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大家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熟练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Ⅴ.课后作业
课本P 77习题 5,6,7,8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已知a =(-1,3),b =(x ,1),且a ∥b ,则x 等于 ( )
A.3
B. 13
C.-3
D.-13
2.已知A (x ,2),B (5,y -2),若AB →=(4,6),则x 、y 的值为 ( )
A.x =-1,y =0
B.x =1,y =10
C.x =1,y =-10
D.x =-1,y =-10
3.已知M (3,-2),N (-5,-1),MP →=12
MN →,则P 点的坐标为 ( ) A.(-8,1) B.(-1,-32 ) C.(1,32 ) D.(8,-1)
4.若a -12
b =(1,2),a +b =(4,-10),则a 等于 ( ) A.(-2,-2) B.(2,2) C.(-2,2) D.(2,-2)
5.若向量a =(-1,x ),b =(-x ,2)共线且方向相同,则x = .
6.已知向量OA →=(k ,12),OB →=(4,5),OC →=(10,k )若A 、B 、C 三点共线,则k = .
7.已知|a |=2 3 ,b =(-1, 3 ),且a ∥b ,则a = .
8.已知作用于坐标原点的三个力F 1(3,4),F 2(2,-5),F 3(3,1),求作用于原点的合力F 1+F 2+F 3的坐标.
9.设A 、B 、C 、D 四点坐标分别为(-1,0),(0,2),(2,32 ),(32 ,12
),求证:ABCD 为梯形.
10.已知A (2,3),B (-1,5),满足AC →=13 AB →,AD →=3AB →,AE →=-14
AB →,求C 、D 、E 三点坐标.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答案
1.D 2.B 3.B 4.D 5. 2 6.11或-2 7.(- 3 ,3)或( 3 ,-3)
8.解:由F 1+F 2+F 3=(3,4)+(2,-5)+(3,1)=(8,0)
9.证明:∵AB →=(1,2),DC →=(12 ,1)=12
AB → ∴DC →∥AB →,且|AB →|=2|DC →|
∴四边形A BC D 为梯形.
10.解:由A (2,3),B (-1,5)得AB →=(-3,2)
∴AC →=13 AB →=(-1,23 ) ∴C(1,113
) AD →=3AB →=(-9,6) ∴D(-7,9)
又∵AE →=-14 AB →=(34 ,-12 ) ∴E(114 ,5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