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故障机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机械故障机理
故障机理
1.1磨损机理
1、磨损的概念
两个相对运动的机件相互摩擦,结果其表面分子逐渐脱落,原有的尺寸,表面质量,几何形状发生变化称为磨损。
摩擦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类:
(1)干摩擦:两个金属物体在摩擦表面之间完全没有润滑油或其它润滑介质,其表面是直接接触的相互摩擦运动,存在强烈磨损。例如离合器摩擦片与压板之间,摩擦片与飞轮,自行车制动片与制动鼓。
(2)液体摩擦:摩擦表面之间被润滑油或其它润滑介质隔开,其表面不发生直接接触的摩擦。摩擦力很小,几乎没有磨损。例如,发动机稳定运转时曲轴轴颈与轴承之间的摩擦。
(3)边界摩擦:因润滑油粘度下降、油膜变薄,润滑油楔的动压力不足以保证液体摩擦,使油层厚度小于表面不平度的二分之一,其摩擦表面只由一层很薄的油膜隔开的摩擦。摩擦力较小,磨损量较小。例如,发动机高负载、低转速和高温条件下或是泄漏时曲轴轴颈与轴承之间。
(4)半液摩擦:介于液体摩擦和边界摩擦之间,但趋向于液体摩擦的摩擦。施加在零件上的大部分载荷由液体层所承受,而小部分载荷由零件接触表面所承受。例如,发动机在良好工况时曲轴轴颈与轴承之间。
(5)半干摩擦:介于干摩擦和边界摩擦之间,但趋向于干摩擦的摩擦。施加在零件上的小部分载荷由液体层所承受,而大部分载荷由零件接触表面所承受。例如,发动机在不良工况时曲轴轴颈与轴承之间。
2、磨损的过程
磨损过程分跑和、稳定、和剧烈磨损三个阶段。如图1-1,跑和开始时表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真实接触面积小,磨损先快后慢。剧烈磨损时机械效率下降,精度丧失,产生异常噪声。
图1-1
3、磨损机理
(1)粘着磨损
粘着磨损又称咬合磨损,在对于机械性能相差不大的两种金属之间时最常见的。分冷粘着和热粘着两种形式。
若粘着点结合强度小于两边金属强度,则分离时从接触面分开,分离面比较光滑;若粘着点结合强度大于一边金属强度,则分离时从一边金属最薄弱处分开。磨损量和接触压力、摩擦面积、距离成正比,和材料压缩屈服极限成反比。
下图为粘着磨损的主要形式及其损坏原因:
磨
损量
磨损过程
图1-2
(2)磨粒磨损
条件:是接触面间存在硬质粒子,或者当摩擦件的一方比另一方硬度大得多。
在摩擦过程中,表面凸出部分渐渐剥落,这些微粒加上外部侵入的沙尘形成磨粒,由于磨粒的棱面相对于摩擦表面的取向不同,作用在磨粒上的力分为垂直于表面的分力和平行于表面的分力。因此,磨粒磨损的实质是微量切削、压痕损伤与疲劳破坏的综合结果。
垂直分力:楔入较软材料表面,造成擦伤压痕,对脆性材料导致表面疲劳剥落。
平行分力:留下细槽痕迹,对塑性材料则切下一个连续的切屑,对脆性材料则切下一个断屑,使产生裂纹。
下图为磨粒磨损的主要形式及其损坏原因:
图1-3
(3)表面疲劳磨损
两接触面作滚动或滚动滑动复合摩擦时,在交变接触应力作用下使材料表面疲劳而产生的物理损伤现象。
机理:疲劳磨损也是裂纹产生和破坏的过程,裂纹不断扩展造成金属表面的剥落。
下图是表面疲劳磨损的主要形式:
图1-4
(4)腐蚀磨损
机理:摩擦时金属同周围介质发生化学或者电化学反应,引起腐蚀产物剥落。
下图为腐蚀磨损的几种主要形式:
图1-5
1.2变形机理
任何机件在外力作用下都会产生一定的变形,有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类型的变形,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塑性变形的机理。
1、滑移
载荷的剪应力分量造成塑性变形,剪应力超过受晶界面的滑移抗力,晶体的一部分将沿晶面和晶向相对另一部分产生滑移。
滑移主要发生在原子排列最精密的晶面,沿着原子排列最精密的方向。这是因为原子排列最密的面上,原子结合力最强,相邻面的间距就越大,面结合能力就越弱。
2、孪生
孪生变形时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一定的晶面沿一定方向相对移动,移动距离和原子离开孪生晶面的距离成正比。
临界孪生应力比临界滑移应力要大很多,只有在滑移很困难时,才会出现孪晶变形。两者往往交替进行。
3、机件变形的原因
机件变形的原因有内应力包括热应力和相变应力,外载荷,温度,材料的结晶缺陷。
热应力—零件上相连的部分厚薄不同,冷却速度不同,收缩时间有先后,通常厚壁受拉,薄壁受压。
相变应力—零件由于组织变化发生体积改变所引起。
外载荷—机件结构不合理,如刚度不够,在外载荷的作用下会产生变形。
温度—金属的弹性极限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材料的结晶缺陷—材料的内部缺陷,在应力的持续作用下也会产生变形。
1.3断裂机理
断裂时机械故障中一种最危险的破坏形式,因此避免机件的断裂显得十分重要。断裂主要由以下几种形式:
高周疲劳
疲劳断裂
低周疲劳
韧性断裂
断裂静载断裂
脆性断裂
应力腐蚀断裂
氢脆断裂
环境断裂高温蠕变断裂
腐蚀疲劳断裂
冷脆断裂
1、疲劳断裂
(一)高周疲劳机理
低应力、高寿命的疲劳,例如曲轴、弹簧的失效。分为三个过程:裂纹产生、裂纹扩展、瞬时断裂。
(1)疲劳裂纹的产生
裂纹总在应力最高、强度最弱的机体上产生。有三种形式:
1。夹杂物和基体界面的开裂。在循环应力的作用下,夹杂物和基体界面分离,逐渐形成裂纹源。
2。滑移带开裂。金属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驻留滑移带的表面产生“挤出脊”和“挤出沟”现象。这些凝聚形成裂纹源。
3。晶界开裂。滑移带穿过晶界时,方向改变,终止在晶界处,形成高应力区,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滑移带在晶界处引起变形不断增加,在晶界上产生裂纹。
(2)疲劳裂纹的扩展
在没有应力集中的情况下,疲劳扩展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从金属表面上驻留滑移带“挤出脊”和“挤出沟”或非金属夹杂物处开始,沿最大切应力方向的晶面向内扩展,由于晶粒位相不同、晶界阻碍,扩展方向逐渐转向和主应力垂直,速率较慢,若存在应力集中则直接进入第二阶段,方向通主应力垂直。速率较快。疲劳条纹主要在这阶段产生。
(3)瞬时断裂
随着裂纹不断扩展,机件有效承载面逐渐减小,应力不断增大,到达强度极限时,发生瞬时断裂。疲劳断口特征是脆性的,无明显塑性变形。
(二)低周疲劳机理(塑性疲劳)
塑性应变的循环作用所引起的疲劳断裂。加载频率很低,寿命短,交变应力很高,一般接近或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
高周和低周区分决定于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的相对比例,高周中弹性变形起支配作用,低周中塑性起支配作用。两者都是循环塑性变形积累损伤的结果。
2、静载断裂
根据断裂前产生的塑性变形量分为:
(1)韧性断裂
韧性断裂是显微空洞形成,长大,连接以致最终导致断裂。
断口微观特征:大量的微坑覆盖—韧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