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5.3.1 平行线的性质第一学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件:5.3.1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
动手操作,归纳性质
探究: (1)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两条平行线 a∥b,再画一
条截线 c 与这两条平行线 a,b 相交;度量所形成的8 个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下表:
角 ∠1 ∠2 ∠3 ∠4 度数
角 ∠5 ∠6 ∠7 ∠8 度数
2.已知:在△ABC中,D是AB上一点,E是AC上一点, ∠ADE=60°,∠B=60°,∠AED=40°. (1)DE与BC平行吗?为什么? (2)∠C是多少度?为什么?
课堂总结,知识升华
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填写下表:
图形
已知
结果
理由
a∥b
∠1=∠3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a∥b
∠2=∠4
a
猜想仍然成立, 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4)如果直线a与b不平行,你的猜想还成立吗?
归纳总结
由此我们得到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如图所示,已知a∥b,由上面质
思考1: 上一节,我们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推出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类似地,你能由 平行线的性质1推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 错角之间的关系吗?
如图,已知直线a∥b,直线c与a、b 相交,那么1与2相等吗?为什么?
如图,直线a∥b,c是截线,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2=3. 而3与1互为对顶角,所以3=1. 所以1=2.
解:因为AB你∥还CD有,其∠它C的和方∠法FG吗B?是同位角,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得到∠C=∠FGB; 同理,AE∥CF,∠A和∠FGB是同位角,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得到∠A=∠FGB, 所以∠C=∠A . 而∠A=40°,所以∠C=40°.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 平行线的性质
例1 如图,平行线AB,CD被直线AE所截.
练习:书P20.1,2
B
A 1
E
D
4.巩固新知,深化理解
例2 如图,已知AB∥CD,AE∥CF,∠A= 39°, ∠C是多少度?为什么?
E F
A C
G
B D
4.巩固新知,深化理解
方法一
E F
解:∵AB∥CD, ∴ ∠C=∠1. ∵ AE∥CF,
问题5 如图,潜望镜中的两面镜子是互相平行放 置的,光线经过镜子反射时,∠1=∠2,∠3=∠4, ∠2和∠3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进入潜望镜的光线 和离开潜望镜的光线是平行的?(书P25.15)
例1 如图,平行线AB,CD被直线AE所截.(书P22.3)
E
B
D
4.巩固新知,深化理解
(2)从∠1=110º 可以知道∠3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答:∠3 =110º .因为AB∥CD ,∠1和∠3是同位 角,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到 ∠1=∠3.因为∠1=110º ,所以∠3 =110º .
C A 1 2 4 3 E
例1 如图,平行线AB,CD被直线AE所截.
B
D
4.巩固新知,深化理解
(3)从∠1=110º 可以知道∠4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答:∠4=70º .因为AB∥CD , ∠1和∠4是同旁内 角,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到 ∠1+∠4=180º .因为∠1=110º ,所以∠4=70º .
一.梳理旧知,归纳方法
2. 对比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判 定 性 质
条件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结论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新部编本:5.3《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探究一: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位角之间的数量关系直线a∥b,c是截线.哪些是同位角?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帮助学生回忆同位角,为下文做铺垫.(2)猜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位角会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你能验证你的猜想吗?教师引导学生,在两条平行线上任意做一条截线,利用手中的工具验证猜想.学生展示,教师点评;(可能的方法:度量法、叠合法)让学生经历猜想——操作——验证的探究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同时锻炼学生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三种语言之间的转化能力及表达能力,为下一步推理性质2、性质3,及今后进一步学习推理打下基础.(3)如果改变截线的位置,你发现的结论还成立吗?总结性质1:_______符号语言:_________教师展示学生截线位置不同的作品.学生总结性质,回答符号语言.(4)如果只说“同位角相等”,对吗?学生会产生争议,请认为错的学生代表回答,并板演反例,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画反例.强调性质中的条件,加深学生对性质的理解,防止证明时忽略条件.探究二: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内错角之间的数量关系直线a∥b,c是截线.哪些是内错角?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帮助学生回忆内错角,为下文做铺垫.(2)如图,如果直线a∥b,c是截线,猜想∠2和∠3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性质1和相关知识说明你的猜想.总结性质2:_______符号语言:_________学生易选择测量法,引导学生类比平行线判定2的得出,运用性质1及相关知识推导.先请一位学生代表说理论证,师生共同点评.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推理过程,师生共同修改或补充;(学生易遗漏条件,直接写出∠1=∠2).学生总结性质2,并说出符号语言.先让学生想方法,加以指导点评,重视学生探究方法的生成,让学生学会找方法,然后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思考,逐步从“说理”走向“推理”.探究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旁内角之间的数量关系(1)如图,已知直线a∥b,c是截线.哪些是同旁内角?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帮助学生回忆同旁内角,为下文做铺垫.(2)如图2,如果直线a∥b,c是截线,猜想∠2和∠4有什么关系?你会说明吗?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代表使用展台展示,讲解.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使其能进行简单的推理,同时培养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例题例1.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1)内错角相等.(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学生代表回答,师生共同补充或修改.再次强调条件的重要性,为应用做铺垫.例2.抢答:如图,平行线AB,CD被直线AE所截,∠1=110º(1)∠2是多少度?为什么?(2)∠3是多少度?为什么?(3)∠4是多少度?为什么?学生抢答,可能会把性质说成判定.利用此题进一步阐述性质与判定的互逆关系,同时让学生总结出什么情况下用性质,什么情况下用判定.调动学生积极性,巩固平行线的性质及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为进一步学习推理打基础,也为平行线性质的灵活应用做铺垫,同时进一步区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一题多变例3.如图,已知AE∥CD,AD∥BC,∠A=56°,∠C是多少度?为什么?学生代表分析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推理过程,利用展台展示、说明,师生共同补充或修改.教师引导学生把结论和其中一个条件调换,得到变式.此题为本章典型习题之一,综合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进一步让学生区分性质与判定,锻炼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且渗透给学生“模型”思想,发散了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数学要学数学的“魂”.变式:如图,已知AE∥CD,∠A=∠C,请问AD与BC平行吗?为什么?小组充分讨论后,小组代表用展台展示并讲解解答方法,教师总结:此题前两步用性质,后两步用判定.教师引导学生,更换条件变新题.练习:如图,已知AD∥BC,∠A=∠C,请问AE与CD平行吗?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后,用展台展示,并说明做法,师生共同点评.EDCBA1234归纳小结(1)平行线的性质是什么?(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研究平行线性质的过程吗?(3)在探究平行线的性质的过程中,你有什么体会?让学生从知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方面感受数学.布置作业习题5.3第2,4,6,7题当堂检测1.(A组)如图,直线a∥b,∠1=54°,那么∠2、∠3、∠4各是多少度?考查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属于基础题.2.如图,D是AB上一点,E是AC上一点,∠ADE=60°,∠B=60°,∠AED=40°.(1)(B组)DE和BC平行吗?为什么?(2)(C组)∠C是多少度?为什么?考察学生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能力,层层提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5.3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学生独立回忆,思考并回答问题。
)【承上启下。
】2、师: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又各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合作交流一1、画两条平行线a//b,然后画一条截线c与a、b相交,标出如图的角. 度量所形成的8个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下表:(学生自学,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角∠1 ∠2 ∠3 ∠4度数角∠5 ∠6 ∠7 ∠8度数2、观察、猜想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位角有什么关系?生回答可以用度量的方法或剪切的方法来验证。
(多媒体展示)3、如果改变截线的位置,你发现的结论还成立吗?(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思考问题)4、如果两直线不平行,上述结论还成立吗?变式1:已知条件不变,求∠3,∠4的度数? 变式2:已知∠3 =∠4,∠1=47°,求∠2的度数? 四、走进生活1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A =100°, ∠B =115°,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时,通过实例,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 ,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服务于实际生活。
】五、巩固提升 六、总结升华、反思提升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填写下表:2.运用平行线性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3.本节课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4.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或疑惑? 归纳:性质:线的关系←角的关系判定:角的关系→线的关系【学生对本节课进行知识梳理,巩固教学目标。
】A BCD七、板书设计:5.3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3.1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内容】:5.3.1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2.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的简单推理和计算3.通过对比,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图形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增强分析、概括、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交流、成功与提升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大胆猜想、推理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的探索【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以及应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引导发现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量角器、剪刀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1、已知直线AB 及其外一点P,画出过点P的AB 的平行线。
(图1)图12 平行线的判定是什么?二、实践探究:1、问题:根据同位角相等可以判定两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两直线平行,同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2、合作交流 一:想一想:画两条平行线a//b ,然后画一条截线c 与a 、b相交,标出如(图2)所示的角. 选几组同位角,度量这些角,把结果填入下表:图2 交流合作,探索发现 猜一猜: 如果a//b,∠1和∠5相等吗?验证猜想: 如果两直线不平行,上述结论还成立吗?性质发现 结论 :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图3)简写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符合语言∵a ∥b,∴∠1=∠2.图3合作交流二如图4所示:已知a//b,那么∠2与∠3相等吗?为什么?解∵a∥b(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1=∠3(对顶角相等),∴∠2=∠3(等量代换).性质发现:结论:平行线的性质2 图4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写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符合语言:∵a∥b,∴∠2=∠3.合作交流三:如图5所示,已知a//b,那么∠2与∠4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解:∵a//b (已知),∴∠1=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 ∠ 4=180°(邻补角定义),∴∠2+ ∠ 4=180°(等量代换).性质发现:结论:平行线的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图5简写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符合语言:∵a∥b,∴∠2+ ∠ 4=180°三、整理归纳: 1平行线的性质(图6):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b ( 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 已知 ) 图6∴∠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b( 已知 )∴∠1+∠4=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2、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师生共同交流,多媒体展示四、师生互动,典例示范例1:如图7所示,已知直线a∥b,∠1 = 50°, 求∠2的度数. 图7 解:∵ a∥b(已知)∴∠ 1= ∠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 1 = 50° (已知)∴∠ 2= 50° (等量代换)2、回答:如图8所示 图8(1)∠3=∠B ,则EF ∥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2+∠A=180°,则DC ∥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3)∠1=∠4,则GC ∥EF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 GC ∥ EF,AB ∥ EF,则GC ∥AB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练一练:1.如图9所示,AB ,CD 被EF 所截,AB//CD.按要求填空:若∠1=120°,则∠2=____°( );∠3=___- ∠1=__°( ) 2.如图10所示,已知AB//CD ,AD//BC .填空: 图9(1)∵ AB//CD (已知),∴ ∠1= ∠___ ( );(2) ∵ AD//BC (已知)∴ ∠2= ∠___ ( ).3.如图11所示,△ABC 的边AB//CE ,则:∠A = ∠__( ); 图10∠B = ∠__( ).思考:运用刚才的推理,可以说明一个结论,你想到了吗?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图11变式2:如图12所示已知∠3 =∠4,∠1=47°,求∠2的度数?图12图13例2:小青不小心把家里的梯形玻璃块打碎了,还剩下梯形上底的一部分(如图13)。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
5.3.1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会运用两条直线是平行关系判断角相等或互补.2.能够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3.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关系,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操作,交流,归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及主动探索和合作能力.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共2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区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教学难点】区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尺、直尺、量角器等.学生:三角尺、铅笔、量角器、练习本.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思考】根据同位角相等可以判定两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两直线平行,同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二)探索新知1.出示课件4-7,探究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教师问:画两条平行线a//b,然后画一条截线c与a、b相交,标出如图所示的角. 度量所形成的8个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下表:教师依次展示学生答案:学生1答:学生2答:学生3答:学生4答:教师总结如下:如下表:教师问:∠1~∠8中,哪些是同位角?学生答:同位角有:∠1和∠5,∠4和∠8,∠2和∠6,∠3和∠7.教师问:同位角的度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答:同位角的度数相等.教师问:由此你得到什么猜想?学生答:同位角的度数相等.教师问: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各个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如下图:学生测量后答:成立.教师问:如果两直线不平行,上述结论还成立吗?如下图:学生答:不相等.教师问:请你猜想一下,什么情况下同位角相等?学生答:猜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教师总结点拨:(出示课件8)一般地,平行线具有如下性质: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教师问:你能利用几何语言描述一下上面的性质吗?学生答:几何语言:∵a∥b(已知),∴∠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考点1: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角的度数如图,D是AB上一点,E是AC上一点,∠ADE=60°,∠B=60°,∠AED=40°.(1)DE和BC平行吗?为什么?(2)∠C是多少度?为什么?(出示课件9)师生共同讨论解答如下:学生1解:(1)DE∥BC,∵∠ADE=60°,∠B=60°,∴∠ADE=∠B.∴DE∥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学生2解:(2)∠C =40°.∵DE∥BC ,∴∠C =∠AE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ED=40°,∴∠C =40°.出示课件10,学生自主练习后口答,教师订正.2.出示课件11-12,探究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教师问:在上一节中,我们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推出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类似地,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能否得到内错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答: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能得到内错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内错角相等.教师问:如图,已知a//b,那么∠2与∠3相等吗?为什么?师生一起解答:解:∵a∥b(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 ∠1=∠3(对顶角相等),∴ ∠2=∠3(等量代换).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3)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教师问:你能利用几何语言描述一下平行的性质2吗?学生答:几何语言:∵a∥b(已知),∴∠2=∠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考点2: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角的度数如图,已知直线a∥b,∠1 = 50°, 求∠2的度数.(出示课件14)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解:∵a∥b(已知),∴∠1= ∠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 1 = 50° (已知),∴∠2= 50° (等量代换).出示课件15,学生自主练习后口答,教师订正.3.出示课件16,探究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教师问:类似地,已知两直线平行,能否得到同旁内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答:已知两直线平行,能得到同旁内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师问:如图,已知a//b,那么∠2与∠4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答:已知a//b,那么∠2+∠4=180°.教师问:你能给出证明吗?师生一起解答:解: ∵a//b (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4=180°(邻补角的性质),∴∠2+∠4=180°(等量代换).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7)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教师问:你能利用几何语言描述一下平行的性质2吗?学生答:几何语言:∵a∥b(已知),∴∠2+∠4=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考点3: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角的度数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115°,梯形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出示课件18)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解:∵梯形上、下底互相平行,∴ ∠A与∠D互补,∠B与∠C互补.于是∠D=180 °-∠A=180°-100°=80°∠C= 180 °-∠B=180°-115°=65°∴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80°、65°.出示课件19,学生自主练习,教师给出答案.教师:学了前面的知识,接下来做几道练习题看看你掌握的怎么样吧.(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0-27)练习课件第20-27页题目,约用时20分钟.(四)课堂小结(出示课件28)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有:1.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4.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有: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5.3.1第2课时)的相关内容.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实际问题.七、课后作业1、教材第20页练习第1,2题.2、七彩课堂第25-26页第2、10题.八、板书设计: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性质1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平行线性质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考点讲解考点1 考点2 考点3九、教学反思:我自认为这节课上的比较成功成功之处:1、利用了多媒体手段,不但活跃课堂,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参与面,短、频、快的大容量课堂节奏,有效的吸引并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益,为后面两个变形、变式、写过程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2、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要强化分层次与辅导,通过分层次教学和辅导提高了学生的成绩.从对象上,要重点关注该科明显薄弱的学生,采用教师定学生、学生结对辅导等有效形式,使学生随时能得到教师的辅导同学的帮助.从方法上,要抓住学生学习的薄弱点,有针对性辅导。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1 第1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 1
5.3平行线的性质5.3.1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平行线的性质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重点)2.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证明.(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窗户内窗的两条竖直的边是平行的,在推动过程中,两条竖直的边与窗户外框形成的两个角∠1、∠2有什么数量关系?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平行线的性质如图,AB∥CD,BE∥DF,∠B=65°,求∠D的度数.解析: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性质可求出结论.解:∵AB∥CD,∴∠BED=∠B=65°.∵BE∥FD,∴∠BED+∠D=180°,∴∠D=180°-∠BED=180°-65°=115°.方法总结:已知平行线求角度,应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再结合已知条件进行转化.探究点二:平行线与角平分线的综合运用如图,DB∥FG∥EC,∠ACE=36°,AP平分∠BAC,∠P AG=12°,求∠ABD的度数.解析:先利用GF∥CE,易求∠CAG,而∠P AG=12°,可求得∠P AC=48°.由AP是∠BAC的角平分线,可求得∠BAP =48°,从而可求得∠BAG =∠BAP +∠P AG =48°+12°=60°,即可求得∠ABD 的度数.解:∵FG ∥EC ,∴∠CAG =∠ACE =36°.∴∠P AC =∠CAG +∠P AG =36°+12°=48°.∵AP 平分∠BAC ,∴∠BAP =∠P AC =48°.∵DB ∥FG ,∴∠ABD =∠BAG =∠BAP +∠P AG =48°+12°=60°.方法总结:(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得出角之间的相等或互补关系,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以得出角之间的倍分关系;(2)求角的度数,可把一个角转化为一个与它相等的角或转化为已知角的和差.探究点三:平行线性质的探究应用如图,已知∠ABC .请你再画一个∠DEF ,使DE ∥AB ,EF ∥BC ,且DE 交BC 边与点P .探究:∠ABC 与∠DEF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析: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解:∠ABC 与∠DEF 的数量关系是相等或互补.理由如下:如图①,因为DE ∥AB ,所以∠ABC =∠DPC .又因为EF ∥BC ,所以∠DEF =∠DPC ,所以∠ABC =∠DEF .如图②,因为DE ∥AB ,所以∠ABC +∠DPB =180°.又因为EF ∥BC ,所以∠DEF =∠DPB ,所以∠ABC +∠DEF =180°.故∠ABC 与∠DEF 的数量关系是相等或互补.方法总结:画出满足条件的图形时,必须注意分情况讨论,即把所有满足条件的图形都要作出来.三、板书设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角的大小或说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平行线的性质是几何证明的基础,教学中注意基本的推理格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在课堂上,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中学数学。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数学5.3.1 第1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2.如图,已知∠AOB=70°,OC 平分∠AOB,DC∥OB, 则∠C 的度数为( B ) A.20° B.35° C.45° D.70°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3.如图,a∥b,∠2=2∠1,则∠1 的大小为( B ) A.50° B.60° C.65° D.70°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10长.冲中如学“四图学一①测”活是力课大堂 众汽车的图标,图②反映的是其中直 线间的关系,并且 AC∥BD,AE∥BF.试问:∠A 与 ∠B 的大小关系如何?为什么? 解:∠A=∠B.理由如下: 因为 AC∥BD, 所以∠A=∠DOE. 又因为 AE∥BF, 所以∠DOE=∠B.所以∠A=∠B.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14.(2020·张家界中考)如图,∠AOB 的一边 OA 为平 面镜,∠AOB=38°,一束光线(与水平线 OB 平行)从 点 C 射入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落在 OB 上的点 E 处,其中∠1=∠2,则∠DEB 的度数是 76° .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16.如图,已知 AD⊥BC 于 D,EG⊥BC 于 G,∠E =∠3.AD 是∠BAC 的平分线吗?若是,请说明理由. 解:是.理由如下: ∵AD⊥BC,EG⊥BC,∴EG∥AD. ∴∠1=∠3,∠2=∠E. 又∵∠3=∠E,∴∠1=∠2. ∴AD 是∠BAC 的平分线.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2)试说明:FH 平分∠GFD. 解:∵AB∥CD, ∴∠B=∠BFD. ∵∠EFB=∠B, ∴∠EFB=∠BFD. ∵∠BFH=90°, ∴∠BFD+∠DFH=90°,∠GFH+∠BFE=90°. ∴∠DFH=∠GFH,即 FH 平分∠GF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1平行线的性质(1)
教学目标:
(1)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
(2)初步理解命题的含义,能够辨别简单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3)在探索图形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增强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的探索.
教学难点:平行线三个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实验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试验1:教师以窗格为例,已知窗户的横格是平行的,用三角尺进行检验,发现同位角相等.这个结论是否具有一般性呢?
试验2:学生试验(发印制好的平行线纸单).
(1)要求学生任意画一条直线c与直线a、b相交;
(2)选一对同位角来度量,看看这对同位角是否相等.
学生归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二、主体探究,引导学生探索平行线的其他性质以及对命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活动1
问题讨论:
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不但形成有同位角,还有内错角、同旁内角.我们已经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分组讨论,每一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回答).
教师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并要求学生学习推理的书写格式. 活动2
总结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活动3
如何理解并记忆性质2、3,谈谈你的看法! (1)性质2、3分别已知什么?得出什么?
(2)它与前面学习的平行线的判定有什么区别?
(3)性质2、3的应用格式.
∵a //b (已知) ∴∠3=∠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a //b (已知)
∴∠2+∠4=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三、拓展创新、应用提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活动4
解决问题.
问题1:如图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考古中发掘出的一个梯形残缺玉片,工作人员从玉片上已经量得∠A =115°,∠D =100°.请你求出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梯形的两底是互相平行的)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注意启发学生回答为什么,进一步细化为较为详细的推理,并书写出.
〔解答〕因为ABCD 是梯形.
所以AD //BC .
A D
B C a b 3 c
1 2 4
所以∠A+∠B=180°,∠D+∠C=180°.
又∠A=115°,∠D=100°.
所以∠B=65°,∠C=80°.
问题2:如图,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也就是拐弯前后的两条路互相平行.第一次拐的角∠B等于142°,第二次拐的角∠C是多少度?为什么?
C
B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根据拐弯前后的两条路互相平行容易得到∠B和∠C相等,于是得到∠C =142°
问题3:如图,一束平行光线AB与DE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1=∠2,∠3=∠4.
(1)∠1、∠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与∠4呢?
(2)反射光线BC与EF也平行吗?
学生活动设计:从图中可以看出:∠1与∠3是同位角,因为AB与DE是平行的,所以∠1=∠3.又因为∠1=∠2,∠3=∠4,所以可得出∠2=∠4.又因为∠2与∠4是同位角,所以BC∥EF.
教师活动设计:这个问题是平行线的特征与直线平行的条件的综合应用.由两直线平行,得到角的关系用到的是平行线的特征;反过来,由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用到的是直线平行的条件.同学们要弄清这两者的区别.〔解答〕略.
问题4:如图,若AB //CD ,你能确定∠B 、∠D 与∠BED 的大小关系吗?说说你的看法.
F
B
D
C
E
A
学生活动设计:
由于有平行线,所以要用平行的知识,而∠B 、∠D 与∠DEB 这三个角不是三类角中的任何一类,因此要考虑构造图形,若过点E 作EF //AB ,则由AB //CD 得到EF //CD ,于是图中出现三条平行线,同时出现了三类角,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得到:∠B =∠BEF 、∠D =∠DEF ,因此∠B +∠D =∠BEF +∠DEF =∠DEB .
教师活动设计:
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特别是构造图形这个环节,适当引导,让学生养成“缺什么补什么”的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解答〕过点E 作EF //AB . 所以∠B =∠BEF . 因为AB //CD . 所以EF //CD . 所以∠D =∠DEF .
所以∠B +∠D =∠BEF +∠DEF =∠DEB . 即∠B +∠D =∠DEB . 变式思考:
如图,AB //CD ,探索∠B 、∠D 与∠BED 的大小关系(∠B +∠D +∠DEB =360°).
四、小结
1.平行线的三个性质: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E
D
C
B
A
D
C
B
A
O
F E
D C
B
A
D
C
B
A
1
2.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有什么区别?
判定:已知角的关系得平行的关系.证平行,用判定.
性质:已知平行的关系得角的关系.知平行,用性质. 五、达标测评 (一)选择题:
1.如图1所示,AB∥CD,则与∠1相等的角(∠1除外)共有(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1) (2) (3) 2.如图2所示,CD∥AB,OE 平分∠AOD,OF⊥OE,∠D=50°,则∠BOF 为( ) A.35° B.30° C.25° D.20°
3.∠1和∠2是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而成的内错角,那么∠1和∠2 的大小关系是( )
A.∠1=∠2
B.∠1>∠2;
C.∠1<∠2
D.无法确定
4.一个人驱车前进时,两次拐弯后,按原来的相反方向前进, 这两次拐弯的角度是( )
A.向右拐85°,再向右拐95°;
B.向右拐85°,再向左拐85°
C.向右拐85°,再向右拐85°;
D.向右拐85°,再向左拐95°
(二)填空题:
1.如图3所示,AB∥CD,∠D=80°,∠CAD:∠BAC=3:2, 则∠CAD=_______,∠ACD= _______.
2.如图4,若AD∥BC,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_______=180°; 若DC∥AB,则∠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ABC+∠_________=180°.
E
2
1
D
C
B
87
6
5
43
2
1
D
C
B
A
G
F E
D
C
B
A 1
2
(4) (5) (6)
3.如图5,在甲、乙两地之间要修一条笔直的公路, 从甲地测得公路的走向是南偏西56°,甲、乙两地同时开工,若干天后公路准确接通, 则乙地所修公路的走向是_________,因为______ ______.
4.(2002.河南)如图6所示,已知AB∥CD,直线EF 分别交AB,CD 于E,F,EG•平分∠B -EF,若∠1=72°,则∠2=_______. (三)解答题
1、如图,已知:DE∥CB,∠1=∠2,求证:CD 平分∠ECB.
六、作业:习题5.3.
七、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