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涡轮增压汽油机冷却系统设计与匹配_胡群

合集下载

涡轮增压汽油机匹配计算及性能预测

涡轮增压汽油机匹配计算及性能预测

Ke y wor ds: Gas i e e i oln ng ne,Tur o ha g r,M a c ng,Pe f r bc re t hi r o man e pr dito c e c i n
表 1 15 .VCT 发 动 机技 术 参 数
1 前 言
废 气 涡 轮 增 压 技 术 已 经 成 为 了 汽 油 机 节 能 减 排 的关 键 技 术 【.0世 纪 7 ”2 0年 代 末 国外 汽 油 机 开 始 逐渐 采用 增 压技 术 , 美 国 、 洲 、 且 欧 日本 一些 汽 车 公 司 已经推 出 了 自己 的成熟 产 品【 近 些 年 . 2 ] 国 内也 进 行 了越 来 越 多 的相 关 研 究 , 文 献 『1 一 如 3对
22 发 动 机 建 模 及 标 定 .
所 建 立 的 1 V T发 动 机 一 维仿 真 模 型 如 图 1 . C 5
所示。
歧 管 的 匹配 本 文针 对 某 款 国产 1 . L废 气 涡轮 增 压 发动 机 5 的前 期开 发 .通过 公式 计算 对涡 轮增 压器 进行 了选 型 .并 应用 G — o e 仿真 软 件 对发 动 机 进行 了平 T pw r 原和 高原 的 匹配研 究 以及性 能预 测
d t . ef r n e p r me e so h u b c a g rwa si td a c r ig t e in r q i me to r o h r e n ie aa P r ma c a a tr ft e t r o h r e s e t o mae c o d n o d sg e u r e n ft b c a g d e gn , u t u u b c a g ri s l ce . n i e mo e d e t u b c a g ri e tb ih d n wh c e ifv le i d e , h sa t r o h r e e e td An e g n d la d d wi t r o h r e s sa l e ,i i h a rl av sa d d s h s e a d e gn t h c lu a in a d p r r a c r d c t n a e ma e u d r p an a d p a e u e v r n n . h e u t n n i e mac ac lt n e o o f m n e p e ia i r d n e li n lta n io me t T e r s l o s s o t a e e g n t h i q i o d b t l i n lta n io me t h w t h n i e ma c s u t g o o h i p an a d p a e u e v r n n . h t e n

基于CFD技术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匹配性设计

基于CFD技术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匹配性设计

基于CFD 技术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匹配性设计袁新(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智能制造与车辆工程学院,四川德阳618500)来稿日期:2019-09-06基金项目: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研制和产业化专项(2014ZZ026)作者简介:袁新,(1987-),男,四川乐山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汽车运用工程1引言作为汽车动力的核心,汽车发动机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汽车的性能。

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热,匹配良好的散热冷却系统可以保证发动机的高效稳定运转,同时可以有效提升机械设备的工作寿命和耐久性[1]。

但是,如果冷却过强,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不良,机油被燃油稀释,柴油机工作粗暴,散热损失和摩擦损失增加,零件的磨损加剧,也会使内燃机工作变坏。

因此,与发动机匹配良好,适合的冷却系统成为设计发动机外围附属系统的关键。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一定研究:文献[2]采用风洞试验的方法对冷却用风扇的特性曲线进行分析;文献[3]采用软件建模的方摘要:良好的冷却系统是保证发动机高效工作的重要保证。

根据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要求与基本的传热理论,对某款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设计,对选型设计、散热器风扇的匹配等进行分析,提出了匹配的评价依据。

建立风扇、散热器的CFD 模拟仿真分析模型,对风扇、散热器及二者匹配性进行模拟分析,并分析串并联布置散热器的差异。

结果可知:对所设计风扇、散热器及二者的匹配进行校核,高低温散热器的实测散热系数与理论散热系数之比均大于1,表明设计合格,满足要求;串联散热器虽然散热效率稍高,但是由于发动机一泵两路的散热形式,并联形式的散热器适用范围更广,对高温恶劣情况的耐用性更好;最佳工况校核表明,冷却水由入口处的95℃下降到出水管处的大约平均78.2℃,满足发动机使用要求;分析结果的一致性表明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同类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计算流体动力学;匹配性;风洞试验中图分类号:TH16;TP273;TU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3997(2020)04-0156-05Matching Analysis of the Cooling System of Vehicle EngineBased 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YUAN Xin(Schoo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Vehicle Engineering ,Sichua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Sichuan Deyang 618500,China )粤遭泽贼则葬糟贼:Good cool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ensure efficient engine operation.According to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the automotive engine cooling system and the basic heat transfer theory ,a car engine cooling system was designed.The selection design and the matching of the radiator fan were analyzed ,and the evaluation basis of the matching was proposed.The CFD simulation analysis model of the fan and radiator was established ,the matching between the fan and the heat sink wa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eries and parallel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sink was analyzed.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atching fan ,heat sink and the matching between them are checked.The ratio of the measured heat dissip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radiator to the theoretical heat dissipation coefficient is greater than 1,indicating that the design is qualified and meets the requirements.Although the heat dissipation efficiency of the series heat sink is slightly higher ,But because the pump of engine has two ways of heat dissipation form ,the parallel type radiator has a wider application range and better durability against high temperature and adverse conditions.The best condition check shows that the cooling water drops from 95℃at the inlet to an average of 78.2℃at the outlet ,meeting engine requirements.The consistency of the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s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analysis and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similar designs.Key Words :Vehicle ;Engine ;Cooling System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atching ;Wind Tunnel TestMachinery Design &Manufacture机械设计与制造第4期2020年4月156法,采用二维模型分析散热器排数对散热性能的影响规律;文献[4]采用一维建模软件对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分析不同因素的影响规律;文献[5]采用试验的方法对散热器迎风面积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

某型1.6升增压发动机润滑系统的设计

某型1.6升增压发动机润滑系统的设计

16910.16638/ki.1671-7988.2018.14.062某型1.6升增压发动机润滑系统的设计于德政,安卓,王相凯,张治国,袁海马(华晨汽车工程研究院动力总成设计处,辽宁 沈阳 110114)摘 要:文章介绍了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影响润滑效果的因素。

并通过某机型润滑系统的开发过程,介绍如何相对快速准确的设计润滑系统。

关键词:华晨;润滑系统;机油冷却器;匹配中图分类号:U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18)14-169-03Design of lubrication system for a 1.6 liter turbocharged engineYu Dezheng, An Zuo, Wang Xiangkai, Zhang Zhiguo, Yuan Haima(Brilliance Automotiv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engine design section, Liaoning Shenyang 110141)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unction of the engine lubrication system 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lubrication effect. And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 certain type of lubrication system, this paper introduces how to design a relatively fast and accurate lubrication system.Keywords: Brilliance; lubrication system; oil cooler; matchingCLC NO.: U462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18)14-169-03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汽车保有量及普及率正快速增长,人们对汽车的动力性要求越来越高。

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的匹配研究

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的匹配研究

第30卷增刊 2007年12月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OURNAL OF HEF EI UNIV ERSI TY O F TECHNOLO GYVol.30Sup Dec.2007 收稿日期22;修改日期223作者简介胡必谦(8),男,浙江兰溪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的匹配研究胡必谦(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安徽合肥 230022)摘 要:文章设计了一款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来满足公司的需求;根据开发目标首先确定开发方案,使用电解法进行详细计算;根据目标扭矩、功率、燃油消耗率和高原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确定K 03增压器在低端扭矩、效率和高原适应性等方面均较优。

关键词:汽油机;增压;匹配中图分类号:U464.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5060(2007)(Sup )20100204The r eser ch of maching technology f or a tur bo ga sonl ine engineHU Bi 2qia n(Powert rain academy ,Anhui J ianghuai Auto m o bil e Co.,Lt d ,Hefei 230022,China)Abstract :A s t he risi ng of f uel price and t he applicat ion of a utomotive exci se ,a t ur bo ga soline engine is desi gned t o meet t he requirement.In order t o reach t he de si gning t arget ,we must confi rm t he way of desi gni ng fi rst ,t hen caculat e t he dat a by any fomul as.Beca use of t he causes ,such a s t he torque ,t hepower and t he goi ng at t he al tit ude of 3000m ,we shoul d analyse in detail ,t hen sel ect t he K 03t ur bo 2charge r which has a bet ter torque and efficiecy at low speed and sui tabilit y at t ableland.K ey w or ds :gasoline engi ne ;boost ;matchi ng 随着燃油价格的上涨,同时国家推出了新的汽车燃油消费税政策,使低排放、低能耗的小发动机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

涡轮增压汽油机匹配计算及性能预测

涡轮增压汽油机匹配计算及性能预测

涡轮增压汽油机匹配计算及性能预测涡轮增压汽油机是一种采用涡轮增压器提高气缸进气压力的汽油机。

它具有高功率、高扭矩、低油耗、低废气排放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高性能汽车、赛车以及航空航天领域。

涡轮增压汽油机的匹配计算是设计高性能发动机的关键之一,本文将探讨涡轮增压汽油机的匹配计算及性能预测。

涡轮增压汽油机的匹配计算可分为三个步骤:参数选择、涡轮增压器匹配和喷油器匹配。

第一步骤是参数选择,需要确定涡轮增压汽油机的基本参数,包括气缸数、缸径、行程、压缩比、气门数量和排量等。

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发动机性能及涡轮增压器选择。

第二步骤是涡轮增压器匹配,需要根据发动机参数选择合适的涡轮增压器。

涡轮增压器的主要参数包括压缩比、进出口直径、转子直径和转速等。

选取合适的涡轮增压器可使发动机性能得到最大化,同时也需要考虑选用涡轮增压器的成本、重量和可靠性等因素。

第三步骤是喷油器匹配,需要根据发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和最大输出扭矩来计算出所需的燃油量和喷油器喷油量。

喷油器的选择需要考虑油品质量、喷雾效果、喷油形状和喷油压力等参数,以确保发动机能够稳定运行。

涡轮增压汽油机的性能预测主要涉及功率、扭矩、燃油消耗量、废气排放量等方面的预测。

常用方法包括流动模拟计算和试验验证两种。

流动模拟计算主要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软件,计算出涡轮增压器、进气道和排气道等部位流场分布、压力分布和温度分布等参数,进而预测出发动机的性能参数。

试验验证则是采用实验方法测量涡轮增压汽油机的关键性能参数,包括功率、扭矩、燃油消耗量、废气排放量等。

试验流程繁琐,成本较高,但是结果更加精确可靠。

总之,涡轮增压汽油机匹配计算及性能预测是设计高性能发动机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合理选取涡轮增压器、喷油器等部件并结合合适的流动模拟计算和试验验证方法可提高发动机性能,同时也能降低成本和优化设计。

另外,涡轮增压汽油机在匹配计算和性能预测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一些限制因素,如冷却、机油供应、噪声和振动等。

汽油机增压器性能匹配优化

汽油机增压器性能匹配优化

第1期 2019年2月内燃机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No.1Feb.2019汽油机增压器性能匹配优化任全水1,吴宁1,洪方明1,袁爽1,沈源1,王瑞平12(1.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336;2.浙江吉利罗佑发动机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800)摘要:废气涡轮增压是目前汽油机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相对于自然吸气汽油机.增压后的汽油机功率和扭矩得到显著提升,燃油经济性也得到改善.排放污染物也有所降低,同时升功率得到了明显增加,有利于实现发动机的小型化。

为了更 好的实现增压器的匹配,挖掘增压汽油机的潜力,我们主要验证了汽油机增压器匹配过程中喘振裕度的优化方案,为增压 器的匹配提供参考。

关键词:汽油机;涡轮增压;喘振裕度中图分类号:TK4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 - 6494 ( 2019 ) 01 - 0044 - 03Turbocharger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n Gasoline EngineR E N Q uanshui1, W U N in g1, H O N G Fangm ing1, Y U A N Shuang1, S H EN Y ua n1, W A N G R u ip in g12(l.N in g b o Geely Royal E ngine Components Co., Ltd. , N ingbo 315336:2. Z hejiang G eely Royal E ngine Co. , Ltd., N ingbo 315800 )Abstract:Exhaust turbocharge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gasoline engines. Compared with the naturally aspirated engine, turbocharged engine has significantly boosted the output power and torque, fuel economy has also been improved, and the emission of pollutants has been reduced within certain limits. Meanwhile the power per lite r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o achieve the miniaturization of the engine- In order to better realize the matching of turbocharger and tap the potential of turbocharged gasoline engine. This paper mainly validates the optimization plan of surge margin in gasoline engine turbocharger matching process, and 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turbocharger matchingKeywords: gasoline engine; turbocharger; surge margin0刖s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走进我们 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我国已成为汽车生产和消费 大国。

车用涡轮增压器涡轮设计方法

车用涡轮增压器涡轮设计方法

车用涡轮增压器涡轮设计方法
车用涡轮增压器涡轮设计方法如下:
1. 确定设计方案:根据任务要求,确定设计方案。

考虑到本次设计的限制条件,可以采用轴流式涡轮增压器。

2. 设计压气机:根据空气流量和压力比等要求,设计压气机。

可以采用可变截面设计,以适应不同工况下的空气流量需求。

3. 设计涡轮:根据废气流量和转速等要求,设计涡轮。

可以采用叶片式设计,以实现高效率和高功率输出。

4. 设计轴封:根据高温、高压和腐蚀等要求,设计轴封。

可以采用机械密封设计,以实现良好的密封性能。

5. 建立模型:根据设计方案,建立三维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

通过不断调整参数,优化设计方案。

6. 加工制造:根据最终设计方案,进行加工制造。

在制造过程中需要注意精度和质量等问题。

7. 测试验证:对制造完成的涡轮增压器进行测试验证,以确保其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涡轮增压器与柴油机匹配仿真研究

涡轮增压器与柴油机匹配仿真研究

1 . 2 柴 油机 仿真 模 型
g u a r a n t e e i t s v e r a c i t y .T he in f a l s e l e c t i o n i s ma de by a na l o g ma t c h i n g c a l c u l a t i n g . Th e r e s u l t s o f i t s p e r f o r ma n c e p r e d i c t i o n s h o w t ha t t h e s e l e c t e d t u r bo c h a r g e r me e t s r e q ui r e me n t o f d e v e l o p me n t .
b y c a l c u l a t i ng . Th e t u r b o c h a r g e d d i e s e l e n g i n e mo d e l i s b ui l t wi t h t he GT- Po we r a n d i s d e ma r c a t e d t o
大 缩短 了开 发周 期 。
为载体 , 柴 油机 基本 参 数 如表 1所 示 , 开 发 目标 侧
重 于柴 油 机经 济 性 的 提 升 , 要 求 在 整 个 柴 油 机 运 行 范 围 内功 率 、 扭 矩 不 降低 的前 提 下 , 最 大 扭矩 点 的 比油 耗 降低 5 %。
表 1 原 机 技 术 参 数
技 术 参 数
型 号
本研 究应 用 G T — S u i t e软 件 包 中 的 G T - P o w e r 模 块 来 模 拟柴 油 机 与增 压 器 的 匹 配 , 这 款 软 件 能 在开 发 初 期 某 些 参 数 不 足 的情 况 下 ( 如 涡 轮

车用涡旋增压器与发动机匹配的理论研究

车用涡旋增压器与发动机匹配的理论研究

1 前言
随着 汽 车工 业 的不 断发 展 , 场竞 争 和 环境 保 市 护对 车用发 动机 的动 力性 、 经济 性 以及废 气 、 声排 噪
放 等方面 提 出了越 来 越 高 的要 求 , 因而 也 就 促使 增 压技 术不 断 向更 高水 平 发展 ¨ 。采用 增 压 技术 是 提 高车用 发动 机动 力 性 能 、 态性 能 以及 排 放性 能 瞬

要 : 据 涡旋 增 压 器 的 工作 原 理 、 构 特性 以及 在城 市工 况 下 富 康 车发 动 机 T 5 P K 的 运 行 状 态 , 根 结 U J/
对增压 器和发动机的空气流量、 比等 方面的匹配进 行 了计 算和理 论分析 。从 匹配 中得 到 了发动机 转 压
速 与 空气 流 量 、 比 以及 空 气进 口温度 之 间 的 关 系, 出 了为 发 动 机 选 配 增 压 器的 基 本 要 求 。根 据 得 出 压 提
的 匹配参数来设计增压 器, 为今后 涡旋增压 器进一 步的设计研 究提供 了理论依 据。 关键词 : 增压器 ; 发动机 ; 匹配
中 图分 类 号 :H 5 T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The r tc lSt d n M a c ng o r l S e c a g r a o e i a u y o t hi fSc o l up r h r e nd Eng n ie
维普资讯
压缩 机技术
文 章 编 号 :0 627 (0 8 0 - 1 - 10 - 1 20 )30 40 9 0 5
20 年第3期( 0 期)论研 究
纪 民 举 . 李 超 . 振 全 刘
( 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 甘肃 兰州 7 0 5 3 00)

涡轮增压汽油机进气系统建模与控制

涡轮增压汽油机进气系统建模与控制

涡轮增压汽油机进气系统建模与控制涡轮增压汽油机进气系统建模与控制导言在当今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之下,涡轮增压汽油机已经成为了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动力系统。

涡轮增压技术通过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提高了功率和扭矩输出,同时还能降低燃油消耗和排放。

然而,要想实现对涡轮增压汽油机的高效控制,建模与控制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一、涡轮增压汽油机进气系统建模1.1 涡轮增压器的作用涡轮增压器是涡轮增压汽油机进气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

它通过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的动能,驱动涡轮转动,进而带动压缩机工作,提高进气量和压力。

1.2 进气流量建模为了准确描述涡轮增压汽油机的进气系统工作特性,需要对进气流量进行建模。

进气流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气压、环境温度、涡轮增压器工作特性以及节气门的开度等。

1.3 涡轮增压器特性建模涡轮增压器的工作特性对于进气系统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通过建立涡轮增压器的特性曲线,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不同工况下的压比、效率、压力损失等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进一步优化增压系统至关重要。

1.4 压缩机特性和进气道特性建模在涡轮增压系统中,压缩机的特性和进气道的特性也需要进行建模。

压缩机特性包括压比-流量曲线、效率-流量曲线等,这些特性直接影响着进气量和压力。

进气道特性则是描述进气管道的阻力和流量分布情况,对于进气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动态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1.5 进气系统建模的综合分析通过对涡轮增压汽油机进气系统的各个组件进行建模,可以综合分析系统的整体性能,并对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进行预测和优化。

这些模型可以为进气系统的控制策略提供指导,实现对涡轮增压汽油机的精准控制。

二、涡轮增压汽油机进气系统控制2.1 传统PID控制策略传统的PID控制策略在涡轮增压汽油机的进气系统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对实际数据进行反馈控制,可以使进气量和压力更好地跟踪期望值,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2.2 基于模型的控制策略基于模型的控制策略在涡轮增压汽油机进气系统控制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涡轮增压汽油机进气系统建模与控制

涡轮增压汽油机进气系统建模与控制

涡轮增压汽油机进气系统建模与控制1. 起步涡轮增压汽油机进气系统建模与控制,是当今汽车工程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涡轮增压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内燃机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因此受到广大汽车制造商和研发人员的青睐。

本文将从建模与控制两个方面入手,对涡轮增压汽油机进气系统进行深入探讨。

2. 建模在涡轮增压汽油机进气系统的建模过程中,首先要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建模和分析。

进气道、节气门、增压器、空气滤清器等都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通过数学模型描述其特性和相互关联。

还需要考虑涡轮增压系统的压气机特性、废气涡轮的特性以及增压空气进入缸内后的燃烧过程等因素。

通过建立准确且全面的数学模型,可以为后续的控制策略设计提供可靠的基础。

3. 控制涡轮增压汽油机进气系统的控制,对提高动力性能和降低燃油消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控制策略设计方面,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增压压力的控制问题。

合理地调节增压压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排放。

需要考虑进气温度的控制,过高的进气温度会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在整车的综合控制策略中,还需要考虑涡轮增压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协同工作,保证整车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够达到最佳的性能表现。

4. 个人观点对于涡轮增压汽油机进气系统建模与控制这一主题,我认为在不断探索创新的应该更加注重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过于复杂的控制策略可能会带来系统的不稳定性,而不完善的建模工作则会导致控制策略的无法实施。

我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在提高动力性能的也兼顾系统的稳定和可靠性,为涡轮增压汽油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总结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对涡轮增压汽油机进气系统建模与控制这一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主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深入分析了建模和控制策略的重要性,也共享了个人对这一主题的看法。

未来,我们期待着更多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能够共同努力,不断推动涡轮增压汽油机技术的发展,为汽车工程领域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发动机涡轮增压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发动机涡轮增压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发动机涡轮增压系统的设计与优化1. 前言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和消费者对汽车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发动机涡轮增压技术因其能有效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燃油效率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篇目的是深入探讨发动机涡轮增压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方法,以期提高发动机的整体性能。

2. 涡轮增压系统的基本原理涡轮增压系统主要由涡轮、压缩机、中冷器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发动机排气驱动涡轮旋转,涡轮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压缩机压缩进气,提高进气歧管内的压力和氧气含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燃油效率。

3. 涡轮增压系统的设计要点3.1 涡轮选型涡轮的选型是涡轮增压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

涡轮的直径、叶轮片材料和结构设计等因素都会影响涡轮的性能。

一般来说,涡轮直径越大,进气量越大,但同时也会增加系统的重量和成本。

因此,在选型时需要综合考虑发动机的功率需求、排气温度和空间限制等因素。

3.2 压缩机设计压缩机的设计主要考虑其工作效率和喘振特性。

压缩机的效率越高,能量损失越小,系统的燃油效率越高。

喘振现象是压缩机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气流振荡,会导致系统性能下降,因此需要通过优化压缩机的设计来避免喘振现象的发生。

3.3 中冷器设计中冷器的作用是降低压缩后的高温气体温度,提高进气歧管内的氧气含量。

中冷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其散热效率和空气阻力。

一般来说,中冷器的散热面积越大,散热效率越高,但同时也会增加系统的重量和成本。

4. 涡轮增压系统的优化方法4.1 控制系统优化通过控制涡轮和压缩机的转速,可以实现对进气压力的精确控制,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性能。

现代汽车通常采用电子控制单元(ECU)来实现对涡轮增压系统的精确控制。

4.2 涡轮增压器匹配根据发动机的功率需求和工作条件,合理匹配涡轮和压缩机的参数,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例如,选择适当直径的涡轮和压缩机,可以使发动机在不同的工况下都能获得最佳的进气压力。

4.3 空气动力学设计优化通过优化涡轮和压缩机的叶轮片设计,可以降低气流损失,提高系统的效率。

涡轮特性曲线优化与缸内直喷汽油机排气歧管匹配研究

涡轮特性曲线优化与缸内直喷汽油机排气歧管匹配研究

涡轮特性曲线优化与缸内直喷汽油机排气歧管匹配研究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汽车动力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之一,涡轮增压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车辆的性能和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优化涡轮特性曲线和匹配合适的排气歧管已成为发动机性能提高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在涡轮增压系统中,涡轮特性曲线的优化对于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涡轮增压器的特性曲线反映了涡轮的转速和增压效率之间的关系,其斜率越大、转速越高,涡轮增压的性能就越好。

因此,研究人员通过改变涡轮增压器的几何结构,调整叶轮片角度等方法来优化涡轮特性曲线,提高其性能表现。

同时,对于涡轮增压汽油机来说,匹配合适的排气歧管也是非常重要的。

排气歧管的作用是将发动机燃烧后的废气导向涡轮增压器,并帮助减少废气反流。

如果排气歧管设计不当,将会导致增压器效率降低、涡轮壳体温度过高、损坏增压器等问题的发生。

因此,研究人员通过模拟、试验等手段,优化排气歧管的设计,以确保涡轮增压汽油机的性能表现。

以某汽车发动机为例,通过优化涡轮增压器的流体力学设计,其特性曲线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针对鼓风管和排气管的惯性效应,对排气歧管的设计进行了优化。

优化后的排气歧管在不同转速下都能保持涡轮增压的稳定性,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表现。

综上所述,涡轮特性曲线的优化和合适的排气歧管匹配对于提高发动机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涡轮增压汽油机为例,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改进涡轮增压器几何结构和叶轮片角度等手段,优化其特性曲线。

同时,通过优化排气歧管的设计,可以提高涡轮增压器的效率和稳定性,为发动机性能的提升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除了涡轮特性曲线和排气歧管的优化,还有其他一些技术手段可以用于提高涡轮增压汽油机的性能表现。

例如,利用先进的材料和工艺,减轻涡轮增压器的重量,并增加其耐久性和可靠性。

另外,研究人员还可以采用电子控制系统,对涡轮增压器进行精细的控制,以进一步提高其性能表现。

涡轮增压汽油机的数值计算及配气正时优化

涡轮增压汽油机的数值计算及配气正时优化

陈东(1988-),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发动机小型化。

E-mail:**************涡轮增压汽油机的数值计算及配气正时优化陈东1,卫海桥1,潘明章1, 李金印2(1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2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 404100)摘要:本文采用AVL BOOST 软件建立了雷诺E6单缸汽油机的模型,通过实验数据与计算数据的对比分析,证明了原机模型的可靠性。

然后在原机模型基础上加装了涡轮增压器,对增压后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加装了涡轮增压器的单缸机动力性得到大幅提升,经济性有所改善,但排气温度有所升。

最后,对增压后的单缸机进行了配气正时优化,并得出最佳优化方案。

关键字:汽油机;涡轮增压;配气正时目前发动机仍主要依靠石油类燃料,而日益严重的石油资源的短缺问题和燃烧带来的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

汽车发动机小型化是目前最有前途的用来改善燃油经济性、满足CO2排放法规是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

发动机小型化是发动机通过应用先进技术在不增加气缸容积前提下,提高发动机的功率、扭矩和效率,降低油耗。

【1-4】而涡轮增压技术则是实现发动机小型化的一种途径。

通过引入涡轮增压器,汽车制造商可以提供较小排量的汽油机。

与现有的同类产品相比,这种发动机的性能持平或更高,而油耗量较低;加上车辆净质量的减轻,可减少汽车的碳排放量。

根据对欧洲200 种汽油车的调查,相同功率的发动机,增压发动机的排量可以比自然吸气式的排量减小18 %~35 %,燃油经济性可以提高10 %左右[5-10]。

本文采用实验和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涡轮增压对于汽油机性能的提升,并且通过数值计算对增压后的汽油机进行了配气正时优化,得出了较优方案。

1.原机模型建立与分析1.1 原机模型的建立本文研究的试验样机为雷诺公司在70年代末生产的可变参数较多的限量生产的雷诺E6可变压缩比试验样机,由于它持有自身独特多项可变结构参数特点,国外现在还有很多高校对此进行改装实验研究。

491QE汽油机涡轮增压系统设计及模拟计算

491QE汽油机涡轮增压系统设计及模拟计算

3. 2 标定点计算结果 表 3 列出 4 600 r/ min 时两种增压系统的性能
模拟计算结果 。可以看出 ,脉冲转换增压系统在标 定点使发动机 P 提高 , b 下降 ,高速时性能改进明 显 。虽然由于涡轮前压力脉动 ,使脉冲转换增压系 统的涡轮效率要低一些 ,但其放走的废气多 ,说明脉 冲转换增压系统对废气的利用率要高一些 。
20 世纪 70 年代末 ,汽油机增压技术取得突破 , 随即该技术在汽油机领域的应用有了突飞猛进的发 展 ;特别是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 ,增压技术在降 低排放 、增加功率 、提高发动机功率密度及高原功率 恢复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介绍 针对 491Q E 汽油机进行增压系统开发的工作 。
图 4 为两种排气管涡轮前压力波的对比 ,同样 图中 0 °CA 为排气行程下止点 。随着发动机转速的 增加 ,两种系统的涡轮前压力波出现较大差异 ,脉冲 转换系统的压力波幅值明显增大 ,且出现波动 。这 使得排气初期的节流损失很快减少 ,涡轮的可用能 量增加 ;在气门重叠期出现的涡轮前低压可以形成 良好的气缸扫气 。
1 增压参数的确定
491QE 汽油机为直列 4 缸水冷 4 行程汽油机 ,增 压后的性能要求和原机型主要参数的对比见表 1 。
表 1 491Q E 汽油机主要参数
参数
缸径 d / mm 行程 s / mm 标定功率 Pb / kW 标定转速 nb / r·min - 1 最大扭矩 T tqmax / N·m 最大扭矩转速 ntq / r·min - 1 最低燃油消耗率 bmin / g·( kW·h) - 1
SHI Xin , MA Chao2chen , WAN G Qiao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Vehicular Engineering ,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Beijing 100081 , China)

浅议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优化匹配

浅议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优化匹配

浅议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优化匹配
曾庆敏
【期刊名称】《江西化工》
【年(卷),期】2017(000)003
【摘要】冷却系统不仅对发动机的可靠性会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也是影响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作用就是保证发动机在任何负荷条件下和工作环境下均能以最适合的温度状态正常、可靠地工作,其设计与匹配会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性能.本文就发动机空气流通系统设计、冷却液循环方面展开分析研究,以期为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优化匹配提供理论参考.
【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曾庆敏
【作者单位】萍乡市江发发动机有限公司,江西萍乡 337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坦克冷却系统的整体优化匹配研究 [J], 向建华;张卫正;原彦鹏;张新宇
2.整车冷却系统优化匹配方法浅谈 [J], 盛明星
3.重型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优化匹配 [J], 牛俊
4.某大马力重卡冷却系统优化匹配 [J], 许东; 周冕; 毕明波; 李鑫; 周春; 谢剑波
5.某大马力重卡冷却系统优化匹配 [J], 许东; 周冕; 毕明波; 李鑫; 周春; 谢剑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汽油机两级增压系统的匹配与性能研究

汽油机两级增压系统的匹配与性能研究

汽油机两级增压系统的匹配与性能研究罗海鹏;刘敬平;唐琦军;付建勤;夏言;林承伯【期刊名称】《内燃机工程》【年(卷),期】2016(037)001【摘要】在某单级涡轮增压汽油机的基础上,围绕提升低速扭矩及改善涡轮迟滞效应进行了复合增压系统、两级涡轮增压系统匹配方法研究.采用GT-Power软件建立某汽油机单级涡轮增压与两级增压发动机(复合增压发动机和两级涡轮增压发动机)仿真模型,并借助实测结果进行校核.在此基础上,利用模拟计算结果对单级涡轮增压和两级增压系统的低速扭矩特性、动态响应特性和燃油经济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增压与两级涡轮增压发动机的低速扭矩特性比单级涡轮增压发动机分别增加了62.80%和54.35%,燃油经济性分别减少了23.45%和22.71%;动态响应特性由优到劣依次为复合增压、两级涡轮增压、单级涡轮增压发动机,并且在1 500 r/min(低速区域)三者动态响应特性差距最为明显.【总页数】7页(P123-129)【作者】罗海鹏;刘敬平;唐琦军;付建勤;夏言;林承伯【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先进动力总成技术研究中心,长沙410082;湖南奔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长沙410082;湖南大学先进动力总成技术研究中心,长沙410082;湖南奔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长沙410082;湖南大学先进动力总成技术研究中心,长沙410082;湖南奔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长沙410082;湖南大学先进动力总成技术研究中心,长沙410082;湖南奔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长沙410082;湖南大学先进动力总成技术研究中心,长沙410082;湖南奔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长沙410082;湖南大学先进动力总成技术研究中心,长沙410082;湖南奔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长沙410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413.5【相关文献】1.车用柴油机两级涡轮增压系统匹配研究 [J], 张淑华;孙晓娜;麻春辉;安东生2.船用柴油机与涡轮增压系统匹配及性能研究 [J], 黄加亮;乔英志;王丹;杨国豪3.可调两级增压系统的动态性能研究 [J], 张宝川;崔毅;邓康耀;石磊;李先南;王新权;祁平4.EGR系统与两级增压系统的优化匹配研究 [J], 韩志强;战强;吴松林;周小波;苏万华5.汽油机两级复合增压系统的低速性能研究 [J], 邓大伟;郑有能;聂家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bei Automotive Industries Institute第22卷第4期2008年12月Vol.22No.4Dec.2008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是保证发动机所有工况在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冷却系统主要组成部件有散热器、风扇、膨胀水箱和节温器等。

冷却系统设计与匹配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和可靠性等。

本文以某涡轮增压汽油机为例,对其冷却系统进行设计与匹配计算,确定主要总成的结构与性能参数,为样机开发提供依据,并作好批量生产准备。

车用涡轮增压汽油机主要有以下特点:压缩终了混合气温度、压力趋于升高,爆燃倾向大;汽油机混合气过量空气系数小,单位数量混合气散发热量大,增压后热负荷大;热负荷增大又促使爆燃倾向增大。

增压技术使汽油机节约能源及提高动力性的同时,对其冷却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冷却系统设计1.1设计要求发动机冷却系统应满足4个要求:1)具有足够的冷却能力,任何工况下发动机的出水温度不得高于许用值;2)设置膨胀水箱、水温报警器和节温器,膨胀水箱应设置最低液面位置传感器;3)满足国家汽车行业各项相关标准;4)本机冷却系统还须用不低于19L/min 的速度加注冷却液。

发动机为强制循环水冷式,直列4缸、16气门、顶置双凸轮轴、涡轮增压中冷、铝制缸体,基本参数见表1。

理论上冷却系统设计应考虑发动机所有工况;车用涡轮增压汽油机冷却系统设计与匹配胡群,韩同群,张云鹏(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系,湖北十堰442002)摘要:以某车用涡轮增压汽油机为例阐述了其冷却系统设计匹配的方法与过程。

首先,确定发动机对冷却系统所要求的散热量;其次,根据冷却系统散热量确定冷却水循环量和冷却空气量;再由这3个基本参数确定散热器和风扇的基本结构与性能参数;最后采用数据库法对冷却系统进行匹配,为样机开发并量产提供了有效依据。

关键词:涡轮增压;汽油机;冷却系统;设计;匹配中图分类号:U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483(2008)04-0018-05Design and Match of One Turbo-charge Engine Cooling SystemHu Qun ,Han Tongqun ,Zhang Yunpeng(Dept.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Hubei Automotive Industries Institute,Shiyan 442002,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method and process of design and match for one turbo-charged gaso line en gine cool ing system.First,design the heat dissipation amount that the engine cooling system requires.Next,design the coolant circulation and cooling air flow.Then,define the structure and feature parameters of the radiator and cooling fan according the three basic parameters.Finally,match the cooling system by the database method.The design and match provide an effective basis for the specimen development and batch production.Key words :turbo-charge;gasoline engine;cooling system;design;match收稿日期:2008-09-16作者简介:胡群(1969-),女,湖北人,讲师,从事汽车专业教学与研究。

第22卷第4期胡群等:车用涡轮增压汽油机冷却系统设计与匹配但实为简化设计和试验工作量,根据经验往往选择最恶劣工况进行。

车用发动机最恶劣工况是最大功率点或最大扭矩点,一般选择最大功率点(额定工况)进行设计、最大扭矩点(校核工况)进行校核。

冷却系统设计一般包括冷却系统散热量、冷却水循环量和冷却空气量设计。

1.2冷却系统设计1.2.1冷却系统散热量设计冷却系统工作时,散热器散发到大气中的热量称为冷却系统散热量。

在设计和选用冷却系统部件时,应以散热量为原始数据,来设计冷却水循环量、冷却空气量,以确定或选用一定规格型式的散热器和风扇。

因冷却系统散热量受发动机结构型式、压缩比及功率等多种复杂因素影响,难以精确计算。

所以一般采用经验公式(1)确定:Q W =Ag e N e h n /3600(1)式中:A 为冷却系统吸收热量与燃料燃烧热能之比,汽油机取0.23~0.30,柴油机取0.18~0.25;因发动机为涡轮增压式柴油机,热效率较高,燃油利用率也较高,且结构紧凑,A 值可取小一些,这里取0.23。

g e 为发动机燃油消耗率;由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可知,最大功率转速下对应的燃油消耗率为0.401kg/(kW ·h ),g e min 为0.252kg/(kW ·h )。

各项参数确定后,代入式(1),得出冷却系统散热量Q W 为140.91kJ/s 。

由于发动机配备了机油散热器(水油型),则机油散入冷却系统的热量也应计算在冷却系统散热量之内。

即按式(1)计算的散热量Q W 应在原基础上增加5%~10%。

考虑到发动机压缩比大、顶置气门、结构紧凑,所以Q W 增加的比例可小些。

参照《内燃机设计手册》要求,最终取Q W 为145kJ/s 。

1.2.2冷却水循环量设计根据冷却系统散热量Q W ,可确定冷却水循环量,计算公式如式(2):Q h =(Q W /Δt W δW C W )(2)式中:Δt W 为冷却水循环允许温升(强制循环冷却系统),一般为6~12℃,这里取8℃;δW 为水的比重,近似取1000kg/m 3;C W 为水的比热,为4.187kJ/(kg ·℃)。

将各数据代入公式(2),得Q h 为0.0043m 3/s 。

1.2.3冷却空气量设计根据冷却系统散热量再确定冷却空气量,计算公式如式(3):Q a =Q W /(Δt a &a c a )(3)式中:Δt a 为空气进入散热器前后的温度差,通常在10~30℃范围内,这里取30℃;&a 为空气比重,取1.01kg /m 3;c a 为空气定压比热,取1.047kJ/(kg ·℃)。

将各项参数代入式(3),得Q a 为4.6m 3/s 。

1.3基本结构参数确定1.3.1散热器结构参数确定散热器结构参数主要包括散热面积(散热器总散热面积)、散热器正面积(芯子迎风面积)、散热器芯子厚度、水管及翅片尺寸等。

散热面积、芯子迎风面积、散热器结构型式及尺寸等通过冷却系统所需的最大散热量来计算,并通过试验最终确定。

一般根据经验统计公式进行初步计算。

1)散热面积散热面积是决定散热量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冷却系统散热能力的体现。

散热面积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发动机与冷却系统的匹配,所以必须选取合适的散热面积。

根据经验统计公式,散热器比散热面积S 比(发动机单位功率所需的散热面积,S 比=F S /N e )应在0.08~0.14m 2/kW (轿车)范围内。

考虑散热器前端安装冷凝器,会影响散热器的空气流动,增加冷却系统空气阻力;而配套产品为2.0L 排量轿车,这里取S 比为0.11m 2/kW 。

代入发动机功率,即可得出散热面积F S =125×0.11=13.75m 22)芯子结构参数散热器正面积F z (F z =Q 坠/V a ),其中:Q 坠为冷却空气量,V a 为空气在散热器正面的流速。

因这2个参数与散热器结构、整车布置等多种因素有关,所以很难确定其比值,一般采取经验公式进行初步计缸数4排量 1.971L缸径×行程83.5×90(mm ×mm )压缩比9.8额定功率125/5500(kW/rpm )最大扭矩235/1900(Nm/rpm )升功率63.4(kW/L )外形尺寸641×651×644(mm ×mm ×mm )发动机总净质量150kg排放指标欧Ⅳ表1发动机基本参数19——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12月算。

经验公式如式(4):F z =(0.0027~0.0034)Ne(4)取系数为0.0027,则F z =0.0027×125=0.3375m 2散热器正面积符合标准要求。

根据相关标准选择芯宽、芯高和芯厚;确定散热带和冷却水管型式及数目。

散热器芯子尺寸为750mm ×458mm ×32mm ,横向排列46条散热带(波峰8mm 、波距3mm 、单条展开长度4069mm ),横向排列45条冷却水管(尺寸2mm ×13mm 、壁厚0.3mm )。

3)附件结构参数由于发动机纵置,为便于冷却系统附件安装布置,根据国家《汽车拖拉机用散热器进水口、出水口、加水口及盖标准》要求,将散热器进、出水口设置在芯子右侧,进、出水口外径38mm ,进出水管口长80mm 。

散热器右侧采用凹型设计,最大水平厚度尺寸为55mm 、最小为25mm 。

此外,根据设计要求,膨胀水箱采用105kPa 压力盖型,以满足本机最高水温不超过118℃的要求。

节温器采用标称温度85℃型,以保证发动机最适宜温度为85~95℃(布置在散热器进水口处)。

散热器整体结构参数如图1、图2所示。

1.3.2风扇结构参数确定1)风扇扇风量冷却系统采用轴流式风扇,因其结构简单,扇风量大,便于布置。

风扇扇风量:Q S =Q a /ηv(5)式中:Q a 为冷却空气量,已由式(3)计算得出;ηv 为风扇容积效率,一般为0.7~0.9,这里取0.8。

将各数据代入式(5),得Q S 为5.75m 3/s 。

2)风扇直径风扇直径应尽可能与散热器芯子迎风尺寸相同,以使风扇扫掠气流全面通过散热器。

一般而言,风扇叶片扫掠面积D 大致等于散热器正面积的一半左右,即D =0.8×〔F z (1-v 2)〕1/2(6)式中:F z 为散热器正面积,由前得F z 为0.3435m 2;v 为轮毂比,风扇叶轮叶根旋转半径与叶顶旋转半径之比,一般取0.3~0.4,这里取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