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之偏义复词和文言句式 学案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1文言文阅读(教学案).doc
专题2.1 文言文阅读《考试大纲》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为“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具体要求包括:(1)理解层级(B级)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C级)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E级)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于文言文阅读来说,主要具备B级和C级两种能力。
一、快速有效地读懂一篇文言文如何在紧张的考场上快速读懂一篇文言文,解答好题目?有没有一些实用的快速的简便的方法?现将一种切实有效的文言文阅读方法——“三读法”简介如下:1、初读,整体感知,以“文”会意(1)看内容是什么文言文的阅读,整体感知是非常重要的。
整体感知包括:文章的体裁是什么,写了哪些人、哪些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品质。
(2)看题注有什么文本本身固然重要,但标题、尾注、出处这些内容也绝不可忽视,它们是整体把握文意、解决疑难的重要辅助内容。
整体感知,就是先抓住文本本身;其次,看标题、选文出处及尾注,看这些为整体把握提供了哪些或明或暗的辅助信息。
之所以这样读,在于文言文本身是“文”。
从高考试题来看,无论实词、虚词都强调根据语境答题,更不用说信息的筛选和文意的分析概括。
2、再读,圈点勾画,以“词”疏意为了读懂文言文,我们可以采取圈画关键词的方法。
那么,圈画什么?怎么圈画呢?一是知人。
传记文的写作对象就是人。
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
具体地说,文章主要人物是谁,这个人有哪些性格特征;次要人物有哪些,和主人公之间有什么关系。
因此第一步先圈画出人物的姓名和人物的性格特征,对人物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二是明事。
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
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
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语文】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之考点学案三四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之考点学案三、四 学案基础学案三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课时跟踪练题组一 基础练一、判断句式练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非我也,兵也C.⎩⎪⎨⎪⎧①《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②妪,先大母婢也D.⎩⎪⎨⎪⎧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②是寡人之过也解析:D 项,①为一般句式,②为判断句。
答案:D2.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B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D .莲,花之君子者也解析:C 项为被动句,其他三句为判断句。
答案:C二、被动句式练3.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 A.⎩⎪⎨⎪⎧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②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B.⎩⎪⎨⎪⎧①王之蔽,甚矣②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C.⎩⎪⎨⎪⎧①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解析:D 项①②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D三、倒装句式练4.谓语前置句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 .渺渺兮予怀B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C .谁可使者D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解析:D 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其余三项为谓语前置句。
A 项应为“予怀渺渺”,B 项应为“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安在”,C 项应为“可使者谁”。
答案:D5.宾语前置句下列各组句子中,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组是( )A.⎩⎪⎨⎪⎧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②古之人不余欺也 B.⎩⎪⎨⎪⎧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②彼且奚适也 C.⎩⎪⎨⎪⎧①夫晋,何厌之有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解析:D 项①②均为状语后置句。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五章教材文言文复习3必修三(一)讲义
学案3 必修三(一)——《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学案目标] 1.把本学案四篇文言文分散的语言点集中归类,重点掌握多义实词。
2.从本学案所具有的语言特点出发,重点掌握使用“类聚法”积累实词、辨识文言偏义复词以及利用对称特点推断词义的方法。
1.解释下列多义词。
①间⎩⎪⎨⎪⎧ 得间.奔真州机会间.以诗记所遭有时,间或 ②按⎩⎪⎨⎪⎧ 按.诛五人追究,查办缇骑按.剑而前握③殆⎩⎪⎨⎪⎧ 殆.例送死接近于以父母之遗体行殆.危险④视⎩⎪⎨⎪⎧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看,观察 ⑤治⎩⎪⎨⎪⎧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治理得好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治理⑥易⎩⎪⎨⎪⎧以乱易.整,不武代替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容易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改变 ⑦除⎩⎪⎨⎪⎧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授官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治 ⑧已⎩⎪⎨⎪⎧无能为也已.同“矣”,了亦已.众矣太,极学不可以已.停止⑨请⎩⎪⎨⎪⎧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请示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申告 ⑩诚⎩⎪⎨⎪⎧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诚心诚.能见可欲如果⑪相⎩⎪⎨⎪⎧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互相则噪而相.逐偏指一方,他 2.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则⎩⎪⎨⎪⎧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连词,就北虽貌敬,实则.愤怒连词,却②其⎩⎪⎨⎪⎧ 吾其.还也副词,表婉商,还是其.可忽乎副词,表反问,难道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大概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肯定,一定3.注意句式特点,翻译下列句子。
①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译文:在贾家庄(我)几乎被巡查的军官凌侮逼迫而死。
句式:被动句②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现在(情况)紧急却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句式:判断句③夫晋,何厌之有?译文:晋国,(它的欲望)有什么满足?句式:宾语前置句1.用“类聚法”记实词。
通常,对于实词,尤其是多义词的记忆,采用的是以本义为中心向引申义扩散的辐射法。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教案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21题。
(2016年上海卷高考试题)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
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
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
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
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
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
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
”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
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
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
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抗尝病,祜馈之药。
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退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注】①诡计:奇计。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博学能属.文(2)祜独安.其室【答案】(1)连缀,写作(2)安抚【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1)里根据前面“博学”和后面“文”可知,译为动词词性,和文章搭配,故译为“连缀、写作”;(2)根据“其室”可知译为动词,结合后面内容“恩礼有加焉”可知,译为“安抚”。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实词 教案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掌握常见的实词含义及推断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2.掌握常用的18个虚词并在对比中辨别它的用法。
3.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并能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方法。
4.把握常见的偏义复词、古今同形异义词5.掌握文言固定结构6.把握筛选信息试题和综合试题答题技巧复习过程:教学内容:如何推断实词的词义文言实词的数量较大,而且常常多义,用法较灵活,因此,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的含义就成为阅读文言文的第一个难关。
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推断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含义的关键。
下面提供的八种方法,在推断和解释文言实词含义上还是非常有效的,对考生复习也会有帮助的。
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1.有些句子中的实词词义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
例如:辨析下面一组加点字的实词义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简析]①的“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随着,和着”。
②句中的“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上,而“对”为“回答”之意,故“应”为“应答”。
2.有些句子的实词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才能上下贯通,例如:辨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简析]两句话同出苏轼的《石钟山记》,大多数同学把两个“言”,都理解为“说”。
①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由此推知此“言”为“叙述”之意。
②句我们联系整篇文章的语言环境及历史背景来看,渔工水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所以渔工水师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实原因,不是不能说,而是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
故此处的“言”应理解为“记载”较为准确。
2019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教案(全国) (4)
2019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全国)明确了着眼点,找到了命题点,接下来就要动手翻译了。
翻译时要做到:(1)先直译,确保字字落实,直译不畅时再意译;(2)坚持三原则,即“信”(准确地表达原文意思)、“达”(文通字顺,句意畅达)、“雅”(用语得体,简明优雅。
这是更高一级的要求,不必苛求);(3)谨记“6字诀”,防范“6失误”。
[例1] 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段思恭,泽州晋城人。
以门荫奏署镇国军节度使官。
天福中,父希尧任棣州刺史,思恭解官侍养,奉章入贡,改国子四门博士。
开运初,刘继勋节制同州,辟为掌书记。
(1)继勋入朝,会契丹入汴,军士喧噪,请立思恭为州帅,思恭谕以祸福,拒而弗从,乃止。
乾德初,平蜀,通判眉州。
时亡命集众,攻逼州城,刺史赵廷进惧不能敌,将奔嘉州,思恭止之,因率屯兵与贼战彭山。
(2)军人皆观望无斗志,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于是诸军贾勇,大败贼,思恭矫诏以上供钱帛给之。
后度支请按其罪,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
太宗即位,迁将作监、知泰州。
坐擅借官库银造器,又妄以贡奉为名,贱市狨毛虎皮为马饰,为通判王廷范所发。
淳化三年,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宋史·段思恭传》,有删改)(1)保留词语:继勋、朝、契丹、汴、思恭、帅关键词语:会、谕、祸福、乃关键句式:“思恭谕以祸福”(状语后置句),“(军士)乃止(喧闹)”(省略句)译文:(2)保留词语:斗志、思恭、军士、钱帛关键词语:募、贾勇、矫、供、给关键句式:“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定语后置句)译文:[解析] (1)翻译时,官职、人名、地名不用翻译,同时根据特殊句式翻译的原则,“思恭谕以祸福”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为“思恭以祸福谕”,“(军士)乃止(喧闹)”为省略句,翻译时要补出省略的成分。
(2)翻译时,现代汉语仍然使用的“斗志”“钱帛”可保留不译;人名不用翻译;“贾勇”译为“勇猛”,“矫”译为“假借、假托”;根据特殊句式翻译的原则,“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为定语后置句,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为“思恭募先登军士厚赏”。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之句式 教案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掌握常见的实词含义及推断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2.掌握常用的18个虚词并在对比中辨别它的用法。
3.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并能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方法。
4.把握常见的偏义复词、古今同形异义词5.掌握文言固定结构6.把握筛选信息试题和综合试题答题技巧复习过程:第四课时文言文句式复习教学内容: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教学要点:我们谈论文言文的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却成了变式句或特殊句式。
这些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教学过程:一、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句数在3句以上)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④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⑦此三者,吾遗恨也。
⑧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句数在3句以上)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④梁父即楚将项燕。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⑥非死,则徙尔。
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⑩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句数在3句以上)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教案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教案文言文翻译教案一、教学目标1.文言文复以翻译为切入口。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教学课时:7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翻译的一般目标及翻译的基本方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2、在研究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一、复巩固(请将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举天下统统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2、XXX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XXX'者,我之谓也。
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奋六世之余烈,XXX而御宇内。
5、杀人如不克不及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2、相识有关文言文翻译的知识1、尺度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彩)。
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①对――对译。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天下的工作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②换――替换。
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XXX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学案2
文言文阅读第二节突破核心考点训练规范养成考点一文言实词(对应学生用书P82)Ⅰ文言实词的5大命题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不仅指出了考查范围(考纲要求的120个实词和初高中语文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实词),还明确了考查方向(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从历年对实词的考查情况看,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偏义复词等方面。
命题点1一词多义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应根据具体的语境仔细辨别。
比如“兵”的字形表示“双手持斤”,本义为“士兵”,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多个义项:兵器;士卒,军队;兵法;战争,战乱等等。
如“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的“兵”解释为“兵器”。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利(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____________(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____________(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____________(4)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____________(5)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____________(6)商人重利.轻别离(《琵琶行》)____________2.谢(1)阿母谢.媒人(《孔雀东南飞并序》)____________(2)乃令张良留谢.(《鸿门宴》)____________(3)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____(4)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____________(5)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并序》)____________3.举(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____________(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____________(3)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____________(4)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____________(5)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____________(6)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孔雀东南飞并序》)____________(7)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____________(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____________答案:1.(1)变得锐利,变得锋利(2)使……快(3)有利(4)有利的形势(5)利益,好处(6)利润2.(1)推辞,谢绝(2)辞谢(3)道歉,认错(4)道谢(5)告诉,劝告3.(1)发动(2)举起,抬起(3)推举,举荐(4)攻取,占领(5)提出,列举(6)成功(7)全,合(8)尽命题点2通假字通假字,指古代汉语中音同音近可以通用的字。
2019届高三文言文整体复习学案
2019届高三文言文整体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2、理 解—3.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课前预习:阅读《备考指南(厚)》P117——P119(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划下重点。
二、课堂学习(一) 通假字 2.课内通假字积累。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秦伯说(4)失其所与,不知 (5)秦王必说见臣 (6)日以尽矣(7)今日往而不反者 (8)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10)图穷而匕首见 (11)秦王还柱而走(12)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13)距关,毋内诸侯(14)张良出,要项伯(1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6)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1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18)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9)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20)令将军与臣有卻(21)秋豪不敢有所近(22)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23)私见张良,具告以事(24)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2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26)氓之蚩蚩,抱布贸丝(27)匪来贸丝,来即我谋(28)将子无怒,秋以为期(29)于嗟鸠兮,无食桑葚(30)士之耽兮,犹可说也(3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32)偭规矩而改错(33)忳郁邑余侘傺兮(34)何方圜之能周兮(35)进不入以离尤兮(36)芳菲菲其弥章(37)延伫乎吾将反(38)终老不复取(39)箱帘六七十(40)摧藏马悲哀(41)蒲苇纫如丝(42)趣舍万殊(43)亦由今之视昔(4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45)山川相繆(46)举酒属客(47)举匏尊以相属(48)长乐王回深父(49)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50)颁白者不负戴于路矣(51)涂不饿莩而不知发(52)輮以为轮(53)虽有槁暴(5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5)君子生非异也(56)合从缔交(57)制其弊(58)陈利兵而谁何(59)倔起阡陌之中(60)赢粮而景从(61)百有余年(62)外连衡而斗诸侯(63)始皇既没(64)传道受业解惑(65)或不焉,或师焉(66)可予不(67)臣愿奉璧往使(68)召有司案图(6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70)不顾恩义,畔主背亲(71)与旃毛并咽之(7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73)空自苦亡人之地(74)信义安所见乎(75)法令亡常(76)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77)武父子亡功德(78)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79)前以降及物故(80)蹈其背以出血(81)员径八尺(8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83)傍行八道(84)形似酒尊(85)北冥有鱼(86)小知不及大知(87)汤之问棘也是已(88)此小大之辩也(89)而征一国者(90)而御六气之辩(91)夙遭闵凶(92)零丁苦辛(93)常在床蓐祖母今年九十有六(94)常在床蓐(95)无失其时(二)偏义复词——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做陪衬。
【语文】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13-15)学案
2019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13-15) 学案古代汉语中的特殊句式,是指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的句式不同的特殊的语法现象。
最常见的有判断 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以及主谓倒装)、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
古代汉语 中的一些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为新的句式所取代,因此考生要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式细致区分。
解答这类题,快速、准确地识别特殊句式是前提,须要注意两个问题:1.学会审题。
(1)审题时要具备语言标志意识。
特殊句式一般都有语言标志,如判断句多以“……者…… 也”或“乃”“即”“皆”“则”等做标志;被动句多以“为”“为……所……”“见”“于”“见…… 于……”等做标志。
(2)容易被忽略的几种特殊句式要格外注意。
如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无标志的 被动句、无标志的判断句、省略句和表反问的固定句式。
2.学会答题。
要掌握各种特殊句式的固定翻译格式。
(1)判断句。
必须加上“是”“就是”等词语。
(2)被动句。
必须加上“被”字。
(3)倒装句。
必须用“调”的方法将语序调正常。
(4)省略句。
必须用 “补”的方法补出省略成分,确保句意通顺。
(5)固定句式。
一般有固定的意思,不可望文生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蚊对 方孝孺天台生困暑,夜卧 帷中,童子持翣①飏于前,适甚就睡。
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
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
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方孝孺,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噆面。
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
引而嗅之, 宁海人,字希赤血腥然也。
大愕,不知所为。
蹴童子,呼曰:“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
”烛至,直,一字希 古,号逊志,帷尽张。
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蚁如蝇,利嘴饫腹,充赤圆红。
生骂童子曰: 曾以“逊志”“此非噆吾血者耶?尔不谨,褰帷而放之入。
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童 名其书斋,因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可以寝矣,蚊已去矣。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导学案
文言文阅读导教案1.识记 A 默写常有的名句名篇2.理解 B(1)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有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有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此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剖析综合 C( 1)挑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重点,归纳中情意思;(3)剖析归纳作者在文中的看法态度。
4.鉴赏谈论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谈论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看法态度。
一、实词“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 B 级,是指依照详细语境理解常有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所谓“常有实词”是指:(1) 纲领规定的120 个实词; (2) 语文课本和读本中出现频次较高的 340 个常用实词。
所谓“在文中”,即指语境。
实词考察常有语境的限制,语境限制下的实词意义常常是确立的意义,这就需要考生具备依照语境理解辨别实词意义、用法的能力。
考察重点为: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单音双音词、通假字、异读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此中对一词多义、双音复词的考察是重中之重。
从词性上说,主要重视于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
(一)、通假字1.通用字。
两个读音相同或邻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能够写这个,也能够写那个。
如“知”和“智”。
2.假借字。
两个读音相同或邻近、意义绝不相关的字,古代有时也能够借代。
这有两种状况:一种是本无其字,语言中已有某词,于是借音近或音同的他字以代之。
如语言中已经有第二人称代词 r ǔ,却没有创建出表达的字体,于是借用“男女”的“女”字,或借用“汝水”的“汝”字。
所以“三岁贯女”中的“女”通“汝”。
另一种状况是本有其字,但是写的人一时写了别字,尔后商定俗成,别字和本字也就通用了。
如“甚矣,汝之不惠”的“惠”,就同“慧”。
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第4讲词的偏义:偏义复词教案
第四讲 词的偏义:偏义复词教学目标】总体把握高考文言文考查知识点 【知识梳理】第四讲 词的偏义:偏义复词一、偏义复词例谈 偏义复词是文言实词运用的一种特殊现象。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有两个意义相近(关) 或相对(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意义,只作陪 衬,只具备语法作用。
偏义复词并不固定,它只是在一定语境中, 为了句式的整齐或行文的 需要,在本应用一个的地方用上了偏义复词。
如“昼夜勤作息” (《孔雀东南飞》 )中的“作 息”就是偏义复词,“作息”分别是“耕作、休息”的意思,但在此处,意义偏在“作”, “息”并不表示意义。
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1 、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如: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石钟山记》 ) ——“浅深”是反义词,此处只取“深”的意义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的意思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 如: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墨子?非攻》) ——“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意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 ——“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国”之意学习文言文时对此类的词的识别,主要是把它放入语境当中,联系上下文,看它是否 符合语境,符合逻辑关系。
如“昼夜勤作息”( 《孔雀东南飞》 ),这句话是用来描写刘兰芝 的,刘兰芝是一个知书达礼、勤劳善良、 忠于爱情的妇女形象,所以不分昼夜勤于的只能是 “作”,耕作、劳作,而非休息,故此处只取“作”意,“息”只作陪衬,这样既合语境又 合逻辑。
再如“刺诸县短长”中,“刺”是指责,指责的只能是“短”,而不能是“长”, 故“长”在此不表意义,只取“短”意。
只得注意的是,在辨别偏义复词是一定要把两个语素相近的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区别开 来。
如: 谨庠序之教,申之义孝悌之义( 《齐桓晋文之事》 ) ——“庠序”,同义复词,两者都是学校,只是时代不同叫法不同,故合译为“学校” 会不相从许( 《孔雀东南飞》 )——“从许”, 同义复词,都有“答应”之意,故合译为“答应或允许”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廉颇蔺相如列传》 ) ——“恐惧”,同义复词,都有“害怕”之意,故译为“害怕或恐惧”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过秦论》)——“藩篱”,同义复词,都有“篱笆”之意,故译为“篱笆”,比喻边境的屏障 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同义复词是几个词处于同一语法位置的固定结构, 都表且共同表示一个 意义。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偏义复词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偏义复词
1.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鸿门宴》)
“车骑”偏用“车”义,“骑”是衬字,意思为车子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出入”偏用“入”义,“出”是衬字,意思为进入,侵入
3.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少长”偏用“长”义,“少”是衬字,意思为岁数大
4.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巷陌”偏用“巷”义,“陌”是衬字,意思为街巷
5.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孔雀东南飞》)
“公姥”偏用“姥”义,“公”是衬字,意思为婆婆
6.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孔雀东南飞》)
“作息”偏用“作”义,“息”是衬字,意思为劳作
7.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孔雀东南飞》)
“父母”偏用“母”义,“父”是衬字,母亲/“弟兄”偏用“兄”义,“弟”是衬字,意思为哥哥
8.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孔雀东南飞》)
“父兄”偏用“兄”义,“父”是衬字,意思为哥哥
9.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孔雀东南飞》)
“牛马”偏用“马”义,“牛”是衬字,意思为马
10.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孔雀东南飞》)
“女子”偏用“女”义,“子”是衬字
11.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短歌行》)
“契阔”偏用“契(投合)”义,“阔(疏远)”是衬字
12.去来江口守空船(《琵琶行》)
“去来”偏用“去”义,“来”是衬字,意思为离去
1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国家”偏用“国”义,“家”是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语法之偏义复词和文言句式》学案【偏义复词】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关),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1、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例如:《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
在句子中只有“园”这个语素意义,只作陪衬,无实际意义。
2、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例如:《史记·鸿门宴》:“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此句解释为:“派部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可能的意外事故。
”所以“出入”在这里只有“入”的意义。
【注意】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应与同义词的重迭使用(即同义复词)区别开来。
如:斧斤以时入山林。
斧和斤同义。
斧子,伐木的工具现代汉语也有偏义复词。
名词“国家”、“人物”、“质量”、“舟楫”、“狐狸”、“妻子”等两个语素并列,其中一个语素义消失,“国家”偏指“国”,“家”义消失;“人物”偏指“人”,“物”义消失;“质量”偏指“质”,“量”义消失;“舟楫”偏指“舟”,“楫”义消失;“狐狸”偏指“狐”,“狸”义消失;“妻子”偏指“妻”,“子”义消失。
练习要求:找出下列文句中的偏义复词,并指出偏义词和衬字。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偏义在“远”,“近”是衬字。
3、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偏义在“车”,“骑”是衬字。
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5、奉使往来,无留北者《〈指南录〉后序》偏义在“往”,“来”是衬字。
6、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偏义在“害”,“利”是衬字。
7、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偏义在“死”,“生”是衬字。
8、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偏义在“巷”,“陌”是衬字。
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
【文言句式】古今汉语句法成份的位置基本相同。
但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在充当句子成分时,与现代汉语的位置顺序不一致。
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谓语前面,定语可以放在中心语的后面,甚至有时候谓语还可以放到主语的前面等。
一、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成份的现象,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成分)例1: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省略谓语(成分)谓语(成分)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
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例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省略宾语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
例1:项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项伯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例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
4、省略介词例1:今臣来,大王见臣列观。
今臣来,大王见臣(于)列观。
例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二、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常常翻译为“……(不)是……”。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例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例2: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表判断。
例1: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例2:即今之全然在墓者也。
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例1: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例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4、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1:刘备,天下枭雄。
5、用“非”“未”“弗”“无”“莫”“毋”等否定词表示判断。
例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例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实战演习】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4、故木受绳则直。
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人骑。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7、是可忍,孰不可忍?8、臂非加长也。
找出判断句并翻译。
夫诚信者,君子所以事君上,怀下人也。
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人与期焉,此以诚信为本者也。
故诚信者,天地之所守而君子之所贵也。
——唐武则天《臣轨诚信章》翻译:诚信是君子用来侍奉君主安抚百姓的。
上天不说话,可是人们推崇它的高远;大地不说话,可是人们推崇它的深厚;春夏秋冬不说话,人们赞赏它的守时。
它们都是把诚信作为根本。
因此诚信是天地奉行的准则,君子崇尚的品德。
三、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例1: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例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
例1: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例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例3:重为乡党所笑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
例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例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可译为“我”。
例1:府吏见丁宁(叮嘱)(我)例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4、用介词“被”表被动。
例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5、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
例1: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例2:戍卒叫,函谷举【实战演习】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 )A、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C、帝感其诚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B )A、行将为人所并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3、翻译下面的句子。
晖(朱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翻译: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四、宾语前置宾语在一定的语境中,要放在动词谓语之前,这是古代汉语中最为突出的一种语序现象。
一般地说这种前置是有条件的。
1、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注意】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安、焉、奚”等。
①大王来何操?②沛公安在?③客何为者?2、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注意】常见的否定词有:不、母、无、未、弗、勿、莫等①忌不自信。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④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3、规律三: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何陋之有?③无乃尔是过与?④唯利是图。
⑤父母唯其疾之忧。
4、规律四: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前置,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①奚以知其然也?②微斯人,吾谁与归?③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实战演习】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C )A之二虫又何知? B 卿欲何言?C安得广厦千万间。
D 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
2、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A )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嘲笑)由(人名)也?C、夫晋,何厌之有?D、何故而至此3、自县为近畿(京都)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翻译:自县令升为靠近京都的大郡长官,是近代未有的过的事。
五、定语后置在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名词中心语前面,用来修饰中心语。
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或者因为定语过长,而为了使语言更流畅,于是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后边。
1、用“之”使定语后置(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例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用“……之……者”的后置【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例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例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3、用“……者”表示定语后置(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例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例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4、中心词+数量词表定语后置(中心词+数量词)例如: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实战演习】1、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B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六、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标志性词语:“以”、“于”、“乎”等。
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
例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例2:不拘于时,学于余。
例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七、主谓倒置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例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例2:不仁哉,梁惠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