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列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例题) 4
高中数列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列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数列的概念、性质和解题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对高中数列的知识点总结。
一、数列的概念数列是一组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字集合。
数列中的每个数字称为项,用a1,a2,a3,...,an表示,其中n为项的位置。
数列的前n项组成的有限序列称为数列的部分和。
根据数列的特点,可以将数列分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等差等比数列。
二、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任意两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等差数列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描述和掌握:1. 公差:等差数列的相邻两项之差称为公差,用d表示。
2. 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通过项的位置和公差来表示。
通项公式:an = a1 + (n-1)d3. 性质:(1)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用公式Sn = (a1 + an)n/2来表示。
(2) 等差数列的n项平均值等于首项与末项的平均值。
(3) 等差数列的任意三项可以构成一个等差数列。
4. 求和问题:通过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求解一些问题,如:步数问题、时间问题、面积问题等。
三、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的任意两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
等比数列的主要内容如下:1. 公比:等比数列的相邻两项之比称为公比,用q表示。
2. 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通过项的位置和公比来表示。
通项公式:an = a1 * q^(n-1)3. 性质:(1)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用公式Sn = a1 * (1 - q^n)/(1 - q)来表示(当|q| < 1)。
(2) 任意三个非零项构成的比等于它们的次数等于该等比数列的公比。
(3) 等比数列的n项平均值等于首项与末项的平均值。
四、等差等比数列等差等比数列是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相结合而成,其主要内容如下:1. 公差和公比:等差等比数列中既有公差d,又有公比q。
2. 通项公式: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通过项的位置、首项、公差和公比来表示。
高中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及例题
高中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及例题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许多数学问题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数列的定义、性质和求解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本文将对高中数列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附上相关例题供读者练习。
1. 数列的定义与性质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数。
其中,每一个数称为数列的项,位置称为项数,用字母a表示数列的通项。
数列的性质包括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两种常见情况:1.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设数列为{an},公差为d,则有如下性质:(1)通项公式:an = a1 + (n-1)d(2)前n项和公式:Sn = (a1 + an) * n / 2(3)项数公式:n = (an - a1) / d + 1例题1: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3,公差是4,求第10项的值。
解析: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代入a1 = 3,d = 4,n = 10,求得a10 = 3 + (10-1) * 4 = 39。
1.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
设数列为{an},公比为q,则有如下性质:(1)通项公式:an = a1 * q^(n-1)(2)前n项和公式:Sn = a1 * (q^n - 1) / (q - 1)(3)项数公式:n = logq(an / a1) + 1例题2:已知等比数列{an}的首项是2,公比是3,求第5项的值。
解析:根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代入a1 = 2,q = 3,n = 5,求得a5 = 2 * 3^(5-1) = 162。
2. 数列的求和数列的求和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通过找到数列的规律和应用对应的公式,可以快速求解数列的和。
下面分别介绍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2.1 等差数列的求和对于等差数列{an},前n项和的计算公式为Sn = (a1 + an) * n / 2。
其中,a1为首项,an为末项,n为项数。
高中数列知识全面总结及练习
高中数列知识全面总结及练习高中数列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数字的思维和计算能力离不开数列的理解。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学习者要学到的知识有:一、数列的概念;二、数列的定义;三、数列的类别;四、数列的性质;五、前n项和;六、数列的通项公式;七、数列的变换公式;八、数列的特殊性质等。
一、数列的概念数列是一组有次序,并有一定规律的若干数字所组成的集合,每一个数都被称为数列的一个项。
数列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
由于数列具有次序,所所以可以定义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n项的含义,n是正整数。
二、数列的定义数列也可以用等差、等比、加减运算或混合记法等表示为数列,读者可以用数学符号一一定义数学这样的数列:若把a1,a2,a3...an,看作一个数列,则称这个数列为:a1, a1 + d再, a1 + 2d再,a1 + 3d再,...,an,其中d叫做“公差”,上述的数列便称为“等差数列”。
若把a1,a2,a3......an看作一个数列,则称这个数列为:a1,ar1,ar2......ar(n-1),an,三、数列的类别可以把数列划分为有限数列、无限数列和无穷数列:1.有限数列是指数列中项数是有限的数列;2.无限数列是指数列中项数是无限的数列;3.无穷数列是指数列中项数是不可能计算出来的,其中包括有限个项数,也包括无限数列。
四、数列的性质1.等差数列:其中任意两项的差值都相等;2.等比数列:其中任意两项的比值都相等;3.等差等比数列:即项的差值和比值都是相等的数列;4.混合等差等比数列:即项的差值或比值中有一样是相等的数列。
五、前n项和前n项和指的是数列的前n项的累加结果,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一般可以用公式表示:(1)若a1,a2,...,an为等差数列,则前 n 项和 S n = n(a1 + an)/2;六、数列的通项公式对等差数列或者等比数列而言,可以建立数列的通项公式,它是一般项a_n的函数。
数列 知识点总结及数列求和,通项公式的方法归纳(附例题)
⎩⎨⎧无穷数列有穷数列按项数 2221,21(1)2nn a a n a a n a n=⎧⎪=+=⎪⎨=-+⎪⎪=-⋅⎩n n n n n常数列:递增数列:按单调性递减数列:摆动数列:数 列数列的考查主要涉及数列的基本公式、基本性质、通项公式,递推公式、数列求和、数列极限、简单的数列不等式证明等.1.数列的有关概念:(1) 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该数列的项. (2) 从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做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
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由于自变量的值是离散的,所以数列的值是一群孤立的点。
(3) 通项公式: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与序号之间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即)(n f a n =.如: 221n a n =-。
(4) 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n a 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且任何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即)(1-=n n a f a 或),(21--=n n n a a f a ,那么这个式子叫做数列{}n a 的递推公式. 如数列{}n a 中,121n n a a -=+,其中121n n a a -=+是数列{}n a 的递推公式.再如: 121,2,a a ==12(2)n n n a a a n --=+>。
2.数列的表示方法:(1) 列举法:如1,3,5,7,9,… (2)图象法:用(n, a n )孤立点表示。
(3) 解析法:用通项公式表示。
(4)递推法:用递推公式表示。
3.数列的分类:按有界性M M M >Mn n n n +⎧≤∈⎪⎨⎪⎩有界数列:存在正数,总有项a 使得a ,n N 无界数列:对于任何正数,总有项a 使得a4.数列{a n }及前n 项和之间的关系:123n n S a a a a =++++ 11,(1),(2)n n n S n a S S n -=⎧=⎨-≥⎩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d ,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常数d 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 2.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⑴通项公式d n a a n )1(1-+=,1a 为首项,d 为公差.可变形为d m n a a m n )(-+= ⑵前n 项和公式2)(1n n a a n S +=或d n n na S n )1(211-+=. 3.等差中项如果b A a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A 是a 与b 的等差中项⇔b a A +=2⇔a ,A ,b 成等差数列.4.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⑴定义法:d a a n n =-+1(+∈N n ,d 是常数)⇔{}n a 是等差数列; ⑵中项法:212+++=n n n a a a (+∈N n )⇔{}n a 是等差数列. 5.常用性质:{}n a 是等差数列(1)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2)数列{}p a n +、{}n pa (p 是常数)都是等差数列;在等差数列{}n a 中,等距离取出若干项也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即 ,,,,32k n k n k n n a a a a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kd 。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总结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总结1、数列的基本概念(1)定义: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2)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a n 与n 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3)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a n }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且任何一项a n 与它前一项a n -1(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通项公式与递推公式,是给出一个数列的两种主要方法.2、主要公式(1)通项公式a n 与前n 项和公式S n 间的关系: a n =⎩⎨⎧S 1n =1S n -S n -1n ≥2.(2)等差数列a n =a 1+(n -1)d =a m +(n -m )d .S n =12n (a 1+a n ),S n =na 1+12n (n -1)d . A =a +b2(等差中项). (3)等比数列a n =a 1q n -1,a n =a m ·q n -m .S n =⎩⎨⎧na 1 q =1a 1-a n q 1-q =a 11-qn 1-qq ≠1.G =±ab (等比中项).3.主要性质(1)若m +n =p +q (m 、n 、p 、q ∈N *), 在等差数列{a n }中有:a m +a n =a p +a q ; 在等比数列{a n }中有:a m ·a n =a p ·a q .(2)等差(比)数列依次k 项之和仍然成等差(比).专题一 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1.观察法 根据下面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1)1,1,57,715,931,…;2.定义法等差数列{a n}是递增数列,前n项和为S n,且a1,a3,a9成等比数列,S5=a25.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3.前n项和法(1)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n2+3n+1,求通项a n;(2)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2n+2,求通项a n.4.累加法已知{a n}中,a1=1,且a n+1-a n=3n(n∈N*),求通项a n.5.累乘法已知数列{a n},a1=13,前n项和S n与a n的关系是S n=n(2n-1)a n,求通项a n.6.辅助数列法已知数列{a n}满足a1=1,a n+1=3a n+2(n∈N*).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7.倒数法已知数列{a n}中,a1=1,a n+1=a na n+1(n∈N*).求通项a n.专题二数列的前n项和的求法1.分组转化求和法如果一个数列的每一项是由几个独立的项组合而成,并且各独立项也可组成等差或等比数列,则该数列的前n项和可考虑拆项后利用公式求解.求和:S n=112+214+318+…+(n+12n).2.裂项求和法对于裂项后明显有能够相消的项的一类数列,在求和时常用“裂项法”,分式的求和多利用此法.可用待定系数法对通项公式进行拆项,相消时应注意消去项的规律,即消去哪些项,保留哪些项,常见的拆项公式有:(1)1n n+k=1k·(1n-1n+k);(2)若{a n}为等差数列,公差为d,则1a n·a n+1=1d(1a n-1a n+1);(3)1n+1+n=n+1-n等.3.错位相减法若数列{a n}为等差数列,数列{b n}是等比数列,由这两个数列的对应项乘积组成的新数列为{a n b n},当求该数列的前n项的和时,常常采用将{a n b n}的各项乘以等比数列{b n}的公比q,然后错位一项与{a n b n}的同次项对应相减,即可转化为特殊数列的求和,所以这种数列求和的方法称为错位相减法.已知数列{a n}中,a1=3,点(a n,a n+1)在直线y=x+2上.(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若b n=a n·3n,求数列{b n}的前n项和T n.4.分段求和法如果一个数列是由各自具有不同特点的两段构成,则可考虑利用分段求和.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且a n+S n=1(n∈N*).(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b n}满足b n=3+log4a n,设T n=|b1|+|b2|+…+|b n|,求T n.附注:常用结论1)1+2+3+...+n =2) 1+3+5+...+(2n-1) =3)三、等差、等比数列的对比(1)判断数列的常用方法看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有以下三种方法:①②2()③(为常数).看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四种方法:①②(,)③(为非零常数).④正数列{}成等比的充要条件是数列{}()成等比数列.(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对比小结: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定义1.1.公式2.2.性质1.,称为与的等差中项2.若(、、、),则3.,,成等差数列4.1.,称为与的等比中项2.若(、、、),则3.,,成等比数列4. ,(3)在等差数列{}中,有关Sn 的最值问题:1),时,有最大值;,时,有最小值;2)最值的求法:①若已知,可用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②若已知,则最值时的值()可如下确定或。
人教版高中数列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例题)
人教版高中数列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例题)Lesson6 数列知识点1:等差数列及其前n 项 1.等差数列的定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 ,那么它的通项公式a n =a 1+(n -1) d .3.等差中项a +b如果 A =2 ,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 4.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1)通项公式的推广:a n =a m +(n-m )d ,(n ,m ∈N *) .(2)若{a n }为等差数列,且k +l =m +n ,(k ,l ,m ,n ∈N *) ,则 (3)若{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a 2n }也是等差数列,公差为.(4)若{a n },{b n }是等差数列,则{pa n +qb n }也是等差数列.(5)若{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a k ,a k +m ,a k +2m ,…(k ,m ∈N *) 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5.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n (a 1+a n )n (n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其前n 项和S n 或S n =na 1+22.6.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与函数的关系d d 2⎛S n 2+ a 1-2n . 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S n =An 2+Bn ,(A 、B 为常数) .⎝⎭7.等差数列的最值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0,d 0,则S n 存在最小值.[难点正本疑点清源] 1.等差数列的判定(1)定义法:a n -a n -1=d (n ≥2) ; (2)等差中项法:2a n +1=a n +a n +2.2.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各项和的有关性质(1)a m ,a m +k ,a m +2k ,a m +3k ,…仍是等差数列,公差为kd . (2)数列S m ,S 2m -S m ,S 3m -S 2m ,…也是等差数列. (3)S 2n -1=(2n -1) a n .n(4)若n 为偶数,则S 偶-S 奇=2. 若n 为奇数,则S 奇-S 偶=a 中(中间项) .31例1(等差数列的判定或证明):已知数列{a n }中,a 1=5a n =2-(n ≥2,a n -11n ∈N *) ,数列{b n }满足b n =(n ∈N *) .a n -1(1)求证: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2)求数列{a n }中的最大项和最小项,并说明理由.11(1)证明∵a n =2-(n ≥2,n ∈N *) ,b n =.a n -1a n -111∴n ≥2时,b n -b n -1=a n -1a n -1-111=1a n -1-1⎛2a -1⎝n -1⎭a n -11-=1. a n -1-1a n -1-15∴数列{b n }是以-2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712(2)解由(1)知,b n =n -2,则a n =1+b 1+2n -7n2设函数f (x ) =1+2x -77⎛7⎛⎫易知f (x ) 在区间-∞,2和 2,+∞⎪内为减函数.⎝⎭⎝⎭∴当n =3时,a n 取得最小值-1;当n =4时,a n 取得最大值3.例2(等差数列的基本量的计算)设a 1,d 为实数,首项为a 1,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an }的前n 项和为S n ,满足S 5S 6+15=0.(1)若S 5=5,求S 6及a 1 (2)求d 的取值范围.-15解 (1)由题意知S 6=S 3,a 6=S 6-S 5=-8.5⎧5a 1+10d =5,所以⎨⎩a 1+5d =-8.解得a 1=7,所以S 6=-3,a 1=7. (2)方法一∵S 5S 6+15=0,∴(5a 1+10d )(6a 1+15d ) +15=0,2即2a 21+9da 1+10d +1=0.因为关于a 1的一元二次方程有解,所以Δ=81d 2-8(10d 2+1) =d 2-8≥0,解得d ≤-22或d ≥2. 方法二∵S 5S 6+15=0,∴(5a 1+10d )(6a 1+15d ) +15=0, 9da 1+10d 2+1=0.故(4a 1+9d ) 2=d 2-8. 所以d 2≥8.故d 的取值范围为d ≤-22或d ≥2.例3(前n 项和及综合应用)(1)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1=20,前n 项和为S n ,且S 10=S 15,求当n 取何值时,S n 取得最大值,并求出它的最大值; (2)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4n -25,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解方法一∵a 1=20,S 10=S 15,10×915×145∴10×20+2d =15×20+2d ,∴d =-3.565⎛5∴a n =20+(n -1) × -3=-3+3⎝⎭∴a 13=0,即当n ≤12时,a n >0,n ≥14时,a n12×11⎛5⎫∴当n =12或13时,S n 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S 13=S 12=12×202× -3⎪⎝⎭=130.5方法二同方法一求得d =-3n (n -1)⎛52523 125521255-n -∴S n =20n 2·3=-6n +6=-6+242⎝⎭⎝⎭∵n ∈N *,∴当n =12或13时,S n 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S 12=S 13=130. (2)∵a n =4n -25,a n +1=4(n +1) -25,∴a n +1-a n =4=d ,又a 1=4×1-25=-21.所以数列{a n }是以-21为首项,以4为公差的递增的等差数列.⎧a n =4n -2511由①得nn (n -1)⎧21n +⎪2×(-4) (n ≤6)T n =⎨(n -6)(n -7)66+3(n -6)+×4 (n ≥7)⎪⎩22⎧-2n +23n (n ≤6),=⎨2 ⎩2n -23n +132 (n ≥7).例4,已知某等差数列共有10项,其奇数项之和为15,偶数项之和为30,则其公差为 3例5等差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分别为{S n },{T n },且S n a =, 则使得n 为正T n n -3b n整数的正整数n 的个数是 3 . (先求an/bn n=5,13,35)已知递推关系求通项:这类问题的要求不高,但试题难度较难把握. 一般有三常见思路:(1)算出前几项,再归纳、猜想;(2)“a n+1=pa n+q ”这种形式通常转化为an +1+λ=p (an +λ), 由待定系数法求出, 再化为等比数列; (3)逐差累加或累乘法.2S n例6 已知数列{a n }中,当n ≥2时,其前n 项和S n 满足a n =,则数列{a n }a 1=,n 的通项公式为2⎧(n =1)⎪a n =⎨3(n ≥2)⎪⎩1-4n 2S n -S n -122S n =2S n -1⇒S n -1-S n =2S n S n -1⇒11-=2(n ≥2) S n S n -1⇒S n =. 2n +1a a a aa n =n ⋅n -1⋅⋅3⋅2⋅a 1, n ≥2.n -1n -2212+ln n例7在数列{a n }中,a 1=2,a n +1=a n +ln(1+) ,则a n =n知识点2:等比数列及其n 项和 1.等比数列的定义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等比中项若G 2=a ·b (ab ≠0) ,那么G 叫做a 与b 的等比中项.4.等比数列的常用性质(1)通项公式的推广:a n =a n q n-m,(n,m ∈N *) .(2)若{an }为等比数列,且k +l =m +n ,(k,l ,m ,n ∈N *) ,则a k ·al =a m ·a n . (3)若{an },{bn }(项数相同) 是等比数列,则{λan }(λ≠0) ,⎧1⎫⎧a n ⎫2⎨,{an },{an ·b n },⎨b 仍是等比数列.⎩a n ⎭⎩n ⎭5.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等比数列{an }的公比为q(q≠0) ,其前n 项和为S n ,当q =1时,S n =na 1;a 1(1-q n )a 1-a n q当q ≠1时,S n ==.1-q 1-q6.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性质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a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S n ,S 2n -S n ,S 3n -S 2n 仍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q .n7. 等比数列的单调性【难点】1.等比数列的特征从等比数列的定义看,等比数列的任意项都是非零的,公比q 也是非常数. 2.等比数列中的函数观点利用函数、方程的观点和方法,揭示等比数列的特征及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在借用指数函数讨论单调性时,要特别注意首项和公比的大小. 3.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S n(1)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S n 是用错位相减法求得的,注意这种思想方法在数列求和中的运用.na (1-q )a 1-a n q 1n -1(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q 及前n 项和公式S n ==(q ≠1)1-q 1-q共涉及五个量a 1,a n ,q ,n ,S n ,知三求二,体现了方程的思想的应用.(3)在使用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如果不确定q 与1的关系,一般要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分公比q =1和q ≠1两种情况.例1:(1)在等比数列{a n }中,已知a 6-a 4=24,a 3a 5=64,求{a n }的前8项和S 8; (2)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q >0),它的前n 项和为40,前2n 项和为3 280,且前n 项中数值最大的项为27,求数列的第2n 项. (1)设数列{a n }的公比为q ,由通项公式a n =a 1q n -1及已知条件得:32⎧a 6-a 4=a 1q (q -1)=24,①⎨a 5=(a 1q 3)2=64. ②⎩a 3·由②得a 1q 3=±8.将a 1q 3=-8代入①式,得q 2=-2,无解将a 1q 3=8代入①式,得q 2=4,∴q =±2. ,故舍去.当q =2时,a =1,∴S a 1(1-q 8)181-q 255;当q =-2时,a ,∴S a 1(1-q 8)1=-181-q 85.(2)若q =1,则na 1=40,2na 1=3 280,矛盾.⎧①∴q ≠1,∴⎨⎪a 1(1-q n )1-q =40,⎪⎩a 1(1-q 2n )1-q =3 280,②②①1+q n =82,∴q n=81,③ 将③代入①得q =1+2a 1. ④又∵q >0,∴q >1,∴a 1>0,{a n }为递增数列.∴a n =a 1q n -1=27,⑤ 由③、④、⑤得q =3,a 1=1,n =4. ∴a 2n =a 8=1×37=2 187.例2 已知数列{an }的前n 项和为S n ,数列{bn }中,b 1=a 1,b n =a n -a n -1 (n≥2) ,且a n +S n =n.(1)设c n =a n -1,求证:{cn }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bn }的通项公式. 1) 证明∵a n +S n =n ,∴a n +1+S n +1=n +1. ②-①得a n +1-a n +a n +1=1,∴2a n +1=a n +1,∴2(an +1-1) =a n -1,∴a n +1-1a n -1=12,∴{an -1}是等比数列.∵首项c 1=a 1-1,又a 1+a 1=1,∴a 1111=2,∴c 12q =2又c n =a n -1,∴{c是以-11n }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2)解由(1)可知c n =⎛ 1⎛1⎝-2⎭ n -1⎝⎭=-⎛ 12⎝2n ⎭,∴a n =c n +1=1-⎛ 1⎝2n ⎭. ∴当n ≥2时,b n =a n -a n -1=1-⎛ 1n ⎡⎛1⎝2⎭-⎢⎣1-⎝2n -1⎤⎭⎥⎦=⎛ 1⎝2⎫⎪n -1⎭-⎛1⎝2⎫⎪n ⎭=⎛ 1⎫n ⎝2⎪⎭. 又b 11=a 1=⎛12∴b n = 2n ⎝⎭.① ②1例3 在等比数列{a n }中,(1)若已知a 2=4,a 5=-2,求a n ; (2)若已知a 3a 4a 5=8,求a 2a 3a 4a 5a 6的值.a 1解 (1)设公比为q ,则a q 3,即q 3=-8,21⎛1--∴q =-2,∴a n =a 5·q n 5=-2n 4.⎝⎭2(2)∵a 3a 4a 5=8,又a 3a 5=a 4,∴a 34=8,a 4=2.5∴a 2a 3a 4a 5a 6=a 54=2=32.a n +a n +1例4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2=2,a n +2=2n ∈N *. (1)令b n =a n +1-a n ,证明:{b n }是等比数列; (2)求{a n }的通项公式.规范解答(1)证明 b 1=a 2-a 1=1, [1分]a n -1+a n当n ≥2时,b n =a n +1-a n =2-a n11=-2(a n -a n -1) =-2b n -1, [5分]1∴{b n }是首项为1,公比为-2 [6分]⎛1⎫(2)解由(1)知b n =a n +1-a n =-2⎪n -1, [8分]⎝⎭当n ≥2时,a n =a 1+(a 2-a 1) +(a 3-a 2) +…+(a n -a n -1) [10分]⎛1n -1 -21-⎝⎭⎛1⎛1n -2=1+1+-2+…+-2=1+⎝⎭⎝⎭⎛1⎫1--2⎪⎝⎭2⎡521⎛1⎤521=1+3⎢1--2n -1⎥=33-2n -1当n =1时,33-21-1=1=a 1,⎣⎝⎭⎦⎝⎭⎝⎭521∴a n 33-2n -1 (n ∈N *) . [14分]⎝⎭例4 (07 重庆11)设是1-a 和1+a 的等比中项,则a +3b 的最大值为 2 .(三角函数)2233例5 若数列1, 2cosθ, 2cos θ,2cos θ, … ,前100项之和为0, 则θ的值为(), 的三内角成等差数列例26 , 三边成等比数列, 则三角形的形状为__等边三角形k π△±k ∈Z __________.【综合应用】例7. 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a 1=1,公差d >0,且第2项、第5项、第14项分别是等比数列{b n }的第2项、第3项、第4项. (1)求数列{a n }与{b n }的通项公式;c 1c 2c n(2)设数列{c n }对n ∈N 均有b b b a n +1成立,求c 1+c 2+c 3+…+c 2 013.12n解 (1)由已知有a 2=1+d ,a 5=1+4d ,a 14=1+13d ,∴(1+4d ) 2=(1+d )(1+13d ) .解得d =2 (∵d >0). ∴a n =1+(n -1)·2=2n -1.又b 2=a 2=3,b 3=a 5=9,∴数列{b n }的公比为3,∴b n =3·3n -2=3n -1.c c c 2) 由b b …+b a n +1得12nc n -1c c 当n ≥2时,b b …+=a .b n -1n 12c 两式相减得:n ≥2时,b a n +1-a n =2.nn -1∴c n =2b n =2·3 (n ≥2) .c 1又当n =1时,b =a 2,∴c 1=3.1⎧3 (n =1)∴c n =⎨n -1.3 (n ≥2)⎩2·∴c 1+c 2+c 3+…+c 2 0136-2×32 013=3+=3+(-3+32 013) =32 013.1-3知识点3:数列的基本知识*1,a n 与S n 的关系:a n =S 1(n =1) 或S n -S n -1例1:设{a n }数列的前n 项和S n =n 2,则a 8的值为2,数列的递推公式及应用:利用数列的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一般有三种方法:累加法,累积法,构造法①对形如a 1=a ; a n +1=pa n +q 的递推公式(p . q 为常数且p ≠1),可令整理得λ=a n +1+λ=p (a n +λ),列②对形如a n +1=⎧1⎫求出⎨⎬即可⎩a n ⎭q, a n +1+λ=p (a n +λ),所以是{a n +λ}等比数p -1 a n 1q的递推公式,两边取倒数后换元转化为再=p +,a n +1a n pa n +q例2: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33, a n +1-a n =2n ,则 a n的最小值为 10.5 n。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基础知识要点总结
4、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①公式求和法:公式法是数列求和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可直接利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也可利用常见的求前 项和的公式,如: ;
据调查,大学生对此类消费的态度是:手工艺制品消费比“负债”消费更得人心。在等比数列 公比为 中,若 , ,则 , , ,…, ,…构成一个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
8、性质4
若数列 与 分别是公差为 和 的等差数列,则数列 ( , 是常数)是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
若 和 分别是公比为 和 的等比数列,则数列 , 仍是等比数列,它们的公比分别为 , 。
②根据数列项的大小变化分——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
5、数列的递推公式
如果已知数列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n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6、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
一般地,我们称 为数列 的前 项和,用 表示,即
二、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当 时, 或
11、前n项和的性质1
①当 时, ,是关于 的一个缺少常数项的一次函数,数列 图象是直线 上一群孤立的点;
②当 时, ,是关于 的一个缺少常数项的二次函数,数列 图象是抛物线 上一群孤立的点。
①当 时, ,数列 的图象是函数 上的一群孤立的点;
②当 时, ,设 ,则 ,此时,数列 的图象是函数 的图象上一群孤立的点。
9、等差(比)数列的单调性
①若 ,则 为递增数列;
②若 ,则 为递减数列;
③若 ,则 为常数列。
①当 时, 为常数列;
②当 时, 为摆动数列;
③当 , 时, 为递增数列;
④当 , 时, 为递减数列;
高中数列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列知识点总结数列作为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无论在中学学习还是高中阶段,都是数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掌握好数列的知识,对于理解数学的思维方式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中数列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列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一、数列的定义和性质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系列数,每一个数称为数列的项,用字母an表示。
数列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
2. 数列的分类数列可以按照增长规律或者变化规律进行分类,常见的数列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递推数列等。
3. 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某个数列,如果能够找到一种规律,使得能够通过该规律算出数列的任意一项,那么这个规律就被称为数列的通项公式。
通项公式对于解题和研究数列的性质非常重要。
二、等差数列1. 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两项之差相等的数列。
等差数列的性质包括公差、通项公式、前n项和等等。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对于等差数列,我们可以通过找到首项和公差,来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
求和公式为:Sn = (n/2) * (a1 + an)。
3. 等差数列的应用等差数列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例如,用来描述日常生活中时间的变化、估算财务增长的规律、计算物理运动中的位置和速度等。
三、等比数列1. 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两项之比相等的数列。
等比数列的性质包括公比、通项公式、前n项和等等。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对于等比数列,我们可以通过找到首项和公比,来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通项公式为:an = a1 * r^(n-1),其中a1为首项,r为公比。
求和公式为:Sn = a1 * (1 - r^n) / (1 - r)。
3. 等比数列的应用等比数列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金融领域中,可以用来计算利息的变化规律,或者计算复利的增长;在生物学中,可以用来描述细胞分裂的进程,或者生物群体的数量变化等。
高二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高二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高二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数列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在高中数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高二数列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数列的基本概念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特定规律排列的数所组成的有序集合。
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数列的项,用an表示。
数列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
二、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两个相邻的项之间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d,该常数称为公差。
用下列公式表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1)d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等差数列an,如果已知首项a1和公差d,可以使用通项公式求出任意项an。
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Sn = n/2 × (a1 + an)三、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两个相邻的项之间的比等于同一个非零常数q,该常数称为公比。
用下列公式表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q^(n-1)1.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等比数列an,如果已知首项a1和公比q,可以使用通项公式求出任意项an。
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Sn = a1 × (1-q^n) / (1-q)四、数列的性质和应用1. 数列分类根据数列的性质可以将数列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和振荡列等。
2. 极限当数列的项无限接近某个确定的值时,称该值为数列的极限。
数列的极限可以用于证明一些数学问题的存在性和计算问题的精确解。
3. 数列的应用数列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金融领域中的复利计算、物理学中的运动学问题等。
掌握数列的性质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五、数列的问题求解方法1. 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已知的数列问题,如果能够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就能够方便地计算出任意项和前n项的和。
2. 求和问题的解法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可以快速求解数列的和。
高二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高二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高二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也是数学建模、概率论、微积分等学科的基础。
掌握数列的相关知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高二数列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数列知识。
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最基本的数列之一,它由一个首项和一个公差决定。
首项记作$a_1$,公差记作$d$。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如下所示:$$a_n=a_1+(n-1)d$$其中,$a_n$表示数列的第n项。
1.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计算公式为:$$S_n=\frac{n}{2}(a_1+a_n)$$其中,$S_n$表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 等差中项的性质对于等差数列$a_1, a_2, a_3, \dots, a_n$,它的中项可以表示为$a_k$,其中k表示等差数列的项数。
等差数列的中项满足以下性质:$$a_k=\frac{a_{k-1}+a_{k+1}}{2}$$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与比值相等的数列,它由一个首项和一个公比决定。
首项记作$a_1$,公比记作$q$。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如下所示:$$a_n=a_1 \cdot q^{n-1}$$其中,$a_n$表示数列的第n项。
1.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计算公式为:$$S_n=\frac{a_1(1-q^n)}{1-q}$$其中,$S_n$表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2. 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之间的关系当公比$q=1$时,等比数列成为等差数列。
三、数列的特殊性质1. 等差数列的性质(1)等差数列的任意三项$a_i, a_j, a_k$满足$a_j=\frac{a_i+a_k}{2}$。
(2)等差数列的任意四项$a_i, a_j, a_k, a_l$满足$(a_j-a_i)\cdot(a_l-a_k)=0$。
2. 等比数列的性质(1)等比数列的任意三项$a_i, a_j, a_k$满足$a_j^2=a_i\cdot a_k$。
【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一、数列1.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该数列的项.⑴数列中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在这里,只强调有“次序”,而不强调有“规律”.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⑵在数列中同一个数可以重复出现. ⑶项a n 与项数n 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⑷数列可以看作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但函数不一定是数列2.通项公式: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与序号之间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即)(n f a n =.3.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n a 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且任何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即)(1-=n n a f a 或),(21--=n n n a a f a ,那么这个式子叫做数列{}n a 的递推公式. 如数列{}n a 中,12,11+==n n a a a ,其中12+=n n a a 是数列{}n a 的递推公式.4.数列的前n 项和与通项的公式①n n a a a S +++= 21; ②⎩⎨⎧≥-==-)2()1(11n S S n S a n n n .5. 数列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图像法、列举法、递推法.6. 数列的分类:有穷数列,无穷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数列;有界数列,无界数列.①递增数列:对于任何+∈N n ,均有n n a a >+1. ②递减数列:对于任何+∈N n ,均有n n a a <+1. ③摆动数列:例如: .,1,1,1,1,1 --- ④常数数列:例如:6,6,6,6,……. ⑤有界数列:存在正数M 使+∈≤N n M a n ,.⑥无界数列:对于任何正数M ,总有项n a 使得M a n >. 1、已知*2()156n n a n N n =∈+,则在数列{}n a 的最大项为__(答:125); 2、数列}{n a 的通项为1+=bn ana n ,其中b a ,均为正数,则n a 与1+n a 的大小关系为___(答:n a <1+n a );3、已知数列{}n a 中,2n a n n λ=+,且{}n a 是递增数列,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答:3λ>-);4、一给定函数)(x f y =的图象在下列图中,并且对任意)1,0(1∈a ,由关系式)(1n n a f a =+得到的数列}{n a 满足)(*1N n a a n n ∈>+,则该函数的图象是()(答:A )二、 等差数列 1、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数列{}a n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等差数列的公差。
知识点总结数列高中
知识点总结数列高中一、数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1.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所组成的有限序列或无限序列。
其中,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称为数列的项,通常用a₁, a₂, a₃, ...表示。
通常情况下,数列可以表示为a₁, a₂, a₃, ... 或{a_n},其中n为项的下标,表示数列的第n 个项。
在数列中,第一个数称为首项,通常用a₁表示;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称为公差,通常用d 表示。
1.2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相等的数列。
例如,2, 4, 6, 8, ... 就是一个等差数列,其中公差为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ₙ = a₁ + (n-1)d,其中a₁为首项,n为项数,d为公差。
1.3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相等的数列。
例如,3, 6, 12, 24, ... 就是一个等比数列,其中公比为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ₙ = a₁ * r^(n-1),其中a₁为首项,n为项数,r为公比。
1.4 通项公式和通项求和公式通项公式是指可以用n的函数来表示数列中第n个项的公式。
通项求和公式是指可以用n 的函数来表示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
通项公式和通项求和公式在求解数列问题时非常有用。
1.5 递推关系递推关系是指数列中的各项之间存在着某种规律或关系,通过这种关系可以求得数列的各项。
例如,斐波那契数列就是通过递推关系来定义的。
1.6 数列的求和公式对于一般的数列,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求得其前n项和的公式。
这对于数列的应用问题非常有用。
例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ₙ = (a₁ + aₙ) * n / 2,其中a₁为首项,aₙ为第n项,n为项数。
二、数列的应用2.1 数列的应用问题数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数列可以用来描述物理问题中的运动规律,经济问题中的增长规律,以及金融问题中的利息计算等。
2.2 数列与函数的关系数列和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高二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高二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高二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也是高中数学的重要部分之一。
它在数学建模、数学推理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高二数列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列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都相等的情况。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第n项为aₙ,则有以下知识点:1. 公式推导:首项a₁,第n项aₙ,公差d,通项公式为aₙ = a₁ + (n-1)d。
2. 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可表示为Sn = (n/2)(a₁ + aₙ)或Sn = (n/2)(2a₁ + (n-1)d)。
3. 性质总结:等差数列的性质包括常数差、递增递减、首项、公差、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比都相等的情况。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比为q,第n项为aₙ,则有以下知识点:1. 公式推导:首项a₁,第n项aₙ,公比q,通项公式为aₙ = a₁ * q^(n-1)。
2. 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可表示为Sn = a₁ * (1 - q^n) / (1 - q)(当q ≠ 1)。
3. 性质总结:等比数列的性质包括常数比、递增递减、首项、公比、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比较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都有重要的性质和应用,但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以下是比较它们的几个方面:1. 增长速度:等比数列的增长速度比等差数列的快,因为等比数列的公比q大于1时,随着项数的增加,数列的增长速度加快。
2. 联系与转化: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之间存在联系,可以通过某些变换将等差数列转化为等比数列,也可以通过某些变换将等比数列转化为等差数列。
四、数列的应用数列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数列在实际问题中常见的几种应用情况:1. 等差数列的应用:人口增长问题、金融投资问题、经济增长问题等。
(推荐)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总结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总结1、数列的基本概念(1)定义: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2)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a n 与n 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3)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a n }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且任何一项a n 与它前一项a n -1(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通项公式与递推公式,是给出一个数列的两种主要方法.2、主要公式(1)通项公式a n 与前n 项和公式S n 间的关系:a n =⎩⎪⎨⎪⎧S 1 n =1S n -S n -1 n ≥2. (2)等差数列 a n =a 1+(n -1)d =a m +(n -m )d . S n =12n (a 1+a n ),S n =na 1+12n (n -1)d .A =a +b 2(等差中项). (3)等比数列a n =a 1q n -1,a n =a m ·q n -m . S n =⎩⎪⎨⎪⎧ na 1 q =1a 1-a n q 1-q=a 11-q n 1-q q ≠1.G =±ab (等比中项).3.主要性质(1)若m +n =p +q (m 、n 、p 、q ∈N *),在等差数列{a n }中有:a m +a n =a p +a q ;在等比数列{a n }中有:a m ·a n =a p ·a q .(2)等差(比)数列依次k 项之和仍然成等差(比).专题一 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1.观察法 根据下面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1)1,1,57,715,931,…; 2.定义法等差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前n 项和为S n ,且 a 1,a 3,a 9成等比数列,S 5=a 25.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3.前n 项和法(1)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2+3n +1,求通项 a n ;(2)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2n+2,求通项a n. 4.累加法已知{a n}中,a1=1,且a n+1-a n=3n(n∈N*),求通项a n. 5.累乘法已知数列{a n },a 1=13,前n 项和S n 与a n 的关系是S n =n (2n -1)a n ,求通项a n . 6.辅助数列法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3a n +2(n ∈N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7.倒数法已知数列{a n }中,a 1=1,a n +1=a n a n +1(n ∈N *).求通项a n . 专题二 数列的前n 项和的求法1.分组转化求和法如果一个数列的每一项是由几个独立的项组合而成,并且各独立项也可组成等差或等比数列,则该数列的前n 项和可考虑拆项后利用公式求解.求和:S n =112+214+318+…+(n +12n ). 2.裂项求和法对于裂项后明显有能够相消的项的一类数列,在求和时常用“裂项法”,分式的求和多利用此法.可用待定系数法对通项公式进行拆项,相消时应注意消去项的规律,即消去哪些项,保留哪些项,常见的拆项公式有:(1)1n n +k =1k ·(1n -1n +k); (2)若{a n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1a n ·a n +1=1d (1a n -1a n +1); (3)1n +1+n =n +1-n 等.3.错位相减法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由这两个数列的对应项乘积组成的新数列为{a n b n },当求该数列的前n 项的和时,常常采用将{a n b n }的各项乘以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q ,然后错位一项与{a n b n }的同次项对应相减,即可转化为特殊数列的求和,所以这种数列求和的方法称为错位相减法.已知数列{a n }中,a 1=3,点(a n ,a n +1)在直线y =x +2上.(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b n =a n ·3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4.分段求和法如果一个数列是由各自具有不同特点的两段构成,则可考虑利用分段求和.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n +S n =1(n ∈N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b n }满足b n =3+log 4a n ,设T n =|b 1|+|b 2|+…+|b n |,求T n .附注:常用结论1)1+2+3+...+n =2) 1+3+5+...+(2n-1) =3)三、等差、等比数列的对比(1)判断数列的常用方法看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有以下三种方法:①②2()③(为常数).看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四种方法:①②(,)③(为非零常数).④正数列{}成等比的充要条件是数列{}()成等比数列.(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对比小结: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定义公式1.2.1.2.性质1.,称为与的等差中项2.若(、、、1.,称为与的等比中项2.若(、、、),则),则3.,,成等差数列4. 3.,,成等比数列4. ,(3)在等差数列{}中,有关Sn 的最值问题:1),时,有最大值;,时,有最小值;2)最值的求法:①若已知,可用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②若已知,则最值时的值()可如下确定或。
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
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数列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等。
在高中数学中,数列作为一个基础知识点,经常会涉及到。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中的数列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列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1. 数列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数列是由一系列有序的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序列。
一般表示为 a₁, a₂, a₃, ...,其中 a₁, a₂, a₃是数列的前三项。
数列的通项表示为 aₙ,表示第 n 项的值。
2.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一种常见的数列,其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相等。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ₙ = a₁ + (n - 1)d,其中 a₁是首项,d 是公差。
首项和公差确定了整个数列的性质。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为 Sₙ = (a₁ + aₙ) × n / 2,其中 Sₙ 表示前 n 项的和。
例如,数列 2, 5, 8, 11, ... 是一个等差数列,首项为 2,公差为 3。
3.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一种常见的数列,其中相邻两项之间的比值相等。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ₙ = a₁ × r^(n - 1),其中 a₁是首项,r 是公比。
首项和公比确定了整个数列的性质。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为 Sₙ = a₁ × (1 - rₙ) / (1 - r),其中 Sₙ 表示前 n 项的和。
例如,数列 2, 6, 18, 54, ... 是一个等比数列,首项为 2,公比为 3。
4. 递推数列递推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其中每一项都是由前面的一项或多项通过一定的递推关系得到的。
递推数列可以用递归式或迭代式来表示。
例如,斐波那契数列是一种著名的递推数列,其中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
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式为 Fₙ = Fₙ₋₁ + Fₙ₋₂,其中 F₁ = 1,F₂ = 1。
5.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应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高中数列的定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数列的定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数列是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是由一系列具有特定规律的数字组成的序列。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数列的相关理论和定理也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中数列的定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包括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两个方面。
一、等差数列的定理知识点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等差数列an,其通项公式为an=a1+(n-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对于等差数列an,其前n项和公式为Sn=n/2(a1+an),其中Sn表示前n项和。
3. 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的性质包括:任意两项的差值相等,首项与末项之和等于中间各项之和的两倍。
4. 等差中项的求法:等差数列的中项指的是位于等差数列中间的项。
求等差中项的一种方法是使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5. 等差数列的递推关系:等差数列的递推关系是指通过前一项可以得到下一项的关系。
对于等差数列,其递推关系为an=an-1+d。
二、等比数列的定理知识点1.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等比数列an,其通项公式为an=a1*r^(n-1),其中a1为首项,r为公比,n为项数。
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对于等比数列an,其前n项和公式为Sn=a1*(1-r^n)/(1-r),其中Sn表示前n项和。
3. 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的性质包括:任意两项的比值相等,任意一项与它的后一项的比值等于公比。
4. 等比中项的求法:等比数列的中项指的是位于等比数列中间的项。
求等比中项的一种方法是使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5. 等比数列的递推关系:等比数列的递推关系是指通过前一项可以得到下一项的关系。
对于等比数列,其递推关系为an=an-1*r。
三、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联系与区别1. 联系: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都是常见的数列类型,它们都有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并且具有相应的性质和递推关系。
2. 区别: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在增长规律上存在区别。
高中数列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列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列知识点总结1、高二数学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数列的项。
(1)从数列定义可以看出,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如果组成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不是同一数列,例如数列1,2,3,4,5与数列5,4,3,2,1是不同的数列。
(2)在数列的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在同一数列中可以出现多个相同的数字,如:-1的1次幂,2次幂,3次幂,4次幂,…构成数列:-1,1,-1,1,…。
(4)数列的项与它的项数是不同的,数列的项是指这个数列中的某一个确定的数,是一个函数值,也就是相当于f(n),而项数是指这个数在数列中的位置序号,它是自变量的值,相当于f(n)中的n。
(5)次序对于数列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有几个相同的数,由于它们的排列次序不同,构成的数列就不是一个相同的数列,显然数列与数集有本质的区别。
如:2,3,4,5,6这5个数按不同的次序排列时,就会得到不同的数列,而{2,3,4,5,6}中元素不论按怎样的次序排列都是同一个集合。
2、高二数学数列的分类(1)根据数列的项数多少可以对数列进行分类,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
在写数列时,对于有穷数列,要把末项写出,例如数列1,3,5,7,9,…,2n-1表示有穷数列,如果把数列写成1,3,5,7,9,…或1,3,5,7,9,…,2n-1,…,它就表示无穷数列。
(2)按照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或数列的增减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列。
3、高二数学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其内涵的本质属性是确定这一列数的规律,这个规律通常是用式子f(n)来表示的,这两个通项公式形式上虽然不同,但表示同一个数列,正像每个函数关系不都能用解析式表达出来一样,也不是每个数列都能写出它的通项公式;有的数列虽然有通项公式,但在形式上,又不一定是唯一的,仅仅知道一个数列前面的有限项,无其他说明,数列是不能确定的,通项公式更非唯一。
人教版高中数学高二-数列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数列基础知识复习要点数列是高中代数的重要内容,是中学数学联系实际的主渠道之一,同时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故在高考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基本内容概述】数列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数列的基本概念,如等差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等差中项、等比中项等;第二方面是数列的运算,即运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以及数列的有关性质求数列的一些基本量(a1、a n 、n、d(q)、Sn)的问题;第三方面是解题思想方法与解题规律,利用公式列方程(组),例如等差、等比数列中的“知三求二”问题,利用函数图象、单调性、最值解题,待定系数法、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等思想方法的应用.【高考热点透视】1.高考对数列基本知识的考查侧重以下几个方面:⑴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以及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一直是考查的重点,这方面的考题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一般是中、低档难度题,但解题方法灵活多样,技巧性较强;⑵数列的运算,即用有关公式和性质求解一些基本量问题,特别是an 与Sn的关系问题(考生易漏掉n = 1时的情况)历来是考查的热点;⑶综合题型在数列中考查比较多,这类考题多是数列与函数、数列与不等式、数列与解析几何等知识的交汇点,此类问题往往难度大,综合性强,需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较多;⑷近几年来,探索性题型在数列中考查比较多.解决探索性问题应具备较高的数学思维能力,即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以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的生动体现.可以设想,在今后的命题趋势中探索性题型仍将是热点和重点之一.⑸应用题型在数列中近几年明显增加.从近几年与数列有密切联系的应用题看,以关注热点、贴近生活,抓住考生身边的重要事件作素材,比如,当前大家都关注的: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住房改革与医疗改革问题,个人储蓄与养老保险问题,分期付款购买家具、电器、汽车、住房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国土资源与人口发展问题等等,借助数列知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2.高考对数列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侧重以下几个方面:.⑴分类讨论思想:如等比数列的求和分公比等于1和不等于1两种情形;已知数列前n项和Sn 求通项an分n = 1和n≥2两种情形;求数列极限时对两个参数进行大小比较的讨论等;⑵函数思想:将数列视为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其子集的函数;⑶数形结合思想: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和前n项和公式Sn分别视为直线和抛物线方程;⑷转化思想:如将非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转化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知识要点精析】1.数列的表示方法应注意的两个问题⑴{ an }与an是不同的,前者表示数列a1,a2,…,an,…,而后者仅表示这个数列的第n项.⑵数列a1,a2,…,an,…,与集合{ a1,a2,…,an,…,}不同,差别有两点:数列是一列有序排布的数,而集合是一个有确定范围的整体;数列的项有明确的顺序性,而集合的元素间没有顺序性.2.数列通项公式的三个要点⑴一个数列如果有通项公式,那么它是一个函数式,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正整数集+N .⑵并非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如数列0.1,0.10,0.101,0.1010,…,就没有通项公式.⑶有的数列的通项公式在形式上并不唯一,如数列11,102,1003,10004,…的通项公式可以写成:a n =10n + n 或 a n =10n + n + (n -1)(n -2)(n -3)(n -4).3.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中有两个要点:一是“从第2项起”,二是“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里的“从第2项起”是为了使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都确实存在,而“同一个常数”则是保证至少含有3项.所以,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是这个数列至少含有3项.4.判断或证明所给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的常用方法证明数列{ a n }为等差数列,应该用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采用的形式为: ① 当n ≥2时,有a n -a 1-n = d (d 为常数); ②当n +∈N 时,有a 1+n -a n = d (d 为常数); ③当n ≥2时,有a 1+n -a n = a n -a 1-n 成立; ④a 2+n -2a 1+n +a n = 0; ⑤S n = an 2+ bn .若判断数列{ a n }不是等差数列,只需有a 3-a 2≠a 2-a 1即可. 5.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⑴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各项同加一数所得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仍为d .⑵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各项同乘以常数k 所得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kd .⑶若{ a n }、{ b n }为等差数列,则{ a n ±b n }与{ka n +b}(k 、b 为非零常数)也是等差数列.⑷对任何m 、n +∈N ,在等差数列{ a n }中有:a n = a m + (n -m)d ,特别地,当m = 1时,便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此式较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更具有一般性.⑸、一般地,如果l ,k ,p ,…,m ,n ,r ,…皆为自然数,且l + k + p + … = m + n + r + … (两边的自然数个数相等),那么当{a n }为等差数列时,有:a l + a k + a p + … = a m + a n + a p + … .⑹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从中取出等距离的项,构成一个新数列,此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kd( k 为取出项数之差).⑺如果{ 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那么,a n ,a 1-n ,…,a 2、a 1也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d ;在等差数列{ a n }中,a l m +-a l = a k m +-a k = md .(其中m 、k 、l ∈+N )⑻在等差数列中,从第一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末项除外)都是它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⑼当公差d >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随项数的增大而增大;当d <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随项数的减少而减小;d =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等于一个常数.6.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S n 的基本性质⑴数列{ a n }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数列{ a n }的前n 项和S n 可以写成S n = an 2+ bn 的形式(其中a 、b 为常数).⑵在等差数列{ a n }中,当项数为2n (n ∈N *)时,S 偶-S 奇= nd ,偶奇S S =1+n na a ;当项数为(2n -1) (n +∈N )时,S 偶-S 奇= a n ,偶奇S S =1-n n. ⑶若数列{ a n }为等差数列,则S n ,S n 2-S n ,S n 3-S n 2,…仍然成等差数列.7.正确理解等比数列的含义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要注意下列三点:⑴q 是指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顺序不要错,即q =nn a a 1+ (n +∈N )或q =1-n na a (n ≥2). ⑵由定义可知,等比数列的任意一项都不为0,因而公比q 也不为0. ⑶要证明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必须对任意n +∈N ,nn a a 1+= q ;或1-n na a = q (n ≥2)都成立.8.判断或证明所给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的常用方法 ⑴a 1+n = a n q (a n ≠0)⇔{ a n }为等比数列.⑵21+n a = a n a 1+n ( a n a 1+n ≠0)⇔{ a n }为等比数列.9.等比中项与等差中项的主要区别如果G 是a 与b 的等比中项,那么a G =Gb,即G 2= ab ,G =±ab .所以,只要两个同号..的数才有等比中项,而且等比中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如果A 是a 与b 的等差中项,那么等差中项A 唯一地表示为A=2ba +,其中,a 与b 没有同号..的限制.在这里,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既有数量上的差异,又有限制条件的不同.10.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⑴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从中取出等距离的项,构成一个新数列,此数列仍是等比数列,其公比为q m ( m 为等距离的项数之差).⑵对任何m 、n +∈N ,在等比数列{ a n }中有:a n = a m · q m n -,特别地,当m = 1时,便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此式较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更具有普遍性.⑶一般地,如果t ,k ,p ,…,m ,n ,r ,…皆为自然数,且t + k ,p ,…,m + … = m + n + r + … (两边的自然数个数相等),那么当{a n }为等比数列时,有:a t .a k .a p .… = a m .a n .a p .… ..⑷若{ a n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则{| a n |}、{a 2n }、{ka n }、{na 1}也是等比数列,其公比分别为| q |}、{q 2}、{q}、{q1}. ⑸如果{ a n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 ,那么,a 1,a 3,a 5,…,a 12-n ,…是以q 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⑹如果{ a n }是等比数列,那么对任意在n +∈N ,都有a n ·a 2+n = a 2n ·q 2>0. ⑺两个等比数列各对应项的积组成的数列仍是等比数列,且公比等于这两个数列的公比的积.⑻当q >1且a 1>0或0<q <1且a 1<0时,等比数列为递增数列;当a 1>0且0<q <1或a 1<0且q >1时,等比数列为递减数列;当q = 1时,等比数列为常数列;当q <0时,等比数列为摆动数列.11.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Sn的基本性质⑴如果数列{an}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那么,它的前n项和公式是Sn =⎪⎩⎪⎨⎧≠--=.1,1)1(,1,11时当时当qqqaqnan也就是说,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q的分段函数的一系列函数值,分段的界限是在q = 1处.因此,使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必须要弄清公比q是可能等于1还是必不等于1,如果q可能等于1,则需分q = 1和q ≠1进行讨论.⑵当已知a1,q,n时,用公式Sn=qqa n--1)1(1;当已知a1,q,a n时,用公式Sn =qqaan--11.⑶若Sn 是以q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有Smn+= S m+qS n.⑵⑷若数列{ an }为等比数列,则Sn,Sn2-Sn,Sn3-Sn2,…仍然成等比数列.⑸若项数为3n的等比数列(q≠-1)前n项和与前n项积分别为S1与T1,次n项和与次n项积分别为S2与T2,最后n项和与n项积分别为S3与T3,则S1,S2,S3成等比数列,T1,T2,T3亦成等比数列.12.求数列{ an}的前n项和常用方法⑴拆项分别求和,例如:an= n+(21)1-n,求数列{ a n}的前n项和S n,将其拆成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即可.⑵倒序相加求和,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倒序),当它与原数列相加时,若有公因式可提,并且剩余的项的和易于求得,则这样的数列可用倒序相加法求和.如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推导就是用的这种方法.⑶错位相减法,这是在推导等比数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 an · bn}的前n项和,其中{ an}、{ bn}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特别提示】1.在运用公式an = Sn-S1-n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前提条件是“n≥2”,因为当n = 1时,S1-n没有意义.2.一个数列为等比数列的必要条件是该数列各项均不为0,因此,在研究等比数列时,要注意an ≠0,因为当an= 0时,虽有a2n= a1-n· a1+n成立,但{an}不是等比数列,即“b2= a · c”是a、b、c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对比等差数列{an},“2b = a + c”是a、b、c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这一点同学们要分清.3.⑴如果三个数成等差数列,一般可设为a-d,a,a+d;⑵如果四个数成等差数列,一般可设为a-3d,a-d,a+d,a+3d。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基础知识要点总结
第二章《数列》基础知识小结一、数列的概念与表示方法1、数列的概念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2、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的第n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3、通项公式的作用①求数列中任意一项;②检验某数是否是该数列中的一项.4、数列的分类①根据数列项数的多少分——有穷数列、无穷数列②根据数列项的大小变化分——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5、数列的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n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6、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一般地,我们称为数列的前项和,用表示,即二、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1、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
公比通常用字母表示。
2、等差(比)中项由三个数,,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
这时,叫做与的等差中项.若是与的等差中项,则。
如果在,两个数中间插入一个数,使,,成等比数列。
这时,叫做与的等比中项.①、与是两个同号的非零实数②、若是与的等比中项,则3、判断等差(比)数列的方法①②③①,②③,4、等差(比)数①②①②列的通项公式③,其中、是常数③,5、性质1 在等差数列中,若已知与,其中,,则该数列的公差。
若等比数列中,公比是,则。
6、性质2 在等差数列中,若且、、、,则。
特别地、在等差数列中,若且、、,则。
在等比数列中,若(,,,),则。
特别地,等比数列中,若(,,),则。
7、性质3 等差数列的公差为,若、、,则,,,…,,…构成一个公差为等差数列(其中与为常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必修5 数列知识点1:等差数列及其前n 项 1.等差数列的定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 ,那么它的通项公式a n =a 1+(n -1)d .3.等差中项如果 A =a +b2 ,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 4.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1)通项公式的推广:a n =a m +(n-m )d ,(n ,m ∈N *).(2)若{a n }为等差数列,且k +l =m +n ,(k ,l ,m ,n ∈N *),则a k +a l =a m +a n . (3)若{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a 2n }也是等差数列,公差为2d .(4)若{a n },{b n }是等差数列,则{pa n +qb n }也是等差数列.(5)若{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a k ,a k +m ,a k +2m ,…(k ,m ∈N *)是公差为md 的等差数列.5.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其前n 项和S n =n (a 1+a n )2或S n =na 1+n (n -1)2d .6.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与函数的关系S n =d 2n 2+⎝ ⎛⎭⎪⎫a 1-d 2n .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S n =An 2+Bn ,(A 、B 为常数).7.等差数列的最值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0,d <0,则S n 存在最 大 值;若a 1<0,d >0,则S n 存在最 小 值.[难点正本 疑点清源] 1.等差数列的判定(1)定义法:a n -a n -1=d (n ≥2); (2)等差中项法:2a n +1=a n +a n +2.2.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各项和的有关性质(1)a m ,a m +k ,a m +2k ,a m +3k ,…仍是等差数列,公差为kd . (2)数列S m ,S 2m -S m ,S 3m -S 2m ,…也是等差数列. (3)S 2n -1=(2n -1)a n .(4)若n 为偶数,则S 偶-S 奇=n2d . 若n 为奇数,则S 奇-S 偶=a 中(中间项).例1(等差数列的判定或证明):已知数列{a n }中,a 1=35,a n =2-1a n -1(n ≥2,n ∈N *),数列{b n }满足b n =1a n -1(n ∈N *).(1)求证: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2)求数列{a n }中的最大项和最小项,并说明理由.(1)证明 ∵a n =2-1a n -1 (n ≥2,n ∈N *),b n =1a n -1.∴n ≥2时,b n -b n -1=1a n -1-1a n -1-1=1⎝ ⎛⎭⎪⎫2-1a n -1-1-1a n -1-1=a n -1a n -1-1-1a n -1-1=1.∴数列{b n }是以-52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2)解 由(1)知,b n =n -72,则a n =1+1b n=1+22n -7,设函数f (x )=1+22x -7,易知f (x )在区间⎝ ⎛⎭⎪⎫-∞,72和⎝ ⎛⎭⎪⎫72,+∞内为减函数.∴当n =3时,a n 取得最小值-1;当n =4时,a n 取得最大值3.例2(等差数列的基本量的计算)设a 1,d 为实数,首项为a 1,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满足S 5S 6+15=0.(1)若S 5=5,求S 6及a 1 (2)求d 的取值范围.解 (1)由题意知S 6=-15S 5=-3,a 6=S 6-S 5=-8.所以⎩⎨⎧5a 1+10d =5,a 1+5d =-8.解得a 1=7,所以S 6=-3,a 1=7. (2)方法一 ∵S 5S 6+15=0,∴(5a 1+10d )(6a 1+15d )+15=0,即2a 21+9da 1+10d 2+1=0.因为关于a 1的一元二次方程有解,所以 Δ=81d 2-8(10d 2+1)=d 2-8≥0,解得d ≤-22或d ≥2 2. 方法二 ∵S 5S 6+15=0,∴(5a 1+10d )(6a 1+15d )+15=0, 9da 1+10d 2+1=0.故(4a 1+9d )2=d 2-8.所以d 2≥8.故d 的取值范围为d ≤-22或d ≥2 2.例3(前n 项和及综合应用)(1)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1=20,前n 项和为S n ,且S 10=S 15,求当n 取何值时,S n 取得最大值,并求出它的最大值; (2)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4n -25,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解 方法一 ∵a 1=20,S 10=S 15,∴10×20+10×92d =15×20+15×142d ,∴d =-53.∴a n =20+(n -1)×⎝ ⎛⎭⎪⎫-53=-53n +653.∴a 13=0,即当n ≤12时,a n >0,n ≥14时,a n <0,∴当n =12或13时,S n 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S 13=S 12=12×20+12×112×⎝ ⎛⎭⎪⎫-53=130.方法二 同方法一求得d =-53.∴S n =20n +n (n -1)2·⎝ ⎛⎭⎪⎫-53=-56n 2+1256n =-56⎝ ⎛⎭⎪⎫n -2522+3 12524. ∵n ∈N *,∴当n =12或13时,S n 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S 12=S 13=130. (2)∵a n =4n -25,a n +1=4(n +1)-25, ∴a n +1-a n =4=d ,又a 1=4×1-25=-21.所以数列{a n }是以-21为首项,以4为公差的递增的等差数列. 令⎩⎨⎧a n =4n -25<0, ①a n +1=4(n +1)-25≥0, ②由①得n <614;由②得n ≥514,所以n =6. 即数列{|a n |}的前6项是以21为首项,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从第7项起以后各项构成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而|a 7|=a 7=4×7-24=3. 设{|a n |}的前n 项和为T n ,则T n =⎩⎪⎨⎪⎧21n +n (n -1)2×(-4) (n ≤6)66+3(n -6)+(n -6)(n -7)2×4 (n ≥7)=⎩⎨⎧-2n 2+23n (n ≤6),2n 2-23n +132 (n ≥7).例4,已知某等差数列共有10项,其奇数项之和为15,偶数项之和为30,则其公差为 3例5等差数列{},{}n n a b 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n S T ,且7453n n S n T n +=-,则使得n n a b 为正整数的正整数n 的个数是 3 . (先求an/bn n=5,13,35)已知递推关系求通项:这类问题的要求不高,但试题难度较难把握.一般有三常见思路:(1)算出前几项,再归纳、猜想;(2)“a n+1=pa n+q ”这种形式通常转化为an +1+λ=p (an +λ),由待定系数法求出,再化为等比数列; (3)逐差累加或累乘法.例6 已知数列{}n a 中,113a =,当2≥n 时,其前n 项和n S 满足2221nn n S a S =-,则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例7在数列{}n a 中,12a =,11ln(1)n n a a n+=++,则n a = .知识点2:等比数列及其n 项和 1.等比数列的定义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等比中项若G 2=a ·b (ab ≠0),那么G 叫做a 与b 的等比中项.4.等比数列的常用性质(1)通项公式的推广:a n =a n q n-m,(n ,m ∈N *).(2)若{a n }为等比数列,且k +l =m +n ,(k ,l ,m ,n ∈N *),则a k ·a l =a m ·a n . (3)若{a n },{b n }(项数相同)是等比数列,则{λa n }(λ≠0),⎩⎨⎧⎭⎬⎫1a n ,{a 2n },{a n ·b n },⎩⎨⎧⎭⎬⎫a n b n 仍是等比数列. 5.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1221n n n n S S S S --=-1.21n S n ⇒=+1111122(2)n n n n n n S S S S n S S ---⇒-=⇒-=≥()()21132214n n a n n ⎧=⎪=⎨⎪-⎩≥13211221, 2.≥n n n n n a a a aa a n a a a a ---=⋅⋅⋅⋅⋅ 2ln n+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q ≠0),其前n 项和为S n , 当q =1时,S n =na 1;当q ≠1时,S n =a 1(1-q n )1-q =a 1-a n q1-q.6.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性质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S n ,S 2n -S n ,S 3n -S 2n 仍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q n.7. 等比数列的单调性【难点】1.等比数列的特征从等比数列的定义看,等比数列的任意项都是非零的,公比q 也是非常数. 2.等比数列中的函数观点利用函数、方程的观点和方法,揭示等比数列的特征及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在借用指数函数讨论单调性时,要特别注意首项和公比的大小. 3.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S n(1)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S n 是用错位相减法求得的,注意这种思想方法在数列求和中的运用.(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q n -1及前n 项和公式S n =a 1(1-q n )1-q =a 1-a n q 1-q(q ≠1)共涉及五个量a 1,a n ,q ,n ,S n ,知三求二,体现了方程的思想的应用.(3)在使用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如果不确定q 与1的关系,一般要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分公比q =1和q ≠1两种情况.例1:(1)在等比数列{a n }中,已知a 6-a 4=24,a 3a 5=64,求{a n }的前8项和S 8; (2)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q >0),它的前n 项和为40,前2n 项和为3 280,且前n 项中数值最大的项为27,求数列的第2n 项. (1)设数列{a n }的公比为q ,由通项公式a n =a 1q n -1及已知条件得:⎩⎨⎧a 6-a 4=a 1q 3(q 2-1)=24, ①a 3·a 5=(a 1q 3)2=64. ② 由②得a 1q 3=±8.将a 1q 3=-8代入①式,得q 2=-2,无解将a 1q 3=8代入①式,得q 2=4,∴q =±2.,故舍去.当q =2时,a 1=1,∴S 8=a 1(1-q 8)1-q =255;当q =-2时,a 1=-1,∴S 8=a 1(1-q 8)1-q =85.(2)若q =1,则na 1=40,2na 1=3 280,矛盾. ∴q ≠1,∴⎩⎪⎨⎪⎧a 1(1-q n )1-q =40, ①a 1(1-q 2n )1-q =3 280, ②②①得:1+q n =82,∴q n=81, ③ 将③代入①得q =1+2a 1. ④又∵q >0,∴q >1,∴a 1>0,{a n }为递增数列. ∴a n =a 1q n -1=27, ⑤ 由③、④、⑤得q =3,a 1=1,n =4. ∴a 2n =a 8=1×37=2 187.例2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数列{b n }中,b 1=a 1,b n =a n -a n -1 (n ≥2),且a n +S n =n.(1)设c n =a n -1,求证:{c n }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 1)证明 ∵a n +S n =n , ① ∴a n +1+S n +1=n +1. ②②-①得a n +1-a n +a n +1=1,∴2a n +1=a n +1,∴2(a n +1-1)=a n -1, ∴a n +1-1a n -1=12,∴{a n -1}是等比数列. ∵首项c 1=a 1-1,又a 1+a 1=1,∴a 1=12,∴c 1=-12,公比q =12. 又c n =a n -1,∴{c n }是以-12为首项,1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2)解 由(1)可知c n =⎝ ⎛⎭⎪⎫-12·⎝ ⎛⎭⎪⎫12n -1=-⎝ ⎛⎭⎪⎫12n , ∴a n =c n +1=1-⎝ ⎛⎭⎪⎫12n . ∴当n ≥2时,b n =a n -a n -1=1-⎝ ⎛⎭⎪⎫12n -⎣⎢⎡⎦⎥⎤1-⎝ ⎛⎭⎪⎫12n -1=⎝ ⎛⎭⎪⎫12n -1-⎝ ⎛⎭⎪⎫12n =⎝ ⎛⎭⎪⎫12n .又b 1=a 1=12代入上式也符合,∴b n =⎝ ⎛⎭⎪⎫12n.例3 在等比数列{a n }中,(1)若已知a 2=4,a 5=-12,求a n ; (2)若已知a 3a 4a 5=8,求a 2a 3a 4a 5a 6的值.解 (1)设公比为q ,则a 5a 2=q 3,即q 3=-18,∴q =-12,∴a n =a 5·q n -5=⎝ ⎛⎭⎪⎫-12n -4.(2)∵a 3a 4a 5=8,又a 3a 5=a 24,∴a 34=8,a 4=2.∴a 2a 3a 4a 5a 6=a 54=25=32.例4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2=2,a n +2=a n +a n +12,n ∈N *. (1)令b n =a n +1-a n ,证明:{b n }是等比数列; (2)求{a n }的通项公式. 规范解答(1)证明 b 1=a 2-a 1=1, [1分]当n ≥2时,b n =a n +1-a n =a n -1+a n2-a n=-12(a n -a n -1)=-12b n -1, [5分]∴{b n }是首项为1,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 [6分](2)解 由(1)知b n =a n +1-a n =⎝ ⎛⎭⎪⎫-12n -1, [8分]当n ≥2时,a n =a 1+(a 2-a 1)+(a 3-a 2)+…+(a n -a n -1) [10分]=1+1+⎝ ⎛⎭⎪⎫-12+…+⎝ ⎛⎭⎪⎫-12n -2=1+1-⎝ ⎛⎭⎪⎫-12n -11-⎝ ⎛⎭⎪⎫-12=1+23⎣⎢⎡⎦⎥⎤1-⎝ ⎛⎭⎪⎫-12n -1=53-23⎝ ⎛⎭⎪⎫-12n -1当n =1时,53-23⎝ ⎛⎭⎪⎫-121-1=1=a 1,∴a n =53-23⎝ ⎛⎭⎪⎫-12n -1 (n ∈N *). [14分]例4 (07 重庆11)设11a a -+是和的等比中项,则a +3b 的最大值为 2 .(三角函数)例5 若数列1, 2cos θ, 22cos 2θ,23cos 3θ, … ,前100项之和为0, 则θ的值为( )例 6 △ABC 的三内角成等差数列, 三边成等比数列,则三角形的形状为__等边三角形__________.【综合应用】例7.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a 1=1,公差d >0,且第2项、第5项、第14项分别是等比数列{b n }的第2项、第3项、第4项. (1)求数列{a n }与{b n }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c n }对n ∈N *均有c 1b 1+c 2b 2+…+c nb n=a n +1成立,求c 1+c 2+c 3+…+c 2 013.解 (1)由已知有a 2=1+d ,a 5=1+4d ,a 14=1+13d ,22,Z 3k k ππ±∈∴(1+4d )2=(1+d )(1+13d ).解得d =2 (∵d >0). ∴a n =1+(n -1)·2=2n -1.又b 2=a 2=3,b 3=a 5=9,∴数列{b n }的公比为3, ∴b n =3·3n -2=3n -1.2)由c 1b 1+c 2b 2+…+c nb n=a n +1得当n ≥2时,c 1b 1+c 2b 2+…+c n -1b n -1=a n .两式相减得:n ≥2时,c nb n=a n +1-a n =2.∴c n =2b n =2·3n -1(n ≥2).又当n =1时,c 1b 1=a 2,∴c 1=3.∴c n =⎩⎨⎧3 (n =1)2·3n -1 (n ≥2).∴c 1+c 2+c 3+…+c 2 013=3+6-2×32 0131-3=3+(-3+32 013)=32 013.知识点3:数列的基本知识1,1-1)1(n n n n n S S n S a S a -==或的关系:与例1:设{}n a 数列的前n 项和2n S n =,则8a 的值为 15 .2,数列的递推公式及应用:利用数列的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一般有三种方法:累加法,累积法,构造法①对形如q pa a a a n n +==+11;的递推公式()1.≠p q p 为常数且,可令()λλ+=++n n a p a 1,整理得()λλλ+=+=+n n a p a p q1,1-,所以是{}λ+n a 等比数列②对形如q pa a a n n n +=+1的递推公式,两边取倒数后换元转化为nn a qp a +=+11,再求出⎭⎬⎫⎩⎨⎧n a 1即可例2:已知数列{}n a 满足n a a a n n 2-,3311==+,则na n的最小值为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