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一次函数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四章一次函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四章一次函数)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数学(第十四章一次函数)2.本节核(14.2一次函数)的第—课时。
函数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二正比例函数是最简单的函数。
通过学习正比例函数,培养学生利用函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函数思想;通过画正比例函数图像,培养学生的动手画图能力,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通过函数图像研究正比例函数的性质,这些都是初中函数学习是主要目标,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学情分析一、 1、由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认识,学生能接受一次函数的图像是直线,结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学生画出一次函数图象。
二、 2、依据学生抽象归纳能力较差,学习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有难度。
所以教学中应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突出图像变化特征的探究过程,自主探究出其规律。
3、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积极制造条件和时机,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直线y=kx+b与y=kx之间的位置关系。
2、两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3、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动手和归纳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三、感情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一次函数的特征,体验数学研究和发觉的过程,逐渐培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动手操作去经历、体会规律形成的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用“两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研究一次函数的性质的根底,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难点。
于 2022-9-12 08:45 编辑教学过程板书设计1、一次函数图象与真比例函数图象的位置关系: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它是由正比例函数图象平移|b|个单位长度而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一次函数教案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共22课时)第一课时课题§11.1.1 变量课型:新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变量、常量.2.学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分析、思考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2.逐步感知变量间的关系.(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1.认识变量、常量.2.用式子表示变量间关系.教学难点用含有一个变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量.教学方法引导、探索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小黑板)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情景问题: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t/时 1 2 3 4 5s/千米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变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3.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Ⅱ.导入新课[师]我们首先来思考上面的几个问题,可以互相讨论一下,然后回答.[生]从题意中可以知道汽车是匀速行驶,那么它1小时行驶60千米,2小时行驶2×60千米,即120千米,3小时行驶3×60千米,即180千米,4小时行驶4×60•千米,即240千米,5小时行驶5×60千米,即300千米……因此行驶里程s千米与时间t小时之间有关系:s=60t.其中里程s与时间t是变化的量,速度60千米/小时是不变的量.[师]很好!谢谢你正确的阐述.这种问题反映了匀速行驶的汽车所行驶的里程随行驶时间的变化过程.其实现实生活中有好多类似的问题,都是反映不同事物的变化过程,其中有些量的值是按照某种规律变化,其中有些量的是按照某种规律变化的,如上例中的时间t、•里程s,有些量的数值是始终不变的,如上例中的速度60千米/小时.[活动一]活动内容设计:1.每张电影票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票x张,票房收入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2.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含有重物质量m的式子表示受力后的弹簧长度?设计意图:让学生熟练从不同事物的变化过程中寻找出变化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并逐步学会用含有一个变化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化的量.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合理、正确的思维方法探索出变化规律.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经历尝试运算、猜想探究、归纳总结及验证等过程得到正确的结论.活动结论:1.早场电影票房收入:150×10=1500(元)日场电影票房收入:205×10=2050(元)晚场电影票房收入:310×10=3100(元)关系式:y=10x2.挂1kg重物时弹簧长度: 1×0.5+10=10.5(cm)挂2kg重物时弹簧长度:2×0.5+10=11(cm)挂3kg重物时弹簧长度:3×0.5+10=11.5(cm)关系式:L=0.5m+10[师]通过上述活动,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要想寻求事物变化过程的规律,首先需确定在这个过程中哪些量是变化的,而哪些量又是不变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variable),那么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之为常量(constant).如上述两个过程中,售出票数x、票房收入y;重物质量m,弹簧长度L都是变量.而票价10元,弹簧原长10cm……都是常量.Ⅲ.随堂练习1.购买一些铅笔,单价0.2元/支,总价y元随铅笔支数x变化,•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并写出关系式.2.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5cm,高h可以任意伸缩.写出面积S随h变化关系式,并指出其中常量与变量.Ⅳ.课时小结本节课从现实问题出发,找出了寻求事物变化中变量之间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步骤.它对以后学习函数及建立函数关系式有很重要意义.1.确定事物变化中的变量与常量.2.尝试运算寻求变量间存在的规律.3.利用学过的有关知识公式确定关系区.Ⅴ.课后作业习题:14.1----1、2、3Ⅵ.活动与探究瓶子或罐头盒等物体常如下图那样堆放.试确定瓶子总数y与层数x之间的关系式.过程:要求变量间关系式,需首先知道两个变量间存在的规律是什么.不妨尝试堆放,找出规律,再寻求确定关系式的办法.结论:从题意可知:堆放1层,总数y=1堆放2层,总数y=1+2堆放3层,总数y=1+2+3……堆放x层,总数y=1+2+3+…x 即y=12x(x+1)板书设计§11.1.1变量一、常量与变量二、寻求确定变量间关系式的方法三、随堂练习四、课时小结教学反馈:第二课时课题:变量与函数(2) 课型:新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函数的概念,能准确识别出函数关系中的自变量和函数(二)过程与方法会用变化的量描述事物(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回用运动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教学难点:认识函数、领会函数的意义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小黑板)计算器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所研究的每个问题中是否各有两个变化?同一问题中的变量之间有什么联系?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变量确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是否随之确定一个值呢?这将是我们这节研究的内容.Ⅱ.导入新课首先回顾一下上节活动一中的两个问题.思考它们每个问题中是否有两个变量,变量间存在什么联系.活动一两个问题都有两个变量.问题(1)中,经计算可以发现:每当售票数量x取定一个值时,票房收入y就随之确定一个值.例如早场x=150,则y=1500;日场x=205,则y=2050;晚场x=310,则y=3100.问题(2)中,通过试验可以看出:每当重物质量m确定一个值时,弹簧长度L•就随之确定一个值.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当m=10时,则L=15,当m=20时,则L=20.由以上回顾我们可以归纳这样的结论:上面每个问题中的两个变量互相联系,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随之就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活动二:其实,在一些用图或表格表达的问题中,也能看到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我们来看下面两个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后回答:(1)下图是体检时的心电图.其中横坐标x表示时间,纵坐标y•表示心脏部位的生物电流,它们是两个变量.在心电图中,对于x的每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吗?(2)在下面的我国人口数统计表中,年份与人口数可以记作两个变量x与y,对于表中每个确定的年份(x),都对应着个确定的人口数(y)吗?中国人口数统计表年份人口数/亿1984 10.341989 14.061994 14.761999 12.52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在问题(1)的心电图中,对于x的每个确定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在问题(2)中,对于表中每个确定的年份x,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人口数y.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如果当x=a 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据此可以认为:上节情景问题中时间t是自变量,里程s是t的函数.t=1时的函数值s=60,t=2时的函数值s=120,t=2.5时的函数值s=150,…,同样地,在以上心电图问题中,时间x是自变量,心脏电流y是x的函数;人口数统计表中,年份x是自变量,人口数y是x的函数.当x=1999时,函数值y=12.52亿.从上面的学习中可知许多问题中的变量之间都存在函数关系.例1:一辆汽车油箱现有汽油50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L)随行驶里程x(km)的增加而减少,平均耗油量为0.1L/km.1.写出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汽车行驶200km时,油桶中还有多少汽油?结论:1.行驶里程x是自变量,油箱中的油量y是x的函数.行驶里程x时耗油为:0.1x油箱中剩余油量为:50-0.1x所以函数关系式为:y=50-0.1x2.仅从式子y=50-0.1x上看,x可以取任意实数,但是考虑到x•代表的实际意义是行驶里程,所以不能取负数,并且行驶中耗油量为0.1x,它不能超过油箱中现有汽油50L,即0.1x≤50,x≤500.因此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0≤x≤5003.汽车行驶200km时,油箱中的汽油量是函数y=50-0.1x在x=200时的函数值,将x=200代入y=50-0.1x得: y=50-0.1×200=30汽车行驶200km时,油箱中还有30升汽油.Ⅲ.随堂练习下列问题中哪些量是自变量?哪些量是自变量的函数?试写出用自变量表示函数的式子.1.改变正方形的边长x,正方形的面积S随之改变.2.秀水村的耕地面积是106m2,这个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y随这个村人数n的变化而变化.解答:1.正方形边长x是自变量,正方形面积S是x的函数.函数关系式:S=x22.这个村人口数n是自变量,人均占有耕地面积y是n的函数.Ⅴ.作业1、p14--1,6题.2、练习册Ⅵ.活动与探究1、小明去商店为美术小组买宣纸和毛笔,宣纸每张3元,毛笔每支5元,商店正搞优惠活动,买一支毛笔赠一张宣纸.小明买了10支毛笔和x张宣纸,则小明用钱总数y (元)与宣纸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是什么?过程:根据题意可知:当小明所买宣纸数x小于等于10张时,所用钱数为:y=5×10=50(元)当小明所买宣纸数x大于10张时,所用钱数为:y=50+(x-10)×3=3x+20(元)结果:当0<x≤10时 y=50当x>10时 y=3x+202、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某市制定了如下用水收费标准:每户每月的用水不超过10吨时,水价为每吨1.2元;超过10吨时,超过的部分按每吨1.8元收费,该市某户居民5月份用水x吨(x >10),应交水费y元,请用方程的知识来求有关x和y的关系式,并判断其中一个变量是否为另一个变量的函数?(参考答案:Y=1.8x-6或)2、如图(二),请写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y与底角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到邮局投寄平信,每封信的重量不超过20克时付邮费0.80元,超过20克而不超过40克时付邮费1.60元,依此类推,每增加20克须增加邮费0.80元(信重量在100克内).如果某人所寄一封信的质量为78.5克,则他应付邮费________元.板书设计§14.1.2 函数一、自变量、函数及函数值二、例析三、课堂练习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课题:变量与函数(3)课型:新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掌握确定函数关系式.会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二)过程与方法会用变化的量描述事物(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会用运动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教学重点:1.进一步掌握确定函数关系的方法.2.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教学难点:认识函数、领会函数的意义.教学方法:引导法、合作学习教具准备:小黑板、计算器教学说明:①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②求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教学过程1.在计算器上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操作:填表:x 1 3 -4 0 101y显示的数y是输入的数x的函数吗?为什么?2.在计算器上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操作.下表中的x与y是输入的5个数与相应的计算结果:x 1 2 3 0 -1y 3 5 7 2 -1所按的第三、四两个键是哪两个键?y是x的函数吗?如果是,写出它的表达式(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y).活动结论:1.从计算结果完全可以看出,每输入一个x的值,操作后都有一个唯五的y值与其对应,所以在这两个变量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2.从表中两行数据中不难看出第三、四按键是1这两个键,且每个x•的值都有唯一一个y值与其对应,所以在这两个变量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关系式是:y=2x+1关于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实际问题中的自变量取值范围问题1:在上面的联系中所出现的各个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有限制吗?如果有.各是什么样的限制?问题2:某剧场共有30排座位,第l排有18个座位,后面每排比前一排多1个座位,写出每排的座位数与这排的排数的函数关系式,自变量的取值有什么限制。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4章一次函数全章教案
)观察两个变量之间的联系,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
d
教学板块一、课堂引入
)菜地离小明家多远?小明走到菜地用了多少时间?
)菜地离玉米地多远?小明从菜地到玉米地用了多少时间?
)小明给玉米地锄草用了多少时间?
)玉米地离小明家多远?小明从玉米地走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教学板块一、课堂引入
教学板块一、课堂引入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流程图,提高认识.【教学形式】互动交流,探究方法.
三、课堂练习
x(单位:秒)的函数.轴的交点为(6,0),得x=6.
y
1
学生课堂练习单有成
观察屏幕,通过思考,得到(1)、(2)的答案,回答问
将原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看作两个一次函数,画出直线y=5x+4
(右图),可以看出,它们交点的横坐标为2,当x<2时,对于同一
)都在这个图象上.′,C′(3,2)也就是当。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 全章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14章教案14.1.1变量与常量课题:§14.1 变量与常量学校主备人时间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本着把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理念,对本节课的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面进行了设计,从而达到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目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从丰富的实例中体验在一个过程中有些量是固定不变的,有些量却在不断地变化着;(2)让学生在了解常量、变量的概念的基础上,体验在一个过程中常量与变量是相对存在的;(3)使学生会在简单的过程中辨别常量与变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例体验在一个过程中有些量固定不变,有些量不断地变化。
2.体验在一个过程中常量与变量的相对存在。
情感与态度目标:学生经历对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探索,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学会合作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良好的自信。
重点常量和变量的概念难点较复杂问题中常量与变量的识别方法体验、探索式教学法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小红的姐姐是一名大学生,她利用暑假去一家公司打工,按每小时16元计算,设小红的姐姐这个月的工作时间为x时,应得报酬为y元。
则y与x的关系式为:________.根据时间,填写下表:X(时)1 5 10 15 20Y=从这个过程中你哪些量是固定不变的,哪些量是不断变化的?过渡语:我们如果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时,会发现在某一过程中,有些量固定不变,有些量不断变化。
这节课我们就在生活中,去寻找数学知识。
(引入课题)教师陈述情境问题,引入课题这样导入,简单省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小故事:星期天,阳光明媚,小明和几个同学约好去马陵山游玩。
情景一:小明先来到了超市,他挑了一根此环节先出现情景一与二(依常量与变量的概念是本节的重二、探究新知火腿肠,标价1.5元,他准备付钱,可一想,应该给别的同学也买一些,于是他又拿了5根,他应该付多少钱呢?请问:在这个过程中,什么变化了,什么没有变?买完东西后,小明来到实验中学门口与同学集合,并准备上路了。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四章 14.2.2 一次函数教案(1) 新人教版
第十四章 14.2.2 一次函数教案(1)课题:主备人: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理解y=kx+b与y=kx之间的关系基本技能:会根据实际意义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解决实际问题
基本思想
方法:
函数思想、特殊到一般、类比思想
基本活动经
验
通过一次函数概念的研究,发展抽象思维及概括能力,
体会函数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教学
重点
一次函数的概念、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教学
难点
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及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
教具资料准备教师准备:教材、导航、课件
学生准备:教材、导航、练习本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自备
补充
集备
补充。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14章一次函数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14章一次函数教案备课应有教师自己的东西,教案也应突出教参所没有的内容。
不仅有对教参的割舍与放弃,也有具体的知识拓展与补充,以及传授的方法与步骤。
今天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14章一次函数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14章一次函数教案范文1一、教学目标:理解分式乘除法的法则,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二、重点、难点1.重点:会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2.难点:灵活运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3. 难点与突破方法分式的运算以有理数和整式的运算为基础,以因式分解为手段,经过转化后往经过转化后往往可视为整式的运算.分式的乘除的法则和运算顺序可类比分数的有关内容得到.所以,教给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较好地实现新知识的转化.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师要重点处理分式中有别于分数运算的有关内容,使学生规范掌握,特别是运算符号的问题,要抓住出现的问题认真落实.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P13本节的引入还是用问题1求容积的高,问题2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多少倍,这两个引例所得到的容积的高是,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倍.引出了分式的乘除法的实际存在的意义,进一步引出P14[观察]从分数的乘除法引导学生类比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但分析题意、列式子时,不易耽误太多时间.2.P14例1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计算,注意计算的结果如能约分,应化简到最简.3.P14例2是较复杂的分式乘除,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应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进行约分.4.P14例3是应用题,题意也比较容易理解,式子也比较容易列出来,但要注意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a1,因此(a-1)2=a2-2a+1四、课堂引入1.出示P13本节的引入的问题1求容积的高,问题2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倍.[引入]从上面的问题可知,有时需要分式运算的乘除.本节我们就讨论数量关系需要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我们先从分数的乘除入手,类比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1. P14[观察] 从上面的算式可以看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3.[提问] P14[思考]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你能说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类似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得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的结论.五、例题讲解P14例1.[分析]这道例题就是直接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应该注意的是运算结果应约分到最简,还应注意在计算时跟整式运算一样,先判断运算符号,在计算结果.P15例2.[分析]这道例题的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应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进行约分.结果的分母如果不是单一的多项式,而是多个多项式相乘是不必把它们展开.P15例.[分析]这道应用题有两问,第一问是:哪一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先分别求出“丰收1号”、“丰收2号”小麦试验田的面积,再分别求出“丰收1号”、“丰收2号”小麦试验田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是、,还要判断出以上两个分式的值,哪一个值更大.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a1,因此(a-1)2=a2-2a+1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14章一次函数教案范文2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二、重点、难点1.重点: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难点: 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学难点是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突破的方法是通过复习分数的通分、约分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再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导出通分、约分的概念,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地将分式变形.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P7的例2是使学生观察等式左右的已知的分母(或分子),乘以或除以了什么整式,然后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相应地把分子(或分母)乘以或除以了这个整式,填到括号里作为答案,使分式的值不变.2.P9的例3、例4地目的是进一步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值得注意的是:约分是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通分是要正确地确定各个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教师要讲清方法,还要及时地纠正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错误,使学生在做提示加深对相应概念及方法的理解.3.P11习题16.1的第5题是: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这一类题教材里没有例题,但它也是由分式的基本性质得出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之一,所以补充例5.四、课堂引入1.请同学们考虑:与相等吗? 与相等吗?为什么?2.说出与之间变形的过程,与之间变形的过程,并说出变形依据?3.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猜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五、例题讲解P7例2.填空:[分析]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P11例3.约分:[分析] 约分是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所以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分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P11例4.通分:[分析] 通分要想确定各分式的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补充)例5.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一次函数》教学教案
《一次函数》教学教案《一次函数》教学教案(通用11篇)14.1.1变量与函数【学习目标】1、通过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2、学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3、结合实例,理解函数的概念以及自变量的意义;在理解掌握函数概念的基础上,确定函数关系式;4、会根据函数解析式和实际意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学习重点】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理解函数概念和自变量的意义;确定函数关系式。
【学习难点】函数概念的理解;函数关系式的确定学习过程:【前置自学】问题一: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t/时12345ts/千米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3.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__s=_________________t的取值范围是这个问题反映了匀速行驶的汽车所行驶的路程____随行驶时间___的变化过程.问题二: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午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票x张,票房收入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售出票数(张)早场150午场206晚场310x收入y (元)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3.试用含x的式子表示y.__y=_________________x的取值范围是这个问题反映了票房收入_________随售票张数_________的变化过程.问题三: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设重物质量为mkg,受力后的弹簧长度为L cm,怎样用含m的式子表示L?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所挂重物(kg)12345m受力后的弹簧长度L(cm)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3.试用含m的式子表示L.__L=_________________m的取值范围是这个问题反映了_________随_________的变化过程.问题四: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圆的面积为20cm2呢?30 cm2呢?怎样用含有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半径r?关系式:________ 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面积s(cm2)102030s半径r(cm)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3.试用含s的式子表示r.__r=_________________s的取值范围是这个问题反映了___ _ 随_ __的变化过程.问题五:用10m长的绳子围成矩形,试改变矩形的长度,观察矩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矩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矩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一次函数全章精品教案-12.doc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4章一次函数第2节一次函数第1小节正比例函数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认识正比例函数的意义,掌握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特点,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性质及特点,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数学思考:结合具体实例,通过观察、交流等自主探究过程,归纳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正比例函数的实质.解决问题:经历将正比例函数表达式与图像y=kx结合的探索过程,通过观察与思考、合作探究得出正比例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其简单应用.情感态度: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函数意义及解析式特点,掌握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特点.能根据要求完成转化,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正比例函数图象性质特点的掌握.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一九九六年,鸟类研究者在芬兰给一只燕鸥뼈မ鸟)套上标志环.4个月零1周后人们在2.56万千米外的澳大利亚发现了它.(1)这只百余克重的小鸟大约平均每天飞行多少千米(精确到10千米)?(2)这只燕鸥的行程y(千米)与飞行时间x(天)之间有什么关系?(3)这只燕鸥飞行1个半月的行程大约是多少千米?分析:一个月按30天计算,这只燕鸥平均每天飞行的路程不少于:25600÷(30×4+7)≈200(km)若设这只燕鸥每天飞行的路程为200km,那么它的行程y(千米)就是飞行时间x(天)的函数.函数解析式为:y=200x(0≤x≤127)这只燕鸥飞行1个半月的行程,大约是x=45时函数y=200x的值.即 y=200×45=9000(km)以上我们用y=200x对燕鸥在4个月零1周的飞行路程问题进行了刻画.尽管这只是近似的,但它可以作为反映燕鸥的行程与时间的对应规律的一个模型.类似于y=200x这种形式的函数在现实世界中还有很多.它们都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活动二.解决问题,进行新课1.首先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看看变量之间的对应规律可用怎样的函数来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1)圆的周长L随半径r的大小变化而变化.(2)铁的密度为7.8g/cm3.铁块的质量m(g)随它的体积V(cm3)的大小变化而变化.(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cm.一些练习本摞在一些的总厚度h(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n 的变化而变化.(4)冷冻一个0℃的物体,使它每分钟下降2℃.物体的温度T(℃)随冷冻时间t(分)的变化而变化.解:(1)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可得:L=2 r.(2)依据密度公式p=vm可得:m=7.8V. (3)据题意可知: h=0.5n. (4)据题意可知:T=-2t.我们观察这些函数关系式,不难发现这些函数都是常数与自变量乘积的形式,和y=200x 的形式一样.2.定义.一般地,形如y=kx•(k 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 叫做比例系数.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正比例函数关系式的特点,那么它的图象有什么特征呢? 活动三.共同探究,理解知识1.例题.画出下列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进行比较,寻找两个函数图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考虑两个函数的变化规律.1.y=2x 2.y=-2x学生通过活动,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特点及函数变化规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经历规律发现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各方面能力及学习兴趣.并能正确画图、积极探索、总结规律、准确表述.利用描点法正确地画出两个函数图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函数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并能准确地表达出,从而加深对规律的理解与认识. 2.活动过程与结论:(1)函数y=2x 中自变量x 可以是任意实数.列表表示几组对应值:画出图象如图(1).(2)y=-2x 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可以是全体实数,列表表示几组对应值:画出图象如图(2). (3)分析比较两个图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1)共同点:都是经过原点的直线.2)不同点:函数y=2x 的图象从左向右呈上升状态,即随着x 的增大y 也增大;经过第一、三象限.函数y=-2x 的图象从左向右呈下降状态,即随x 增大y 反而减小;•经过第二、四象限. 活动四.自己动手,课堂练习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对它们进行比较.(1)y=21x(2)y=21-x比较两个函数图象可以看出:两个图象都是经过原点的直线.函数y=21x•的图象从左向右上升,经过三、一象限,即随x 增大y 也增大;函数y=21-x•的图象从左向右下降,经过二、四象限,即随x 增大y 反而减小. 活动五. 总结归纳,得出规律1.归纳.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与图象特征之间的规律:正比例函数y=kx(k 是常数,k ≠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x>0时,图象经过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x 的增大y 也增大;当k<0时,•图象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x 增大y 反而减小.正是由于正比例函数y=kx(k 是常数,k ≠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我们可以称它为直线y=kx. 活动六.探究思考,拓展提高1.问题.经过原点与点(1,k)的直线是哪个函数的图象?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时,•怎样画最简单?为什么?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利用总结的正比例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关系,完成由图象到关系式的转化,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意义,并掌握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及原理.能从正比例函数图象特征及关系式的联系入手,寻求转化的方法.从几何意义上理解分析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完成由图象特征到解析式的转化,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找出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并知道原由. 2.过程及结论:(1)经过原点与点(1,k)的直线是函数y=kx 的图象.(2)画正比例函数图象时,只需在原点外再确定一个点,即找出一组满足函数关系式的对应数值即可,如(1,k).因为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活动七.知识巩固,课堂练习用你认为最简单的方法画出下列函数图象: (1)y=23x (2)y=-3x 解:除原点外,分别找出适合两个函数关 系式的一个点来: (1)y=23x (2,3) (2)y=-3x (1,-3) 活动八.知识梳理,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实例了解了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形式及图象的特征,并掌握图象特征与关系式的联系规律,经过思考、尝试,知道了正比例函数不同表现形式的转化方法,及图象的简单画法,为以后学习一次函数奠定了基础. 活动九.知识反馈,布置作业 1.课本第120页第1、2题. 2.补充习题.(1)某函数具有下面的性质:(1)它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2)y 随x 增大反而减小.请你举出一个满足上述条件的函数,写出解析式,画出图象. 解:函数解析式:y=-0.5x(2)汽车由天津驶往相距120千米的北京,S(千米)表示汽车离开天津的距离,•t(小时)表示汽车行驶的时间.如上右图所示(1)汽车用几小时可到达北京?速度是多少?(2)汽车行驶1小时,离开天津有多远?(3)当汽车距北京20千米时,汽车出发了多长时间?解法一:用图象解答,从图上可以看出4个小时可到达. 速度=4120=30(千米/时). 行驶1小时离开天津约为30千米. 当汽车距北京20千米时汽车出发了约3.3个小时.解法二:用解析式来解答,由图象可知:S与t 是正比例关系,设S=kt,当t=4时S=120 即120=k ×4 k=30 ∴S=30t.当t=1时 S=30×1=30(千米). 当S=100时 100=30t t=310(小时). 以上两种方法比较,用图象法解题直观,用解析式解题准确,各有优特点.。
初中一次函数教案优秀5篇
初中一次函数教案优秀5篇一次函数的优秀教学设计篇一课题:14.2.2一次函数课时:57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掌握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及意义.毛2.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关系.3.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联系规律.4.会用简单方法画一次函数图象.(二)能力训练要求1.通过类比的方法学习一次函数,体会数学研究方法多样性.2.进一步提高分析概括、总结归纳能力.3.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进一步分析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联系,从而提高比较鉴别能力.教学重点1.一次函数解析式特点.2.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联系规律.3.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教学难点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关系.2.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联系规律.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总结─归纳.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问题: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15℃,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xkm时,他们所处位置的气温是y℃.试用解析式表示y 与x的关系.分析:从大本营向上当海拔每升高1km时,气温从15℃就减少6℃,那么海拔增加xkm时,气温从15℃减少6x℃.因此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5-6x(x≥0)当然,这个函数也可表示为:y=-6x+15(x≥0)当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0.5km时,他们所在位置气温就是x=0.5时函数y=-6x+15的值,即y=-6×0.5+15=12(℃).这个函数与我们上节所学的正比例函数有何不同?它的图象又具备什么特征?我们这节课将学习这些问题.ⅱ.导入新课我们先来研究下列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特点?1.有人发现,在20~25℃时蟋蟀每分钟鸣叫次数c与温度t(℃)有关,即c 的值约是t的7倍与35的差.2.一种计算成年人标准体重g(kg)的方法是,以厘米为单位量出身高值h减常数105,所得差是g的值.3.某城市的市内电话的月收费额y(元)包括:月租费22元,拨打电话x分的计时费(按0.01元/分收取).4.把一个长10cm,宽5cm的矩形的长减少xcm,宽不变,矩形面积y(cm2)随x的值而变化.这些问题的函数解析式分别为:1.c=7t-35.2.g=h-105.3.y=0.01x+22.4.y=-5x+50.一次函数教案篇二教材分析《一次函数》是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九章的内容。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一次函数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复习教案2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课型: 复习课题:主备人:教学目标基础知识:复习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待定系数法。
基本技能:能懂得分析图象,从图象中得出信息,归纳总结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与数形结合能力。
基本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基本数学经验通过对图形的变化,分析图象,得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并利用其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难点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运用教具资料准备教师准备:教材学生准备:教材、练习本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自备补充集备补充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①观察图形与分析图形②改变图形③得出结论从图形中分析一次函数y=kx+b的k与b的大小?k>0 b<0 k<0 b<0 k<0 b>0 k>0 b>0二、操作与探究1、观察与操作观察右侧图形,确定K、b的范围。
2、讨论与探究能否求出直线解析式?3、猜测与验证上述图形中都具有什么性质?4、规律归纳观察图形,你还能能从图形中得到什么信息?k>0b<k<0b<k<0b>k>0b>y2x 4三、巩固应用、解决问题1、例题解析:在这张图上画出一次函数112y x=+,观察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注重描点、画图过程2、基础知识训练:你还能求出这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吗?体现数形结合的过程3、知识拓展与拔高训练补充例题:如果我再给每个交点标上字母,你能否求得四边形OADE的面积?(割补法求解)四、知识小结与活动经验1.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待定系数法。
2.找求解析式所需条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包括给出图形中的条件)。
注重描点、画图过程体现数形结合的过程(割补法求解)五、作业布置:A: 导航习题4.4B: 书P116----12板书设计14.4一次函数复习(1)一、性质:二、例:三、练习:课后反思1.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经过画函数的图像,体会运动与对应的思想。
八年级数学第十四章一次函数课题学习1课时教案全国通用
《课题》教学案单位:城南中学年级:八年级设计者:刘生时间:)《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课堂教学实录课题: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执教时间:2008-11-4执教班级:城南中学八年级12班执教老师:刘生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有关函数的知识,相继我们又学习了一次函数的知识,那么你能举出生活中一次函数的例子吗?生1:上网问题生2:出租车问题生3:手机话费问题师:很好,本节课我们就学习一次函数与实际生活方面的课题学习,请同学们看题:(出示幻灯片1)问题1:(1)假如你是单位领导,你的单位急需用车,但又不准备买车,你们准备和一个个体车主或一国营出租车公司中的一家签订月租合同,设汽车每月行驶x千米,应付给出租车公司的月租费是y1元,y1=110053+x(X≥0),应付给个体车主的月租费是y2元,xy342=(X≥0)。
请你作出决定租哪家的车合算。
(2)学生观察图像,判断租哪家车合算。
(3)根据图象,你能很快的回答下列问题吗?①如果该单位估计每月的行程约为800千米,那么这个单位租哪家的车合算?②如果该单位估计每月的行程约为2300千米,那么这个单位租哪家的车合算?生4:可用不等式来解师: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现在我给你提供另外一个新的信息,请你根据这一信息做出租那家车的决定。
(出示幻灯片2)生5:从图中可以看出每月行程相同的情况下,两家收取的费用有时高有时低,所以很难判断。
生6:也有一样的时候,当1500米时,租两家车都一样,从图中可以看出y1=y2=2000生7:当0<x<1500千米时,租个体车主合算师:这是为什么呢?生8:因为我在0到1500千米之间,任意取一个x的值,从图中可以看出y1>y2生9:大于1500千米时,出租车公司合算。
师:为什么?生10:同样,因为我在大于1500千米的范围内任意取一个x的值,从图中可以看出y1<y2师:很好,根据刚才所得结论,请快速回答问题(出示幻灯片3)生11:每月的行程约为800千米时,这个单位租个体的车合算生12:每月的行程约为2300千米时,这个单位租出租车公司合算二、感受新知师:“租车”问题的解决,我们发现利用函数图象可以很直观的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本章主要学习了变量与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以及应用。
还学习了用函数的观点分析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等。
在中考和各级考试中,本章知识常考的内容有:⑴求函数解析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⑵用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⑶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求解相关问题;⑷应用一次函数求解实际问题;⑸一次函数与方程、一次函数与不等式之间的关系,命题的形式灵活,不但注重知识间的联系,而且常与实际问题联系紧密。
必须掌握的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的图象与性质归纳如下:本章知识梳理函数⎪⎩⎪⎨⎧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图象的应用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解析式的确立函数的解析式⎪⎪⎪⎭⎪⎪⎪⎬⎫实际应用 14.1变量与函数14.1.1常量与变量14.1.1.1常量与变量的定义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有些量的数值是始终不变的,我们称他们为常量。
注意:①常量与变量是相对的,要注意判断的前提是“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同一个量在不同变化过程中可能是不同的。
例如,在形成问题中,s =vt 中,若s 一定,则v 、t 是变量;若v 一定,则s 、t 是变量。
②变量也可能是常数。
例如在C=2πr 中,π是常数。
14.1.1.2判断变量和常量的方法 ①看他是否在一个变化过程中②看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取值情况14.1.1.3准确识别常量与变量①“变量”是可以变化的,而“常量”是已知数②“变量”和“常量”是相对的,前提条件是“在某一变化过程中” ,同一个量当变化过程改变时,其变量和常量的身份也可能随之改变。
③“变量”是指变化的数量本身,不包括变量固定的指数。
例如圆的面积S =πr 2,其中r ,S 是变量,不能说r 2是变量。
同步训练:1.圆的周长公式为C =2π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量是2 B.变量是C 、π、r C .变量是C 、r D.常量是2、r2.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8cm 和4cm ,截去一个宽为x cm 的小长方形后,余下另一个长方形的面积S 与x 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A .S =4x B.S =4(8-x ) C .S =8(4-x ) D.S =8x3.某同学用50元钱去买单价是8元的笔记本,则他剩余的钱Q (元)与他买这种笔记本的本数x 之间的关系是( )A .Q =8x B.Q =8x-50 C .Q =50-8x D.Q =8x+50 4.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他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问题中因变量是( ) A .沙漠 B.体温 C.时间 D.骆驼5.购买单价为每支1.2元的铅笔,总金额y(元)与铅笔数n(支)之间的关系式可表示为y=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是常量,______________是变量。
6.某种储蓄的月利率是0.36%,今存入本金100元,则本息和y(元)与所存月数x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常量是________________,变量是______________。
7.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5cm,高h可以任意伸缩,写出面积S随h变化的关系式,并指出其中的常量和变量。
8.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为300km,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驶50km,行驶的回答下列问题:用含t的式子表示s为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是常量,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变量。
9.实验测得某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悬挂的质量x(kg)之间有如下关系式:y=15+0.3x,这里15和0.3都是_______量,其中15表示的实际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3表示的实际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某种报纸的价格是每份1.5元,买x份报纸的总价为y元,先填写下表,再用含xx14.1.2函数14.1.2.1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14.1.2.2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理解“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函数中的两个变量,一个是自变量,另一个是函数,其中自变量的变化才能引起函数的变化。
因此,函数关系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即变量x与变量y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
②注意理解“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
这句话包含两层含义:⑴自变量x的取值不能使对应关系式无意义。
⑵自变量x的取值不能使某个变化过程(实际问题)无意义。
③注意理解“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
值得注意的是“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的含义,即有一个且只有一个值。
因此,自变量x在取值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函数y都有一个且只有一个值与它对应。
④注意正确判断“谁是谁的函数”。
判断“谁是谁的函数”,即在某个函数关系中,判断谁是自变量,谁是函数。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两个变量,一个变量取其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那么这两个变量都可以作为对方的函数。
⑤注意正确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⑥函数与函数值函数y 是变量,它的值随着自变量x 取值的变化而变化,而函数值是自变量x 的某个取值所对应的y 值。
一个函数往往有许多个不同的函数值14.1.2.3函数定义中的三个要素一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是两变量之间的对应法则;三是函数值的变化范围。
14.1.2.4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 ①如果用解析式表示函数,那么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取值的全体。
②如果是由实际问题给出的函数,那么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既要使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还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同步训练1.下列图形中的曲线不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是( )2.在下列各式中,y 不是x 的函数的是( )A. y =2-xB. y =—2-x C .y =x -2 D. y =±x -2 3.函数y =3-x x -3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3 B. x ≤3C. x =3D. 全体实数 4.当x =2时,函数y =x 2-12的值为( ) A .10 B. 22 C. 23 D.65.校园里栽下一棵树,高1.8m ,以后每年长高0.3m ,则n 年后的树高l 与年数n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乙两地相距50km ,若一辆汽车以50km/h 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则汽车距乙地的路程s (km )与行驶的时间t (h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生活用水每吨2.10元,每月排污费1.60元。
小明家七月份水费y (元)与这个月用水x (吨)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如果七月份小明家水费为10.00元,那么小明家这个月用水_______________吨。
8.若函数y =2x-4中,x 的取值范围是1<x ≤3,则函数值y 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9.某校组织学生到距离学校6km 的博物馆去参观,小磊准备乘出租车去,出租车的收费标准如下:3km 一枚收费8元;3km 以上,每增加1km ,加收1.2元。
⑴⑵⑴写出出租车行驶的里程数x (x >3)(km )与费用y (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⑵小磊只带了10元钱,到博物馆够用吗?yO x10.某种化肥在县城里的甲、乙两个生产资料门市部均有销售,现了解到该种化肥在甲、乙两个门市部的标价均为600元/吨,但都有一定的优惠政策,甲门市部是第一吨按标价收费,超出部分每吨优惠25%;乙门市部均按每吨优惠20%出售。
⑴写出甲门市部每次交易销售额y1(元)与销售量x(吨)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乙门市部每次交易的销售额y2(元)与销售量x(吨)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⑵张某向一次购买此种化肥4吨,李某想一次购买此种化肥8吨,他们到哪个门市部买省钱?请给他们分别提出合理的建议。
14.1.3函数的图象14.1.3.1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定义:略注意:①函数的图象可以是直线、射线、线段,也可以是双曲线、抛物线,不规则曲线②函数图象的概念的基础是有序实数对与坐标平面内的点一一对应的原理,函数图象的概念的实质是建立了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象间的对应关系,实现了数(式)与形的互相转化。
③根据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象的对应关系,可以由函数解析式的结构特征研究函数图象的形状、升降等形态,或利用函数的图象发现、研究函数的一些行之,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14.1.3.2点和图象的关系①点在图象上;②点不在图象上若点(x,y)在函数图象上,则将x,y的值代入图象的函数解析式中,一定能满足函数解析式;反之,满足函数解析式的任意一对x,y的值,所对应的点(x,y)一定在函数的图象上。
14.1.3.3由函数的解析式画图象的一般步骤①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关键是选取自变量的值。
通常的要求是:在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均匀取值。
还应根据函数解析式的结构特点,决定自变量取值的分布、疏密程度等。
②描点:以表中的对应值为点的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此时要注意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顺序不能颠倒(横、纵坐标相等时例外)。
③连线:按照自变量的取值从小到大的顺序,用平滑的曲线把所描各点连接起来。
一般来说,描出的点越多,图象就越精确。
“平滑”是指根据所描各点之间的变化趋势连成的曲线(包括直线),从整体看是平滑的,这样图象的近似程度会更好些。
如果相邻两点间的变化趋势不太明显,则可在两点之间再多描几个点。
14.1.4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14.1.4.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①列表法:通过列表,给出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的对应数值,即用列表的方法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函数的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②图象法: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函数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
③解析式法:用含有数学关系的等式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解析式法。
注意:①他们分别从数和形的角度反映了函数的本质 ②他们之间可以互相转化14.1.4.2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优劣比较 ①列表法:优点:通过表格中已知自变量的值,可以直接读出与之对应的函数值 缺点:只能列出部分对应值,无法反应函数的全貌 ②图象法:优点:通过函数图象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缺点:从函数图象观察得到函数近似的数量关系 ③解析式法:优点:能够简明、准确、清楚地表示出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且可以根据解析式列表、画图象,进而研究函数的性质缺点:求对应值时往往要经过较复杂的运算,而且在实际问题中有的函数关系不一定能用解析式表示出来,只能用列表法或者图象法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