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大全 专题05 物质的量分数曲线练习
专题01 强碱滴定二元弱酸曲线-2019高考复习专题——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大全(原卷版)
1.常温下,向20 mL 0.2 mol·L-1 H2A溶液中滴加0.2 mol·L-1NaOH溶液。
有关微粒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其中Ⅰ代表H2A,Ⅱ代表HA-,Ⅲ代表A2-)。
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2A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2A===H++HA-、HA-H++A2-B. 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与H2A溶液混合后溶液显碱性C. 当V(NaOH)=20 mL时,溶液中存在以下关系:c(H+)+c(H2A)=c(A2-)+c(OH-)D. 当V(NaOH)=30 mL时,溶液中各粒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Na+)>c(HA-)>c(A2-)>c(H+)>c(OH-) 2.已知:pK a= -lgK a,25℃时,H2SO3的pK a1=1.85,pK a2=7.19。
常温下,用0.1mol/LNaOH溶液滴定20mL 0.1mol/L H2SO3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点所得溶液中:V o等于lOmLB. B点所得溶液中:C. C点所得溶液中:D. D点所得溶液中水解平衡常数3.常温下,向10.0mL 0.10 mol·L-1某二元酸H2R溶液中滴加入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测得溶液的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无法判断H2R是强酸还是弱酸B. 曲线上m点时溶液中c(Na+)>c(HR-) >c(R2-)>c(H+)C. HR-的电离能力大于水解能力D. 溶液中c(Na+)+c(H+)=c(HR-)+c(R2-)+c(OH-)4.已知:pKa=-lgKa,25℃时H2A的pK a1=1.85;pKa2=7.19。
常温下,用0.1mol/LNaOH溶液滴定20mL0.1mol/LH2A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右图所示(曲线上的数字为p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点所得溶液中c(HA)+c(A2-)+c(HA-)=0.1mol/LB. b点所得溶液中:c(H2A)+2c(H+)=c(A2-)+2c(OH-)C. 对应溶液水的电离程度:a>b>c>dD. C点所得溶液中:c(Na+)>3c(HA-)5.常温下,H2A是一种易溶于水的二元酸,将NaOH溶液滴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2A溶液中,溶液中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a)随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
人教部编版高中化学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高中化学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知识点总结在历年高考命题中,通过图象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pH与起始浓度的关系、有关混合溶液pH的计算、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盐类水解、守恒关系的应用以及沉淀溶解平衡等知识的题目是必考题,具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类试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和难点,试题通常以酸碱滴定过程为基础,涉及电解质水溶液中离子浓度的等量关系、大小关系以及水的电离程度等知识和规律,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一、解题方法:1.要仔细分析所给图象,确定图象各点的成分和溶液酸碱性,充分挖掘图象信息中的隐含条件,如图示中的最高点、最低点、交汇点、突变点都是提供解题信息的关键点。
2.用守恒法、不等式(先主次、后大小)等方法解决问题。
(1)三大守恒:①电荷守恒,②物料守恒,③质子守恒。
(2)一个不等式:主要微粒>次要微粒。
①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含水解和不水解)溶液主要以电离产生的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②弱酸、弱碱主要以弱电解质的分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③可水解的盐溶液中可水解的离子的水解程度极小、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程度极小。
④强碱弱酸的酸式盐溶液,需要讨论酸式酸根水解和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
3.对于混合溶液的离子平衡图象题,解题思维必须触及:混合溶液有无反应、反应物是否过量、电离与水解何者强、溶液体积变化有无影响定性分析或定量计算等。
若不发生反应的混合溶液,则同时考虑电离和水解。
若恰好完全反应的混合溶液,生成的是酸或碱则考虑电离,生成的是盐则考虑水解。
若反应物过量,则根据过量程度考虑电离或水解。
若有定量计算,则要考虑混合溶液的体积变化。
4.一定要理解透坐标用对数表示的含义。
结合平衡移动原理确定变化量到底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
5.选择题中的曲线图通常有以下几种:(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图象。
该类试题中,图象中一般会同时涉及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酸碱混合液的pH与离子浓度大小之间的关系图象。
(3)沉淀溶解平衡图象。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大全专题05物质的量分数曲线练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大全专题05物质的量分数曲线练已知点,若直线过点与线段有公共点,则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高考化学新一轮复习——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分数曲线练习在1.25℃下,改变0.1mol/l rcooh溶液的pH值,以及溶液a(x)=C(x)/[C (rcooh)+C(rcoo-)中rcooh和rcoo-的颗粒分布分数;甲酸(HCOOH)和丙酸(ch3ch2cooh)中酸分子的分布分数与pH值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丙酸的酸性比甲酸强b.ch3ch2coohch3ch2coo-+h+的lgk=-4.88c、如果0.1mol/l甲酸溶液的pH值为2.33,则0.01mol/l甲酸溶液的pH值为3.33d.将0.1mol/l的hcooh溶液与0.1mol/l的h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hcooh)>c(hcoo-)>c(oh-)>c(h+)【答案】b【分析】分析:A.根据图像中酸分子的分布分数判断。
酸分子的分布分数越大,酸性越弱;b、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当pH=4.88时,C(ch3ch2cooh)=C(ch3ch2coo-),结合电离方程进行分析;c、用水稀释弱酸溶液,促进弱酸电离;d、根据图中所示信息,甲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10-3.75,且电离大于水解过程,因此HCOOH和hcoona(1:1)的混合物为酸性。
相应地回答问题。
2.室温下,某二元碱x(oh)2水溶液中相关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1/22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已知点,若直线过点与线段有公共点,则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液体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以下陈述是错误的,即a.kb2的数量级为10-8b X(OH)No 3水溶液为碱性c.等物质的量的x(no3)2和x(oh)no3混合溶液中c(x2+)>c[x(oh)+]d、在X(OH)No3水溶液中,C[X(OH)2]+C(OH-)=C(x2+)+C(H+)[answer]C【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图形比较熟悉的题目,不过题目将一般使用的二元酸变为了二元碱,所以在分析图示时要随时注意考查的是多元碱的分步电离。
酸碱中和滴定及曲线PPT课件
2.仪器
2 酸式滴定管
.
酸碱 中
碱式滴定管
和 滴
锥形瓶
定 铁架台 所 需 滴定管夹 的 仪 容量瓶 器
20
21
滴定管的构造
上
①上端标有: 温度 、容积 、0刻度 ;端
25℃
25mL 50mL
下端。盛满溶液时,
体积 大于 所标容积。
②碱式滴定管:橡胶管+玻璃珠,盛 碱性 溶液; 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盛酸性 和强氧化性 ,溶液。
38
39
40
注意:左手、右手、眼睛 41
关键: 紧扣公式,分析V(标)的变化
3、结果计算: 用上述标准液体积的平均值进行计算
已知
↑
c(待) ↓ 计算来自c( 标 ) .V( 标 ) V↓(待)
→滴定测得
预先量取
42
P H
中和滴定曲线
12
10
8
突 变
6
反应终点
范
围
4
2
10
20
30
40 加入NaOH(ml)
• 3.装液,排气泡,调液面:
• 先装入液体至“0”刻度以上2-3厘
米处, 排净气泡后调整液面到“0”
或“0”以下,记下刻度,注意平视,不
能仰视或俯视
28
⑶滴定管的“0”刻度线—上—方—— —,但并未最在上—方————,滴定管 上的刻度由上到下,读由数小—到——大— ———,最大刻度线在滴定下管方—— —想—。一想:量筒的构造与滴定管 有何不同?
NaOH(m 0.00 18.00 19.68 19.98 20.00 20.02 20.20 22.00 23.00 l)
溶液PH值
强碱滴定二元弱酸曲线-2019高考复习专题——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大全
强碱滴定二元弱酸曲线-2019高考复习专题——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大全L-1NaOH溶液。
有关微粒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其L-1 H2A溶液中滴加0.2 mol·1.常温下,向20 mL 0.2 mol·中Ⅰ代表H2A,Ⅱ代表HA-,Ⅲ代表A2-)。
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2A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2A===H++HA-、HA-H++A2-B. 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与H2A溶液混合后溶液显碱性C. 当V(NaOH)=20 mL时,溶液中存在以下关系:c(H+)+c(H2A)=c(A2-)+c(OH-)D. 当V(NaOH)=30mL时,溶液中各粒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Na+)>c(HA-)>c(A2-)>c(H+)>c(OH-)【答案】C2.已知:pK a= -lgK a,25℃时,H2SO3的pK a1=1.85,pK a2=7.19。
常温下,用0.1mol/LNaOH溶液滴定20mL 0.1mol/L H2SO3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点所得溶液中:V o等于lOmLB. B点所得溶液中:C. C点所得溶液中:D. D点所得溶液中水解平衡常数【答案】A【解析】分析:A.A点溶液中pH=1.85,则溶液中c(H+)=10-1.85mol/L,结合亚硫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分析;B.B点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20mL,此时反应恰好产生NaHSO3,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分析;C.根据亚硫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结合电荷守恒分析;D.D点为加入NaOH溶液40mL,此时溶液中恰好生成亚硫酸钠,根据水解常数与电离常数的关系计算。
详解:A.A点溶液中pH=1.85,则溶液中c(H+)=10-1.85mol/L,H2SO3的一级电离平衡常数为K a1=c(H+)c(HSO3-)/c(H2SO3)=10-1.85mol/L,所以c(H+)=K a1,表明溶液中c(NaHSO3)=c(H2SO3),若恰好是10mLNaOH,由于此时溶液显酸性,则所得溶液中c(H2SO3)<c(NaHSO3),因此所加NaOH体积需<10mL,才能使溶液中c(NaHSO3)=c(H2SO3),即V0<10mL,A错误;B.B点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20mL,此时反应恰好产生NaHSO3,为第一个滴定终点,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HSO3-)+2c(SO32-)+c(OH-),B正确;C.H2SO3的二级电离平衡常数为K a2=c(H+)c(SO32-)/c(HSO3-)=10-7.19mol/L,C点溶液的pH=7.19,即溶液中c(H+)=10-7.19mol/L,则c(H+)=K a2,表明溶液中c(SO32-)=c(HSO3-),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HSO3-)+2c(SO32-)+c(OH-),溶液显碱性,则溶液中c(Na+)>3c(HSO3-),C正确;D.D点为加入NaOH溶液40mL,此时溶液中恰好生成亚硫酸钠,为第二个滴定终点,此时亚硫酸钠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则K h1=K w/K a2=10-14/10-7.19=10-6.81,D正确。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像考点分析
D. 滴定 过程 中可 能 出现 : c( CH。 CO OH ) > f( CH 。 COO一)> C( H )> C( Na )>
c(o H 一 )
解析 : 由图像 中 和 百 分 之 百 时 的 p H 突
跃 可 知 酸 性 最 强 的 是 HA, 最 弱 的 是 HD , 故
一 ( H +) 知 A 项 错
。
因 醋 酸 钠 能 水 解 导 致
HB 两 种 溶 质 , 且 其浓 度 相 等 , 又 因 P 点 时 溶
液呈 酸 性 , 故 可 知 H B 的 电 离 程 度 大 于 Na B
溶液 呈碱 性 , 在点 ② 时 p H 一 7推 知 溶 液 中 含
有 醋 酸
相结 合 思想 的功 能 。
一
= .考 查 溶液 中粒 子浓 度大 小 关系
考 查 电解 质的 强弱 判断
1 1 厂
倒 2 常温下 , 用0 . 1 0 0 0 o t o 1 . L N a O H
溶 液 滴 定 2 0 . 0 0 m L 一
0 . 1 0 0 0 mo l ・L
f( Na 。 。 ) > C( H B) > C( H ) > c( OH )
C ( CH 3 COO H ) +C ( H ) B .点 ② 所 示 溶 液 中 :C ( Na ) 一
c( CH 3 CO O H ) + C( C H 3 CO O 一)
C. p H 一 7时 , 三 种 溶 液 中 : f( A
) 。
器 数 o %
‘ 州日
A. 点 ① 所 示 溶
。
¨ … 川 “
高中化学各种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的认识与应用
高中化学各种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的认识与应用1.滴定曲线的认识与应用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是以所滴入的酸或碱溶液的体积为横坐标、以中和反应后溶液的pH为纵坐标体现中和滴定过程的曲线图。
强酸与强碱互相滴定的曲线图,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形状变化不大,但中间突跃大(即酸或碱溶液一滴之差,溶液pH变化大,出现突变)。
a.分析强酸与强碱互相滴定时的离子浓度大小,只要关注水的电离平衡即可,没有其它平衡影响。
强酸滴定弱碱或强碱滴定弱酸的曲线图,突跃小,较平缓;强酸滴定弱碱的起点低(因弱碱pH相对较小),前半部分形状有差异;强碱滴弱酸的起点高(因弱酸pH相对较大),前半部分形状有差异。
b.分析强碱滴定弱酸或强酸滴定弱碱时的离子浓度大小,不仅要考虑生成盐的水解平衡,而且还要考虑过量弱酸或弱碱的电离平衡与水的电离平衡。
指示剂选择的原则:指示剂的选择不但要考虑变色明显、灵敏,而且要选择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滴定时pH突跃范围相吻合,这样就能准确指示到达滴定终点(即酸碱恰好中和时的pH)。
强酸强碱互相滴定曲线图的应用例1.下图曲线a和b是盐酸与氢氧化钠的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1B.P点时反应恰好完全,溶液呈中性C.曲线a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的滴定曲线D.酚酞不能用作本实验的指示剂解析:认识滴定曲线图是解题的关键,强酸与强碱相互滴定突跃大,且恰好中和时溶液pH=7,故酚酞、甲基橙均可作指示剂。
识图:滴定前pH=1,c(HCl)=0.1mol·L-1,pH=13,c(NaOH)=0.1mol·L-1。
显然a曲线为NaOH溶液滴定盐酸的曲线,曲线b为盐酸滴定NaOH溶液的曲线,P点表示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唯B正确。
例2.298K时,在20.0mL0.10mol·L-1氨水中滴入0.10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化学物质的酸碱滴定曲线
化学物质的酸碱滴定曲线酸碱滴定曲线是一种描述化学物质在滴定过程中酸碱中和反应的曲线图形。
通过观察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可以了解反应的进程和等价点的位置。
这在化学分析、质量控制和教学实验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一、酸碱滴定曲线的基本原理酸碱滴定曲线是根据滴定过程中酸碱溶液的体系变化来描绘的。
滴定的过程中存在酸溶液(滴定液)与碱溶液(被滴定液)的中和反应。
在反应开始时,反应体系为酸溶液,pH值较低;随着滴加的碱溶液逐渐增多,pH值逐渐上升,直到等价点。
等价点为酸碱反应中,滴加的溶液与被滴定溶液刚好以化学计量的比例反应完全的点。
等价点后,滴加碱溶液进一步增加,溶液pH值上升迅速。
二、酸碱滴定曲线的类型常见的酸碱滴定曲线有以下几种类型:1.强酸与强碱的滴定曲线:强酸与强碱反应的滴定曲线呈现S型曲线。
2.强酸与弱碱的滴定曲线:强酸与弱碱反应的滴定曲线呈现S型曲线,但是等价点的pH值会高于7。
3.弱酸与强碱的滴定曲线:弱酸与强碱反应的滴定曲线呈现倒S型曲线。
4.弱酸与弱碱的滴定曲线:弱酸与弱碱反应的滴定曲线形状和pH 值都会受到反应体系的具体情况影响,没有统一的形态。
三、酸碱滴定曲线的应用酸碱滴定曲线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未知溶液的浓度:通过滴定的方法可以测定未知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通过分析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可以找到等价点的位置,从而计算出溶液的浓度。
2. 分析反应的进程:滴定曲线的形状和特点可以体现出反应的进程和速率。
例如,曲线上出现斜率较大的区域表示反应迅速进行,而斜率较小的区域则表示反应速率较慢。
3. 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酸碱滴定曲线可以用于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例如控制药品的浓度、判断食品的酸碱度等。
4. 教学实验:酸碱滴定曲线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实验内容之一。
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特点。
四、酸碱滴定曲线的注意事项在进行酸碱滴定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滴定过程中需要控制滴定剂滴定速度,以避免出现误差。
酸碱滴定曲线解析酸碱滴定曲线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酸碱滴定曲线解析酸碱滴定曲线的特点和解题方法酸碱滴定曲线解析:酸碱滴定曲线的特点和解题方法酸碱滴定曲线是化学实验中用于分析酸碱物质浓度的重要工具。
通过观察滴定试剂与待测溶液反应的曲线特点,可以确定酸碱溶液的浓度。
本篇文章将对酸碱滴定曲线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进行详细解析。
一、酸碱滴定曲线的特点酸碱滴定曲线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S 型曲线特点:酸碱滴定曲线通常呈现出典型的S型曲线,这是由于滴定试剂的酸碱性质以及酸碱反应的速率变化所导致的。
在滴定的早期阶段,溶液中碱的浓度较低,滴定试剂迅速与之反应,酸性较大。
而当滴定试剂与酸反应至中和点附近时,滴定试剂的酸碱中和反应速率减慢,最终呈现出一个曲线的拐点。
2. 中和点:酸碱滴定曲线的中和点是指酸和碱完全中和的临界点,也是滴定终点的标志。
在滴定曲线上,中和点是一条陡峭的上升曲线,通常位于S型曲线的拐点附近。
中和点的出现可以通过指示剂的变色来确认,如酚酞指示剂的颜色突变由粉红变为无色。
3. 等速反应阶段:在中和点之后,滴定试剂与待测溶液的酸碱反应已经达到了极端的缓慢状态,这个阶段称为等速反应阶段。
在等速反应阶段,滴定试剂的酸碱中和速率基本保持不变,曲线呈现出一个平缓的水平阶段。
二、酸碱滴定曲线的解题方法在解题时,我们需要根据酸碱滴定曲线给出的信息,推断出溶液的浓度或其他相关参数。
以下是常见的解题方法:1. 求滴定终点的体积:滴定终点可通过观察指示剂的变色来确定,通常是滴定试剂与待测溶液完全反应所需的体积。
这个体积也可以通过找到滴定曲线上的等速反应阶段来确定。
2. 求酸碱物质的浓度:在已知滴定终点体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以及滴定试剂与待测溶液的化学方程式来计算酸碱物质的浓度。
3. 利用等速反应阶段进行测定:等速反应阶段具有相对恒定的酸碱中和速率和条件,可以用来测定待测溶液的浓度。
通过等速反应阶段的斜率以及相关计算可以得出酸碱浓度的值。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x酸碱中和滴定曲线酸碱中和滴定曲线是指,当滴定中和反应进行时,在反应过程中pH值的变化情况。
它是一条曲线,反映了酸碱反应过程中pH值的变化趋势。
酸碱中和曲线有6种不同形式:(1)单项酸型滴定:在单项酸型滴定过程中,滴定剂是一种基质,酸的浓度不会改变,pH值随着滴定剂的浓度增加而逐渐升高,直到它到达它的最大值(即弱酸碱点),然后稳定在一个水平,随着滴定剂的添加,pH值不再变化。
(2)单项碱型滴定:在单项碱型滴定过程中,滴定剂是一种碱,碱的浓度不会改变,pH值随着滴定剂的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直到它到达它的最低值(即弱酸碱点),然后稳定在一个水平,随着滴定剂的添加,pH值不再变化。
(3)酸碱双项滴定:在酸碱双项滴定中,酸和碱的浓度同时改变。
其中,随着滴定剂的添加,pH值先上升,直到达到它的最高值(即中和点),然后下降,直到达到它的最低值(即弱酸碱点),然后稳定在一个水平,随着滴定剂的添加,pH值不再变化。
(4)自发滴定:自发滴定是一种特殊的滴定反应,它可以用来表征该体系的自净能力。
在自发滴定过程中,pH值先上升,直到达到它的最高值(即中和点),然后下降,直到达到它的最低值(即弱酸碱点),然后稳定在一个水平,随着自发滴定反应的进行,pH值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5)复合滴定:复合滴定是一种复杂的滴定反应,参与滴定的物质不止一种,可能有多种酸、碱或其它物质同时参与滴定反应。
在复合滴定过程中,pH值先上升,直到达到它的最高值(即最弱碱中和点),然后下降,直到达到它的最低值(即最弱酸碱点),然后稳定在一个水平,随着滴定剂的添加,pH值不再变化。
(6)比较滴定:比较滴定是指将两种不同的滴定剂进行滴定,以获得滴定剂的酸碱力。
滴定剂的酸碱力越高,其pH值变化的范围就越大,也就是说,随着滴定剂的添加,pH值变化范围越大。
总之,酸碱中和滴定曲线主要表征滴定反应中pH值的变化趋势,可以为更准确地判断物质的酸碱性提供参考依据。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的综合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的综合分析有关中和滴定曲线的问题是高考的热点,也是高中化学的重点,是溶液中各种平衡的综合应用。
一、图像分析与变形1 、滴定曲线中的关键点及其各种关系的分析图1 图2图1是两强溶液的混合,关键点主要是起点,起点主要计算PH和物质的量浓度,终点和中性点重合,图像趋势主要是终点附近的“突变”。
图2是一元强碱滴定一元弱酸,是分析的重点,各个关键点的分析和结论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下表即是图2各个关键点的详解。
点反应物的n之比溶质成分溶液的酸碱性微粒浓度大小关系微粒浓度守恒式溶液的本质特征、判断的关键理由①起点只有HAcHAc酸性c(HAc)>c(H+)>c(Ac—)>c(OH—)c(HAc)+c(Ac—)=0.1mol/L只有HAc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都是微弱的②半量点(即中和反应一半点)=2:1HAcNaAc酸性c(Ac—)>c(Na+)>c(HAc)>c(H+)>c(OH—)c(Ac—)+c(OH—)=c(Na+)+c(H+)C(HAc)+c(Ac—)=2c(Na+)HAc和NaAc按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HAc的电离强于Ac—的水解③中性点>1:1HAcNaAc中性c(Ac—)=c(Na+)>c(H+)=c(OH—)c(Ac—)+c(OH—)=c(Na+)+c(H+)HAc稍微过量一点或者NaOH稍微少加一点④终点(即恰好反应点)=1:1NaAc碱性c(Na+)>c(Ac—)>c(OH—)>c(H+)c(Ac—)+c(OH—)=c(Na+)+c(H+)c(HAc)+c(AcNaAc溶液,只需要考虑Ac—的单水解—)=c(Na+)⑤过量一倍点=1:2NaAcNaOH碱性c(Na+)>>c(OH—)>c(Ac—)>c(H+)c(Ac—)+c(OH—)=c(Na+)+c(H+)c(Na+)=2[c(HAc)+c(Ac—)]NaAc和NaOH按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Ac—的水解被抑制2、变形分析更改溶液滴加顺序或者溶质的成分①更改滴加顺序:图像变化趋势发生变化,分析的关键点没有改变,分析思路也没有变化。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 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分数 • 随着pH增大,溶质分子浓度不断减小,离子
浓度逐渐增大,酸根离子增多。根据分布分 数图上的交点可以得到电离平衡常数。
LOGO
分布分数图 [分布曲线是指以pH为横坐标、分布分数(即组分的平衡浓 度占总浓度的分数)为纵坐标的关系曲线]
LOGO
1. NaOH标准液分别滴定等浓度的HAc和HCl 2. HCl标准液分别滴定等浓度的NH3∙H2O和NaOH
c(NaOH)=c(HAc)=c(HCl)=0.1000 mol/L
c(NaOH)=c(NH3∙H2O)=c(HCl)=0.1000 mol/L
LOGO
• 曲线起点不同:①强碱滴定强酸、弱酸的曲线,强酸起点低;②强酸滴定强碱、弱碱的 曲线,强碱起点高。
• 二元弱酸(以草酸H2C2O4为例) • δ0为H2C2O4分布分数、δ1为HC2O4-分布分
数、δ2为C2O42-分布分数
LOGO
1. 在100 mL某一元弱酸的溶液中,以0.50 mol·L-1 NaOH溶液滴定后 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 C ) A. 该弱酸在滴定前的浓度是0.15 mol·L-1 B. 该弱酸稀释10倍后pH为4 C. 滴定过程最合适的指示剂是酚酞 D. 滴定过程最合适的指示剂是甲基橙
• 滴定突跃范围不同:强碱与强酸反应的突跃点变化范围大于强碱与弱酸(或强酸与弱碱) 的反应。
• 化学计量点不同:室温下,pH=7不一定是化学计量点。强碱与强酸化学计量点是pH=7, 强碱与弱酸化学计量点是pH>7,强酸与弱碱化学计量点是pH<7。
LOGO
分布分数图 [分布曲线是指以pH为横坐标、分布分数(即组分的平衡浓 度占总浓度的分数)为纵坐标的关系曲线]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大全 专题05 物质的量分数曲线练习
专题05 物质的量分数曲线1.25℃时,改变0.1mol/LRCOOH溶液的pH,溶液中RCOOH、RCOO-的微粒分布分数a(X)= c(X)/[c(RCOOH) + c(RCOO-)];甲酸(HCOOH)与丙酸(CH3CH2COOH)中酸分子的分布分数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丙酸的酸性比甲酸强B. CH3CH2COOH CH3CH2COO-+ H+的lgK=-4.88C. 若0.1mol/L 甲酸溶液的pH=2.33,则0.01mol/L 甲酸溶液的pH=3.33D. 将0.1mol/L 的HCOOH溶液与0.1mol/L 的H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HCOOH)>c (HCOO-)>c(OH-)>c(H+)【答案】B【解析】分析:A.根据图像中酸分子的分布分数大小进行判断,酸分子的分布分数越大,酸性越弱;B. 根据图像中给定的信息pH=4.88时,c(CH3CH2COOH)=c(CH3CH2COO-),并结合电离方程式进行解析;C.弱酸溶液加水稀释,促进弱酸的电离;D.根据图示信息,甲酸的电离平衡常数10-3.75,电离大于水解过程,所以HCOOH与HCOONa(1:1)的混合液显酸性。
据此解答问题。
2.室温下,某二元碱X(OH)2水溶液中相关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pH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K b2的数量级为10-8B. X(OH)NO3水溶液显碱性C. 等物质的量的X(NO3)2和X(OH)NO3混合溶液中c(X2+)>c[X(OH)+]D. 在X(OH)NO3水溶液中,c[X(OH)2]+c(OH-)= c(X2+)+ c(H+)【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图形比较熟悉的题目,不过题目将一般使用的二元酸变为了二元碱,所以在分析图示时要随时注意考查的是多元碱的分步电离。
详解:A.选取图中左侧的交点数据,此时,pH=6.2,c[X(OH)+]=c(X2+),所以K b2=,选项A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5 物质的量分数曲线1.25℃时,改变0.1mol/LRCOOH溶液的pH,溶液中RCOOH、RCOO-的微粒分布分数a(X)= c(X)/[c(RCOOH) + c(RCOO-)];甲酸(HCOOH)与丙酸(CH3CH2COOH)中酸分子的分布分数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丙酸的酸性比甲酸强B. CH3CH2COOH CH3CH2COO-+ H+的lgK=-4.88C. 若0.1mol/L 甲酸溶液的pH=2.33,则0.01mol/L 甲酸溶液的pH=3.33D. 将0.1mol/L 的HCOOH溶液与0.1mol/L 的H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HCOOH)>c (HCOO-)>c(OH-)>c(H+)【答案】B【解析】分析:A.根据图像中酸分子的分布分数大小进行判断,酸分子的分布分数越大,酸性越弱;B. 根据图像中给定的信息pH=4.88时,c(CH3CH2COOH)=c(CH3CH2COO-),并结合电离方程式进行解析;C.弱酸溶液加水稀释,促进弱酸的电离;D.根据图示信息,甲酸的电离平衡常数10-3.75,电离大于水解过程,所以HCOOH与HCOONa(1:1)的混合液显酸性。
据此解答问题。
2.室温下,某二元碱X(OH)2水溶液中相关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pH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K b2的数量级为10-8B. X(OH)NO3水溶液显碱性C. 等物质的量的X(NO3)2和X(OH)NO3混合溶液中c(X2+)>c[X(OH)+]D. 在X(OH)NO3水溶液中,c[X(OH)2]+c(OH-)= c(X2+)+ c(H+)【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图形比较熟悉的题目,不过题目将一般使用的二元酸变为了二元碱,所以在分析图示时要随时注意考查的是多元碱的分步电离。
详解:A.选取图中左侧的交点数据,此时,pH=6.2,c[X(OH)+]=c(X2+),所以K b2=,选项A正确。
B.X(OH)NO3水溶液中X的主要存在形式为X(OH)+,由图示X(OH)+占主导位置时,pH为7到8之间,溶液显碱性,选项B正确。
C.等物质的量的X(NO3)2和X(OH)NO3混合溶液中c(X2+)和c[X(OH)+]近似相等,根据图示此时溶液的pH约为6,所以溶液显酸性X2+的水解占主导,所以此时c(X2+)<c[X(OH)+],选项 C错误。
D.在X(OH)NO3水溶液中,有电荷守恒:c(NO3-)+c(OH-)=2c(X2+)+c(H+)+c[X(OH)]+,物料守恒:c(NO3-)=c(X2+)+c[X(OH)2]+c[X(OH)]+,将物料守恒带入电荷守恒,将硝酸根离子的浓度消去,得到该溶液的质子守恒式为:c[X(OH)2]+c(OH-)=c(X2+)+c(H+)。
3.25℃时,在“H2A―HA-―A2-”的水溶液体系中,H2A、HA-和A2-三者中各自所占的物质的量分数(α)随溶液pH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含H2A、HA-和A2-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α(HA-)一定增大B. 将等物质的量的NaHA和Na2A混合物溶于水,所得的溶液中α(HA-)=α(A2-)C. NaHA溶液中,HA-的水解能力小于HA-的电离能力D. 在含H2A、HA-和A2-的溶液中,若c(H2A)+2c(A2-)+c(OH-)=c(H+),则α(H2A)和α(HA-)一定相等【答案】C【解析】A.根据图像,在含H2A、HA-和A2- 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溶液的酸性减弱,α(HA-)可能增大,可能减小,与原溶液的成分有关,故A错误;B. 根据图像,将等物质的量的NaHA和Na2A混合物溶于水时,溶液的pH在4~5之间,溶液显酸性,以HA-电离为主,所得的溶液中α(HA-)<α(A2-),故B错误;C.NaHA溶液显酸性,以电离为主,可知其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故C正确;D. 在含H2A、HA-和A2-的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有2c(A2-)+c(OH-)+c(HA-)=c(H+)+ c(Na+),因为c(H2A)+2c(A2-)+c(OH-)=c(H+),则2c(A2-)+c(OH-)+c(HA-)=c(H+)+ c(Na+)= c(H2A)+2c(A2-)+c(OH-)+ c(Na+),因此c(HA-)= c(H2A) + c(Na+),故D错误;故选C。
4.常温下,HA为一元弱酸。
已知溶液中HA、A-的物质的量分数δ随溶液pH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向10mL0.1mol/LHA 溶液中,滴加0.1mol/LNaOH溶液x mL。
下列不正确的是A. 常温下,HA的电离平衡常数K a=10-9B. x=0时,1<pH<7C. x=5时,C(A-)=c(HA)D. x=10时,c(A-)+c(HA)=c(Na+)=0.05mol/L【答案】C【解析】A. 当pH值为9时,溶液中c(H+)=1×10-9mol/L,由c(HA)= c(A-)得,K a=10-9,A正确;B. HA为弱酸,当不添加NaOH时,溶液呈酸性,且不完全电离,c(H+)<0.1mol/L,B正确;C. 当x=5时,不能将电离出的H+完全中和,溶液呈酸性,C(A-)与c(HA)不相等,C错误;D. x=10时,溶液体积为20mL,则此时c(A-)+c(HA)==0.05mol/L,c(Na+)=0.05mol/L,D正确。
故选择C。
5.已知常温下,K a1(H2CO3)=4.3×10-7, K a2(H2CO3)=5.6×10-11。
某二元酸H2R及其钠盐的溶液中,H2R、HR-、R2-三者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在pH=4.3的溶液中:3c(R2-)=c(Na+)+c(H+)-c(OH-)B. 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与H2R溶液混合后,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小C. 等浓度的NaOH溶液与H2R溶液按体积比1∶2混合,溶液的pH=1.3D. 向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H2R溶液,发生反应:2CO32-+H2R=2HCO3-+R2-【答案】C6.常温下,现有0.1mol· L-1NH4HCO3溶液,pH=7.8。
已知含氮(或含碳)各微粒的分布分数(平衡时,各微粒浓度占总微粒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pH=9时,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c(NH4+)>c(HCO3-)>c(NH3·H2O)>c( CO32-)B. NH4HCO3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1C. 向pH=6.5的上述溶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NH4+和HCO3-浓度逐渐减小D. 分析可知,常温下水解平衡常数K h(HCO3-)的数量级为10-7【答案】B【解析】分析:A项,由NH3·H2O的分布分数的变化分析NH4+的分布分数的变化,再结合图像判断当pH=9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B项,根据碳酸氢铵溶液pH=7.8,判断NH4+与HCO3-的大小关系,结合物料守恒解决该项;C项,结合图像判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NH4+和HCO3-浓度变化;D项,利用图像中的特殊点(如pH=6.5时)对应的离子浓度,计算水解平衡常数K h(HCO3-)。
7.25℃时,向20mL 0.1mol/L HAuCl4溶液中滴加0.1mol/LNaOH 溶液,滴定曲线如图1,含氯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δ) 随pH变化关系如图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c点溶液中: c(Na+)=c(AuCl4-)B. a 点对应溶液pH 约为5C. 25℃时,HAuCl4的电离常数为1×10-3D. d点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c(Na+)>c(AuCl4-)>c(OH-) >c(H+)【答案】C【解析】c点溶液中,pH=7,c(OH-)=c(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c(AuCl4-),A正确;根据Ka= c(H+)×c(AuCl4-)/c(HAuCl4)=10-3×10-3/(0.1-10-3)≈10-5,由于a点时,c(AuCl4-)= c(HAuCl4),所以c(H+)≈10-5mol/L,pH≈5,B正确;0.1mol/LHAuCl4溶液pH=3,根据HAuCl4=H++ AuCl4-可知,该反应的电离常数为Ka=c(H+)×c(AuCl4-)/c(HAuCl4)= 10-3×10-3/(0.1-10-3)=10-5,C错误;d点时,溶液溶质为NaAuCl4,溶液显碱性,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AuCl4-)>c(OH-)>c(H+),D正确;正确选项C。
8.常温下向100mL0.2mol/L的氨水中逐滴加入0.2mol/L的盐酸,所得溶液中NH4+和NH3·H2O的物质的量分数φ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及混合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表示NH3·H2O物质的量分数变化的曲线是BB. pH=9.26时的溶液中,NH3·H2O的电离程度小于NH4+的水解程度C. 常温下,NH3·H2O的电离常数为1.8×10-5mol/L (已知lg1.8=0.26)D. 当加入盐酸体积为50mL时,溶液中c(NH4+)-c(NH3·H2O)=2×(10-5+10-9)mol/L【答案】C【解析】NH3·H2O与HCl能够发生反应: NH3·H2O+HCl=NH4Cl+H2O,随着HCl的滴入,NH3·H2O浓度逐渐减小,NH4+的浓度逐渐增大,所以曲线B表示的是NH4+,不是NH3·H2O的物质的量分数,A选项错误;pH=9.26时,溶液呈碱性,说明NH3·H2O的电离程度大于NH4+离子的水解程度,B选项错误;NH3·H2O NH4++ OH-,K=[C(NH4+)×C(OH-)]/C(NH3·H2O),根据图示得:当PH=9.26时,溶液中NH3·H2O和NH4+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即浓度相同,所以K=C (OH-)=Kw/C(H+)=1×10-14/10-9.26=10-4.74=1.8×10-5,C选项正确;当加入盐酸体积为50mL时,C(Cl-)=1/15mol·L-1,C(NH3·H2O)+C(NH4+)=2/15 mol•L-1,所以有:2C(Cl-)= C(NH3·H2O)+C(NH4+),根据电荷守恒:2C(H+)+2C(NH4+) =2C(Cl-)+2C(OH-),所以c(NH4+)-c(NH3·H2O)=2×(10-5-10-9)mol/L,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