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岭脑梗死的诊断和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水岭脑梗死的诊断和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对分水岭脑梗死的诊断和介入治疗予以探讨。方法19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发病机制予以分析,并对介入治疗的效果予以探讨。结果介入治疗后,动脉直径的狭窄情况恢复>80%,术后随访,未出现新鲜梗死的患者有94.7%,支架处再狭窄的患者有5.3%。结论分水岭脑梗死主要的临床特点为轻度功能障碍,CT、MRI检查时具有特征性表现,对于分水岭脑梗死疾病,最有效的诊断方法为脑血管造影,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介入治疗,烟雾病患者多发生分水岭脑梗死。

关键词分水岭脑梗死;影像学;介入治疗

分水岭脑梗死是指脑内相邻较大血管区之间存在局限性缺血现象,且伴有神经功能障碍,与其他类型脑梗死相比,其临床特征、MRI等影像学检查具有明显特点[1]。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19例,对患者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发病机制予以分析,并对介入治疗的效果予以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19例,经MRI、CT检查,造影表现为19例患者椎基底动脉、大脑中、颈内均存在重度狭窄,狭窄率>70%,其中女7例,男12例,患者年龄29~72岁,其中首次发病患者8例,2次以上梗死患者11例;4例患者在活动状态下发病,15例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发病;既往病史:6例患者表现为糖尿病史,9例患者表现为冠心病史,12例患者表现为高血压史;临床表现:1例患者表现为轻度偏身感觉障碍,4例患者表现为反复头昏,4例患者表现为轻度失语,5例患者表现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12例患者表现为轻度偏瘫。

1. 2 影像学检查采用MRI或CT检查,14例患者表现为梗死多发于半卵圆中心区域和放射冠,呈水滴样、条索状、串珠样;4例患者半卵圆中心区域、顶枕交界区皮层及放射冠均有病变;剩余1例患者额颞交界区皮层与半卵圆中心区域均存在梗死灶。

1. 3 全脑血管造影(DSA)1例患者表现为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严重狭窄,7例患者表现为一侧颈动脉颅外段狭窄;5例患者表现为单纯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1例患者表现为一侧颈动脉颅内段狭窄,3例患者表现为颈动脉狭窄合并椎动脉狭窄;1例患者表现为烟雾病,1例患者表现为颈动脉狭窄合并基底动脉狭窄。

1. 4 治疗方法其中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有16例患者,另外3例患者行椎动脉支架植入术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2 结果

治疗后造影显示,动脉直径的狭窄情况恢复>80%,术后随访(3个月~2年),未出现新鲜梗死的患者占94.7%(18/19),支架处再狭窄的患者占5.3%(1/19)。

3 讨论

3. 1 临床特点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轻度偏身感觉障碍、轻度偏瘫等,同时伴有情绪改变、认知障碍、失语等现象,在本次研究中,63%患者表现为轻度偏瘫,26%患者表现为轻度认知障碍,53%患者表现为轻度偏身感觉障碍,21%患者表现为轻度失语,且出现2次以上梗死的患者有46%,与文献显示相符[2,3]。

3. 2 发病机制在已患有颅内前后循环供血大动脉严重狭窄,且颅内血管代偿不全的情形下,分水岭脑梗死比较容易发生,或某一动脉干供血不足、多种原因导致的血压降低等,虽然动脉近心端供血可以,远心端末梢边缘的供血现象将会严重降低,导致脑内相邻两条动脉供血区交界处出现局限性脑缺血,进而引发梗死,发病原因主要表现为微栓子脱落、低灌注等[4]。在本次研究中,患者的发病状态多处于睡眠和安静状态下,这可能与血压过低有关。

3. 3 影像学表现采用CT与MRI检查,均可清晰显示梗死,MRI-T2显示陈旧性梗死比较明显,MRI弥散相显示新鲜梗死比较明显,①皮质下型:皮层下分水岭区在脉络膜前动脉末端、豆纹动脉末端与大脑前、中动脉皮层交界处,即半卵圆中心区域和放射冠,表现为深穿支末梢梗死,呈条索状、串珠样等;②皮质型:大脑前、中、后动脉交界处为梗死灶发生位置,区别于大脑前、中、后动脉主干及分支梗死;③混合型:兼具以上两种类型的表现,在本次研究中,混合型患者有26.3%。

3. 4 治疗抗血小板、降纤、升高血压等均是传统的内科治疗方法,根本上很难解决问题。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生多为脑动脉严重狭窄所致,解决动脉狭窄所致的脑灌注不足为根本治疗方法,因此,在治疗时,必须通过血管造影,进而根据病变有针对性进行介入治疗[5]。在本次研究中,脑动脉狭窄率>70%,且同时代偿不足,可作为手术指征,进行椎基底动脉、颈动脉狭窄段球囊扩张术,因为出现上述手术指征时,狭窄段远端血流量会严重减少,本次研究中,介入治疗后,动脉直径的狭窄情况恢复>80%,术后随访(3个月~2年),未出现新鲜梗死的患者有9

4.7%,支架处再狭窄的患者有

5.3%

综上所述,分水岭脑梗死主要的临床特点为轻度功能障碍,CT、MRI检查时具有特征性表现,对于分水岭脑梗死疾病,最有效的诊断方法为脑血管造影,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介入治疗,烟雾患者多发生分水岭脑梗死。

参考文献

[1] 孙凤杰,叶波. 脑梗塞介入治疗的护理干预.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3):346.

[2] 张锐锋,赵学锋,符振宇. 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260例疗效分析.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2):356.

[3] 李万猛,秦家碧,杨土保. 磁共振颅脑平扫与弥散成像在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9):1376-1377.

[4] 王会改,蔡汉潮. 急性脑梗塞超早期介入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临床杂志,2015(3):31-32.

[5] 马振峰,陈冬良. 1例Brugada综合征致分水岭脑梗塞患者的病例分析.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2):163-1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