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表达技巧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完整版)ppt课件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完整版)ppt课件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 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首联和颈联正面写环境的艰苦和战士们作战的艰
辛。颔联和尾联用典。“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
起了曲子“折杨柳”,引发了对家人的思念;尾联
“斩楼兰”言简意赅,表达了战士们报效国家英勇杀
精选课件
42
3、借代,形象生动地表情达意。
⑴用相关事物代所要表达的人或物。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门”代富豪之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飞将”代李广,实指唐朝名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风骚”代文学成就。
精选课件
43
3、借代,形象生动地表情达意。
固定代称: 战争、战乱——烽火、烽烟、狼烟、干戈等。 书信——鸿雁、尺素、尺牍等。 船——扁舟、兰舟、画舫、樯、帆、棹、楫等。 太阳——东曦、金乌等。 月亮——蟾蜍、蟾宫、玉兔、嫦娥、婵娟、银阙、 珠宫、银盆、玉轮、冰轮、玉环、玉盘、清辉、 桂树等。
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 (杜甫)——化用《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 来,遗我双鲤鱼。”
精选课件
34
例: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贺《李贺箜篌引》)——“江娥”、 “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精选课件
35
①明引:
放言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 ①以景显“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共35张PPT)PPT课件 图文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共35张PPT)PPT课件 图文
②化用:将前人的句子改动一些作为自己的诗句。
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杜甫)——化用 《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2.引用神话传说。例: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贺箜篌 引》)——“江娥”、“素女”传说中的 神女。
3.引用历史故事。 ①明引:例: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
托物言志,整个诗歌就描写一个事 物,所有诗句围绕一个事物展开 。
借景抒情,描写几个景物,组成一 个场景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留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的蝉住在高大的梧桐树上,饮着清露,唱出婉 转的歌声,不用借助秋风,就能传播很远。 它象征着 立身高洁的人,不用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 表达出诗人对内在品格的热烈赞颂和高度自信。
以此为“ 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
的典故。
用典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如许浑《登洛阳故城》
黍离:《诗经 黍离》中有“彼黍离离”
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 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
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 痛惜伤感之情。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分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①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 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 ②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 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③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 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 声”自然烘托雪大。
——借景抒情
春闺思 [唐]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柳树”是春景中的典型描写对象。诗人在此既是 写实,同时也蕴含着更多的深意。柳树的千丝万絮, 不正隐含着对征人的“千思万绪”吗?句中“陌上桑” 一语,本是汉《乐府·相和曲》名,诗人在此除了实写 陌上春色之外,也是有意地用典,借《陌上桑》的故 事,含蓄地表达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忠贞不二之情

诗歌表现手法课件(共47张PPT)

诗歌表现手法课件(共47张PPT)
晓出净慈寺送林方子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2)运用烘托手法,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的悲切。 1、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的人或事物。
北陂杏花 王安石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作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2 (3)设想的未来之境。
续延伸,动中取静,以动 衬静。 “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 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的人或事物。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故乡明月”——“乡思情”;
用“长于亭艺折术柳创”—作—,例“惜就别是:情从”正;姜面着夔意描写《。 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
江上看山 (苏辙 )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分析]此诗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赭” 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
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 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 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的表达技巧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修辞方法: 设问、反问
表达技巧(Ⅰ)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结构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答: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像出当年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表达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10.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1.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2.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13.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2、对比或对照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二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这一联以“江湖夜雨”对“桃李春风”,巨大的反差,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与欢乐。以“十年灯”与“一杯酒”相对,更是进一层:不仅在时间上给人以“长夜难熬”的感觉,还突出了作者独对孤灯的沉重和思念的辛苦。

高考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课件(共46张PPT)

高考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课件(共46张PPT)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诗歌常用表达方式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1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 托物言志 3 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描写:白描、工笔(细节描写) 正侧 动静 虚实 点面等
一、诗歌的抒情手法:
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等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是一首隐逸诗,作者写出了空山的宁静、幽 深。作者在渲染空山的静时采用了以闹衬静的方 法外,还用以动景衬静景的方法:返影(斜阳返 照)宁静详和,静静地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更 显深林的幽与静——以“返影”衬空山的幽静。
2、虚实结合: 指眼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 事与过去的、想象中的、虚构的景、事互相映 衬、交织,表达某种思想感情。
雨霖铃· 寒蝉凄切 【作者】柳永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 绪, 留恋处, 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今宵酒 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 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作者写身处艰难、恶劣的处境的梅花,描 写梅高洁坚贞的品质,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 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
借古讽今(喻今、伤今)。是咏史诗中常见的 表现手法,多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例:李清照 乌江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 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 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 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诗歌表达方式ppt课件

诗歌表达方式ppt课件

以静衬动:即通过描写、渲染静态, 反衬动态,突出动态,是反衬手法的 一种。如
唐·李颀《琴歌》一诗中:“一声已动 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这是写 听弹琴时对音乐美的感受,从听觉来 写,以静衬动,而下句说繁星在听琴 声时都悄悄隐去,足见听琴者早已陶 醉在音乐美中,时间的推移之感被忘 却得无影无踪。
动静结合、动静相衬: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 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 彰,相映成趣。
2、作者用了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江上燕子 频繁到自己低矮的茅斋中作客的活泼可爱的景况,抒 发了自己悠然闲适地生活。
(1、2皆为满分卷)
5、本诗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江上的燕子因为茅斋很低 就飞来停在上面,琴和书内都有了泥点则引来飞虫。
6、采用了联想、寓情于景的手法,描写了低矮茅,燕 子,泥点,飞虫,好比世间污浊的人和事,影响着独居 草堂的诗人,起到了耐人寻味、意境深远的作用。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的典故)
小结
答题步骤: (1)指出手法 (2)结合诗句解释 (3)表达效果(对意象的 作用) (5)表达的情感
答案的表述
1.表达的过程要完整
一种感悟、一份情感,它的表达,一定有一个过程。我们在表达 这种感悟、情感时,一定要把过程讲清楚。如“请分析《鸟鸣涧》 一诗春山月夜图”这样一个题目,我们就要在月出前的“人闲”、 “花落”,到月出后“鸟鸣”这一过程中来分析。
描写手法
动和静(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 合) 虚和实(虚实结合、以虚衬实) 远近结合、声色结合、不同的感觉相结 合、白描、工笔(细节)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侧面虚写,也叫 曲笔):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1.侧面描写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手法 :抒情类 描写类 修辞类 其他类
13
• 题型二:赏析手法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这首诗(或某一联)。 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点是诗歌整体的
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该从诗歌的 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 方面来解答。 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很多学生常犯的 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 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 某句诗时,是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1的4 。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 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 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抒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的英雄气概。
17
二、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艺 术方式,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缘情写景,情景交融) 诗人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 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一般情况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 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4

表达技巧的种类
•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 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 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 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
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
手法或艺术构思及结构技巧,分析其本
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
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
9
• 题型一:赏析表达方式
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变式提问:诗人是怎样来抒发情感的?
答案构成:
诗歌鉴赏
——诗歌的表达技巧
1
考纲要求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2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表达技巧的范畴与内涵。 2、掌握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类题型的
解题方法和技巧。 3、学会运用诗歌术语规范表述。
3
学习目标
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 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 规范答题。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
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 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8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
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 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 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 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问:这首诗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来抒情的?
答:第一、二句叙事,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第三、四句描写临行前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
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通过描写动作和意态,
表现了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第五、六句抒情,写出了
儿子对母亲的深情。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
美——母爱。
11
春日 朱熹
[答题范式] 1、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
法) 2、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
种手法的依据) 3、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叙——析——评】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15
(一)抒情类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手法
间接抒情: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问:作者是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来赞美春天 的?
答:第一句叙事,风和日丽来到泗水边寻觅 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第二句描写春天 万物更新,第三、四句抒情,赞美春光无处 不在和作者的热爱之情。
12
二、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一首诗在整体上采用的抒 怀言志方式,即诗人是借助什么来把 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的。
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 “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 厚的离别情意。
绝句二首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
1、判断其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对于描写,先确定运用了何种描写手法; 对于抒情,先确定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
( 明方式 )
2、结合诗句加以具体分析。 (阐运用) 3、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析效果)10
例: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 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滚滚江水犹如对友人的 不断思念。
18
(1)借景抒情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朝雨”“柳色”除了 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
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表达技巧一般从
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篇章
结构等方面命题。
5
1、表达方式

1、抒情类


2、描写类

2、表现手法
3、修辞类


4、其它类
3、篇章结构
6
一、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7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
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 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 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 庭水,今上岳阳楼。”
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3、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4、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5、用典抒情
16
•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 直抒胸臆就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 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诗人在其诗作中袒 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 绪。这种方式比较直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