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一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例如,测定 298 K 时 Cl-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r H m : 时,先测定出下列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HCl(g) H (aq) + Cl (aq) 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为:
r Hm f Hm (Cl ) f Hm (H ) f Hm (HCl,g)
B
例题
二、热力学标准状态
由于不知道U 和H 的真实值,为了计算它们 的改变量,需要规定一个状态作为比较基准。这 个比较基准就是热力学标准状态,用符号 “○” 表示。 气体物质 B 的标准状态,是指无论是纯气体 还是在气体混合物中,均为标准压力下,且表现 理想气体特性时,气相纯 B 的(假想)状态。 液体和固体纯物质 B 的标准状态,分别是在 标准压力下纯液体和纯固体物质 B 的状态。 溶剂 A 的标准状态,为标准压力下液体或固 体纯物质 A 的状态。溶质 B 的标准状态,为标准 压力下,bB= b 或 cB= c,并表现无限稀释溶液 时溶质 B(假想)的状态。
v
B
B
H m, (T ) B
由于不知道焓的绝对值,不能利用上式计算 反应的摩尔焓变。为了方便地计算反应的摩尔焓 变,人们定义了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燃烧 焓。
(一)标准摩尔生成焓
B 的生成反应可用通式表示为:
0 E E+B
E
定义温度 T 时 B 的生成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为 B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用符号 f Hm,B (T ) 表示。 任意化学反应: 0 v B
Cl-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
f Hm (Cl , aq) f Hm (HCl, g) r Hm
例题
(二)标准摩尔燃烧焓
B 的燃烧反应的通式为: 0 = B v (O2 )O2 vP P 定义温度 T 时 B 的燃烧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为 B 的标准摩尔燃烧焓,用符号 c Hm,B (T ) 表示。 对任意有机化学反应: 0 BB 都可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燃烧反应乘以各自的化 学计量数的相反数后相加得到。根据赫斯定律, 有机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等于反应物和生成 物的燃烧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乘以各自的化学计 量数的相反数后相加的总和。 r H m (T ) vBc H m,B (T ) B 例题
化学 热力学
体 系
The System
体系的分类
(1)敞开体系: 体系与环境间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 (2)封闭体系: 体系与环境间有能量交换,没有物质交换。 (3)孤立体系: 体系与环境间既没有能量交换,也没有物质 交换。 本章主要讨论的就是封闭体系
1.1.2 体系的性质
体系的宏观性质:质量、温度、压力、 体积、密度、组成等。 体系的热力学性质——体系的宏观性质。 简称体系的性质。
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 面
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研究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换问题,计 算化学变化中的热效应——热化 学。 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研究 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和限度。
高炉炼铁
Fe2O3(s)+3CO(g)=2Fe(s)+CO2(g)
• 问题:出口气体中含有22%~28%
CO? • 以前认为是CO与铁矿石接触时间不 够。 • 解决办法:加高炉身、升高炉温。 • 结果:出口气体中CO含量并未明显
化条件,不考虑中间过程。
特点
• 不考虑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反应机理。 • 不涉及反应速率问题。只解决反应的
可能性问题,不能解决反应的现实性 本章重点讨论: 问题。 四个热力学状态函数:
U (△U)、H(△H)、G (△G)、 S (△S) 两个过程变量:Q 、W
1.1 基本概念
1.1.1 体系与环 境
(1-1)
(1)内能 U (Internal Energy)
1)内能——体系内部能量的总和。单位:J
如分子的动能,分子间的势能,分子中原子、 电子运动的能量,核内基本粒子间的核能等。 2) 内能的特点: 内能的绝对值无法确定。 内能是体系的状态函数。 △U = U2 — U1
化学热力概论20140208
A
(状态 函数) Ⅱ (过程量)
B
(状态 函数)
Ⅰ和Ⅱ的过程量一般不同:QⅠ≠ QⅡ, WⅠ≠ WⅡ Ⅰ和Ⅱ的状态函数变化相同:YⅠ= YⅡ
课堂练习
1. 均是强度性质的一组是:(
B)
A. P﹑U﹑T﹑
C. P﹑T﹑m﹑ A. m﹑V﹑H﹑U C. H﹑m﹑﹑C
B. P﹑T﹑﹑
液相
§1-1 热力学概论
二、热力学状态函数
(一)状态函数的概念
2.状态函数: 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 如:m、T、P、V、U、H、S、G (T、P、V可直接测量) 3.状态函数的分类:
容量性质(广延性质):与n成正比,有加和性。 例如m,V,U,H; 强度性质:与n无关,无加和性。 例如T,p,V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函数的方法,建立物质体系平衡的热力学函数及函数间
的定量关系,不涉及物质的微观结构。 化学热力学研究以下问题,如: N2 (g) + 3H2(g) = 2 NH3 (g) 1.反应的方向(△rGm ø ﹤0 ) 2.反应过程的能量转换——放热?吸热?( △rHm﹤0,放 热; △rHm﹥0,吸热)
第一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1-1 热力学概论
一、热力学系统
1. 定义:系统——研究对象(也称体系)
环境——与系统有相互影响的外界
例如,研究结晶硫酸铜 的溶解过程时,可将结 晶硫酸铜和水溶液作为 系统,环境就是三角瓶 及瓶外的周围物质
敞开系统 封闭系统 孤立系统
开放系统 有物质和 能量交换
封闭系统 只有能量 交换
孤立系统 无物质和 能量交换
D. V﹑T﹑﹑H B. m﹑V﹑﹑C D. U﹑T﹑P﹑V
01章(一)_化学热力学基础热力学第一定律.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8/12/22
体系分类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8/12/22
体系的性质
用宏观可测性质来描述体系的热力学状态, 故这些性质又称为热力学变量。可分为两类:
广度性质(extensive properties) 又称为容量性质,它的数值与体系的物质的 量成正比,如体积、质量、熵等。这种性质有加 和性,在数学上是一次齐函数。 强度性质(intensive properties) 它的数值取决于体系自身的特点,与体系的 数量无关,不具有加和性,如温度、压力等。它 在数学上是零次齐函数。指定了物质的量的容量 性质即成为强度性质,如摩尔热容。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8/12/22
热力学能
热力学能(thermodynamic energy)以前 称为内能(internal energy),它是指体系内部 能量的总和,包括分子运动的平动能、分子 内的转动能、振动能、电子能、核能以及各 种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位能等。
热力学能是状态函数,用符号U表示, 它的绝对值无法测定,只能求出它的变化值 (相对值)。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8/12/22
第一定律的文字表述
第一类永动机(first kind of perpetual motion mechine) 一种既不靠外界提供能量,本身也不减少能 量,却可以不断对外源源不断作功的机器称为第一 类永动机,它显然与能量守恒定律矛盾。 历史上曾一度热衷于制造这种机器,均以失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8/12/22
物理化学1.1-热力学基本概念
●在确定条件下,变化是自发还是非自发?变化的 限度?从确定的自发变化可以获得多少功?要实现 确定的非自发变化,必须注入多少功?
三峡大坝 发电机组
化学电池 化学激光 ……
农田灌溉
电解反应 光化学反应 ……
§1.1 热力学基本概念
1.系统和环境
系统(system) ——热力学研究的对象,包括指定的物质和空间。
非均相系统(多相系统)
(heterogeneous system)
CaCO3 (s) =CaO(s)+CO2(g) NH4HCO3 (s) = NH3(g) + H2O(g) + CO2(g)
相变(phase transformation)
——物质从一种聚集形态转变为另一种聚集形态。
气体
液化
升华
√
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 ×
√
隔离系统(Isolated system) ×
×
2.描述系统状态的热力学函数
抽开插板
n,p,V,T
n, p,V,T
Sy(I)
Sy(II)
强度性质函数(intensive properties) 数值大小与系统中所含物质的量无关, 无加和性(如 p,T);
p、V、T 变化过程 相变化过程 化学变化过程
典型p、V、T变化过程
① 定温过程:T1=T2=Tsu ② 定压过程: p1= p2= psu ③ 定容过程: V1=V2 ④ 绝热过程: Q = 0 ⑤ 对抗恒外压过程:psu=常数(包括0)
p1,T1 psu
⑥ 循环过程 :系统的始态和终态为同一状态。
1、苯的正常沸点为80.1 ℃。你知道苯在80.1 ℃ 的饱和蒸汽压吗?
大学化学化学热力学基础
?U= q+w = 300 + (-100) = 200J
沿另一途径变化 ? U = q + w q= ?U-w
=200 - (-50) = 250J
1.2.2 反应热与焓
1.恒容, ? V = 0
体积功 w = _ P外 ? V = 0
C6H6(l) + 15/2O2(g) = 6CO2(g) + 3H2O(l)
苯的摩尔量M = 78g mol-1 计算出1mol液苯的恒容热 ΔUm=(-31.4 kJ g-1)? 78 g mol-1 = -2449.2 kJ mol-1
根据ΔH m=ΔUm+ΔnRT Δn = 6 -7.5= -1.5,
与系统密切相关的其余部分。
具有相同
的物理及
相 化学性质, 单相系统和多相系统
的均匀部 分(有明
确的界面)
气相 液相 固相
单相 单相,两相(水与苯),三相 固溶体,多相
状态
系统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总和。
状态 = f ( 温度,压力,体积 ,密度, H2
粘度,折光度 ...)
P = 101.325kPa
数学表达式 ? U = q + w
? U是系统的内能变; w 是功,(包括 体积
功与非体积功); q 是热。
系统从环境得到功或热, q、w 为正值; 系统对环境做功或放热, q、w 为负值。
注意: q ,w 都不是状态函数,其值与过程 的具体途径有关。
例:某系统由状态 A沿途径Ⅰ变化到状态 B时, 吸热300J,同时系统对环境做功 100J。当该体系沿 另一途径自状态 A变化到状态 B时,系统对环境做功 50J,则此过程 q为多少?
普通化学 第一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1 1 (91.8kJ mol-1 ) 30.6 kJ mol-1 Δr H Δ H m,2 3 r m 3
(3)
NH3 ( g )
Δr H m,3
3 1 H2 ( g) N2 ( g ) 2 2 1 1 (91.8 kJ mol-1 ) 45.9 kJ mol-1 Δ r H m 2 2
体系由始态到终态,状态发生了变化,则称体系经历 了一个热力学过程,简称过程。 在状态发生了变化过程中,若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温度
相等并且等于恒定的环境温度,称为“恒温过程”;同
样,若体系的始态和终态压力相等并且等于恒定的环境 压力,称为“恒压过程”;若体系的体积保持不变称为 “恒容过程”。若体系变化时和环境之间无热量交换, 则称之为“绝热过程”。
“生成”之意。例如:
1 H 2 ( g ) O 2 ( g ) H 2 O(l ) 2
1 Δr H ( 298 .15 K) 285.8 kJ mol m
普通化学
1.3.2 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的计算
对任一个化学反应来说 dD eE gG hH 其反应物和生 成物的原子种类和个数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可以用同样 的单质来生成反应物和生成物,如图1.5所示。
与Q之和。
U Q W
(1.2)
式(1.2)为封闭体系中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普通化学
1.2.1 热力学第一定律
例1.1 设能量状态为U1的体系,体系输出200 J的热量,
Q 200 J
环境对体系做了350 J的功,求体系能量变化和终态能量U2。 解: 由题意
W 350 J
普通化学
普通化学
目 录
1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一章化学热力学基础第一节热力学第一定律一、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1、体系和环境体系:被选作研究对象的部分。
环境:体系之外并与体系密切相关的部分。
敞开体系:与环境有物质交换、有能量交换。
封闭体系:与环境无物质交换、有能量交换。
孤立体系:与环境无物质交换、无能量交换。
2、状态和状态函数状态:体系的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
状态函数:确定体系状态的物理量。
(p, V, T, U, H, S, G)状态函数特征:状态函数的改变量只与体系的始态、终态有关,而与变化途径无关。
分类:广度性质(具有加和性)强度性质(不具有加和性T, p )3、过程和途径过程:当体系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发生变化的经过。
途径:完成状态变化过程的具体步骤。
等容过程等温过程等压过程绝热过程二、热力学第一定律1、热和功(体系与环境能量交换的两种形式)规定:体系吸热:Q >0体系放热:Q <0环境对体系做功:W >0体系对环境做功:W <0特 点: 热和功不是状态函数其数值与具体途径有关2、热力学能U特 点: 是状态函数,广度性质,其绝对值未知。
3、热力学第一定律该定律的实质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一、反应热在封闭体系、非体积功=0的前提下,当反应物和生成物温度相同时,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 恒容反应热(QV)W =0+(- p e x V )=0U= QV + W= QVQV 全部用于改变系统的热力学能2.恒压反应热 U Q V ∆=Vp Q U p ∆-=∆ex()12ex 12V V p Q U U p --=- 定义焓: ()111222)(V p U V p U Q p +-+=状态函数,广度性质焓变:Qp = H pV U H +=3. 反应进度ξ(读作“克赛”)a A + d D = g G + h H0= – a A – d D + g G + h H写成通式式中符号B 表示反应中的物质,而νB 为数字或简分数,称为物质B 的化学计量数。
第1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外力压缩气体时:压力f,活塞移动的距离l
We f l pA l = p V
所以气体的膨胀功:
We p外 V
非体积功: 体积功以外的其他功(电功、表面功等)
3. 热力学能 (U)
体系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和
单位:J
热力学能的理解
U 是状态函数,系统的性质
内能的绝对值无法测知,只能测其变化量
热的理解
热不是状态函数 体系从环境吸热: Q > 0 体系向环境放热: Q < 0
2.功 ( W ) 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之外以其它形式传递的能量
单位:焦耳(J)
功的理解
功也不是状态函数
系统对环境做功,W < 0
环境对系统做功,W > 0
体积功(膨胀功):
体系由于体积的变化而做的功
T—气体的温度(K)
气体常数R 的常用数值与量纲
p
atm Pa kPa
V
dm3 m3 dm3
R
0.08206 atm· dm3· mol–1· K–1 8.314 Pa· m3· mol–1· K–1 (J· mol–1· K –1) 8.314 kPa· dm3· mol–1· K–1 (J· mol–1· K –1)
孤立体系:与环境无物质、能量交换
敞开体系
封闭体系
孤立体系
1.2.2 状态和状态函数 (state & state function)
1. 状态: 体系所有的物化性质的综合表现
2. 状态函数: 确定体系状态的物理量 (p,V,T,n ) 1)状态函数的分类:
容量性质(广度性质,广延性质):
与物质的量有关,有加和性
上海交通大学 大学化学 第一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盖斯定律应用举例
例2:求298.15K、标准大气压时C(s)和 O2(g)生成CO(g)
的反应热:
C(s)
1 2
O
2
(g)
CO(g)
H ?
已知:(1)C(s) O 2 (g) CO 2 (g) H1 393 .51kJ
(2)
CO(g)
1 2
O 2 (g)
CO 2 (g)
H 2 283kJ
弹式量热计示意图 讨论: (1)测得的是QV还是QP? (2)适用所有反应吗?
2. 盖斯定律 (Hess’ Law)
“the heat evolved or absorbed in a chemical process is the same whether the process takes place in one or in several steps”(1840年)
Δf Hm(物质,相态,温度)
注意: •未规定温度,通常298.15 K时的数据有表可查; •生成热是相对值,最稳定单质的生成焓值等于零;
最稳定单质
最稳定单质:在标态及指定温度下能稳定存在的单质
如:
稳定态单质 Δf Hm
H2(g), Hg(l), Na(s) 是
0
H2(l), Hg(g), Na(g) 否
产生的焓变,ΔrHm(T)。单位:kJ·mol-1或J·mol -1
5.热化学方程式
要求:• 反应物、产物要配平
• 标明物质的状态,注明物态、温度、压力等。对于固 态还应注明结晶状态。
• 反应的焓变(反应热)
例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298.15 K时
H2(g,p)+I2 (g,p)=2HI(g,p)
第一章 热力学基础
W pV
W=0
1.1.5 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功当量 1 cal = 4.1840 J 焦耳自1840年起, 历经20多年,用 各种实验求证热和功的转换关系,得到的
结果是一致的。
在任何变化过程中,能量不会自生自灭, 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能量 总值不变。
封闭系统:始态(1) → 终态(2) 热力学第一定律数学表达式:
n=1 mol T=300 K
途径2) 反抗100 kPa
n=1 mol
T=300 K p2=100 kPa
p1=1000 kPa
途径3)a 反抗 500 kPa
n=1 mol
T=300 K
途径 3)b
p3=500 kPa
反抗 100 kPa
体积功及其计算
几种不同过程功的计算:
气体向真空膨胀(气体自由膨胀): ∵ p环 = 0 恒压过程: 恒容过程 ∴W = 0
功
非体积功: 除体积功外的功,如电功, 表面功等。
气体受热,体积膨胀dV , 活塞移动dl,反抗环境压 力p环而作微功:
微功 = 力×位移 = p 环· s · A dl
δW p 环dV = p环· dV
W p环 V
注 1. 加“-”号是因为气体膨胀(dV > 0)而系 意 统输出功(W<0) 。气体压缩过程同样适用。 : 2. 计算功时用的是环境的压力p环。
·
a
Z b2
1
·b A
V
1.1.3 系统的状态函数及其性质
通常用系统的宏观可测性质如体积、压力、 温度、粘度、表面张力等来描述系统的热力 学状态。这些性质也称为热力学变量。 可分为两类:容量性质和强度性质。
第一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一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1.计算下列体系热力学能的变化(ΔU )(1) 体系吸收了60kJ 的热,并对环境做了40kJ 的功。
(2) 体系放出了50kJ 的热和环境对体系做了70kJ 的功。
解:(1)Q = +60kJ W = -40kJ;ΔU = Q + W = +(60) + (-40) = +20KJ (2) Q = -50KJ W = +70KJΔU = Q + W = (-50) + 70 = +20KJ2.298K 时,在恒容量热计中测得1.00mol C 6H 6 (1)完全燃烧生成H 2O (1)和CO 2 (g )时,放热3263.9KJ 。
计算恒压下1.00mol C 6H 6 (1)完全燃烧时的反应热效应。
解:C 6H 6完全燃烧时的反应式:C 6H 6(l)+7.5O 2(g)=3H 2O (l)+6CO 2(g) 实验是在恒容条件下, 即 Q V=-3263.9KJ Δn=6-7.5= -1.5据Q p = Q V +ΔnRT = -3263.9 + (-1.5) × 8.314 × 298 × 10 -3 = -3267.6(KJ·mol -1) 3.在弹式量热计里燃烧氮化铌反应为: NbN (s) + 45O 2 (g) =21Nb 2O 5 (s) + 21N 2 (g)在298下测得热力学能的变化为-712.97KJ.mol -1,求此反应的焓变。
解:在弹式量热计里测量恒容反应热:Q V =ΔU = -712.97KJ·mol -1 Δn==21 - 45 = -43据Q p = Q V +ΔnRTQ p = H r ∆ = -712.97+(-43) × 8.314 × 298 × 10 –3 = -714.83(KJ·mol -1)4.已知反应: A + B = C + DΘ∆1H r = -40.0 KJ·mol -1 C + D = E Θ∆2H r = +60.0 KJ·mol -1试计算下列反应的Θ∆H r :(1)C + D = A + B (2)2C + 2D = 2A + 2B (3)A + B = E解:(1)Θ∆H r =-Θ∆1H r = +40.0 KJ·mol -1 (2) Θ∆H r =2(-Θ∆1H r )= +80.0 KJ·mol -1(3) Θ∆H r = Θ∆1H r + Θ∆2H r = (-40.0) + ( +60.0) = +20.0 (KJ·mol -1)5.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Fe 2O 3 (s) + 3CO(g) = 2Fe(s) +3CO 2(g) Θ∆1H r =-27.6 KJ·mol -1 (2)3 Fe 2O 3 (s) + CO(g) = 2Fe 3O 4(s) +CO 2(g) Θ∆2H r =-58.58 KJ·mol -1(3) Fe 3O 4 (s) + CO(g) = 3FeO(s) +CO 2(g) Θ∆3H r =+38.07 KJ·mol -1不查表计算下列反应的Θ∆H r : FeO (s) +CO (g) = Fe (s) +CO 2 (g) 解:[(1)×3-(2)-(3)×2]/6 为下式: FeO (s) +CO (g) = Fe (s) +CO 2 (g)Θ∆H r =[3Θ∆1H r -Θ∆2H r -2Θ∆3H r ]/6 =[3×(-27.6)-(-58.58)-2×(+38.07)]/6 = -16.73(KJ·mol -1) 6.已知: (1)Cu 2O (s)+21O 2 (g)=2CuO (s) Θ∆1H r =-143.7 KJ·mol -1; (2)CuO (s)+Cu (s)=Cu 2O (s) Θ∆2H r =-11.5 KJ·mol -1计算CuO (s)的标准生成热(Θ∆m f H )解:(1) + (2) 式得: CuO (s) +21O 2 (g) = CuO (s) 故标准生成热:Θ∆m f H = Θ∆1H r +Θ∆2H r = (-143.7)+( -11.5) =-155.2(KJ·mol -1)7. 已知:(1)MnO 2 (s) =MnO (s) +21O 2 (g) Θ∆1H r =+134.8 KJ·mol -1; (2)Mn (s)+ MnO 2 (s) = 2MnO (s) Θ∆2H r =-250.1KJ·mol -1计算MnO 2 (s)的Θ∆m f H 值。
物理化学第一章--化学热力学
Qp不是状态函数,而△H是状态函数的变化,
只有在等温、等压、不做其他功的条件下, 二者才相等。
通常用△H代表Qp(恒压反应热)。
2021/4/9
32
反应热:在等温非体积功为零的条件下,封闭系统中发
生某化学反应,系统与环境之间所交换的热量称为该化学 反应的热效应,亦称为反应热。
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及其反应热关系的化学反
2021/4/9
19
•有一封闭系统从状态1变化经a到状态2,又从 状态2经过b回到状态1,如果已知1-a-2过程 吸收热量为10kJ;2-b-1过程放出热量9kJ, 并且环境对系统所做功为8kJ,那么1-a-2过 程的做功为( )。
A.8kJ
B.7kJ
C.9kJ
D.6kJ
2021/4/9
20
• 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种状态变 化中,哪些是可能实现的( )
2021/4/9
22
第一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二节 焓、熵、G
2021/4/9
23
2021/4/9
24
2021/4/9
25
2021/4/9
26
2021/4/9
27
2021/4/9
28
• 鸡腿堡 441千卡 • 墨西哥鸡肉卷1个: 600千卡 34克脂肪 • 香辣鸡翅膀6个:471千卡 33克脂肪 • 上校鸡块3个: 340千卡 16克脂肪 • 薯条( 小): 205千卡 • 苹果派: 260千卡 • 奶昔: 360千卡 9克脂肪 • 蛋塔: 290千卡 13克脂肪
系统吸热: Q >0; 系统放热: Q <0。 系统对环境做功:W <0; 环境对系统做功:W > 0
普通化学 第一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上
2019/9/20
第一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上)
8
(3)过程和途径: 过程:体系状态发生的变化。 途径:完成过程的具体步骤。
3. 热化学方程式可以像一般代数方程一样进行运算。
2019/9/20
第一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上)
21
第三节 热化学定律
一、 盖斯(Gess)定律
在恒压或恒容条件下,任一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 步完成,其反应的热效应总是相同的。
反应物(始)
Qp = H
产物(终)
Qp 1 = H 1 过程1
中间产物
U = -240.3 kJ ·mol-1
2019/9/20
第一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上)
17
1 反应的摩尔热力学能[变]
当生成物的温度与反应物的温度相同时, 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化学反 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在不做非体积功时,定容热等于系统热 力学能变:
QV = ΔU
2019/9/20
15
在恒压过程(不做其它功)中,体系与环境交换的热量全 部用来改变体系的焓。
注意以下几点:
1. H0 ,体系向环境放热; H0 ,体系向环境吸热;
C(s) + 2H2O(g) = CO(g) + H2(g) H=131.25KJ·mol-1 2. 焓与体系温度有关,而H几乎与温度无关,即温度对 H几乎无影响。
2019/9/20
第一章 化U1
U2
W
状态1(始) 体系对环境做了W的功
第一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公式总结
第一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公式总结 1.体积功 We = -Pe △V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U = Q + W 3.n mol 理想气体的定温膨胀过程。
定温可逆时:Wmax=-Wmin=4.焓定义式 H = U + PV在封闭体系中,W ′= 0,体系发生一定容过程 Qv = △U在封闭体系中,W ′= 0,体系发生一定压过程 Qp = H2 – H1 = △H5.摩尔热容 Cm ( J ·K —1·mol —1 ):定容热容 CV(适用条件 :封闭体系、无相变、无化学变化、 W ′=0 定容过程适用对象 : 任意的气体、液体、固体物质 )定压热容 Cp⎰=∆21,T T m p dTnC H (适用条件 :封闭体系、无相变、无化学变化、 W ′=0 的定压过程适用对象 : 任意的气体、液体、固体物质 )单原子理想气体: Cv,m = 1.5R , Cp,m = 2.5R 双原子理想气体: Cv,m = 2。
5R , Cp,m = 3.5R 多原子理想气体: Cv,m = 3R , Cp ,m = 4RCp ,m = Cv ,m + R6。
理想气体热力学过程ΔU 、ΔH 、Q 、W 和ΔS 的总结7。
定义:△fHm θ(kJ ·mol —1)-- 标准摩尔生成焓△H —焓变; △rHm —反应的摩尔焓变 △rHm θ-298K 时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fHm θ(B)—298K 时物质B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cHm θ(B ) —298K 时物质B 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8.热效应的计算1221ln ln P PnRT V V nRT =nCC m =⎰=∆21,T T m V dTnC U由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rH θm = ∑νB △fH θm ,B 由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rH θm = -∑νB △cH θm ,B 9.Kirchhoff (基尔霍夫) 方程△rHm (T2) = △rHm (T1) +如果 ΔCp 为常数,则 △rHm (T2) = △rHm (T1) + △Cp ( T2 - T1)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平衡:系统各部分p 相等;边界不相对位移。
6. 系统的变化过程 (1) 过程: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变化。
(2) 几种主要的P、V、T变化过程 定温过程 ( )T 绝热过程 ( ) q 定压过程 ( )P 循环过程 定容过程 ( )V
终态
100℃1Pθ H2O(g)
(3) 相变化过程与饱和蒸汽压及临界参量
① 相变化过程:一定条件下聚集态的变化过程。如
气体 (T,p) (T,p)
气化
液体
液化
升华
凝华
固体() 晶型转化 固体() (T,p)
凝固
熔化 (T,p)
② 饱和蒸气压: 液体 或
平衡 T 一定 平衡
p*(l)
g 蒸气压力p*(l) l
1.2 热和功
1. 热:由于系统和环境之间存在温差而传递的能量。 Tsu> T系时,Q>0 系统吸热升温 Tsu< T系时,Q<0 系统放热降温 2. 功:系统和环境之间在力(压力、电力等)的作用过程中传 递的能量。 体积功: W = Wv + W ' 非体积功:机械功,电功,表面功 环境对系统作功, W >0 系统对环境作功, W <0 Q,W不是状态函数,不能以全微分表示,微小变化过程的热 和功,用δQ ,δ W表示,不能用dQ ,dW 。
0.1Pθ
0.1Pθ10dm3 B
W3 =- pC (VC-VA) - pB (VB-VC ) = -0.5Pθ(2 -1)×10- 3 - 0.1 Pθ(10 - 2)×10 -3 = - 130J
1.3 可逆过程、可逆过程的体积功 1.准静态过程 定义:若系统由始态到终态的过程是由一连串无限邻近且无 限接近于平衡的状态构成,则这样的过程称为准静态 过程。
蒸气
T 一定
(相平衡)
固体
T 一定
蒸气
蒸气压力p*(s)
饱和蒸气压与温度有关(见2.2节)。 图1-2 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沸点: 蒸气压等于外压时的温度; 液体: 正常沸点: 101.325 kPa下的沸点; 标准沸点: 100 kPa下的沸点。 如: 水 正常沸点: 100℃ 标准沸点: 99.67℃。
定义反应进度
n i n i .0 n i i i
n A n A .0 n B n B .0 n Y n Y .0 n Z n Z .0 a b y z
dni dn A dnB dn Y dn Z d i a b y z
W psu dV
V2 V1
p
pA
pC A C B VA VC VB V
W1= - ∫psudV = 0 (2) 恒定外压下膨胀 W2 = - pB (VB-VA)
pB
= - 10000×(10-1)×10-3 = - 90J
(3) 分步膨胀 1Pθ1dm3 A
0.5Pθ
0.5Pθ2dm3 C
N2+3H2 ─→ 2NH3
1 2
当ξ=1mol时,N2作用了1mol
1 mol 2
N2+
3 2
H2 ─→ NH3 当ξ=1mol时,N2作用了
7. 系统变化的途径与状态函数法 途径:始态 -
终态
系统所经历过程的总和。 途径I C
始态A
终态Y
B 途径II
状态函数 的改变量 状态函数法 终态的状态 函数的量值 始态的状态 函数的量值
加压
g(气体)
体积缩小
a(饱和气体) l
定压 a(饱和气体)体积显著缩小 b(饱和液体) 加压 b(饱和液体) 体积缩小(较小) l(液体)
b
a
g
图1-3
{Vm,c} CO2 定温p-Vm,c 图
温度升高,如T2 ,p-V 线上定压水平段缩短,到温度Tc缩 为一点c,此点即为临界状态。临界状态是气液不可分的状态。
V始 V始
V终
V终
(iii)
P终,V终 p终 T V始
8.偏微分和全微分在描述系统状态变化上的应用 若Z = f (x、y ), 则其全微分为
Z Z dz dx dy y x y x
以 V = f (p,T ) 为例
V V dV p dp T dT p T
P始,V
始
T
系统作功(-W)最大。系统和 环境能够由终态,沿着原来 的途径从相反方向步 步回复,直到 定T 都恢复原来 V终 {V} 的状态。
2 可逆过程
始态A 系统: 过程 L 始态 I 终态B 环境: 过程 L 过程 L' 终态 II
系统: 终态B
过程 L'
始态A 环境: 终态 II
始态 I
L为可逆过程 :
3.相
定义:系统中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均匀的部分。
均相系统(单相系统)—系统中只含一个相; 非均相系统(多相系统)—系统中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相。
4. 系统的状态和状态函数 系统的状态: 系统所处的样子。用宏观性质描述系统的状态。 宏观性质也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1) 定态定值 XA = const (2) 殊途同归,变值相等 XA→B.I= XA→B.II
总结 提高 生活实践 生产实践 经验 热力学第一定律 归纳 总结 热力学第二定律 引出或 科学实验 定义出 热力学理论基础 热力学能U 焓H 熵S 亥姆霍茨函数A 吉布斯函数G 压力p 体积V 可由实 温度T 验测定
演 绎 逻 辑 推 理
热力学公 式或结论
p,V,T 变化过程
解决 相变化过程 化学变化等过程 的
恒外压膨胀过程 -W=psuV=p终(V终-V始)
定T
p终 T V始 V终 {V}
p终 p始
p终
{psu} p始
V
P终,V终
(i)
P始,V始 T
p终 p始 p1 P1
(ii)
P始,V始 T
V1
1 P 1,V 1
T
p2 V2
2
P2
p终 V3
3 P终,V终
{p su} p始 p1 p2 T p终
(4) 化学变化过程与反应进度
对任一化学反应 aA + bB ─→ yY + zZ 可简写成 0 = Σ BB
B —B的化学计量数 , A=-a, B=-b, Y= y, Z= z
aA + bB ─→ yY + zZ
t=0
tHale Waihona Puke nA.0 nB.0nA nB
nY.0 nZ.0
nY nZ 量纲 mol
3. 可逆过程体积功
psu = p-dp条件下膨胀 1Pθ1dm3 A
p - dp
p
pA A C B VA VC VB V
0.1Pθ10dm3 B
pC
pB
W psu dV (p dp)dV
VB VA
nRT V dV nRTln B VA VA V VA W= -pAVAln10 = - Pθ×10-3ln10 = - 233.3 J pdV
T1 T2 Tc {p}
T3
c l b 图1-3 a
g
{Vm,c}
CO2 定温p-Vm,c 图
温度—临界温度(Tc),Tc(CO2)=304.2K
临界状态: 压力—临界压力(pc), pc(CO2)=7.38MPa 体积—临界摩尔体积(Vm,c),Vm,c(CO2)=94×10-6m3· -1 mol Tc , pc , Vm,c 统称临界参量。
I 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功
1.1 热力学基本概念 1. 系统和环境
系统
物质
能量
环境
(1) 敞开系统
(2) 封闭系统
(3) 孤立系统
2. 系统的宏观性质
强度性质:与系统中所含物质的量无关,无加和性。如 T、 p、ρ…… 容量性质:与系统中所含物质的量有关,有加和性。如 V、U、H ……
一种广度性质 V m 强度性质, 如Vm , 等 另一种广度性质 n V
Tc以上,无论加多大压力均不会使气体液化。
Tc以下,对气体加压力均可使气体液化。
Tc是在加压下使气体液化的最高温度。 Tc以上,压力接近或超过Pc的流体叫超临界流体。 兼有气体及液体双重特性; 超临界流体特性 体积质量接近液体; 粘度接近气体;
扩散系数比液体大约10倍。
超临界流体的以上特性在提取技术上有广泛应用。
3. 体积功的计算
dl V 活塞位移方向 系统膨胀 Fsu = psuA V 活塞位移方向 系统压缩 dl
Fsu = psuA
δWv
de f
Fsu dl psu Adl psu dV
V2
Wv psu dV
V1
1Pθ1dm3 A (1) 自由膨胀
psu=0
0.1Pθ
0.1Pθ10dm3 B
③ 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量 对气体采取降温、加压措施使气体体积缩小,有可能最终 转化为液体。但这种转化过程的p-V-T 关系遵循着一定规律。 T1 T2 Tc
{p} c l
T3
p-V 定温线
b
图1-3
a
g {Vm,c}
CO2 定温p-Vm,c 图
以温度T1为例,曲线分为三段:
T1T2Tc {p}
T3 c
-W = W 1+ W 2+ W 3 = p1V1+p2V2+p终V3
定T 1 2 V始 3 V终 {V}
P2,V2 T
P终 p始
准静态过程
{p su} p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