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推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一、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是针对初中七年级学生编写的历史教材。
本教材包含了七个单元,分别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古代中国的成立、古代中国的变革、文化交流与融合、世界古代文明、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二、教学目标1. 人类文明的起源- 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掌握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 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 古代中国的成立- 了解中国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了解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兴衰变迁;- 掌握中国文字的起源与发展。
3. 古代中国的变革-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典章制度;- 掌握战国七雄的兴衰变迁;- 了解秦始皇的统一中国。
4. 文化交流与融合- 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 掌握唐朝时期的开创性举措;- 了解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5. 世界古代文明- 了解古埃及文明的兴衰变迁;- 掌握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 了解古罗马帝国的兴衰变迁。
6. 世界近代史- 了解欧洲文艺复兴的背景和意义;- 掌握科学革命的基本内容;- 了解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7. 世界现代史-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影响;- 掌握二战时期的重要事件;- 了解当代世界的格局和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与概念;- 设计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鼓励学生阅读历史原始文献和相关资料,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开展历史展览和观摩活动,让学生实际感受历史的魅力;-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培养其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四、教学评估- 采用阶段性测验和小组项目评估,掌握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能力进展;- 定期进行组织性评估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研究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注重课堂表现的综合评价,包括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思考质量等方面。
五、教学进度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每周进行两课时的历史课程,共需约16周完成本学期教学工作;-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授课进度与学生接受能力相匹配;- 留出适当的时间进行复和巩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2.4 夏商周的更替 (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本课是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课,主要讲述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迭。
这一单元是学生接触历史学科的起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唯物史观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以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诞生和发展的过程。
教材内容简明扼要,插图丰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知识储备相对较少,但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和探究。
在学习本课时,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迭,并培养他们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念。
➼核心素养:1.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夏商周的更迭,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了解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 史料实证:培养学生通过史料研究历史的能力,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3. 时空观念:使学生建立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时空观念,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
4.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解释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5.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夏商周的更迭,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迭顺序及其特点。
难点:夏商周时期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迭过程,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2.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夏商周时期的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3. 史料研究法:教师提供相关史料,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念。
4. 时空定位法:教师利用地图、时间线等工具,帮助学生建立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时空观念。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环节一:图片导入教师活动:展示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图片,如夏朝的城堡、商朝的甲骨文、周朝的青铜器等。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猜测图片所代表的历史时期及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夏商周时期的文明成果,为后续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完整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三、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
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自主预习】(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教案全册教材内容概述本教案包括了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全册内容的教学安排和教学要点。
初一历史上册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历史的起源、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发展等内容,通过研究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过程;2.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3. 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和信息获取能力。
教学安排第一节:《起源部落与母系氏族》-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社会的起源,理解母系氏族制的特点;- 教学内容:人类社会的起源,母系氏族制;-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小组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母系氏族制的特点。
第二节:《奴隶社会的兴起》- 教学目标:掌握奴隶社会的兴起和奴隶制度的特点;- 教学内容:奴隶社会的兴起,奴隶制度;- 教学方法:讲解、图表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重点:理解奴隶制度的特点。
第三节:《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目标:了解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封建制度的特点;- 教学内容:封建社会的形成,封建制度;- 教学方法: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重点:理解封建制度的特点。
第四节:《中华文明的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中国古代的国家统一;- 教学内容: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国家统一;- 教学方法:讲解、图表分析、小组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古代的国家统一过程。
第五节:《古代经济的繁荣》- 教学目标:掌握古代经济的繁荣和农业、手工业等的发展;- 教学内容:古代经济的繁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小组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古代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过程。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安排,学生将能够系统地学习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为他们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可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信息获取能力。
把握好教学要领,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第5课 青铜文明与甲骨文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历史
年级/册
七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难点名称
青铜文明的含义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本节知识点属于文化史的部分,文化史课的形象性特点难以把握,成为了教学过程中一大难点。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在科技水平落后的奴隶社会,人们如何掌握了铸造青铜器的技术难以理解。文明如何解说。
原始社会后期出现
发展历程
青铜文明 商周---灿烂时期
基本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湛、分布广
小结
灿烂的青铜文明歌: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艺。
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2、依据司母戊鼎解说为什么叫青铜,青铜时代如何到来,文明如何解说?
3、依据司母戊鼎的铸造过程、对四羊方尊及三星堆青铜器图片的观看探讨青铜文明的特点。
4、用简单的思维导图小结概述青铜文明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进一步加深理解。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让学生概括铸造青铜器的过程从而理解智慧的古代中国人民创造的青铜文明。
难点教学方法
1.观看图片,了解铸造青铜器的过程及此时青铜器的特点。
2.情景解说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司母戊鼎”图片,解说其结构特征,然后问题引入:1)我国何时开始使用青铜器?2)青铜器在夏商周呈现怎样的特点?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可以通过如下这些青铜器的用途。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中国历史的第一课,上承七年级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的强化,下启中国被迫卷入世界潮流,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融入工业文明。
既有贯穿中国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
本课分为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这三目,呈现的是天朝上国面对来自西方国家的第一次挑战,最终落败的这一段历史。
从结构上看,这三目内容前后时序衔接,又具有因果关联,可分为背景、过程和影响这三个部分。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他们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对中国古代史有初步的了解,对继续学习中国历史应该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
同时,他们也逐渐了解历史学习的特点,思维较为活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历史。
这些有利于他们更加全面的去学习这一课。
但是毕竟才八年级,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运用地图、故事、表格等资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
其次,从本课开始,即进入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这一段历史既是中国的屈辱史,也是中国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
初中学生血气方刚,较为感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
2.知道鸦片战争的主要过程,战败的原因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3.理解《南京条约》的危害和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从《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结果。
2.运用表格,梳理《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与危害。
3.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从多个角度探讨鸦片的危害和鸦片战争爆发、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悟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端,是西方列强胁迫中国变为其附庸的起点,也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起进行抗争、探索富强的伟大开端。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公元纪年法
《公元纪年法》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公元纪年法是現在国际上通用的纪年方法,学生从七年级一开始学习历史,就会接触到历史年份等一系列概念。
所以通过这一节课把公元纪年概念和计算方法系统、全面的教给他们,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知道简单的公元纪年的方注及年代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计算,使学生掌握公元前后年份的计算方法、年和世纪的换算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古代纪年方式的学习,让学生知通我国有着源近流长的历定三、重点难点重点:初步学会利用公元纪年数轴了解这种国际通行的纪年方法。
难点:公元纪年的推算四、教法学法讲授法、微课演示法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公元年纪法是世界上通用的纪年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纪年方法,这对我们今后历史课的学习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新课教学】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1、了解公元纪年法,形成正确的历史时间观念;2培养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能力。
公元纪年包括三个内容,分别是公元、世纪和年代。
学习目标一:公元以耶诞出生的那年作为公元元年,往前推算,称为公元前某年(BC),往后推算,称为公元某年(AD.),公元后可以省略不写,但公元前不能省略。
为了更直观掌握这个内容,我们一般用数轴表示。
(多媒体展示数轴和年代尺)数轴以0为原点,左边为负数,右边为正数,年代尺以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为界,左边的为公元前X年,右边为公元后X年。
注意没有公元0年。
问题:如何计算两个年份之间隔了多少年呢?1、同为公元的两个年份:如公元1980年至公元2020年,就可以用大减小。
2020-1980=402、同为公元前的两个年份:如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也可以用大减小。
221-207=143、跨公元的两个年份用加法减1:数轴上-1到1有两个单位,由于没有公元0年,公元前1年到公元1年只差1个单位。
所以要减去一个1.公元前408年至公元780年,408+780-1=1187总结:都是公元前或都是公元后,那么,计算时间差的公式就是:A-B=C 两个时间一个是公元前,一个是公元后,那么计算时间差的公式就是:A+B-1=C做练习巩固:1、新中国于1949年成立,到现在2020年有多少了?2、公元前924到公元前 526年,它存在了多少年?3、西汉建立于公元前202年,灭亡于公元8年,存在了多少年?学习目标二:世纪一个世纪为一百年公元 1年——— 99年公元 1世纪100年——— 199年公元2世纪900年——— 999年公元10世纪1000年———1099年公元11世纪1100年———1199年公元12世纪1900年———1999年公元20世纪2000年———2099年公元21世纪公元前 1年———公元前99年公元前1世纪 100年——— 199年公元前 2世纪900年——— 999年公元前 10世纪1000年———1099年公元前 11世纪1100年———1199年公元前12世纪1900年———1999年公元前20世纪2000年———2099年公元前21世纪结论:1、年换算成世纪:是在公元前或公元后年份的百数字位上加“1”其它不变。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初一年级七年级历史上册 原始农耕生活 精品教学教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1敎学分析【敎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重要的意义,了解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生活特点。
初步学习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分析、比较,得出历史结论的思维方法过程与方法识读《北方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形象地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房屋的特点;通过概括、比较,弄清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生活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成就,产生崇敬之情,从而达到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重点难点】敎学重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
敎学难点:原始农业的发展。
2敎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让学生説出主要粮食作物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切入本课学习课题)粮食为万物之首,粮价为百价之基。
为更好地解决我国14亿人吃饭大问题,将饭碗牢牢端在我们自己的手里,中国杂交稻之父袁隆平90多岁了,仍然还在日夜操劳。
他带队攻关,总有新突破,好消息频频传来——2020年4月19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南繁育种基地杂交水稻新品种试种成功:亩产1081公斤,比原来增产40%。
今年将在全国推广1万亩。
中国是农业大国,水稻种植的历史源远流长。
那么,我国古代农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文)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原始农业的发展(一)农作物的栽培1.【组图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从出土文物中感受农业历史的变迁2.敎师提问:根据组图和敎材内容,説説我国农作物栽培的时空、作物和分布区域。
提示:距今一万年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长江中下游先民栽培稻,北方先民栽培粟和黍。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这些是我们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
(二)农业的发展表现1.【展示图片】骨耜江西仙人洞遗址复原陶罐裴李岗遗址出土羊头、猪雕塑2.敎师结合图文提问:我国古代农业由初兴到发展,历经了怎样的发展变化?提示:(1)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稻作和粟作农业得到推广。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西周分封制
固定下来,已以决贵族间的矛盾,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权力继承问题而发生内乱。
诸侯有该旅行怎样的义务呢?材料一: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
. . . .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大致意思是:周天子到诸侯那里去,叫作“巡狩”,就是巡查所守卫的疆土;诸侯朝见天子,叫作述职,就是汇报他的工作。
没有做不法的事情。
. . . . 如果诸侯一次不朝见,天子就降低其爵位,两次不朝见就削减其封地,三次不朝见天子就派兵讨伐。
)材料二: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烽火,诸侯悉至……——《史记》(周本纪)②受封者义务——诸侯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进献贡物;周幽王点燃烽火台,各路诸侯前去救驾,这说明诸侯一定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服从天子调兵。
服从周王室的命令,如政治上:镇守疆土和朝觐述职,军事上:随从作战,经济上:交纳贡赋。
周王授予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被封者)(封者)缴纳赋税,服从调兵观察下图,反映出分封制怎样的特点?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层层分封)分封制建立。
4.分封的特点:等级森严,层层分封课堂练习(难点巩固)1.史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西周时期实行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奴隶制 D.世袭制2.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A、保护贵族的世袭地位B、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扩大西周统治基础D、巩固刚刚建立的西周政权3.西周分封制的对象不包括:()A、亲戚B、功臣C、前代贵族后裔D、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小结。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集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集目录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 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 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 3 课华夏之祖活动课一寻找历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 4 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第 5 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第 6 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7 课大变革的时代第8 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第9 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活动课二编历史小故事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 课“秦王扫六合”第11 课“伐无道,诛暴秦”第12 课大一统的汉朝第13 课两汉经济的发展第14 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15 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第16 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第17 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活动课三秦始皇功过的辩论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 课三国鼎立第19 课江南地区的开发第20 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1 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第22 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活动课四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活动课五“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 1 课繁荣一时的隋朝第 2 课“贞观之治”第 3 课“开元盛世”第 4 课科举制的创立第 5 课“和同为一家”第 6 课对外友好往来第7 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第8 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 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10 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 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第12 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第13 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第14 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活动课二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15 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第16 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17 课君主集权的强化第18 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第19 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20 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第21 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第22 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活动课三历史知识竞赛活动课四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 1 课鸦片战争第 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第 3 课收复新疆第 4 课甲午中日战争第 5 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活动课一模拟时事报道——侵略与反抗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 6 课洋务运动第7 课戊戌变法第8 课辛亥革命第9 课新文化运动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0 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11 课北伐战争第12 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13 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活动课二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 课难忘九一八第15 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第16 课血肉筑长城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 课内战烽火第18 课战略大决战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第19 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20 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21 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第22 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 1 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 2 课最可爱的人第 3 课土地改革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 4 课工业化的起步第 5 课三大改造第 6 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7 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 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9 课改革开放第10 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活动课一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1 课民族团结第12 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3 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4 课钢铁长城第15 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6 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活动课二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 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第18 课科学技术成就(二)第19 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第20 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活动课三20 世纪歌曲中的“历史”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1 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活动课四家庭的照片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 1 课人类的形成第 2 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第 3 课西方文明之源活动课一古代世界文化之旅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 4 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第 5 课中古欧洲社会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 6 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第7 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第8 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第9 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0 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第11 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2 课美国的诞生第13 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活动课三我看拿破仑第14 课“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15 课血腥的资本积累第16 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17 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8 课美国南北战争第19 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20 课人类迈进“电气时代”活动课四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第21 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第22 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第23 课世界的文化杰作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 1 课俄国十月革命第 2 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 3 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 4 课经济大危机第 5 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活动课一老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 6 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7 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活动课二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8 课美国经济发展第9 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 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11 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2 课亚非拉的奋起第13 课动荡的中东地区活动课三致巴以人民的一封公开信——中国学生期盼巴以人民走向和平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4 课冷战中的对峙第15 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6 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7 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第18 课现代文学和美术第19 课现代音乐和电影活动课四撰写历史小论文——《科学技术与未来》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4 课)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人类社会的起源课时1:人类社会的诞生- 课程目标:了解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 教学重点: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关键事件。
- 教学内容:以石器时代为背景,介绍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课时2:旧石器时代- 课程目标:了解旧石器时代的特征和文化成就。
- 教学重点:旧石器时代的特征和文化成就。
- 教学内容:介绍旧石器时代的社会结构、经济生活和文化成就。
课时3:新石器时代- 课程目标:了解新石器时代的特征和文化成就。
- 教学重点:新石器时代的特征和文化成就。
- 教学内容:介绍新石器时代的社会结构、经济生活和文化成就。
第二单元:古代文明的兴起课时1:古代文明的概念- 课程目标:掌握古代文明的定义和特征。
- 教学重点:古代文明的定义和特征。
-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文明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几个重要的古代文明。
课时2:埃及文明- 课程目标:了解埃及文明的兴起和特点。
- 教学重点:埃及文明的兴起和特点。
- 教学内容:介绍埃及文明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课时3:古代印度文明- 课程目标:了解古代印度文明的发展和特点。
- 教学重点:古代印度文明的发展和特点。
-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印度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课时4:古代中国文明的形成- 课程目标:了解古代中国文明的形成和特点。
- 教学重点:古代中国文明的形成和特点。
-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第三单元:古代帝国的兴衰课时1:帝国的概念- 课程目标:掌握帝国的定义和特征。
- 教学重点:帝国的定义和特征。
- 教学内容:介绍帝国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几个重要的古代帝国。
课时2:希腊帝国- 课程目标:了解希腊帝国的兴起和特点。
- 教学重点:希腊帝国的兴起和特点。
- 教学内容:介绍希腊帝国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课时3:罗马帝国- 课程目标:了解罗马帝国的兴起和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设计三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设计三篇[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秦始皇的道德、精神;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要求]1、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2、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3、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人,要讲究辩论的技巧。
[课时]1课时[课型]活动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过程]活动:成语故事表演【找一找】1.从课文或参考书中找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列出目录。
2.选出你们最喜欢的一则成语故事。
【演一演】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
(1)写故事稿。
(2)饰演故事中A、B、C……角。
(3)尽量想办法准备一些辅助性的道具(注意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服装等,请参考课文插图)。
2.各小组代表在全班擂台赛上演讲各自准备的成语故事。
【议一议】1.谈谈你参与活动的感想。
2.从你饰演的人物的立场、角度谈谈对所演讲的历史故事的看法。
3.这则故事变为成语,流传至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评一评】各组最精彩的地方有哪些?(以鼓励为主,让所有的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孔子及其仁学说。
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
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
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比较诸子百家各自的主张,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孔子和百家争鸣[教法、学法]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而后质疑,教师给与点拨。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课件、有关春秋、战国主要思想家简介、人物图[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山东被誉为一山一水一圣人。
初中历史七年级教案
初中历史七年级教案篇一: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中原地区的起源(1—4课)[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整本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显现出来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见解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牌形象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强身健体。
[情感态度与信念]1、既然如此人类历史的起源;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基本概念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5课时[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1----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时代居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包括市民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很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首要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当今世界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地。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成都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本体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2----板书设计: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生活方式:群居生活发展水平:用天然火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授课过程]----4----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情况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我国,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这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历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历史教案第一章:远古时期的人类生活教学目标- 了解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
- 理解石器时代的特征和演化。
- 掌握挖掘和研究考古遗址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1. 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了解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包括狩猎、采集、渔猎和农耕。
- 探索远古时期人类的社会组织形式,如原始共产主义和原始私有制。
2. 石器时代的特征和演化- 理解石器时代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 了解石器时代的演化过程,包括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3. 挖掘和研究考古遗址的基本方法- 掌握挖掘考古遗址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 了解考古学中的主要科学方法,如碳十四测年法和DNA分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回想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2. 研究: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不同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3. 练: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不同远古时期人类的社会组织形式。
4. 总结:归纳总结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进行小结。
第二课时1. 导入:回顾石器时代的定义和特征。
2. 研究:通过图片和文献资料介绍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演化过程。
3. 练:利用图表和时间轴,让学生总结石器时代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4. 总结:归纳总结石器时代的特征和演化过程,进行小结。
第三课时1. 导入:激发学生对考古学的兴趣,探讨挖掘考古遗址的重要性和困难性。
2. 研究:介绍挖掘考古遗址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3. 练: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模拟挖掘考古遗址并记录所得到的文物和资料。
4. 总结:总结挖掘和研究考古遗址的基本方法和科学技术的应用,进行小结。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对远古时期人类生活方式和石器时代的理解程度。
- 收集学生参与挖掘考古遗址实践活动的成果和思考。
- 针对学生的研究表现,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
2. 总结石器时代各个阶段的特点和演化过程。
初中七上历史教案人教版
初中七上历史教案人教版
课程:历史
年级:初中七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
教案一:原始社会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原始社会的定义和特征。
2. 了解原始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
3. 能够解释原始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原始社会的定义和特征。
2. 原始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原始社会的定义和特征。
2.学习:讲解原始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并对比不同地区的原始社会特点。
3.讨论:小组讨论原始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展示讨论结果。
4.总结:带领学生总结原始社会的特点和演化过程,并展示知识结构图。
5.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原始社会的定义、特点以及主要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并写一篇小结。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学用具:图片、PPT等。
2. 教学资料:相关历史资料和教材内容。
五、教学评价:
1. 检查学生对原始社会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总结方面的表现。
3. 收集学生作业,进行评分和反馈。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分封制的内容
分封制的特点: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分封制”。
分封制的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1..周初实行分封制主要是为了()
A.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B.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族诸侯
D.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12.读“西周等级示意图”结合学习课文,回答:
(1)自上而下将各阶层的名称写在示意图的右侧。
(2)这个等级是怎样形成的?有何作用?
答:这个等级是周实行分封制形成的。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又将自己封土内的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将所得土地和人民分给士。
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森严的等级。
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分封制
小结
作用:
(1)积极:开发了边远地区,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使周成为强国。
(2)消极:西周后期,诸侯势力强大,王权衰落,威胁到了周天子的地位。
实质:确立了周王朝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荀子·儒效》
补充分封制的定义
2、为什么?
由分封制的地图,讲述分封的原因,由等级示意图让学生明白分封的内容。
3、怎么样?
用义务和权力讲清楚,分封制存在的稳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历史
年级/册
七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 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难点名称
分封制的含义和内容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分封制要理解存在的原因、用什么样的手段、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需要讲述清楚。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不理解古代史的很多概念性的东西,分封制需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从这几个角度来理解,相对简单些。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烽火戏诸侯让学生了解诸侯的概念来引入分封制。
2.通过材料、地图让学生掌握分封制的含义、内容从而理解分封制的意义。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从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引入诸侯的概念,从诸侯再讲分封制。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是什么?
西周分封制也称“封建”制,意为“封邦建国”,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周天子以土地和义务为纽带,根据血缘亲疏和军功大小,对宗亲和功臣实行分封,建立诸侯国。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晋、宋等。封国的统治者为国君(一般称为诸侯)。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儒道墨法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难点突破)
首先简单介绍儒家代表人物:通过图片展示介绍
中文名:孔丘别名:孔子、仲尼、圣人国籍:春秋·鲁国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职业: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成就:开创儒家学派
其次就是孔子小档案:
然后介绍孔子核心思想:核心思想:“仁”,对核心思想进行简单的解说。
接下来展示孔子的教育思想:1、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2、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联系实际。
其次道家学派:介绍老子姓李名耳,即老聃,春秋末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做过周王室的守藏史(类似今天的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馆长),学识渊博。
通过材料概况老子的主要思想:(1)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而且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辩证思想)2)崇尚“自然”,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3)社会理想:“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
2、通过口语化的形式和人物角色扮演深刻理解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首先讲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许多思想家从各自的阶级利益出发,著书立说,到处游说,对这场大变革发表见解,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 局面。导入新课。
D.“改革”“法治
小结
通过口语化小结主要内容:让我们拥有“仁” (儒家:孔子)的美德,
抱一颗“兼爱”(墨家:墨翟)之心 ,
用发展“辩证” (道家:老子)的眼光,
为维护世界和平,呼吁“非攻” ( 墨家:墨翟) ,
树立“环保” (儒家:孟子)意识,
为“改革” (法家:韩非)开放的中国努力学习吧!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师出示甲骨文字图片,学生猜一猜,以下甲骨文字是什么意思?学生观察后,教师讲解:这两个字分别是“老”字和“考”字,而“考”字的本义是同“老”字的。这种两个字义同、音近、形似,可相互注释的造字方法称为转注字。
教师出示甲骨文字图片,学生猜一猜,以下甲骨文字是什么意思?学生观察后,教师讲解:这是右字,本是“右手” 的象形字,后来假借为“佑”,意为祈求保佑。当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时,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所想表达的字或意,这种造字方法称为假借字。
教师出示甲骨文字图片,学生猜一猜,以下甲骨文字是什么意思?学生认出这个象形字是“木”字,教师提出问题:“木字又会衍生出哪些字呢”?教师讲解第一个字是“柄”字,它的形旁是木字,他的声旁是丙字;第二个字是“杆”字,它的形旁也是木字,他的声旁是干字;第三个字是“材”字,他的形旁是还是木字,他的声旁是才字。这种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从而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方法就是形声字。形声最为进步,现代汉字有很多都是形声字。
教师提出问题:甲骨文字是怎么演变成现在汉字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索文字的演变过程。教师出示在“车”字和“马”字的演变过程,学生经过观察得出:“车”字和“马”字的演变过程都是由甲骨文到金文到篆书到隶书最后到现在的楷书。教师补充:在文字演变的过程中,曲折象形的线条被拉直,象形程度逐渐降低,即从复杂到简单,从形象到抽象。由此可见,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三、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
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自主预习】(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二)、北京人教师先介绍有关贾兰坡教授的故事和北京人头盖骨发现、失踪的经过,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引入一个考古学知识即只有发现了头盖骨才能复员古代人类的面貌。
这就是为什么元谋人的相貌不能够复员而北京人可以。
引起学生兴趣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1、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
2、距今年代约70万年至20万年。
3、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培养自己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我们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早期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之处?学生回答明确: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
那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你了解我国古代那些关于农耕的传说,谈一谈。
学生回答: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自主预习】(一)河姆渡原始农耕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河姆渡原始农耕1、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2、时间:距今约7千年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耜4、农耕作物:水稻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6、原始饲养业:家畜(猪)7、原始手工业:陶器、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2、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耜、石刀、渔叉等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以江丙坤郁慕明清明祭拜黄帝陵冢的视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黄帝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清明节会有那么多人祭拜黄帝陵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3课,远古的传说【自主预习】1、读课文结合课件图片了解本文内容。
2、小组讨论华夏族的由来,人文初祖,禅让制等知识。
(一)炎黄战蚩尤结合课文内容及课件图画归纳出华夏族,炎黄子孙名称的由来,知道涿鹿之战。
明确黄帝所进行的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
(二)黄帝--人文初祖结合课文内容及课件图画知道黄帝对于人类的贡献。
明白他被人们称为人文初祖的原因。
(三)尧舜禹的“禅让”了解什么是禅让以及禅让的本质,尧舜禹的事迹。
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及夏王朝的建立等有关知识。
【合作探究】1、你对神话(即黄帝时期有关发明的各种神话传说)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为科学?2、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什么时候算起?后世为什么称黄帝为人文初祖?3、你还听过哪些有关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首领?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掌握西周分封制;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悟历史;通过制作表格、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夏商西周的兴亡和西周的分封制。
三、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从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
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
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哪个朝代?下面你就学这些内容。
【自主预习】结合课文学习以下内容(一)夏朝1、禹死后,谁继承了王位?这标志着什么?2、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什么?它的统治中心在哪里?都城何处?3、夏朝有哪些国家机构?实质是什么?4、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国君?(二)商朝1、夏朝什么时候灭亡?被谁灭亡?2、商汤是一个怎样的国君?他重用哪个大臣勤政,很快使商朝强大起来?3、商朝又叫什么名称?“盘庚迁殷”的原因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4、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国君?使用什么酷刑?(三)西周1、周国位于什么流域?国君是谁?任用什么人使国力强盛?2、“牧野大战”发生在什么时候?对阵的双方是谁?结果是什么?3、西周什么时候由谁建立?都城何处?(四)分封制1、分封制是哪个朝代实行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主要对象是谁?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封制的实行起到了什么作用?【合作探究】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学生合作掌握课文内容重要年代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约前2070年夏朝建立禹约前1600年汤灭夏,商朝建立商王汤约前1300年盘庚迁殷商王盘庚前1046年牧野之战,西周建立周武王前771年西周灭亡周幽王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筛选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
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青铜文明的概念四、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老师(出示幻灯片──司母戊鼎)(提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司母戊大方鼎的资料)(先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
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而其真正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最为著名。
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的“神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
这件《司母戊鼎》就是此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甲骨文: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自主预习】快速浏览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完不成的作好标志。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在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2、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和四羊方尊。
3、与商周同期,我国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出土了大量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等,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文化。
4、夏商周的陶瓷业也很发达,最早在朝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国家。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1、农业:后代成为“五谷”的农作物,时期已经齐备。
农业上已知道、和。
2、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朝时都已经有了,还建有。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1、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和阶级的矛盾。
2、最能体现奴隶生活悲惨的是奴隶主用奴隶做和活动。
【合作探究】1、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你是怎么看的?2、经过这节课的学习,青铜文明确实很灿烂,但是奴隶们的生活却是十分的悲惨,那么你觉得奴隶社会与原始社会相比,是进步呢还是倒退?3、夏、商、西周青铜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