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搅拌测温记录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学习记录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学习记录学习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判定依据、仪器设备、检测环境条件、检测程序等。
2、检测环境条件的变化制备混凝土拌合物时,试验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小于50%,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5℃,所用材料、试验设备、容器及辅助设备的温度宜与试验室温度保持一致。
3、取样与试样的制备同一组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应从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取样。
取样量应多于试验所需量的倍,且宜不小于20L。
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宜采用多次采样的方法。
一般在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的约1/4处、1/2处和3/4处之间分别取样,并搅拌均匀;第一次取样和最后一次取样的时间间隔不宜超过15min。
宜在取样后5min内开始各项性能试验。
试验室制备混凝土拌合物的搅拌应符合下列规定:3.4.1、混凝土拌合物应采用搅拌机搅拌。
拌和前应将搅拌机冲洗干净,并预拌少量同种混凝土拌合物或水胶比相同的砂浆,搅拌机内壁挂浆后将剩余料卸出。
3.4.2、应将称好的粗骨料、胶凝材料、细骨料和水(外加剂一般先溶于水)依次加入搅拌机,难溶和不溶的粉状外加剂宜与胶凝材料同时加入搅拌机,液体和可溶外加剂宜与拌合水同时加入搅拌机3.4.3、混凝土拌合物宜搅拌2min以上,直至搅拌均匀;3.4.4、混凝土拌合物一次拌和量不宜少于搅拌机公称容量的1/4;不应大于搅拌机容量,且不应少于20L;试验室搅拌混凝土时,材料用量应以质量计。
骨料的称量精度应为±%;水泥、掺合料、水、外加剂的称量精度均应为±%。
在试验室制备混凝土拌合物时,拌合时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3℃,所用材料的温度宜与试验室温度保持一致。
4 坍落度及经时损失试验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4.1.1)、坍落度筒内壁和底板应润湿无明水;底板应放置在坚实水平面上,并把坍落度筒放在底板中心,然后用脚踩住二边的脚踏板,坍落度筒在装料时应保持在固定的位置;2)、混凝土试样应分三层均匀地装入坍落度筒内,捣实后每层高度应约为筒高的三分之一。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一、大体积砼温度的控制不仅要控制内表温差(指砼中心最高温度与之相对应的砼表面温度之间的温差)和表面温差(指砼中心最高温度相对应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更要控制砼的综合降温差(指砼内部的平均降温差)和降温速率(指砼中心温度或表面温度每天的降温幅度)。
二、二、砼的任一降温差都可以分解为平均降温差及非均匀降温差,前者产生外约束应力,是产生贯穿性裂缝的主要原因,后者引起自约束应力,主要引起表面裂缝。
非均匀降温差主要是控制砼的内表温差。
规范规定大体积砼的内表温差应控制在25摄氏度,该控制值是比较严格的,根据我们的工程实践,该值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适当放宽,这主要取决于砼的一些实际物理指标,如:不同龄期的弹性模量、松弛系数和抗拉强度。
因此,在大体积砼施工前,对温度控制指标进行一些理论计算,对施工大有指导意义。
三、三、测温点的平面布置原则:1)平面形状中心;2)中心对应的侧边及容易散发热量的拐角处。
3)主风向部位。
总之测温点的位置应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热、受环境温度影响大,绝热温升最大和产生收缩拉应力最大的地方。
四、四、测温点的竖向布置:一般每个平面位置设置一组3个,分别布置在砼的上、中、下位置,上下测点均位于砼表面10厘米处,另外在空气,保温层中各埋设1个测温点测量环境温度、保温层内的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一般不少于7d,并根据板中心混凝土温度变化及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确定养护周期。
混凝土的养护应采用保温,保湿及缓慢降温的技术措施,一般在浇筑在厚度大于3 m时,要求考虑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水循环降温措施,设冷却水管,并通过温度检测控制混凝土中心与表面的温度或混凝土内部与冷却水的温度控制在25℃以内。
2.3降低水泥水化热和变形(1)在厚大无筋的或少筋的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加总量不超过20%的大石块,减少混凝土的用量,以达到降低水化热和节省水泥的目的。
(2)改善配筋。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相关鲁JJ表样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相关
鲁JJ表样
预拌砼运输单〔副本〕
注:本表的正本由供应单位储存,副本由施工单位储存。
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监制
砼试块强度统计评定记录
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监制
混凝土搅拌测温记录
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并储存。
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监制
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
注:1、本表有施工单位填写并储存。
2、附测温孔布置图及测温孔剖面图。
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监制
大体积砼养护测温记录
注: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并储存。
2、附测温点布置图,t气表示大气温度。
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监制
预拌混凝土交货检验记录表
需方代表人:监理〔建设〕代表人
供方代表人:实验室技术负责人:
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监制
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
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验收记录
鲁JJ-065
2、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取样、留置、养护和强度代表值的确定应符合规范10.1节和附录D的规定;
3、表中与某一强度等级对应的试件强度代表值,上一行填写依照GBJ107确定的数值,下一行填写乘以折算系数后的数值;
4、表中对每一强度等级可填写10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试件的具体组数应依照实际情形确定;
5、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取样部位、放置位置、等效养护龄期、实际养护龄期和相应的温度测量等记录和资料应作为本表的附件。
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监制。
施工记录
工程施工资料管理填表说明5、施工记录资料施工记录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各种检查、记录的统称,包括通用施工记录和专用施工记录。
6.1 隐蔽工程检查记录(表C5-1)隐蔽工程检查记录为通用施工记录,适用于各专业。
按规范规定须进行隐检的项目,施工单位应填报《隐蔽工程检查记录》(表C5-1)。
主要隐检项目及内容如下。
1 地基基础工程与主体结构工程隐检(1)土方工程:基槽、房心回填前检查基底清理、基底标高情况等。
(2)支护工程:检查锚杆、土钉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插入长度、钻孔直径、深度和角度等。
检查地下连续墙的成槽宽度、深度、垂直度、钢筋笼规格、位置、槽底清理、沉渣厚度等。
(3)桩基工程:检查钢筋笼规格、尺寸、沉渣厚度、清孔情况等。
(4)地下防水工程:检查混凝土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套管、埋设件等设置的形式和构造。
人防出口止水做法。
防水层基层、防水材料规格、厚度、铺设方式、阴阳角处理、搭接密封处理等。
(5)结构工程(基础、主体):检查用于绑扎的钢筋品种、规格、数量、位置、锚固和接头位置、搭接长度、保护层厚度和除锈、除污情况、钢筋代用变更及胡子筋处理等。
检查钢筋连接型式、连接种类、接头位置、数量及焊条、焊剂、焊口形式、焊缝长度、厚度及表面清渣和连接质量等。
(6)预应力工程:检查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形状、端部预埋垫板;预应力筋下料长度、切断方法、竖向位置偏差、固定、护套的完整性;锚具、夹具、连接点组装等。
(7)钢结构工程:检查地脚螺栓规格、数量、位置、埋设方法、紧固等。
(8)外墙内、外保温构造节点做法。
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隐检(1)地面工程:检查各基层(垫层、找平层、隔离层、防水层、填充层、地龙骨)材料品种、规格、铺设厚度、方式、坡度、标高、表面情况、密封处理、粘结情况等。
(2)抹灰工程:具有加强措施的抹灰应检查其加强构造的材料规格、铺设、固定、搭接等。
(3)门窗工程:检查预埋件和锚固件、螺栓等的规格、数量、位置、间距、埋设方式、与框的连接方式、防腐处理、缝隙的嵌填、密封材料的粘结等。
施工资料知识点汇总
施工资料知识点汇总一、施工资料是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形成的全部资料。
按其性质可分为:施工管理、施工技术、施工测量、施工记录、施工试验、过程验收与工程竣工验收资料。
1、施工管理资料: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反映施工组织及监理审批等情况资料的统称。
2、施工技术资料:施工技术资料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用以指导正确、规范、科学施工的技术文件及反映工程变更情况的各种资料的总称。
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交底记录、图纸会审纪录、设计变更通知书、工程变更洽商记录等。
3、施工测量资料: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确保建筑物位置、尺寸、标高和变形量等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的各种测量成果记录的统称。
主要有:工程定位测量记录、基槽平面标高测量记录、楼屋平面放线及标高抄测记录、建筑物垂直度及标高测量记录、变形观测记录等。
施工单位应在本层结构实体完成后抄测楼层+0.500m(或+1.000m)标高线,填写《楼层标高抄测记录》。
4、施工物资资料:是指反映工程施工所用物资质量和性能是否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的各种质量证明文件及相关配套文件的统称。
5、施工记录:是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为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各种内部检查记录的统称。
主要有: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交接检查记录、地基验槽记录、地基处理记录、桩施工记录、混凝土浇灌申请书、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构件吊装记录、预应力筋张拉记录、施工检查通用记录、地下工程验收时,应对地下工程有无渗漏现象进行检查,填写《地下工程防水效果检查记录》、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和屋面工程完工后应按标准规定进行蓄水或淋水防水性质试验,填写《防水工程试水检查记录》,淋水试验持续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蓄水试验时间不得少于24小时;屋面工程应对细部构造(屋面天沟、檐沟、檐口、泛水、水落口、变形缝、伸出屋面管道等重点检查,并填写资料。
6、施工试验资料:是指按照计及国家规范标准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检测及测试资料的统称。
(完整)冬季施工混凝土浇筑测温记录表
施工混凝土浇筑测温记录表—001施工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表监理工程师: 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 质检员:测温员:资料员:施工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表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测温员:资料员:施工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表—2-001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 测温员:资料员:4—16-2-001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测温员: 资料员:—16-2-001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 质检员: 测温员:资料员:—16-2—001监理工程师: 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测温员:资料员:—16-2—001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测温员:资料员:4-16-2—001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 质检员:测温员:资料员:—2—001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测温员:资料员:—16—2-001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测温员: 资料员:—001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测温员: 资料员: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 质检员:测温员:资料员:—16-2-001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 质检员: 测温员: 资料员:4-16-2-001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测温员:资料员:—2—001监理工程师: 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测温员:资料员:—16-2—001监理工程师: 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 质检员: 测温员:资料员:—2—001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测温员:资料员:—2-001监理工程师: 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测温员:资料员:—16-2-001监理工程师: 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测温员:资料员:4-16-2—001监理工程师: 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 质检员:测温员: 资料员:4-16-2-001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 质检员:测温员:资料员:—2—001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测温员:资料员:—16—2-001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 质检员: 测温员:资料员:—2—001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测温员:资料员:4—16-2-001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测温员: 资料员:4-16-2-001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测温员:资料员:—16-2—001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测温员:资料员:4-16-2—001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 质检员:测温员:资料员:—16-2-001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测温员:资料员:—2—001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测温员: 资料员:4—16-2-001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测温员:资料员:4-16-2-001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 质检员:测温员: 资料员:—2-001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测温员:资料员:16—2—001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 质检员:测温员: 资料员: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测温员:资料员:4-16-2—001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测温员: 资料员:—16-2—001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测温员:资料员:4-16—2-001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 测温员:资料员:—2—001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测温员:资料员:—16-2—001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测温员:资料员:4-16-2-001监理工程师: 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 质检员:测温员:资料员:—001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测温员:资料员:—2—001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测温员:资料员:。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一、大体积砼温度的控制不仅要控制内表温差(指砼中心最高温度与之相对应的砼表面温度之间的温差)和表面温差(指砼中心最高温度相对应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更要控制砼的综合降温差(指砼内部的平均降温差)和降温速率(指砼中心温度或表面温度每天的降温幅度)。
二、砼的任一降温差都可以分解为平均降温差及非均匀降温差,前者产生外约束应力,是产生贯穿性裂缝的主要原因,后者引起自约束应力,主要引起表面裂缝。
非均匀降温差主要是控制砼的内表温差。
规范规定大体积砼的内表温差应控制在25 摄氏度,该控制值是比较严格的,根据我们的工程实践,该值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适当放宽,这主要取决于砼的一些实际物理指标,如:不同龄期的弹性模量、松弛系数和抗拉强度。
因此,在大体积砼施工前,对温度控制指标进行一些理论计算,对施工大有指导意义。
三、测温点的平面布置原则:1 )平面形状中心;2 )中心对应的侧边及容易散发热量的拐角处。
3)主风向部位。
总之测温点的位置应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热、受环境温度影响大,绝热温升最大和产生收缩拉应力最大的地方。
四、测温点的竖向布置:一般每个平面位置设置一组3 个,分别布置在砼的上、中、下位置,上下测点均位于砼表面10 厘米处,另外在空气,保温层中各埋设1个测温点测量环境温度、保温层内的温度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一般不少于7 d,并根据板中心混凝土温度变化及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确定养护周期。
混凝土的养护应采用保温,保湿及缓慢降温的技术措施,一般在浇筑在厚度大于3 m时,要求考虑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水循环降温措施,设冷却水管,并通过温度检测控制混凝土中心与表面的温度或混凝土内部与冷却水的温度控制在25 C以内。
2.3降低水泥水化热和变形(1)在厚大无筋的或少筋的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加总量不超过20%的大石块,减少混凝土的用量,以达到降低水化热和节省水泥的目的。
(2 )改善配筋。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测温要求
以下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讨论稿对测温的要求:6 温控施工的现场监测与试验6.0.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环境温度及温度应变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7天内,每昼夜可不少于24次;以后可按每昼夜6-8次进行测试,入模温度进行测量,每台班不少于2次。
6.0.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的布置,以真实地反映出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升、最大应变、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为原则,一般可按下列方式布置:1 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按平面分层布置;2 在测试区内,监测点的位置与数量可根据温凝土浇筑体内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情况及温控的要求确定,经理论计算基本可以确定温度场和应力场规律的可以将测点沿最不利位置布置;3 在基础平面对称轴线上,监测点位宜不少于4处,传感器布置应充分考虑结构的几何尺寸;4 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每一点位的测点数量,宜不少于5点;5 保温养护效果及环境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6 混凝土浇筑体的外表温度,应以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处的温度为准;7 混凝土浇筑体底面的温度,应以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上50mm处的温度为准。
6.0.3 测温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列规定:1 测温元件的测温误差应不大于0.3℃(25℃环境下);2 测试范围:-30~150℃;3 绝缘电阻大于500MΩ6.0.4 应变测试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列规定:1 测试误差应不大于1.0με;2 测试范围:-1000~1000με;3 绝缘电阻大于500MΩ;6.0.5 温度和应变测试元件的安装及保护符合下列规定:1 测试元件安装前,必须在水下1m处经过浸泡24h不损坏;2 测试元件接头安装位置应准确,固定牢固,并与结构钢筋及固定架金属体绝热;3 测试元件的引出线宜集中布置,并加以保护;4 测试元件周围应进行保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下料时不得直接冲击测试测温元件及其引出线;振捣时,振捣器不得触及测温元件及引出线。
工程施工记录汇总
工程施工记录汇总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为XXXX工程,位于XX市XX区,占地面积XX平方米,总建筑面积XX平方米。
工程主要包括XX栋住宅楼、XX栋商业楼、地下停车场及配套设施。
工程于XX 年XX月XX日开工,预计XX年XX月XX日竣工。
二、施工记录1. 施工准备阶段(1)工程图纸会审:于XX年XX月XX日组织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2)工程定位测量:于XX年XX月XX日完成工程定位测量,确保建筑物的位置、高度、倾斜度等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3)原材料检测:于XX年XX月XX日对原材料进行检测,包括水泥、钢材、砂石等,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 地基与基础施工阶段(1)验槽记录:于XX年XX月XX日进行验槽,记录验槽依据、基坑位置、尺寸、基底标高、地下水情况、钎探情况等信息。
(2)地基处理记录:于XX年XX月XX日进行地基处理,记录地基处理依据、处理方法、处理部位及深度、处理结果等信息。
(3)基坑支护工程监测记录:于XX年XX月XX日开始基坑支护工程监测,记录围护结构墙顶位移、围护结构墙体最大位移、地面最大沉降等数据。
(4)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记录:于XX年XX月XX日开始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记录桩的深度、直径、垂直度、桩位偏差、标高等信息。
3. 主体结构施工阶段(1)混凝土搅拌测量记录:于XX年XX月XX日开始混凝土搅拌测量,记录混凝土配合比、搅拌时间、坍落度等参数。
(2)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于XX年XX月XX日开始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养护温度、湿度、时间等数据。
(3)钢筋接头试验记录:于XX年XX月XX日进行钢筋接头试验,记录焊接、机械连接等试验结果。
4. 建筑装修与设备安装阶段(1)建筑装修施工记录:于XX年XX月XX日开始建筑装修施工,记录施工过程、质量验收等信息。
(2)设备安装施工记录:于XX年XX月XX日开始设备安装施工,记录设备型号、规格、安装位置、调试情况等信息。
混凝土测温记录
混凝土测温记录混凝土在浇筑和养护过程中,其内部温度的变化对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准确记录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测温的目的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散发出去,就会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从而产生温度应力。
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缝,影响其结构性能和使用寿命。
通过对混凝土进行测温,可以及时了解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温度,预防裂缝的产生。
二、测温设备及原理1、测温设备常用的混凝土测温设备有热电偶测温仪和电子测温仪。
热电偶测温仪是通过热电偶传感器来测量温度,其测量精度较高,但操作相对复杂。
电子测温仪则采用热敏电阻或半导体传感器,操作简便,易于携带。
2、测温原理热电偶测温仪是基于热电效应原理工作的。
当两种不同的金属导体组成闭合回路时,如果两端存在温度差,回路中就会产生电流,从而测量出温度。
电子测温仪则是利用热敏电阻或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
三、测温点的布置测温点的布置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的分布情况。
一般来说,在混凝土浇筑平面上,测温点应布置在边缘和中间部位;在混凝土浇筑厚度方向上,测温点应布置在底部、中部和表面附近。
测温点的间距不宜大于 6 米。
例如,对于一个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可在基础的长、宽、高三个方向上分别布置测温点。
在长度方向上,每隔 6 米布置一个测温点;在宽度方向上,每隔 4 米布置一个测温点;在厚度方向上,在底部、中部和表面分别布置测温点。
四、测温时间及频率1、测温时间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立即开始测温,直至混凝土内部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小于 25℃,且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5%以上时,方可停止测温。
2、测温频率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前 3 天,每 2 小时测温一次;第 4 至 7 天,每 4 小时测温一次;第 8 至 14 天,每 8 小时测温一次;14 天后,每天测温一次。
混凝土搅拌测温记录
混凝土搅拌测温记录(C2—6—12)冬季混凝土施工时,应进行搅拌测温(包括现场搅拌、商品混凝土)并记录。
混凝土冬施搅拌测温记录包括大气温度、原材料温度、出罐温度、人模温度等。
测温的具体要求应有书面技术交底,执行人必须按照规定操作。
原始记录签字完毕后交资料员归档。
“现场搅拌或商品混凝土”字样填人“备注”栏。
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13.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表C2—6—13)(1)混凝土的冬期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l04)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规定。
(2)测温起止时间指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低于5~C时起,至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高于5~C冬施结束;掺加防冻剂的混凝土未达到抗冻临界强度(4MPa)之前每隔2h测量一次,达到抗冻临界强度(4MPa)且温度变化正常,测温间隔时间可由2h调整为6h。
(3)混凝土冬施养护测温应先绘制测温点布置图(标明具体部位名称),包括测温点的部位、深度等。
测温记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各测温孔的实测温度、同一时间测得的各测温孔的平均温度和间隔时间等。
此外还应进行成熟度计算(本次、累计)。
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4)关于测温的项目、测温次数和测温孔设置按要求执行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14.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对人模时大气温度、各测温孔温度、内外温差和裂缝进行检查和记录。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应附测温点布置图,包括测温点的布置部位、深度等。
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PART2:5、冬期施工混凝土的测温工作5.1 混凝土冬期施工测温5.1.1 在离建筑物10m以外,距地面高度1.5m,通风条件较好的地方安装规格不小于300*300*400的白色百叶箱。
5.1.2 测温孔位置的选择,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失热量的部位、易于遭受冻结的部位,西北部或前阴的地方应多设置,测温孔的口不迎风设置,且临时封闭。
5.1.3 结构测孔的设置(1)梁(包括简支撑与连接梁):梁上测温孔应垂直于梁的轴线,孔深为梁高的1/3至1/2处。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一、大体积砼温度的控制不仅要控制内表温差(指砼中心最高温度与之相对应的砼表面温度之间的温差)和表面温差(指砼中心最高温度相对应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更要控制砼的综合降温差(指砼内部的平均降温差)和降温速率(指砼中心温度或表面温度每天的降温幅度)。
二、砼的任一降温差都可以分解为平均降温差及非均匀降温差,前者产生外约束应力,是产生贯穿性裂缝的主要原因,后者引起自约束应力,主要引起表面裂缝。
非均匀降温差主要是控制砼的内表温差。
规范规定大体积砼的内表温差应控制在25摄氏度,该控制值是比较严格的,根据我们的工程实践,该值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适当放宽,这主要取决于砼的一些实际物理指标,如:不同龄期的弹性模量、松弛系数和抗拉强度。
因此,在大体积砼施工前,对温度控制指标进行一些理论计算,对施工大有指导意义。
三、测温点的平面布置原则:1)平面形状中心;2)中心对应的侧边及容易散发热量的拐角处。
3)主风向部位。
总之测温点的位置应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热、受环境温度影响大,绝热温升最大和产生收缩拉应力最大的地方。
四、测温点的竖向布置:一般每个平面位置设置一组3个,分别布置在砼的上、中、下位置,上下测点均位于砼表面10厘米处,另外在空气,保温层中各埋设1个测温点测量环境温度、保温层内的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一般不少于 7 d,并根据板中心混凝土温度变化及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确定养护周期。
混凝土的养护应采用保温,保湿及缓慢降温的技术措施,一般在浇筑在厚度大于 3 m 时,要求考虑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水循环降温措施,设冷却水管,并通过温度检测控制混凝土中心与表面的温度或混凝土内部与冷却水的温度控制在25℃以内。
2.3 降低水泥水化热和变形(1)在厚大无筋的或少筋的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加总量不超过20%的大石块,减少混凝土的用量,以达到降低水化热和节省水泥的目的。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一、大体积砼温度的控制不仅要控制内表温差(指砼中心最高温度与之相对应的砼表面温度之间的温差)和表面温差(指砼中心最高温度相对应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更要控制砼的综合降温差(指砼内部的平均降温差)和降温速率(指砼中心温度或表面温度每天的降温幅度)。
二、砼的任一降温差都可以分解为平均降温差及非均匀降温差,前者产生外约束应力,是产生贯穿性裂缝的主要原因,后者引起自约束应力,主要引起表面裂缝。
非均匀降温差主要是控制砼的内表温差。
规范规定大体积砼的内表温差应控制在25摄氏度,该控制值是比较严格的,根据我们的工程实践,该值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适当放宽,这主要取决于砼的一些实际物理指标,如:不同龄期的弹性模量、松弛系数和抗拉强度。
因此,在大体积砼施工前,对温度控制指标进行一些理论计算,对施工大有指导意义。
三、测温点的平面布置原则:1)平面形状中心;2)中心对应的侧边及容易散发热量的拐角处。
3)主风向部位。
总之测温点的位置应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热、受环境温度影响大,绝热温升最大和产生收缩拉应力最大的地方。
四、测温点的竖向布置:一般每个平面位置设置一组3个,分别布置在砼的上、中、下位置,上下测点均位于砼表面10厘米处,另外在空气,保温层中各埋设1个测温点测量环境温度、保温层内的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一般不少于7 d,并根据板中心混凝土温度变化及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确定养护周期。
混凝土的养护应采用保温,保湿及缓慢降温的技术措施,一般在浇筑在厚度大于3 m 时,要求考虑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水循环降温措施,设冷却水管,并通过温度检测控制混凝土中心与表面的温度或混凝土内部与冷却水的温度控制在25℃以内。
2.3 降低水泥水化热和变形(1)在厚大无筋的或少筋的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加总量不超过20%的大石块,减少混凝土的用量,以达到降低水化热和节省水泥的目的。
(2)改善配筋。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一、大体积砼温度的控制不仅要控制内表温差(指砼中心最高温度与之相对应的砼表面温度之间的温差)和表面温差(指砼中心最高温度相对应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更要控制砼的综合降温差(指砼内部的平均降温差)和降温速率(指砼中心温度或表面温度每天的降温幅度)。
二、砼的任一降温差都可以分解为平均降温差及非均匀降温差,前者产生外约束应力,是产生贯穿性裂缝的主要原因,后者引起自约束应力,主要引起表面裂缝。
非均匀降温差主要是控制砼的内表温差。
规范规定大体积砼的内表温差应控制在25摄氏度,该控制值是比较严格的,根据我们的工程实践,该值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适当放宽,这主要取决于砼的一些实际物理指标,如:不同龄期的弹性模量、松弛系数和抗拉强度。
因此,在大体积砼施工前,对温度控制指标进行一些理论计算,对施工大有指导意义。
三、测温点的平面布置原则:1)平面形状中心;2)中心对应的侧边及容易散发热量的拐角处。
3)主风向部位。
总之测温点的位置应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热、受环境温度影响大,绝热温升最大和产生收缩拉应力最大的地方。
四、测温点的竖向布置:一般每个平面位置设置一组3个,分别布置在砼的上、中、下位置,上下测点均位于砼表面10厘米处,另外在空气,保温层中各埋设1个测温点测量环境温度、保温层内的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一般不少于7 d,并根据板中心混凝土温度变化及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确定养护周期。
混凝土的养护应采用保温,保湿及缓慢降温的技术措施,一般在浇筑在厚度大于3 m 时,要求考虑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水循环降温措施,设冷却水管,并通过温度检测控制混凝土中心与表面的温度或混凝土内部与冷却水的温度控制在25℃以内。
2.3 降低水泥水化热和变形(1)在厚大无筋的或少筋的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加总量不超过20%的大石块,减少混凝土的用量,以达到降低水化热和节省水泥的目的。
(2)改善配筋。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一、大体积砼温度的控制不仅要控制内表温差(指砼中心最高温度与之相对应的砼表面温度之间的温差)和表面温差(指砼中心最高温度相对应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更要控制砼的综合降温差(指砼内部的平均降温差)和降温速率(指砼中心温度或表面温度每天的降温幅度)。
二、砼的任一降温差都可以分解为平均降温差及非均匀降温差,前者产生外约束应力,是产生贯穿性裂缝的主要原因,后者引起自约束应力,主要引起表面裂缝。
非均匀降温差主要是控制砼的内表温差。
规范规定大体积砼的内表温差应控制在25摄氏度,该控制值是比较严格的,根据我们的工程实践,该值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适当放宽,这主要取决于砼的一些实际物理指标,如:不同龄期的弹性模量、松弛系数和抗拉强度。
因此,在大体积砼施工前,对温度控制指标进行一些理论计算,对施工大有指导意义。
三、测温点的平面布置原则:1)平面形状中心;2)中心对应的侧边及容易散发热量的拐角处。
3)主风向部位。
总之测温点的位置应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热、受环境温度影响大,绝热温升最大和产生收缩拉应力最大的地方。
四、测温点的竖向布置:一般每个平面位置设置一组3个,分别布置在砼的上、中、下位置,上下测点均位于砼表面10厘米处,另外在空气,保温层中各埋设1个测温点测量环境温度、保温层内的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一般不少于 7 d,并根据板中心混凝土温度变化及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确定养护周期。
混凝土的养护应采用保温,保湿及缓慢降温的技术措施,一般在浇筑在厚度大于 3 m 时,要求考虑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水循环降温措施,设冷却水管,并通过温度检测控制混凝土中心与表面的温度或混凝土内部与冷却水的温度控制在 25℃以内。
2.3 降低水泥水化热和变形(1)在厚大无筋的或少筋的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加总量不超过 20%的大石块,减少混凝土的用量,以达到降低水化热和节省水泥的目的。
(2)改善配筋。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学习记录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学习记录学习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判定依据、仪器设备、检测环境条件、检测程序等。
2、检测环境条件的变化制备混凝土拌合物时,试验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小于50%,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5℃,所用材料、试验设备、容器及辅助设备的温度宜与试验室温度保持一致。
3、取样与试样的制备3.1 同一组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应从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取样。
取样量应多于试验所需量的1.5倍,且宜不小于20L。
3.2 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宜采用多次采样的方法。
一般在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的约1/4处、1/2处和3/4处之间分别取样,并搅拌均匀;第一次取样和最后一次取样的时间间隔不宜超过15min。
3.3 宜在取样后5min内开始各项性能试验。
3.4 试验室制备混凝土拌合物的搅拌应符合下列规定:3.4.1、混凝土拌合物应采用搅拌机搅拌。
拌和前应将搅拌机冲洗干净,并预拌少量同种混凝土拌合物或水胶比相同的砂浆,搅拌机内壁挂浆后将剩余料卸出。
3.4.2、应将称好的粗骨料、胶凝材料、细骨料和水(外加剂一般先溶于水)依次加入搅拌机,难溶和不溶的粉状外加剂宜与胶凝材料同时加入搅拌机,液体和可溶外加剂宜与拌合水同时加入搅拌机3.4.3、混凝土拌合物宜搅拌2min以上,直至搅拌均匀;3.4.4、混凝土拌合物一次拌和量不宜少于搅拌机公称容量的1/4;不应大于搅拌机容量,且不应少于20L;3.5 试验室搅拌混凝土时,材料用量应以质量计。
骨料的称量精度应为±0.5%;水泥、掺合料、水、外加剂的称量精度均应为±0.2%。
3.6 在试验室制备混凝土拌合物时,拌合时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3℃,所用材料的温度宜与试验室温度保持一致。
4 坍落度及经时损失试验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4.1.1)、坍落度筒内壁和底板应润湿无明水;底板应放置在坚实水平面上,并把坍落度筒放在底板中心,然后用脚踩住二边的脚踏板,坍落度筒在装料时应保持在固定的位置;2)、混凝土试样应分三层均匀地装入坍落度筒内,捣实后每层高度应约为筒高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