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三物理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3章 第3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Word版含解析
近年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学案新人教版(2021学年)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学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学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学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三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对应学生用书第47页)[教材知识速填]知识点1超重和失重1.实重和视重(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在地球上的同一位置是不变的.(2)视重①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称为视重.②视重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所受物体的拉力或台秤所受物体的压力.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超重现象失重现象完全失重概念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现象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大小a=g原理方程F-mg=maF=m(g+a)mg-F=maF=m(g-a)mg-F=mgF=0运动状态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无阻力的抛体运动;绕地球匀速圆周运动(1)失重说明物体的重力减小了.(×)(2)物体超重时,加速度向上,速度也一定向上.(×)(3)物体失重时,也可能向上运动.(√)知识点2 整体法与隔离法1.整体法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时,可以把系统内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2.隔离法当求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时,常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再用牛顿第二定律对隔离出来的物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3.外力和内力如果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受到系统之外的物体的作用力,这些力是该系统受到的外力,而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内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时不考虑内力.如果把某物体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则原来的内力将转换为隔离体的外力.[教材习题回访]考查点:超重、失重现象1.(鲁科必修1P120T6)用一根细绳将一重物吊在电梯内的天花板上,在下列四种情况中,绳的拉力最大的是( )A.电梯匀速上升ﻩ B.电梯匀速下降C.电梯加速上升 D.电梯加速下降[答案] C考查点:整体法、隔离法的应用2.鲁科必修1P121T4)1966年曾在地球的上空完成了以牛顿第二定律为基础的测定质量的实验.实验时,用质量为m1的“双子星"号宇宙飞船A接触正在轨道上运行的质量为m2的火箭组B,开动A尾部的推进器使A和B共同加速.如图3。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3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教师用书
第3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知识点1 超重和失重1.实重和视重(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在地球上的同一位置是不变的.(2)视重:①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称为视重.②视重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所受物体的拉力或台秤所受物体的压力.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1.整体法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时,可以把系统内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2.隔离法当求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时,常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再用牛顿第二定律对隔离出来的物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3.外力和内力如果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受到系统之外的物体的作用力,这些力是该系统受到的外力,而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内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时不考虑内力.如果把某物体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则原来的内力将转换为隔离体的外力.1.正误判断(1)超重说明物体的重力增大了.(×)(2)失重说明物体的重力减小了.(×)(3)物体超重时,加速度向上,速度也一定向上.(×)(4)物体失重时,也可能向上运动.(√)(5)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整体分析时,可以分析内力.(×)(6)物体完全失重时,说明物体的重力为零.(×)2.[对超重、失重的理解应用](多选)(2015·江苏高考)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331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图331A.t=2 s时最大B.t=2 s时最小C.t=8.5 s时最大D.t=8.5 s时最小AD[人受重力mg和支持力F N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mg=ma.由牛顿第三定律得人对地板的压力F′N=F N=mg+ma.当t=2 s时a有最大值,F′N最大;当t=8.5 s时,a有最小值,F′N最小,选项A、D正确.]3.[完全失重状态的应用]如图332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以相同的初速度上抛(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32A.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一定为零B.上升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C.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D .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 对B 的压力等于A 物体受到的重力A [不计空气阻力,A 、B 两物体抛出后一起运动的加速度为g ,两物体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因此,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零,A 正确.]4.[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多选)如图333所示,物块A 的质量是B 的2倍,在恒力F 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物块与水平面间接触面光滑,物块A 的加速度大小为a 1,物块A 、B 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N 1;若物块与水平面间接触面粗糙,且物块A 、B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块B 的加速度大小为a 2,物块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N 2,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导学号:92492135】图333A .a 1=a 2B .a 1>a 2C .N 1=N 2D .N 1>N 2BC [设B 的质量为m ,则A 的质量为2m ;接触面光滑时,整体分析:a 1=F 2m +m =F 3m,对B 分析:N 1=m B a 1=F 3.接触面粗糙时,整体分析:a 2=F -f 3m =F3m-μg ,可知a 1>a 2;对B分析:N 2=ma 2+μmg =F3,则N 1=N 2,B 、C 正确.]判断超重和失重现象的三个角度:(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恰好等于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3)从速度变化角度判断:物体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超重;物体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时,失重.[题组通关]1.(2015·重庆高考)若货物随升降机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334所示(竖直向上为正),则货物受到升降机的支持力F 与时间t 关系的图象可能是( )图334B[根据v t图象可知升降机的运动情况:加速下降→匀速下降→减速下降→加速上升→匀速上升→减速上升,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g=ma可判断支持力F的变化情况:失重→等于重力→超重→超重→等于重力→失重,故选项B正确.]2.为了让乘客乘车更为舒适,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乘客的座椅能随着坡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使座椅始终保持水平,如图335所示,当此车减速上坡时,则乘客(仅考虑乘客与水平面之间的作用)( )【导学号:92492136】图335A.处于超重状态B.不受摩擦力的作用C.受到向后(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D.所受合力竖直向上C[当车减速上坡时,加速度方向沿斜坡向下,人的加速度与车的加速度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人的合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合力的大小不变.人受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如图.将加速度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解,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则:mg-F N=ma y.F N<mg,乘客处于失重状态,故A、B、D错误,C正确.]关于超重、失重的四点提醒(1)不管物体的加速度是否沿竖直方向,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2)发生超、失重现象时,物体的重力依然存在,且不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变化.(3)不论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物体的重力都不变,只是“视重”改变.(4)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重力只有使物体产生a=g的加速度效果,不再有其他效果.此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天平失效、液体不再产生压强和浮力等.对系统内的物体逐个隔离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隔离法;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整体法.(1)整体法:其优点是只需分析整个系统与外界的关系,避开了系统内部繁杂的相互作用,更简洁、更本质地展现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缺点是无法讨论系统内部的情况.(2)隔离法:其优点在于能把系统内各个物体所处的状态、物体状态变化的原因以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清楚,能把物体在系统内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的内力转化为物体所受的外力,以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缺点是涉及的因素多且较繁杂.2.选取原则(1)整体法的选取原则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某些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时,一般采用整体法.(2)隔离法的选取原则当涉及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时,一般采用隔离法.[多维探究]●考向1 涉及滑轮的连接体问题1.(多选)质量分别为M和m的物块形状大小均相同,将它们通过轻绳和光滑定滑轮连接,如图336甲所示,沿斜面方向的绳子在各处均平行于倾角为α的斜面,M恰好能静止在斜面上,不考虑M、m与斜面之间的摩擦.若互换两物块位置,按图乙放置,然后释放M,斜面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图336A .轻绳的拉力等于MgB .轻绳的拉力等于mgC .M 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sin α)gD .M 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M -mMg BC [按题图甲放置时,M 静止,则Mg sin α=mg ,按题图乙放置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mg sin α=(M +m )a ,联立解得a =(1-sin α)g .对m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 -mg sin α=ma ,解得T =mg ,故A 、D 错误,B 、C 正确.]2.如图337所示的装置叫做阿特伍德机,是阿特伍德创制的一种著名力学实验装置,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绳子两端的物体下落(上升)的加速度总是小于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 ,同自由落体相比,下落相同的高度,所花费的时间要长,这使得实验者有足够的时间从容的观测、研究.已知物体A 、B 的质量相等均为M ,物体C 的质量为m ,轻绳与轻滑轮间的摩擦不计,绳子不可伸长,如果m =14M ,求:图337(1)物体B 从静止开始下落一段距离的时间与其自由落体下落同样的距离所用时间的比值;(2)系统由静止释放后运动过程中物体C 对B 的拉力大小.【解析】 (1)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 ,绳子中的张力为F ,对物体A ,F -Mg =Ma 对BC 整体,(M +m )g -F =(M +m )a 联立解得:a =m2M +m g将m =14M ,代入,得a =g 9物体B 从静止开始下落一段距离,h =12at 2自由落体下落同样的距离,h =12gt 2解得,t t 0=g a=3 即物体B 从静止开始下落一段距离的时间与其自由落体下落同样的距离所用时间的比值为3.(2)设B 对C 的拉力为T ,对物体C ,由牛顿运动定律,mg -T =ma ,解得T =mg -ma =89mg由牛顿第三定律,物体C 对B 的拉力为89mg .【答案】 (1)3 (2)89mg●考向2 水平方向上运动的连接体问题3.(2017·上饶二模)如图338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段长为L 、质量分布均匀的绳子.在水平向左的恒力F 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绳子中某点到绳子左端的距离为x ,设该处绳的张力大小为F T ,则能正确描述F T 与x 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 )图338【解析】 设单位长度质量为m ;对整体分析有:F =Lma ; 则对(L x )段绳分析可知:F T =(L -x )ma ,联立解得:F T =F -FLx ,故可知F T 与x 为一次函数关系,故D 正确.【答案】 D4.(多选)(2015·全国卷Ⅱ)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为F ;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23a 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和Q 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 .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导学号:92492137】A .8B .10C .15D .18BC [设该列车厢与P 相连的部分为P 部分,与Q 相连的部分为Q 部分.设该列车厢有n 节,Q 部分为n 1节,每节车厢质量为m ,当加速度为a 时,对Q 有F =n 1ma ;当加速度为23a时,对P 有F =(n -n 1)m 23a ,联立得2n =5n 1.当n 1=2,n 1=4,n 1=6时,n =5,n =10,n=15,由题中选项得该列车厢节数可能为10或15,选项B 、C 正确.]相同加速度连接体的处理方法1.处理连接体问题时,整体法与隔离法往往交叉使用,一般的思路是先用整体法求加速度,再用隔离法求物体间的作用力.2.隔离法分析物体间的作用力时,一般应选受力个数较少的物体进行分析.1(1)有些题目中有“刚好”、“恰好”、“正好”等字眼,明显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临界点;(2)若题目中有“取值范围”、“多长时间”、“多大距离”等词语,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起止点”,而这些起止点往往就对应临界状态;(3)若题目中有“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字眼,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极值,这个极值点往往是临界点;(4)若题目要求“最终加速度”、“稳定加速度”等,即是求收尾加速度或收尾速度. 2.几种临界状态和其对应的临界条件[母题θ的固定斜面,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 的光滑球.静止时,箱子顶部与球接触但无压力.箱子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然后改做加速度大小为a 的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经过的总路程为s ,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 .(1)求箱子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 ′;(2)若a >g tan θ,求减速阶段球受到箱子左壁和顶部的作用力.【自主思考】 (1)若球不受箱子的作用力,箱子减速的加速度a 0为多大?提示:球不受箱子的作用力,只受重力mg 和斜面的支持力F N ,则有:mg =F N cos θ,F N sin θ=ma 0,可得:a 0=g tan θ.(2)a <g tan θ时,球受到箱子哪个壁的作用?a >g tan θ时呢?提示:a <g tan θ时,球受到箱子左壁水平向右的作用力,a >g tan θ时,球受到箱子顶部竖直向下的作用力.【解析】 (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有v 2=2a ′s 1,v 2=2as 2,且s 1+s 2=s解得:a ′=av 22as -v2.(2)假设球刚好不受箱子作用,应满足F N sin θ=ma 0,F N cos θ=mg ,解得a 0=g tan θ,箱子减速时加速度水平向左,当a >g tan θ时,箱子左壁对球的作用力为零,顶部对球的力不为零.此时球受力如图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cos θ=F +mg F N ′sin θ=ma解得F =m ⎝⎛⎭⎪⎫a tan θ-g .【答案】 (1)av 22as -v 2 (2)0 m ⎝ ⎛⎭⎪⎫a tan θ-g[母题迁移]●迁移1 假设法求弹簧的形变量1.(2017·安庆模拟)如图3310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体顶端,弹簧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大小为g 的加速度水平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相对于斜面静止.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则该过程中弹簧的形变量为(已知:sin 37°=0.6,cos 37°=0.8)( )A.mg 5kB .4mg 5kC.5mg 5kD .7mg 5kA [在斜面体以大小为g 的加速度水平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是处于伸长状态还是压缩状态,无法直接判断,此时可采用假设法,假设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求得弹力F 为正值,则假设正确;水平方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sin θ+F cos θ=mg ①;竖直方向上由受力平衡得:F N cos θ=mg +F sin θ ②,①②联立得:F =15mg .由胡克定律得F =kx ,x =mg5k ,故选A.] ●迁移2 数学极值法求最小力2.如图3311所示,一质量m =0.4 kg 的小物块,以v 0=2 m/s 的初速度,在与斜面成某一夹角的拉力F 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t =2 s 的时间物块由A 点运动到B 点,A 、B 之间的距离L =10 m .已知斜面倾角θ=30°,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33.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图3311(1)求物块加速度的大小及到达B 点时速度的大小;(2)拉力F 与斜面夹角多大时,拉力F 最小?拉力F 的最小值是多少?【导学号:92492138】【解析】 (1)设物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 ,到达B 点时速度的大小为v ,由运动学公式得L =v 0t +12at 2 ① v =v 0+at②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得a =3 m/s 2 ③ v =8 m/s.④(2)设物块所受支持力为F N ,所受摩擦力为F f ,拉力与斜面间的夹角为α,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cos α-mg sin θ-F f =ma ⑤ F sin α+F N -mg cos θ=0⑥ 又F f =μF N⑦联立⑤⑥⑦式得F =mg θ+μcos θ+ma cos α+μsin α ⑧ 由数学知识得cos α+33sin α=233sin(60°+α) ⑨ 由⑧⑨式可知对应F 最小的夹角α=30° ○10 联立③⑧⑩式,代入数据得F 的最小值为 F min =1335N . ⑪ 【答案】 (1)3 m/s 2 8 m/s (2)30°1335 N。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2019年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复习习题:第3章 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
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A组基础题组1.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F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m1在光滑地面上,m2在空中)。
已知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
则m1的加速度大小为( )A. B. C. D.2.(2014福建理综,15,6分)如图,滑块以初速度v0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
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h、s、v、a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表示时间,则下列图像最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 )3.(2016福建师大附中期中)一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0.5 N(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现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变化、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使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了3 s的时间。
为使物体在3 s时间内运动的位移最大,力F随时间变化情况应该为下面四个图中的哪一个(g取10 m/s2)( )4.(2015安徽合肥一模,6)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由轻质弹簧相连。
当用恒力F竖直向上拉着a,使a、b一起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1,加速度大小为a1;当用大小仍为F的恒力沿水平方向拉着a,使a、b一起沿光滑水平桌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2,加速度大小为a2。
则有( )A.a1=a2,x1=x2B.a1<a2,x1=x2C.a1=a2,x1>x2D.a1<a2,x1>x25.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质弹簧上叠放着两物块A、B,A、B的质量均为2 kg,它们处于静止状态,若突然将一个大小为10 N、方向竖直向下的力施加在物块A上,则此瞬间,A对B的压力大小为(g取10 m/s2)( )A.10 NB.20 NC.25 ND.30 N6.(多选)如图所示,在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B,它们的质量均为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高三物理一轮总复习 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3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新人教版
变式训练 2 质量分别为 m 和 2m 的物块 A、B 用轻弹簧相连, 设两物块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当用水平力 F 作用于 B 上 且两物块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共同向右加速运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x1, 如图甲所示;当用同样大小的力 F 竖直向上以相同的加速提升两物块 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x2,如图乙所示;当用同样大小的力 F 沿固定斜 面向上拉两物块使之共同加速运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x3,如图丙所 示,则 x1∶x2∶x3 等于( )
[思维诊断] (1)超重说明物体的重力增大了.( × ) (2)失重说明物体的重力减小了.( × ) (3)物体处于超重时,加速度向上,速度也一定向上.( × ) (4)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整体分析时,一定要分析内力.( × )
考点一 对超重、失重的理解 1.判断方法: (1)不管物体的加速度是不是竖直方向,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 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2)物体的一部分具有竖直方向的分加速度时,整体也会处于超重 或失重状态. 2.易错易混点拨: (1)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并不是重力减小了,完全失重也 不是重力完全消失了.在发生这些现象时,物体的重力依然存在,且 不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变化. (2)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 全消失,如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 压强等.
[答案] D
变式训练 1 (多选)某人在地面上用弹簧秤称得其体重为 490 N.他将弹簧秤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t0 至 t3 时间段内,弹簧秤的示数 如图甲所示,电梯运行的 v-t 图象可能是图乙中的(取电梯向上运动的 方向为正)( )
【解析】 本题考查超重和失重问题,意在考查学生利用速度— 时间图象处理问题的能力.从图可以看出,t0~t1 时间内,该人的视重 小于其重力,t1~t2 时间内,视重正好等于其重力,而在 t2~t3 时间内, 视重大于其重力,根据题中所设的正方向可知,t0~t1 时间内,该人具 有向下的加速度,t1~t2 时间内,该人处于平衡状态,而在 t2~t3 时间 内,该人则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所以可能的图象为 AD.
2019年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3章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超重现象 产生条 件
竖直向上
失重现象
竖直向下
完全失重现象
竖直向下 a=g
物体的加速度 物体的加速度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 方向
m(g+a) __________ 加速 F- mg=ma
方向
m(g-a) __________
_________,大小
_________ 0
加速
原理方 程
加速 mg -F=ma
• 例: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木块 A、B,质量均为m,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运动,用FAB代 表A、B间的相互作用力。
F=2ma
• 则:对A、B整体,如图甲,有:__________; • 对B,如图乙,有:__________。
FAB=ma
• 思维诊断: × • (1)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变大的现象。 ( ) • (2)减速上升的升降机内的物体,物体对地板的压力大于物 × 体的重力。( ) √ • (3)加速上升的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 × • (4)加速度大小等于g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 √ • (5)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物体,重力并没有发生变化。 √ ( ) × • (6)超重和失重现象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无关。 ( ) • (7)站在台秤上的人下蹲过程,台秤的示数保持不变。
• 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 超重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 压力(或对悬挂 概 物的拉 大于 念 力)__________ 物体所受重力的 现象 失重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 压力(或对悬挂 物的拉 小于 力)__________ 物体所受重力的 现象 完全失重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 压力(或对于悬挂 物的拉 等于零 力)__________的 现象
• [解析] 由题意可知,体重计的示数最大时,人应具有向 上的最大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故A、D错误;由F-mg =ma,可得F=mg+ma,则当a=1.5m/s2时体重计的示数 最大,故C正确,B错误。
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解析】选C、D。运动员刚接触床面时,重力大于弹力,运动员向下做加速运动, 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当弹力增大到等于重力时速度最大;继续下降,弹力大于 重力,做减速运动,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即在第一过程中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 于超重状态,选项A错误,C正确。在第二过程中先向上加速运动,处于超重状态, 后减速向上运动,处于失重状态,选项B错误,D正确。
命题点二 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连接体问题 【要点·融会贯通】 1.整体法的选取原则及步骤: (1)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某些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时,一 般采用整体法。 (2)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
2.隔离法的选取原则及步骤: (1)当涉及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时,一般采用隔离法。 (2)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
3
(2)
2 2 mg 3
【规律方法】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的处理方法 (1)若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同,一般应采用隔离法。 (2)分别以各物体为研究对象,对每个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和运动状态分析。 (3)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方程,并注意应用各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联立求解。
【典例·通法悟道】 【典例1】(多选)如图所示,蹦床运动员从空中落到床面上,运动员从接触床面 下降到最低点为第一过程,从最低点上升到离开床面为第二过程,运动员( ) A.在第一过程中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B.在第二过程中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C.在第一过程中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D.在第二过程中先处于超重和失重现象判断的“三技巧” (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当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 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 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3)从速度变化的角度判断: ①物体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超重。 ②物体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时,失重。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教案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3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返回 [深化理解] 1.不管物体的加速度是否沿竖直方向,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 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2.发生超重、失重现象时,物体的重力依然存在,且不发生 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 变化,即视重发生了变化。 3.整体法和隔离法的选取与所研究的问题及连接体的组成特 点有关。如用滑轮连接的两物体加速度大小相同,但方向 往往不同,常采用隔离法。
整体的加速度 a 减小,因为 m、m′不变,所以 Tb 减小,Ta
增大,A、D 正确。
答案:AD
返回
二 研究好——题型·考法·技巧
返回
高考对本节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超重和失重的理 解、临界极值问题分析、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通常以选 择题的形式呈现,难度一般,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 规律分析板块模型和传送带模型问题,既是难点,又是热点, 题型有选择题,也有计算题,难度较大。
橡皮泥以后,两段绳的拉力 Ta 和 Tb 的变化情况是 ( )
A.Ta 增大
B.Tb 增大
C.Ta 减小
D.Tb 减小
解析:设最左边的物体质量为 m,最右边的物体质量为 m′,
整体质量为 M,整体的加速度 a=MF ,对最左边的物体分析,
Tb=ma,对最右边的物体分析,有 F-Ta=m′a,解得 Ta=F -m′a。在中间物体上加上橡皮泥,由于原拉力 F 不变,则
最大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故 A、D 错误;由 F-mg=ma,
可得 F=mg+ma,则当 a=1.5 m/s2 时体重计的示数最大,
故 C 正确,D 错误。
答案:C
3.(多选)如图所示用力 F 拉 A、B、C 三个
高考物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第3章 第3讲 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
2.解决图象综合问题的关键 (1)分清图象的类别:即分清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 明确其物理意义,掌握物理图象所反映的物理过程,会分析临 界点. (2)注意图线中的一些特殊点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图线与 横、纵坐标的交点,图线的转折点,两图线的交点等. (3)明确能从图象中获得哪些信息:把图象与具体的题意、 情境结合起来,再结合斜率、特殊点、面积等的物理意义,确 定从图象中反馈出来的有用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解题的突破 口或关键点.
概念
物体对支持物 物体对支持物的 的压力(或对悬 压力(或对悬挂物 挂物的拉力) 的拉力) 小于 物体所 等于 零的现象 受重力的现象 物体的加速度 方向竖直向下 物体的加速度方 向竖直向下 ,大 小a=g
产生 条件
超重现象
失重现象
完全失重
列原 F-mg=ma mg-F=ma mg-F= 理式 F=m(g+a) F=m(g-a) maF=0 运动 加速上升、 状态 减速下降 加速下降、 减速上升 无阻力的抛 体运动情况
m/s2
(2)4.8
m/s
判断超重和失重现象的三个技巧 (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 当物体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 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处于完全失重状 态. (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 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 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 失重状态.
1.超重或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变大或变小的现象( 答案:× 2.加速上升的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答案:√ )
)
3.减速上升的升降机内的物体,物体对地板的压力大于重 力( )
答案:×
4.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物体,重力并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教师用书
第3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知识点1 超重和失重1.实重和视重:(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2)视重:①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称为视重.②视重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所受物体的拉力或台秤所受物体的压力.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比较1.整体法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时,可以把系统内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2.隔离法当求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时,常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再用牛顿第二定律对隔离出来的物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3.外力和内力如果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受到系统之外的物体的作用力,这些力是该系统受到的外力,而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内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时不考虑内力.如果把某物体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则原来的内力将转换为隔离体的外力.1.正误判断(1)超重说明物体的重力增大了.(×)(2)失重说明物体的重力减小了.(×)(3)物体超重时,加速度向上,速度也一定向上.(×)(4)物体失重时,也可能向上运动.(√)(5)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整体分析时,可以分析内力.(×)(6)物体完全失重时,说明物体的重力为零.(×)2.(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2014·北京高考)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导学号:96622047】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答案】 D3.(完全失重状态的应用)如图331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以相同的初速度上抛(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31A.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一定为零B.上升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C.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D.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等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答案】 A4.(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1和m2,互相接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332所示,对物体A施以水平的推力F,则物体A对物体B的作用力等于( )【导学号:96622048】图332A.m1m1+m2F B.m2m1+m2FC.F D.m1 m2F【答案】B[核心精讲]1.不论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物体的重力都不变,只是“视重”改变.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无关,决定于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还是向下的加速度,这也是判断物体超重或失重的根本依据所在.3.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重力只有使物体产生a=g的加速度效果,不再有其他效果.此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天平失效、液体不再产生压强和浮力等.[题组通关]1.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无人乘坐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333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333A.顾客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B.顾客始终处于超重状态C.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下D.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C 当扶梯加速向上运动时,顾客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三个力作用,且处于超重状态;当顾客匀速上升时,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作用,且此时不超重,也不失重,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竖直向下;加速上升过程中,顾客对扶梯作用力是向下的压力和向左的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斜向左下方,故C正确,A、B、D均错误.2.(2015·重庆高考)若货物随升降机运动的v t图象如图334所示(竖直向上为正),则货物受到升降机的支持力F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可能是( )【导学号:96622049】图334【答案】 B 根据v t图象可知电梯的运动情况:加速下降→匀速下降→减速下降→加速上升→匀速上升→减速上升,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g=ma可判断支持力F的变化情况:失重→等于重力→超重→超重→等于重力→失重,故选项B正确.[名师微博]三个技巧:1.物体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超重.2.物体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时,失重.3.物体的加速度如果不沿竖直方向,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核心精讲]1.方法概述(1)整体法是指对物理问题的整个系统或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2)隔离法是指从整个系统中隔离出某一部分物体,进行单独研究的方法.2.涉及隔离法与整体法的具体问题类型(1)涉及滑轮的问题图335若要求绳的拉力,一般都必须采用隔离法.例如,如图335所示,绳跨过定滑轮连接的两物体虽然加速度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故采用隔离法.(2)水平面上的连接体问题①这类问题一般多是连接体(系统)各物体保持相对静止,即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解题时,一般采用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②建立坐标系时也要考虑矢量正交分解越少越好的原则,或者正交分解力,或者正交分解加速度.3.解题思路(1)分析所研究的问题适合应用整体法还是隔离法.(2)对整体或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确定整体或隔离体的加速度.(3)结合运动学方程解答所求解的未知物理量.[师生共研]●考向1 涉及滑轮的连接体问题如图336所示的装置叫做阿特伍德机,是阿特伍德创制的一种著名力学实验装置,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绳子两端的物体下落(上升)的加速度总是小于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 ,同自由落体相比,下落相同的高度.所花费的时间要长,这使得实验者有足够的时间从容的观测、研究.已知物体A 、B 的质量相等均为M ,物体C 的质量为m ,轻绳与轻滑轮间的摩擦不计,绳子不可伸长,如果m =14M ,求:图336(1)物体B 从静止开始下落一段距离的时间与其自由落体下落同样的距离所用时间的比值;(2)系统由静止释放后运动过程中物体C 对B 的拉力大小.【规范解答】 (1)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 ,绳子中的张力为F ,对物体A ,F -Mg =Ma , 对BC 整体,(M +m )g -F =(M +m )a ,联立解得:a =m 2M +m g . 将m =14M ,代入得a =g9.物体B 从静止开始下落一段距离,h =12at 2,自由落体下落同样的距离,h =12gt 20,解得tt 0=g a =3.即物体B 从静止开始下落一段距离的时间与其自由落体下落同样的距离所用时间的比值为3.(2)设B 对C 的拉力为T ,对物体C ,由牛顿运动定律,mg -T =ma ,解得T =mg -ma =89mg .由牛顿第三定律,物体C 对B 的拉力为89mg .【答案】 (1)3 (2)89mg●考向2 水平方向上运动的连接体问题(多选)(2015·全国卷Ⅱ)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为F ;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23a 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 .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A .8B .10C .15D .18BC 设该列车厢与P 相连的部分为P 部分,与Q 相连的部分为Q 部分.设该列车厢有n节,Q 部分为n 1节,每节车厢质量为m ,当加速度为a 时,对Q 有F =n 1ma ;当加速度为23a时,对P 有F =(n -n 1)m 23a ,联立得2n =5n 1.当n 1=2,n 1=4,n 1=6时,n =5,n =10,n =15,由题中选项得该列车厢节数可能为10或15,选项B 、C 正确.1.处理连接体问题时,整体法与隔离法往往交叉使用,一般的思路是先用整体法求加速度,再用隔离法求物体间的作用力.2.隔离法分析物体间的作用力时,一般应选受力个数较少的物体进行分析.[题组通关]3.如图337所示,在建筑工地,工人用两手对称水平使力将两长方体水泥制品夹紧并以加速度a 竖直向上匀加速搬起,其中A 的质量为m ,B 的质量为3m ,水平作用力为F ,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此过程中,A 、B 间的摩擦力为( ) 【导学号:96622050】图337A .μFB .2μF C.32m (g +a ) D .m (g +a )D 由于A 、B 相对静止,故A 、B 之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A 、B 错误;设工人对A 、B 在竖直方向上的摩擦力为f ,以A 、B 整体为研究对象可知在竖直方向上有2F f -(m +3m )g =(m +3m )a ,设B 对A 的摩擦力方向向下,大小为F f ′,对A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F f ′-mg =ma ,解得F f ′=m (g +a ),D 正确,C 错误.4.(多选)(2017·苏州模拟)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物块形状大小均相同,将它们通过轻绳和光滑定滑轮连接,如图338甲所示,沿斜面方向的绳子在各处均平行于倾角为α的斜面,M 恰好能静止在斜面上,不考虑M 、m 与斜面之间的摩擦.若互换两物块位置,按图乙放置,然后释放M ,斜面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图3-3-8A .轻绳的拉力等于MgB .轻绳的拉力等于mgC .M 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sin α)gD .M 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M -mM gBC 按题图甲放置时,M 静止,则Mg sin α=mg ,按题图乙放置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mg sin α=(M +m )a ,联立解得a =(1-sin α)g .对m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 -mg sin α=ma ,解得T =mg ,故A 、D 错误,B 、C 正确.[核心精讲]临界或极值条件的标志1.有些题目中有“刚好”、“恰好”、“正好”等字眼,明显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临界点;2.若题目中有“取值范围”、“多长时间”、“多大距离”等词语,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起止点”,而这些起止点往往就对应临界状态;3.若题目中有“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字眼,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极值,这个极值点往往是临界点;4.若题目要求“最终加速度”、“稳定加速度”等,即是求收尾加速度或收尾速度.[师生共研](2014·上海高考)如图339,水平地面上的矩形箱子内有一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 的光滑球.静止时,箱子顶部与球接触但无压力.箱子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然后改做加速度大小为a 的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经过的总路程为s ,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 .图339(1)求箱子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 ′;(2)若a >g tan θ,求减速阶段球受到箱子左壁和顶部的作用力.【合作探讨】(1)若球不受箱子的作用力,箱子减速的加速度a 0为多大?提示:球不受箱子的作用力,只受重力mg 和斜面的支持力F N ,则有:mg =F N cos θ,F N sin θ=ma 0,可得:a 0=g tan θ.(2)a <g tan θ时,球受到箱子哪个壁的作用?a >g tan θ时呢?提示:a <g tan θ时,球受到箱子左壁水平向右的作用力,a >g tan θ时,球受到箱子顶部竖直向下的作用力.【规范解答】 (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有v 2=2a ′s 1,v 2=2as 2,且s 1+s 2=s 解得:a ′=av 22as -v 2(2)假设球刚好不受箱子作用,应满足F N sin θ=ma 0,F N cos θ=mg ,解得a 0=g tan θ,箱子减速时加速度水平向左,当a >g tan θ时,箱子左壁对球的作用力为零,顶部对球的力不为零.此时球受力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cos θ=F +mgF N ′sin θ=ma解得F =m ⎝ ⎛⎭⎪⎫a tan θ-g .【答案】 (1)av 22as -v 2(2)0 m ⎝ ⎛⎭⎪⎫a tan θ-g[题组通关]5.如图3310所示,质量为1 kg 的木块A 与质量为2 kg 的木块B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 N ,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用水平力F 作用于B ,则A 、B 保持相对静止的条件是(g 取10 m/s 2)( ) 【导学号:96622051】图3310A .F ≤12 NB .F ≤10 NC .F ≤9 ND .F ≤6 NA 当A 、B 间有最大静摩擦力(2 N)时,对A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为2 m/s 2,对A 、B 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 -μ(m A +m B )g =(m A +m B )a ,解得F =12 N ,A 、B 保持相对静止的条件是F ≤12 N,A 正确,B 、C 、D 错误.6.如图3311所示,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置于水平面上、质量均为m 的物体A 、B 接触(A 与B 和弹簧均未连接),弹簧水平且无形变.用水平力F 缓慢推动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长度被压缩了x 0,此时物体静止.已知物体A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B 与水平面间的摩擦不计.撤去F 后,物体A 、B 开始向左运动,A 运动的最大距离为4x 0,重力加速度为g .则( )图3311A .撤去F 后,物体A 和B 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减速运动B .撤去F 后,物体刚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12μgC .当物体A 、B 一起开始向左运动距离x 0后分离D .当物体A 、B 一起开始向左运动距离x =x 0-μmg k 后分离D 撤去F 后,在物体离开弹簧的过程中,弹簧弹力是变力,物体先做变加速运动,离开弹簧之后A 做匀变速运动,故A 项错;刚开始时,由kx 0-μmg =2ma 可知B 项错误;当A 、B 分离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此时弹簧弹力F 弹=μmg =kx 1,x 1=μmg k ,所以当物体A 、B 一起开始向左运动距离x =x 0-μmg k 后分离,C 项错误、D 项正确.。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3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教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
第3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动力学中整体法、隔离法的应用[讲典例示法] 1.整体法的选取原则及解题步骤(1)当只涉及系统的受力和运动情况而不涉及系统内某些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时,一般采用整体法。
(2)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2.隔离法的选取原则及解题步骤(1)当涉及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时,一般采用隔离法。
(2)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①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
②将某个研究对象或某段运动过程、某个状态从系统或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③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
④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典例示法](多选)(2019·某某一模)如图所示,一质量M=3 kg、倾角为α=45°的斜面体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斜面体上有一质量为m=1 kg的光滑楔形物体。
用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作用在斜面体上,系统恰好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左运动。
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系统做匀速直线运动B.F=40 NC.斜面体对楔形物体的作用力大小为5 2 ND.增大力F,楔形物体将相对斜面体沿斜面向上运动关键信息:“光滑水平地面”“水平向左的恒力F”,两条信息表明整体向左匀加速运动。
[解析] 对整体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m)a,对楔形物体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tan 45°=ma,可得F=40 N,a=10 m/s2,A错误,B正确;斜面体对楔形物体的作用力F N2=mgsin 45°=2mg=10 2 N,C错误;外力F 增大,则斜面体加速度增加,由于斜面体与楔形物体间无摩擦力,则楔形物体将会相对斜面体沿斜面上滑,D正确。
甲乙[答案]BD(1)处理连接体问题时,整体法与隔离法往往交叉使用,一般的思路是先用整体法求加速度,再用隔离法求物体间的作用力。
(2)隔离法分析物体间的作用力时,一般应选受力个数较少的物体进行分析。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必修部分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
知识点 2 牛顿定律的应用 Ⅱ 整体法和隔离法
(1)整体法 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的 加速度 相同时,可以把系统内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 整体 ,分析 其受力和运动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 整体 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2)隔离法 当求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的 内力 时,常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 隔离 出来,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 况,再用牛顿第二定律对 隔离 出来的物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1.[2015·贵州五校联考]如图所示,与轻绳相连的物体 A 和 B 跨过定滑轮,质量 mA<mB,A 由静止释 放,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在 A 向上运动的过程中,轻绳的拉力( )
总结升华
判断超重和失重现象的三个技巧 (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 当物体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 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 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 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3)从速度变化角度判断 ①物体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超重; ②物体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时,失重。
(1)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始终加速吗? 提示:不是,可以减速。
(2)物体离开手的瞬间,受什么力的作用? 提示:只受重力作用。
尝试解答 选 D。 手托物体抛出的过程,必有一段加速过程,其后可以减速,可以匀速,当手和物体匀速运动时,物体 既不超重也不失重;当手和物体减速运动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选项 A 错误;物体从静止到运动,必有 一段加速过程,此过程物体处于超重状态,选项 B 错误;当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只受重力,此时物体 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选项 C 错误;手和物体分离之前速度相同,分离之后手速度的变化率比物体速 度的变化率大,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故 D 正确。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3单元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 2.(多选)如图所示,木箱内有一竖直放置的弹簧,弹簧上 方有一物块,木箱静止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物块压在箱顶 上.若在某一段时间内,物块对箱顶刚好无压力,则在此段 时间内,木箱的运动状态可能为( )
• A.加速下降 B.加速上升
• C.减速上升 D.减速下降
┃题组二┃ 整体法与隔离法
• 3.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弹簧上放着质 量为2 kg的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若将一个质量为3 kg的 物体B轻放在A上的一瞬间,则B对A的压力大小为(取g=10
• 4.尽管整体没有竖直方向的加速度,但只要物体的一 部分具有竖直方向的分加速度,整体也会出现超重或失重状 态.
[试题调研] • [调研1] (多选)如图甲所示,在升降机的顶部安装了一个能
够显示拉力的传感器,传感器下方挂上一轻质弹簧,弹簧下 端挂一质量为m的小球,若升降机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停止, 并以此时为零时刻,在后面一段时间内传感器显示弹簧弹力 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g为重力加速度,则( )
• 3.当问题中出现相互作用的多个物体时,可以选择系统为 研究对象,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物体为研究对象,从而出现 整体法与隔离法.
突破核心
•细研核心点 练透经典题
考点一 超重与失重
• 1.尽管物体的加速度不是沿竖直方向,但只要其加速 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即ay≠0,物体就会出现超重或失重状 态.当ay方向竖直向上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当ay方向竖 直向下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 2.隔离法
• 当求系统内物体间________________时,常把某个物 体从系统中________出来,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再用牛 顿第二定律对________出来的物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2019届高三人教版物理一轮复习课件:三章3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提素养备战高考
练典题走进高考
练规范课时冲关
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 超重现象 失重现象 完全失重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 概 念 力(或对悬挂物的 力(或对悬挂物的拉 拉力) 大于 物体 力) 小于 物体所受 所受重力的现象 重力的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 力(或对悬挂物的拉 力) 等于 零的现象
练典题走进高考
练规范课时冲关
(4)匀减速下降时,如图(丁)所示, 有 FN4-mg=ma 得 FN4=mg+ma=50×(10+1.5) N=575 N. 归纳总结:(1),(4)中,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将发生超重 现象;(2),(3)中,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将发生失重现象.
答案:见解析
第三章
第三章
析考点层级突破
提素养备战高考
练典题走进高考
练规范课时冲关
产生 条件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 物体的加速度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竖直向上 竖直向下
物体的加速度方 向竖直向下,大小 a= g mg-F=ma F=0 以 a=g 加速 下降 或 减速 上升
原理 方程 运动 状态
F-mg=ma F= m(g+a) 加速 上升或 减速 下降
析考点层级突破
提素养备战高考
练典题走进高考
练规范课时冲关
[例 1]
(08786250)(多选)一人乘电梯上楼, 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
速度 a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 a 的正方向,则 人对地板的压力( )
第三章
析考点层级突破
提素养备战高考
练典题走进高考
练规范课时冲关
A.t=2 s 时最大 C.t=8.5 s 时最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对应学生用书第47页)[教材知识速填]知识点1超重和失重1.实重和视重(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在地球上的同一位置是不变的.(2)视重①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称为视重.②视重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所受物体的拉力或台秤所受物体的压力.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1)失重说明物体的重力减小了.(×)(2)物体超重时,加速度向上,速度也一定向上.(×)(3)物体失重时,也可能向上运动.(√)知识点2整体法与隔离法1.整体法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时,可以把系统内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2.隔离法当求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时,常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再用牛顿第二定律对隔离出来的物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3.外力和内力如果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受到系统之外的物体的作用力,这些力是该系统受到的外力,而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内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时不考虑内力.如果把某物体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则原来的内力将转换为隔离体的外力.[教材习题回访]考查点:超重、失重现象1.(鲁科必修1P120T6)用一根细绳将一重物吊在电梯内的天花板上,在下列四种情况中,绳的拉力最大的是( )A.电梯匀速上升B.电梯匀速下降C.电梯加速上升D.电梯加速下降[答案]C考查点:整体法、隔离法的应用2.鲁科必修1P121T4)1966年曾在地球的上空完成了以牛顿第二定律为基础的测定质量的实验.实验时,用质量为m1的“双子星”号宇宙飞船A接触正在轨道上运行的质量为m2的火箭组B,开动A尾部的推进器使A和B共同加速.如图3-3-1所示,推进器的平均推力F=897 N,从开始到t=7.0 s时间内,测出A 和B 的速度改变量是0.91 m/s .已知宇宙飞船A 的质量为3.4×103 kg ,则火箭组B 的质量是多少?图3-3-1 [解析] 由题意知A 、B 的加速度a =F m 1+m 2① 而a =Δv Δt =0.917m/s2 ②解①②得m 1+m 2=6 900 kg因m 1=3 400 kg ,则m 2=3 500 kg .[答案] 3 500 kg考查点:超重、失重的计算3.(粤教必修1P 98T 3)一个弹簧测力计最多能挂54 kg 重的物体,在实际以1 m/s 2加速下降的电梯里,它最多能挂上多重的物体?如果在电梯内弹簧测力计最多能挂上40 kg 的物体,此刻电梯在做什么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多少? (取g =10 m/s 2).[解析] 由题意知,弹簧测力计最大拉力F T =mg =540 N .设以a =1 m/s 2加速下降时,所挂重物为m ′.则m ′g -F T =m ′a解得:m ′=60 kg .若最多挂m ″=40 kg ,则电梯以加速度a ′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则:F T -m ″g =m ″a ′解得:a ′=3.5 m/s 2.[答案] 60 kg 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 3.5 m/s 2考查点: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4.(人教必修1P91T4改编)一种巨型娱乐器械可以使人体验超重和失重.一个可乘十多个人的环形座舱套装在竖直柱子上,由升降机送上几十米的高处,然后让座舱自由落下.落到一定位置时,制动系统启动,到地面时刚好停下.已知座舱开始下落时的高度为76 m,当落到离地面28 m的位置时开始制动,座舱均匀减速.(1)若座舱中某人用手托着重50 N的铅球,当座舱落到离地面50 m的位置时,铅球对手的压力是多大?(2)当座舱落到离地面15 m的位置时,铅球对手的压力是多大?【导学号:84370126】[解析](1)离地50 m时,座舱自由下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铅球对手的压力为零.(2)设开始制动时速度为v,制动加速度为a,由运动学方程,可得v2=2gh1 ①v2=2ah2 ②其中h1=48 m,h2=28 m代入①②得:a=1207m/s2又因F N-G=ma所以F N=G+Gg·a=50 N+85.7 N=135.7 N.[答案](1)0(2)135.7 N(对应学生用书第48页)1.对超重、失重的理解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并不是重力减小了,完全失重也不是重力完全消失了.在发生这些现象时,物体的重力依然存在,且不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变化(即“视重”发生变化).2.判断方法(1)不管物体的加速度是不是竖直方向,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2)尽管不是整体有竖直方向的加速度,但只要物体的一部分具有竖直方向的分加速度,整体也会出现超重或失重现象.3.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题组通关]1.如图3-3-2所示,在教室里某同学站在体重计上研究超重与失重.她由稳定的站姿变化到稳定的蹲姿称为“下蹲”过程;由稳定的蹲姿变化到稳定的站姿称为“起立”过程.关于她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3-3-2A.只有“起立”过程,才能出现失重现象B.只有“下蹲”过程,才能出现超重现象C.“下蹲”的过程,先出现超重现象后出现失重现象D.“起立”“下蹲”的过程,都能出现超重和失重现象D[下蹲过程中,人先向下做加速运动,后向下做减速运动,所以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人从下蹲状态站起来的过程中,先向上做加速运动,后向上做减速运动,最后回到静止状态,人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故A、B、C错误,D正确.]2.为了让乘客乘车更为舒适,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乘客的座椅能随着坡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使座椅始终保持水平,如图3-3-3所示,当此车减速上坡时,则乘客(仅考虑乘客与水平面之间的作用)( )图3-3-3A.处于超重状态B.不受摩擦力的作用C.受到向后(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D.所受合力竖直向上C[当车减速上坡时,加速度方向沿斜坡向下,人的加速度与车的加速度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人的合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合力的大小不变.人受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如图.将加速度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解,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则:mg-F N=ma y.F N<mg,乘客处于失重状态,故A、B、D错误,C正确.]1.方法内涵对系统内的物体逐个隔离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隔离法;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整体法.(1)整体法:其优点是只需分析整个系统与外界的关系,避开了系统内部繁杂的相互作用,更简洁、更本质地展现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缺点是无法讨论系统内部的情况.(2)隔离法:其优点在于能把系统内各个物体所处的状态、物体状态变化的原因以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清楚,能把物体在系统内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的内力转化为物体所受的外力,以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缺点是涉及的因素多且较繁杂.2.选取原则(1)整体法的选取原则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某些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时,一般采用整体法.(2)隔离法的选取原则当涉及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时,一般采用隔离法.[多维探究]考向1涉及滑轮的连接体问题1.(多选)质量分别为M和m的物块形状大小均相同,将它们通过轻绳和光滑定滑轮连接,如图3-3-4甲所示,沿斜面方向的绳子在各处均平行于倾角为α的斜面,M恰好能静止在斜面上,不考虑M、m与斜面之间的摩擦.若互换两物块位置,按图乙放置,然后释放M,斜面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84370127】甲乙图3-3-4A.轻绳的拉力等于MgB.轻绳的拉力等于mgC.M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sin α)gD.M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M-m M gBC[按题图甲放置时,M静止,则Mg sin α=mg,按题图乙放置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mg sin α=(M+m)a,联立解得a=(1-sin α)g.对m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mg sin α=ma,解得T=mg,故A、D错误,B、C 正确.]考向2竖直方向上的连接体问题2.如图3-3-5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物体叠放在竖直弹簧上并保持静止,用大小等于mg的恒力F向上拉B,运动距离h时,B与A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3-5A.B和A刚分离时,弹簧长度等于原长B.B和A刚分离时,它们的加速度为gC.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mg hD.在B与A分离之前,它们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A、B分离前,A、B共同做加速运动,由于F是恒力,而弹力是变力,故A、B做变加速直线运动,当两物体要分离时,F AB=0,对B:F-mg =ma,对A:kx-mg=ma.即F=kx时,A、B分离,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由F=mg,设用恒力F拉B前弹簧压缩量为x0,又2mg=kx0,h=x0-x,解以上各式得k=mgh,综上所述,只有C项正确.]考向3水平方向上运动的连接体问题3.(多选)(2015·全国Ⅱ卷)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为F ;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23a 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 .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A .8B .10C .15D .18BC [设该列车厢与P 相连的部分为P 部分,与Q 相连的部分为Q 部分.设该列车厢有n 节,Q 部分为n 1节,每节车厢质量为m ,当加速度为a 时,对Q 有F =n 1ma ;当加速度为23a 时,对P 有F =(n -n 1)m 23a ,联立得2n =5n 1.当n 1=2,n 1=4,n 1=6时,n =5,n =10,n =15,由题中选项得该列车厢节数可能为10或15,选项B 、C 正确.]4.(2018·四川广元一诊)(多选)如图3-3-6甲、乙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小车质量为M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横梁上用细线各悬挂一质量为m (m <M )的小球,若分别施加水平恒力F 1、F 2,整个装置分别以加速度a 1、a 2做匀加速运动,且两条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θ,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导学号:84370128】图3-3-6 A .两细线的拉力大小相同B .地面对两个小车的支持力相同C .两个小车的加速度a 1<a 2D .水平恒力F 1=F 2[题眼点拨] ①“光滑水平面”说明系统受合外力等于水平恒力;②“水平恒力”说明在竖直方向上重力与支持力相平衡.AB [两种情况下,细线拉力沿竖直方向的分力T cos θ与小球重力平衡,即两细线的拉力大小相同,A 正确;两种情况下,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在竖直方向受力平衡,即地面对两小车的支持力相同,B 正确;以小球为研究对象,题图甲中小球的加速度a 1=g tan θ,题图乙中小球的加速度a 2=F 2m -g tan θ,由题设条件无法判断a 1、a 2大小关系,故C 错误;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1与F 2大小关系也无法判断,故D 错误.]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上放置B 、C 两物体,A 叠放在C 上,A 、B 、C 的质量分别为m 、2m 、3m ,物体B 、C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其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 T ,现用水平拉力F 拉物体B ,使三个物体以同一加速度向右运动,则( )A .此过程中物体C 受重力等五个力作用B .当F 逐渐增大到F T 时,轻绳刚好被拉断C .当F 逐渐增大到1.5F T 时,轻绳刚好被拉断D .若水平面光滑,则绳刚断时,A 、C 间的摩擦力为F T 6C [A 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右的静摩擦力作用,可知C 受重力、A 对C 的压力、地面的支持力、绳子的拉力、A 对C 的摩擦力以及地面的摩擦力六个力的作用,故A 错误.对整体分析,整体的加速度a =F -μ·6mg 6m =F6m-μg ,对A 、C 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绳-μ·4mg =4 ma ,解得F 绳=23F ,当F =1.5F T 时,轻绳刚好被拉断,故B 错误,C 正确.水平面光滑,绳刚断时,对A 、C 整体分析,加速度a =F T 4m ,隔离A 单独分析,A受到的摩擦力F f=ma=F T4,故D错误.]1.常见的动力学图象v-t图象、a-t图象、F-t图象、F-a图象等.2.图象问题的类型(1)已知物体受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的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3)由已知条件确定某物理量的变化图象.3.解题策略(1)分清图象的类别:即分清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明确其物理意义,掌握物理图象所反映的物理过程,会分析临界点.(2)注意图线中的一些特殊点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图线与横、纵坐标的交点,图线的转折点,两图线的交点等.(3)明确能从图象中获得哪些信息:把图象与具体的题意、情境结合起来,应用物理规律列出与图象对应的函数方程式,进而明确“图象与公式”“图象与物体”间的关系,以便对有关物理问题作出准确判断.[母题](2015·全国Ⅰ卷)(多选)如图3-3-7(a),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a) (b)图3-3-7 A .斜面的倾角 B .物块的质量C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 .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题眼点拨] ①利用图象信息可求加速度和上滑高度;②将图象信息与动力学方程结合可求解相关量.ACD [由题图(b)可以求出物块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 1=v 0t 1,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 2=v 1t 1.物块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f =ma 1,mg sin θ-f =ma 2,由以上各式可求得sin θ=v 0+v 12t 1g ,滑动摩擦力f =m (v 0-v 1)2t 1,而f =μF N =μmg cos θ,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A 、C 正确.由v -t 图象中横轴上方的面积可求出物块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可以求出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选项D 正确.] [母题迁移]迁移1 图象的选取问题1.如图3-3-8所示,表面处处同样粗糙的楔形木块abc 固定在水平地面上,ab 面和bc 面与地面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且α>β.一初速度为v 0的小物块沿斜面ab 向上运动,经时间t 0后到达顶点b 时,速度刚好为零;然后让小物块立即从静止开始沿斜面bc下滑.在小物块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可能正确描述其速度大小v与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是( )【导学号:84370129】图3-3-8[题眼点拨]同样粗糙α>β刚好为零C[设物块上滑与下滑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α+μmg cos α=ma1,mg sin β-μmg cos β=ma2,得a1=g sin α+μg cos α,a2=g sin β-μg cos β,则知a1>a2而v-t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所以上滑段图线的斜率大于下滑段图线的斜率.上滑过程的位移大小较小,而上滑的加速度较大,由x=12at2知,上滑过程时间较短.因上滑过程中,物块做匀减速运动,下滑过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段图象都是直线.由于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不断减小,所以物体到达C点的速度小于v0.故C正确,A、B、D错误.]迁移2图象的转换问题2.(多选)某人在地面上用弹簧测力计称得其体重为490 N.他将弹簧测力计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t0到t3时间段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3-3-9所示,电梯运行的v-t图象可能是(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正)( )图3-3-9AD[由G-t图象可知:t0~t1时间内,人的视重小于其重力,说明电梯具有向下的加速度;t1~t2时间内,人的视重等于其重力,电梯匀速或静止;t2~t3时间内,人的视重大于其重力,具有向上的加速度.若电梯向上运动,则在这三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分别为匀减速运动、匀速运动或静止、匀加速运动,D正确.若电梯向下运动,则在这三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分别为匀加速运动、匀速运动、匀减速运动,故A正确.选A、D.]迁移3图象信息应用问题3.(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起点考试)(多选)质量为m=2 kg的物块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O处,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物块回到出发点O处,取水平向右为速度的正方向,如图3-3-10甲所示,物块运动过程中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 )【导学号:84370130】图3-3-10A.物块经过4 s回到出发点B.物块运动到第3 s时改变水平拉力的方向C.3.5 s时刻水平力F的大小为4 ND.4.5 s时刻水平力F的大小为16 NCD[物块经过4 s,速度减小到零,离出发点最远,选项A错误.在0~3 s时间内,物块加速度a1=1m/s2.由牛顿运动定律,F1-μmg=ma1,解得:F1=12 N.在3~4 s时间内,物块加速度a2=-3 m/s2,由牛顿运动定律,F2-μmg=ma2,解得:F2=4 N.物块运动到第3 s时水平拉力由12 N改变为4 N,但是方向没有改变,选项B错误,C正确.在4~5 s 时间内,速度为负值,摩擦力方向改变,物块加速度a3=-3m/s2.由牛顿运动定律,F3+μmg=ma3,解得F3=-16 N,选项D正确.]质量为2 kg的雪橇在倾角θ=37°的斜坡上向下滑动,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比例系数未知.今测得雪橇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且AB 是曲线最左端那一点的切线,B点的坐标为(4,9),CD线是曲线的渐近线.(sin 37°=0.6,cos 37°=0.8)试问:(1)雪橇开始时做什么运动?最后做什么运动?(2)当v0=3 m/s和v1=6 m/s时,雪橇的加速度大小各是多少?(3)空气阻力系数k 及雪橇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各是多少?[解析] (1)v -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由图可知,雪橇开始时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2)当v 0=3 m/s 时,雪橇的加速度是a 0=9-34 m/s 2=1.5 m/s 2,当v 1=6 m/s 时,雪橇的加速度是a 1=0. (3)开始加速时:mg sin θ-k v 0-μmg cos θ=ma 0 ①最后匀速时: mg sin θ=k v 1+μmg cos θ ② 联立①②得 k v 0+ma 0=k v 1 得k =ma 0v 1-v 0=1 kg/s由②式,得μ=mg sin θ-k v 1mg cos θ=0.375.[答案](1)雪橇开始时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2)1.5 m/s 2 0 (3)1 kg/s 0.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