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方程组解的关系
线性组合与线性相关
五、关于向量组线性相关性的主要结论
1.零向量是线性相关的,一个非零向量是线性无关的。 2.两个向量线性相关的充分条件是对应分量成比例。 3.含有零向量的向量组线性相关。 4.部分组线性相关,则整个向量组组线性相关;
向量组线性无关,则其部分组线性无关。 5. 线性无关向量组的“加长”向量组线性无关;
1 1 1
1 1 1
答案:1. A 1 2 3,| A | t 5 或 A 0 1 2
1 3 t
0 0 t 5
所以,t=5时线性相关,t≠5时线性无关。
2.t取任何值,向量组都线性相关。(4个3维向量)
即4可由1,2,3线性表示,
且表示方式不唯一。
对 A~ 继续施行初等行变换,
A~
1 1 2 2 1 1 2 2
0 2 1
5
0 1
1 2
5 2
1
0
3 2
1 2
0
1
1 2
5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最后一个矩阵对应的线性方程组为:
x1
x2
1
2 5
2
3
2 1
2
x3 x3
| A | 0 有非零解。
二、向量组的线性组合
1.线性表示:如果β=k11+k22+···+kss,则称β可由 1,2,···,s 线性表示,或称β是1,2,···,s 的线性组合。 2.β能由1,2,···,s线性表示的含义是线性方程组
x11+x22+···+xss=β
有解,其充要条件是 r(A)=r(A|β)
1,2,···,s,β线性相关 r(1,2,···,s ,β) <s+1 s= r(1,2,···,s)≤ r(1,2,···,s ,β) <s+1
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
1 / 3第四节 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从本节开始,讨论含有n 个未知量、m 个方程的线性方程组的解.11112211211222221122n n n n m m mn n ma x a x a xb a x a x a x b a x a x a x b +++=⎧⎪+++=⎪⎨⎪⎪+++=⎩ (13—2) 主要问题是要判断出方程组(13-2)何时有解?何时无解?有解时解有多少?如何求出方程组的解。
线性方程组有没有解,以及有怎样的解,完全决定于方程组的系数和常数项。
因此,将线性方程组写成矩阵形式或向量形式,以矩阵或向量作为讨论线性方程组的工具,将带来极大的方便。
方程组(13-2)中各未知量的系数组成的矩阵111212122212n n m m mn a a a a a a A a a a ⎡⎤⎢⎥⎢⎥=⎢⎥⎢⎥⎣⎦称为方程组(13-2)的系数矩阵.由各系数与常数项组成的矩阵,称为增广矩阵,记作A ,即11121121222212n n m m mn m a a a b a a a b A a a a b ⎡⎤⎢⎥⎢⎥=⎢⎥⎢⎥⎣⎦方程组(13-2)中的未知量组成一个n 行、1列的矩阵(或列向量),记作X ;常数项组成一个m 行、1列的矩阵(或列向量),记作b ,即12n x x X x ⎡⎤⎢⎥⎢⎥=⎢⎥⎢⎥⎣⎦,12m b b b b ⎡⎤⎢⎥⎢⎥=⎢⎥⎢⎥⎣⎦由矩阵运算,方程组(13—2)实际上是如下关系111212122212n n m m mn a a a a a a a a a ⎡⎤⎢⎥⎢⎥⎢⎥⎢⎥⎣⎦12n x x x ⎡⎤⎢⎥⎢⎥⎢⎥⎢⎥⎣⎦=12m b b b ⎡⎤⎢⎥⎢⎥⎢⎥⎢⎥⎣⎦即 AX=b2 /3 如果令112111m a a a a ⎡⎤⎢⎥⎢⎥=⎢⎥⎢⎥⎣⎦,122222m a a a a ⎡⎤⎢⎥⎢⎥=⎢⎥⎢⎥⎣⎦,…,12n n n mn a a a a ⎡⎤⎢⎥⎢⎥=⎢⎥⎢⎥⎣⎦则方程组(13-2)的向量形式为1122n n a x a x a x b +++=定理1 (有解判定定理)方程级(13-2)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秩(A)=秩(A )推论1 线性方程组(13—2)有惟一的充分必要条件是r (A )=r(A )=n 。
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重要知识)
3x5
令自由变量为任意实数
x1 2k1 k2 3k3
x2 x3
k1 4k2 5k3
x2 k1, x4 k2 , x5 k3
x4
k2
x5
k3
2
1
3
说明:
1
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
1.基础解系不惟一
x
k1
0 0
k2
4 1
k3
-5 0
2.但所含向量的 个数唯一且等于n-R(A)
1
2
3
2
3 2
,2,
5 2
,3
T
0
通解为:X 2,3,4,5T k3,4,5,6T ,k R
-13-
例6
x
1
x1
x2 x2
x3 x3
x4 0, 3 x4 1,
x1 x2 2 x3 3 x4 1 2.
解
A~
1 1
1 1
1 1
1 3
0 1 1 0 1 1 2 1 0 0 1 2 1 2,
2.如果当非齐次线性方程组Ax 有无穷多解时,
其通解的结构如何?如何写出其向量形式的通解?
-2-
§4.1 线性方程组解的存在性定理
非齐次方程组解的判别定理
对于非齐次方程组 Amn x b(b 0)
(1) 有解 r( A) r( A~) 无解 r( A) r( A~)
(2) 有惟一解 r( A) r( A~) n (3) 有无限多解 r( A) r( A~) n 齐次方程组解的判别定理
(A)AX 0仅有零解,则AX b有唯一解
(B)AX 0有非零解,则AX b有无穷多解 (C)AX b有无穷多解,则AX 0仅有零解
高等代数3.6 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又设 ( l1 , l2 , … , ln ) 是导出组 (1) 的一个解,即
n
aijl j 0 (i 1,2,, s) ,
j 1
显然
n
n
n
aij (k j l j ) aijk j aijl j
j 1
j 1
j 1
bi 0 bi (i 1,2,, s) .
推论 在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条件下,解
是唯一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的导出组只有零解.
证明 充分性 如果方程组 (9) 有两个不同的
解,那么它的差就是导出组的一个非零解. 因此, 如果导出组只有零解,那么方程组有唯一解.
必要性 如果导出组有非零解,那么这个解 与方程组 (9) 的一个解 (因为它有解) 的和就是 (9) 的另一个解,也就是说,(9) 不止一个解. 因之, 如果方程 (9) 有唯一解,那么它的导出组只有零解.
x3 x3
4 3
, ,
x1 2 bx 2 x3 4 .
讨论方程组的解的情况与参数 a, b 的关系,有解时 求其解.
单击这里开始求解
三、直线平面间的位置关系的判断
平面和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指平面与平面、 平面与直线、直线与直 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由于 平面和直线在直角坐标系下的方程,是三元线性 方程 a1x1 + a2x2 + a3x3 = b 和两个三元线性方程组成 的方程组,因此,讨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 如平 行、重合、相交等 ),可用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理论 阐明.
方程组 (9) 的解与它的导出组 (1) 的解之间有密 切的关系:
1) 线性方程组 (9) 的两个解的差是它的导出组 (1) 的解.
线性方程组解结构的几何意义
线性方程组解结构的几何意义
线性方程组解可以用几何方法表示,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它的含义和推断它的结果。
几何意义中所讨论的线性方程组是多变量线性方程组,即不止两个变量。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多元线性方程组和什么是解:多变量线性方程组由若干(通常三个或以上)变量组成的一组多项式方程组,它的解是变量的一个有限点的集合,表示为(x,y,z)。
多元线性方程组的解,如下所示:
Ax+By+Cz=D
Ea+Fb+Gc=H
Ix +Jy +Kz=L
以上方程的解是几何意义的另一个概念,它表示一个特定的平面上的一个点集,由多个方程构成,每个方程提供了三个变量(x,y,z)的一个坐标。
这些坐标形成了一个平面上的点集,换句话说,线性方程组解的几何意义,就是一个三维空间中某一特定平面上某个特定点集,这种特定点集表示了线性方程组有多个解的几何意义。
以上给出的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几何意义可以用图标表示:其中,A,B,C,D,E,F,G,H,I,J,K和L这12个常数分别在三个变量x,y,z上形成了一个解空间,即解的几何意义;而这个解空间中的每一个坐标点(x,y,z)都代表了一个解,也是线性方程组解的几何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几何意义是比较清楚的:它是一个三维空间中的特定的平面上的特定的点集,这些点所代表的解就是线性方程组的解。
因此,我们可以用几何的角度更好地理解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几何意义,从而推断它的结果。
2-3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定定理
组 Ax = 0 只有零解 ( 有非零解 )的充分必要 条件是系数行列式
定理 2 n 元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Am×n x = b 有解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数 矩阵 A 的秩等于增广矩 阵 B = ( A, b ) 的秩 .
证 设 A = (α 1 , α 2 , L , α n ), 这里 α 1 , α 2 , L , α n 是 A 的列向量组, 的列向量组,则 Ax = b 可写成 (4) x 1α 1 + x 2α 2 + L + x nα n = b .
5 1 0 − 2 − 1 2 2 1 3 r3 − r2 4 r1 − 2r2 4 0 1 2 0 1 2 3 r2 ÷ ( −3) 3 0 0 0 0 0 0 0 0 即得与原方程组同解的方程组
5 x1 − 2x3 − 3 x4 = 0, 4 x2 + 2x3 + x4 = 0, 3
L 从而方程组( 从而方程组( 2)有解 ⇔ b 可由 α 1 , α 2, , α n L 线性表示 ⇔ R ( A ) = rank (α 1 , α 2, , α n ) = 证毕 rank (α 1 , α 2, , α n, b ) = R ( B ). L
推论
Ax = b有唯一解 ⇔ R(A) = R(B ) = n Ax = b有无穷多解. ⇔ R(A) = R(B ) < n 有无穷多解.
三、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例1 求解齐次线性方程组 x1 + 2 x2 + x3 + x4 = 0 2 x1 + x2 − 2 x3 − 2 x4 = 0 . x − x − 4x − 3x = 0 1 2 3 4 解
经典:3-1线性方程组的同解变换
《线性代数》
返回
下页
结束
1.设 A 为 n 阶实矩阵,A T 是 A 的转置矩阵,
则对于线性方程组 (ⅰ)AX =O
(ⅱ) ATAX=O
必有( ). (A) (Ⅱ)的解是(Ⅰ)的解,(Ⅰ)的解也是(Ⅱ)的解; (B) (Ⅱ)的解是(Ⅰ)的解,但(Ⅰ)的解不是(Ⅱ)的解; (C) (Ⅰ)的解不是(Ⅱ)的解,(Ⅱ)的解也不是(Ⅰ)的解; (D) (Ⅰ)的解是(Ⅱ)的解,但(Ⅱ)的解不是(Ⅰ)的解.
0 1 0
-1 -2
0
11022.
(行最简形)
显然, R(A)=R(B)=2, 故方程组有解, 且有
xx31
=x2+x4+12 = 2x4+12
《线性代数》
返回
下页
结束
xx31
=x2+x4+12 = 2x4+12
x1 =1x2 +1x4 +1 2
xxx432
=1x2 = 0x2 = 0x2
+0x4 +2x4 +1x4
称xr+1, ···, xn为上述方程组的自由未知量, 令xr+1=c1, ···,
xn=cn–r, 可得方程组Ax = b的含有n–r个参数的解:
x1
- b11c1
- b c 1 , n - r n - r + d 1
=
xr
x r + 1
- br1c1 -
- b c r , n - r n - r + d r
+1
2
.
所以方程组的通解为:
x1 1 0 1 2
x2 x3 x4
线性方程组的解的性质与判定
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与判定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可以用于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与判定,可以确定控制系统的响应时间,优化控制效果。 在控制工程中,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与判定可以用于设计控制器,提高系统的性能指标。 在处理复杂控制系统时,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与判定能够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简化计算过程。
逻辑回归模型:通过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条件,确定最佳分类边界,实现分类任务。
支持向量机:利用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与判定,找到支持向量,实现分类和回归任务。
决策树和随机森林:通过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条件,确定最佳划分标准,构建决策树和随机 森林模型。
PART FOUR
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与判定的研究历史 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重点 近年来的重要研究成果和突破 未来研究展望和挑战
近年来的研究热 点和重点
在各个领域的应 用情况
未来研究的发展 趋势和展望
深入研究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与判定的关系,为实际应用提供更准确的数学模型。 探索更高效的算法和计算方法,提高线性方程组求解的效率和精度。 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大规模线性方程组进行高效求解和优化。 拓展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领域,如物理、工程、经济等领域。
汇报人:XX
线性方程组解的 性质与判定可用 于数据清洗,识 别异常值和缺失 值。
在数据分析中, 线性方程组解的 性质与判定可用 于确定数据分布 和趋势。
在机器学习中, 线性方程组解的 性质与判定可用 于特征选择和降 维处理。
在数据预测中, 线性方程组解的 性质与判定可用 于建立预测模型 和优化算法。
线性回归模型:利用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与判定,确定最佳拟合直线,提高预测精度。
02
注意事项:在使用系数矩阵判定法时,需要注意 计算秩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以避免误判。
1线性代数 3.3线性方程组的解
x1 x2 x3 x4 0,
例4
求解方程组
x1 x2 x3 3 x4 1,
x1 x2 2 x3 3 x4 1 2.
解 对增广矩阵B施行初等行变换:
1 1 1 1 0 B 1 1 1 3 1
1 1 2 3 1 2
~
1 0
1 0
0 1
1 2
1 2 1 2,
c1
br
1
r1 1
br
2
r2 0
n
br ,n 0
r
cr
r1
0
1
0
r
2
0
0
1 n
由于与都是方程Ax 0的解,而Ax 0又等价于
方程组
x1 b11 xr1 b1,nr xn
x
r
br1 xr1
br ,nr xn
3 x3 3 x3
5 x4 2 x4
5x5 0 x5 0
3 x1 x2 5 x3 6 x4 7 x5 0
解 对系数矩阵施 行初等行变换
1 1 1 4 3
A
2 1
1 1
3 3
5 2
5 1
3 1 5 6 7
1 1 1 4 3 1 1 1 4 3
~
0 0
1 2
1 2
若至少有一个bi 0(i 1, 2, , m), 则称方程组(3.3)为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能使每个方程变为恒等式的n个数 x1, x2 , xn 称为
方程组的解.
至少有一个解的方程组称为相容的. 如果方程组没有解,就称这个方程组不相容.
具有惟一解的方程组称为确定方程组. 具有多于一个解的方程组称为不定方程组.
第三章2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定理
1 ,2 , ,n线性相关;
向量组{1,2 , ,n }的秩R(1,2 ,
系数矩阵A的秩R(A) n.
,n ) n;
推论:齐次线性方程组只有零解:
1,2 , ,n线性无关;
向量组{1,2 , ,n }的秩R(1,2 , ,n ) n;
系数矩阵A的秩R(A) n. 5
例 讨论齐次方程组解 的
a1n
a22
a2n
am 2
amn
Ax b
x1
x=
x2
xn
b1
b=
b2
bm
a1i
i
=
a2i
ami
b 0,对应齐次线性方程组;
b≠0,对应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x11 x22 xnn b
4
线性方程组的一般理论
定理: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
1
记为 1,2 , ,nr ;
(2)显然 1,2 ,nr 线性无关;
14
(3)设 Ax 0 的解为 k1
kr kr 1
kn T
则
(kr 11 kr 22 knnr )
k1 b11kr 1
k2
b21kr 1
kr
br1kr 1
0
0
b1,n r kn
b2,
n
r
kn
0
之间的过渡矩阵,即
C ' CQ.
1
对于任意v V ,有
v BX B ' X ',T (v) CY C 'Y '.
设A是线性映射T在基B和C下的矩阵,可知
Y AX
由向量在不同基下的坐标之间的关系可知
QY ' A(PX ')
第2节 线性方程组解的情况
5 x1 x2 2 x3 x4 7 例2.1 解方程组 2 x1 x2 4 x3 2 x4 1 x1 3 x2 6 x3 5 x4 0
解 对方程组的增广矩阵只作初等行变换
1 3 6 5 0 5 1 2 1 7 2 1 4 2 1 2 1 4 2 1 5 1 2 1 7 1 3 6 5 0 1 3 6 5 0 1 3 6 5 0 0 7 16 12 1 0 7 16 12 1 0 14 32 24 7 0 0 0 0 5
(2.2))
由Cramer法则,方程组(2.2)或(2.1)有唯一解。 情形3 假设 d r 1 0 且 r n. 此时阶梯形方程组为
c11 x1 c12 x2 c1r xr c1,r 1 xr 1 c1n xn d1 c22 x2 c2 r xr c2,r 1 xr 1 c2 n xn d 2 crr xr cr ,r 1 xr 1 crn xn d r
3 x1 3 x2 3 x3 2 x4 1 2 x1 x2 2 x3 x4 3 x1 2 x2 x3 x4 1 3 x1 3 x2 3 x3 2 x4 1 3 x1 3 x2 3 x3 2 x4 2 x1 2 x2 x3 x4 1
变量并且它们可以用自由未知量表示出来。
定理2.1 (1) n元线性方程组解的情况只有三种:
无解,有唯一解,有无穷多解。
(2)当线性方程组化成阶梯形方程组后 如果出现0=非0数的方程, 则方程组无解; 如果无0=非0数的方程且r=n,则方程组有唯一解;
线性方程组求解
第三章 线性方程组§1 消元法一、线性方程组的初等变换现在讨论一般线性方程组。
所谓一般线性方程组是指形式为⎪⎪⎩⎪⎪⎨⎧=+++=+++=+++sn sn s s n n n n b x a x a x a b x a x a x a b x a x a x a 22112222212*********,, (1) 的方程组,其中n x x x ,,,21 代表n 个未知量,s 是方程的个数,),,2,1;,,2,1(n j s i a ij ==称为线性方程组的系数,),,2,1(s j b j =称为常数项.方程组中未知量的个数n 与方程的个数s 不一定相等。
系数ij a 的第一个指标i 表示它在第i 个方程,第二个指标j 表示它是j x 的系数。
所谓方程组(1)的一个解就是指由n 个数n k k k ,,,21 组成的有序数组),,,(21n k k k ,当n x x x ,,,21 分别用n k k k ,,,21 代入后,(1)中每个等式都变成恒等式. 方程组(1)的解的全体称为它的解集合.解方程组实际上就是找出它全部的解,或者说,求出它的解集合。
如果两个方程组有相同的解集合,它们就称为同解的.显然,如果知道了一个线性方程组的全部系数和常数项,那么这个线性方程组就基本上确定了。
确切地说,线性方程组(1)可以用下面的矩阵⎪⎪⎪⎪⎪⎭⎫ ⎝⎛s sns s n n b a a a b a a a b a a a21222221111211 (2) 来表示。
实际上,有了(2)之后,除去代表未知量的文字外线性方程组(1)就确定了,而采用什么文字来代表未知量当然不是实质性的.在中学所学代数里学过用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三元线性方程组.实际上,这个方法比用行列式解线性方程组更有普遍性.下面就来介绍如何用一般消元法解一般线性方程组.例如,解方程组⎪⎩⎪⎨⎧=++=++=+-.522,4524,132321321321x x x x x x x x x 第二个方程组减去第一个方程的2倍,第三个方程减去第一个方程,就变成⎪⎩⎪⎨⎧=-=-=+-.42,24,1323232321x x x x x x x 第二个方程减去第三个方程的2倍,把第二第三两个方程的次序互换,即得⎪⎩⎪⎨⎧-==-=+-.6,42,132332321x x x x x x 这样,就容易求出方程组的解为(9,-1,—6)。
高等代数 第3章线性方程组 3.2 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7 2 1 - 3 - 2 1 2 6 23 4 3 - 1 12 1 1 1
1 1 0 - 2 ~ 0 0 0 0 1 0 ~ 0 0
( 2) 设x = 是方程 Ax = b的解, x = 是方程 Ax = 0的解, 则x = + 仍是方程 Ax = b 的解.
证明 A( + ) = A + A = 0 + b = b,
所以x = + 是方程 Ax = b的解.
证毕.
2.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Ax=b的通解为
例5 求下述方程组的解 x1 + x 2 + x 3 + x 4 + x 5 = 7 , 3 x + x + 2 x + x - 3 x = -2, 1 2 3 4 5 2 x 2 + x 3 + 2 x 4 + 6 x 5 = 23, 8 x1 + 3 x 2 + 4 x 3 + 3 x 4 - x 5 = 12.
思考题解答
解
2 3 1 1 1 6 1 3 1 3 B= 3 - 1 - p 15 3 1 - 5 - 10 12 t
2 3 1 1 1 4 -2 2 0 2 ~ 0 -4 - p-6 6 0 0 - 6 12 9 t 1
x2 1 0 x1 1 1 = 及 , 则 = 及 , x4 0 1 x3 0 2
线性方程组解的一般理论
,
b1 b2
bm
得(*)的 向量表达式:
x11 x2 2 x n n
取 A (1,2 , ,n )
A (1,2, ,n , )
a11 a21
am1
aa系矩1222 数 阵
am2
a1n a2n
amn
a11 a21
am1
a12 a22
增矩广阵aa12nn
am2 amn
解:要判断 rA ?r(A)
1 3 6 5 0 行变换1 3 6 5 0 1 3 6 5 0
A2 1 4 2 1
0 7 16 12 1 0 7 16 12 1
5 1 2 1 7
0 14 32 24 7 0 0 0 0 5
A
得rA 2, r( A) 3
故该方程组无解
【例2】讨论k取何值时,以下方程组有解, 无解。在有解的情况下,唯一解? 无穷多解?
am2
a2n
amn
a11 a12 a1n b1
A
a21 am1
a22 增广a2n 矩阵
am2 amn
b2
bm
无解的充要条件是:rA r( A)
【例1】判断以下方程组是否有解?
2x1x13xx22
6x3 4x3
5x4 2x4
0 1
5x1 x2 2x3 x4 7
设r( A) r( A) r
则
r n 有无穷多解 r n 仅有零解
反之,若有无穷多解,则有r<n。
推论1 : 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是
对齐次线性方程组:
a11x1 a12 x2 a1n xn 0
a 21 x1
a22
x2
向量组的应用—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b1,nr xn 0 , b2,nr xn 0 ,
br,nr xn 0 ,
其中,xr1 ,xr2 , ,xn 是 n r 个自由未知数。特别取
xr1 1 0 0
xr
2
0
, 1
,
, 0
,
xn 0 0 1
(2-17)
可得齐次线性方程组的 n r 个解
x r 1 1 r 1 2 nnr
综合(1),(2)知,1 ,2 , ,nr 是齐次线性方程的一组 基础解系,它所含线性无关的解向量的个数恰等于 n r(方程组 中未知数个数减去系数矩阵的秩)。矩阵的秩是确定的,所以通 解中所含任意常数的个数也是确定的。
例1
求齐次线性方程组
2x1x1x52
推论
设 m n 矩阵 A 的秩 R(A) r ,则 n 元齐次线性方程组 Ax 0 的 解集 S 的秩 R(S) n r 。
例2
设 n 元齐次线性方程组 Ax 0 与 Bx 0 同解,证明R(A) R(B) 。
证
由于方程组 Ax 0与 Bx 0 有相同的解集,设为 S,解集为秩 为 R(S) ,则有 R( A) n R(S) ,R(B) n R(S) ,因此R( A) R(B)。
经济数学
向量组的应用—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齐次线性方程 组 Ax 0 解的 结构
非齐次线性方程 组 Ax b解的结 构
1.1 齐次线性方程组Ax=0 解的结构
齐次线性方程组 Ax 0 的解具有以下性质:
性质1 如果1 ,2 是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则 1 2 也是齐次线
性方程组的解。
证 因为A(1 2 ) A1 A2 0 0 0 ,所以 1 2是齐次线
1.2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Ax=b 解的结 构
线性代数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线性代数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线性代数中,齐次线性方程组是由一系列未知数的线性方程组成,其中所有方程的右边都为零。
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是线性无关的向量的线性组合,它们构成了解空间。
首先,考虑一个例子:```2x+3y-z=04x-y+2z=03x+2y=0```我们可以将这个齐次线性方程组写成矩阵的形式:```23-14-12320xyz```将这个矩阵进行行变换,得到阶梯形矩阵如下:```0-7400-2xyz```由阶梯形矩阵可知,z是自由变量,而x和y是基础变量。
基础变量是由自由变量表示的。
因此,解的结构可以用自由变量和基础变量的关系表示。
设z=k,则有:```-7y+4z=0-2z=0```由此可得到z=0.5k,y=-0.5k。
最后,带入原方程组得到x=0.25k。
因此,解的结构可以表示为:```x=0.25ky=-0.5k```可以看出,解是一个形如k倍数的向量,其中k为任意实数。
这说明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空间是一个无限维空间,其中解向量是在基础解向量上的线性组合。
总结起来,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得到:1.将方程组写成矩阵形式;2.将矩阵进行行变换,得到阶梯形矩阵;3.根据阶梯形矩阵的形式,确定基础变量和自由变量;4.根据自由变量和基础变量的关系,得到解的表达式。
需要注意的是,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空间要么是一个零向量,要么是一个由基础解向量生成的无限维空间。
这就是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别与解的结构
线性⽅程组解的判别与解的结构⼀.线性⽅程组求解定理1.线性⽅程组有解判别定理线性⽅程组a11 x1 + a12 x2 + … + a1n x n = b1 ,a21 x1 + a22 x2 + … + a2n x n = b2 , ......................................................as1 x1 + as2 x2 + … + asn x n = bs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它的系数矩阵与增⼴矩阵有相同的秩 .2. 齐次线性⽅程组a11 x1 + a12 x2 + … + a1n x n = 0,a21 x1 + a22 x2 + … + a2n x n = 0, ......................................................as1 x1 + as2 x2 + … + asn x n = 0有⾮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它的系数矩阵的秩r ⼩于未知量个数n .齐次线性⽅程组求解⼀般步骤: 1.把系数矩阵通过初等变换,变换成阶梯形矩阵. 2.判断阶梯形矩阵中⾮零⾏的个数秩(r),以及计算⾃由元个数m=n-r. 3.确定⾃由元位置,然后以次为它们赋值1,0... 4.求解出⽅程组的基础解系. 5.⽤基础解系表⽰出⽅程全解.⾮齐次线性⽅程组求解,与齐次线性⽅程组求解过程基本⼀致,只需要再求出⼀个特解。
⼆.如何⽤C语⾔计算线性⽅程组的解 那么如何⽤算法求出线性⽅程组的解呢? 就是根据上⾯⽅程组求解⼀般步骤来的, 1.矩阵的初等变换(在上次⾏列式计算的基础上,这个很好实现). 2.求出矩阵的秩/⾃由元个数,然后确定⾃由元的位置(我认为这是⼀个难点) 3.初始化⾃由元(1,0,..),计算变量,最终求出基础解系 4.⾮齐次线性⽅程 4.1.先求出齐次线性⽅程组的基础解系 4.2.再利⽤上⾯步骤求⼀个特解即可1.矩阵的初等变换//初等⾏变换void primaryRowChange(int s, int n, double **array){int i,j,k,ii,kk,flag;double temp;for(i=0,j=0;i<s-1;i++,j++)//s⾏,最外围只需要变换s-1{ii=i;//如果⾏的⾸元为0,向下查找⼀个不为0的,然后换⾏if(*(*(array+i)+j) == 0){{if(*(*(array+k)+j)!=0)//第k⾏与第i⾏交换{for(kk=j;kk<n;kk++){temp=*(*(array+k)+kk);*(*(array+k)+kk) = *(*(array+i)+kk);*(*(array+i)+kk) = temp;}flag =1;break;}}//判断是交换成功,如果没有成功,则i--if(!flag){i--;continue;}i--;j--;continue;}for(;ii<s-1;ii++){if(*(*(array+ii+1)+j)==0)continue;temp =-*(*(array+ii+1)+j) / *(*(array+i)+j);for(k=j;k<n;k++)*(*(array+ii+1)+k) += *(*(array+i)+k) * temp;}}}2.计算矩阵的秩//计算矩阵的秩int getRank(int s, int n, double **array){int flag;int i,j,r=s;//判断⾮零⾏个数for(i=0;i<s;i++){flag=0;for(j=0;j<n;j++){if(*(*(array+i)+j)!=0 && (*(*(array+i)+j)>0.01 || *(*(array+i)+j) <-0.01))//排除很⼩数, {flag=1;break;}}if(!flag)//当前⾏全为零,则r为i;{r=i;break;}}return r;}3.确定⾃由元位置 ⾃由元确定需要考虑两种情况: 1).系数梯形矩阵最后⼀⾏只有⼀个⾮零元素. 2) 系数梯形矩阵中某⾏的个数等于⾃由元的个数.//获取⾃由元信息int* getFreeElement(int r, int n, double **array, int **matrixPrimary, double **matrixCalc) {int i,j,k,o,p,q;int m=n-1-r;//n-1:int *freeElement =(int*)malloc(m*sizeof(int));j=-1;//判断是否有为0的变量q=0;//如果当前⾏⾮零个数与⾃由元个数相等,则标记为1,⾃由元选择起始位置左移⼀位if(*(*(matrixPrimary+i)+1)==1)//说明第i⾏只有⼀个变量,如果是齐次⽅程它的解⼀定为0 {j=*(*(matrixPrimary+i)+0);for(k=0;k<r;k++)*(*(matrixCalc+k)+j)=*(*(array+k)+n-1) / *(*(array+k)+j);}else if(n-1-matrixPrimary[i][0]==m){q=1;}else if(n-1-matrixPrimary[i][0]>m){o=matrixPrimary[i][0];//当前⾏的⾸元位置p=0;//次数for(k=n-2-q;k>=o;k--)//从后向前查找⾃由元位置{if(k==j)continue;freeElement[p++]=k;if(p==m)//说明已经找到 m个⾃由元return freeElement;}}}return freeElement;}求解⽰例图:1> p148-例42> 2.7(1)-13> 2.7(2)-1.14> 2.7(2)-1.25> 2.7(2)-1.36> 2.7(3)-1.17> 2.7(3)-1.28> 2.7(3)-1.39> 2.7(3)-1.410> p155-例6以下是C语⾔求解的全部源代码#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double undefined=-999;//标志位void main(){int i,j,s,n;int res;double **array,*temp,**result;//tempdouble t1[6]={1,1,1,1,1,0};double t2[6]={3,2,1,0,-3,0};double t3[6]={0,1,2,3,6,0};double t4[6]={5,4,3,2,6,0};int homogeneous=1;//标识⽅程是否是齐次⽅程void primaryRowChange(int s, int n, double **array);void printfDouble1Dimension(int n, double *array);void printfDouble2Dimension(int s, int n, double **array);int homogeneousResolve(int s, int n, int homogeneous, double **array, double **result); int nonHomegeneousResolve(int s, int n, double **array, double **result,double *special); //void printfInt2Dimension(int s, int n, int ** array);//int* getPrimary(int n,double *temp);//输⼊说明printf("输⼊说明:⾏数代表S个线性⽅程,N代表未知数及常数项.\n");printf("例如⽅程如下:\n");printf("1x-2y+3z=4\n");printf("-2x-4y+5z=10\n");printf("如下输⼊2⾏,4列:\n");printf("1 -2 3 4\n");printf("-2 -4 5 10\n\n");//开始printf("输⼊⾏数:");scanf("%d",&s);printf("输⼊列数:");scanf("%d",&n);//s=4;//n=6;//动态分配内存空间array =(double**)malloc(s*sizeof(double*));result =(double**)malloc(s*sizeof(double*));special =(double*)malloc(n*sizeof(double));for(i=0;i<s;i++){temp=(double*)malloc(n*sizeof(double));printf("请输⼊第%d⾏数组:",i+1);for(j=0;j<n;j++)scanf("%lf",temp+j);/*switch(i){case 0:temp=t1;//{1,1,1,1,1,0};break;case 1:temp=t2;//{3,2,1,0,-3,0};break;case 2:temp=t3;//{0,1,2,3,6,0};break;case 3:temp=t4;//{5,4,3,2,6,0};break;}*/array[i]=temp;}//打印数组printf("初等⾏列变换之前:\n");printfDouble2Dimension(s,n,array);//判断⽅程是否是齐次⽅程for(i=0;i<s;i++){if(*(*(array+i)+n-1)!=0)//如果最后⼀列,有不为0的说明⽅程为⾮齐次⽅程{homogeneous=0;break;}}primaryRowChange(s,n,array);printf("初等⾏列变换之后:\n");printfDouble2Dimension(s,n,array);if(homogeneous)//齐次{switch (res){case -1:printf("⽅程⽆解.\n");break;case0:printf("⽅程只有零解.\n");break;default:printf("⽅程的基础解系如下:\n");printfDouble2Dimension(res,n-1,result);break;}}else//⾮齐次{res=nonHomegeneousResolve(s,n,array,result,special);if(res==-1)printf("⽅程⽆解.\n");else{printf("⽅程的基础解系如下:\n");printfDouble2Dimension(res,n-1,result);printf("⽅程的特解如下:\n");printfDouble1Dimension(n-1,special);}}system("pause");}//初等⾏变换void primaryRowChange(int s, int n, double **array){int i,j,k,ii,kk,flag;double temp;for(i=0,j=0;i<s-1;i++,j++)//s⾏,最外围只需要变换s-1{ii=i;//如果⾏的⾸元为0,向下查找⼀个不为0的,然后换⾏if(*(*(array+i)+j) == 0){flag=0;for(k=i+1;k<s;k++){if(*(*(array+k)+j)!=0)//第k⾏与第i⾏交换{for(kk=j;kk<n;kk++){temp=*(*(array+k)+kk);*(*(array+k)+kk) = *(*(array+i)+kk);*(*(array+i)+kk) = temp;}flag =1;break;}}//判断是交换成功,如果没有成功,则i--if(!flag){i--;continue;}i--;j--;continue;}for(;ii<s-1;ii++){if(*(*(array+ii+1)+j)==0)continue;temp =-*(*(array+ii+1)+j) / *(*(array+i)+j);for(k=j;k<n;k++)*(*(array+ii+1)+k) += *(*(array+i)+k) * temp;}}}//⾮齐次⽅程解的情况int nonHomegeneousResolve(int s, int n, double **array, double **result, double *special) {int i,j,k,l;int r1,r2;//系数矩阵/增⼴矩阵的秩int getRank(int s, int n, double **array);int homogeneousResolve(int s, int n, int homogeneous, double **array, double **result);r1=getRank(s,n-1,array);r2=getRank(s,n,array);if(r1!=r2)return -1;//⽆解//特解temp =(double**)malloc(r1*sizeof(double*));homogeneousResolve(r1,n,0,array,temp);for(i=0;i<n;i++)*(special+i)=*(*(temp)+i);return homogeneousResolve(r1,n,1,array,result);}//齐次⽅程解的情况int homogeneousResolve(int s, int n, int homogeneous, double **array, double **result){int i,j,k,l,o,p,flag;int r;//秩rankint m;//⾃由元个数int f;//最后⼀个⾮零⾏⾸元的位置double sum1=0,sum2=0;double *temp = (double*)malloc(n*sizeof(double));//临时⾏指针int **matrixPrimary;//存储矩阵⾸元位置及⾮零元个数double **matrixCalc;//计算基础解系int *freeElement;//⾃由元位置double **matrixTemp;//声明函数void printfDouble2Dimension(int s, int n, double **array);void printfInt2Dimension(int s, int n, int **array);int** getPrimary(int s, int n, double **array);int getRank(int s, int n, double **array);double** initMatrixCalc(int s, int n);int* getFreeElement(int r, int n,double **array, int **matrixPrimary, double **matrixCalc);void printfInt1Dimension(int n, int *array);void getPrimarySolution(int r, int n, int homogeneous, double **array, int **matrixPrimary, double **matrixCalc ,int *freeElement, double **result); //秩rankr = getRank(s,n,array);//判断解的情况m=n-1-r;if(m<0)return -1;//⽆解else if(m==0)return0;//只有零解else{//初始化计算矩阵matrixCalc = initMatrixCalc(r,n);//获取矩阵⾸元信息matrixPrimary = getPrimary(r,n,array);/*printf("打印计算矩阵:\n");printfDouble2Dimension(r,n,matrixCalc);printf("打印矩阵⾸元信息:\n");printfInt2Dimension(r,2,matrixPrimary);*/freeElement = getFreeElement(r, n, array, matrixPrimary,matrixCalc);//打印⾃由元位置//printf("打印⾃由元位置:\n");//printfInt1Dimension(m, freeElement);//计算基础解系getPrimarySolution(r, n, homogeneous, array, matrixPrimary, matrixCalc, freeElement ,result);//printfDouble2Dimension(m,n,result);return m;}}//init Matrix calcdouble** initMatrixCalc(int s, int n){int i,j;double **array=(double**)malloc(s*sizeof(double*));for(i=0;i<s;i++){array[i] =(double*)malloc(n*sizeof(double));*(*(array+i)+n-1)=1;{*(*(array+i)+j)=undefined;}}return array;}//计算矩阵的秩int getRank(int s, int n, double **array){int flag;int i,j,r=s;//判断⾮零⾏个数for(i=0;i<s;i++){flag=0;for(j=0;j<n;j++){if(*(*(array+i)+j)!=0 && (*(*(array+i)+j)>0.01 || *(*(array+i)+j) <-0.01))//排除很⼩数, {flag=1;break;}}if(!flag)//当前⾏全为零,则r为i;{r=i;break;}}return r;}//查找某⾏⾮零个数及⾸元位置int** getPrimary(int s, int n, double **array){int i,j;int num=0,index=0;int **result=(int**)malloc(s*sizeof(int*));int *temp;for(i=0;i<s;i++){temp =(int*)malloc(2*sizeof(int));num=0;index=0;for(j=0;j<n;j++){if(*(*(array+i)+j)!=0){if(num==0)index=j;num+=1;}}temp[0]=index;temp[1]=num;result[i]=temp;}return result;}//获取⾃由元信息int* getFreeElement(int r, int n, double **array, int **matrixPrimary, double **matrixCalc){int i,j,k,o,p,q;int m=n-1-r;//n-1:int *freeElement =(int*)malloc(m*sizeof(int));j=-1;//判断是否有为0的变量q=0;//如果当前⾏⾮零个数与⾃由元个数相等,则标记为1,⾃由元选择起始位置左移⼀位for(i=r-1;i>=0;i--)//查找⾃由元,及位置为0的{if(*(*(matrixPrimary+i)+1)==1)//说明第i⾏只有⼀个变量,如果是齐次⽅程它的解⼀定为0 {j=*(*(matrixPrimary+i)+0);for(k=0;k<r;k++)*(*(matrixCalc+k)+j)=*(*(array+k)+n-1) / *(*(array+k)+j);}else if(n-1-matrixPrimary[i][0]==m){q=1;}else if(n-1-matrixPrimary[i][0]>m)o=matrixPrimary[i][0];//当前⾏的⾸元位置p=0;//次数for(k=n-2-q;k>=o;k--)//从后向前查找⾃由元位置{if(k==j)continue;freeElement[p++]=k;if(p==m)//说明已经找到 m个⾃由元return freeElement;}}}return freeElement;}//计算基础解系void getPrimarySolution(int r, int n, int homogeneous, double **array, int **matrixPrimary, double **matrixCalc ,int *freeElement, double **result) {int i,j,k,l,p;int m=n-1-r;//⾃由元double sum1,sum2;double *temp,**matrixTemp;//计算基础解系for(i=0;i<m;i++){matrixTemp=(double**)malloc(r*sizeof(double*));//复制数组for(j=0;j<r;j++){temp =(double*)malloc(n*sizeof(double));for(k=0;k<n;k++)*(temp+k)=*(*(matrixCalc+j)+k);matrixTemp[j]=temp;}//设置⾃由元为0或1for(j=0;j<r;j++){*(*(matrixTemp+j)+freeElement[i])=1;//⾃由元为1for(k=0;k<m;k++){if(k!=i)*(*(matrixTemp+j)+freeElement[k])=0;//⾃由元为0}}//printfDouble2Dimension(r,n,matrixTemp);//计算for(j=r-1;j>=0;j--){p=*(*(matrixPrimary+j));//当前⾏起始位置for(k=p;k<n;k++){if(*(*(matrixTemp+j)+k)==undefined)//如果等于标志位,它可能是未知变量{sum1=sum2=0;for(l=p;l<n;l++){if(l==n-1){sum1=*(*(array+j)+l) * *(*(matrixTemp+j)+l);}else if(l!=k){sum2+=*(*(array+j)+l) * *(*(matrixTemp+j)+l);}}for(l=0;l<r;l++)*(*(matrixTemp+l)+k)=((homogeneous?0:sum1)-sum2)/ *(*(array+j)+k);//如果齐次sum1=0;//break;}}}result[i]=matrixTemp[0];//printfDouble2Dimension(r,n,matrixTemp);}}void printfDouble2Dimension(int s, int n, double **array) {//printf("%d,%d",s,n);int i,j;for(i=0;i<s;i++){for(j=0;j<n;j++){printf("%6.2lf",*(*(array+i)+j));}printf("\n");}}void printfDouble1Dimension(int n, double *array){int i;for(i=0;i<n;i++){printf("%6.2lf",*(array+i));}printf("\n");}//打印⼆维数组void printfInt2Dimension(int s, int n, int **array){int i,j;for(i=0;i<s;i++){for(j=0;j<n;j++){printf("%4d",*(*(array+i)+j));}printf("\n");}}//打印⼀维数组void printfInt1Dimension(int n, int *array){int i;for(i=0;i<n;i++){printf("%4d",*(array+i));}printf("\n");}View Code。
线性方程组的解——说课
首页
上页
返回
下页
结束
铃
定理1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a11x1 a12 x2 a1n xn b1 a21x1 a22x2 a2n xn b2 am1x1 am2 x2 amn xn bm
(1)无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r(A)< r A ;
上页
返回
下页
结束
铃
解:
3x1-5x214x312 x1-2x2 4x3 3 - x14x2 x3 5
3 -5 14 12
(A b) 1 -2 4 3 -1 4 1 5
—r1—r2 —rr2—3-3rr11
x1 -2x2 4x3 3 3x1 -5x214x3 12 -x1 4x2 x3 5
(2)
首页
上页
返回
下页
结束
铃
c1
若由m个数c1, c2
,,
cm组成的有序实数组
c2
,如
cm
果将他们依次替代方程组中的x1, x2,, xm后,
·方程组中的每个方程都成立,则称有序
c1
实数组
c2
为方程组的一个解。
cm
A
a21
a22
am1 am2
系数矩阵
a1n
a2n
amn
x1
X
x2
xn
未知量矩阵
b1
b
b2
bm
常数列矩阵
a11 a12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