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协议分析与仿真课程设计预习报告
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课程实验(设计)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第7 组A)专业、班:物联网工程物联网1班姓名:学号:学期:____大二下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教师填写)实验一网际协议IP一、实验目的1、掌握IP数据报的报文格式2、掌握IP校验和计算方法3、掌握子网掩码和路由转发4、理解特殊IP地址的含义5、理解IP分片过程二、实验步骤主机B启动静态路由服务(方法: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staticroute_config”)。
按照拓扑结构图连接网络,使用拓扑验证检查连接的正确性.练习一:编辑并发送IP数据报1.主机A启动仿真编辑器,编辑一个IP数据报,其中:MAC层:目的MAC地址:主机B的MAC地址(对应于172.16.1.1接口的MAC)。
源MAC地址:主机A的MAC地址。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0800。
IP层:总长度:IP层长度。
生存时间:128。
源IP地址:主机A的IP地址(172.16.1.2)。
目的IP地址:主机E的IP地址(172.16.0.2)。
校验和:在其他所有字段填充完毕后计算并填充。
•IP在计算校验和时包括那些内容?【说明】先使用仿真编辑器的“手动计算”校验和,再使用仿真编辑器的“自动计算”校验和,将两次计算结果相比较,若结果不一致,则重新计算。
IP在计算校验和时包括哪些内容?2.在主机B(两块网卡分别打开两个捕获窗口)、E上启动协议分析器,设置过滤条件(提取IP协议),开始捕获数据。
3.主机A发送第1步中编辑好的报文。
4.主机B、E停止捕获数据,在捕获到的数据中查找主机A所发送的数据报,并回答以下问题:•第1步中主机A所编辑的报文,经过主机B到达主机E后,报文数据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记录变化的字段,并简述发生变化的原因。
5.将第1步中主机A所编辑的报文的“生存时间”设置为1。
重新计算校验和。
6.主机B、E重新开始捕获数据。
7.主机A发送第5步中编辑好的报文。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精华优质版)
10 0.5.100/24- E3/0:10 1 1.1Z24* 10.1 ] 10/24^ 題:10.1.1.1*' "区域 * E 討0:10 1 3.1/24^ SO/lt 10 1 1工]加+ / SQ/1.10.2.26.2^0* 区域 春 SQ/D : 10.1.13.2/30,' 円 10 2.6.30^ 10.2.6.1^ ^0rl0 2 26.1fl0t> so/] 172.1624.1/3 a 10 1.3.10^4-- 0S : 10 1 3.2 PC3< Gw: 10.3.2 1* D E3/0:1Q.2.Z.l^- S0/0:172.16. 24 2/3 172.16.4 3 3724r 予 Gw 172.16.4.1- .1- 、/■E3/0:172 16.4.1/24*在如上图所示的拓朴中,先为各路由器配置接口 IP ,然后在各路由器上配置 RIPv2路由协议,《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姓 名 系 另U 计算机系 实验地点 E1A406 学 号 年级、班 实验时间 2011年 11月 30日 实验项目 实验十 -OSPF 路由重分布及路由汇总分析实验 实验目的: 掌握OSPF 的OSPF 与RIP 间的路由重分布的配置方法及 RIP 路由信息在 OSPF 区域中的LSA 的类型与泛洪特点;掌握区域间路由汇总及外部路由汇总后 LSA 分发的特点。
二、实验环境 dynamips ,windows 平台, PC 机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配置OSPF 和RIP ,使其能全网通信,并跟踪路由重分布的重新分发过程与特点。
50 1Q/23 10.0.50.1^ PC7^ E3/1.10.0.5 0.1/24, 十一一 0/11Q 0 56.1^0^ \ 区域 g S0/0<l 0.0.5 6.2/50*' PCI-1 10.2 2.100/24^使得PC1、PC2相互之间可以连通。
网络协议分析课程设计
《网络编程语言》课程大作业报告题目:协议分析器的设计与分析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计科5071班学号: 920070619姓名:万昌雄时间: 2010-10-21目录1 概述 (1)1.1目的 (1)1.2选题 (1)2 课程大作业过程及结果 (1)2.1编程环境及工具 (1)2.2实现原理分析 (1)2.3综合设计 (2)2.3.1 协议分析器总体结构的设计与实现 (2)2.3.2 数据捕获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2)2.3.3 协议解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3 课程大作业总结 (5)3.1小结 (5)3.2我理解的网络通信编程 (7)3.3改进设想 (7)附录关键代码 (7)1概述1.1目的(1)编写一个简化的协议分析器,了解数据通过网络传输时的封装与解析过程,加深理解TCP/IP协议栈的工作原理和网络应用软件开发能力(2)掌握根据软件功能结构进行模块化设计的方法(3)掌握Winpcap编程与抓包方法;了解使用原始套接字(raw socket)实现数据包捕获的方式;使用Winpcap库的流量统计和向网络中发包等高级特性。
1.2选题协议分析器程序2课程大作业过程及结果2.1编程环境及工具(1)操作系统:Windows XP SP2;(2)开发语言:C++ / MFC;(3)编译环境:MS Visual C++6.0;(4)第3方函数库:Winpcap3.1;2.2实现原理分析Ethernet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连网方式,它是基于总线结构的,物理层采用广播方式。
当一台主机向另一台主机发送数据时,发送主机会将包含目的主机MAC地址的数据帧发送到总线上,因此同一链路上所有活跃主机的网卡都能接收到该帧。
正常情况下,网卡收到数据帧后,会先检测帧头的目的地址字段,如果该地址不是本机的MAC地址,则丢弃不管,因此只有具有该地址的目的主机会接受这个数据帧。
但是,如果某个主机上的程序能够修改网卡的接收方式,使其成为“混杂”模式,即程序可以接收网络上所有的数据帧而不理会帧头的目的地址,利用这一点,就可以实现协议分析器。
协议分析实习报告
协议分析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和目的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深知网络协议在计算机通信中的重要性。
为了加深对协议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我参加了协议分析实习项目。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协议的基本原理,掌握协议分析工具的使用,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对网络协议的深入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首先系统地学习了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原理,包括TCP/IP、HTTP、HTTPS等常用协议。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的规则和约定,是保证数据正确传输和处理的基础。
接下来,我学习了协议分析工具的使用,主要包括Wireshark和tcpdump。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如何捕获和分析网络数据包,如何过滤和查看特定的协议数据包,以及如何解读协议报文中的各个字段。
这些工具的使用让我对网络协议的实现和运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的后期,我选择了几个实际案例进行协议分析。
其中一个案例是分析网络攻击行为,通过捕获和分析攻击数据包,我成功地识别出了攻击类型和攻击者的策略。
另一个案例是分析网络性能问题,通过捕获和分析网络数据包的传输延迟和丢包情况,我找到了性能瓶颈并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
三、实习成果和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网络协议的理解有了显著提高。
我不仅学会了协议的基本原理,还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掌握了对协议进行深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协议分析工具,如Wireshark和tcpdump,这些工具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还让我对网络协议的实现和运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最后,实习让我意识到网络协议在计算机通信中的重要性。
协议的正确实现和遵守是保证数据正确传输和处理的基础,对于网络性能和安全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协议分析实习,我对网络协议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我不仅学会了协议的基本原理,还掌握了协议分析工具的使用,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TCP/ IP网络协议分析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简洁)
广东警官学院《计算机网络》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原理
实验学期 2011 至 2012 学年第二学期
学生所在系部计算机系
年级 2010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班
学生姓名陆长鹏学号 201007140315 任课教师
实验成绩
计算机系制
实验报告须知
1、学生上交实验报告时,必须为打印稿(A4纸)。
页面空间不够,可以顺延。
2、学生应该填写的内容包括:封面相关栏目、实验地点、时间、目的、设备环境、
内容、结果及分析等。
3、教师应该填写的内容包括:实验成绩、教师评价等。
4、教师根据本课程的《实验指导》中实验内容的要求,评定学生的综合性实验成
绩;要求在该课程期末考试前将实验报告交给任课教师。
综合性实验中,所涉及的程序,文档等在交实验报告前,拷贝给任课教师。
任课教师统一刻录成光盘,与该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一同上交到系里存档。
5、未尽事宜,请参考该课程的实验大纲和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综合性实验报告
开课实验室:网络工程实验室2012 年月日。
网络协议分析与仿真课程设计报告书
西安郵電大學网络协议分析与仿真课程设计报告书院系名称:计算机学院实验内容:网络流量分析学生姓名:专业名称:网络工程班级:学号:时间:2012年12月15日网络协议分析与仿真课程设计报告网络流量分析一、课程设计目的加深对IP、DSN 、TCP、UDP、HTTP等协议的理解;掌握流量分析工具的使用,学习基本的流量分析方法。
二、课程设计内容流量分析工具:Wireshark(Windows或Linux),tcpdump(Linux)要求:使用过滤器捕获特定分组;用脚本分析大量流量数据(建议用perl)。
内容:Web流量分析清除本机DNS缓存,访问某一网站主页,捕获访问过程中的所有分组,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以下除1、3、8、11外,要求配合截图回答):(1)简述访问web页面的过程。
(2)找出DNS解析请求、应答相关分组,传输层使用了何种协议,端口号是多少?所请求域名的IP地址是什么?(3)统计访问该页面共有多少请求IP分组,多少响应IP分组?(提示:用脚本编程实现)(4)找到TCP连接建立的三次握手过程,并结合数据,绘出TCP连接建立的完整过程,注明每个TCP报文段的序号、确认号、以及SYN\ACK的设置。
(5)针对(4)中的TCP连接,该TCP连接的四元组是什么?双方协商的起始序号是什么?TCP连接建立的过程中,第三次握手是否带有数据?是否消耗了一个序号?(6)找到TCP连接的释放过程,绘出TCP连接释放的完整过程,注明每个TCP 报文段的序号、确认号、以及FIN\ACK的设置。
(7)针对(6)中的TCP连接释放,请问释放请求由服务器还是客户发起?FIN 报文段是否携带数据,是否消耗一个序号?FIN报文段的序号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个值?(8)在该TCP连接的数据传输过程中,找出每一个ACK报文段与相应数据报文段的对应关系,计算这些数据报文段的往返时延RTT(即RTT样本值)。
根据课本200页5.6.2节内容,给每一个数据报文段估算超时时间RTO。
网络协议分析与仿真
课程安排
• 时间
– 15、16周(12月2日—12月13日) – 8:00—14:00
• 地点
– 2号楼425、427、442
(详细内容见附件《课程设计—网络协议分析与模拟》)
考核
• 依据
– 演示+答辩(两个实验内容分开检查,每周五), 占50% – 实验报告,占30% – 出勤,占20%
• 成绩
– 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级评定
实验报告
• 按报告模板书写
• 每两人一组,合作完成,要求两部分内容 都参与
• 每个实验内容一个报告(每个内容每组交 一份)
课程设计— 网络协议分析与模拟
网络1201—1203班
目的
• 加深对典型网络协议(TCP、DNS、HTTP、 FTP等)的理解
• 掌握流量分析工具的使用,学习基本的流 量分析方法 • 掌握网络模拟工具NS2的使用,学习基本的 网络模拟方法
课程内容
• 网络流量分析
– HTTP协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网络协议模拟
– NS2网络模拟基本流程
《网络编程与协议分析》课程设计报告
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制表说明:本合同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同时阐述确定的时间内达成约定的承诺结果。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课程名称:网络编程与协议分析)叔1善科技尤•学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网络编程与协议分析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网络编程与协议分析》课程设计报告、课设题目:网络数据包抓取与分析软件、课设要求:1)能抓取本地主机所在局域网子网内的所有数据包2)分析并显示所抓取数据包的IP头部各字段的信息3)分析并显示所抓取数据包的封装在IP数据包内的协议头部字段信息(TCP、UDP、ICMP 等)4)生成日志信息,以文本文档形式保存5)分析并显示所抓取数据包应用层协议头部字段信息(HTTP、FTP、DNS、Telnet、SMTP、POP等各种应用层协议中至少取三种)三、用到的基本概念及原理(1)UDP协议介绍UDP协议的全称是用户数据报协议,在网络中它与TCP协议一样用于姓理数据包;在OSI模型中.在第四层——传辕层,处于IP协议的上一层’ UDP有不提供数据报分组、组装和不能对数据包的排序的缺点,也就是说,当报文发送之后,是无法得知其是否安全完整到达的’UDP用来支持那些需要在计算机之间传蜿数据的网络应用;包括阿络视频会议系统在内的众多的客户.眼务器模式的网络应用都需要使用UDP协议=UDP协议从问世至今已经被使用了很寥年,虽然其最初的光彩已经被一些类似协议所掩盖,但是即使是在今天,LT>P仍然不失为一项非常实用和可行的网络传输层协议:(2)TCP协议基本知识TCP是一种面向连凄(连接导向)的、可翥的、基于字节流的运输层通信协议’在OSIRM模型中,它完成第四层传输层所指定的功能,UDP 是同一层内另一个重要的传输协议・首先,TCP建立连接之后,通信祖方都同时可以进行数据的传输.其次,他是全祖工的*在保证可靠性上,采用超时重传和稍待确认机制,在流量控制上,采用滑动窗口协议,协议中规定.对于窗口内未经确认的分组需要重传=在拥塞控制上,采用慢启动算法.(3) Winpcap的组成和结构WinPcap由一个数据包监听设备驱动程序(NPF)、一个底层的动态连接库(packet, dll)和一个高层的不依赖于操作系统的静态库(■口can d匚)共三个部分构成,如图2・5所示=这里,XPF在操作系统的内核级,packet. dlL叩cap. dll 在用户级.(4) Winpcap基本原理数据包过滤器•数据包过滤器决定是否接收进来的数据包并把数据包拷贝给骁听程序:■数据包过波器是一个有布尔输出的函数=循环缱冲区』循环援冲区以队列插入的方式来保存数据包,提高数据的存睹致率■:WinPcap 引用:到 http: winpcap, org devel. htm下载V.'inPcap 4, 0. 2. zip- 后群压,锌压缠就可以看见Include 和lib;在“ProjnctfSettingm*标签栏中选择 "C 在 ^Preprocessor definitions'"的输入框里添加"WPCAP”;再选舞"Link"?在"Object library modules^的输入框里添加lib " ° 然后再设置TO+环境变量:选择Tools->optians->Directories的include里面和入下载的winpcap开发包修压以后的include文件夹@ 选择Tocls->opt ions-) Direct ones的lib里面加入下载的winpcap开发包程玉以后的lib 件夹:■在 stdafs 中加入+tinclLide <pcap. h>(5) NPF在windows系统中的位置、FF是一个协议驱动:从性能方面来看,这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它合理地独立于MAC层并且有权使用原始通信- traffic).可以看出,XPF在NDIS之上,它与TCP IP协议栈的实现在同一层次,因此,应用程序不通过Winsock也可以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受。
网络模拟和协议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网络模拟和协议仿真课程设计课程题目:基于NS-2的SDRAD路由协议的实现人员:*****2012/9/16摘要在网络路由技术的研究中,实际网络系统的实现往往是代价很高或不现实的。
利用网络仿真器NS2 对相关网络路由协议进行仿真是一种既有效又经济的研究方法,但目前的NS2 还不能支持所有网络路由协议的仿真。
本文根据拓展仿真的原理和方法,对在NS2 中添加路由协议进行了研究,添加了SDRAD 路由协议。
关键词:NS2;拓展仿真;路由协议;SDRAD引言在真实的网络中,设计和调试网络协议是一件困难且复杂的事情,仿真成了最佳可供选择的测试、评估和验证手段之一。
网络仿真是用计算机程序对通信网络进行模型化,通过程序的运行模仿通信网络的运行过程。
这是一种进行网络技术研究的基本手段,不仅适用于网络模型的构造和设计、协议性能的评价与分析,还适用于网络协议的开发与研究以及真实网络的故障诊断。
网络模拟器NS2(Network Simulator v2)是一种免费、源代码公开的模拟软件平台,其协议代码与真实网络应用代码很相似,仿真结果具有可靠性。
NS2 是一个面向对象的离散事件驱动网络模拟器,支持多种流行的网络协议如TCP、UDP 和路由调度、拥塞控制算法等。
相对于一般的离散型模拟器,NS2 的优势在于它有非常丰富的构件库,而且这些对象易于组合,易于拓展,但是对用户的编程能力,实际网络协议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
本文利用NS2 已有的对象,组合所要研究的网络系统模型,在NS2 中添加了一个SDRAD[1]路由协议进行网络仿真。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众多优势,如可迅速大规模部署、可进行各种环境下的长期监测、可减少人为干涉等,使得它逐步应用到各种军事和民用领域,包括环境监测、智能交通等。
数据收集是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中的一种特殊情况,主要任务是通过单跳或多跳的方式将网络中传感器节点收集的数据传送给基站。
在环境监测应用中。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网络协议的分析,加深对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原理和机制的理解,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环境1. 实验平台:Wireshark2. 实验设备:笔记本电脑、路由器三、实验内容1. 抓包分析TCP协议数据包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通过Wireshark工具进行抓包,然后选择一个TCP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数据包的各个字段,我们可以了解数据包的结构和传输过程,进一步理解TCP协议的工作原理。
2. 分析UDP协议数据包接着,我们选择了一个UDP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分析。
UDP与TCP不同,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协议,具有数据传输快速、效率高的特点。
通过分析UDP数据包,我们可以看到其简单的数据包头格式和传输方式,了解UDP协议与TCP协议的区别和适用场景。
3. 检测网络攻击在实验中,我们还模拟了一些网络攻击行为,如ARP欺骗、SYN 洪水攻击等,通过Wireshark工具抓取攻击数据包,并分析攻击过程和特征。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网络安全威胁的种类和形式,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意识。
四、实验结果通过分析TCP、UDP协议数据包和网络攻击数据包,我们深入了解了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和通信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Wireshark工具是一款强大的网络分析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研究网络通信过程,提高网络攻击检测和防护能力。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对网络协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增强了网络安全意识和分析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网络协议,不断提升自己在网络领域的技术水平,为网络通信的安全和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实验感想本次网络协议分析实验让我们受益匪浅,通过亲自动手抓包分析和检测网络攻击,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运行机制和安全防护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我们能在网络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为网络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七、参考文献暂无。
以上为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感谢您的阅读。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协议成为了信息传输的重要基础。
网络协议的设计和实现对于保障网络安全和提高网络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几种常见的网络协议进行分析,深入了解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一、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当前互联网上使用最广泛的协议之一。
它是一个分层的协议栈,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
其中,传输层的TCP协议和UDP 协议是最为重要的。
TCP协议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而UDP 协议则提供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我们通过Wireshark工具对TCP/IP协议进行了抓包分析。
在抓包过程中,我们观察到TCP协议使用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并通过序列号和确认号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UDP协议则没有连接建立的过程,可以直接发送数据。
通过对抓包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TCP协议适用于对数据传输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景,而UDP协议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二、HTTP协议HTTP协议是应用层的协议,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超文本。
它是一个无状态的协议,每次请求和响应都是独立的。
我们通过使用浏览器访问一个网页的过程,对HTTP协议进行了分析。
在抓包结果中,我们观察到HTTP协议的请求和响应分为多个字段,包括请求行、请求头、请求体、响应行、响应头和响应体。
通过分析请求头中的User-Agent字段,我们可以了解到客户端的信息,通过响应头中的Content-Type字段,我们可以了解到服务器返回的数据类型。
通过对HTTP协议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网页的加载过程,以及优化网页性能的方法。
三、DNS协议DNS协议是用于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的协议。
在我们访问一个网站时,浏览器首先会向DNS服务器发送一个DNS查询请求,获取目标网站的IP地址。
我们通过Wireshark工具对DNS协议进行了抓包分析。
网络协议仿真课程设计总结
网络协议仿真课程设计总结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类,掌握常见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网络协议仿真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仿真软件进行网络协议的分析与设计。
3. 帮助学生了解网络协议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认识网络协议的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协议仿真软件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网络协议相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网络协议仿真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网络协议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网络技术、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情感。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3. 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的实践环节,侧重于网络协议仿真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欲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网络协议基本概念:介绍网络协议的定义、组成要素和功能,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让学生掌握网络协议的基本知识。
2. 网络协议分类与工作原理:分析各类网络协议(如TCP/IP、HTTP、FTP 等)的工作原理,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了解不同网络协议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 网络协议仿真技术:讲解网络协议仿真的基本方法,介绍仿真软件(如Wireshark、NS3等)的使用,让学生学会运用仿真工具分析网络协议性能。
4.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完成具体项目,巩固网络协议仿真的方法和技巧。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CSMACD协议仿真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CSMA/CD协议仿真学院: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一、CSMA/CD协议工作原理(查资料)及性能分析(指标与影响因素)CSMA/CD是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ed 的缩写,可译为“载波侦察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或“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所谓载波侦听(carrier sense),意思是网络上各个工作站在发送数据前都要总线上有没有数据传输。
若干数据传输(称总线为忙),则不发送数据;若无数据传输(称总线为空),立即发送准备好的数据。
所谓多路访问(multiple access)意思是网络上所有工作站收发数据共同使用同一条总线,且发送数据是广播式的。
所谓冲突(collision),意思是,若网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作站同时发送数据,在总线上就会产生信号的混合,哪个工作站都同时发送数据,在总线上就会产生信号的混合,哪个工作站都辨别不出真正的数据是什么。
这种情况称数据冲突又称碰撞。
为了减少冲突发生后又的影响。
工作站在发送数据过程中还要不停地检测自己发送的数据,有没有在传输过程中与其它工作站的数据发生冲突,这就是冲突检测(collision detected)。
CSMA/CD媒体访问控制方法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如下:先听后说,边听边说;一旦冲突,立即停说;等待时机,然后再说;注:“听”,即监听、检测之意;“说”,即发送数据之意。
上面几句话意思是在发送数据前,先监听总线是否空闲。
若总线忙,则不发送。
若总线空闲,则把准备好的数据发送到总线上。
在发送数据的过程中,工作站边发送检测总线,是否自己发送的数据有冲突。
若无冲突则继续发送直到发完全部数据;若有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数据,但是要发送一个加强冲突的JAM 信号,以便使网络上所有工作站都知道网上发生了冲突,然后,等待一个预定的随机时间,且在总线为空闲时,再重新发送未发完的数据。
网络协议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1.课程设计目的 ---------------------------------------------------- 22.课程设计要求 ---------------------------------------------------- 23.课程设计题目分析 ------------------------------------------------ 23.1 网卡设置 -------------------------------------------------- 23.2 程序设计 -------------------------------------------------- 33.2.1 使用原始套接字------------------------------------------ 33.2.2 接收数据包---------------------------------------------- 43.2.3 定义IP头部的数据结构---------------------------------- 43.2.4 IP包的解析 --------------------------------------------- 54.解析IP数据包设计相关知识 -------------------------------------- 55.程序流程图------------------------------------------------------- 66.程序设计--------------------------------------------------------- 76.1 协议的定义 ------------------------------------------------ 76.2捕获处理--------------------------------------------------- 76.3 运行界面 -------------------------------------------------- 87.实验结果--------------------------------------------------------- 98.自我评析和总结 -------------------------------------------------- 98.1 实训心得-------------------------------------------------- 98.2 实训日记-------------------------------------------------- 99.主要参考资料 -------------------------------------------------- 10[2]《网络协议分析》寇晓蕤罗俊勇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10[3]《C语言程序设计》张建伟李秀琴主编科学出版社--------- 10[4]《C++程序设计教程——面向对象分册》郑秋生主编 --------- 10电子工业出版社 -------------------------------------------------- 10 10.附录 ---------------------------------------------------------- 101.课程设计目的本次实训的目的就是设计一个解析IP数据包的程序,并根据这个程序,说明IP数据包的结构及IP协议的相关问题,从而对IP层的工作原理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实验1 网络协议分析与仿真
实验1 网络协议分析与仿真计算机网络协议仿真实验协议分析实验在此部分,设计了14个网络协议分析实验,基本涵盖了前面网络原理中介绍的各种协议。
学生使用附带的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完成这些实验,可以对网络协议有更深入的理解。
这些实验可以根据教学具体情况选做。
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实验目的】掌握以太网帧的构成模式,能够识别不同的MAC地址并理解MAC地址的作用,了解网络故障分析仪的基本使用方法。
【实验学时】 4学时【实验类型】综合型【实验要求】1、了解协议仿真编辑器的五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了解网络协议分析仪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学会使用协议仿真编辑器编辑以太网帧,包括单帧和多帧的编辑4、学会观察并分析地址本中的MAC地址5、学会分析以太网帧的MAC首部6、理解MAC地址的作用7、理解MAC首部中的LLC-PDU长度/类型字段【实验原理】 (1) 以太网首部以太网目的地址以太网源地址帧类型 6 6 2 帧类型字段:表示后面数据类型。
例如0x0806表示ARP请求或应答。
(2) 太网帧的构成 46----1500字节以太网首部 14IP首部 20-60协议(例TCP)首部根据协议而定(TCP20-60)应用数据以太网尾部 4(3) 其他原理请参考教材:计算机网络协议仿真实验第一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第二章:局域网技术【实验步骤】一仿真机端练习一:运行ipconfig命令1、启动网络协议仿真编辑器,选择“工具”菜单栏中的IPCONFIG项,观察ipconfig /all 命令下的运行结果,获得本机的主机名及以太网地址 2、在地址本中找到本机的信息练习二:单帧编辑并发送1、打开协议仿真编辑器,在界面初始状态下,程序会自动新建一个单帧。
可以利用协议仿真编辑器打开时默认的以太网帧进行编辑。
此时在协议仿真编辑器的各部分会显示出该新帧的信息:(a)多帧编辑器中显示:新帧的序号(为1)、概要信息 (b)协议树中显示以太网MAC层协议(c)单帧编辑器中显示新帧各字段的默认值(d)十六进制对照表中显示新帧对应的十六进制信息 2、编辑以太网帧;在单帧编辑器中编辑该帧,具体步骤为: (a)填写“目的MAC地址”字段;方法一:手工填写。
网络预习报告
实验一地址转换协议ARP实验目的1.能够使用ARP命令对ARP选路表(下文简称ARP表)进行简单操作。
2.学会使用Wireshark捕获ARP数据包并分析其格式。
3.深入理解ARP(地址解析协议)的工作原理和重要作用。
实验环境1.安装Windows2000/2003Server/XP操作系统的PC计算机一台。
2.每台PC具有一块以太网卡,通过双绞线与局域网相连。
3.每台PC运行网络协议分析软件Wireshark。
实验原理ARP协议是“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的缩写。
在局域网中,网络中实际传输的是“帧”,帧里面是有目标主机的MAC地址的。
在以太网中,一个主机要和另一个主机进行直接通信,必须要知道目标主机的MAC地址。
但这个目标MAC地址是如何获得的呢?它就是通过地址解析协议获得的。
所谓“地址解析”就是主机在发送帧前将目标IP地址转换成目标MAC地址的过程。
ARP协议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目标设备的IP地址,查询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
在DOS提示符下使用arp -a命令就可以查看本地的ARP缓存内容,所以,执行一个本地的PING命令后,ARP缓存就会存在一个目的IP的记录了。
当然,如果你的数据包是发送到不同网段的目的地,那么就一定存在一条网关的IP-MAC地址对应的记录。
知道了ARP协议的作用,就能够很清楚地知道,数据包的向外传输很依靠ARP协议,当然,也就是依赖ARP缓存。
要知道,ARP协议的所有操作都是内核自动完成的,同其他的应用程序没有任何关系。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ARP协议只使用于本网络。
表1-1 使用IP协议的以太网中ARP报文格式字段说明:硬件类型:表示硬件类型,例如:1表示以太网。
协议类型:表示要映射的协议类型,例如0x0800表示IP地址。
硬件长度:指明硬件地址长度,单位是字节,MAC是48位,长度是6个字节。
协议长度:高层协议地址的长度,对于IP地址,长度是4个字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网络协议分析与仿真课程设计预习报告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机学院)
网络协议分析与仿真课程设计
预习报告
专业名称:__________ 网络工程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8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起止时间:2013年12月2日一2013年12月13日
题目一网络流量分析
一、课程设计目的
里加深对IP、DNS、TCR UDP、HTTP等协议的理解;
里掌握流量分析工具的使用,学习基本的流量分析方法。
二、课程设计地点及时间
二号实验楼442网络实验室,12月2日至12月6日,每天8: 00-14: 00
三、课程设计实验条件
工具:Wireshark (Windows 或Linux), tcpdump (Linux)
要求:使用过滤器捕获特定分组;用脚本分析大量流量数据(建议用perl)。
内容:Web流量分析
四、课程设计原理
1、DNS域名解析:首先,客户端的应用层会封装数据到达传输层,在传输层标识源端口号
与目的端口号(源端口号为大于1023随机,目的端口号为UDP5狒口)及应用层服务(这
里因该是请求DN硒询服务吧)。
传输层封装数据产生数据段传给网络层,在网络层标识源IP地址及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为客户端IP ,目的IP地址为DNS服务器IP地址),网络层将数据段封装为数据包传给数据链路层,在数据链路层将会在数据包里加入源MACM址及目的MA砸址(源MACM址为客户端网卡MA弛址,目的MAC%址为DNS服务器MACM址),这里应该查询MA或存。
数据链路层根据客户端与DNS服务器之间的链路,将数据包封装成
帧,传给物理层。
物理层会将数据帧转化为电信号放到物理介质上。
电信号到达DNS服务器后会从物理层到达应用层(这里和客户端发送数据差不多,只不过这
个过程变成了解封装),DNS服务器做完域名解析后再将数据传给客户端,传输过程同客户端发送数据。
2、建立TCP/IP连接:客户端知道WE囹艮务器IP地址之后,在网络层产生建立TCP/IP三次握手的数据包(TCP/IP三次握手: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SYN信息,服务器端收到SYN信
息后回复给客户端SYN+AC褊认信息,客户端收到确认信息后再向服务器发送ACK信息建立
连接),应用层标识HTTP服务将数据发送到传输层,传输层将数据+源端口号(大于1023)、目的端口号(80)+上层服务WW如装为数据段传给网路层。
网络层将数据段+源ip与目的
ip (WW服务器的ip地址)封装为数据包发送到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参照ARP缓存表确定源MAC%址(本机MACM址)及目的MACM址(客户端与路由B相连端口的MACM址)将数据包封装成数据帧。
这里还需要CR破验。
数据帧到达物理层后变成电信号发送
到介质上(这里还需要访问控制方法DSMA/CD
路由B收到电信号后传给路由器的数据链路层,这里还需要CRC,FC眼验。
…确定数据
帧没有损坏后查看目的MACM址与路由器端口地址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将解封装,将数据包
发送到路由器B的物理层,路由器查看路由表确定数据包的转发端口,路由器B确定与路由
A之间的链路,创建帧。
路由B与路由A可以看成是点对点,即路由B将创建PPP帧。
路由A收到电信号后,确定帧的完整性,如果完整即将数据帧解封装发送到网络层,路由A查询路由表将数据包转发到与WEBf连的路由端口。
路由A的数据链路层将查询ARP缓存表确定WW服务器的MACM址,路由A将创建源MAC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