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影响因素之比较

合集下载

中美两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之比较

中美两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之比较
5 1
维普资讯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未能实行高标准会计准则等因素都是形成不良资产
的原 因 。
量解决了这些不 良资产 。大银行 自身处理不 良资产
的措施既包括一些传统的做法 , 如提取坏账准备金 、
2 美国商业银行不 良资产 的成 因分析 .
美国在 8 年代 中期, O 由于受 17 - 18 97 90年 的
资(70 2 0 亿元)呆帐注销等方式来填补 国有银行不 、
良资产这个黑洞。 自 19 年 以来 , 99 我国先后成立了
三、 中国、 国处置商业银行不 良资产 美
的对 策
1 美国处置不 良资产的作法 .
信达、 东方、 华融和长城 四家资产管理公司 , 用以收
购、 管理和处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的不 良资产。 目 前, 中国已经形成 了包括资产公 司、 银行等金融机
Vo .0 No. 12 1
Jn 2 0 a .0 7
中美两国商业银行不 良资产处置之比较
张秀峰 史亚荣2 ,
(. 1 兰州商学院 成教学院, 甘肃 兰州 702 ;. 30 02 兰州商学院 财经学院, 甘肃 兰州 70 2) 300 摘 要: 中国银行不 良 资产问题相当严重, 已经成为金融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文章对中美两国不 良资产产生的原因, 处理不 良资产采用的对等及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以期对我国处理银行不 良资产有所借
导致国内的金融危机 , 而且 可能会把 中国改革开放
收稿 日期 :0 6 O 1 2 0 —1 一2
法、 执法方面对债权人保护不力 的约 占 1 %, 0 由于
国有商业银行 内部管理原 因形成 的约 占 2 %。此 0
外, 社会信用环境较差、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严重 以及

资产证券化:被误读的风险、逆转的利率、产品的调和、狂妄的炼金师

资产证券化:被误读的风险、逆转的利率、产品的调和、狂妄的炼金师

资产证券化:被误读的风险、逆转的利率、产品的调和、狂妄的炼金师。

被误读的风险最近9月30日央行和银监会联手出台的房贷新政,被认为是给日渐萧条的房地产市场打的又一剂强心针。

其主要内容,除了首套房贷付清后再次购房以首次购房认证,并可享受70%的优惠贷款利息之外,最引起争议的就是推进房贷的资产证券化这一政策了。

其中最大的争议,在于这项新政是否会创立中国版的“两房”,并进而导致中国版的次贷危机。

但是,在这些争议中,有不少对于美国“两房”及次贷危机的误读。

要真正了解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能解决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什么问题,我们必须澄清这些被误读的风险。

误读之一,就是“两房”的过度资产证券化导致了次贷危机。

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的房贷总余额大约10万亿美元,其中次贷(Subprime)仅占大约10%,而“两房”的优质贷款(Prime)MBS大约占到市场的50%,剩余为次优(Alt-A)、超大额(Jumbo)、美国政府担保贷款(FHA/VA),及银行的自持贷款(Portfolio)。

“两房”虽然出现了巨额的账面浮亏,但是和次贷的关系并不大,他们也不发放次贷。

次贷主要是普通商业银行或者类银行机构发放,并由华尔街投行进行资产证券化,美国政府对其疏于监管是导致大量贷款出现欺诈、违规、并导致大量违约的重要原因。

误读之二,“两房”的资产证券化导致了房价的严重泡沫化。

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房价出现了快速上涨,其主要原因并非房贷的资产证券化。

1997年的税法改革,去除了大多数购房者的资产增值税;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导致大量资金进入房市;2001-2003年间的联储主导的极低利率政策,都是房价高涨的推动因素。

如果我们回顾历史上更多的金融泡沫,包括英国的南海股票,荷兰的郁金香狂热,美国上世纪初的佛罗里达房地产,都和资产证券化没有任何关系。

简言之,泡沫的出现与资产证券化并没有必然联系,更多的是基于投资者对于未来资产价格上涨不合实际的期望。

中美两国金融体系对比分析

中美两国金融体系对比分析

3.金融监管体系差异
以银行监管为例,美国倾向于案例法律体系。 美国的商业银行是美国管制最严的产业之一。美 国是多元化金融监管体制的典型代表,其特点是 多元化的双轨体制
目前,我国倾向于大陆法律体系。中国人民 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监管当局,与中国证监会、 保监会密切合作,在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中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
银行体系/非银行体系
广义金 融体系=
金融市场 金融监管体系
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行政监管/行业自律/ 单位内控制度/社会 中介组织监管
=

2.金融机构体系差异
美国的金融机构有: 第一类,中央银行,即联邦储备系统。 第二类,商业银行,包括国民银行和州立 银行。 第三类,其他金融机构,主要是养老基金 和货币市场互助基金。 第四类,政府专业信贷机构。
中美两国金融体系对比分析
——小组成员:李明、刘春燕、张悦、
何秋洁、袁金鑫、高蒙蒙
主要内容:
金融体系的构成 金融机构体系差异 金融市场体系差异 金融监管体系差异 中国金融体系战略发展举措
1. 金融体系构成(一般观点)
狭义金融体系,指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体 系
金融机构体系
= =
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着诸多矛盾和缺陷,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业务主管与业务监管同为一个机关,职权混杂 ② 监管内容过于狭窄,不能实现完全有效地监管。 ③ 监管的方式和手段较为单一,主要是金融当局 的外部监管。 ④ 监管的具体方法匮乏
4.中国金融体系的未来战略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形成更富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 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 重构农村金融体系 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 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大力发展债券市场 推动资产证券化 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 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 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

中国房地产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建构与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思考

中国房地产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建构与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思考

中国房地产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建构与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思考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经历多次的盛衰沉浮,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投机性行为主导市场运作。

在2001年以来随着房屋按揭贷款首付比例的不断降低,甚至出现零首付的现象,通过金融杠杆的倍数放大,投机性炒作愈演愈烈,在2007年达到顶峰,年度房价涨幅超过50%。

一方面是房地产市场买卖双方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另一方面是金融监管的不规范,促使房地产市场泡沫愈来愈大,危及国家经济安全。

证券化是通过将信贷资产在第三方提供信用担保的条件下,将其通过投资银行的整合与其他资产分离独立作为一个资产组合在公开资本市场发行证券融通资金,加快金融机构房地产信贷资产流动,分担信贷风险的金融创新工具。

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美国为代表的资产出售模式;二、是德国为代表的资产抵押模式。

鉴于我国在领土幅员,人口规模,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的结构上的实际情况,以及美国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上的领先地位,我国应从美国房地产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经验教训中借鉴吸收其成功成果,防范其金融创新带来的投机风险,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状况的房地产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建构,完善和健全立法技术,使我国的房地产产业和金融体系协调稳健的持续发展,深化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金融产业在国际上的影响,维护中国的核心经济利益。

美国住房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机制和主要形式在美国人看来,当贷款人已经“创制”了一笔贷款,也就是说,将贷款金额交付给借款人并进行了抵押登记后,这笔贷款对贷款人来讲是一笔财产,是一种要求将来给付的权利。

自然它也可以像其它财产一样转让给投资人。

这样的交易可以使资金流向那些需要贷款的人和地区。

这是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动因。

美国住房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运作思路是:(1)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希望买房的借款人发放贷款,同时借款人须以其所购房产为抵押物抵押给贷款人。

(2)贷款人根据其融资需要,对信贷资产清理估算,将拟证券化资产与其它信贷资产分离,形成资产组合经评估后“真实出售”给特设机构,该资产组合与原所有人“破产隔离”,成为发行证券的基础。

《2024年中美两国证券监管制度比较研究》范文

《2024年中美两国证券监管制度比较研究》范文

《中美两国证券监管制度比较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开放,证券市场作为重要的金融市场组成部分,其监管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投资者的权益保护。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美两国证券监管制度的比较研究,分析两国在证券监管方面的异同,以期为完善我国证券监管制度提供参考。

二、中美证券监管制度概述(一)中国证券监管制度中国证券监管制度以政府监管为主导,以证券法为核心,包括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投资者等多方面的监管内容。

政府通过设立证监会等机构,对证券市场进行全面、严格的监管。

同时,中国还建立了多层次的监管体系,包括中央和地方两级监管、行业自律组织等。

(二)美国证券监管制度美国证券监管制度以市场自律和政府监管相结合为特点,以证券法及相关法规为基础,强调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

美国证券市场拥有较为完善的自律监管体系,包括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等组织的自我监管。

此外,政府机构如证监会、财政部等也发挥重要作用。

三、中美证券监管制度的比较分析(一)监管主体与职责中国以政府为主导的监管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执行力,但也可能导致过度干预和市场反应迟钝。

相比之下,美国更注重市场自律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监管模式,政府机构在制定法规、监督执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鼓励市场主体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二)法律法规体系中国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为证券市场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但还需进一步完善细节和配套措施。

美国则拥有较为完善的证券法律法规体系,包括《证券法》、《投资公司法》等多部法律,对证券市场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三)信息披露与投资者保护中美两国都高度重视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

中国通过加强信息披露要求、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等措施,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投资者信心。

美国则通过严格的法规和监管机制,确保上市公司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同时设立了专门的投资者保护机构,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保护。

中美两国影子银行系统比较与建议

中美两国影子银行系统比较与建议
式 与美 国一 样 , 是集 中型监管 投 资 银行 的监 管 盲 区 。二 是 中 银 行 体 系监 管 存 在差 异 。美 国 都
模 式 。 即政 府 制定 专 门的监 管 美 两 国影 子 银 行 跟商 业 银 行 的 影 子银行 体系监管 评述提 出 : 监
法 律 , 设 立 全 国性 的 监 管 机 类 似度不 同 。美 国的投资 银行 、 管 评 述 主 张赋 予 融 资渠 道 狭 窄 并 构 。二是 监 管 机构 设 置 状况 类 对 冲 基金 等 非 银行 金 融 机 构所 银 行特许 专营权 , 门从 事投 资 专 似 。美 国监 管 机构 包 括 美 国 国 发 挥 的融 资 中介作 用 跟 一 般 意 银 行业务 ; 监管评 述提 出通过对 会和证券 交易 委员会 , 日常 监管 义上 的银行极 为类 似 , 只是 监管 融 资 渠道 狭 窄 银行 开 放 中 央银
( ) 一 中美 两 国影 子 银行 体 律来 规范投 资银行 ; 而我 国只有 大 部 分来 自股 票 承销 发 行 以及 系 的共 同点 。一是 监 管 模式 类 《 券法》 证券 投资基金 法》 证 和《 ,
似 。我 国对 投 资银 行 的监 管模 还 需 要 出 台相 关 的法 律 来 填补 美 国投行 。 四是 中美 两 国影子
量 的金融 风险 , 终 引发 全球金 理 办法》 最 。 占 1%左右 , 0 且收 益与金 融衍 生
融 危 机 。本 文 比较 了 中美 两 国
( ) 二 中美 两 国影 子 银 行 体 品有着 紧密的联 系。20 年 , 0 7 只
的影 子银行 体系 , 出了强化我 系 的不 同点 。一是 中美 两 国监 有 高盛 的杠 杆 率 ( 提 总负 债/ 资 净

从中美企业融资结构对比思考国内企业融资方式和债券融资环境

从中美企业融资结构对比思考国内企业融资方式和债券融资环境

从中美企业融资结构对比思考国内企业融资方式和债券融资环境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企业融资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与融资方式息息相关的是融资结构,而融资结构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所处的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环境和市场特点。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其企业融资结构的对比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特别是对于国内企业融资方式和债券融资环境的思考。

一、中美企业融资结构的对比在融资方式方面,中美企业融资结构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

在中国,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两种方式。

而在美国,企业融资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债券融资、股权融资和其他融资方式。

在债券融资方面,美国企业发行债券的规模远远超过中国企业。

美国企业也更加倾向于通过股权市场融资,而中国企业更多地通过银行贷款融资。

在融资结构方面,中美两国企业融资结构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银行贷款占据了企业融资结构的主要地位,而债券融资的比重较低。

而在美国,债券融资占据了企业融资结构的重要地位,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

美国企业的股权融资比重也相对较高。

中美企业融资结构的对比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

美国企业融资方式更加多样化,包括银行贷款、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等多种方式,这种多样化的融资方式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并且有利于分散风险。

美国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的规模远远超过中国企业,这表明债券市场在融资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债券市场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的融资渠道,有助于引入更多的长期资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企业发展。

中美企业融资结构的差异也反映出了两国金融体系和市场特点的异同,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特别是对于国内企业融资方式和债券融资环境的思考。

二、国内企业融资方式的思考国内企业融资方式相对单一,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融资。

虽然银行贷款是一种相对成本较低的融资方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银行贷款的融资成本相对较低,但融资渠道相对较窄,容易形成融资壁垒。

中美股市的差异

中美股市的差异

券商
军工
在今年的牛市行情中,军工股是唯一一个行情自始 至终贯穿全年的板块。近期该板块出现一定幅度调 整,但幅度并不大。中银国际、华容证券、华商基 金、国泰君安等机构认为,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 强,军工行业仍然极具投资价值。 机构认为,2015年国防军工板块仍然是值得期 待的一年。尽管整个行业存在估值过高和股价回调 风险的看空因素,但核心逻辑仍是积极向好。首先, 军队体制改革带动装备放量,支撑行业业绩拉升。 其次,资产证券化的更多实质性进展将在明年兑现, 更多优质核心资产将注入上市公司。最后,军品定 价机制改革促进民参军热度不断提高。
分类
普通股
普通股构成公司资本的基础,现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进行交易的股票都是普通股。 优先股
优先股在利润分红及剩余财产分配的权利方面优先于普通股。
后配股 后配股是在利益或利息分红及剩余财产分配时比普通股处于劣势的股票,一般是在普通 股分配之后,对剩余利益进行再分配。如果公司的盈利巨大,后配股的发行数量又很有 限,则购买后配股的股东可以取得很高的收益。发行后配股,一般所筹措的资金不能立 即产生收益,投资者的范围又受限制,因此利用率不高。
前三大板块分析
25日消息称,央行在24家大型金融机构会议上称 “非银行金融机构同业存款与借款纳入存贷比,但 存款准备金初步定为零,上述机构不包括财务公 司”。这一消息使得近期大起大落的银行股,再度 全线出现上涨。 机构认为,2015年的宏观经济 和金融环境推升银行股出现估值修复行情。同时, 偏松货币政策的保护下,将极大降低银行系统风险 发生概率,而实体经济需求好转的预期和保险、外 资等边际资金将助力A股银行估值看齐国际,预计 至少尚存50%上涨空间。
中美股市比较,我们缺什么?
——我们有茅台和五粮液,却没有微软和苹果

中美贸易战全球金融体系的风险与监管

中美贸易战全球金融体系的风险与监管

中美贸易战全球金融体系的风险与监管近年来,中美贸易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不仅对两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就中美贸易战对全球金融体系的风险以及监管措施进行探讨。

一、中美贸易战对全球金融体系的风险1. 全球贸易不稳定性增加中美贸易战使得全球贸易不稳定性增加。

双方的关税措施以及其他贸易限制措施给全球贸易带来了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会导致全球贸易下降,给世界经济带来压力。

2. 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增加中美贸易战对国际投资和资本流动造成了不确定性,尤其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

投资者往往会对不确定情况采取保守态度,这可能导致资本撤离一些市场,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性。

3. 全球供应链受到冲击全球供应链是中美贸易战中的重要环节,许多跨国公司从中受到了冲击。

由于关税和贸易限制的增加,全球供应链可能会受到破坏,导致商品价格上涨,生产效率下降。

4. 金融市场波动性增加中美贸易战的不确定性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性。

股市、汇市、商品市场等都因此而受到影响。

投资者对未来情况的担忧可能导致资产价格下跌,金融市场不稳定。

二、全球金融体系的监管措施1. 强化国际金融监管机构为了应对中美贸易战带来的金融风险,各国可以加强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与协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机构可以加强对全球经济的监测和预警,提供及时的政策建议。

2. 加强资本市场监管为了提高金融市场的韧性,各国应加强资本市场的监管。

包括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加强信息披露要求、规范金融衍生品市场等方面。

通过加强监管,可以减轻潜在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冲击。

3. 推动金融科技创新金融科技的发展可以为全球金融体系的监管提供新的手段。

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可以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

各国应加强金融科技的研发和应用,为金融体系的稳定做出贡献。

4. 促进经济多元化为了降低中美贸易战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冲击,各国应推动经济的多元化。

中美证券公司盈利模式比较_兼议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创新_樊巍

中美证券公司盈利模式比较_兼议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创新_樊巍

298《商场现代化》2006年12月(上旬刊)总第487期一、前言2005年以来,中国证券业的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内证券公司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

内外竞争迫使国内证券公司重新思考生存策略,积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研究国外证券公司的生存模式,探讨国内证券公司新的盈利模式,对于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以及证券市场的完善,都不无裨益。

二、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现状目前,国内证券公司的利润来源主要集中于传统的四大块业务:经纪业务、承销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以及自营业务。

这些传统业务与市场状况高度相关,受市场的波动影响极大。

当前业务已简化成流程性、常规型的“通道”业务,具有简单化、低知识含量、金融创新少的缺陷。

具体表现在:1.收入结构不合理,经营风险大。

经纪业务占到总收入的50%以上;投资银行业务局限于通道业务,收购兼并、财务顾问等一直没有发展起来;资产管理业务由于股市的下挫也受到了重创。

2.证券公司同质化现象严重,不利于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由于垄断利润的存在,客观上抑制了证券公司创新的积极性。

3.资产管理水平不高,财务危机加大。

资产管理业务的收入比例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管理水平低下,核心竞争力弱导致了券商财务危机的加剧。

三、中美证券公司盈利模式比较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金融监管的放松,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全球资本市场的一体化,以及跨国资本的充分流动,使得美国投资银行业迅速发展。

而我国近10年来兴起的证券公司,与国际投资银行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

1.盈利能力表1 2003年中美四家证券公司盈利能力比较数据来源:各公司2003年财务报告。

由表1,我国证券公司的盈利能力的差距表现在:总资产规模(如高盛公司的资产规模为中信证券的近300倍,是宏源证券的1000余倍),以及造成的净利润差额(如美林公司的净利率为中信证券的68倍多);资本充足率造成的净资产收益率差距。

盈利能力的差距与资本配置效率的差异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表现在收入结构、业务种类等方面。

中美两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的比较研究

中美两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的比较研究

R b d K H (9 0 o e u n 19 )认 为资 产证 券化 是使 从前 不 能
直接 兑 现 的 资产 转 换 为 大宗 的 、可 以公 开 买 卖 的证 券 的过 程 ;G re e 19 )认 为 资产证 券化是 使储 ad n r( 9 1 蓄者 与 借 款者 通 过 金融 市 场 得 以部 分或 全 部 匹 配 的
21 第 8 00年 期 ( 总第 4 2 ) 5期
区 域 金 融 研 究
J u n o  ̄o a Fn n i sac o r ̄ f Re n l ia ca Ree rh l
N 0 . 201 8. 0 G e r lN O . 52 ne a 4
中美两 国信贷 资产证券化模 式 的 比较研 究
(9 8 1 8 )认 为 资产 证券 化是 一个 精 心构 造 的过程 ,经
收 稿 日期 :2 1 — 5 l 00 0 一 l
作者 简介 :潘 永 , 男,广西 全 州人 ,经 济学博 士 ,广 西 大学 商学 院副教 授 ,广西 大 学财政金 融研 究 中心 副主 任 ,金 融 学专业硕 士 生导 师 ,研 究领域 :中 国一东盟经 济 问题 、 国际金 融 。 陆晓琴 ,女 ,广 西大 学商 学院金 融 学专业硕 士研 究 生。
式 、德 国模 式 和澳 大 利 亚模 式 ,其 中美 国的表 外 模
此 .可 以说 ,信贷 资 产 证券 化 的 核 心 问题 是 模 式 选 择 问题 , 探讨 信贷 资产 证券 化 的模式 问题 不 仅具 有
理论关 于 资产 证 券 化 的研 究 ,较 多 围绕 的 是资 产证 券 化 的定 义 ,很 少 涉 及 到 资产 证 券 化 的模
贷 资产 证券 化 的成 功 与 否 和效 率 高 低 。 而这 三 方 面 机制 的组 合 起来 ,就 是 信贷 资 产 证 券 化 的模 式 ,因

企业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分析

企业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分析

企业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分析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企业的资产通过发行证券的方式进行融资,将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

这种融资方式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负债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以下是对企业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风险及对策的分析。

1. 市场风险:证券化资产在二级市场交易过程中可能面临价格波动,导致企业的资产价值下跌。

对策:企业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资产交易市场的供求情况,合理定价,避免过高的资产溢价。

多元化投资组合,降低单一证券化资产的市场风险。

2. 流动性风险:证券化资产在二级市场流通性可能不足,难以转换为现金。

对策:企业应该选择具备较高流动性的资产进行证券化,例如具备广泛认可和交易的金融资产。

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如设置适当的风险准备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问题。

3. 信用风险:企业在证券化过程中可能面临投资者信用评级降低、违约等问题,影响后续的融资能力。

对策: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信用评级,提高信用资质,增加抵押担保或第三方担保,降低投资者的信用风险。

企业还可通过规范债权方和债务方的行为约束,约定明确的责任和义务,减少违约风险。

4. 法律风险:证券化涉及多个法律主体和合同关系,容易受到法律规定的限制和监管政策的影响。

对策:企业需要与专业的律师团队合作,审查所有相关的法律文件和合同约定,确保合规操作。

密切关注监管政策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应对。

5. 信息不对称风险:证券化经营中,资产信息可能不对称,企业可能在证券化过程中隐瞒或失实资产信息,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受损。

对策:企业应公开、透明地披露资产信息,确保投资者能够有效获得真实、准确的信息。

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对企业信息披露行为的监管,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6. 运营风险:证券化过程可能面临各种运营风险,包括技术风险、操作风险等,会影响证券化项目的实施和运作。

对策:企业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估,设计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关键运营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提出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提出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提出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
议。

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如下:
1. 缺乏标准化的体系: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制度尚未建立完整的
标准化体系,包括资产的评估、交易、登记、披露等方面的规范。

这使得不同机构在运作资产证券化业务时存在差异,影响了市场的稳定性和公平性。

2. 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支持:我国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支持资
产证券化,包括《证券法》、《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的缺乏可能导致证券化过程的不规范和不合法化。

3. 产品创新不足: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缺乏创新,主要是基于已有的法律法规和业务模式进行的简单重复。

这导致一些资产无法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浪费了资源。

4. 资产质量不稳定:我国证券市场的资产质量普遍较差,一些传统产业的资产风险较高。

这可能导致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信用风险较大,影响市场的稳定性。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我国政府实施以下政策:
1. 建立标准化的体系:建议政府制定完善的标准化规范,包括资产评估、交易、登记、披露等方面的规范。

这可以使得不同机构在运作资产证券化业务时更加规范和透明。

2. 加强法律法规的支持:建议政府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包括制定《证券法》、《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支
持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

3. 推动产品创新:建议政府促进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已有资产基础上进行资产证券化,挖掘资产的潜力和价值。

4. 增强资产质量意识:建议政府加强资产质量监管,提高资产质量,以降低信用风险。

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加强资产质量管理,提高资产质量的稳定性。

中美影子银行系统比较分析和启示

中美影子银行系统比较分析和启示

监管挑战:如何 平衡金融创新与 风险控制,确保 金融市场健康发 展
中美影子银行监管体制和监管政策比较
监管机构:中国银监会和美国联邦储备系统 监管法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美国《多德-弗兰克华尔街 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 监管方式:中国以行政监管为主,美国以市场自律为主
监管重点:中国注重风险控制,美国注重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
影子银行风险管理的比较
美国影子银行风险管理:美国影子银行 风险管理相对宽松,监管机构对影子银 行的监管相对较少,银行自身风险控制
能力较强。
风险管理启示:中美影子银行风险管理 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加强影子银
行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国影子银行风险管理:监管机构对影 子银行进行严格监管,要求银行加强风
中美影子银行系统监管案例的比较分析
中国影子银行系统监管案例:2017年,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规范银行业 金融机构参与影子银行业务的通知》,加强对影子银行业务的监管。
美国影子银行系统监管案例: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美国政府出台 《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加强对影子银行业务的监管。
影子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和协调
国际监管合作:如巴塞尔协 议、金融稳定委员会等
国际监管协调:如全球金融 稳定论坛、金融稳定理事会

国际监管机构:如国际清算 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
国际监管挑战:如பைடு நூலகம்境监管、 信息共享等
中美影子银行系统风险案例的比较分析
中国影子银行系统风险案例:2013年“钱荒”事件 美国影子银行系统风险案例:2008年次贷危机 风险特征: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 风险管理:加强监管、提高透明度、完善风险控制机制

中美投资银行之比较

中美投资银行之比较

中美投资银行之比较摘要:中国和美国投资银行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发展历程,导致了二者存在着显著地差异。

二者在发展轨迹、业务领域、收入构成和治理结构上的差异,尤其显著。

关键词:中国;美国;投资银行投资银行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证券承销、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投资银行最初产生于中世纪欧洲的商人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的产生是现代金融市场不断完善的重要标志。

美国投资银行业务早在一个多世纪的之前就已经发轫,在经历了1929至1933年金融大危机和众多次经济危机的洗礼后,投资银行在架构上、业务上都已经十分成熟。

反观中国,上世纪80年代政府才开始发放债券,并逐步放松普通居民和公司购买公私债券的限制,沪、深两个证券交易市场也是在90年代初才开始建立的,在此之后现代意义的“投资银行”(或称为券商)才陆续在国内建立起来。

可以说,中美投资银行机构和业务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发展历程。

二者在发展轨迹、经营业务、收入构成和治理结构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

一、发展轨迹的差异投资银行业务最早产生于中世纪欧洲的商人银行业务。

伴随着贸易范围和金额的扩大,一些信誉卓越的大商人便利用其积累的大量财富从事远洋贸易融资和汇票承兑贴现业务,到19世纪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银行业务的银行资本家。

一次世界大战和欧美大陆铁路建筑浪潮,使得银行家获得大量贷款机会,商人银行业务得到迅猛发展。

工业革命后,帮助新兴公司筹集资本、进行资产管理、协助公司融资、投资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日益成为商人银行的重要业务领域。

进入19世纪,随着美洲大陆殖民扩张和贸易的发展,美国的投资银行业务崭露头角。

南北战争、西部金矿和铁路、运河建设及其后出现的大量政府债券和铁路债券发行,塑造了美国特色的投资银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企业兼并和工业集中浪潮,则挖掘出了投资银行的巨大潜力。

随后的历次金融危机虽然都使金融市场饱受打击,但危机后的及时调整又给投资银行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这篇文章把资产证券化的问题都讲清楚了

这篇文章把资产证券化的问题都讲清楚了

这篇⽂章把资产证券化的问题都讲清楚了资产证券化产品通过结构化设计提供不同风险、期限及收益特征的证券,满⾜机构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投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监管政策也能约束并影响机构的投资⾏为,银⾏、保险是ABS主要的需求⽅,⽽公募基⾦偏好供应链及消费⾦融ABS。

在市场风险偏好低、流动性宽裕的环境下,我们建议挖掘ABS的流动性溢价机会,关注结构设计带来的信⽤增厚价值,当然基础资产本⾝仍是核⼼。

作者:程晨、赵天彤、张继强来源:华泰固收强债论坛核⼼观点资产证券化产品通过结构化设计提供不同风险、期限及收益特征的证券,满⾜机构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投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监管政策也能约束并影响机构的投资⾏为,银⾏、保险是ABS主要的需求⽅,⽽公募基⾦偏好供应链及消费⾦融ABS。

在市场风险偏好低、流动性宽裕的环境下,我们建议挖掘ABS的流动性溢价机会,关注结构设计带来的信⽤增厚价值,当然基础资产本⾝仍是核⼼。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处于⾼速发展阶段资产证券化是指原始权益⼈将预期能产⽣现⾦流的基础资产通过结构化等⽅式加以组合,使其能够在市场上发⾏和交易的融资⼿段。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先后经历了初步尝试、危机停滞、重启试点和⾼速发展四个阶段。

与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相⽐,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表现出了⼆级流动性偏弱、服务商体系尚未成熟、投资者结构单⼀、投机型产品较少、收益权类产品较多等特点,未来发展空间⼴阔。

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满⾜不同风险、收益及期限要求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由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资产⽀持票据和保险资产⽀持计划四类组成。

其中,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企业资产证券化存量规模较⼤。

分产品类型来看,信贷ABS收益率整体偏低,期限分布范围较宽;企业ABS收益率分化明显,期限以中短期为主;资产⽀持票据收益率较⾼,期限以中长期为主。

监管政策是约束投资⾏为的重要因素由于ABS被认定为标准化债权资产,在⾮标投资受限下,ABS对机构的吸引度增强。

对中美两国影子银行监管比较的几点启示

对中美两国影子银行监管比较的几点启示

对中美两国影子银行监管比较的几点启示摘要:“影子银行”泛指游离于传统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

影子银行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系统性风险。

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是一个全球性话题。

次贷危机后,美国出台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把影子银行纳入其监管框架,并提出分类监管措施。

通过中美两国影子银行的监管比较,有利于学习借鉴美国经验,推进影子银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工作。

关键词:影子银行;监管措施比较;启示一、美国的影子银行现状及监管主要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1.影子银行构成(1)政府发起的影子银行。

主要是联邦住宅贷款银行、房地美和房利美三大金融机构。

这类影子银行主要通过销售机构债券和资产抵押证券来获取融资,同时使用证券化的“发起—分销”模式进行投融资经营。

(2)内部影子银行。

主要是指金融控股公司旗下从事信贷中介活动及其表内外信贷中介活动的全球银行网络、财务公司、经纪商、交易商和资产管理公司。

该类影子银行主要为信用卡贷款、学生贷款、不符合监管规定的住宅抵押贷款、商业抵押贷款和杠杆贷款提供中介服务。

(3)外部影子银行。

是指多元化的经纪商、交易商、独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全球网络系统。

其中,多元化经纪商、交易商发起住宅和商业房地产贷款和杠杆贷款,独立的非银行专业金融机构的全球网络系统发起汽车贷款与租赁、学生贷款、中间市场贷款和特许权贷款等。

2.特点(1)影子银行受到的监管很少。

由于影子银行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他们不需要受到类似银行的严格监管,其经营活动不公开、不透明,相对比较隐秘;其经营背后也没有类似传统银行拥有的存款保险制度、最后贷款人等保护机制。

同时,影子银行的产品结构设计非常复杂,这些金融衍生品交易大都在场外柜台交易市场进行,鲜有公开的、可以披露的信息。

(2)高杠杆性。

影子银行不需要遵守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规定,其资本运作的杠杆率很高,用少量资金即可带动较大规模的资本,从而放大了运作的风险。

中美债券市场有哪些差异

中美债券市场有哪些差异

中美债券市场有哪些差异不难看出,在我国多头管理体制下,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与银行柜台市场相互分割,已形成了对市场发展的阻碍。

下面由店铺为你分享中美债券市场的差异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美债券市场的五大差异我国债券市场自改革开放尤其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建立以来,规模上迅速扩大,成为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资产荒与信用事件的不断爆发,市场发展过程中风险与问题逐渐显现,主要表现为互联互通存在实质障碍、破产保护缺乏有效机制支持、市场垄断与竞争性不足带来的市场效率持续下降等。

这些突出的问题实际上为集中暴露的风险事件埋下了长期伏笔,已经构成了市场发展的严重掣肘。

以美国市场与监管体系为镜鉴,对比分析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风险与问题,有助于为我国债券市场未来发展与风险应对提供启示与借鉴。

中美债市的五大差异通过对中美债券市场架构图的对比,可以看出中美债券市场存在较大差异。

美国债券品种整体分类清晰,我国品种分类与定位并不明确。

中美两国债券市场发行主体基本相似,都由政府、中央银行与企业组成,但在发行品种和结构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异。

主要表现在:一是美国有市政债,对应了地方政府有自主举债权,我国地方政府只有中央政府代发的国债,或通过地方融资平台的企业债;二是美国的公司债包括所有的非政府信用主体发行的债券,我国的公司信用债却分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的企业债、银行间市场的债务融资工具和证监会负责监管的公司债;三是美国金融机构发债归于公司债,称为金融公司债券,我国则对应专门的金融债,而且规模很大。

金融债中政策性金融债更为特别,类似于美国用于资助与公共政策相关项目的政府支持机构债券;四是对资产证券化市场,美国按照基础资产类型进行划分,基于房地产抵押贷款的资产证券化称为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化(MBS),细分为RMBS和CMBS,其余则称为资产支持证券化(ABS)。

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分类,则大多按照监管主体分为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主管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证监会主管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交易商协会主管的资产支持票据和保监会主管的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四种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影响因素之比较
作者:龙振红
来源:《现代企业》2013年第04期
在美国,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市场自由发展的结果,而在中国,资产证券化是制度变迁的结果,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

对于不同的国家,由于资产证券化所处的市场环境的不同,影响其信用风险的因素也因此会有所区别。

在我国,资产证券化要成功发展,必须更深入了解分析这些因素。

一、美国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
对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归根结底是信用风险防范的失败。

本文将影响美国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归为两类——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1.市场利率的波动性。

资产证券化的原始资产是银行的各种借款组合,现金流来源于借款人的偿还利息和本金。

其中借款抵押资产的价值随着市场利率的波动而变动,借款者偿还债务的利率是浮动的。

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借款人认为抵押资产的价值高于借款总额,因此选择继续支付利息;当市场利率较高时,借款人认为抵押资产的价值低于贷款总额,利息负担较重,会选择放弃抵押资产,拒绝偿付利息,从而导致信用风险的爆发。

从金融危机看到,市场利率的波动影响着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违约率,而违约率的高低反过来促使市场利率的波动性更为剧烈。

资产证券化的业务本来是通过信用链条而不断发展的,一旦信用链条断裂,直接导致信用风险延伸到其他领域。

因而市场利率的波动性是影响信用风险的直接因素。

2.资产证券化评级体系存在缺陷。

首先,监管机构对评级机构的监管不到位促使了评级风险的产生。

在美国,其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穆迪公司和惠誉公司,经过百年的经营,在美国市场甚至是世界市场上树立了一定的公信力。

并且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将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评级的业务外包给三大评级机构,而没有制定完善的制度去考核评级机构做出评级报告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监管部门也没有给投资者其他的参照体系。

面对复杂的证券化产品,投资者只能依赖评级机构的评级报告以做出投资决策。

随着评级市场的扩大,监管部门并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和问责机制去约束评级机构,而评级机构作为一个盈利的市场参与者,就会存在利用自身的垄断性和有利条件获取更多收益的可能性。

因此,这种不完善制度给美国信用评级产业发展埋下了隐患,为信用评级行业的寻租风险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其次,评级行业的收入取得方式促使了寻租行为的产生。

而这种寻租行为必将掩盖信用风险。

美国评级机构的收入方式从过去通过企业购买评级报告转变为由接受评级服务的企业直接支付评级费。

这种改变使得评级公司的业务的竞争更加激烈,并且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的客观性受到影响。

发起银行支付给评级机构较高的评级费用,评级机构便以较高的评级作为回报。

这样发起人可以将资产质量较低的债券顺利的销售出去,评级机构也可以获取高额的收益,从而双方达到互利互惠。

再其次,评级方法存在的盲点有机会让评级机构将基础资产质量差的债券改造为评级高的债券。

美国资产证券化评级制度严重依赖数学模型,但这些模型的漏洞可以被评级机构利用以获取利益。

在次次级贷款恶化的过程中,信用评级机构不但为次借产品提供高于实际质量的评级,而且还直接参与次借产品的设计,从而使评级的独立性与公正性受到很多质疑。

3.资产证券化衍生品使得信用风险更具隐蔽性。

过度创新的金融工具使得美国金融体系长期存在大量的杠杆交易和风险积累:一是以CDO(担保债务凭证)为标的的抵押授信交易。

通常情况下,对冲基金将 CDO 作为抵押向银行取得数倍的信用额度。

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对冲基金又继续将取得的信用额度用于次级债券资产投资,如此循环。

在强烈的利益驱动下,对市场过度乐观的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对这些债券给出了不客观的信用评级,从而掩盖了信用风险,致使银行低估了授信业务的风险以及风险爆发的可能性;二是来自于建立在CDO基础上的 CDS(信用违约掉期),在合成 CDO 中,发行者首先出售一组 CDS,随后以合成CDO的形式转让给不同的投资者。

虽然 CDS 提供了规避风险套利的对冲工具,但也使 CDO 的风险以加倍传递到市场中去。

三是美国金融交易杠杆化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商业银行的杠杆率一般为 10 至 12倍,投资银行的杠杆率大约为30 倍左右,衍生产品的杠杆率一般在 20 至30 倍甚至更高。

当抵押贷款相关证券出现违约,价值下降时,信用风险就被杠杆放大,并沿着信用链条快速传递,从而造成连锁反应的巨大损失。

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品的过度创造,导致货币调控手段失灵,面对信用风险的爆发,采用货币手段对市场的调控效果甚微。

总而言之,传统范围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通过金融衍生品传递的范围更广,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特点。

资产证券化衍生品的发展使得资产证券化的业务更加复杂,在杠杆化的影响下,信用风险传递的速度更快,并且隐藏得更深。

4.影响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的主观因素——监管资本套利动机。

资本监管作为银行监管最重要的手段,监管者意在采用资本充足率约束银行风险投资行为,并且保证持有相匹配的抵御非预期损失的资本金。

由于税收因素、信息不对称、机构成本和银行安全网的存在,银行的资本金成本比一般融资成本要高,且银行资本不能用于放贷和投资以赚取收益。

因此,银行存在着通过金融创新绕过资本监管以减少资本持有的内在动力,即存在监管资本套利的动机。

所谓监管资本套利,就是银行通过证券化或其它金融创新,在几乎没有相应降低银行总经济风险的情况下提高其资本充足率。

通常认为,银行出售其信贷资产可以降低风险资产总量,银行将部分风险借款转移出资产负债表,从而减少风险资产总量,使银行在资本金补充渠道缺乏的情况下,有效地改善资本充足率的状况。

在会计处理上,发起人往往采用销售的会计处理办法,以改善财务数据,例如资产负债率和债务与权益的比率,即所谓的表外资产证券化。

二、我国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1.政府过度干预市场增加市场波动性,增加信用风险。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微观干预的影子处处可见,无论是项目审批还是企业融资。

国家对宏观经济的管理、控制总量是必要的,但如果将宏观管理和政府对经济的微观干预混为一谈,就是错误的理解。

政府对经济的微观管理不但没有使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反而损害经济活动,破坏市场公平竞争,最大的危害是强化寻租环境。

政府部门的决策者作为有限理性人,在政绩和经济发展捆绑的考核要求下,往往做出短期急功近利的经济决策,对经济过分干预,使得市场不能根据自身规律发展,
从而严重危害了经济的发展。

另外,产权不清晰也会导致市场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运行,这又是影响信用风险的另一重要因素。

例如我国商业银行很多不良贷款都是在转型期遗留下来的,这些证券化的不良贷款的归属问题尚未解决。

如果是以国家或者地方财政偿还贷款,其偿还金额是个未知数,政府是否会因自身的财政压力而选择毁约的概率也是未知数。

因此,要控制我国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必须要明确政府的职责,明确产权归属,制定完善法律,引导市场健康发展。

2.金融监管制度不完善。

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的时间较短,相应的监管制度也不完善。

众所周知,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的缺陷容易产生利用权力进行投机的主动型道德风险。

在我国,制度执行的缺陷是导致道德风险的主要原因。

由于我国“私权意识”严重泛滥,转轨时期的监管制度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思想所钻空子,以逃避责任获取利益。

由于部门利益诱惑,从发达市场借鉴的先进制度也被“私权意识”所影响而失去公允。

在不完善监管制度下,寻租和腐败的现象难以避免,我国资产证券化也容易受到“软政权化”的侵蚀。

“软政权化”概念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瑞典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提出。

其突出表现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形同虚设。

“软政权化”会导致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的防范能力减弱,风险控制难度加大。

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一直是处于多头监管的局面,难以统筹信用风险管理。

3.评级机构发展不健全。

目前我国评级机构数量较多,总的来说,资质参差不齐,存在利用价格进行恶性竞争现象。

在监管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本土评级机构容易寻租风险和道德风险,其信誉以及独立性都会影响投资者对其信用评级的信任,因此本土评级机构对信用评级的公信力有待考究。

另外,由于我国信用评级体系不健全以及国内对外国权威评级机构的过度迷信,我国资产证券化还面临国外评级机构对我国资产证券化评级业务垄断和欺诈的风险。

在我国本土评级机构发展不成熟的情况下,我国资产证券化评级业务往往借助外国评级机构进行评级,这会产生两个问题——高额的评级费用、评级结果是否客观和适用。

而投资者无法做出判断,不健全的评级市场会影响信用风险的暴露。

我国资产证券化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在信用风险影响因素方面,必然有相似甚至相同之处。

美国的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由于资产证券化的制度设置以及监管制度存在缺陷而产生的。

我国资产证券化所处的市场环境有着强大的政府宏观调控甚至是政府干预经济的背景。

而信用风险必然会与政府行为相关。

因此,我国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的防范,不但要吸取次贷危机的教训,更加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做出全面的防范措施。

[本文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资助,项目编号为12GWCXXM-15]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财经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