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线路纵断面设计

合集下载

第2章-高速铁路线路设施(平纵断面)

第2章-高速铁路线路设施(平纵断面)

高 铁 设 备
§2.2 高速铁路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
一、高速铁路线路平面的主要技术参数及要求 4、最大曲线半径
最大曲线半径标准关系到线路的铺设、养护、维修能否达到要 求的精度。当曲线半径大到一定程度后,正矢值将很小,测设和 检测精度均难于保证极小的正矢值的准确性,可能反而成为轨道 不平顺的因素。因此,对圆曲线的最大半径加以限制:
F 0
直线
F m
v2

v2 F m R
缓和曲线
圆曲线
ρ=∞
ρ=R
为了使列车安全、平顺地由直线运行到圆曲线 (或由圆曲线运行到直线) 而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一个曲率半径逐渐变化的曲线称为缓和曲线。
高 铁 设 备
§2.2 高速铁路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
一、高速铁路线路平面的主要技术参数及要求 5、缓和曲线线型和长度
高 铁 设 备
§2.2 高速铁路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
一、高速铁路线路平面的主要技术参数及要求
v v平 h h 11.8 R 一条铁路的实设 h 既定,当 v v平 时存在未被平衡的 离心加速度,即外轨超高度不足(欠超高hq);当 v v平 时, 又会产生多余的向心加速度,外轨超高度过大(过超高hg)。
2 v平 理论超高度: h 11.8 R
式中 : h——超高,mm, v平 ——过曲线各列车的平均速度,km/h, R——曲线半径,m。
最大超高允许值[h]主要取决于列车在曲线上停车时的安全、 稳定和旅客乘坐舒适度要求。(我国新建客专最大超高采用170mm)
确定设计速度及运行速度 确定实设超高 (影响舒适度的参数) 与欠(过)超高
G v2 cos G sin g R v2 tan gR

高速铁路线形设计技术规范

高速铁路线形设计技术规范

高速铁路线形设计技术规范1.1 一般规定1.1.1 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应重视线路空间曲线的平顺性,提高旅客乘坐舒适度。

1.1.2 全部列车均停站的车站两端减加速地段,可采用与设计速度相应的标准;部分列车停站的车站两端减加速地段,应根据速差条件,采用相适应的技术标准,满足舒适度要求。

1.1.3 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应满足轨道铺设精度要求。

1.2 线路平面1.2.1 正线的线路平面曲线半径应因地制宜,合理选用。

与设计速度匹配的平面曲线半径,如表1.2.1 所示。

表1.2.1 平面曲线半径表(m)设计行车速度(km/h)350/250 300/200 250/200 250/160 有砟轨道推荐8000~10000;一般最小7000;个别最小6000;推荐6000~8000;一般最小5000;个别最小4500;推荐4500~7000;一般最小3500;个别最小3000;推荐4500~7000;一般最小4000;个别最小3500;无砟轨道推荐8000~10000;一般最小7000;个别最小5500;推荐6000~8000;一般最小5000;个别最小4000;推荐4500~7000;一般最小3200;个别最小2800;推荐4500~7000;一般最小4000;个别最小3500;最大半径12000 12000 12000 12000注:个别最小半径值需进行技术经济比选,报部批准后方可采用。

1.2.2 正线不应设计复曲线。

1.2.3 区间正线宜按线间距不变的并行双线设计,并宜设计为同心圆。

1.2.4 线间距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区间及站内正线线间距不应小于表1.2.4 的标准,曲线地段可不加宽。

表1.2.4 正线线间距设计行车速度(km/h)350 300 250线间距(m) 1.0 4.8 4.62 正线与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并行地段的线间距,应根据相邻一侧线路的行车速度及其技术要求和相邻线的路基高程关系,考虑站后设备、路基排水设备、声屏障、桥涵等建筑物以及保障技术作业人员安全的作业通道等有关技术条件综合研究确定,最小不应小于1.0m。

高速铁路线路设施(平纵断面)课件

高速铁路线路设施(平纵断面)课件
设计原则
纵断面设计应遵循线路坡度平缓、坡长适中、排水通畅的原则,同时考虑地质、 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曲线与直线的组合设计
组合方式
曲线与直线的组合设计应考虑行车速度、曲线半径和超高设 置等因素,采用合理的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以保持行 车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设计原则
曲线与直线的组合设计应遵循行车速度与曲线半径匹配、超 高顺适、排水通畅的原则,同时考虑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 的影响。
特点
高速铁路具有高速度、高安全、高舒 适性、大载客量、低能耗和环保等特 点,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发展方向 。
高速铁路线路设施的重要性
保障列车安全运行
提升乘客出行体验
高速铁路线路设施是列车安全运行的 基础,其质量和状态直接关系到列车 的安全和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优质的线路设施可以提供更加稳定、 舒适、快速的列车服务,提升乘客的 出行体验。
检修制度
制定完善的检修制度,对设施进行定期检修 和更换,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05
平纵断面设计与优化
平纵断面设计原则与标准
安全性原则
确保线路在各种工况下的安全 稳定,防止因设计缺陷导致的
事故。
经济性原则
在满足安全性和功能性的前提 下,尽量降低工程投资和运营 成本。
环保性原则
线路设计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 破坏和污染,合理利用土地资 源。
隧道类型与选型
总结词
隧道是高速铁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类型与选型需考虑地质条件、线路走向和施工难度等因素。
详细描述
山岭隧道需采用加强支护和防水排水措施,以确保结构安全和运营顺畅;城市隧道需特别注意环境保 护和交通疏导,以确保城市正常运转。
04
线路设施施工与维护

《高速铁路概论》教案第2课 认识高速铁路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

《高速铁路概论》教案第2课  认识高速铁路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

1课题 认识高速铁路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课时2课时(90 min )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熟悉高速铁路线路平面和纵断面相关的技术参数 (2)了解高速铁路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要求(3)能够根据公式计算高速铁路线路平面和纵断面相关的技术参数 思政育人目标:养成脚踏实地、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高速铁路线路平面和纵断面相关的技术参数教学难点:根据公式计算高速铁路线路平面和纵断面相关的技术参数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知识竞赛法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地图教学设计课前任务→考勤(2 min )→互动导入(8min )→传授新知(60 min )→拓展训练(15 min )→课堂小结(3 min )→作业布置(2 min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课前任务 ⏹ 【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完成课前任务请大家以3~5人为一组,通过网络学习高速铁路平面和纵断面相关知识并复习整理后,完成任务工单1.1中的表1-1及相关的引导问题(详见教材)。

⏹【学生】完成课前任务通过课前任务,让学生对高速铁路平面和纵断面相关知识有初步了解,以便做好教学准备考勤 (2 min )⏹ 【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 进行签到 ⏹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互动导入 (8 min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案例——中国“新四大发明”之“高铁”(详见教材),让学生思考:你认为为什么高铁被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学生】每5~6人一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成员在组内轮流发言,阐述自己对案例的理解并讨论 ⏹ 【教师】参与到每组的讨论中,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 ⏹ 【学生】分小组阐述观点⏹【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导入本节课课题并板书:任务1.1 认识高速铁路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中国高铁发展迅速,在世界上获得了较高的声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新知(60 min)【教师】讲授新知:高速铁路线路的平面、高速铁路线路的纵断面、高速铁路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要求1.1.1、高速铁路线路的平面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为线路的平面,它能够反映线路的直、曲变化情况。

高速铁路线形设计技术规范

高速铁路线形设计技术规范

高速铁路线形设计技术规范1.1 一般规定1.1.1 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应重视线路空间曲线的平顺性,提高旅客乘坐舒适度。

1.1.2 全部列车均停站的车站两端减加速地段,可采用与设计速度相应的标准;部分列车停站的车站两端减加速地段,应根据速差条件,采用相适应的技术标准,满足舒适度要求。

1.1.3 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应满足轨道铺设精度要求。

1.2 线路平面1.2.1 正线的线路平面曲线半径应因地制宜,合理选用。

与设计速度匹配的平面曲线半径,如表1.2.1 所示。

表1.2.1 平面曲线半径表(m)设计行车速度(km/h)350/250 300/200 250/200 250/160 有砟轨道推荐8000~10000;一般最小7000;个别最小6000;推荐6000~8000;一般最小5000;个别最小4500;推荐4500~7000;一般最小3500;个别最小3000;推荐4500~7000;一般最小4000;个别最小3500;无砟轨道推荐8000~10000;一般最小7000;个别最小5500;推荐6000~8000;一般最小5000;个别最小4000;推荐4500~7000;一般最小3200;个别最小2800;推荐4500~7000;一般最小4000;个别最小3500;最大半径12000 12000 12000 12000注:个别最小半径值需进行技术经济比选,报部批准后方可采用。

1.2.2 正线不应设计复曲线。

1.2.3 区间正线宜按线间距不变的并行双线设计,并宜设计为同心圆。

1.2.4 线间距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区间及站内正线线间距不应小于表1.2.4 的标准,曲线地段可不加宽。

表1.2.4 正线线间距设计行车速度(km/h)350 300 250线间距(m) 1.0 4.8 4.62 正线与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并行地段的线间距,应根据相邻一侧线路的行车速度及其技术要求和相邻线的路基高程关系,考虑站后设备、路基排水设备、声屏障、桥涵等建筑物以及保障技术作业人员安全的作业通道等有关技术条件综合研究确定,最小不应小于1.0m。

高速铁路线路设施平纵断面

高速铁路线路设施平纵断面
宽大、独行的线路空间
列车风的存在,要求宽大的行车空间 动能和惯性力的大幅增加,线路采用全封闭形式
高标准的环境保护
高铁设备
(1)高速铁路文化
(2)防止噪声污染
严格的轨道状态检测和严密的防灾安全监控 (1)及时校正位移、变形 (2)实时监测灾害信息
开通运营之日列车即可以设计速度运行
§2.2 高速铁路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 高 铁 设 备2.2.2线路平面
4、最大曲线半径
最大曲线半径标准关系到线路的铺设、养护、维修能否达到要 求的精度。当曲线半径大到一定程度后,正矢值将很小,测设和 检测精度均难于保证极小的正矢值的准确性,可能反而成为轨道 不平顺的因素。因此,对圆曲线的最大半径加以限制:
设计行车速度 ( km/h ) 有砟轨道
无砟轨道 最大半径
350/250
§2.2 高速铁路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
高铁设备
一、高速铁路线路平面的主要技术参数及要求
5、缓和曲线线型和长度
缓和曲线长度由车辆脱轨加速度、未被平衡横向离心加
速度时变率和车体倾斜角速度确定,主要是由超高时变率 和欠超高时变率两项因素确定缓和曲线的长度:
• 要求高速线路具有高平顺性、 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及一定的 耐久性。
高铁设备
§2.1 概述
• 高速铁路的平纵断面设计的标准 要以提高线路的平顺性为主。
• 高技术要求、高标准地建设高速 铁路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结 构等重要基础设施设备。
高铁设备
§2.1 概述
(1)广义的线路概念
指除供电、接触网、通信信号以外的所有基础设施。 包括:平纵断面、路基、轨道、桥隧以及建筑材料
离心加速度,即外轨超高度不足(欠超高hq);当v v平 时, 又会产生多余的向心加速度,外轨超高度过大(过超高hg)。

铁路线路平面和纵断面

铁路线路平面和纵断面

1.1线路平面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规定,新建客货共线铁路区间正线的最小曲线 半径如表所示。
1.1线路平面
客运专线铁路区间线路的最小曲线半径为2 800 m,在困难情况下为2 200 m。
高速铁路的最小曲线半径应保证满足旅客列车最高行车速度300 km/h以上的要求。世界几个 主要国家高速铁路的最小曲线半径为:法国的TGV大西洋干线6 000 m;德国的 ICE 7 000 m; 日本的东海道干线2 500 m,其他干线4 000 m。
铁路运输设备
铁路线路平面 和纵断面
铁路线路平面和纵断面
在进行工程设计时,铁路线路在空间的位置是以其中心线来表示的。线路中心线是指过距外 轨半个轨距的铅垂线AB与两路肩边缘水平连线CD交点O的纵向连线,如图所示。线路中心线 在水平面上投影的轨迹称为线路平面,由直线和曲线组成,表明线路的直、曲变化状态。线 路中心线纵向展直后,其路肩标高在垂直面上投影的轨迹称为线路纵断面,由不同坡度的坡 道组成,表明线路的坡度变化。
1.1线路平面
线路平面标准包括最小曲线半径、夹直线、缓和曲线、超高、欠超高、过超高等。 1.最小曲线半径
1.1线路平面
最小曲线半径是线路平面设计时允许选用的曲线半径最小值,是限制列车最高速度的主要因 素之一,对工程费和运营费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合理选择最小曲线半径是线路设计的重要 任务之一,它与铁路运输模式、速度目标值、旅客乘坐舒适度和列车运行平稳度有关。 铁路线路的曲线半径应根据地形、铁路等级、列车通过曲线时最大允许速度等因素,由大到 小选用。我国铁路正线的圆曲线半径一般是4 000 m、3 000 m、2 500 m、2 000 m、1 500 m、1 200 m、1 000 m、800 m、700 m、600 m、550 m、500 m、450 m、400 m、 350 m和 300 m 共16种。当地形较平坦、线路位置及曲线半径的选择受地形限制较少时,应 尽量选择较大的半径,以保证良好的运营条件。在地形困难的地段,最小曲线半径应能满足 规定的列车最高行车速度的要求,其关系式为

铁路选线平面纵断面技术介绍

铁路选线平面纵断面技术介绍

THANKS
感谢观看
利用地形图进行初步分析,并结合实地勘察, 了解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
坡度设计
根据地形条件和列车运行要求,合理设计线路 的坡度和高度。
桥涵和隧道位置选择
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合理选择桥涵和隧道的位置,确案比选
针对不同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制定多个选线方案,并进行比选。
充分考虑线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貌、地 质、地震等条件,合理选择线路路径,确 保线路安全。
平面选线的关键技术
地形图测量
利用地形图测量技术获取线路经过地区 的地形、地貌、地物等信息,为选线提
供基础数据。
数字铁路技术
利用数字铁路技术进行三维建模和仿 真模拟,评估不同选线方案的优劣。
卫星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更高精度的地 形、地质等信息,辅助选线决策。
运输需求
根据客货运需求和市场分析,选择能够满足 运输需求的线路走向。
选线的步骤和流程
初选方案
根据项目需求和限制条件,提出多个 可能的线路走向方案。
方案比较
对初选方案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各方 案的优缺点。
确定推荐方案
根据比较结果,确定一个或多个推荐 线路走向方案。
深化设计
对推荐方案进行深化设计,完善线路 走向、车站设置等具体设计。
精细化
铁路选线将更加注重细节和精细化设计, 以满足不同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下的线 路要求,提高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未来铁路选线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
随着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的复杂化,铁路选线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如线路穿越高山、峡谷、河流等复杂地形 ,需要克服众多技术和环境难题。
机遇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国际合作的加强,铁路选线将迎来更多的机遇,为跨国铁路建设和互联互通提供技术 支持和服务。同时,随着城市化和人口迁移的加速,铁路选线也将更加注重城市交通和区域协调发展,为城市规 划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高速铁路平、纵断面

高速铁路平、纵断面

高速铁路平、纵断面
1.2高速铁路线路平面标准
1.最大超高 ✓ 日本新干线的实设最大超高允许值为180 mm,日本东海道新干
线的实设最大超高允许值为200 mm(提速到270~280 km/h); ✓ 德国 ICE线和法国 TGV线的实设最大超高允许值为180 mm; ✓ 我国的高速铁路因考虑到要满足不同条件的轨道结构,故一般规
高速铁路平、纵断面
1.2高速铁路线路平面标准
3.最小曲线半径 (2)高、中速旅客列车共线运行的线路。 小曲线半径主要取决于高速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中速列车的 运行速度、欠超高和过超高之和的允许值等因素。
(2-3) 式中,vmin为列车设计最小速度(km/h);hq+hg为欠超高和 过超高之和的允许值(mm);其他符号含义同前。
高速铁路平、纵断面
1.2高速铁路线路平面标准
3.最小曲线半径 (1)只运行高速或快速列车的客运专线。对于只运行高速或 快速列车的客运专线,最小曲线半径取决于最大速度、实设超 高与欠超高之和的允许值等因素。
(2-2) 式中,Rmin为最小曲线半径(m);vmax为列车设计最大速 度(km/h);h+hq为实设超高与欠超高之和的允许值(mm)。
高速铁路平、纵断面
1.3高速铁路线路纵断面标准
1.区间正线最大坡度
坡度是一段坡道两端点的高差与水平距离之比,用i‰表示。
在一定自然条件下,线路的最大坡度与设计线的输送能力、牵引质量、 工程数量和运营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时甚至会影响线路的走向。 高
高速铁路平、纵断面
1.3高速铁路线路纵断面标准
1.区间正线最大坡度
定实设最大超高允许值采用170 mm。
高速铁路平、纵断面

高速铁路线路平纵断面设计的动力学评估方法

高速铁路线路平纵断面设计的动力学评估方法

pa uvsadv rcl r l cre fh e igS a g a hg p e ala . lncre n e i o e uvso teB in —h n hi ihsedri y t apf i j w
Ke r : i h s e al y; l n a d p o l d n mi s e a u to v hil -r c o p i g d n mi s y wo ds h g pe d r i wa p a n r f e; y a c ; v l ai n; e ce ta k c u ln y a c i
ZHAI W an- i m ng ’ CAI Ch ng b a e - io ’ W ANG iy Ka - un
日■
( . rc o o e t eK yL brtr,S u w s J oogU i r t,C e du 6 0 3 hn ; 1 Tat nP w rSa e a oa y o t et i t nv s y h n g 10 C i i t o h a n ei 1 a
21 00年 4月






No. Vo . 1. 1 1 Apr 201 . 0
第 1 第 1期 卷
HI GH SPEED RAI LW AY TECHN0LOGY
文章 编号 :17 —8 4 ( 0 0 0 _ 0 0 _ 0 6 4 2 7 2 1 ) 1- o 1_ 5
_-.

同 铁 路 线 路 平 纵 断 面 设 计 的 动 力 学 评 估 方 法 速
C=
-_ _一
翟 婉 明 ’ 蔡 成 标 ’ 王 开 云
(. 1西南 交通大学牵引动力 国家重点实验 室 , 成都 6 0 3 ; 10 1 2 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线路工程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成都 60 3 ) . 10 1

高速铁路 纵断面设计

高速铁路 纵断面设计

2 max 2
竖向离心力:
mv Fsh = 3.6 R
2 max 2 sh
(1)圆形竖曲线的半径应根据以下三个条件拟定: ①旅客舒适条件; ②运行安全条件; ③设置竖曲线可以减小列车通过变坡点时的附加 纵向力。 (2)竖曲线规定:我国规定表2-10最小曲线半径, 根据国内外养护维修经验,最大竖曲线半径一般不 大于40000m。
变坡点:两个坡段的连接点,即坡度变化点。 1、最小坡段长度:
∆i l p = 2* * Rsh + 0.4vmax 2
规定:最小坡段长度不小于900m,困难条件下不 小于600m;不得连续采用“N”型坡段,相邻大坡段 宜避免采用“V”纵断面。 2、最大坡段长度 我国规定: 最大坡度15‰时,最大坡段长度不大于9km; 最大坡度20‰时,最大坡段不大于5km。
三、坡段的连接 1、相邻坡段的坡段差:相邻坡段的坡段差最大值为 了保证运行列车不断钩。 2、竖曲线半径 为保证列车在变坡点的运行安全和乘客的舒适性要 求,参照国外有关规范,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大于1%时, 应采用圆曲线型竖曲线连接。 取决因素:竖向离心力和竖向离心加速度。 竖向加速度:
v α sh = 3.6 Rsh
P32思考题1、2、4
四、竖曲线与竖曲线、缓和曲线、圆曲线和道岔重叠 设置问题 1、设置竖曲线的限制条件 (1)竖曲线与竖曲线不能重叠; (2)竖曲线不能与缓和曲线重叠; (3)在困难条件下,竖曲线可以与圆曲线重叠 ; (4)竖曲线不能与道岔重叠. 2、竖曲线与竖曲线、缓和曲线、圆曲线和道岔 重叠产生的不利影响: (1)增加线路测设工作量; (2)对行车安全和乘坐舒适度的影响; (3)增加了养护维修工作的难度。
第二节高速铁路线路纵断面设计
一、最大坡度 最大坡度影响因素:输送能力、牵引质量、工程数量和 运营质量,有时甚至影响线路走向。客货共线的铁路由货 物列车运行要求所决定。 我国采用标准: 1、一般条件下,不应大于20‰; 2、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30‰; 3、动车组,最大坡度不应大于35‰. 最大坡度折减:线路纵断面设计时,由于在桥梁或者隧 道等通过时,会因为附加阻力增大、粘着系数降低,而需 要将最大坡度值减缓,以保证列车以不低于计算速度或规 定速度通过该地段。具体内容详见《铁路选线设计பைடு நூலகம்。 二、坡段长度 定义:变坡点和坡段长度。

线路条文说明(纵断面)

线路条文说明(纵断面)

3.3.1 最大坡度1最大坡度1)高速正线在一定自然条件下,线路的最大坡度对线路的走向、长度、工程投资、运营费用、牵引重量及输送能力,都有较大的影响。

客货混运的铁路,线路最大坡度是由货物列车运行要求确定的。

高速列车采用大功率、轻型动车组,牵引和制动性能优良,能适应大坡度运行。

但各国高速铁路由于采用的运输组织模式和地形条件各不相同,采用的最大坡度也大不一样。

法国高速铁路采用全高速模式,通常采用的最大坡度为35‰。

日本新干线采用全高速模式,JR东日本新干线标准坡度为25‰以下;不得已时,考虑到列车的动力发生装置、动力传动装置、行车装置及制动器装置的性能,可采用35‰以下。

德国高速铁路采用客货混运模式,最大坡度为30‰。

京沪高速铁路位于华北、黄淮和长江三角洲三大平原,除局部经由低山丘陵区外,全线地形平坦,高程控制问题不太突出,无需采用大坡度。

但因所经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和居民点密布,铁路、公路、河流纵横交错,高架线路、立交工程、跨越河流等对高程都有一定的要求,通航河流尚需满足航运净高标准,纵断面设计需频繁起伏,采用坡度的大小也随条件不同而异。

经对采用8、10、12、15‰等不同坡度进行纵断面设计,从高程的控制性条件和工程投资差别分析,采用最大坡度12‰较为合理。

综上分析,本暂规推荐最大坡度采用12‰。

其他客运专线的坡度选择,宜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经综合比选确定。

根据高速客运专线特点,结合项目具体条件并经牵引计算检算,对于一定的纵断面和初速条件,个别困难情况下尚可采用大于12‰,但不宜大于20‰的最大坡度。

2)跨线列车联络线跨线列车联络线上运行的列车与高速正线相同,因此跨线列车联络线的最大坡度标准与高速正线相同。

3)动车组走行线京沪高速铁路动车组走行线,仅承担高速动车组空载条件下的走行,运行速度也较低,且动车组的功率一般较大,参照国外高速铁路最大坡度的取值,规定动车组走行线最大坡度为30‰。

2最大坡段长度法国高速铁路的最大坡段长度与坡度有关,坡度正常值应随坡段长度而变化。

高速铁路线路纵断面设计

高速铁路线路纵断面设计
高速铁路线路纵断面设计
一、最大坡度
在一定自然条件下,线路的最大坡度与设计线的输送能力、牵引质量、工程数量和运营质量有着密切 的关系,有时甚至影响线路走向。高速列车采用大功率、轻型动车组,牵引和制动性能优良,能适应大 坡度运行。与传统铁路相比,高速铁路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允许采用较大的坡度值。采用坡度的大小,对 设计线的运营和工程影响很大。在运营方面,限制坡度增大,牵引重量减少,列车速度降低;而在工程 方面,可以适应地形,减少建设线路的工程量,降低造价。
2000
1200
困难条件(m)
9000
900
250 1200 900
6
(二)最大坡段长度 法国高速铁路的最大坡段长度与坡度有关,坡度正常值应随坡段长度而变化。对于从最小值至3 km
的长度,其坡度不应超过18‰;对于3~15 km的长度范围,其坡度逐步从18‰降至15‰;对于大于 15km的长度,最大坡度不超过15‰,并建议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坡度再降2‰;对于坡度大于25‰的线路 ,建议考虑平均坡度25‰,最大坡长4 km。
车站咽喉区的正线坡度宜与站坪坡度一致,困难条件下可适当加大,但不宜大于2.5‰,特别困难条 件下不应大于 6‰。
15
德国科隆—莱茵/美茵线对最大坡度规定在坡段长度10 km范围内不应大于25‰,在坡段长度6 km范 围内不应大于35‰。日本新干线困难条件下18‰的坡段最大长度为2.5 km,20‰的坡段最大长度为1 km 。
7
借鉴国外高速铁路最大坡段长度的采用情况,并根据列车坡度运行模拟计算结果,建议采用最大 坡度12‰时,对最大坡段长度暂不限制;当采用最大坡度15‰时,最大坡段长度不宜大于9 km;当 采用最大坡度20‰时,最大坡段长度不宜大于5 km。

02高速铁路的线路设计

02高速铁路的线路设计

2高速铁路的线路2.1概述高速列车首先要满足安全与舒适的要求。

影响列车安全和舒适的因素很多,虽然机车车辆性能及运营方式起着很大的作用,但高速铁路的线路参数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设计高速铁路时必须予以重视。

在高速条件下,列车的横向加速度增大,列车各种振动的衰减距离延长,从而各种振动叠加的可能性提高,相应旅客乘坐舒适度在高速条件下更为敏感,所以,要求线路的技术标准也相应提高,包括最小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外轨超高等线路平面标准,坡度值和竖曲线等线路纵断面标准,以及列车风对线路的特定要求等。

在高速铁路的线路平、纵断面设计中应重视线路的平顺性,采用较大的线路平面曲线半径、较长的纵断面坡段长度和较大的竖曲线半径,以提高旅客乘坐舒适度。

表2-1列出了世界上一些高速铁路线路的平纵断面标准。

2.2高速铁路的线路平面设计2.2.1最小曲线半径最小曲线半径是限制列车最高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且对工程费和运营费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合理地选择最小曲线半径是线路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

最小曲线半径是高速铁路线路主要的设计标准之一。

它与铁路运输模式、速度目标值、旅客乘坐舒适度和列车运行平稳有关。

我国京沪高速铁路在运输组织模式上为本线与跨线旅客列车共线运行的客运专线模式,最小曲线半径应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高速列车设计最高速度V max、实设超高与欠超高之和的允许值[h + h q]等因素;另一方面为高速列车最高运行速度V G、跨线旅客列车正常运行速度V K、欠超高与过超高之和的允许值[h q+h g]等因素。

1 •速度目标值京沪高速铁路设计速度350km/h,初期运营速度300 km/h,跨线旅客列车运营速度200 km/h及以上。

最小曲线半径的确定首先要满足设计速度350km/h的要求,其次还要满足不同速n ^B読半玉3S K - §S址P进皆舉三交•湄出总皆XPTES 0卑”密节壬-H上/-=-:£ m童乜吃「=-土2也卅・£霸聖崔羅脈聲=J iyl恶于S灌苇--K峑茎占£i sT p w .<.??--准标计设面断纵、平路线路铁速高些一上界世12表度匹配条件下的要求初期本线与跨线旅客列车共线运营,按300 km/h与200km/h匹配;远期运行高速列车,其速度目标值范围为350〜250km/h,同时考虑到远期可能存在少量运行速度为200 km/h的列车。

浅谈复杂山区高速铁路隧道纵断面设计胡福龙

浅谈复杂山区高速铁路隧道纵断面设计胡福龙

浅谈复杂山区高速铁路隧道纵断面设计胡福龙发布时间:2022-04-29T02:57:37.093Z 来源:《城市建设》2022年1月中2期作者:胡福龙[导读] 复杂山区的越岭隧道设计,控制因素颇多。

中铁二院重庆公司胡福龙 400023摘要:复杂山区的越岭隧道设计,控制因素颇多,宜进行单工点的总体设计,使设计本身更精细化,实现质量安全、施组工期、工程投资等多目标的共赢,特别考虑施组工期、行车速度和电分相设置诸多因素后,更应注重隧道本身纵断面的设计。

本文以渝湘高铁保家镇隧道的纵断面设计为例,论述了纵断面设计对项目的影响,希望在今后的设计中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速铁路、隧道、施工组织、纵断面设计高速铁路隧道纵断面设计,考虑行车速度和电分相设置,一般尽可能采用较小的纵坡,但是为争取高程,设计过程中往往要采用最大坡度,这种情况在西南复杂山区越岭隧道的设计中尤为突出。

复杂山区越岭隧道设计,为克服不利地质条件(岩溶)的影响,隧道纵断面一般都设计为较大坡度的单面坡或小人字坡;越岭隧道长度本身就长、辅助坑道的设置条件也相当困难,为满足项目施组工期的要求,通用做法都在洞口设置较长的平导,这样无形中增加了“不必要的”工程投资浪费。

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八纵八横”高铁网中厦渝通道的组成部分。

线路西端连接成渝高铁,东端连接既有黔张常,在建常益长、长赣,既有赣龙厦铁路,通往海峡西岸城市群,设计为350km/h的高速铁路。

线路正线全长约269.5公里,设重庆、重庆东、巴南、南川北、水江北、武隆南、彭水南、黔江,共计8个车站,隧道占比77.7%,且多为岩溶隧道。

除主城区外,沿线既有城镇基本都沿乌江峡谷、武陵山脉分布,从而铁路线路需多次跨越乌江及支流、穿越武陵山脉。

项目彭水车站考虑地质情况、地方城市规划和乌江大跨度桥梁桥位等诸多因素后,设置在了地方开发区附近,出站后,铁路跨越乌江、穿越武陵山脉后接入既有黔江站,从而出现了越岭保家镇隧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高速铁路系列讲座(四) 高速铁路线路纵断面设计
主讲: 韩峰 副教授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
一、最大坡度
在一定自然条件下,线路的最大坡度与设计线的输送能 力、牵引质量、工程数量和运营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时 甚至影响线路走向。高速列车采用大功率、轻型动车组,牵 引和制动性能优良,能适应大坡度运行。与传统铁路相比, 高速铁路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允许采用较大的坡度值。采用坡 度的大小,对设计线的运营和工程影响很大。在运营方面, 限制坡度增大,牵引重量减少,列车速度降低;而在工程方 面,可以适应地形,减少建设线路的工程量,降低造价。
13
竖曲线与圆曲线重叠设臵,同样增加线路测设工作量,对行车安全和乘坐舒
适度产生不利的影响,增加养护维修工作的难度,但由于高速铁路平面圆曲线半 径较大,圆曲线长度较长,一般可达1~2 km以上,为避免竖曲线与圆曲线重叠 设臵而增加的工程投资巨大,同时此项重叠可通过采取适当措施减轻其不利影响。 因此,我国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规定困难条件下竖曲线与圆曲线可重叠设臵,但应 满足下表的要求。
满足两竖曲线不重叠外,同时还应考虑两竖曲线间有一定的夹
坡段长度,以保证列车在前一个竖曲线终点产生的振动在夹坡 段长度范围内完成衰减,不至于与下一个竖曲线起点产生的振
动叠加。对于两竖曲线间夹坡段长度的要求,德国、日本两国
高速铁路的规范无具体规定,但法国高速铁路要求两竖曲线间 夹坡段长度不得小于0.4Vmax。参考法国标准,我国高速设计规 范中最小夹坡段长度也取0.4 Vmax,即最小坡段长度可按下列公 2 0.4Vmax 2000
同时,为提高行车舒适度,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规定最小 坡段长度不小于900 m。另外,为避免列车运营过程中的频 繁起伏,提高舒适程度,不得连续采用“N”形短坡段。相 邻大坡段宜避免采用“V”形纵断面。
表2-11 最小坡段长度表 设计行车速度(km/h) 一般条件(m) 困难条件(m) 350 2000 9000 300 1200 900 250 1200 900
10
竖曲线与缓和曲线重叠有如下不利影响:
(1)增加线路测设工作量:竖曲线与缓和曲线重叠设臵的情况下,平面
曲线的内轨在立面上要维持竖曲线的几何状态,而外轨又要叠加进缓和曲 线超高的变化量,这时线路的测设工作要求更加严格。特别是对于高速铁 路,由于竖曲线半径大、缓和曲线超高顺坡率小,每10 m的轨道高程变化 量很微小,以致测设仪器的分辨率难于保证精度的要求。
3
二、坡段长度
(一)最小坡段长度 从列车运行的平稳性要求出发,纵断面坡段长度宜
设计为较长的坡段;但从节省工程投资的角度分析,较
短的坡段能够较好地适应地形,减少工程数量,降低工 程投资。因此,最小坡段长度的确定,既要满足列车运 行的平稳性要求,又要尽可能地节约工程投资,使两者 取得最佳的统一。
4
为保证高速运行的高舒适性,高速铁路最小坡段长度除应
11
(2)对行车安全和乘坐舒适度的影响:竖曲线与缓和曲线重叠设臵,将造成 缓和曲线平、立面线形不相适应。由于外轨叠加了超高顺坡量,其结果既不是 标准的缓和曲线线形,又不是标准的竖曲线线形,因而对轮轨相互作用将会有 一定的影响。此外,当列车运行在凸形竖曲线与圆曲线重叠的地段时,列车产 生竖向离心加速度,减少重力加速度对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的抵消作用,相对 加大横向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也就是加大了列车运行时产生的欠超高,降低 了旅客舒适度。附加欠超高连同平面曲线上产生的欠超高之和大于一定值时,
计规范结合国家防洪标准设计。
站坪宜设在平道上,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1‰的坡道上;特别困难条 件下,可设在不大于2.5‰的坡道上;越行站可设在不大于6‰的坡道上。到发 线有效长度范围内宜采用一个坡段。
车站咽喉区的正线坡度宜与站坪坡度一致,困难条件下可适当加大,但不
宜大于2.5‰,特别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 6‰。
求,高速铁路线路的相邻坡度差大于1‰,应设臵竖曲 线。
2 Vmax Rsh 3.62 ash
9
三、竖曲线与竖曲线、缓和曲线、 圆曲线和道岔重叠设置问题
相邻的两个竖曲线重叠设臵时,保证各自的竖曲线形状 是很难达到的,测设工作也将更加困难。目前国外的标准也 不允许竖曲线重叠。 铁路线路平面曲线(圆曲线及缓和曲线)与纵断面竖 曲线重叠设臵一直是铁路工作者感到头痛的问题。两种曲 线的重叠不但给线路测设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对行车的 安全性、平稳性和舒适度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更主要的是 给线路的养护维修工作增加了难度。
高速铁路采用大坡度的有利条件如下: ①现代高速铁路机车的大功率,特别是动力分散式动 车组,可以提供强劲动力支持,为大坡度运营奠定基础。 比如,TGV机车功率达到9000 kW,而传统的铁路初期采用 的蒸汽机车功率只有750 kW。 ②列车速度越快,爬同样的坡,减速度越小,重力作 用时间越短,为设臵大坡度提供了条件。 我国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中规定正线的最大坡度,一般 条件下不应大于20‰,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较.不 应大于30‰。动车组走行线的最大坡度不应大干35‰。
还将带来不安全因素。
12
(3)增加了养护维修工作的难度:由于缓和曲线很长,其曲率及其变化率 均甚微,轨道检测精度已难于保证其检测结果的真实性,若加上竖曲线的重 叠设臵,检测仪器更难分别提取竖曲线和缓和曲线的不平顺值了。 同时考虑到缓和曲线长度相对圆曲线较短,避免重叠设臵更容易处理, 我国高速铁路规定竖曲线与缓和曲线不得重叠。
设计行车速度(km/h) 有砟轨道 平面最小圆 曲线半径 无砟轨道 (m) 最小竖曲线半径(m) 350 7000 6000 25000 300 5000 4500 25000 250 3500 3000 20000
14
五、特殊地段线路纵断面设计要求
连续梁、钢梁及较大跨度梁的桥上纵断面设计应满足桥梁设计的技术要求。 隧道内的坡道可设臵为单面坡道或人字坡道,地下水发育的长隧道宜采用人字 坡,其坡度不应小于 3‰。 路堑地段线路坡度不宜小于2‰。跨越排洪河道的特大桥和大中桥的桥头路 基、水库和滨河地段、行洪及滞洪区的浸水路堤,其路肩设计高程应按有关设
7
借鉴国外高速铁路最大坡段长度的采用情况,并根据 列车坡度运行模拟计算结果,建议采用最大坡度12‰时,
对最大坡段长度暂不限制;当采用最大坡度15‰时,最大
坡段长度不宜大于9 km;当采用最大坡度20‰时,最大坡 段长度不宜大于5 km。
8
三、竖曲线半径
为保证列车在变坡点的运行安全和乘客的舒适性要
6
(二)最大坡段长度 法国高速铁路的最大坡段长度与坡度有关,坡度正常值应 随坡段长度而变化。对于从最小值至3 km的长度,其坡度不应 超过18‰;对于3~15 km的长度范围,其坡度逐步从18‰降至 15‰;对于大于15km的长度,最大坡度不超过15‰,并建议在 实际应用中,上述坡度再降2‰;对于坡度大于25‰的线路, 建议考虑平均坡度25‰,最大坡长4 km。 德国科隆—莱茵/美茵线对最大坡度规定在坡段长度10 km范围内不应大于25‰,在坡段长度6 km范围内不应大于35‰ 。日本新干线困难条件下18‰的坡段最大长度为2.5 km,20‰ 的坡段最大长度为1 k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